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长期手麻警惕脊髓神经鞘瘤

长期手麻警惕脊髓神经鞘瘤

来自江苏徐州的34岁男性患者刘某,几年前左颈部长了个包块,且伴有手部麻木感。他曾经到当地多家医院就诊,可是一直不能明确诊断,患者十分痛苦。前不久,他慕名来到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耳鼻咽喉科。医生接诊后发现,患者左锁骨上窝有一包块,考虑手部麻木可能是由于颈部包块压迫臂丛神经后所引起的症状,故收入院诊治。入院后经彩色超声及CT检查,诊断为神经鞘瘤。医生采用手术方法将神经鞘瘤摘除,最终为这位长期手麻的患者解除了病痛。

神经鞘瘤为常见的外周神经良性肿瘤之一,多见于20岁至50岁的青年和中年人,可发生于人体的任何部位。大多数患者没有疼痛症状,只有较大或有囊变的肿瘤才会引起疼痛。由于神经鞘瘤好发生于神经干,其长轴与神经干方向一致,肿瘤位于神经外衣内,有包膜与神经束分开,或与神经束间有疏松纤维组织相连,因此通过手术可将肿瘤完整剥出而保留神经干,并不影响神经的传导功能。神经鞘瘤大多孤立生长,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强化多不均匀,采用64层螺旋CT可进行局部三维重建,使诊断更加直观、明确。根据临床病史、超声检查和CT检查,可对神经鞘瘤作出诊断,确诊后采用手术治疗。

在这里要提醒有类似病史的患者,出现手部麻木等症状时要重视,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便明确诊断并尽早进行治疗。

脊髓外肿瘤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脊髓外肿瘤是较为严重的肿瘤疾病,可生长于脊髓四周,形成的肿瘤类型也是不同的,患者要观察身体的异常不适,从而判断出不适的部位,脊髓外肿瘤形成后要医治才能制止其生长,否则对脊髓的损伤极大,那么脊髓外肿瘤的治疗方式有哪些呢?此时要看患者疾病的类型,据此类型做出治疗的方案,手术才会更成功。

(一)脊髓背侧的神经鞘瘤

完成肿瘤部位的椎板切除后,在硬脊膜外即可看到及扪到硬脊膜局限性膨出,切开硬脊膜即可见肿瘤。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与一神经后根相连。伴随该神经根的动脉即系供应肿瘤的血管。肿瘤可为实质性,也可为囊性变;如为囊性变,用细针穿刺抽液即可瘪缩而利于剥离。切除时先切开肿瘤周围的蛛网膜再剥离瘤体,于肿瘤一端缝一牵引线并向上牵引,用剥离子轻轻分离到瘤蒂,在血管处上银夹或丝线结扎或双极电凝烧灼后剪断,即可把肿瘤取出,颈膨大或腰膨大处神经根要尽量保留。瘤床上可见局部血管明显变细或有血栓形成、脊髓变形及水肿。由此可见脊髓压迫症的预后与手术的早晚及脊髓压迫是否能完全解除有密切关系。术中应注意冲洗及吸引器不能直接作用于脊髓上,必须先垫以带线脑棉片,用吸引器轻吸脑棉片。止血可用双极电凝。

(二)脊髓前方及侧前方的神经鞘瘤

切开硬脊膜后不能看到或不完全看到肿瘤,但小心把脊髓的一侧推开即可窥见肿瘤的边缘。在推开脊髓前必须用脑棉片妥为保护,牵拉要轻柔。然后剪断肿瘤侧的上、下齿状韧带,轻轻翻脊髓。剪开蛛网膜后,用细软剥离子分离,并用缝线轻轻牵引肿瘤。如系带蒂型者则易于提出,然后按脊髓背侧神经鞘瘤切除方法切了作之。如肿瘤基部很广或与前方粘连明显,则可剪断齿状韧带,轻翻脊髓,尽量把肿瘤显露后纵形切开包膜,用刮匙或活组织钳伸入囊内分块切除肿瘤。止血后尽量切除包膜,残留部分以双极电凝烧灼。必须注意位于脊髓正前方的某些神经鞘瘤易被误诊为脊髓内肿瘤,应切断齿状韧带并翻转脊髓仔细探查后才能给予正确诊断及治疗。

(三)脊膜瘤切除术

脊膜瘤自硬脊膜长出,大多在脊髓背侧或外侧,少数可在脊髓腹侧,基底一般都较广。如在脊髓背侧者,先把肿瘤与脊髓分开,然后连同肿瘤附着的硬脊膜一并切除,用双极电凝止血。缺损的硬脊膜可用筋膜修复。如缺损不大,也可不修复,但肌层要紧密缝合。小部分硬膜瘤痊于脊髓前方而基底又宽大者,只能剪开相应的齿状韧带,轻轻翻转和保护脊髓后,用双极电凝烧灼开脊膜瘤的包膜,用刮匙或活组织钳咬除肿瘤内容物。然后尽量剪去已显露的包膜及其附着的硬脊膜。腹侧脊膜的缺损可不必修复。

脊髓外肿瘤的治疗方式有哪些呢?其治疗是复杂的,手术会对脊髓有影响,手术前要先了解其危害,术后的并发症等,同时也要重视术前的心理调理,患者对手术不要的压力,避免手术中紧张,手术完全成要据医生的要求进行护理,对身体的护理与心理的护理等,更要进行饮食的护理,可避免术后感染或是术后复发等。

小儿麻痹症会传染吗

一、小儿麻痹症会不会传染?

