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水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燥湿化痰

水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燥湿化痰

水半夏有燥湿化痰的作用,可用于咳嗽痰多、支气管炎。治咳嗽痰多者,可配伍枇杷叶、桔梗平贝、母流浸膏、薄荷脑同用。《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半夏大家都知道是一种中药材,在平时的时候有着很好的功效,另外清半夏是一种经半夏炮制而成的中药,具有半夏的功效,在平时的时候我们也会经常的用到,对于我们各种疾病的治疗效果特别的明显,不过需要注意的就是清半夏也有一定的禁忌,清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有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进行一下了解。

清半夏,又称清水半夏、清夏、清夏片。为生半夏用白矾加工炮制后入药者。清半夏毒性及辛燥之性降低,化痰作用增强,宜用于体弱多痰、寒湿较轻者。燥湿化痰。用于湿痰咳嗽,胃脘痞满,痰涎凝聚,咯吐不出。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半夏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半夏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半夏主治:用于湿痰咳嗽,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瘿瘤痰核,痈疽肿毒。

半夏的作用:

1、抗肿瘤作用

2、改善心血管功能

3、止咳作用

4、抗生育作用

5、中药半夏既燥湿以化痰,又善和胃降逆止呕,对多种呕吐均可应用。

半夏的宜忌:

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其性温燥,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应慎用。

半夏的主要成份:

氨基酸和以钙、铁、铝、镁、锰、铊、磷等为主的无机元素。另含多糖,直链淀粉,半夏蛋白(系一种植物凝集素)和胰蛋白酶抑制剂。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知道了清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有什么,平时的时候一般主要是注意使用方法,我们在有疾病的时候要做到对症治疗才是关键,另外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主要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能出现自行盲目使用的情况。

桔皮的功效与作用 燥湿化痰

桔皮有暖脾行气、温燥化湿、止咳化痰的功效,适用于咳嗽痰多、色白粘稠、胸膈胀满等病症。与生姜、紫苏叶搭配食用,有止咳化痰、利咽润喉的作用,可改善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等。

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京半夏的区别

(一)植物来源不同

半夏、法半夏均为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

水半夏为天南星科梨头尖属植物鞭檐梨头尖Typhonium flaglliforme (lodd) BL的干燥块茎。

(二)加工炮制所用辅料有别

生半夏,不用炮制辅料,将原药材拣净杂质,筛去灰屑即可。

清半夏,是生半夏用20%的白矾为辅料经过炮制而得。

姜半夏,是生半夏用生姜25%,白矾12.5%为辅料经过炮制而得。

京半夏,是生半夏用芒硝6%,姜粉2%,麻黄5%,桂支1.5%,小茴香3%,南坪细辛1%,石灰15%,甘草25%,皂角6%,白矾6%为辅料经过炮制而得。

法半夏,是生半夏用甘草15%,生石灰10%为辅料,经过炮制而得。

水半夏,仅有制水半夏一种规格。是生水半夏用生姜18%,白矾20%为辅料经过炮制而得。

(三)形状特征不同

生半夏,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厘米。表面类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清半夏,其形同生半夏。但质脆,断面略呈角质样。味微涩,微有麻舌感。

姜半夏,其形同生半夏。但表面棕色或棕褐色,质硬脆,断面淡黄色,常具角质样光泽。气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

京半夏,其形同生半夏。但外表黄色或金黄色,颗粒大小均匀,质脆,内心黄色。无麻味。

法半夏,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的颗粒状。表面淡黄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气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水半夏,多呈斜矩圆形,上端有凸起的叶痕及芽痕,下端略尖似梨头,呈黄白色,角质状。微有麻辣感。

(四)效用有别

半夏的四种炮制规格,法半夏,水半夏的功效有异,不能偏废和盲目滥用,需“辨证施治,审证用药”。

生半夏,辛温有毒,生用对口腔、喉头和消化道粘膜有强烈刺激性,可致上述部位肿胀,疼痛,失音,流涎,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而死。偏重于祛风,散瘀,消疖肿,多外用。内服用于治疗恶性肿瘤。

