养生健康

穴位敷贴治疗哮喘的方法 热哮发作期敷贴疗法

穴位敷贴治疗哮喘的方法 热哮发作期敷贴疗法

症状:热哮多表现为喉咙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胸高肋胀,咳呛阵作,咳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咳吐不利,口苦,口渴喜饮,汗出,面赤,或见有身热,舌苔黄腻。

穴位:涌泉穴(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操作方法:取桃仁6克,杏仁6克,山栀子18克,白胡椒3克,糯米10克。将上述药材一起研磨成细末,用鸡蛋清适量调匀后敷贴于足心穴位处,12小时候除去,间隔12小时候可进行第二次敷贴。

穴位:百劳穴(在项部,当大椎穴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膏盲穴(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

操作方法:取石膏30克,麻黄、甘草、苍耳子各5克,辛夷花、黄芩各3克,夏枯草、白芍各10克。将上述药材加水煎去浓汁,用纱布浸透后敷于穴位上,外面用塑料薄膜及胶布固定,每日2次。

穴位敷贴治疗哮喘 寒哮发作期敷贴疗法

症状:哮喘发作时喉咙中哮鸣音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胸膈满闷如塞,咳嗽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者渴喜热饮,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后容易发作,患者一般面色青晦,舌苔白滑。

敷贴穴位:百劳穴(在项部,当大椎穴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膏盲穴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

敷贴穴位:将白芥子20克,延胡索20克,甘遂10克,一起研磨成细末,用生姜汁调匀,搓成直径为3厘米的药饼6个,分别敷贴在上述穴位上,每日一次,连续5次为一个疗程。

敷贴穴位: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心俞穴(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膈俞穴(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方法:准备细辛、白芥子、延胡索、白芷、川乌、草乌、甘遂、麻黄各等分,一起研磨成细末后用生姜汁调匀,做成6个小药饼,在药饼中心放荜拨粉一份,敷贴于上述穴位上,2-4小时候取下,每日1次。

敷贴穴位:涌泉穴(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操作方法:将麻黄、生半夏、吴茱萸、白芥子、明矾等份一起研磨成细末,用凡士林调成软膏状,敷贴于足心穴位处,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

穴位: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定喘穴(第七颈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开0.5寸处)。

操作方法:用麻黄10克,细辛l0克,白豆蔻6克,牙皂6克,桔梗6克,沉香6克,白介子15克,冰片3克,公丁香3克。将上药共研细末,过细筛后备用。敷贴时先用手指摩擦穴位局部,至皮肤发红,然后取药粉适量撤布在普通的麝香风湿膏上贴穴上。每3日换药1次,每日用热水袋在贴药处热敷2次,连用半个月为1疗程。

使用注意:敷贴期间及用药后1个月内禁洗冷水及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皮肤过敏较重者应当及时停用,局部起泡者,可将水泡刺破,用龙胆紫外涂即可。

敷贴穴位:神阙穴(即为肚脐)。

操作方法:用细辛30克,白僵蚕30克,一起研磨成细末,用纱布包好后敷贴于神阙穴上,隔日换药1次,5次为一疗程。

如何用穴位敷贴治疗哮喘 哮喘缓解期敷贴疗法

穴位: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心俞穴(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膈俞穴(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方法:用老鹤草30克,白芥子35克,细辛15克,甘遂、白芷各10克,延胡索12克,一起研磨成细末后加入麝香0.3克研磨均匀,用生姜汁调和做成约1克重的药饼,在每年的夏季初、中、末伏是敷贴于穴位上,每次贴4-6小时。

穴位: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膈俞穴(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操作方法:用生白芥子21克,延胡索、细辛、甘遂各12克,一起研磨成细末后,用生姜汁调成膏状制作成药饼,敷贴于穴位上,用胶布固定。4-6小时取下,于夏季初、中、末伏个贴一次,连续敷贴3年。

小孩哮喘咳嗽怎么办

我们在生活候总都特别的担心孩子会得病,特别是小儿哮喘,因为孩子一旦患上哮喘,很有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而且小儿哮喘还会反复发作,目前我们有了一种方法通过药物刺激穴位使皮肤充血来预防哮喘,是一种很不错的方法,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步骤/方法:

1、穴位外敷药物常用白芥子、延胡、甘遂、细辛、肉桂等。

2、使用时将上药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糊状,做成直径约为1厘米的药饼,用胶布固定在穴位上。

3、穴位可选择肺俞、风门、厥阴俞、脾俞、心俞、膈俞、膏盲、肾俞等,每次选用左右对称6个穴位,交替外敷。

4、第一天开始敷贴,每隔3天1次,每次3~4小时,可根据贴药后的感觉而缩短或延长贴药时间,敷后局部有蚁走感或皮肤出现发红、灼热、疼痛可提前取下,反之如贴后皮肤微痒舒适者可酌情延长贴药时间。敷贴10次为1疗程,一般连续敷贴3个夏季。

以上的方法虽然有用,可是却也是有弊端的,因为穴位外敷药物后的反应最常见的是局部皮肤发红、发热尤其是小儿,搔抓反而引起疼痛,特别是如果穴位外敷药物后局部反应比较强烈的人则不适合该疗法。

哮喘支气管炎的治疗

1、中医精髓 中药固本:哮喘的治疗方法的首要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治本的最理想途径"扶正祛邪,培土生金,健脾化痰,温肾纳气"。功效可滋阴清肺,宣肺止咳,又能调理脾肾功能激活免疫,消除炎症反应,修复粘膜,杜绝复发。 临床疗效统计哮喘的治疗方法采用"温肺化饮汤"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共360例,随证加减,总有效率94.2%;"化瘀安喘汤"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210 例,总有效率91.69%。

2、体液免疫 磁化贴敷:治疗首要原则通过经络运行药力,驱除病邪。 治本的最理想途径"背部贴敷,温通俞穴,气血顺畅,驱邪表功"。功效对穴位双重刺激,激发阳气疏通经络,气血调和,脏腑协调趋于平衡,达到清肺化痰、止咳定喘作用。 临床疗效统计哮喘的治疗方法采用小青龙汤加减配合中药磁化贴敷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116例,总有效率98.86%。治疗过敏性哮喘520例,症状缓解明显,总有效率95.3%。

3、靶向给药 奇穴埋线:治疗首要原则用针把羊肠线埋植在穴位,利用穴位刺激作用治疗疾病。治本的最理想途径针的机械、物理刺激、线生物刺激、缓解患者紧张状态。功效祛痰、镇咳、平喘作用,治疗气管炎、哮喘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临床疗效统计哮喘的治疗方法治疗单纯性支气管哮喘560例,近期临床控制率82%;经随访观察远期治愈率75.6%。

4、生物全息 雾化吸入:治疗首要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治本的最理想途径"扶正祛邪,培土生金,健脾化痰,温肾纳气"。功效可滋阴清肺,宣肺止咳,又能调理脾肾功能激活免疫,消除炎症反应,修复粘膜,杜绝复发。临床疗效统计采用"温肺化饮汤"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共360例,随证加减,总有效率 94.2%;"化瘀安喘汤"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210例,总有效率91.69%。

穴位敷贴治疗感冒 风寒感冒敷贴疗法

症状:恶寒怕冷,发热;头痛、肢节酸痛,无汗;鼻塞声音重或者鼻痒喷嚏连连,时而流清鼻涕;咽喉痒,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者口渴喜欢热饮;舌苔薄白而湿润。

敷贴穴位:神阙穴(神阙即为肚脐)。

操作方法:将麻黄10克,杏仁10克,甘草10克,一起研磨成细末,然后加入三根带须的葱白,一起捣烂如泥状,敷贴于神阙穴,外面用胶布固定,约敷贴半日取下,每日可敷贴2次。

敷贴穴位:劳宫穴(双手握拳装,无名指指端对应的掌面处即为劳宫穴),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操作方法:将羌活10克,苍术6克,白矾6克,一起研磨成细末,再用生姜汁调和成膏状,附体于劳宫穴和涌泉穴处,外用纱布固定即可。

