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见的口腔问题及其全身影响
老年人常见的口腔问题及其全身影响
龋病:龋病是老年人常见的口腔疾病(图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74岁中国老年人龋病患病率为98.4%。在中老年人群患龋的牙齿中有78.9%~91.7%的龋齿未治疗。龋病的发病率在残障失能和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群中更高。国外的研究显示,在有认知功能障碍的人群中,48%的患者有6颗或以上未治疗的龋齿。龋病按发生部位可分为冠部龋和根面龋。与冠部龋相比,根面龋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其中尤以那些残障失能,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群为甚。除了口腔卫生状况不良之外,牙龈退缩,口干、既往患龋经历、使用可摘局部义齿、残障失能、口腔健康意识差、缺乏就医等也增加了老年人罹患根面龋的风险。
牙周病:牙周病是导致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之一。老年人牙周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吸烟、口腔卫生不良、认知功能障碍、免疫功能障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口腔健康意识差等。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老年人牙周健康的比例只有大概14.1%,85%左右的患者存在牙龈或牙周的感染。与健康人群相比,残障失能患者不仅有更高的风险罹患牙周病,牙周病的严重程度也要更高。由于牙周疾病可引发一系列全身并发症,老年人的牙周问题已成为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维护老年人的牙周健康,预防由牙周疾病所引发的感染和失牙,对于维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预防由于牙周病所引发的全身并发症刻不容缓。
失牙和咀嚼功能障碍: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65~74岁老年人中86.1%的老年人存在牙齿缺失,平均失牙数为9.86颗,6.8%的老年人全口无牙(此数据显著低于国外相应年龄段老年人全口无牙的比例)。由于龋齿和牙周病的高发,多发慢病和残障失能患者比健康的老年人有更高的失牙风险。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高达47%的残障失能的养老院人群全口失牙,全口失牙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将近两倍。失牙以及由此引发的咀嚼功能障碍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与老年营养不良、残障、心血管疾病甚至老年人的过早死亡密切相关,因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常见幼儿口腔问题
小宝宝长牙症状,多数状况为口水偏多、喜欢咬东西,这时只要让宝宝多咬,舒缓牙龈的不舒服,满足宝宝咬东西的欲望需求;
少数状况则会焦躁、牙龈看起来红肿,甚至发烧,解决方式是利用一些辅助工具,如:固齿器,使用时能按摩小宝宝的牙肉,安抚心情,减少焦躁情绪与不适感。
上述症状通常等到乳牙长出后,自然得到改善,因此,不建议涂抹止痛药物减除疼痛。
多数小朋友在没有特殊疾病的状况下,牙龈会流血原因多半是没做好牙齿清洁。
或许小朋友会因为牙龈出血不舒服,刷牙会痛,就更不去刷牙,但就是因为刷未干净,牙缝塞住许多食物残渣,长期造成细菌孳生,就会有牙龈出血的状况发生。
因此,当发现牙龈出血时,更需要加强牙齿、口腔的清洁。清洁时务必要刷干净牙齿和牙肉的交界处,并且刷干净整个牙面。至于牙刷选择,需要挑刷毛柔软、刷头小。
另外,牙龈出血的其他因素,假如小朋友在之前毫无预警的情况,突然牙龈很肿胀流血,并且合并发烧等其他身体反应,此时有可能是病毒感染,建议到小儿科就诊。
小宝宝越早发生蛀牙,会提高未来蛀牙发生机率,而造成蛀牙的主要因素为:食物、细菌、齿质条件和时间。欲改善及预防蛀牙,需要在各方面都补助加强。
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刷牙习惯,可以减少食物堆积在口中的时间,降低蛀牙细菌的影响。