如:攻癌夺命汤治验录[李可志经验],就用生半夏来治多种恶性肿瘤,竟获奇效。其方的组成是:海藻、甘草、木鳖子、鳖甲、白花蛇舌草、夏枯草、重楼、海蛤壳、黄药子、生半夏、生姜、玄参、牡蛎各30克,浙贝母15克,山茨菇、山豆根各10克,全蝎12只,蜈蚣4条,雄黄1克,研粉吞服;用生半夏粉3份,面粉1份混匀外敷治疗颈部淋巴结炎;用生半夏粉外敷治疗鸡眼;用生半夏粉15克,斑蝥5克浸泡200毫升白洒中,一周后可敷治疗头癣。

姜半夏,善于和胃止呕,祛寒痰,镇咳,蠲饮。

如:生姜半夏汤,来源于《金匮要略》卷中,用姜半夏9克,生姜汁15克,用于治疗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风痰上攻,头旋眼花,痰壅作嗽,面目浮肿,取其姜半夏和胃化饮,降逆止呕之功。

清半夏,长于清风痰,化饮,散胸痞,降逆止咳。

如:半夏白术天麻汤中的半夏就用清半夏为佳,配用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以燥湿化痰,平肝息风。治疗风痰上扰,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等。京半夏,偏重于健胃化痰。

如:半夏泻心汤中的半夏就要用京半夏为好,配用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以和胃降逆,开结除痞。治疗胃气不和,心下痞满不痛,干呕或呕吐,肠鸣下痢,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

法半夏,温性低,长于祛痰止咳,除湿浊等。如:荷叶知母茶方中就用法半夏,其方的组成是荷叶15克,法半夏20克,茯苓20克,陈皮15克,甘草5克,生姜3片,知母15克,具有健脾利湿,理气化痰之功。用于治疗产后虚胖有效。

水半夏,具有燥湿化痰止咳之功,但无降逆止呕之效。多用于治疗咳嗽痰多、支气管炎。化痰止咳水半夏可代替半夏,用于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时水半夏不能代半夏用。

综上所述:半夏、法半夏与水半夏,虽来源相同或相近,但其加工炮制方法不同,临床运用有别,价格差别大,水半夏是半夏和法半夏的伪品,若把半夏称为法半夏或法半夏称为半夏仍按假药论处。在中药饮片的生产、经营、使用环节中绝不能统称为“半夏”,绝不能混淆、代用,唯利是图,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为准绳,准确定名,辨证运用,合理定价,才能确保临床运用安全有效。

(五)半夏和水半夏不能互代

不少药店在调配中药处方时,有用水半夏代替半夏的现象,这是错误的。作为用药的患者,或代患者购药的家属,购药时应问清药店营业员,所配药方中到底是半夏还是水半夏,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消肿止痛、解毒抗癌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痰多咳喘、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及痈肿痰核等症。

水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戟叶犁头尖的干燥块茎,其药材正名为犁头尖,分布于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福建、江西、湖南等省区。该药原为南方民间用药,有散瘀、止血、消肿、解毒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乳痈、疔疮、瘰疬、疥癣及毒蛇咬伤等症。

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半夏资源减少及用量增加,商品供应不足,便从主产地开始以犁头尖(水半夏)代半夏药用。到20世纪80年代初,中药材市场开放,水半夏便充斥市场,以其价格低廉之优势很快普及全国代半夏使用。

水半夏(犁头尖)究竟能否代半夏药用?从相关资料可得出结论: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李家实等主编的《中药鉴定学》(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第216页附注说明:“水半夏与半夏不同,不能代半夏使用”。故水半夏(犁头尖)为半夏之伪品,不能代半夏药用。而且截至目前,《中国药典》只收载有半夏,并没有收入水半夏一药

香椽皮的功效与作用 燥湿化痰

香橼皮味辛苦性温,辛能行散、苦能燥湿、温能通、故有燥湿化痰之功,主要用于痰湿壅盛之咳嗽痰多,此证咳由痰致,痰出即咳止,伴胸脘胀闷,饮食。

什么是半夏

半夏(学名:Pinellia ternata),又名地文、守田等,属天南星目。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及东北、华北等地区。药用植物,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生用消疖肿作用,兽医用以治锁喉癀。在西藏也有分布,海拔3000m左右。

