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肝炎的诊断标准治疗
重症肝炎的诊断标准治疗
重型肝炎的治疗原则是挽救和修复严重损害的肝细胞,使患者的肝细胞有机会"再生",从而提高存活率。因此,基础治疗、支持治疗、重症监护、适当的抗病毒治疗是有效而必要的。当进展至晚期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由人工肝等待肝移植和进行肝移植是最终的手段。
支持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实施重症监护,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医院感染。每日应给予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营养支持治疗,以减少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补液量约1500~2000ml/d,注意出入量的平衡,尿量多时可适当增加补液量。注意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供给足量的白蛋白,尽可能减少饮食中的蛋白质,以控制肠内氨的来源,维持正氮平衡、血容量和胶体渗透压,预防脑水肿和腹水的发生。补充足量维生素B、C及K。输注新鲜血浆、白蛋白或免疫球蛋白以加强支持治疗。禁用对肝、肾有损害的药物。
并发症治疗
(1)肝性脑病:低蛋白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口服乳果糖、诺氟沙星等抑制肠道细菌,采用乳果糖或弱酸溶液保留灌肠,及时清除肠内含氨物质,使肠内pH值保持在5~6的偏酸环境,减少氨的形成和吸收;用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微环境;静脉用乙酰谷酰胺、谷氨酸钠、精氨酸、门冬氨酸钾镁有一定的降血氨作用;纠正假性神经递质可用左旋多巴;出现脑水肿表现者可用20%甘露醇和呋塞米快速滴注,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治疗肝性脑病的同时,应积极消除其诱因。
上的文章当中了解到了,重症肝炎的诊断标准,首先是根据自己不同的身体状况来选择相关方法,进行治疗特别是肝炎可以选择手术和中药的方法,进行保守治疗。
肝炎诊断标准
诊断检查:
(1)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是主要的病因,乙肝病毒携带者约10%发展为慢性肝炎,丙肝病毒携带者则有8%一32%发展为慢性肝炎。
(2)自身免疫:自身免疫紊乱时,血中可查到多种自身免疫抗体、高γ球蛋白血症、血沉加快等。多见于青年女性。
(3)酒精: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酒精性慢性肝炎。
(4)药物:很多药物可引起慢性肝炎,如异烟肼、利福平、甲基多巴、双醋酚丁、磺胺类、醋氨酚、阿司匹林等。
(5)遗传性疾病:肝豆状核变性(Wilsun病)和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
(6)其他: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符合慢性肝炎,病因不明。
2.辅助检查
(1)血清生化指标:轻度者血清转氨酶轻、中度持续性或波动性增高,胆红素多正常或轻度升高,血清蛋白多无异常,血清抗体和免疫球蛋白多正常。中、重度者血清转氨酶、胆红素持续或反复升高,白蛋白合成减少,球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GGT和腺苷脱氨酶亦常增高,伴肝内淤胆时ALP增高,免疫球蛋白增高。
(2)病原学检查:病毒性慢性肝炎有相应病毒血清学标志阳性结果,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有多种自身抗体阳性,如抗核抗体 (ANA)、抗平滑肌抗体(ASMA)、线粒体抗体(AMA)、肝细胞膜抗体(LSP抗体和抗LMA),但病毒性慢性肝炎偶尔可测到某些自身抗体低浓度升高。
(3)超声检查可供分度参考:轻度:肝脾无明显异常改变;中度:可见肝内回声增粗,肝脏和(或)脾脏轻度肿大,肝内管道(主要指肝静脉)走行多清晰,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无增宽;重度:B超检查可见肝内回声明显增粗,分布不均匀;肝表面欠光滑,边缘变钝;肝内管道走行欠清晰或轻度狭窄、扭曲;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增宽;脾脏肿大;胆囊有时可见“双层征”。
(4)肝穿活检组织学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因、判断肝实质损害及炎症活动程度,估计预后和评价疗效。
甲肝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呢
甲型肝炎诊断标准是什么呢?专家指出,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起病急,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病例较常见,一般不转为慢性和病原携带状态。那么甲型肝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呢?下面由专家向大家详细讲解一下甲型肝炎的诊断标准。
甲型肝炎诊断标准是什么呢?甲型肝炎患者发病后1~4周血清中即可检出甲肝特异性抗体。该特异性抗体主要有两种,即早期甲肝抗体: 1gm型抗体(抗hav,igm)以及恢复期甲肝抗体: 1gg型抗体(抗hav- ig)。前者在感染初期占优势,3个月后滴度下降,于6~8个月后不易检出;后者初期滴度较低,后逐渐升高,该抗体在康复后仍可维持相当滴度,可持续数年或更长时间。
由于抗havigm仅出现在感染早期,第二次感染时不再出现,是对近期感染进行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也是当前诊断甲型肝炎最简便的方法。