关于齿质条件,乳牙的齿质受妈妈怀孕期间及宝宝出生期间许多因素的影响,而恒牙的齿质发展,就会受乳牙的健康状况影响,如蛀牙严重,细菌感染牙胚,就会导致恒齿齿质条件不好。
形成咬合异常的因素,可分为先天及后天因素。后天因素为小朋友不良的口腔习癖,如:咬铅笔、吸手指、吸奶嘴等。
建议在3~4岁以前戒除,咬合异常状况较有机会逐渐回复成正常的咬合能力,改善后天造成的咬合异常问题。
而先天咬合异常状况,如齿列凸出导致咬合异常、骨骼发育造成的咬合异常,建议经由专业牙医师的检查评估后,于合适的时间进行矫正治疗。
宝宝出牙期常见口腔问题
新生儿就长牙
医学上称“先天性出龈乳牙”。指从出生到生后30天萌出的牙齿。发生率约0。05%。其原因是乳牙胚在牙槽骨的表层与牙床粘膜靠得太近所致。这种现象如同把种子撒在土壤的表层,刚一发芽就破土而出的道理是一样的。“出生牙”只要不造成哺乳困难、不松动就不用处理。如果松动,应去医院诊治,及早拔除松动乳牙,以免脱落后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乳牙晚萌
如果小孩超过1周岁以上,或长期不长第一颗乳牙时,就应考虑到有无全身疾病的影响。如佝偻病、呆小病、极度营养缺乏等。个别孩子患有先天性无牙畸形,所以牙齿晚萌应去医院照X线片查明原因。
老年人常见的眼睛问题
1、干眼症:干眼症的原因非常多,比较常见的是睑板腺功能障碍、长时间近距离工作以及患有糖尿病、类风湿等全身性疾病。
2、黄斑变性:随着年龄增加,视网膜组织退化,变薄,引起黄斑功能下降。可能与长期慢性的光损、遗传、代谢、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是常见的致盲眼病。
3、青光眼:青光眼是指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常见疑难眼病。该病发病迅速、危害性大、随时可导致失明。情绪差、过度用眼等就会诱发。
4、白内障:晶状体混浊导致视力下降就是白内障。白内障引起的视力下降是无痛、渐进的,特别是有近视或远视的老人,原来戴着合适的眼镜突然变得不清楚了,也可能是白内障。
秋燥常见口腔问题及饮食治疗
喉咙干痒,总想清一清,或喝水润一下,但都维持不了半小时。躺下临睡前更明显,经常睡前一顿干咳,好像越咳越干,越干越咳。这是慢性咽炎的表现。如果晚上咳痒严重,可以口含清咽滴丸,药虽然很苦,但对缓解干、痒、咳嗽很有效。症状比较轻的,白天可以含一些薄荷糖,也可以到中药店抓一些麦冬、菊花、玄参来泡茶饮,会对咽喉干痒起一定缓解作用。另外,饮食上不能吃辣的,油炸的东西要少吃,可以多吃水果蔬菜,比如梨、葡萄、荸荠、萝卜等,可以养阴生津。注意别受凉,感冒后会加重鼻干和咽喉不适的症状。
口干、咽干,偶尔干咳不是病,主要由于秋季燥邪当令,人们会觉得口干、咽干、唇干、皮肤干,甚至头发也会干燥,容易起静电。干燥症状不严重,通过饮食起居调整可以缓解,不用就医。比如,注意生活规律,多饮水,多吃富含汁液的水果、绿色蔬菜,不要过食辛辣。如果原本就有肺部疾病的人,可以使用加湿器,但在使用前一定要彻底清洗加湿器,否则,藏在加湿器里的细菌、霉菌等会给人们带来危害。天气转凉后,晨练不要太早,应该在太阳升起、空气变得温暖后晨练,尤其是对冷空气过敏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关于调养,秋季吃什么好
秋季饮食:橘子上火吃多了会口腔溃疡
秋天应季的各类果实很多,柿子、山楂、栗子、橘子、石榴、葡萄、甘蔗、百合,吃的时候有没有什么要注意的?
吃应季的东西当然好,但也不能吃得太多,最好能根据自己体质和健康状况,了解一些食物性质,避免贪嘴吃出问题。比如-
柿子是好东西,益气滋阴,但便秘的病人不能吃,也不能空腹吃。空腹吃,遇胃酸容易形成胃结石。柿子可以治腹泻,形成涩便,所以本来就便秘的人要注意。
山楂分生山楂、焦山楂、炒山楂、山楂炭等。生山楂是活血收涩的,孕妇不能吃,经期不能用;鲜山楂比较酸,胃溃疡的病人不能吃,食管反流的、有虫牙的人都不要吃;焦山楂和炒山楂是消食化积,助消化的,可以根据不同病情的需要来用。需要说明的是,山楂只能用来消肉积,而主食吃多了、点心或黏性食物引起的积食,山楂并不管用。另外,山楂是高糖水果,它的糖被酸味掩盖了,但实际上它含的糖量很高,糖尿病病人不能吃。尤其做成山楂条、山楂片等加工食品,里面又放了很多淀粉,所以想减肥的人、血糖本身就高的人,都要小心。还有,山楂只能用于体质实的人,不能用于体质虚的人。
栗子在中医分生吃和熟吃。熟吃是健脾止泻的,如果大便干的人要小心,吃完容易引起便秘。生栗子是补肾的。无论生熟,都是每天四五个为宜,不能一吃半斤,糖分太高。
橘子是上火的,湿热的人就要小心了,多吃后可能会口舌生疮(口腔溃疡)。
老年人常见的牙齿问题
一、为什么老年人爱护牙齿才能健康长寿?