小儿麻痹症又称脊髓灰质炎,主要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小儿麻痹症症状主要为发热、四肢疼痛,以及咽喉疼,部分患者会感到手脚麻痹,以致日后瘫痪,更有严重者死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儿麻痹症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一种疾病。一般家中有小儿麻痹症患者的,15岁以下的易感者是百分之百会受到感染的,这点需要警惕。

二、小儿麻痹症的传染源:

人类是脊髓灰质炎唯一的传染源,患者自潜伏期末可以从鼻咽分泌物中排毒,粪便的排毒期自发病前10日至病后4周,少数可达4月。无症状带病毒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三、小儿麻痹症的传播途径:

1、经口传染

中国有句俗语:“病从口入”,这就是说有很多的病如伤寒、痢疾、霍乱等都是通过口腔,进入肠胃道引起传染的。小儿麻痹症也是一样。病毒藏在病人的粪便里,数量既多,存在的时间又很长。如果照顾病人时,给病人的大便污染了手,或触摸了病人的衣服、玩具和用具,就把病毒沾到手上,吃东西前没有把手洗干净,就会把病毒带到食物上经口而传染。苍蝇喜欢在粪便和肮脏的垃圾堆上生活,是传播病毒的重要媒介。

2、飞沫传染

病毒到咽部或肠壁以后,先在消化道粘膜上、扁桃体、淋巴结等处进行繁殖,以后再侵入神经末梢,顺着周围神经,进入中枢神经脑和脊髓;少数病例侵入咽壁肠道繁殖后经血行、淋巴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病毒到达骨髓以后,最先引起颈部或腰部脊髓灰质发炎,主要是损害前角,以后可以损伤后角及脑膜。有时病毒侵犯了大脑和延髓引起严重的病变。

椎管内神经纤维瘤有什么临床表现

病程大多较长,胸段者病史最短,颈段和腰段者较长,有时病程可超过5年以上。肿瘤发生囊变或出血时呈急性过程。

首发症状最常见者为神经根痛,其次为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上颈段肿瘤的疼痛主要在颈项部,偶向肩部及上臂放射;颈胸段的肿瘤疼痛多位于颈后或上背部,并向一侧或双侧肩部、上肢及胸部放射;上胸段的肿瘤常表现为背痛,放射到肩或胸部;胸段肿瘤的疼痛多位于胸腰部,可放射到腹部、腹股沟及下肢。胸腰段肿瘤的疼痛位于腰部,可放射至腹股沟、臂部、大腿及小腿部。腰骶段肿瘤的疼痛位于腰骶部、臀部、会阴部和下肢。

以感觉异常为首发症状者占20%,其可分感觉过敏和减退两类。前者表现为蚁行感,发麻、发冷、酸胀感、灼热;后者大多为痛、温及触觉的联合减退。

运动障碍为首发症状者占第3位。因肿瘤的部位不同,可产生神经根性或束性损害致运动障碍,随着症状的进展可出现锥体束的功能障碍,因而瘫痪范围和程度各不相同。

脊髓神经鞘瘤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为疼痛、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和括约肌功能紊乱。感觉异常的发生率达85%左右,疼痛的发生率近80%。

感觉障碍一般从远端开始,逐渐向上发展,病人早期主观感觉异常,而检查无特殊发现,继之出现感觉减退,最后所有感觉伴同运动功能一起丧失。圆锥马尾部已无脊髓实质,故感觉异常呈周围神经型分布,典型的是肛门和会阴部皮肤呈现马鞍区麻木。

多数病人来院时已有不同程度的行动困难,有半数病人已有肢体瘫痪。运动障碍发现的时间因肿瘤部位而异,圆锥或马尾部的肿瘤在晚期时才会出现明显的运动障碍,胸段肿瘤较早出现症状。

括约肌功能紊乱往往是晚期症状,表明脊髓部分或完全受压。

有明显的神经根性疼痛,运动、感觉障碍自下而上发展,肿瘤节段水平有一个皮肤过敏区,特别是存在脊髓半切综合征,即表现为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运动麻痹以及触觉、深感觉的减退,对侧的痛、温觉丧失,以及脑脊液动力学改变常引起疼痛加剧时,均提示脊髓髓外神经鞘瘤的可能,需作必要的辅助性检查加以确诊。

