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为什么会出现双下肢浮肿
糖尿病肾病为什么会出现双下肢浮肿
糖尿病肾病为什么会出现浮肿?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是人们最不愿意见到的,糖尿病患者患病多年病情会“连累”到其他的一些器官,肾脏便是其中之一。随着医学界对肾病的深入研究,对肾病的发病病因由组织学研究深入到了细胞学的研究,从细胞学理论讲,出现糖尿病肾病是由于糖尿病高血糖时会引起肾脏肾小球受损,继而导致浮肿或轻或重的出现,浮肿的形成是这样的:
糖尿病肾病浮肿出现的根本原因——肾脏缺血缺氧
糖尿病长期高血糖血液粘稠同时会使肾脏的血流速度减缓,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便会对其造成相应的损伤,最先受损的便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血液粘度增加便会使部分血液灌注在血管内壁,对内皮细胞的压力增加,导致其滤过孔隙增大,也就是通透性增加,通透性增加后使一些不应该被滤出的物质漏出,包括红细胞、蛋白,同时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便会渗透到组织间隙,为浮肿埋下了伏笔。
缺血缺氧后果——浮肿
人体对肾脏的缺血缺氧不会置之不理,最主要的反应便是作出应激反应,分泌肾素。随着缺血缺氧的持续进行,分泌的肾素越来越多,肾素——血管紧张素会促使肾上腺皮质增加了醛固酮的分泌,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肾脏肾小管远曲小管重吸收钠,而醛固酮的增加会引起吸收的钠增加,最终导致大量的水钠潴留,身体的外在表现则为浮肿。
糖尿病肾病患者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受损的肾单位越来越多,肾小球硬化增多,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不断增加,进而蛋白漏出越来越多,蛋白流失过多形成低蛋白血症,从肾小球毛细血管中流失了蛋白,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血浆胶体主要是由血浆蛋白构成),血浆胶体的重要作用便是调节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换,它出现渗透压降低就会导致水分在组织间隙的潴留,引起水肿。同时,低蛋白血症还可引起有效血容量减少,使继发性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重吸收水、钠增加,引起浮肿。
所谓规律
浮肿出现的原因知道了,那么所谓的规律又从何说起呢?糖尿病肾病的浮肿出现是随病情的发展进行的,浮肿是渐进性变化,所以以上的说的先双下肢浮肿再颜面浮肿再全身浮肿是一般规律,如果病情十分严重很可能是同时出现。
糖尿病肾病浮肿有规律,糖尿病患者不要抱着这种症状对自己的身体无大碍的侥幸心理对此熟视无睹,对于患病多年的糖尿病患者,定期做相关检查,是防止自己出现并发症的明智选择。
下肢浮肿有2年左右,是什么原因
下肢浮肿,是水肿病的表现,可能是心脏病肾病引起的。心脏病肾病,肾虚肾阳虚,都是引起时下这水肿的常见病因。
意见建议:需要做肾脏,心脏的相关检查,就容易找到下肢浮肿的病人了。下肢浮肿的人要低盐饮食,不能吃咸了。
糖尿病小腿抽筋怎么办
我今年75岁,2012年6月被确诊患糖尿病。较肥胖,视力减退,有肾脏病变,双下肢浮肿。近来,小腿抽筋频发,注射过两支维生素d3,试过按摩,但效果均不好。怎么办?