人老了,牙齿会随着老化,很多老人牙齿都磨损严重,出现牙齿松动、脱落、牙床萎缩等,英雌不能充分咀嚼食物,不得不将失去囫囵吞下,增加了肠胃负担,影响了营养的吸收,身体自然不容易强壮。
口腔疾病可以引起全身的其他疾病,如牙周炎容易引起糖尿病等。还有研究发现,口腔中牙齿越少的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越大。有人做过调查,大量掉牙的老人最容易患上老年痴呆症。所以牙不好了,大小病就会找上门来,健康状况会越来越差。
由此看来,人来了更要注意口腔卫生保健,爱护好每一颗牙齿,这样才谈得上健康长寿。老年人口腔卫生保健的目标是到了80岁至少保有20颗有咀嚼功能的牙齿。这样的老年人能轻松的咀嚼大部分食物,有利于保持生活自理能力,保证较高的生活质量。
二、老年人的牙床为什么会发生萎缩?
牙床萎缩就是牙龈萎缩,即牙床逐渐退缩,牙根逐渐暴露出来,牙齿变得越来越长。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衰老,咀嚼能力不断下降,牙床却反正常的咀嚼刺激就会而发生退缩,造成牙根面暴露。除此之外,一下原因也会促使老年人的牙龈萎缩。
1、牙齿上有大量牙结石、对牙龈产生长时间的压迫和刺激。
2、一侧或两侧缺牙,进食时缺牙一侧牙槽骨受力小,牙槽骨容易被吸收,牙床萎缩就越严重。
3、使用的牙刷过硬或牙膏中磨擦剂颗粒过错,以及使用不正确的拉锯式横向刷牙法。
4、配戴制作得不好的假牙,这样的假牙不容易清洁,使得牙周卫生状况不良,促使牙龈萎缩。
三、老年人的牙齿为什么缝隙越来越大?
牙缝是牙与牙之间的自然缝隙。正常情况下,牙缝是由牙龈组织来维持的。牙龈组织在牙缝里的部分成为牙龈乳头,俗称“牙花子”
牙花子很容易发炎、出血。在人的一生当中,牙花子在反复发炎、消炎中坏死脱落,并一点一点地降低其高度,牙缝就会越来越大。所以,老年人牙缝越来越大是患有慢性牙周炎的迹象。
老年人吃东西后经常塞牙,塞在牙缝中的食物压迫牙龈组织,使牙龈乳头坏死,也可使牙缝越来越大。
此外,长期使用牙签剔牙,也会使老年人的牙缝加大。
老年人常见四大口腔问题
一、龋齿
由于中老年人的口腔卫生不易保持,口内易存留食物,加上牙体的磨损及牙根暴露等原因,中老年人的龋患率较高,有时在牙颈部及暴露的牙根处也较多见。中国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中老年人龋患率高达98.4%。
1.龋齿形成的原因
龋病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虫牙”,所谓“虫牙”并不是虫吃牙造成的,牙洞内也根本没有虫子,而是由于许多因素作用于牙齿引起的牙齿硬组织脱钙、破坏、变软,最后形成龋洞的一种慢性疾病。龋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尤其好发于儿童、老年人。龋病是引起牙痛、造成缺牙的主要原因,直接危害人们的健康。龋病的发病因素有多种:
①致龋细菌:口腔内细菌种类多,数量大。并且口腔的温度、湿度、营养物质为各种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②食物因素:主要是糖类食物,如蔗糖、葡萄糖和糖制的米面食物,它们供给细菌营养的同时,变为酸性产物,侵蚀牙体。
③牙齿的易感性:是指牙齿本身的质量,或钙化程度及牙与牙之间排列的关系。钙化好的牙齿,其硬度越高,质量也就越好。
④卫生习惯:龋病发生的每一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进食后及时漱口很有必要。
2.龋齿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①浅龋:通常指的是龋坏只限于牙齿表层组织,如牙釉质。浅龋一般是不会感到不适的,但发生牙齿颜色的改变。浅龋的治疗,多是用去净龋坏、消毒、直接充填的方法修复缺损。