并发病症

脊髓神经鞘瘤如进行手术治疗,可能出现以下并发症:

1、硬脊膜外血肿 椎旁肌肉、椎骨和硬脊膜静脉丛止血不彻底,术后可形成血肿,造成肢体瘫痪加重,多在术后72h内发生,即使在放置引流管的情况下也可发生血肿。如出现这种现象,应积极探查,清除血肿,彻底止血。

2、脊髓水肿常因手术操作损伤脊髓造成,临床表现类似血肿,治疗以脱水、激素为主,严重者可再次手术,开放硬脊膜。

3、脑脊液漏多因硬脊膜和肌肉层缝合不严密引起,如有引流,应提前拔除引流管。漏液少者换药观察,漏液不能停止或漏液多者,应在手术室缝合瘘口。

4、切口感染、裂开 一般情况较差,切口愈合能力不良或脑脊液漏者易发生。术中应注意无菌操作。术后除抗生素治疗外,应积极改善全身情况,特别注意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的补充。

神经鞘瘤的检查

神经耳科检查

由于病人早期仅有耳鸣、耳聋,常在耳科就诊,常用的是听力检查及前庭神经功能检查。

(1)听力检查 有4种听力检查方法,可区别听力障碍是来自传导系统、耳蜗或听神经的障碍。Bekesy听力测验,第Ⅰ型属正常或中耳疾病;第Ⅱ型为耳蜗听力丧失;第Ⅲ、Ⅳ型为听神经病变。音衰退阈试验如果音调消退超过30dB为听神经障碍。短增强敏感试验积分在60%——100%为耳蜗病变。双耳交替音量平衡试验有增补现象的属耳蜗病变,无增补现象的属中耳或听神经病变。

(2)前庭神经功能检查 听神经鞘瘤多起源于听神经的前庭部分,早期采用冷热水试验几乎都能发现病侧前庭神经功能损害现象,反应完全消失或部分消失,这是诊断听神经鞘瘤的常用方法,但由于从前庭核发出的纤维经脑桥交叉至对侧时位于较浅部,容易受大型小脑脑桥角肿瘤的压迫,健侧的前庭功能也有10%左右病人可以受损。

神经放射学检查

(1)X线平片 主要变化为骨质吸收致内听道扩大。岩骨断层片异常的指标:一侧内听道宽度较对侧大2mm以上;内听道后壁缩距3mm以上,内听道内侧端凹缘骨质轮廓消失或模糊不清;在筛极水平镰状嵴移位至内听道高度的中点以下。

(2)脑血管造影 所见病变的特征是:基底动脉向斜坡靠拢;小脑前中央静脉向后移,桥、中脑前静脉向斜坡靠拢;脉络点向后移;病变较大时还可见小脑前下动脉被来自内听道的肿块推移,基底动脉及桥、中脑前静脉均向后移;

(3)CT及MRI检查 听神经鞘瘤诊断的金标准是Gd-DTDA增强的MRI,特别是当肿瘤很小(<1cm)或在内听道内,CT扫描阴性又高度怀疑肿瘤存在时,应该进行GD-DTPA增强的MRI。CT与MRI两种检查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如CT发现有病侧内听道扩大时,增强CT可发现肿瘤,对于估计中颅窝入路时颞骨的气化程度及高颈静脉球与后半规管及底的距离有帮助。如果病人已作了CT,而肿瘤较大,MRI可提供对脑干压迫的范围、Ⅳ脑室是否通畅、脑积水是否存在的情况。对可疑听神经鞘瘤或CT检查难于确定时,全序列的MRI可做出鉴别诊断,但也要注意Gd-DTPA的可能假阳性,这与内听道内神经的炎症或蛛网膜炎有关;任何小的、接近底部的增强病变应该在六月后作MRI复查以评估其生长情况。

生理检查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或脑干电反应听力测定为一种无创伤性电生理检查,阳性所见为V波延迟或缺失,约95%以上的听神经鞘瘤有此表现,此方法广泛用于本瘤的早期诊断。

肿瘤与神经瘤区别是什么

肿瘤简单的说是由于细胞的无序分裂形成的,有良性、恶性之分,神经瘤通常是指自神经鞘组织的神经鞘瘤,多数位于肢体、腋窝,也可位于锁骨上,颈等部位。

肢体麻木要提防脊髓肿瘤

去年秋天,兰山区的张先生经常感觉背部疼痛,四肢麻木,按腰椎间盘突出治疗了几个月,但一直没有效果。

近日,经临沂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专家诊断,张先生原来患的是脊髓肿瘤。脊髓肿瘤是长在脊髓内或椎管内压迫到脊髓的肿瘤,约占85%左右的肿瘤为良性,生长缓慢。脊髓肿瘤的早期症状为腰背部疼痛,四肢麻木。神经外科副主任蒋洪涛介绍,脊髓肿瘤早期多被误诊为腰肌纤维织炎、腰椎间盘突出、末稍神经炎等,从而延误治疗。不少患者到手术治疗时肿瘤已经生长较大,对脊髓压迫严重导致患者大小便失禁、瘫痪。经手术切除肿瘤后,病人多数还能恢复肢体功能,但是由于确诊时间较晚,术后恢复也比早期手术慢(在未完全瘫痪时)。