半夏有水生和陆生两种,即所谓的水半夏和旱半夏。旱半夏的药用价值强似水半夏。

常说的半夏为旱半夏,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因“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而得名。半夏是一味中药,具有良好的祛痰、止呕功效,故医家称之“为燥湿化痰要药”和“降逆止呕要药”。民间也流传着关于它来历的典故和传说。中医认为,半夏对喉痈等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因其有小毒,需谨慎食用。

半夏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要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河南、浙江等地,以四川产量大,质量好。

半夏块茎圆球形,直径1~2厘米,具须根。叶2~5枚,有时1枚。叶柄长15~20厘米,基部具鞘,鞘内、鞘部以上或叶片基部(叶柄顶头)有直径3~5毫米的珠芽,珠芽在母株上萌发或落地后萌发;幼苗叶片卵状心形至戟形,为全缘单叶,长2~3厘米,宽2~2.5厘米;老株叶片3全裂,裂片绿色,背淡,长圆状椭圆形或披针形,两头锐尖,中裂片长3~10厘米,宽1~3厘米;侧裂片稍短;全缘或具不明显的浅波状圆齿,侧脉8~10对,细弱,细脉网状,密集,集合脉2圈。

花序柄长25~30(~35)厘米,长于叶柄。佛焰苞绿色或绿白色,管部狭圆柱形,长1.5~2厘米;檐部长圆形,绿色,有时边缘青紫色,长4~5厘米,宽1.5厘米,钝或锐尖。肉穗花序:雌花序长2厘米,雄花序长5~7毫米,其中间隔3毫米;附属器绿色变青紫色,长6~10厘米,直立,有时“S”形弯曲。浆果卵圆形,黄绿色,先端渐狭为明显的花柱。花期5~7月,果8月成熟。

哪些中药会让人舌麻

花椒

作为一种药食两用的调味品,花椒引起麻舌就不用多说了吧,去吃火锅就知道了。作为一种中药,花椒是芸香科植物青椒(香椒、青花椒、山椒、狗椒)或花椒(蜀椒、川椒、红椒、红花椒、大红袍)的干燥成熟果皮,味辛性温,能够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蛔虫症等。花椒的麻舌作用源于其中的挥发油成分。

蟾酥

蟾酥是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干燥分泌物,是一味有毒中药,能够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用于痈疽疔疮,咽喉肿痛,中暑神昏,腹痛吐泻。蟾酥的麻舌作用源于其中的强心苷、甾体和生物碱类成分。由于蟾酥独特的功效,很多中成药都含有蟾酥,例如刚才提到的用于治疗冠心病的麝香保心丸,又如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作用的六神丸。

半夏

半夏是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也是一味有毒中药,能够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等。半夏的麻舌作用源于其中的生物碱和挥发油。由于半夏是一个燥湿化痰的经典用药,故很多中成药都含有半夏,例如藿香正气水、半夏天麻丸等。其中,藿香正气水中有生半夏,且含有乙醇,所以口服藿香正气水时的辣舌辣喉感就与半夏有关。

天南星

天南星是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或东北天南星的干燥块茎,也是一个有毒中药。与半夏类似,天南星能够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用于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风痰眩晕,喉痹,瘰疬,痈肿,跌扑折伤,蛇虫咬伤等。天南星的麻舌作用也源于其中的生物碱类物质。含有天南星的中成药也有引起麻舌感的可能,例如化风丹、救急散。

八仙果的功效与作用 燥湿化痰

八仙果含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等药材,半夏有燥湿化痰、和胃止呕的功效,主治痰湿水饮、呕吐、咳喘等症,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八仙果是很常见的一种保健食物,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很好的功效与作用。八仙果也有一定的燥湿化痰作用。

姜半夏和法半夏的区别

姜半夏和法半夏的区别

半夏经过不同方法的炮制后所得中药饮片的功效各有侧重。姜半夏偏于降逆止呕;法半夏善和胃燥湿。半夏入药应根据不同的病症特点,合理选用相应的炮制品,以保证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半夏炮制品根据炮制的工艺不同,其成品在性状上也略有不同。