因此,凡抗hav,1gm阳性提示为急性感染或复发,且只需检测急性期单份血清可立即作出诊断。再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如有甲肝接触史,有进食毛蛐等不洁饮食史。
甲型肝炎诊断标准我们已经为大家讲解的很清楚了,为了早日康复,患者朋友们一定要到专业的医院进行诊断,谨防出现误差。专家提醒: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全身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尿黄厌油腻食物,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则甲型肝炎的诊断基本可以确定。
如何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如何确认为强直性脊柱炎?了解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有很大的帮助,生活中,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很难治愈的病种,在治疗中非常棘手。因此多了解一些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知识还是有用处的,接下来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有关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方面的知识。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方法:
(1)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在患病初期都会伴有腰痛、腰僵等症状,这些症状持续的时间较长,长达三个月以上,并且经过休息不能缓解,还有就是单侧或双侧的坐骨神经痛和反复发作的膝关节或踝关节肿痛,并且没有明显的外伤史和扭伤史,这就是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之一。
(2)如何确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是患者在生活中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反复发作的跟骨结节肿痛或足跟痛,反复发作的虹膜炎,或者是呼吸道的症状,没有外伤史的胸部疼痛及束带感受到限制。
(3)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在生活中会出现脊柱疼痛、僵硬感,严重的患者在生活中还会出现现活动受到限制或者是双侧臀部及髋关节疼痛,并且还没有明显的外伤史、扭伤史。有时还会突然发生的脊柱及四肢大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功能障碍,这也是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
以上就是关于强直性脊柱炎诊断的一些方法,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希望以上介绍对您有所帮助,最后祝您早日康复。
甲型肝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呢
甲型肝炎诊断标准是什么呢?甲型肝炎患者发病后1~4周血清中即可检出甲肝特异性抗体。该特异性抗体主要有两种,即早期甲肝抗体: 1gm型抗体(抗hav,igm)以及恢复期甲肝抗体: 1gg型抗体(抗hav- ig)。前者在感染初期占优势,3个月后滴度下降,于6~8个月后不易检出;后者初期滴度较低,后逐渐升高,该抗体在康复后仍可维持相当滴度,可持续数年或更长时间。
由于抗havigm仅出现在感染早期,第二次感染时不再出现,是对近期感染进行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也是当前诊断甲型肝炎最简便的方法。
因此,凡抗hav,1gm阳性提示为急性感染或复发,且只需检测急性期单份血清可立即作出诊断。再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如有甲肝接触史,有进食毛蛐等不洁饮食史。
甲型肝炎诊断标准我们已经为大家讲解的很清楚了,为了早日康复,患者朋友们一定要到专业的医院进行诊断,谨防出现误差。专家提醒: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全身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尿黄厌油腻食物,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则甲型肝炎的诊断基本可以确定。
重症肝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1、肝性脑病肝性脑病由严重肝病所致,以代谢紊乱等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肝性脑病常见临床表现有精神和运动状态改变,主要表现为日常生活行为改变,如活动能力减退、睡眠清醒循环的改变,认知、意识及运动功能障碍等。在进行有关精神状态的检查时应注意评估意识水平、对检查者注意力及合作程度,完成测试的速度及情感(淡漠或迟钝)等方面。异常运动常见扑翼样震颤,无局部神经定位体征。
2、腹水是肝衰竭的常见体征。少量腹水只能在肘膝位叩诊脐部显示浊音而确定,中等量腹水则出现移动性浊音。大量腹水时腹膨出如蛙腹。病毒性肝炎肝衰竭发生的腹水一般不伴有静脉怒张,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发生的腹水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腹壁静脉怒张。
3、出血出血症状也是肝衰竭的常见表现。据统计肝衰竭时出血的总发生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三,其中严重出血发生率可达百分之三十以上。重症肝炎的诊断标准最常见的严重出血部位是胃肠道,主要是胃粘膜糜烂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致,其他部位包括鼻咽、肺、腹膜后、肾脏。重少数肝衰竭患者在病程中突然发生死亡,但找不到直接致死原因,通过小脑延髓穿刺证实为颅内大出血。颅内出血虽然少见,但后果严重,应引起重视。
