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如何区分病毒性肝炎和病毒携带者

如何区分病毒性肝炎和病毒携带者

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乙肝两个不同的阶段,两者的护理和治疗有极大的不同,认识和区分两者有重大的意义。

我国乙肝患者众多,绝大多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他们广泛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自身没有明显不适,往往是在偶然查体(入托、上学、招工、参军等等)时被发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呈阳性,如果不进行体检,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一生,也有可能在携带病毒多年后,突然发病,成为活动性的肝炎,甚至于肝硬化。

人体一旦感染乙肝病毒,后会产生多种结果,只有少部分表现为急性乙肝,出现明显的肝炎症状(乏力、食欲不振、尿黄、眼黄、皮肤黄染等等),但大部分感染者(80%~90%)并不出现症状,其中相当一部分机体免疫机制正常,凭借自身抵抗能力,逐渐清除乙肝病毒,这一过程基本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他们在日后偶然的抽血化验时发现乙肝病毒抗体系统呈阳性;还有一少部分人群感染乙肝病毒后,由于自身免疫系统不健全或不正常,没有办法彻底清除病毒,致使病毒遗留、扎根下来,尤其是幼小的感染者更是如此,他们以隐蔽的亚临床感染的形式存在,或呈慢性持续感染状态,多数长期携带病毒而无明显发病表现,这些人肝功检查正常,身体无明显不适,既往被称为乙肝病毒健康携带者或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少数逐渐演变为显性慢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据世界卫生**(WHO)统计,全球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约2。8亿人,我国达1。3亿人。这种无症状或称之为健康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情况极为复杂,人数众多,影响较大,值得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一般认为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形成主要与宿主的免疫功能低下有关,此外与年龄、性别、遗传因素也有一定关系。

乙肝病毒携带者可分为两大部分:

一种是感染乙肝病毒早期即在潜伏期,其他症状和病毒学检查尚在阴性阶段,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临床无症状;或是感染乙肝病毒后,乙肝基本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只是部分病毒残留,血中可检出乙肝表面抗原,这种情况可称为"假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另一种情况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真正的健康携带者为数较少,多数为隐蔽状态的亚临床型肝炎(身体无明显不适,但是肝脏内部的病变却在悄悄发生、发展)。真正的乙肝病毒健康携带者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性持续6个月以上。

2、无肝炎的临床症状、体征。

3、血清转氨酶正常。乙肝病毒复制指标(乙肝病毒e抗原、HBV-DNA、或DNAP活性)为阴性。

4、肝**病理检查基本正常或仅有轻度非特异性局灶性改变。

这种情况下才能确诊为健康携带者。在临床实际中,这种健康携带者极为少见,多数患者虽无明显不适,但是肝脏内部都有不同程度病变,据国内外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肝穿肝活体**检查报告表明,这些人中有27%左右肝细胞**完全正常,40%左右为非特异性炎症改变,5%左右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轻度肝炎),2%左右为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中度或重度肝炎),0。7%左右为肝硬化。所以真正的处于健康状态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不多见。

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不诊断为肝炎,也不按现症肝炎患者处理。但这些携带者仍是个传染源,尽管与慢性活动性肝炎相比传染性要小。一般说来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细胞内检出游离HBV-DNA,或血中检出乙肝病毒e抗原,HBV-DNA、DNAP活性增高时,为乙肝病毒增殖期,具有传染性,如果肝内无游离HBV-DNA,或只有与肝细胞DNA整合的HBV-DNA,血中末检出乙肝病毒e抗原、HBV-DNA、DNAP,则表明处于静止期,传染性很小或无传染性。

乙肝病毒携带者预后较慢性活动性肝炎要好。其转归与后果有以下几种:

1、痊愈,经过一段时期血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消失、自行转阴,有时甚至出现保护性抗体(抗-HBs)等。

2、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持续多年不变,甚至数十年。

3、转变成慢性显性乙肝,有急性发作的可能。

4、由于长期轻微的慢性非特异性的炎症而逐渐导致肝硬化,患者可在携带病毒多年后,突然出现肝硬化腹水或消化道出血等表现。

甲肝的三大健康危害

1、对肝脏的损伤

这是甲肝的危害中最基本的一项,甲型肝炎致病机制是肝炎病毒在肝脏复制,造成肝细胞损害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发热、厌油、厌食、腹痛、腹泻、黄疸等。各型急性 病毒性肝炎患者大多在6个月内恢复,尤其是甲型和乙型肝炎。

2、对身体其他器官的侵害

肝炎病毒可侵犯其他器官,如乙肝病毒标志亦可在肾,胰,骨髓,甲状腺找到。因此病毒性肝炎还有一个危害性,即是肝外组织的并发症,如关节炎,肾小球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较少见的有糖尿病,脂肪肝,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神经炎,胸膜炎,心肌炎和心包炎等。