法半夏,又称法夏、黄法夏、京法夏、京夏、京半夏。为生半夏用白矾、甘草、石灰加工炮制后入药者。毒性低,化痰作用强。法半夏燥性较和缓,除可燥湿化痰外,尚有调脾和胃之功,常用于脾虚湿困、痰饮内停之证,取其清痰化饮、理脾和胃之效。

姜半夏,又称姜夏、姜夏片。为生半夏经水浸泡,漂至口尝仅有麻辣味,与鲜姜、白矾同煮至透,取出晾至六七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入药。姜半夏毒性已减,性偏温燥,具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功,适用于脾虚痰涎涌盛作呕或寒痰咳逆者。

所以,法半夏偏于燥湿化痰,偏于化肺上的痰。而姜半夏偏重于止呕的作用,解毒,多用于化脾胃之痰。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1、用于痰多咳嗽

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湿,聚而成痰者为主,为治湿痰的要药,适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症,常与陈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与贝母配伍应用。因其性温,故又可用治寒痰,宜与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热痰与风痰,治热痰可与瓜蒌、黄芩等配伍;致风痰,宜与天南星等同用。

2、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等症

半夏功能辛散温通、化痰、燥湿,故可用于痰内阻、胸脘痞闷病症,可配陈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热互结,有可配黄芩、黄连、干姜等同用,可收辛开苦降、散结除痞的功效(如半夏泻心汤)。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蒌、薤白等同用;治结胸症可与瓜蒌、黄连等同用。

3、用于瘿瘤瘰历、疮疡肿痛、梅核气等症

半夏又能化痰散结,可用以治疗痰湿结聚所致的瘿瘤、瘰历痰核、阴疽肿痛,或痰气互结的梅核气等病症。用治瘿瘤瘰历痰核,可与海藻、黄独、贝母等配用。痈疽未溃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调醋外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用治梅核气,可配厚朴、紫苏等同用。

4、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半夏有良好的降逆止呕功效,可用于多种呕吐症候,在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的症状而予以不同的配伍。如治胃寒呕吐,可配合生姜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热呕吐可配合黄连、竹茹等药;治妊娠呕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虚呕吐,可配人参、白蜜同用。

半夏的药用价值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

1、《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2、《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

3、《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

4、《日华子本草》:“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

5、《本草图经》:“主胃冷,呕哕。”

6、《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钦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阳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

7、《纲目》:“治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

半夏的其它种类

1、清半夏

又称清水半夏、清夏、清夏片。为生半夏用白矾加工炮制后入药者。清半夏毒性及辛燥之性降低,化痰作用增强,宜用于体弱多痰、寒湿较轻者。

2、仙半夏

又名仙露半夏,为生半夏用甘草、五味子、青陈皮、枳壳、枳实、川芎、沉香等14味中药煎汁浸泡,待药汁吸干,再烘干入药者。仙半夏毒性降低,理气化痰作用增强。

3、青盐半夏

又称盐半夏,为清半夏用青盐水浸拌,晒干入药者。青盐半夏毒性降低,清热化痰作用增强。多用于治疗瘰疬痰核、梅核气等病症,可收消痰散结之功。

4、竹沥半夏

为清半夏用鲜竹沥淋洒拌匀,待竹沥被吸尽,晒干入药者。竹沥半夏清热化痰止咳作用增强。宜用于胃热呕吐,或肺热咳痰、黄稠而黏,或痰热内闭、中风不语等证。

5、苏半夏

又称苏夏,为清半夏再经加生姜、朴硝、甘草、皂角在水中浸泡取出,再用甘草、青盐、党参、川贝等进一步加工,晾干入药。苏半夏降气化痰平喘作用增强,适用于脾胃不和,夜卧不安,或小儿食滞痰阻、咳喘呕逆。

另外,还有醋制半夏、胆制半夏等多个品种。而水半夏和旱半夏是不同的两种中药,不能混为一谈。水半夏性温、味辛,有毒,具有止痛、行瘀、消肿、解毒之功,用于治疗头痛、胃痛、腰痛、跌打损伤、乳痈、肿毒等,常用量0.3~0.6g。产量大,价格低。

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的区别

半夏经过不同方法的炮制后所得中药饮片的功效各有侧重,生半夏多外用于消肿散结,清半夏长于燥湿化痰,姜半夏偏于降逆止呕,法半夏善和胃燥湿,炮制品根据炮制的工艺不同,其成品在性状上也略有不同,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它们的区别吧!