蒋洪涛介绍说,脊髓肿瘤早期症状主要有三种表现:一、感觉障碍与异常。一般是肢体麻木与疼痛,胸椎脊髓肿瘤可造成肋间神经痛,颈椎脊髓肿瘤可致枕颈部放射痛或上肢的放射状疼痛,随着病情的发展,肢体麻木,感觉减退的症状比较普遍。大

多先从手指及足底部开始麻木,对痛觉及温度不太敏感,上肢从手指逐渐向小臂、上臂及胸部发展,下肢从足底向小腿、大腿、腹部发展,这段病程一般较长,从几个月至1-2年不等,长的可达数年。二、运动障碍。一般比感觉障碍出现晚,而且多是一侧肢体无力的症状比另一侧明显。三、大小便功能障碍。当脊髓肿瘤尚小,对脊髓压迫不严重时,一般不影响大小便的功能。但当肿瘤较大时,患者出现排尿费力,大便次数变少、便秘,继而发生尿潴留及充溢性尿失禁等。蒋洪涛提醒说,当上述三种症状越来越重时,病人应当引起警惕,及时到有神经外科专科的医院去诊断、治疗。一般具有上述三个症状的病人,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师仅从症状上就能做出比较准确的诊断。但是要明确脊髓肿瘤在脊椎的哪个节段,肿瘤有多大,要靠核磁共振检查才能确诊。据介绍,病人术前一般都有1-2年的病程,早发现、早治疗效果越好。如果拖至晚期,此时由于肿瘤较大,且大多与脊髓粘连,使手术难度增加,风险加大,容易发生术后瘫痪等症状,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质量。据了解,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每年接诊几十例脊髓肿瘤患者,大部分患者经手术都能治愈,恢复到正常的生活与工作状态。○记者张建峰通讯员陈兵

纵隔肿瘤有哪些症状表现

在所有的神经源性肿瘤中大约97%的纵隔神经源性肿瘤位于后纵隔,也是最常见的后纵隔肿瘤,多起源于肋间神经。极少数位于脏纵隔,此部位的神经源性肿瘤多起自迷走神经、膈神经及神经的小分支。在成人中,神经源性肿瘤占所有纵隔肿瘤的20%;在儿童中则占30%~50%。在成人,<10%的神经源性肿瘤为恶性,绝大多数报道认为仅1%~2%为恶性。女性比男性稍多见,良性病变常见于20~50岁。在成人,几乎所有的神经源性肿瘤为神经鞘来源,即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

颈外侧区病变-神经源性纵隔肿瘤:

颈部神经源性肿瘤包括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多数起源于迷走神经,少数起源于副神经和舌下神经。颈部神经源性肿瘤临床表现为颈部侧方肿块。若肿瘤来自舌下神经,可出现吞咽障碍及声嘶症状。颈部神经源性肿瘤的CT影像表现有:

(1)颈外侧区软组织肿块,肿瘤密度因瘤内成分(纤维、脂肪、钙化及囊变)不同而不均,边界尚清。

(2)瘤体较大时颈部周围大血管受压,肌间隙尚存在,若肿瘤发生恶变则边界不清,周围肌间隙模糊。

(3)神经鞘瘤可显示囊变和钙化,囊壁较厚。

(4)典型的迷走神经鞘瘤位于颈鞘内,压迫颈动脉和颈内静脉并使两者分离。

(5)舌下神经鞘瘤特征性表现是舌下神经管扩大和周围骨质破坏。

(6)增强扫描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强化程度不如颈动脉体瘤明显。

神经源性肿瘤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神经嵴是周围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结构,脊神经中枢和自主神经细胞的神经节细胞、交感、副交感的副神经节细胞、施万细胞及星状神经节细胞都起源于这一胚胎组织。中胚层来源的、起支持作用的纤维结缔组织肿瘤也包括在神经源性肿瘤中。根据肿瘤成熟程度及细胞类型、来源等的不同,神经源性肿瘤分为多种类型。大多数纵隔神经源性肿瘤为良性,如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其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为3%~19%,包括神经母细胞瘤、恶性神经鞘瘤等。