4、脑水肿急性肝衰竭时常见脑水肿,严重者可发生脑疝。缺氧、毒素、脑代谢异常和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因素是引起脑水肿的主要原因。
肠炎诊断标准
1.有暴饮暴食或吃不洁腐败变质食物史。
2.起病急,恶心、呕吐频繁,剧烈腹痛,频繁腹泻,多为水样便,可含有未消化食物,少量粘液,甚至血液等。
3.查体腹部可有轻压痛、肠鸣音亢进。
4.大便常规可有白细胞、血白细胞增高。
5.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及程度不同的中毒症状。
6.呕吐、腹泻严重者,可有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等。
7.体征不明显,上腹及脐周有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多亢进。
急性黄疸型肝炎诊断标准
急性黄疸型肝炎可根据血象、黄疸指数、胆红素定量试验、血清酶测定等进行诊断。
血象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有异常淋巴细胞出现。血小板在部分慢性肝炎病人中可减少。
黄疸指数、胆红素定量试验均明显升高。尿检查胆红素、尿胆原及尿胆素显著增加。
血清酶测定
1.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炎潜伏期、发病初期及隐性感染者均可升高,故有助于早期诊断。
2.其它酶。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可轻度升高。
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碱脂酶测定重症肝炎患者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碱脂酶均可明显下降,提示预后不良。
血清蛋白质及氨基酸测定
1.蛋白电泳γ-球蛋白(9~18%)慢性活动性肝炎时常>26%,肝硬化时γ-球蛋白可>30%。
2.血清蛋白电泳前白蛋白(由肝脏合成)急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值降低者达83~92%随着病情的恢复而恢复正常。
3.血浆支链氨基酸(BCAA)与芳香族氨基酸(AAA)的比值如比值下降或倒置,则反映肝实质功能障碍,对判断重症肝炎的预后及考核支链氨基酸的疗效有参考意义。
儿童重症肺炎诊断标准
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科疾病,新生儿由于的自身的免疫系统比较弱,比较多的原因都会引起新生儿出现感染,肺炎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如果对于肺炎治疗不及时,就有可能发展成重症肺炎。新生儿重症肺炎是很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对于宝宝来说,一旦生病是很需要注意的,肺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带来比较大的伤害。
对于肺炎的诊断标准,很多的人可能并不熟悉,一般需要根据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共同诊断。但是实际临床上由于重症肺炎症状的不典型,可能很多家长也不知道该怎么判断。多数患儿先有上呼吸道感染,逐渐出现发热、咳嗽、气促,多数热型不规则,亦有表现弛张热或稽留热。其它表现还有进食困难,呕吐,腹泻等,少数有些有皮疹。宝宝出生后都需要再生活上的方方面面注意。
肺炎不容忽视,应采用综合措施,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除保暖、供氧等外,应积极控制感染,针对不同病原予以抗生素治疗,适当限制液量,纠正酸中毒,对症处理,防治并发症。新生儿出生后一旦发现呼吸增快即开始抗生素治疗:细菌性肺炎以早期静脉给予抗生素为宜,原则上根据病原菌选用抗生素。
重症肺炎应该积极抗感染及止咳化痰对症治疗的,建议到医院儿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治疗,疾病的治疗需要一个过程的,病情严重的话,时间相对较长。因此作为家长来说,对于新生儿肺炎一定要积极治疗,提高治愈率。新生儿疾病变化比较快,不然就会完成比较严重的疾病,影响患儿的健康,也会影响到患儿的生长发育。
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如何诊断
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如何诊断?老慢支是非常高发的疾病,是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简称,会给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让患者们很是苦恼。针对上述问题,专家作出下面详细解答。
针对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如何诊断这个问题,专家解答:
分型: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诊断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具有咳嗽、咳痰二项症状。
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诊断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具有喘息症状,并经常或多次出现哮喘音。
分期:急性发作期一周内出现脓性或粘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多或伴有其它炎症表现;或一周内咳、痰、喘症状任何一项加剧至重度,或重度病人明显加重者。