生半夏

生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块茎,功效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等,但是生半夏有毒,多外用于消肿散结。

法半夏

法半夏又称法夏、黄法夏、京法夏、京夏、京半夏。为生半夏用白矾、甘草、石灰加工炮制后入药者。毒性低,化痰作用强。法半夏燥性较和缓,除可燥湿化痰外,尚有调脾和胃之功,常用于脾虚湿困、痰饮内停之证,取其清痰化饮、理脾和胃之效。

姜半夏

姜半夏又称姜夏、姜夏片。为生半夏经水浸泡,漂至口尝仅有麻辣味,与鲜姜、白矾同煮至透,取出晾至六七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入药。姜半夏毒性已减,性偏温燥,具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功,适用于脾虚痰涎涌盛作呕或寒痰咳逆者。

清半夏

清半夏又称清水半夏、清夏、清夏片。为生半夏用白矾加工炮制后入药者。清半夏毒性及辛燥之性降低,化痰作用增强,宜用于体弱多痰、寒湿较轻者。

仙半夏

仙半夏又名仙露半夏。为生半夏用甘草、五味子、青陈皮、枳壳、枳实、川芎、沉香等14味中药煎汁浸泡,待药汁吸干,再烘干入药者。仙半夏毒性降低,理气化痰作用增强。

青盐半夏

青盐半夏又称盐半夏。为清半夏用青盐水浸拌,晒干入药者。青盐半夏毒性降低,清热化痰作用增强。多用于治疗瘰疬痰核、梅核气等病症,可收消痰散结之功。

竹沥半夏

竹沥半夏为清半夏用鲜竹沥淋洒拌匀,待竹沥被吸尽,晒干入药者。竹沥半夏清热化痰止咳作用增强。宜用于胃热呕吐,或肺热咳痰、黄稠而黏,或痰热内闭、中风不语等证。

苏半夏

苏半夏又称苏夏,为清半夏再经加生姜、朴硝、甘草、皂角在水中浸泡取出,再用甘草、青盐、党参、川贝等进一步加工,晾干入药。苏半夏降气化痰平喘作用增强,适用于脾胃不和,夜卧不安,或小儿食滞痰阻、咳喘呕逆。

法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燥湿化痰

法半夏性温,味辛,有毒,具有燥湿化痰、和胃止呕、消肿散结等功效,对湿痰咳喘、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疾病本来就和我们的生活很近,可是当我们生病时我们第一去看的就是西医,西药虽然见效快,但是却不能治根,以后还是会复发。

半夏的功效: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治:咳喘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满头痛眩晕;夜卧不安;瘿瘤痰核;痈疽肿毒

半夏的作用:

1. 用于痰多咳嗽:

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湿,聚而成痰者为主,为治湿痰的要药,适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症,常与陈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与贝母配伍应用。因其性温,故又可用治寒痰,宜与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热痰与风痰,治热痰可与瓜蒌、黄芩等配伍;致风痰,宜与天南星等同用。

2. 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等症:

半夏功能辛散温通、化痰、燥湿,故可用于痰内阻、胸脘痞闷病症,可配陈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热互结,有可配黄芩、黄连、干姜等同用,可收辛开苦降、散结除痞的功效(如半夏泻心汤)。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蒌、薤白等同用;治结胸症可与瓜蒌、黄连等同用。

3. 用于瘿瘤瘰历、疮疡肿痛、梅核气等症:

半夏又能化痰散结,可用以治疗痰湿结聚所致的瘿瘤、瘰历痰核、阴疽肿痛,或痰气互结的梅核气等病症。用治瘿瘤瘰历痰核,可与海藻、黄独、贝母等配用。痈疽未溃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调醋外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用治梅核气,可配厚朴、紫苏等同用。

4. 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半夏有良好的降逆止呕功效,可用于多种呕吐症候,在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的症状而予以不同的配伍。如治胃寒呕吐,可配合生姜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热呕吐可配合黄连、竹茹等药;治妊娠呕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虚呕吐,可配人参、白蜜同用。

这些都是关于生半夏的功效和作用,当然如果是要服用中药治病的话,还是要看过中医后再决定吃哪种中药。不要自己盲目抓中药吃,我们还常说是药都有三分毒,乱吃药不仅不能治好自己的病,还有可能会让自己病的更加严重。

治咳嗽的中成药有哪些 治痰湿咳嗽的中成药

二陈丸是由半夏(姜灸),陈皮,茯苓,甘草所组成的。

方中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为主药;陈皮理气健脾而燥湿,使气顺则痰降;茯苓健脾渗湿为辅,湿去则痰消;生姜降逆化痰而止呕为佐;甘草健脾胃并调和诸药,因此二陈丸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

半夏天麻丸是由法半夏,陈皮,茯苓,天麻,白术,苍术,泽泻,黄芪,人参,六神曲,麦芽,黄柏所组成。

方中以法半夏,陈皮,茯苓燥湿化痰为主;用天麻平息内风止眩晕为辅;佐以白术,苍术健脾燥湿,泽泻渗湿下行,黄柏清泻实热;配人参,黄芪补脾益气,以助健运;用神曲,麦芽健胃消食,所以半夏天麻丸具有健脾化湿,祛痰熄风的功效,对于湿痰挟风,咳嗽痰多,头晕目眩者有很好的疗效。

法半夏与清半夏的区别

法半夏,又称法夏、黄法夏、京法夏、京夏、京半夏。为生半夏用白矾、甘草、石灰加工炮制后入药者。毒性低,化痰作用强。法半夏燥性较和缓,除可燥湿化痰外,尚有调脾和胃之功,常用于脾虚湿困、痰饮内停之证,取其清痰化饮、理脾和胃之效。 清半夏,又称清水半夏、清夏、清夏片。为生半夏用白矾加工炮制后入药者。清半夏毒性及辛燥之性降低,化痰作用增强,宜用于体弱多痰、寒湿较轻者. 由此一字之差药性不同,用法有所不同。

相关推荐

咽喉痛如何治疗方法 米醋蛋清汤

材料:鸡蛋两个、制半夏一钱、米醋五勺。 做法:将鸡蛋去壳取蛋白,将半夏磨粉后,与蛋清米醋混匀,全部直接放入锅中煮沸,趁热含咽。 功效:蛋清外敷内用皆有解毒利咽功效,制半夏降逆止呕,燥湿化痰,消痞散结,对咽喉痛伴生的咳嗽多痰疗效不错,;醋则取其有收敛、解毒作用。用于咽喉肿痛不能语言,声音不出之症。

哪些果蔬皮是中药材 橘皮

1、燥湿化痰 材料:橘皮、竹茹各9克,生姜、甘草各3克,大枣5枚,水煎后分2次服。 功效:有理气健胃、燥湿化痰之功。 2、治疗失眠 材料:组成半夏、橘皮各6克,竹茹、茯苓各12克,枳实8克,甘草3克,生姜3片,红枣4枚。用量每日一剂,水煎服,15日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3天。 功效:主治治疗失眠等症。

茯苓可以多吃吗 吃茯苓有哪些好处

茯苓有健脾除湿、利水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心悸失眠、小便不利、饮食不佳、水肿尿少等症状,茯苓是利水消肿要药,常配伍白术同服。 茯苓含有茯苓多糖、茯苓酸、多聚糖类等多种有效成分,有利尿、抗菌、降血糖的功效,能够促进体内物质的新陈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 茯苓有利水渗湿的功效,又能健脾和胃,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体内化生痰饮的症状,有较好疗效。茯苓可配伍半夏一起食用,燥湿化痰效果更佳。 茯苓含有茯苓多糖等有效成分,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其利水渗湿、健脾补中,适用于脾虚食少、饮食不佳等症状。