3、对患者心理的伤害

病毒性肝炎不仅对患者的身体甚至生命造成危害,而且对患者心理上的打击也是十分沉重的。无论是肝炎患者还是病毒携带者,在生活、社交、求职、升学等方面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由此改变一生的命运,这样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因此,无论是肝炎发病者还是病毒携带者,都应该积极、主动、彻底地治疗,绝不能对肝炎掉以轻心,也不能认为肝炎病毒终身携带而不会发生病变。

健康证什么病不能办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可通过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目前已被公认的有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可通过肝功能、血常规和CT检查出来,一般患有病毒性肝炎者办理健康证将不予通过。

我国于2009年6月1日正式实施新的《食品安全法》,7月20日又出台《实施条例》,允许乙肝病毒携带者从事食品行业。所以说,乙肝病毒携带者也是可以合法办理健康证的,但是必须要肝功能正常、病毒含量低,而且工作应避开幼教、医疗、饮食等行业,不能从事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职业。

甲肝危害表现为3个方面

1、对肝脏的损害各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大多在6个月内恢复,尤其是甲型和乙型肝炎。但如为急性重症肝炎或急性重症肝炎,则病死率很高,可达 60%-70%,即使恢复,也往往发展为肝硬化。甲肝演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者很少。但急性乙肝约15%左右转变为慢性肝炎,国内报告一组1357例急性乙肝,经2-10年随访,发现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者分别为16%和2%,约0.6%发生肝癌。丙肝演变为慢性肝炎者更高,约26%-55%,现已证实有些肝硬化和肝癌是由丙肝演变而来。故乙肝和丙肝的危害性很大,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由慢性肝炎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癌。

2、对身体其他器官的侵害现已证实,肝炎病毒可侵犯其他器官,如乙肝病毒标志亦可在肾,胰,骨髓,甲状腺找到。因此病毒性肝炎还有一个危害性,即是肝外组织的并发症,如关节炎,肾小球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较少见的有糖尿病,脂肪肝,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神经炎,胸膜炎,心肌炎和心包炎等。发生肝外并发症以乙型肝炎多见。

3、对患者心理的伤害病毒性肝炎不仅对患者的身体甚至生命造成危害,而且对患者心理上的打击也是十分沉重的。无论是肝炎患者还是病毒携带者,在生活、社交、求职、升学等方面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由此改变一生的命运,这样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因此,无论是肝炎发病者还是病毒携带者,都应该积极、主动、彻底地治疗,绝不能对肝炎掉以轻心,也不能认为肝炎病毒终身携带而不会发生病变。

乙肝定义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不一,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我国目前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18%,其中约三分之一有反复肝损害,表现为活动性的乙型肝炎或者肝硬化。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广应用,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逐年下降,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

肝病会引发什么疾病

1、甲肝对肝脏的损害各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大多在6个月内恢复,尤其是甲型和乙型肝炎。但如为急性重症肝炎或急性重症肝炎,则病死率很高,可达 60%-70%,即使恢复,也往往发展为肝硬化。甲肝演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者很少。

但急性乙肝约15%左右转变为慢性肝炎,国内报告一组1357例急性乙肝,经2-10年随访,发现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者分别为16%和2%,约0.6%发生肝癌。丙肝演变为慢性肝炎者更高,约26%-55%,现已证实有些肝硬化和肝癌是由丙肝演变而来。故乙肝和丙肝的危害性很大,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由慢性肝炎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癌。

2、甲肝对身体其他器官的侵害现已证实,肝炎病毒可侵犯其他器官,如乙肝病毒标志亦可在肾,胰,骨髓,甲状腺找到。因此病毒性肝炎还有一个危害性,即是肝外组织的并发症,如关节炎,肾小球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较少见的有糖尿病,脂肪肝,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神经炎,胸膜炎,心肌炎和心包炎等。发生肝外并发症以乙型肝炎多见。

3、甲肝对患者心理的伤害病毒性肝炎不仅对患者的身体甚至生命造成危害,而且对患者心理上的打击也是十分沉重的。无论是肝炎患者还是病毒携带者,在生活、社交、求职、升学等方面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由此改变一生的命运,这样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

因此,无论是肝炎发病者还是病毒携带者,都应该积极、主动、彻底地治疗,绝不能对肝炎掉以轻心,也不能认为肝炎病毒终身携带而不会发生病变。

乙肝会不会给人们带来严重的危害

一、生理上危害;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体内含有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假如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就会发展为肝硬化(liver甚至肝癌,从而危及人生命安全。调查研究表明,对于大多数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携带者来说都存在一定程度肝损伤。还会出现诸如消化道症状、黄疸症状、全身症状等,从而给患者身体带来极大痛苦。