重庆糖友 邓××
舒昌达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教授
答:糖尿病肾病到晚期可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导致钙磷平衡失调。此时,如血磷过高,常伴有血钙降低。这是由于肾组织不能生成1,25-(oh)2d3,钙从肠道吸收减少所致。肾衰时,由于血磷浓度升高,血钙浓度可进一步降低。治疗可口服钙剂,如碳酸钙每次2克,1日3次。这既可降低血磷,又可供给钙。如血磷正常,血钙低,可接受骨化三醇治疗,但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而且必须定期追踪病情变化。
由于您除伴发小腿抽筋外,还有双下肢浮肿,因此,您应去医院做全面检查:如肾功能、尿蛋白、血浆蛋白、血钙、血磷等,根据检查结果方可确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老年人下肢浮肿的原因
导致下肢浮肿的原因有很多,千万不要乱用利尿药,不但会延误病情,而且还会引起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严重损害肾脏功能。下肢浮肿既可能是全身性疾病的一个症状,也可能是下肢局部疾病的症状之一。以下是石家庄专家对肾病的具体介绍:
老年人患不宁腿综合征的比例比较高。中医认为这是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身体机能退化,下肢血运循环差。到目前为止这一疾病还没有明确的病因。
在肾病的早期患者往往不伴有下肢浮肿,仅有轻度的眼睑浮肿,属于隐性浮肿;一般来说轻度下肢浮肿在患者休息后会减轻或者消失;而重度下肢浮肿则表现为下肢、脚踝处,用手指按下去呈指凹性,甚至全身都会出现浮肿。
在肾病的早期患者往往不伴有下肢浮肿,仅有轻度的眼睑浮肿,属于隐性浮肿;一般来说轻度下肢浮肿在患者休息后会减轻或者消失;而重度下肢浮肿则表现为下肢、脚踝处,用手指按下去呈指凹性,甚至全身都会出现浮肿。 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腿肿,怀疑是肾病,最好是到医院做一个尿常规检查,同时可以做肾功能检查,肾脏B超检查,有助于判断肾脏是否有问题,也有助于及时排除肾病的可能性。因此,想要判定自身是否有可能发生肾病,需要从几方面进行判定:1、观察尿液判断肾脏健康与否,如出现蛋白尿、夜尿。2、是否有腰痛症状。 3、是否乏力。4、其它浮肿,如心肌炎、肝炎月经前、药物使用不当等。
尿毒症引发的原因六、与年龄相干。我国老年人到达总人口的10%,到202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到达19.3%。在体检中发现,有17.3%的老年人罹患有不同类型的肾脏疾病;在住院病人中,患泌尿标准疾病的老年人占3.4%~6.3%,是老年住院病人的第八位死因。
糖尿病性肾脏病变是引起水肿的最常见原因。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浆蛋白低下,肾功能损害而引起下肢浮肿,患者也常有眼睑及颜面浮肿,尿检查可见蛋白与管型。目前已少见的营养不良所致的低蛋白血症也可引起水肿发生。
老年人下肢浮肿
下肢浮肿和疼痛一直是困扰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问题,为什么中老年人容易出现腿脚肿和疼呢?其实中老年人全身脏腑功能开始衰退,且常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是造成腿脚易肿以及疼痛的主要原因。下面我一一阐述一下.
下肢浮肿原因多
生理性因素:疲劳、长时间站立和行走等可引起下肢浮肿,一般休息后多能自行恢复;部分更年期女性激素水平下降,也会发生下肢浮肿。
病理性因素:主要由心脏、肾脏和肝脏的疾病引起,此外营养不良、药物、过敏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内分泌障碍等也可引起,还有部分为功能性或原因不明的特发性肿。通常浮肿的程度与病情的轻重相关。
对于单侧或非对称性下肢浮肿,多由该侧下肢静脉或淋巴管的回流障碍、阻塞或被压迫所致,如静脉血栓、炎症、淋巴管炎、肿瘤压迫或瘤栓形成等;膝、踝关节的局部病变有时也会导致下肢浮肿。
中医认为,下肢浮肿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肾的阳气亏虚,脾气虚则不能健运水湿,肾阳虚则水气失于蒸腾、气化,致水湿下注而成浮肿。又有"久病多瘀"之说,病久气虚血瘀而成瘀肿。
消肿首推芡实