②中龋:就是指龋坏达到浅层牙本质,一般又称为牙本质浅龋。中龋有自觉的症状:如由于嵌塞食物,会产生不适感觉。如对冷、热、酸性食物刺激敏感。中龋的治疗同样是去净龋坏、消毒、充填的方法修复缺损。
③深龋:就是指龋坏接近牙髓组织(但也可能感染到了牙髓,当中齲继续发展,细菌可能通过牙本质小管渗入到牙髓,也可能龋洞变大细菌感染到牙髓)。深龋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对冷、热、酸、甜食物异常敏感,嵌塞食物后会有严重不适感。这时多数需要做牙髓治疗以保留牙齿。深龋如未经治疗,则可发生牙髓继发性感染或牙髓坏死,从而引起根尖周围炎症,并可形成病灶感染。
牙髓炎
牙髓炎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牙齿露神经”,它主要是由深龋引起的。当我们的牙齿龋坏严重而没有及时治疗,且离牙髓较近时,龋洞内的细菌就会感染到牙髓腔内,引起牙髓炎。此时,不仅遇冷热等刺激疼痛,而且即使没有刺激也会自发地疼痛,甚至还会放射到同侧的面部、头部,还会累及同侧其他牙等部位,使我们感到这些部位疼痛,尤其夜间疼痛加重。如果感染进一步发展,引起牙髓内化脓,还会出现持续性的跳痛,使人坐卧不安,夜不能眠。牙髓炎的疼痛是由于牙髓腔内压力急剧增大、牙髓神经受压而引起的。
根面龋
根面龋是指人到中老年以后,牙周逐渐开始“暴露”,因牙周部位的硬度较牙冠低,随之而来是抗龋能力变差,于是容易出现龋洞的病症。根面龋因位置隐蔽,经常被忽视。
3.龋齿的危害
龋损较深,常造成牙髓、根尖周炎症,出现疼痛肿胀,轻者影响进食、休息,重者可造成口腔颌面部感染
龋坏严重,破坏牙质,时间长了,仅存留残冠残根,影响咀嚼功能,加重胃肠负担
对于中老年人,牙齿因龋坏缺失过多,面部外形失去牙及牙槽骨支持,显得衰老,不利于身心健康
4.预防龋齿的方法
①保持口腔清洁,控制细菌生长。坚持每日三餐后刷牙,可有效地减少和控制细菌的生长。不要在睡前吃东西,尤其是甜食,以免粘在牙齿上的糖类发酵,使牙齿受蚀损坏。
②加强牙齿锻炼,提高抗龋能力。氟素是人体进行正常代谢和促进健康所必需的一种元素,它对牙齿的坚固起着主要作用,还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牙齿补充氟素的方式很多,其中使用氟化物牙膏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途径。
③改变饮食结构,控制糖类摄入。食物越来越精细,含糖量不断增加,如巧克力、奶糖、精制蛋糕等,这些软而黏的食物粘在牙齿表面,为致龋细菌提供了充足的“粮草”。因此,尽量限制此类食物的摄入量,多吃瓜果、蔬菜、蛋、肉类等食物,以促进牙齿的健康。
孕期常见口腔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孕期常见的口腔问题盘点
下面为你罗列了一些孕期常见的口腔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快来看看吧↓↓↓
☛孕期牙龈炎:因为雌激素代谢增加,荷尔蒙作用在牙龈的微血管上,使得牙龈充血肿胀,降低牙龈对发炎反应的抵抗力。严重者,甚至会形成怀孕期牙龈瘤(深红色、无痛,是一种牙龈严重充血肿大的现象),容易流血。
解决方法:别太担心,怀孕末期牙龈炎就会慢慢消失;除非是因为溃疡或咀嚼障碍,才建议切除。
☛孕期牙周病:怀孕期因为荷尔蒙改变,会促使某些致病菌孳长,如果本身先前有牙周病,怀孕期会更加严重。牙周病会影响胎儿健康。