穴位敷贴治疗咳嗽 痰热咳嗽敷贴疗法

症状:咳嗽,气息粗促,或者喉咙中有痰声,痰多黏厚或者黄稠,咳吐不爽,或者有热腥味,或者有咳血痰,胸肋胀满,咳嗽时引痛,面赤,或者伴有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

敷贴穴位: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中府穴(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中府穴)。

操作方法:取大黄、芒硝、大蒜各15-30克,一同研磨成细末,用纱布包好后敷贴于穴位上,如果皮肤未出现刺激反应,可连续敷贴3-5日。

儿童哮喘的中医特色疗法

中医治疗儿童哮喘的特色疗法一般有:穴位敷贴,扎针,针灸,还有推拿按摩,雾化,中医直肠给药等。这都是现代用的较多的特色疗法。灸法可以适用于缓解期的治疗,小儿推拿治疗哮喘的急性发作期,缓解期治疗都可以。穴位敷贴可以作为急性发作期的辅助治疗和缓解期的治疗。再有雾化,高压泵雾化,用于急性期的发作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还有中药直肠给药,也是有效的。还有理疗,也是很有效果的。

我们把穴位敷贴做一个详细的介绍,穴位敷贴也叫做冬病夏治,从字面来解释,就是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我们夏天来进行治疗,也就是有个预防性的治疗,因为中医讲一个阴一个阳,自然界也有阴和阳,夏天就是阳,三伏天属于阳,三伏天自然界的阳气旺盛,人体的阳气也旺盛,我们的医者借助自然界的春夏养阳这个观念,在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阳气旺盛的时机,借助这个时间用一些温热的药物,用一些药物贴特定穴位来达到扶持人体阳气,也叫做人体的正气,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扶持阳气,帮助其冬天少发病,不发病或者是发作轻微。这是穴位敷贴,冬病夏治。

这个方法是清代张璐老先生,他写了一本书叫做《张氏医通》,里面记载:夏月三伏、白芥子碾末,头伏治哮喘。就是夏天三伏天用白芥子碾成粉末,投穴位来治疗哮喘。我们依据这个理论。产生这个敷贴疗法,贴穴位它有三层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预防作用;第二个是增强抵抗力的作用,预防冬天的病;第三个是治疗作用,治疗作用是指小儿哮喘,病发了我们医生诊断以后属于寒性哮喘,我们用这个药贴穴位,同样收到很好的疗效,深受广大家长小儿的欢迎。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这些特色疗法,也同样需要在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运用。穴位敷贴是要根据辨证用药的,雾化也是辨证用药的,雾化用西药辨证,我们用中药雾化辨证用药的。推拿也要辨证用药的,小儿的推拿,也要辨证用药。还有直肠给中药,同样是要辨证用药的。是热证要用治疗热证的药,是寒证就要用治疗寒证的药。你比如说灸法,针灸的灸法,它必须用于寒证不能用于实证,不能用于热证。

口腔溃疡竟然也可以用足贴

如果你口腔溃疡了,先想到的一般都是多喝水、用溃疡贴这些很常规的方法。其实,按照中医整体论治的原则,这嘴里的毛病,还能通过治脚来医。

专家介绍,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疾病中常见的溃疡性损害之一,也被称为“口疮”。目前西医对口腔溃疡的治疗,多通过局部施用消炎药、止痛药、烧灼类药物等来缓解局部症状,但对于其反复发作却效果不佳。

而祖国传统医学认为,口腔溃疡多由心脾积热、阴虚火旺引起,如用药物对心脾进行调节就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依据中医外治法中穴位敷贴疗法的理论,可选用茱萸、肉桂等,将其研成细末,用姜汁、醋等调成糊状,直接贴敷脚底的涌泉穴,或腿上的足三里等相关穴位,让药物透皮吸收,随经络运行至患处,就能有效缓解溃疡的疼痛症状,缩短愈合期,延长复发时间,且没有任何不良反应。

用穴位敷贴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在热天或晚上用热水泡完脚以后进行效果最好,只要没有皮肤过敏反应,可以贴6—10小时,一般连续贴三天即可。

支气管炎如何根治

一、中医治疗

中医 具有解毒、止咳、平喘、祛痰作用。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代谢功能,消除炎症反应,提高抗病能力,预防慢性气管炎、哮喘反复发作。