芡实可以说是一味药食两用的中药食材,煮粥入膳皆宜,具有"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的功效。周主任认为,中老年人的下肢浮肿,多为脾肾阳亏气虚、水湿内盛,用芡实既可益肾,又可健脾除湿,所以效果最好。此外,黄芪、山药、薏苡仁、赤豆、红枣、车前草、冬瓜皮、玉米须等也都分别具有益气健脾、利水消肿等功效,对下肢浮肿有很好的保健和治疗作用。
饮食方面还可补充高蛋白食物,尤其是泥鳅、鲤鱼、黑鱼等也有利水消肿的功效。而黄梅季节,湿气较重的时候,不妨煮些绿豆汤,可解暑化湿,对下肢浮肿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一举两得。
足踝上10厘米的浮肿需提高警惕
中老年人的下肢浮肿以足踝部最为多见。如果是临睡前,用手按小腿有指痕下陷,第二天则消失的水肿,多因年老气虚所致,不必过分担心,平时注意调养即可。如休息时抬高下肢,减少走路时间,穿弹力袜改善下肢血管弹性等,必要时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中成药。
专家提醒:一旦浮肿向上延伸,尤其是超过足踝上10厘米后,就要提高警惕,到医院检查;对于面部及全身性浮肿或伴心慌、胸闷、气急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个人可以检测自己是否有下肢浮肿,一般是用手指按压被检查者小腿前内侧或内踝附近,如果此处按压后出现明显凹陷,即认为有浮肿,凹陷越深,浮肿越重,这种浮肿又叫“凹陷性浮肿”,用以区别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非凹陷性浮肿”。本题主要介绍凹陷性浮肿。
下肢浮肿多数为双侧性,也有少数为单侧性。双侧性两下肢浮肿的程度多比较对称。它的常见的主要的病因有下列几种:
一是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肺原性心脏病等心脏病患者,如果病情发展到心力衰竭阶段(主要是右心衰竭),就可出现下肢浮肿,浮肿的轻重常与病情的轻重相关,患者感到心悸、气急,通过测血压、心电图、心肺X线检查等,结合病史与体格检查,可对这些心脏病作出诊断。
二是肝脏病。主要是肝硬化(由肝炎及血吸虫病等疾病引起),因血液中白蛋白减少(白蛋白是由肝细胞制造的),患者可出现下肢浮肿,此时肝功能常出现不正常,例如锌浊度增高、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血清蛋白电泳示γ球蛋白增高,此外,肝癌亦常有下肢浮肿,使用B型超声波、肝扫描等检查可作出诊断。
三是肾脏病。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慢性肾盂肾炎等。这些病由于大量白蛋白从尿中排出,致使血中白蛋白降低,从而可引起下肢浮肿。尿常规检查,有蛋白阳性,并可能有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血液中尿素氮与肌酐升高,肌酐清除率明显降低。
其他不太常见的病因尚有贫血、丝虫病所致的象皮肿、慢性下肢静脉阻塞及营养不良性浮肿等。老年人单侧性下肢浮肿不太常见,发生的原因是该侧下肢的静脉或淋巴管被阻塞或被压迫所致,如淋巴管炎、静脉血栓形成或血栓性静脉炎、恶性肿瘤压迫该侧较大的静脉等。在医院通过相应的检查,可作出诊断。
此外,尚有一种原因不明的所谓“特发性浮肿”,多见于中老年妇女,一般认为系内分泌功能失调所致,患者虽经一系列检查,但找不到上述下肢浮肿病的证据。
浮肿还有可能是由于全身广泛性动脉硬化所致,动脉硬化导致心、脑、下肢缺血闭塞性疾病,所以糖尿病病人要特别注意血管方面的疾病。你应该带你母亲到医院检查心血管,平时要非常注意对下肢的保护,不能出现一点破皮受伤的情况。
老年糖尿病人要注意的糖尿病的血管病变:
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这是糖尿病特异性的病变,包括糖尿病眼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比较常见,其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糖尿病的病程和长期的血糖控制情况,也就是说病程 短,血糖控制好,病变则轻,反之病变则严重。
② 糖尿病大血管改变:糖尿病人的大血管病变包括脑血管病变、心血管病变和下肢血管病变,以缺血闭塞性病变为主,如脑梗塞、心肌梗塞及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等,是由于全身广泛性动脉硬化所致,这与无糖尿病的老年人所患的动脉硬化所致的心、 脑、下肢缺血闭塞性疾病相似,只不过在糖尿病人中发生更早、 更严重些。
