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突发糖尿病警惕胰腺癌

突发糖尿病警惕胰腺癌

突发糖尿病可能和胰腺癌有关?胰腺癌的症状之一是糖尿病,如果口渴、多尿等症状突然加重,并伴有上腹部隐痛等,要警惕胰腺癌。

临床中,40%的胰腺癌病人在确诊时伴有糖尿病。早期胰腺癌出现一些类似糖尿病的症状,是因为癌细胞破坏了胰腺组织,因此出现高血糖和尿糖。

由于延误诊断,胰腺癌患者常常失去了早期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

胰腺癌高危人群主要有以下几类:年龄大于40岁,有上腹部非特异性不适;有上腹痛或背部疼痛、消瘦、有胰腺癌家族史;有突发糖尿病或者不典型糖尿病患者。建议40岁以上初发的糖尿病患者,除了验血糖之外,应该再做个肿瘤指标及B超等影像学检查。糖尿病老患者不仅要治疗糖尿病,还应定期进行癌症检查。

胰腺癌信号:突发糖尿病

突发糖尿病可作为早期胰腺癌的预警

近年来,因为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胰腺癌的发病率大幅升高,特别是北上广等大城市已成为胰腺癌高发区,发病率从以往的4-5/10万上升至 11-12/10万,与西方国家持平。胰腺癌的危险之处在于恶性度高、治疗效果差、发病率和死亡率十分接近。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胆胰专科主 任陈汝福介绍,胰腺位于中上腹,毗邻肝脏、胆囊、胃十二指肠和脾脏等器官,早期临床症状易被忽略,或与胃病、胆囊疾病等混淆,不易被发现。

近年来医学界发现,新发糖尿病可作为早期胰腺癌的预警信号。胰腺癌相关糖尿病的生物标志物有所不同,因此,在糖尿病患者中找出哪些人会得胰腺癌,是拯救 胰腺癌患者的重要方法之一。经过深入研究,陈汝福所带领的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发现,胰腺癌可通过一种叫做炎症因子的物质引起糖尿病,而这种炎症因子可引起胰岛细胞的功能障碍。胰岛细胞就是产生胰岛素的细胞,若 胰岛细胞功能出现问题,糖尿病就跟着来了。

什么样的人容易患上胰腺癌

一、有突发糖尿病的人我们这里所指的突发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不典型糖尿病,年龄在60岁以上者,无家族史、无肥胖,很快形成胰岛素抵抗者,40%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的时候都是伴有糖尿病。二、有吸烟习惯的人吸烟本身就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经调查研究发现,经常吸烟不仅是会诱发肺癌等呼吸道部位疾病,还是会引起了急性和慢性胰腺炎发病率的升高,也会成为胰腺癌诱因。三、有消化道手术的人如果有胆囊切除20年以上的患者,其患胰腺癌的危险性也是增加了70%的,做过胃溃疡手术的患者,也是有着较高的发生胰腺癌危险的,尤其是在手术之后间隔了20年以上的人。四、有肥胖并且爱饮酒的人肥胖的人通常都是喜欢进食高脂、高胆固醇食物,这类的食物也是导致了大量的油脂进入血液循环,让胰腺本身的微循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造成了消化酶原提前是在胰腺内部激活,还会导致了胰腺不断的制造消化酶,呈现高负荷状态,增加了胰腺细胞的分裂出错从而癌变的机会,长期会演变成胰腺肿瘤,而酒精可以干扰脂肪代谢,可促进病变。

胰腺癌的定义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90%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5年生存率<1%,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胰腺癌早期的确诊率不高,手术死亡率较高,而治愈率很低。本病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2:1,男性患者远较绝经前的妇女多见,绝经后妇女的发病率与男性相仿。

胰腺癌临床表现取决于癌的部位、病程早晚、有无转移以及邻近器官累及的情况。其临床特点是整个病程短、病情发展快和迅速恶化。最多见的是上腹部饱胀不适、疼痛。虽然有自觉痛,但并不是所有病人都有压痛,如果有压痛则和自觉痛的部位是一致的。

基于胰腺癌患者的发病特点,目前认为:40岁以上、无诱因腹痛、饱胀不适、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腹泻、腰背部酸痛、反复发作性胰腺炎或无家族遗传史的突发糖尿病,应视为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就诊时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性。

对临床出现下列表现者应引起重视:

1.不明原因的上腹部不适或腹痛,位置较深,性质也较模糊,与饮食关系不一。

2.进行性消瘦和乏力。

3.不能解释的糖尿病或糖尿病突然加重。

在临床上胰腺癌是怎么诊断的

基于胰腺癌患者的发病特点,目前认为:40岁以上、无诱因腹痛、饱胀不适、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腹泻、腰背部酸痛、反复发作性胰腺炎或无家族遗传史的突发糖尿病,应视为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就诊时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性。

对临床出现下列表现者应引起重视:

1.不明原因的上腹部不适或腹痛,位置较深,性质也较模糊,与饮食关系不一。

2.进行性消瘦和乏力。

3.不能解释的糖尿病或糖尿病突然加重。

得胰腺癌原因有什么

专家介绍:胰腺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此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上升。遗传和环境因素是胰腺癌主要病因。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胰腺癌好发于中老年人,60~80岁高龄人群易发胰腺癌,男性胰腺癌发病率高于女性。大约10%胰腺癌发病归因于遗传因素,有胰腺癌家族史的患者17%存在基因突变。吸烟是胰腺癌的一个确切危险因素。吸烟者胰腺癌发病危险是不吸烟者的1.5~3倍。脂肪含量高的饮食、慢性胰腺炎、糖尿病、胆石症和病理性肥胖等疾病可能与胰腺癌相关。另外,工作中经常接触甲醛、有机氯或氯化烃等物质,也会导致罹患胰腺癌的可能性增加。

下列人群需高度警惕胰腺癌的发生:

(1)40岁以上,有上腹部非特异性不适;

(2)有胰腺癌家族史者;

(3)突发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不典型糖尿病,年龄60岁以上,缺乏家族史,无肥胖,很快形成胰岛素抵抗者。40%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伴有糖尿病;

(4)慢性胰腺炎患者,目前专家认为慢性胰腺炎在小部分病人中是一个重要的癌前病变,特别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钙化性胰腺炎;

(5)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亦属癌前病变;

(6)患有家族性腺瘤息肉病者;

(7)良性病变行远端胃大部切除者,特别是术后20年以上的人群;

(8)胰腺癌的高危因素有,吸烟、大量饮酒以及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等。像刘先生这类患者应立即停止吸烟,到医院检查。胰腺癌的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影响其预后的关键。

胰腺癌有哪些早期表现

胰腺癌的症状一:近期出现的不能解释的腹痛

腹痛为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多见于胰体及胰尾癌,位于上腹部、脐周或右上腹,性质为绞痛,阵发性或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钝痛,大多向腰背部放射,卧位及晚间加重,坐、立、前倾位或走动时疼痛可减轻。

胰腺癌的症状二:梗阻性黄疸

黄疸在病程的某一阶段可有黄疸,一般胰头癌黄疸较多见,且出现较早,癌肿局限于体、尾部时多无黄疸。黄疸多属阻塞性,呈进行性加深,伴有皮肤瘙痒,尿色如浓茶,粪便成陶土色。大多是因为胰头癌压迫胆总管引起,少数是由于胰体尾癌转移至肝内或肝/胆总管淋巴结所致。

胰腺癌的症状三:体重突然明显下降

约90%患者有迅速而显著发展的体重减轻,在胰腺癌晚期常伴有恶质。消瘦原因包括癌的消耗,食欲不振,焦虑,失眠,消化和吸收障碍等。

体重突然下降,可能是胰腺癌。如果出现上腹闷胀,或持续有不明原因的腹痛甚至是背痛,照了胃镜或肝胆超音波都没问题;特别是在没有刻意节食的情况下体重莫名减轻,就要警惕胰腺癌了。

胰腺癌的症状四:血糖突然升高

临床上很多胰腺癌病人在临床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无诱因糖尿病病史。因此对于年龄超过5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糖尿病症状者,均要高度怀疑并排除隐藏的胰腺癌病变。突发糖尿病而又没有使之发病的因素,如家族史,或者是肥胖,那么要高度警惕!