脊髓肿瘤饮食宜忌

核心提示:脊髓肿瘤包括由脊髓、脊神经根、硬脊膜、脂肪组织、血管、先天性残留组织等长出的肿瘤。

脊髓 肿瘤 包括由脊髓、脊神经根、硬脊膜、 脂肪 组织、血管、先天性残留组织等长出的肿瘤。以 神经鞘瘤 最常见。其 症状 是由于肿瘤进行性压迫脊髓及其神经根所致,按病程分为三个阶段:根痛期: 疾病 的初期,脊神经根受到肿瘤的压迫与刺激,引起根性疼痛或感觉异常:蚁走感、刺痛、麻痛等,范围为受压的脊神经后根的支配区。疼痛在咳嗽、喷嚏、用力时加重。脊髓受压期:脊髓受肿瘤的推移与挤压,造成脊髓功能部分丧失,表现为脊髓半切综合征:患侧肌力减弱、对侧痛、温觉减退。若肿瘤压迫脊髓的前或后方正中,则表现为不全性截瘫:感觉减退、肌力减弱。脊髓麻痹期:病情继续发展,最终出现完全性截瘫:肿瘤平面以下,深浅感觉丧失,肢体完全 瘫痪 、大小便障碍。

【宜】

1宜多食具有抗 脊髓肿瘤 作用的 食物 :僵蛹、蜈蚣、蝎、壁虎、蛇、穿山甲、海马、牡蛎、沙虫、金针菜。

2宜吃解除肿瘤致神经根痛的食物:蟾蜍、青蛙、蟹、淡菜、鲳鱼、老虎鱼。

3具有利尿通便作用的食物:鸭肉、鲤鱼、苹果、田螺、芝麻、无花果、李、荸荠、菱、米仁、桑椹、金针菜、海带、紫菜。

4减轻化疗、 放疗 副作用的食物:香菇、银耳、黑木耳、黄花菜、核桃、芝麻、向日葵籽、猕猴桃、羊血、猪血、鹅血、鸡血、莲子、绿豆、薏米、鲫鱼、青鱼、鲟、鲨鱼、梅、杏仁、佛手。

【忌】

1忌烟、酒。

2忌葱、蒜、姜、花椒、辣椒、桂皮、韭菜等刺激性食物。

3忌霉花生、霉黄豆、烧焦猪肉等发霉、烧焦食物。

4忌油腻、腌醋、煎炙、烟熏 食品 。

5忌过咸食品。

神经鞘瘤的治疗

听神经鞘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要选择。手术有三种基本入路:即枕下入路、颅中窝入路和经迷路入路。

经迷路入路由于内耳破坏,无法保存听力。经颅中窝入路,首先需要处理的是内听道上壁,可以充分显露内听道内的耳蜗神经、面神经、前庭神经和内耳的供应血管,这对于耳蜗神经和迷路动脉的保护非常有利。但这种入路视野狭小,骨性标致不易识别,小脑脑桥角的解剖结构显露差。出血不易控制,颞叶牵拉明显,所以该手术入路有较大的局限性。有研究者认为此入路只适合于年龄小、肿瘤位于内听道内或肿瘤在内听道外直径不超过1cm的病例,而且术前病人有良好的听力。枕下入路是常为神经外科医师所采用,主要原因解剖显露好,肿瘤与脑干和内听道的关系显示较为清楚,适合于所有不同大小的听神经肿瘤手术,加之高速电钻提供更为便利的工具来磨除内听道后壁,电生理对脑神经功能的监测技术,可望在21世纪初期降低小脑脑桥角这一危险三角的听神经瘤手术死亡率,同时还会有更高的提供面、听神经的保全技术。

听神经鞘瘤患者的处理主要有3种方案:显微手术全切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随访观察。

年轻患者且证实肿瘤正在不断增长者,是治疗的绝对适应证;70岁及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无明显症状且系列影像学资料显示肿瘤无增大者,应定期观察并行影像学随访。

手术需考虑一些内科危险因素及同时伴发的内科情况,如充血性心衰、尿毒症等。如果以前曾做过一次手术,如曾经枕下入路行肿瘤的不完全切除术,则本次手术最好改为经迷路入路(反之亦然),这样可以避免手术通过瘢痕组织或蛛网膜粘连。存在脑积水可影响听神经鞘瘤的处理。

老年患者伴有症状性脑积水需行分流术,肿瘤切除与否根据它对分流的反应再行决定。如肿瘤不再增长,治疗脑积水可能就已足够。相反,在年轻患者伴有脑积水,而且肿瘤在增长,应该同时治疗脑积水和肿瘤。在肿瘤大于2cm的患者,如对侧听力因中耳炎等情况而不是因听神经鞘瘤而丧失,则应在确定肿瘤再增长之后,再行显微手术切除。对这类患者,为了在术后较长时间内保留听力,可考虑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相反在肿瘤小于2cm的患者,因术后听力保留的可能较大,应考虑显微切除术。对双侧听神经鞘瘤患者(NF2),因为要保护听力,其处理方案及手术入路需特殊考虑。无论显微外科手术还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NF2患者的术后听力丧失的风险要比单侧肿瘤患者高。肿瘤的大小对显微切除术的入路选择尤其重要。对保存有用听力的小肿瘤患者,可根据肿瘤的大小选择经枕下入路和经中颅窝入路切除肿瘤。