老年糖尿病人要注意的糖尿病足病:是下肢神经、血管病变加上感染的综合作用,表现为感染、破溃、坏疽等,病变发展迅速,可深至骨头。 因此,老年糖尿病人要特别注意足的保护,保持清洁,鞋袜松软,避免任何创伤,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老年糖尿病人要注意的糖尿病的感染:糖尿病人并发感染是很常见的,但老年糖尿病患者较易感染并发症为褥疮感染、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以及全身感染败血症等,在处理控制感染方面也难于无糖尿病的感染。
夏秋炎热季节,很多老年人出现傍晚下肢浮肿的现象,这是由于炎热高温引起体表血管扩张,动脉血流量增加;浅静脉的扩张,使毛细血管滤过压增高;再加上站立或久坐,体液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间隙中渗聚,回流缓慢,从而引起下肢浮肿,个别人甚至还有麻木、酸胀、沉重等不适感觉。
所以,老年人傍晚下肢浮肿是生理机能衰退,体质虚弱,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防治:
保持乐观情绪,长期坚持适当锻炼,如慢跑、太极拳、气功等,以增强体质,提高适应能力。
选择食物,应以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无机盐,低脂肪、低胆固醇,少糖、少盐为原则,芹菜、萝卜、菠菜、西红柿、大豆、蘑菇、大蒜、水果以及豆制品等食物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可多吃一些。
服用中草药:太子参20克,炒黄芪30克,红枣10个,生苡仁15 克,每天1剂,分3次煎服,连续服用10-15剂为一疗程。
避免久坐久站,经常活动下肢,并注意经常上抬两下肢。
下肢疼痛
动脉供血不足很可能是造成肢体疾病的原因,根据病情的程度不同分为四期:第一期,患肢出现凉、麻木感觉。第二期,患者在正常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患肢不适、酸胀、疼痛,甚至必须停下休息几分钟后方能继续行走,这种现象在医学上叫“间歇性跛行”。第三期,病人在不运动、卧床休息时仍然出现患肢疼痛。此时肢体动脉的供血已经很少,不能满足人体的基本生理需要,医学上称之为“静息痛”。第四期,被称为“坏死期”。一般患肢从趾端开始出现变色、萎缩、坏死,范围逐渐扩大,最终被迫截肢致残。
目前医学上可以对这类疾病进行很好的治疗,但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病人必须在“坏死期”出现前及时就诊,一般来讲,该病的最佳手术治疗期在二期末、三期初。
关于老年人“腿的保健”的问题。
冬去春来,经过一冬居室生活的老人,到室外活动的多了,此时,劝你多活动双腿、以防腿老。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指的是一进入老年,腿部的运动机能较之手臂运动器官早衰,常表现为腿的行为不利索,发软无力,因为腿对于人体的健康就像马达和机器,如果马达失灵,机器就运转不起来,丧失功能。据研究,人到中年以后,腿部肌肉开始减少,骨质逐渐疏松、软化、弹性韧性降低,此时如果自以为健壮而不注意锻炼,你的许多重要器官就会加快退化,衰老很快就会到来。
1)腿老是人老的先驱,其原因有以下三类:
1. 腿老与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有关。尤其是老年人,其腿部感觉向大脑的传递及大脑向腿部发出的指令的传达,其准确性和速度都有所下降。
2. 腿较之于上肢距心脏较远,由于重力作用血液回心较困难。当年龄增大,血管弹性减小时,容易发生循环不良,所以腿比手臂的疲劳更难以消除。
3. 从腿和手臂的肌群比较看,很明显腿的肌群大得多,故腿的最大肌肉力量也比上肢最大的肌肉力量大。因此,若上下肢同样承受一个相同的负荷,上肢就可能要用大肌力的40%以上,下肢就是40%以下。这样腿部肌肉先衰老就不难理解了。
另外心脏病专家认为,腿部肌肉紧实的人必然也有颗强壮的心脏。一个步履稳健、行走如风的老人,必定是寿星。人到老年,会头发变白,皮肤松弛,耳聋眼花,这只能说明人体内脏和器官的局部变化,绝不能预测寿命的长短,而腿部肌肉结实才是健康长寿的重要标志。所以人们应该想方设法增加腿脚的活动,保持腿脚肌肉坚实有力。
2)怎样才能人老腿不老呢?下面介绍几种方法供参考:
1. “干洗腿”:用双手从大腿根部逐渐向下推拿至足踝部,再从足踝部向上推拿十几遍,每日数次,能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水肿、肌肉萎缩。
2. “揉腿肚”:双手握成拳头,置于腿肚两侧,旋转揉动数十次,揉动前将腿平伸在床上练,这样能促进下肢肌肉中血液的回流,增强腿部肌肉力量。
3. “扭膝”:双腿并拢屈膝、微下蹲、双手置于膝,顺时针方向和反时针方向揉动数十次。此法能舒通血脉,治下肢乏力,膝关节病。
4. 坐在床边练双腿蹬夹动作或上下摆动:均可强健下肢关节肌肉。