二、贴敷疗法

贴敷治疗哮喘早在古代已运用于临床,我外用贴敷治疗哮喘既继承了历代中国传统医学的特色,又在临床中得到了发展不断创新。所选治疗方法旨在通经走络、开窍透骨、拔病外出;所选穴位大多以背部俞穴为主,乃脏腑精气输注于肩背部之处,同时也是邪气集散传注经络脏腑之枢纽。所谓"五脏之系咸在于背",故脏腑之病皆可治背。背部选穴贴有振奋诸阳之精气,温通俞穴,气血输注出入顺畅,驱邪达表之功。研制中医,具有消炎、平喘、止咳、祛痰、舒张气道、增强免疫、抗过敏的作用。

三、奇穴埋线疗

奇穴埋线疗法是针灸学重要组成部分,即把羊肠线埋植在相关穴位,利用穴位刺激作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治疗气管炎、哮喘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通过神经反射缓解患者迷走神经高度紧张状态,同时提高交感神经兴奋性,调节肺部功能,起到祛痰、镇咳、平喘作用。

哮喘发作 按压颈后“定喘穴”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患哮喘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表现为喘息、咳嗽、胸闷及呼吸困难等。得了哮喘,很多人会服用舒喘灵之类的药物治疗,但其实我们身体里也藏着一个平喘的穴位。穴如其名,就叫定喘穴。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对改善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等疾病很有帮助,还能避免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定喘穴是一个经外奇穴,位于颈后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旁开0.5寸处,具有止咳平喘、通利肺气的功效。哮喘发作的患者可以用双手拇指用力点按此穴,感觉局部酸麻重胀,喘息会渐渐缓解。哮喘缓解期还可以在此处刮痧保健,隔天刮一次,微微红热即可。此外,穴位贴敷也是不错的方法,将干姜、半夏等止咳平喘的中药熬成糊,用纱布包裹,贴敷在穴位上,也能起到平喘利肺的保健作用。除了缓解哮喘外,定喘穴还常用于落枕、肩背痛的治疗,有以上症状者都可以一试。

相关推荐

中医治疗小儿哮喘方法

1.辨证施治 中医将哮喘分成三期,即发作期、缓解期和稳定期,每个阶段所采用的方法各不相同。发作期采用疏风通络、止咳平喘法;缓解期予以健脾化痰、止咳平喘法;稳定期予以益气固表、补肾纳气法。 2.内外同治 中药内服多选用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二陈汤、健脾益肾理肺汤加减;外治法则包括中药直肠灌注(口服中药困难者)、止嗽膏穴位、冬病夏治、冬病冬治等。不论急性期还是缓解期,防治结合,全方位确保咳喘患儿的临床疗效。 3.推拿按摩 考虑患儿口服中药困难以及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还可运用推拿按摩的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

宝宝经常生病怎么办

药浴 药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是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黏膜作用于机体,促使腠理疏松、气血流畅,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药浴的药液由中药配伍而成,包括柴胡、荆芥、青蒿、川芎等经皮肤吸收性良好的中药,具有疏风解表、发汗退热的作用。如果孩子高热,在服用退热药的同时进行药浴,会使药力发挥得更快。 家长也可以在家里用这样的方法:用艾叶60克(艾叶芳香,利于疏泄腠理),煎汤泡澡或泡脚,药液温度为39℃~41℃,如果泡脚,药液以浸泡到足踝为度。每晚1次,每次10~20分钟,效果也不错。 穴位 三伏天、三九天进行中

穴位治疗咳嗽的方法 风热咳嗽疗法

症状:风热咳嗽常表现为咳嗽频繁剧烈,气粗或者咳嗽声音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液黏稠或者黄,咳嗽时常伴有汗出,常常伴有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者表现为怕风,身体发热等症状;舌苔薄黄。 穴位:涌泉穴(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操作方法:准备黄连15克,法半夏15克,一起研磨成细末,放入密闭瓶中备用,在风热咳嗽时,可取药粉5克,另外再取大蒜头1瓣,捣烂后对人药粉中,加入蛋清或者蜂蜜调成稠糊状,在每晚热水泡脚后,于脚心涌泉穴处,成人6-8小时,儿童