如果肿瘤局限于内听道,可应用经中颅窝入路。即便是管内肿瘤,也有作者倾向于经枕下入路。因此,对小于2cm的单侧肿瘤、保存了有用听力、年龄在70岁以下的患者,可选择经枕入路。Tator定义有用听力为:语言接受阈值<50dB,语言分辨得分≥50%。具备这些条件的患者,术后听力保存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对大型听神经鞘瘤,尤其是大于4cm的并向颈静脉孔扩展的肿瘤,倾向于选用经枕下入路,因为经枕下入路比经迷路入路更好地显示后颅窝。对肿瘤病变类型诊断不清者,尤其是有可能为血管性脑膜瘤时,也倾向于选用经枕下入路,因为脑膜瘤的基底通常为扩展性的,经枕下入路能提供一个较好的视野来处理脑膜的硬脑膜基底。如存在一个高位的颈静脉球,尤其是伴随一个前置的高位乙状窦时,经枕下入路比经迷路入路能更好地显示内听道内容物,因而比经迷路更安全。

总之,经枕下入路适用于大多数身体条件好的年轻患者、单侧各种大小的肿瘤以及正在增长的肿瘤。对老年有症状的听神经鞘瘤患者,肿瘤大小超过3cm,而且正在增长,可选用经枕下入路或经迷路行显微切除术。即使是肿瘤部分切除术也可能丧失残余的有用听力,因而在老年患者也要争取一期手术肿瘤全切。如果一期手术因其他因素如心血管系统不稳定等,不得不中途停止,应考虑二期手术。

副肿瘤性脊髓病的诊断

副肿瘤性脊髓病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副肿瘤性脊髓病要做什么鉴别诊断?以下就是关于副肿瘤性脊髓病鉴别诊断的详细介绍:

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的抗体检查,未发现原发性肿瘤前易误诊。

临床遇到持续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难以解释时对本综合征的警惕性尤为重要。

系统检查未发现癌肿,需定期复查,脑脊液及电生理检查有助于诊断,血清或CSF特异性自身抗体可确诊PNS和提示潜在的肿瘤性质。

注意与神经系统原发性疾病鉴别

脑外科手术主治什么

脑外科治疗的范围一般有以下几类。

1、颅内感染性疾病如:脑脓肿、脑室炎等。

2、颅内寄生虫病如:脑囊虫病、脑包虫病等。

3、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如:三叉神经痛、癫痫等。

4、头外伤颅内血肿、脑挫裂伤、脑肿胀,脊髓损伤等。

5、脊髓肿瘤如:脊髓神经鞘瘤、脊膜膨出、脊髓空洞、脊髓栓系统综合症等。

6、颅内肿瘤如:脑膜瘤、胶质瘤、垂体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生殖细胞瘤等。

7、脑血管病如: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烟雾病等;及脑血管病的介入、栓塞治疗。

8、各种先天性颅病、脊髓畸形如:先天性脑积水、颅裂、脊膜膨出、脊髓栓系综合症等。

9、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骨瓣开颅、小骨窗开颅、母子管引流、微创钻孔引流等。

以上文章中所叙述的就是关于脑外科手术的相关话题,相信大家看到这里已经非常的理解脑外科手术的主治是什么了,也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更多处于疑惑中的朋友。

肝癌疾病带来的危害性是什么

肝癌是十分复杂的一种肝部疾病了,较多的朋友出现了肝癌的症状,给患者的肝脏健康带来了伤害,希望各位朋友能将肝癌警惕起来,必须要将此病带来的危害性认识透彻才可以,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肝癌的危害性有哪些呢。

肝癌的危害:

一、肿瘤生长过快,半数以上的患者均有肝区疼痛,偶可引起中背部或肾区疼痛.多呈持续性钝痛或酸痛,因运动、腹部受压、深呼吸而加剧。疼痛多是由于肿瘤增长速度过快,肝包膜被牵拉所引起。

二、肿瘤侵犯神经组织,癌细胞通过神经销周围淋巴回路或直接侵入神经轴索。侵犯神经所引起肝癌疼痛的原因有三个:神经鞘内的补经纤维被涅润绞窄所致;癌细胞释放某些致痛物质,如5—疑龟眩、缓激耽、组胺等作用于周围神经引起疼痛;营养神经的血管被癌细胞所堵塞.神经纤维处于缺血状态导致疼痛。临床上,癌转移产生顽固性的疼痛,常以神经痛的形式出现,其性质为锐痛,常向体表神经分布范围放射。