胰腺癌的症状五: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胰腺癌早期的症状之一,如果近期出现模糊不清又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而钡餐检查消化道正常,那么要高度怀疑并排除隐藏的胰腺癌病变。

厌食、消化不良和体重下降,胰腺癌的早期症状表现为厌食,消化不良和体重下降的约有10%,还有一些专家认为纳减、恶心呕吐、大便习惯改变、消瘦为胰体尾癌的四大早期症状。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

食欲不振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所以如果早期有发现饭量突然减少,甚至没有一点胃口等食欲不振的症状时,就应该要警惕了。消化不良专家表示,消化不良是胰腺癌的早期症状之一,如果近期出现模糊不清又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而检查消化道又显示正常,那就要高度怀疑并排除隐藏的胰腺癌病变了。不能解释的腹痛腹痛也是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多见于胰体及胰尾癌,位于上腹部、脐周或右上腹,如果出现不能解释的腹痛症状,一定要引起注意,应怀疑胰腺癌的可能。血糖突然升高专家指出,血糖突然升高也可能是胰腺癌的早期症状,特别是对50岁以上、无明显诱因出现糖尿病症状者,要警惕胰腺癌的发生。

糖尿病会导致胰头癌吗

一、糖尿病症状突发要小心胰腺癌:

与其他疾病病人相比,近年来发现糖尿病人中胰腺癌的发病率显着上升,特别是无家族史、55岁以上初发的糖尿病患者,3年内胰腺癌发生率较高。原因是长期高血糖状态对胰腺形成慢性刺激,可能导致胰腺细胞癌变。此外,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功能调节紊乱,因免疫功能受损,免疫监视作用减弱,也易诱发恶性肿瘤。

糖尿病合并胰腺癌,多见于轻、中度2型糖尿病的中老年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病人常表现为上腹胀痛、纳差食少,少数患者可有腰背疼痛,半数患者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早期胰腺癌或小胰腺癌,如果获得根治性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高达40%,而肿瘤小于1厘米的微小胰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更可高达60%以上。

因此,虽然胰腺癌早期没有特殊性,但仍可以通过检查尽早发现,如血清肿瘤相关抗原(定性检查),B超、螺旋CT等影像学定位诊断,有时直径小于1厘米的胰腺癌也可以被发现。万云乐副教授说,对于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来说,早期确诊至关重要。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预防胰腺癌,如果中老年患者突发糖尿病,或者糖尿病症状突然复发,如口渴、多尿等症状突然加重并伴有上腹部隐痛等一定要警惕胰腺癌的骚扰。

需要警惕的是,某些胰腺癌病人的首发症状也表现出糖尿病。除了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外,孕妇患有妊娠期糖尿病也有可能引发胰腺癌的发生,因此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也要做好胰腺癌的预防工作。

二、糖尿病与胰腺癌的关系:

胰腺癌与糖尿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是同出一源——胰腺。糖尿病史胰腺内分泌细胞胰岛素分泌出了问题所致,而胰腺癌多是由胰腺外分泌结构恶变而来。

一项日本研究显示,胰腺癌病人当中之前有糖尿病的的就占有12.5%,而患有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的病人,之前有糖尿病的仅0.6%~1.2%,两者相差10~20倍,说明糖尿病与胰腺癌有密切相关。其原因有可能是因为长期的糖尿病对胰腺产生慢性刺激,是胰腺细胞易发生癌变,另外胰导管上皮细胞病理改变与胰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哪些人易得胰腺癌

1、年龄超过40岁有大量吸烟、饮酒、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及排除肝、胆、胃肠等疾病后伴有非特异性腹痛、腹胀者属于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因此应高度警惕胰腺癌的发生。

2、突发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不典型糖尿病,年龄在60岁以上,缺乏糖尿病家族史,无肥胖,很快形成胰岛素抵抗者患胰腺癌的几率较大。临床显示约40%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伴有糖尿病。

3、急、慢性胰腺炎患者,目前认为急、慢性胰腺炎在部分患者中是一个重要的癌前病变,特别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钙化性胰腺炎发展为胰腺癌的可能性较大。

4、有胰腺癌家族史者。

5、有胰腺良性病变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者,特别是术后20年以上的人群,胰腺癌发病率可升高1.65~5倍。

6、短期内出现不明原因消瘦、食欲下降者亦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

预防胰腺癌要警惕哪些症状

胰腺癌被称作癌中之王,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5%,凶猛异常。胰腺癌发病率高了,但早期胰腺癌被发现的几率却不大,多数患者直到晚期才能诊断。目前,早期胰腺癌被诊断比例只有20%,也就是80%的胰腺癌患者要等到不能有效治疗时才发现。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胰腺癌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经济发达地区的患病率高于贫困地区,这与人们的饮食习惯渐趋西化,甜食、肉食、油炸食物摄入过多,蔬菜、水果、粗粮摄入过少有关。因此,预防胰腺癌,应从调整饮食习惯着手,不吃烧焦和烤糊的食品,尽量少吃高脂、过甜、油炸和多盐的食物,同时要增加谷类、豆类、甘薯等粗粮的摄入。