穴位治疗咳嗽的方法 阴亏咳嗽疗法

症状:肺阴亏损的咳嗽通常表现为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者痰中带有血丝,或者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表现为午后潮热,颧红,盗汗,口干,日渐消瘦,神疲乏力等,舌红少苔。 穴位:神阙穴(肚脐中)。 操作方法:取罂粟壳10克,五倍子10克,补骨脂10克,将此三味药一起研磨成细末,放入肚脐中,外面用常见的麝香风湿膏住即可,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冬病夏治有哪些方法 冬病夏治的疗法

穴位疗法是冬病夏治最常用的外治方法之一,主要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和药物吸收后的药效来达到治疗目的。它作用直接有效,适应症广泛,简单便捷。选取穴位时主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常见的保健穴位有足三里、合谷、三阴交、神阙、天枢、肾俞、内关等,具体请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三伏能治哮喘

三伏哮喘有一定治疗效果。三伏天,人们的肺脏气血通畅,药物容易深入腑脏,是治疗哮喘较好的时机。通过治疗能有效刺激穴位,使药物更好地循经脉导入,起到治疗哮喘的作用。

老年人哮喘治疗方法

1、中医精髓中药固本:哮喘治疗方法的首要原则 急则治其标 缓则治其本 。治本的最理想途径 扶正祛邪,培土生金,健脾化痰,温肾纳气 。功效可滋阴清肺,宣肺止咳,又能调理脾肾功能激活免疫,消除炎症反应,修复粘膜,杜绝复发。 2、体液免疫磁化:治疗首要原则通过经络运行药力,驱除病邪。治本的最理想途径 背部,温通俞穴,气血顺畅,驱邪表功 。功效对穴位双重刺激,激发阳气疏通经络,气血调和,脏腑协调趋于平衡,达到清肺化痰、止咳定喘作用。 3、靶向给药奇穴埋线:治疗首要原则用针把羊肠线埋植在穴位,利用穴位刺激

哮喘的冬病夏治

哮喘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中医学的特色疗法,是预防与治疗的综合,体现了中医的治未病思想,一是指“未病先防”,是指在未发病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这是最理想的积极防病的措施;二是指“既病防变”,是指一旦疾病已发生,则应争取尽早诊治,以防疾病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发展、转变。 哮喘冬病夏治,冬病夏治对于一些呼吸系统疾病,慢性病都有效果,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哮喘则是最适合于“冬病夏治”的。特别是中老年在冬季哮喘高发,如果抓住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根据脏腑气血虚实,可发挥中医在治疗支气管炎方面的优势,

冬季养生个三九

“三九”与“三伏”是防治“冬病”相辅相成的治疗体系。“三九”与“三伏”交替,阴阳互补,有序循环,共同纳入防治“冬病”的治疗系统。“三九”可增强病人抵抗寒邪的能力,更是对“三伏”疗效的有效巩固。 “三九”是大自然处于阴阳交替阶段,所谓“阴极而生阳”的时段,也是人体的阳气(即正气、体质)最弱的时候,这个时候容易患病,尤其易患呼吸道疾病。所谓“三九”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在冬季“三九”时段采用具有辛散温通功效的中药进行穴位治疗,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达到调整机体和治疗目的的方法。

刮痧治疗肺气肿

肺气肿疾病是常见的顽疾,药物不好治愈。所以在这里北京国阳医院向大家介绍缓解肺气肿的好方法——刮痧配合穴位法 刺激关键穴位:定喘穴、肺俞穴。 定喘穴位于第七颈椎脊突下旁开0.5寸处,左右各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颈后部可以摸到一个最高的“大鼓包”(即第七颈椎),“鼓包”下面左右各旁开1厘米即是。 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1.5厘米处。 家人帮助患者,先把一枚一元硬币清洗干净,将姜和大蒜捣烂,蘸上汁水儿刮拭定喘、肺俞二穴,刮约10下,见到皮肤发红发热便可停止,将捣烂的姜蒜泥分成四份,在左右定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