5. “暖足”:俗话说,“暖足凉脑”,暖足就是要经常保持双足温暖,每晚要用热水泡脚,能使全身血液畅通。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采纳为答案。
糖尿病脚肿原因
糖尿病脚肿的原因
医生指出,糖尿病不但会引起脚肿,还会引起很多的并发症,而糖尿病脚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末梢神经坏死血液不能有效的流通,导致脚步负担太重,血液流通不畅而引起浮肿。因此,糖尿病人睡觉时,可将腿抬高,以减轻浮肿的程度。
糖尿病可引起很多并发症,影响多种脏器和器官,以及血管、神经系统等多个方面。糖尿病肾病是引起糖尿病病人下肢浮肿的十分常见的原因。这是因为,一方面,肾脏病变导致大量蛋白质从尿中排出,血浆渗透压随之降低,使体内水分集聚而出现水肿;另一方面,肾脏受损也可影响体内水分的排出,水分滞留于体内而出现水肿。患有自主神经病变的糖尿病病人,血管舒缩调节功能受损,站立位时下肢血管不能正常收缩,于是出现淤血并导致水肿。再者,糖尿病可导致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利于液体渗入组织间隙。
如果是早晚肿的一样按之无坑属于淋巴系统疾病,如果是晚上腿脚肿的严重早晨消肿的且按之有坑属于血液循环系统的疾病。严重的心脏病及肾病也可出现腿脚肿。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心脏病或肝病病人也可出现浮肿的情况,部分病人可因接受胰岛素治疗而出现药源性水肿。因此,糖尿病病人出现水肿时应首先明确病因,再针对具体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老年人下肢水肿不容忽视
1.心脏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心病等,病情发展到心力衰竭阶段,就可出现下肢浮肿,浮肿的轻重常与病情的轻重相关,患者可有心律失常、心悸、气急等表现。
2.肝脏疾病:主要是肝硬化(多由肝炎、脂肪肝、酒精肝、血吸虫病等疾病引起),因血液中白蛋白减少(白蛋白是肝细胞制造的),肝功能常岀现异常,引起下肢浮肿。此外,肝癌也可引起下肢浮肿。
3.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盂肾炎等可导致肾脏排岀大量白蛋白,造成血液中白蛋白降低,岀现低蛋白血症,引起下肢浮肿。
4.营养性脚肿
原因是老人进食少,且消化功能减弱。
5.下腔静脉性脚肿
这是由下腔静脉回流不畅导致的,一般表现常是一只脚先肿。
6.药物
老年人常患有高血压等疾病,经常服用降压药物,已知钙离子拮抗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如胰岛素、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如罗格列酮、吡咯列酮)亦可引起下肢水肿。
双下肢浮肿常见表现
一些正常的人在平时身体会出现一些浮肿的现象,很多人都是没有在意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都没有想过这很有可能是一些疾病的引起的,特别是双下肢浮肿的现象,能够引起身体浮肿的原因是很多的,有的是疾病的原因,例如肝病、心脏病、肾病,还有就是内分泌出现了失调。
有的一些人发现自己出现了双下肢浮肿的现象,就会特别的担心,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有一些人也有这方面的意识,害怕是一些疾病引起的,特别像是常见的心脏病,肾病,下面我们来了解能够引起浮肿的原因。
表现一:有些中年女性,早晨起床后,忽然发现自己的脸胖了一圈,眼睑及颜面都有些轻度浮肿,下肢皮肤有凹陷性水肿或紧绷感。随着一天时间的推移,可逐渐减轻消退。
诊断:特发性浮肿,或称为血液循环不畅的浮肿。脸部浮肿现象经常发生在血液循环代谢能力差的人身上,这个群族包括了习惯在睡前大量喝水的人、经常久坐不动的人、平常饮食习惯口味重的人、经常熬夜的人以及天生体质代谢差的人。影响所致便是血液循环系统效果变差,来不及将体内多余的废水排出去,水分滞留在微血管内,甚至回渗到皮肤中,便产生了膨胀浮肿现象。这种浮肿在起床后活动一会后,就会慢慢自动消退。
表现二:有些人在炎夏高温的情况下,特别是身体较胖又不爱活动的人,受环境温差的影响,常莫名其妙地发生下肢浮肿,夏天过后,就会自行消退。
诊断:反应性浮肿。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炎热高温引起体表血管扩张,动脉血流量增加;浅静脉的扩张,使毛细血管滤过压增高;再加上站立或久坐,体液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间隙中渗聚,回流缓慢,从而引起下肢浮肿,多发于身体肥胖或年龄较大的人。
表现三:有些饮食中习惯于“口重”的人,常常出现下肢浮肿。