二、心理上危害;对于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来说由于人们错误熟悉,经常对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造成歧视,尤其在找工作方面,另外还有来自于为自己病情担心,治疗用度担心等,这些都使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感到自卑、孤独、抑郁等负面情绪,并造成了巨大心理压力。

三、生活上危害;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日常饮食及生活中社交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对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家庭生活、夫妻生活等也都会造成极大影响。

1、持续稳定终生携带的状态。

2、会引起各种病变活动,发展成各型肝炎,会有一部分会发展为急性肝炎,而这时将是治疗转阴的大好时机。

3、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危害,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感染乙肝病毒后,发展为肝炎,再发展为肝炎后的肝硬化,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细胞癌,这种情况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

肝病有哪些危害

1、肝病对肝脏的损害:各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大多在6个月内恢复,尤其是甲型和乙型肝炎。但如为急性重症肝炎或急性重症肝炎,则病死率很高,可达 60%-70%,即使恢复,也往往发展为肝硬化。甲肝演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者很少。但急性乙肝约15%左右转变为慢性肝炎,国内报告一组1357例急性乙肝,经2-10年随访,发现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者分别为16%和2%,约0.6%发生肝癌。丙肝演变为慢性肝炎者更高,约26%-55%,现已证实有些肝硬化和肝癌是由丙肝演变而来。故乙肝和丙肝的危害性很大,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由慢性肝炎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癌。

2、肝病对身体其他器官的侵害:现已证实,肝炎病毒可侵犯其他器官,如乙肝病毒标志亦可在肾,胰,骨髓,甲状腺找到。因此病毒性肝炎还有一个危害性,即是肝外组织的并发症,如关节炎,肾小球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较少见的有糖尿病,脂肪肝,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神经炎,胸膜炎,心肌炎和心包炎等。发生肝外并发症以乙型肝炎多见。

3、肝病对患者心理的伤害:肝病不仅对患者的身体甚至生命造成危害,而且对患者心理上的打击也是十分沉重的。无论是肝炎患者还是病毒携带者,在生活、社交、求职、升学等方面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由此改变一生的命运,这样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因此,无论是肝炎发病者还是病毒携带者,都应该积极、主动、彻底地治疗,绝不能对肝炎掉以轻心,也不能认为肝炎病毒终身携带而不会发生病变。

肝病有什么并发症

1、甲肝对肝脏的损害:

各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大多在6个月内恢复,尤其是甲型和乙型肝炎。但如为急性重症肝炎或急性重症肝炎,则病死率很高,可达60%-70%,即使恢复,也往往发展为肝硬化。甲肝演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者很少。但急性乙肝约15%左右转变为慢性肝炎,国内报告一组1357例急性乙肝,经2-10年随访,发现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者分别为16%和2%,约0.6%发生肝癌。丙肝演变为慢性肝炎者更高,约26%-55%,现已证实有些肝硬化和肝癌是由丙肝演变而来。故乙肝和丙肝的危害性很大,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由慢性肝炎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癌。

2、甲肝对身体其他器官的侵害:

现已证实,肝炎病毒可侵犯其他器官,如乙肝病毒标志亦可在肾,胰,骨髓,甲状腺找到。因此病毒性肝炎还有一个危害性,即是肝外组织的并发症,如关节炎,肾小球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较少见的有糖尿病,脂肪肝,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神经炎,胸膜炎,心肌炎和心包炎等。发生肝外并发症以乙型肝炎多见。

3、甲肝对患者心理的伤害:

病毒性肝炎不仅对患者的身体甚至生命造成危害,而且对患者心理上的打击也是十分沉重的。无论是肝炎患者还是病毒携带者,在生活、社交、求职、升学等方面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由此改变一生的命运,这样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因此,无论是肝炎发病者还是病毒携带者,都应该积极、主动、彻底地治疗,绝不能对肝炎掉以轻心,也不能认为肝炎病毒终身携带而不会发生病变。

相关推荐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介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介: 乙型病毒性肝炎(又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携带者)超过2.8亿,我国约占1.3亿。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目前我国有乙肝患者3000万。乙肝的特点为起病较缓,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较常见。无黄疸型HBsAg持续阳性者易慢性化。本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乙肝疫苗的应用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 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播:个体在与乙肝患

肝炎会带来什么影响

乙肝有什么危害和影响?乙肝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肝病,与艾滋病、肺结核并列为世界三大传染性疾病。那么乙肝有哪些危害和影响呢?专家表示,乙肝的危害体现在对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在我国流行广泛,人群感染率高.多年来乙肝的发病一直居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前列,是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我国约10%的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阳性),约有2000万慢性肝炎病人,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肝炎诊断标准