三、硬膜外转移、脊髓压迫硬膜外转移癌压迫脊髓时,疼痛局限在锥体,接近中线。肿瘤侵犯神经根时,则出现神经根分布区域的锐痛或刺痛,疼痛呈带状分布,若不治疗,则可出现脊髓压迫综合征,伴有感觉、运动、植物神经的改变或障碍。通过上述文章详细的阐述,相信大家对于肝癌的危害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那么,大家在了解了肝癌的危害之后,一定要重视肝癌这一疾病,做好肝癌的预防护理工作。相信大家通过积极有效的预防,一定能够远离肝癌的危害,继续幸福的生活的。

看到了上面的内容之后,各位朋友特别清楚的认识到了肝癌疾病的危害性有哪些了,肝癌影响到了较多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发病后带给患者较多的困扰,各位朋友必须要多警惕肝癌的出现,需要在生活中将此病的危害性认识透彻。

神经鞘瘤的诊断

有典型桥小脑角综合征和内耳道扩大者,即可确诊。但多已发展到相当大的程度。为了降低手术死亡率、病残率,提高全切除率,提高面、耳蜗神经的保留率,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因此,对于不明原因的耳鸣和听力进行性减退的患者,除进行一般神经系统检查外,尚需做下列检查。

1.岩骨平片:听神经鞘瘤在岩骨平片上的主要表现为内耳道扩大,可通过前后位、汤氏位及斯氏位来显示。两侧内耳道的宽度相差lmm为可疑;若内耳道的顶或底有骨侵蚀,或内耳孔后唇有骨侵蚀,两侧内耳道的形态不对称,即有诊断意义。

2.CT扫描:大于1.5~2cm的听神经鞘瘤用对比剂强化扫描均能发现,尚能显示脑池和第4脑室的变形与移位,不必再做其他放射学检查。但小于1.5~2cm者则难以发现,可采用大剂量对比剂强化后,用重叠扫描技术,以5mm厚度和半速扫描的方法进行,可发现0.6cm的肿瘤。

3.脑脊液检查:2cm以内者蛋白定量多属正常,大于2cm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相关推荐

放射性脊髓炎是怎么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放射性脊髓病多见于鼻咽癌、食管癌、甲状腺癌、纵隔肿瘤、脊椎肿瘤放疗后,出现脊髓病变表现。 (二)发病机制 可能的机制为:①放射线对脊髓组织的直接损伤;②脊髓供血血管受损引起继发性的脊髓损害;③静脉内皮损伤,导致静脉闭塞,结果使局部渗出、出血坏死;④机体对放射损伤产生变态反应,因脊髓出现过敏性脱髓鞘改变及细胞团块样坏死。 也有观点认为,晚期的脊髓损伤不是由于对神经细胞的直接作用,而是对靶细胞群的损伤,最可能的靶细胞群是胶质细胞群和内皮细胞群。胶质细胞群受损后,白质和神经根就会发生节段性脱髓鞘

运动神经元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运动神经元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颈椎病:上肢或肩部疼痛,且呈阶节段性感觉障碍,无延髓麻痹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胸锁乳突肌肌电图不受累及予以鉴别。 2.脊髓空洞症:本病的特征是节段性、分离性痛温觉缺失;依据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颈脊髓磁共振(MRI)可见空洞。 3.脊髓肿瘤和脑干肿瘤:不同程度的传导束型感觉障碍。腰穿示椎管阻塞,椎管造影、CT或磁共振(MRI)显示椎管内占位性病变。 4.重症肌无力:同样重症肌无力易影响延髓和肢体肌肉,但是重症肌无力有波动性等易疲劳现象,一般不难于鉴别。 5.多灶性运动神

神经纤维瘤病的症状

1.皮肤症状 (1)几乎所有病例出生时可见皮肤牛奶咖啡斑,形状大小不一,边缘不整,不凸出皮面,好发于躯干非暴露部位;青春期前6个以上>5mm皮肤牛奶咖啡斑(青春期后>15mm)具有高度诊断价值,全身和腋窝雀斑也是特征之一。 (2)大而黑的色素沉着提示簇状神经纤维瘤,位于中线提示脊髓肿瘤。 (3)皮肤纤维瘤和纤维软瘤在儿童期发病,主要分布于躯干和面部皮肤,也见于四肢,多呈粉红色,数目不定,可多大数千、大小不等,多为芝麻、绿豆至柑桔大小,质软;软瘤固定或有蒂,触之柔软而有弹性;浅表皮神经的神经纤维瘤似珠样结节