诊断:营养不均的浮肿。我们一直在强调“低盐”饮食,可有些人就是不注意,饮食中盐分过多,而又缺乏某些矿物质时,就容易造成营养失调性浮肿,如果你还有什么慢性病,那造成的麻烦就更大了。
表现四:长时间站立、行走、下蹲或坐位时,会发现下肢或双脚“发紧”,女人逛商店是最有体会的了,若稍事休息或改变体位后一段时间,浮肿可自行减轻、消失。
诊断:体位性浮肿。近年来研究发现,人在直立体位时,体内醛固酮分泌增加,可造成暂时性水钠潴留,因此引起水肿。一些工作上须长时间站或坐的人,如学校的老师、手术室的主刀医师,因重力的关系,血液和水分因回流速度减慢而容易在膝部以下部位出现浮肿。
表现五:有些健康的女性在月经来潮前一周或半个月内,出现眼睑、手背、脚踝甚至双下肢轻度浮肿,或伴有乳房胀痛、盆腔部沉重感,以及烦躁、易怒、失眠、疲乏、头痛等神经官能症症状。
诊断:经前期浮肿。这类浮肿多与月经周期变化和内分泌功能改变有关,属正常生理现象。月经来潮时,排尿量增多,浮肿及其他症状就可逐渐消退。
表现六:服用某些药物后,脸、手、足出现浮肿,停药后浮肿会逐渐消退。
诊断:药物性浮肿。如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睾丸酮、雄性激素、胰岛素、硫脲、甘草等药物,可引起体内水钠潴留,导致浮肿。对浮肿切不可粗心大意,务必及时查明原因。对上述浮肿不必忧心忡忡,更不必乱用药,但如果是由于疾病所致,则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出现双下肢浮肿或是其他的浮肿现象,大家不要过于担心,更不能够盲目的去用药,如果是因为一些疾病引起的浮肿的现象,盲目的用药还会引起其他的一些影响,一定要能够及时的去检查,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大家不妨对照我们上面介绍的原因,看看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肾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1、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许多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出现微量清蛋白前数年即有高血压,有高血压的糖尿病人较无高血压者会更快发展到糖尿病肾肾病。因此当糖尿病患者舒张压≥12kPa时,可怀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肾脏微血管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肾脏微血管病可同时存在,视网膜病变可继发于糖尿病肾肾病以后,一般认为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高于肾微血管病变。因网膜病变易于观察,而糖尿病肾肾病难于诊断,所以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网膜病变,要警惕肾病发生。
3、晚期并发心血管多种疾病:糖尿病肾病患者晚期可并发心血管多种疾病,如动脉硬化、心包炎、结肠炎、出血性疾病及神经系统病变。
4、患者做造影检查易并发急性肾衰竭:临床上发现糖尿病患者使用造影剂后可产生肾功能衰竭,并且糖尿病肾病患者做造影检查易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因此已有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做造影检查要特别慎重。
5、水肿和肾病综合症。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一般没有浮肿;当糖尿病肾病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3克时,浮肿就会出现。一旦患者出现明显的全身浮肿,则糖尿病肾病的病情呈持续进展状态。糖尿病肾病病人出现身体水肿症状者超过患病人群一半以上,这可能是由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中丢失大量蛋白而引起低蛋白血症所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病程越长,引起水肿的糖尿病肾病并发症出现越多,其中2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会有肾病综合症出现。
糖尿病肾病的症状是什么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病人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因此及时防治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意义重大。
