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瞳子髎针刺深度

瞳子髎针刺深度

取法:坐位,平眼外眦外方约2分,眼眶外缘凹陷处。

简易取法:眼眶骨外缘有一凹陷,距外眼角5分处是本穴。

进针方向:沿颞平面向后直刺与冠状面成90°。

针刺深度:取正坐或仰卧位,若平刺,可从前向后向太阳穴方向沿皮刺0.3-0.5寸,局部有酸胀感,有时可放射至耳道;还可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京骨的位置图和作用 京骨穴常用配伍

1.配身柱,本神,鸠尾,丰隆,针刺泻法,熄风化痰,治疗风痰阻窍之癫痫。

2.配昆仑,然谷,针刺泻法,清热除烦,开窍醒神,治疗痰火扰心之狂证。

3.配风门,风池,天柱,后溪,针刺泻法,祛风通络,舒筋止痛,治疗外感头痛,项强。

4.配风池,睛明,瞳子髎,前谷,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风热目翳。

涌泉针刺深度

简易取穴:

1.足底前1/3处,足趾跖屈时呈凹陷处是本穴。

2.仰卧或俯卧位,5个足趾屈曲,屈足掌,当足底掌心前面(约足底中线前1/3处)正中之凹陷处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足心直刺向足背。

进针深度:直刺,深0.5-1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1-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可有痛,酸胀感。

带脉针刺深度及方向

带脉位置: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简易取法:腋中线上,与通过其中的水平线相交处是穴。

进针深度及方向:直刺,针0.5-1.0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5-7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注意:带脉不宜深刺,忌猛力快速提插,以防刺破肠管。

针灸治疗夜盲症要扎哪些穴位

针治8例夜盲症所应用的穴位如下:

一、配穴:亮点穴、盲点穴、晴明穴、东明穴、正明穴、万里穴、头光明穴及足光明穴。

二、治疗眼力日渐萎缩,取位于头部之视三针,或百会穴透向目窗穴,然后加上电针刺激30分钟。

三、治疗视野日渐缩窄,取目窗穴朝向丝竹空穴,再以丝竹空穴透向瞳子髎穴,然后加上电针刺激30分钟。

瞳子髎准确位置图 瞳子髎的作用与功效

瞳子髎穴属足少阳胆经,具有疏风清热,明目退翳,平肝熄风,消肿止痛的功效,经常按摩瞳子髎穴,几乎能治疗所有的眼部疾病,还能缓解眼周肌肉疲劳,眼睛充血,对于面部痉挛,头痛,三叉神经痛等病症,都具有很好的调理和保健作用。此外,按揉瞳子髎还能改善眼部肌肤问题,消除鱼尾纹,柔润眼肌,改善肤色,使肌肤红润。

太冲针刺深度

简易取穴:

1.在足背第1趾跖关节后,第1,2跖骨之间。

2.由第1,2趾间缝纹向足背上推,至其两骨联合缘凹陷中(约缝纹头上2横指)处,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足背下直刺目与足背成90°。

针刺深度:斜刺,向上,进针0.5-1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可有酸胀感,酸向小腿硬第2趾。

针刺曲骨怎么操作

曲骨的针刺深度和方法

取穴:仰卧,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取穴。

进针方向:从腹侧面向背侧面直刺,与腹壁成90°。

针刺深度:直刺0.1-1.5寸,其局部会有酸胀感,并可向外生殖器扩散。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针灸曲骨的作用

类属:属任脉。

作用:温肾培元,清利湿热。

主治病证:

1.肾虚之遗尿,遗精,带下,月经不调诸症。

2.湿热下注之小便淋沥,阴囊湿痒,小腹胀满,带下,疝气,痛经诸症。

注意事项

曲骨穴近膀胱,该穴忌深刺,以免针尖穿过腹白线刺破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腹膜壁层,进入腹腔膜而有可能刺中膀胱,故应在排尿后进行针刺,尿闭者沿皮刺。

针刺瞳子髎可以治疗眼疾吗

针刺瞳子髎可以帮助治疗眼疾。

瞳子髎穴属足少阳胆经,穴处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主要起清热散风,清肝明目退翳之功。多用于治疗肝胆火热上炎之目赤肿痛,头痛,青盲,远视不明诸病证;以及外感风热之目赤,目痒,目痛,目翳,怕光羞明,迎风流泪,头痛,口喎等症。

瞳子髎针刺深度

取法:坐位,平眼外眦外方约2分,眼眶外缘凹陷处。

简易取法:眼眶骨外缘有一凹陷,距外眼角5分处是本穴。

进针方向:沿颞平面向后直刺与冠状面成90°。

针刺深度:取正坐或仰卧位,若平刺,可从前向后向太阳穴方向沿皮刺0.3-0.5寸,局部有酸胀感,有时可放射至耳道;还可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注意事项

瞳子髎穴一般不用灸法,尤其禁止直接灸,因为穴位在眼部附近,眼部血管丰富,不可施灸,以防艾火灼伤眼球或损伤血管,导致眼肌痉挛。

耳门针刺深度

针刺耳门一般取正坐或侧卧位,微张口,可斜刺,从浅向后内0.5-1寸;或向下透听宫,听会,进针1-1.5寸,以局部出现酸胀感,有时可扩散至半侧面部为宜。

瞳子髎的定位在哪里

瞳子髎准确位置

科学定位:在面部,目外眦外侧,眶骨外侧缘凹陷中。

快速取穴法:

1.正坐仰靠位,在面部,闭目,当眼角纹处,按压有酸胀感。

2.正坐位,在面部,目外眦外侧0.5凹陷中,当眶外缘处,按压有酸胀感。

瞳子髎穴属足少阳胆经,具有疏风清热,明目退翳,平肝熄风,消肿止痛的功效,经常按摩瞳子髎穴,几乎能治疗所有的眼部疾病,还能缓解眼周肌肉疲劳,眼睛充血,对于面部痉挛,头痛,三叉神经痛等病症,都具有很好的调理和保健作用。此外,按揉瞳子髎还能改善眼部肌肤问题,消除鱼尾纹,柔润眼肌,改善肤色,使肌肤红润。

瞳子髎按摩手法

1.正坐或仰卧,两只手屈肘朝上,手肘弯曲并支撑在桌子上,五指朝天,掌心朝向自己,用两只手的大拇指放在头部旁侧,相对用力,垂直揉按穴位,有酸,胀,痛感为宜,左右两穴,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揉按1-3分钟,或者两侧穴位同时揉按。

2.用中指指腹轻轻按揉瞳子髎穴,每次1-3分钟,力度以有酸痛感为宜,每日早,晚各1次,能够有效改善迎风流泪,目赤肿痛,屈光不正等问题。

腰阳关的针刺深度

简易取穴:俯卧位,在腰部,两髂嵴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取穴。

进针方向:从背侧面向腹侧面直刺,与背面成90°。

进针深度:针1.0-2.0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服向周围,如捣针则放射至两侧。

相关推荐

翳风的针刺技巧 针刺翳风注意事项

1.施针时病人以俯卧位或仰卧位为好,这样不仅有利于施针者的针灸操作,而且有利于预防晕针情况的发生。 2.一般针刺深度达到1.5寸时则不可再深刺,否则就有刺中迷走神经的可能性(迷走神经的位置较深,正常情况下不易刺到),从而导致严重后果。

嗓子疼怎么办最简单的方法偏方 针刺合谷治嗓子疼

一些咽喉疾病像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等引起的嗓子疼,可以采用针刺合谷穴止疼,有比较好的效果。 位置:合谷穴位于手背部,又被称为虎口,在大拇指和次指岐骨之间,靠近次指边缘。 具体做法:针刺深度5-8分,一般留针10-15分钟,针感能串到同侧的肘或肩部,由于取穴方便,一般家庭内就能做这种治疗,但建议找专业医生操作为好。

目窗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目窗穴配伍应用

配风池,攒竹,瞳子髎,疏风散邪,清头利目,治目疾;配陷谷,开通目窍,利水消肿,治头目浮肿。

热感冒嗓子疼怎么办 针刺合谷穴缓解热感冒嗓子疼

在临床上可针刺合谷穴总治头、面各症,用之得法,针到病除,是治疗齿、眼、喉咙(咽喉)等症之特效穴。对于热感冒引起的扁桃体炎、咽喉炎等嗓子疼,针刺治疗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明显止痛,有利于恢复。 做法:合谷穴位于手背部,又名虎口,在大拇指和次指岐骨之间,靠近次指边缘,针刺深度为5-8分,针刺后一般留针10-15分钟,针感能窜到同侧的肘或肩部。 注意:针刺治疗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由专业医师操作。

瞳子髎是什么意思 瞳子髎的按摩手法

手指按摩瞳子髎穴,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治疗常见的眼部疾病,并可以去除眼角皱纹。

曲泉针刺深度 针刺曲泉的作用主治

曲泉为足厥阴肝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入,为合水穴,本穴具有清胆泻肝,清热利湿,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之功,多用于治疗阴挺,少腹痛,小便不利,阴痒,外阴部痛,遗精,疝气,惊狂,膝,股内侧疼痛诸症。

瞳子髎的作用 瞳子髎穴位解剖

有眼轮匝肌,深层为颞肌,当颧眶动,静脉分布处;布有颧面神经,颧颞神经,面神经的颧额支。

针刺瞳子髎可以治疗眼疾吗 瞳子髎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颧神经的颧面支与颧颞支分布。颧神经是三叉神经第2支(上颌神经)的分支,经眶下裂入眶,分为两支,即颧面支和颧颞支。颧面支分布于颊部皮肤,颧颞支分布于颞区前部的皮肤。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分支。 3.眼轮匝肌:位于眼裂周围皮下的椭圆形扁肌,由面神经的颞支和颧支支配。 4.颞筋肌:起于上颞线,呈坚韧强厚的腱膜状,覆盖于颞肌的表面,由下分浅,深两层,浅层止于颧弓的浅面,深层止于颧弓的深面,两层之间填有脂肪组织。 5.颧肌:为颞窝皮下一块扇形扁肌,起自下颞线和颞筋膜深层的深面,肌纤维逐渐向下集中,

曲泉针刺深度 针刺曲泉注意事项

1、本穴忌粗针重刺,本穴深部有大静脉,不可用粗针乱刺重捣,以防损伤血管。 2、透刺膝阳关时,进针宜缓,以防损伤血管,肌腱。

耳门针刺深度 针刺耳门功能主治

类属:手少阳三焦经。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布有耳颞神经,颞浅动,静脉耳前支,面神经颞支等结构。 功能:聪耳通络,清热止痛。 主治:外感风热毒邪之耳鸣,耳聋,耳中肿痛,颊肿,颈颌痛,聤耳,唇吻强诸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