诊断检查: (1)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是主要的病因,乙肝病毒携带者约10%发展为慢性肝炎,丙肝病毒携带者则有8%一32%发展为慢性肝炎。 (2)自身免疫:自身免疫紊乱时,血中可查到多种自身免疫抗体、高γ球蛋白血症、血沉加快等。多见于青年女性。 (3)酒精: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酒精性慢性肝炎。 (4)药物:很多药物可引起慢性肝炎,如异烟肼、利福平、甲基多巴、双醋酚丁、磺胺类、醋氨酚、阿司匹林等。 (5)遗传性疾病:肝豆状核变性(Wilsun病)和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 (6)其他:临床表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加号 表面抗原阳性就一定是乙肝吗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只能说明体内存在乙肝病毒感染,可能是乙肝患者,也有可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在乙肝五项检查中如果是只有单独乙肝病毒抗原阳性,并且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身体没有任何肝炎症状和体质者,我们称之为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认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属于肝炎病人,可以照常工作和学习。

慢性肝炎严重吗

1、慢性肝炎严重吗 1.1、乙型肝炎:这是因为感染后,可以成为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新生儿期及3岁以下的婴幼儿感染后大多数成为表面抗原或病毒携带者,这些携带者中的一部分能发展成急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或肝癌。 由于肝硬化和肝癌发展历程很长,大约需30-40年,故婴幼儿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并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1.2、甲型肝炎:因饮水被污染或大量食用被甲肝病毒污染的贝类都可引起大流行。1988年在上海发生过因食用含有甲肝病毒的毛蚶,曾引起30 万人发病。战争期间的军队、平民,因卫生条件差也可引起大的流行。工厂流行

哪些因素容易影响肝脏的健康

一.病毒 肝炎病毒是肝脏健康的首要大敌,在各种各样的肝炎中,以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最为常见和凶险。乙型肝炎病毒进入肝细胞后,会在肝细胞内持续复制,不断破坏肝细胞的结构,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成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有5%-10%和会转变为慢性乙型肝炎,其中大约15%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者肝癌。我国是乙型肝炎大国,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占全球总数的1/3以上,据估计大约有1.2亿乙型肝炎携带者深受其害。 二.脂肪 脂肪肝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常见肝病,我国大中城市成人脂肪肝的平均患病率高达10%。正常情况下,肝脏本身

肝炎如何检查

(1)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是主要的病因,乙肝病毒携带者约10%发展为慢性肝炎,丙肝病毒携带者则有8%一32%发展为慢性肝炎。 (2)自身免疫:自身免疫紊乱时,血中可查到多种自身免疫抗体、高γ球蛋白血症、血沉加快等。多见于青年女性。 (3)酒精: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酒精性慢性肝炎。 (4)药物:很多药物可引起慢性肝炎,如异烟肼、利福平、甲基多巴、双醋酚丁、磺胺类、醋氨酚、阿司匹林等。 (5)遗传性疾病:肝豆状核变性(Wilsun病)和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 (6)其他: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符

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要不要治疗

很多乙肝病毒携带者都很疑惑,认为自己没有任何症状、肝功能也是正常的,就不知道到底要不要进行相应的治疗。有些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毕竟有病毒存在,担心不做治疗会影响身体,那么没有任何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要不要做治疗呢? 宜昌国中堂肝病专家指出,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主要分为三类: 1.患过肝炎而本人全然不知。 2.健康携带者,经多次反复化验肝功能均属正常,无任何症状体征 ,甚至作肝活检时亦未见病理损害,肝组织结构完整。 3.经肝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 针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这三类情况需要治疗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

(1)病毒性肝炎:主要是乙型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尤其是乙肝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其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要比正常人高出12-100倍;约80%的肝癌患者可查到乙型肝炎的e抗原、e抗体与核心抗体三项指标皆为阳性。在肝癌的高发地区,约20%的人可能是乙型肝炎或乙肝病毒携带者。 (2)黄曲霉毒素(aft):以黄曲霉素民为最重要的致癌物质。适宜于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中生长繁殖,尤其是夏季的霉变食物及谷物、饲料等,最易被黄曲霉菌污染而产生黄曲霉毒素,长期食用含此毒素的食物可诱发肝癌。 (3)水源污染:饮用水质的严重污染,是

传染性肝炎的预防措施

一、各种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潜伏期 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是急性病人和亚急性临床感染者,甲型肝炎病毒(HAV)主要从肠道排出,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进口传染。甲型肝炎潜伏期为2-6周,平均一个月。, 乙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以及病毒携带者,急性病人从潜伏期末至发病后66-144日,其血液内多具有传染性,由于传染期短,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如慢性肝炎病人和病毒携带者大。乙型肝炎病毒(HBV)通过输血、血浆、血制品或使用病毒污染的注射针头、针灸用针、采血用具、血透仪等血源传播,也可通过母婴和性接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