脊髓压迫症是怎么回事

1.肿瘤 (1)起源于脊髓组织本身及其附属结构:占绝大多数,包括来自脊神经、脊髓膜、脊髓内胶质细胞、脊髓血管及脊髓周围的脂肪结缔组织的肿瘤。其中近半数(约47.13%)为神经鞘膜瘤,包括少数的神经纤维瘤,其次为脊膜瘤。被认为是恶性的脊髓内胶质瘤仅占10.87%左右。此外,某些先天性肿瘤,如皮样囊肿、上皮样囊肿及畸胎瘤等亦有发生。脊髓硬膜外脂肪组织丰富,因此脂肪瘤的发生亦不少见。肿瘤可发生于椎管腔的任何部位,但神经鞘膜瘤以胸段多见,先天性肿瘤则以腰骶部为多。 (2)起源于脊柱和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亦可侵犯、

小儿麻痹症会传染吗传播途径有哪些

小儿麻痹症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一种疾病。一般家中有小儿麻痹症患者的,15岁以下的易感者是会受到感染的,这点需要警惕。 小儿麻痹症的传播途径 1、经口传染 中国有句俗语:“病从口入”,这就是说有很多的病如伤寒、痢疾、霍乱等都是通过口腔,进入肠胃道引起传染的。小儿麻痹症也是一样。病毒藏在病人的粪便里,数量既多,存在的时间又很长。如果照顾病人时,给病人的大便污染了手,或触摸了病人的衣服、玩具和用具,就把病毒沾到手上,吃东西前没有把手洗干净,就会把病毒带到食物上经口而传染。苍蝇喜欢在粪便和肮脏的垃圾堆上生活,是传播

颈肩痛就是颈椎病

一、颈椎本身的一些疾患: 常见的有炎症性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结核等。还有颈椎肿瘤、先天性畸形、外伤或退化性滑脱等。这些疾病都可产生神经压迫,造成颈肩痛。临床上用影像学检查,如X线、CT和MRI可以鉴别。颈肩部肌肉、韧带劳损也较多见,如棘上韧带炎、提肩胛肌劳损、斜方肌筋膜炎等,这些疾病都有特定的压痛部位,仔细查体可以鉴别; 二、颈脊髓疾病: 脊髓肿瘤、梅毒、脊髓空洞症等,应除外这些神经科疾病; 三、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 如肘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等,临床上并不少见。注意产生症状的体位

如何判断颈肩痛和腰背痛的轻重

脊柱本身的改变并不是所有疼痛不适的原因,肌肉等软组织因素也很常见,如腰肌劳损、肌筋膜炎。另外,炎症和肿瘤,也是引起脊柱病痛的可怕原因,好在与外伤和退变相比,这种情况少得多。颈肩痛和腰背痛同时伴有消瘦、发热、盗汗,或有夜间疼痛严重、症状进行性加重,应警惕脊柱结核和肿瘤。 颈椎病和腰椎病患者的痛苦感受多种多样,但自己应掌握一个界限,区别不可自然逆转的和能够迅速康复的情况。一般地讲,典型四肢无力麻木或肩臂放射痛以及坐骨神经痛,说明可能是颈椎或腰椎的间盘突出、退变增生,已经压迫到脊髓或神经根。压迫是实实在在的,有

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有什么区别

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神经纤维瘤是神经内衣和神经束衣细胞组成的良性肿瘤,多为单发,多发者即为神经纤维瘤病。该瘤质地坚韧,无完整包膜但边缘光整。镜下载瘤神经分散贯穿于肿瘤组织中,所以神经干发生的肿瘤与神经不可能进行外科手术分离,需要切除神经干。 神经鞘瘤又称施万细胞瘤,是神经鞘膜细胞发生的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多单发。该瘤在颅内好发于桥小脑角区,在外周多见于较大的神经干,廇体长偏心生长,有完整的包膜,手术可能完整剥离,不损伤载瘤神经。 附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

神经纤维瘤有哪些表现

神经纤维瘤的神经症状是什么?神经纤维瘤的出现也是给很多人带来很大的伤害,很多人都在承受着神经纤维瘤的痛苦,对于神经纤维瘤的神经症状也是都想知道的,下面就介绍一下神经纤维瘤的神经症状。 颅内肿瘤 听神经瘤最常见,双侧听神经瘤是NFⅡ的主要特征,常合并脑膜脊膜瘤、多发性脑膜瘤、神经胶质瘤、脑室室管膜瘤、脑膜膨出及脑积水、脊神经后根神经鞘瘤等,视神经、叁叉神经及后组脑神经均可发生,少数病例可有智能减退、记忆障碍及痫性发作等。 椎管内肿瘤 脊髓任何平面均可发生单个或多个神经纤维瘤、脊膜瘤,可合并脊柱畸形、脊髓膨出

神经瘤是什么

神经瘤临床上通常指来自神经鞘组织的神经鞘瘤,多数位于肢体、腋窝,也可位于锁骨上,颈等部位。属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切除后一般无复发。 【临床表现】 1.位于肢体肿物,呈梭形,其神经于支配的肢体远侧常有麻木,疼痛,感觉过敏等症状。 2.压迫瘤体也可引起麻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