胰腺癌早期没有“典型症状”。有的癌肿发生在胰头部位,患者出现黄疸,往往会误诊为肝炎,经过一番折腾,等确诊胰腺癌时,多半为时已晚;有的癌肿发生在胰体、胰尾部,起初会出现腹痛,易被当作胃病。

胰腺癌早期的症状主要有腹部不适、消化不良、黄疸、消瘦等,但这些症状确实也很常见,当病人有些腹部不适的时候,经常就以为是胃病等常见小毛病。而另一方面,胰腺癌的发病率在不断升高,如高蛋白高脂肪饮食、糖尿病患者等多种情况都导致胰腺癌的出现。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尤其是符合以下情况的市民朋友应当每年做一次体检,及时发现病情及早接受正规治疗。

其实早期胰腺癌的诊断也并非很难,做做B超、CT、肿瘤标志物检查,如果有条件还可以查PET-CT,这样早期胰腺癌的检出率就会大大提高。建议胰腺癌高危人群要提高警惕,别怀有任何侥幸心理。

因此,一旦出现腹痛、消化不良、腰背酸痛或突发糖尿病、皮肤发黄等症状,建议先去肝胆胰腺外科或普外科就诊,待排除胰腺癌可能后,再去相关科室进一步治疗。另外,中年突发糖尿病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也应及时排除并防治胰腺癌。

相关推荐

​体重突然下降怎么回事

体重突然下降要警惕疾病来袭 有些人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两个月内明显地感到衣服变宽、腰带变松、鞋子变大,身体突然消瘦下来了.甚至瘦得“脱了相”。当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警惕疾病来袭。 1.糖尿病有的人在一两个月内体重就会下降10公斤左右,裤腰越来越松,这时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一下,因为这可能是糖尿病的征兆。糖尿病的早期表现就是多尿、多饮、多食,同时还伴有消瘦症。这是由于患者体内没有足够的胰岛素,无法充分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而我们的身体总是需要能量的,没有葡萄糖就只有消耗脂肪,身体当然也就会消瘦了。 2.癌症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 忽然被诊断2型糖尿病

虽然糖尿病的诊断并不意味着你肯定会患上胰腺癌,但糖尿病与患胰腺癌 的风险上升之间存在着相关性。 有40%的胰腺癌患者在癌症被诊断前的数月内被诊断患有糖尿病。胰腺负责制造胰岛素,所以 肿瘤的早期阶段会影响胰腺生产胰岛素的能力,从而引发糖尿病

糖尿病胰腺癌有什么关系

胰腺癌是一种较典型的富贵病,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易引起胰腺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并且有年轻化的发展倾向。此外,糖尿病胰腺癌的产生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糖尿病患者在平时也要注意对胰腺癌的预防。 1、高血糖易“诱发”胰腺癌 尤其是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当糖尿病的症状突然加重的时候要小心胰腺癌的潜在因素。究其原因,学界认为糖尿病对胰岛、胰腺功能的损害,本身就是诱发癌症的一个危险因素,所以糖尿病患者发生胰腺癌的风险升高。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均证实,长期

易与胃病混淆的胃痛

胆石症痛起来像“胃痛” 有位50多岁的陈阿姨,她心窝部出现不规则隐痛已3年,并时有嗳气。以前曾经按照胃炎症状治疗了数月,效果都不明显。一查B超才知道,原来她得的是胆结石合并胆囊炎,根本就不是胃炎。胆石症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疾病,由于胆石的刺激,胆囊及胆管都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 专家答疑:那么胆道结石究竟有什么表现?做什么检查能查出呢? 病人多有心窝部?穴或右季肋下?雪的不规则隐痛及不适感,有时还可出现上腹部饱胀、嗳气症状。这些症状都酷似“胃病”。同时,患者的病情常会因饮食不当或进食油腻食物而加重,因此许多