解决方法:要对付孕期牙周炎,最好的办法是备孕时就是在孕前就到牙周专科医生处检查,发现问题及早治疗。此外,孕期应注意口腔保洁。除了坚持早晚刷牙、采用牙线等对牙龈进行深度清洁外,每次进食后要充分漱口,防止细菌过度繁殖。如果牙龈出血严重不能缓解,应及时到牙周专科接受正规系统的牙周治疗。
☛孕期龋齿蛀牙:有些孕妇会有孕吐现象,造成胃酸倒流,引起牙齿的腐蚀现象(常发生在牙齿的舌侧)。还有些孕妈爱吃零食,牙龈又容易发炎、浮肿,加上行动不便,口腔清洁工作容易疏忽,会使得口腔残渣堆积,导致蛀牙几率大增。
解决方法:孕期头三个月不建议做牙齿深度治疗,因为此时胎儿还不太稳定,等到妊娠中期孕妇的状况最稳定,如洗牙、牙科补缀、根管治疗等都可以在这个阶段完成。但是牙科手术(如:牙周翻瓣深部治疗、拔除智齿、牙根尖手术)因为手术时间较长,在情绪上对孕妇造成的创伤过大的不建议在孕期治疗。
▇这样做,孕期拥有一口好牙^_^
想要一口好牙其实也不难,准妈妈们只要做好以下这几点,孕期你也可以拥有一口好牙哦O(∩_∩)O哈哈~
☑未雨绸缪,孕前做好口腔检查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孕妈若是牙齿除了问题,那就更麻烦了,因为孕期不宜做牙齿处理。因此,建议准妈妈在孕前就做好口腔检查,把口腔问题逐一扫光,排除有可以发生的牙齿问题。
☑摄取充分营养,巩固牙齿
怀孕期要摄取充分的营养,蔬菜、水果、米饭、鱼、肉、蛋、奶类皆要均衡摄取,才能供应胎儿牙齿所需的钙质、磷质、维生素等等。特别是钙质(如:牛奶、小鱼之类),不但有助于胎儿发育及建立坚固牙齿,也可维护妈妈自己的健康。同时怀孕期间也要比平常注重口腔卫生。
☑巧食果蔬VC,口腔抵抗力↑
不能用药,不能拔牙,面对口腔问题,孕妈咪们简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然而,多数孕妈不了解的是,好口腔,也能简简单单吃出来!比如猕猴桃、橙子、花菜、枣等蔬果,能补充天然VC,减少孕期牙龈炎、口腔溃疡的发生几率 。
☑餐后及时清洁,减少蛀牙
孕期进食增多,口腔环境变得复杂,做好基础清洁仍然很重要。适当增加刷牙的次数,及时清理口中的食物残渣,有害菌就难以找到藏身之地。若饭后半小时内刷牙,则效果会更好。
☑这样做去除口腔异味
对孕妈们来说,口腔健康很重要,但难免有时会出现一些尴尬的情况,如口腔异味加重,似乎让空气也变得很糟糕。面对这些小问题,孕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减轻口腔异味的症状:
1、常漱口、多喝水。
孕妇可以时常漱口,将口中的坏气味去除,也可以准备一些降火的饮料,或茶水、果汁等,以除去口腔中的异味,并且同时注意饮食前后的口腔卫生,让难闻的口气无处可躲。
2、忌辛辣、生冷食物。
为了顾及孕妇口味的改变和爱好,各式酸、甜、苦、辣的食物,孕期都可以酌量食用,但应避免食用过于辛辣的食物,有些孕妇吃太多麻辣会让自己的口气也变得更加重。
3、及时了解特殊病史。
医学发现,很多疾病会引发味觉改变或口臭,如上呼吸道、喉咙、鼻孔、支气管、肺部发生感染的时候都会有此现象,而患糖尿病,肝或肾有问题者,也会有口味改变的问题。因此孕妇若有特殊疾病史,或发生口气及味觉显著改变的情形,应由医师诊治以做鉴别诊断。
4、定期清洁舌苔。
当孕妈的嘴巴出现怪味道时,可以在刷牙后可以顺便清洁一下舌苔,并彻底清除残留在舌头上的食物,有助于消除口腔内的异味,并可恢复舌头味蕾对于味道的正确感觉,而不至于对食物口味越吃越重。
【总结】
准妈妈在怀孕之前看牙最好,有问题的牙齿咬及早治疗。如果运气牙齿再出现问题了,应尽量避免在怀孕的初期与末期作治疗,牙齿若有不适可请牙医做暂时性的简单处理。如果必须接受牙科治疗,也请放松心情,安心接受治疗,因为牙医师会衡量治疗上的必需性,尽量减少X光曝露量及不必要的药物和感染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