糖尿病专家介绍说,糖尿病肾病的症状表现主要有:
1、贫血:明显氮质血症的糖尿病病人,可有轻度至中度的贫血,用铁剂治疗无效。贫血为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可能与长期限制蛋白饮食,氮质血症有关。
2、肾功能不全:尿病性肾病一旦开始,其过程是进行性的,氮质血症、尿毒症是其最终结局。
3、蛋白尿:始由于肾小球滤过压增高和滤过膜上电荷改变,尿中仅有微量白蛋白出现,为选择性蛋白尿,没有球蛋白增加,这种状态可持续多年。
4、浮肿: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一般没有浮肿,少数病人在血浆蛋白降低前,可有轻度浮肿,当24小时尿蛋白超过3克时,浮肿就会出现。明显的全身浮肿,仅见于糖尿病性肾病迅速发展者。
5、高血压:血压在糖尿病性肾病患者中常见。严重的肾病多合并高血压,而高血压能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和恶化。故有效的控制高血压是十分重要的。
老年人下肢浮肿
有一些老年人的下肢浮肿有可能是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缺乏运动导致的,但是如果改变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之后下孩子浮肿的情况仍然无法得到改善,这就说明浮肿很可能是疾病导致的。
引起老年人双下肢浮肿的常见疾病有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和营养不良等。
冠心病、高血压及肺源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出现浮肿多先起于双侧踝部,下午较明显;
患有肝硬化,多有肝病或长期嗜酒史,也是先起于双下肢,随后出现腹水,且可逐渐发展成为全身浮肿;
患有慢性肾炎、肾盂肾炎、糖尿病性肾病等,也可出现双下肢浮肿,但早期多先出现双侧眼睑或面部浮肿,常以晨间起床时最明显,而后逐渐发展到全身浮肿。
另有一些老年人,由于患某种慢性疾病(结核、肿瘤、肠炎等)或摄入营养物质过少,可引起重度营养不良,而形成低蛋白血症,亦可出现双下肢乃至全身浮肿。
老人某脏器的衰退引起功能障碍,如心排出量减少、肾血流量下降、皮下组织松弛、皮肤蒸发水分减少、细胞缩小、细胞内液外溢等,也可引起浮肿。
检查是否患有老年人下肢浮肿,医生会用手指按压小腿内侧或是内踝关节附近的肌肉,如果按压后,按压的部位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凹痕,就说明存在浮肿,凹痕越深浮肿就越严重,对于各种疾病引起的浮肿,必须积极治疗。
糖尿病患者需警惕眼睑浮肿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早上醒来,发现自己眼睑浮肿,你没有在意它,不知不觉中,浮肿就自然消退了。但是,糖尿病患者需警惕眼睑浮肿。据专家介绍,眼睑浮肿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危险信号。
糖尿病人出现眼睑或下肢浮肿,首先要考虑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无论是哪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都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增加,病程超过25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将达到50%左右。糖尿病肾病引起的浮肿首先是双下肢肿,其次是眼睑和面部浮肿,最后发展到全身浮肿。
由于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人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早期肾病的定期筛查非常必要。即使在肾功能正常、没有临床表现时,每年至少也要进行一次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如果出现眼睑或下肢的浮肿,就更应引起注意,立刻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
通过上述介绍所以糖尿病患者需警惕眼睑浮肿,虽然目前的医疗水平,还无法根除糖尿病肾病,但是通过眼睑浮肿及早的发现及早的控制也是不过办法,如果没有及时的发现那就有可能危及我们的生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