慢性迁延期指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迁延不愈;或急性发作期症状一个月后仍未恢复到发作前水平。
临床缓解期指病人经过治疗或自然缓解,症状不足轻度维持二个月或以上。
重症肝炎的治疗
支持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实施重症监护,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医院感染。每日应给予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营养支持治疗,以减少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补液量约1500~2000ml/d,注意出入量的平衡,尿量多时可适当增加补液量。注意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供给足量的白蛋白,尽可能减少饮食中的蛋白质,以控制肠内氨的来源,维持正氮平衡、血容量和胶体渗透压,预防脑水肿和腹水的发生。补充足量维生素B、C及K。输注新鲜血浆、白蛋白或免疫球蛋白以加强支持治疗。禁用对肝、肾有损害的药物。
并发症治疗
(1)肝性脑病:低蛋白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口服乳果糖、诺氟沙星等抑制肠道细菌,采用乳果糖或弱酸溶液保留灌肠,及时清除肠内含氨物质,使肠内pH值保持在5~6的偏酸环境,减少氨的形成和吸收;用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微环境;静脉用乙酰谷酰胺、谷氨酸钠、精氨酸、门冬氨酸钾镁有一定的降血氨作用;纠正假性神经递质可用左旋多巴;出现脑水肿表现者可用20%甘露醇和呋塞米快速滴注,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治疗肝性脑病的同时,应积极消除其诱因。
(2)上消化道出血:预防出血可使用组胺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有消化道溃疡者可用奥美拉唑;补充维生素K、C;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新鲜血液或血浆、浓缩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出血时可口服凝血酶或去甲肾上腺素或云南白药,应用垂体后叶素。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出血还可用手术治疗。
(3)继发感染:重型肝炎患者极易合并感染,必须加强护理,严格消毒隔离。一旦出现,应及早应用抗菌药物,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及临床经验选择抗生素。应用免疫调节药物如胸腺肽等,可提高机体的防御功能,预防继发感染。
(4)肝肾综合征:避免应用肾损药物,避免引起血容量降低的各种因素。目前可应用前列腺素E或多巴胺静滴并配合使用利尿剂,使24小时尿量不低于1000ml,大多不适宜透析治疗。对难治性腹水进行大量腹腔穿刺放液往往也不能获得满意疗效,且有诱发肝性脑病发生的危险,可试用特利加压素与白蛋白联合应用。
抗病毒治疗
应尽早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药物选择以核苷类药物为主,一般不主张使用干扰素。
人工肝支持治疗
主要作用是清除患者血中毒性物质及补充生物活性物质,治疗后可使血胆红素明显下降,PTA升高,但部分病例几天后又回复到原水平。人工肝支持治疗对早期重型肝炎有较好疗效,对于晚期重型肝炎亦有助于争取时间让肝细胞再生或为肝移植做准备。
适应证:①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衰竭早、中期,PTA在20%~40%之间和血小板﹥50×10/L为宜;②晚期肝衰竭肝移植术前等待供体、肝移植术后排异反应、移植肝无功能期。
相对禁忌证:①严重活动性出血或DIC者;②对血制品或药品如血浆、肝素和鱼精蛋白等高度过敏者;③循环功能衰竭者;④心脑梗死非稳定期者;⑤妊娠晚期。
肝移植
目前该技术基本成熟。近年采用核苷类似物、高效价抗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移植前后抗病毒治疗明显提高了HBV感染所致的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的成功率。肝移植是末期丙型肝炎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30%~40%。由于肝移植价格昂贵,供肝来源困难、排异反应、继发感染(如巨细胞病毒)等阻碍其广泛应用。
适应证:
(1)各种原因所致的中晚期肝衰竭,经积极内科和人工肝治疗疗效欠佳。
(2)各种类型的终末期肝硬化。
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①难以控制的全身性感染;②肝外有难以根治的恶性肿瘤;③难以戒除的酗酒;④合并严重的心、脑、肺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⑤难以控制的精神疾病。
(2)相对禁忌证:①年龄大于65岁;②肝脏恶性肿瘤伴门静脉主干癌栓或转移;③合并糖尿病、心肌病等预后不佳的疾病;④胆道感染所致的败血症等严重感染;⑤获得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⑥明显门静脉血栓形成等解剖结构异常。
慢性肝炎诊断标准
慢性肝炎是一种对人体危害很大的疾病之一,而且对于慢性肝炎的诊断来说,由于慢性肝炎的症状和很多疾病易于混淆。
1、慢性迁延型肝炎:有确诊或可疑急性肝炎的病史,病程超过半年仍有轻度症状,伴有血清ALT升高或并有其它肝功能轻度损害。或肝活体组织检查符合迁延型肝炎之诊断。
2、慢性活动性肝炎:既往有肝炎史,或急性肝炎病程迁延,超过半年,有肝炎症状;可伴有蜘蛛痣,面色晦暗、肝掌及脾肿大;血清ALT活力持续增高或反复波动,血清胆红素长期或反复增高,伴有白蛋白减低,球蛋白升高,白、球蛋白比例异常,或丙种球蛋白增高;可出现自身抗体或肝外损害。或肝活体组织检查符合慢性肝炎的组织学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