姜半夏有毒吗 燥湿化痰

姜半夏味辛性温而澡,是中医上燥湿化痰、温化寒痰的重要药材,尤其擅长于治疗脏腑湿痰病症,其症状可减咳喘声重,痰白质稀。临床上常用姜半夏搭配陈皮、茯苓同用治疗湿痰上犯清阳引起的头痛、眩晕症状。

天麻粉什么人不能吃 天麻最佳配伍

天麻有平肝潜阳的功效,有缓解头晕、头痛的作用,与钩藤同用,钩藤有清热平肝、镇静、降压的作用,对于头痛眩晕有一定作用,天麻和钩藤配伍能很好的缓解肝风内动引起的头痛眩晕症状。 天麻有息风止痉的功效,半夏有燥湿化痰、镇咳祛痰的功效,两者配伍对于痰饮上逆引起的头痛眩晕有一定的作用。 天麻味甘、性平,为熄风、祛风通络之药,川芎味辛、性温,有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功效,两者配伍能消风化痰、清利头目,还能治心忪烦闷、头晕、项急和面目虚浮等症。

清半夏的功效作用 治疗胸脘痞闷,胸痹,结胸等症

清半夏功能辛散温通、化痰、燥湿,配以陈皮、茯苓等同用,可治痰内阻、胸脘痞闷病症;配以黄芩、黄连、干姜等同用,可治寒热互结;配瓜蒌、薤白等同用,可用于胸痹疼痛;治结胸症,可以配瓜蒌、黄连等同用。

中药除湿气最好的方法 二陈汤清痰湿,防湿热袭身

二陈汤主要由半夏,陈皮,白茯苓,灸甘草,生姜及乌梅等配制而成,因为主药半夏和陈皮以陈旧为佳,故名“二陈汤”,此汤以燥湿化痰,理气和中著称,对于痰湿内阻,脾胃不和所致的恶心,呕吐,胸腹闷胀及头眩,心悸,咳嗽贪多等症有非常好的调治效果。 配方:半夏,陈皮各15克,白茯苓9克,灸甘草,生姜各5克,乌梅1个,每天1剂,煎水,分早,晚两次服用,也可直接用半夏,陈皮各15克,乌梅1个泡茶饮。 功效:益气健脾,理气和中,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适宜痰湿内阻,脾胃不和所致的恶心,呕吐,反胃,呃逆,以及胸闷腹胀,头眩,心悸,咳

痰生百病 祛痰防治多疾病

肺病通过咳嗽排出的痰,主要分 热痰、寒痰、湿痰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 是热痰,一般有痰质黄稠、舌苔黄腻的症 状,这类人群多有肺病,比如肺炎、哮喘 等。治疗多采用“清”法,用具有清热化 痰、润肺止咳功效的药,常见的方剂有清 气化痰丸等。 肥胖肥人多痰,因为肥胖的人脾 胃多虚弱,水湿代谢出现障碍,也因此影 响了消化功能。这种胖需用燥湿化痰或 是健脾化痰的方法来祛痰治疗。常见的 方子是二陈汤。需要提醒的是,这类方子 主要适合于舌苔厚、腻,大便不成形的肥 胖人群。 中风中风人群常常贪食肥腻,或 是体质肥胖,导致聚湿

红枣陈皮水的功效作用 燥湿化痰

陈皮入脾经,如果体内水液过多,脾胃代谢失调的话,容易产生湿气现象,长久下去聚湿成痰,而食用陈皮能有一定的燥湿的效果,陈皮入肺经,对于痰液停留肺部产生的痰多咳嗽的情况,用陈皮泡水喝能起到良好的燥湿祛痰的作用

生姜怎么泡水喝 生姜半夏茶

材料 生姜、半夏。 做法 1、将生姜、半夏洗净,沥干水分; 2、将生姜、半夏放入锅中,倒入清水; 3、用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煮15分钟; 4、倒入杯中,即可饮用。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燥湿化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