胰腺癌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胰腺癌可能并发哪些疾病?胰腺癌是在人体的胰腺发生的癌症,这种癌症属于恶性的肿瘤疾病,发生胰腺癌肿瘤之后,癌肿会在人体胰腺里不停的生长,最后会导致早期以及晚期的各种症状,常见的胰腺癌的症状是引起患者消化不良,肚子痛以及发生黄疸等,一般容易发生胰腺癌的年龄是四十岁你到七十岁之间,男性发生胰腺癌的概率大于女性。发生胰腺癌可能与饮食以及环境有关系,特别是抽烟与胰腺癌的发病关系很大。 1.胰腺癌可能导致各种各样的并发症,比如发病之后可能出现胆管梗阻以及十二指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胰腺癌之后,癌肿可能会引起人的静脉发生

如何早期诊断胰腺癌

胰腺癌是所有肿瘤中预后最差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却不断上升。资料显示近30年来发病率已上升了7倍,在我国,胰腺癌的发病率男女均为第七位,死亡率男女均为第六位。 如果有上腹部不适或隐痛、全身皮肤黄染、持续性腰背部痛、上腹饱胀、胀气、食欲不振、全身乏力,消瘦等症时应警惕胰腺癌。这主要是因为胰腺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以上这些症状容易让人觉得是胃肠道疾病或肝胆疾病。 如果进行了胃镜等相关检查排除了胃肠道及肝胆的疾病,就应该想到胰腺癌的可能,特别对于一些高危人群(中老年人、长期吸烟者、肥胖者、糖尿病者、慢性胰腺炎患者

胰腺癌会引发什么疾病

1.体重减轻 胰腺癌造成的体重减轻最为突出,发病后短期内即出现明显消瘦,体重减轻可达30斤以上,伴有衰弱乏力等。 2.症状性糖尿病 少数病人起病的最初表现为糖尿病的症状。因此,若糖尿病患者出现持续性腹痛,或老年人突然出现糖尿病,或原有糖尿病而近期突然病情加重时,应警惕发生胰腺癌的可能。 3.血栓性静脉炎 晚期胰腺癌患者出现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或动脉血栓形成。 4.精神症状 部分胰腺癌患者可表现焦虑、急躁、抑郁、个性改变等精神症状。

胰腺癌引发的并发症有哪些

1、体重减轻 胰腺癌造成的体重减轻最为突出,发病后短期内即出现明显消瘦,体重减轻可达30斤以上,伴有衰弱乏力等。2、症状性糖尿病 少数病人起病的最初表现为糖尿病的症状。因此,若糖尿病患者出现持续性腹痛,或老年人突然出现糖尿病,或原有糖尿病而近期突然病情加重时,应警惕发生胰腺癌的可能。3、血栓性静脉炎 晚期胰腺癌患者出现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或动脉血栓形成。这也是胰腺癌晚期的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一种表现。4、精神症状 部分胰腺癌患者可表现焦虑、急躁、抑郁、个性改变等精神症状。5、黄疸是胰腺癌晚期患者的重要症状,而阻

预防胰腺癌的食物有哪些

吃与不吃,胰腺癌发病风险要低30% 据悉,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分析了约8.2万人的健康资料,这些资料来自上世纪90年代到2010年间日本的一项健康调查。鱼类在日本人的饮食构成中比重较高,因此研究人员根据摄取鱼类“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量,将上述人群分为4组。 最终,研究人员发现,调查对象中有449人患上胰腺癌,而摄取“n-3多不饱和脂肪酸”最多的一组与最少的一组相比,胰腺癌发病风险要低30%。 专家介绍, “n-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一种,因含有多个双键,且第一个不饱和键位于碳链甲基

如何更好的诊断胰腺癌

胰腺癌是所有肿瘤中预后最差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却不断上升。资料显示近30年来发病率已上升了7倍,在我国,胰腺癌的发病率男女均为第七位,死亡率男女均为第六位。 如果有上腹部不适或隐痛、全身皮肤黄染、持续性腰背部痛、上腹饱胀、胀气、食欲不振、全身乏力,消瘦等症时应警惕胰腺癌。这主要是因为胰腺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以上这些症状容易让人觉得是胃肠道疾病或肝胆疾病。如果进行了胃镜等相关检查排除了胃肠道及肝胆的疾病,就应该想到胰腺癌的可能,特别对于一些高危人群(中老年人、长期吸烟者、肥胖者、糖尿病者、慢性胰腺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