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药足浴是如何发挥效果的
看中药足浴是如何发挥效果的
中药足浴所使用的水煎液是通过选配适当的中草药配制而成的,并趁热在足部反射区上进行熏洗。中药足浴通过发挥水的温热作用、中药特有的功效以及刺激人体足部反射区,能使人体各组织器官、部位的气血运行通畅,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进而达到防治疾病及保健的功效。
首先,进行中药足浴,通过水的温热作用可提高足部组织温度,舒张其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提高其代谢率。即通过温热效应,增加了水合作用和足部皮肤通透性,从而使真皮层及黏膜容易吸收药物离子。同时,活跃的血液循环还可使药物运转速度加快,发挥其治疗保健的功效。
其次,根据中医脏象学说,皮肤肌腠与五脏六腑通过经络相互连接,表里相属。当选配不同的中药进行足浴时,药物离子、药物气味、药物功能可通过足部皮肤肌腠,循经入脏腑,再通过脏腑的输布(升、降、浮、沉、聚、散)布散于形体官窍、四肢百骸及病灶部位,从而达到防治保健的功效。
第三,足部存在着与人体的各脏腑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人体各脏腑、器官的生理、病理信息客观存在于足部反射区上,通过对这些反射区进行良性刺激,可将中药浴液中的药物离子、药物性能输送到全身及病患部位,从而达到行气活血、祛风除湿、疏通经络的作用。
足浴疗法,手段温和,效果独到,在舒心享受的同时,还促进了健康,真是何乐而不为呢。
中药足浴帮助睡眠
如果吃西药您怕副作用,吃中药您嫌难以入口,那么足浴的方法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对于不便服药的失眠患者,中药泡脚治疗失眠的方法应该是最适合的,它能够避免失眠者遭遇以上境遇,而且治疗效果还能保证。
经常失眠的人可以尝试用泡脚的方法进行治疗。中药泡脚治疗失眠的途径是通过足部反射区来调节人脑及中枢神经,进而消除失眠的。而且在运用这种方法之后,大部分失眠患者当晚就能睡好。药方及治法如下:山栀子3克、酸枣仁6克、茯苓5克、百部5克、半夏5克、苦参3克、灵芝10克、薄荷3克、合欢皮 3克、羚羊角10克、龙骨3克、牡蛎3克、琥珀3克中火蒸制7天后阴干,碾为颗粒,拌以5年以上新鲜鳖血烘焙6个小时制成一剂,睡前倒入锅内,煮一小时,药汤泡脚30分钟。
或者,利用些比较容易制备的中药,如桂枝、木瓜、桑枝、威灵仙、当归、川芎、羌活、生姜、伸筋草、透骨草、红花、木香、五加皮各6克共同煮沸。再者,取远志、红花各9g,枣仁、磁石、龙骨、桃仁各15g水煎两次,待温度适宜时将双足浸于药液中,使药液浸过足面。
利用中药泡脚治疗失眠不仅可以帮您恢复正常睡眠,还可以消内毒、调脏腑、提高免疫力。想要晚间尽早进入酣梦,第二天神清气爽,更不必忍受吃内服药强制睡眠后疲倦感的失眠者还不马上行动!
足浴的好处和禁忌有哪些
想要更好地发挥卓越给我们身体健康,带来的好处那么在日常生活当中的这些,凡是问题都需要我们重视,只有了解这些保健常识才可以尽量发挥它的保健功效,避免一些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足浴的好处
足浴具有温水足浴、药物外治及足反射区刺激三种作用,三种作用可以互相影响。温热的药物易从皮肤、腧穴和呼吸道吸收,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足浴可作为内病外治的疗法,也可作为多种皮肤病疾患的洗浴。药浴时借助药力和热力,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祛除邪毒的目的。现代医学认为,足浴时水的温热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而药物可从皮肤上的汗腺、皮脂腺渗透吸收,从而发挥治疗作用。所以足浴时水温很重要,选择药物很重要,按摩手法也很重要。
足浴有禁忌
患严重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皮肤破损或皮肤感染者不宜足浴。
饭前、饭后30分钟不宜进行足浴。由于足浴时足部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造成胃肠及内脏血液减少,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饭前足浴可能抑制胃液分泌,对消化不利,饭后立即足浴可造成胃肠的血容量减少,影响消化。
足浴是利用药力和热力的协同作用而发挥效用的。药液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稍冷即应调换药液。浴后,应立即擦干脚部的水,穿上暖和衣服,以免受凉感冒。
足浴的时候,由于足部血管受热扩张,使头部血液供应量减少,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的症状。这时候应暂停足浴,让患者平卧片刻后,症状就可以消失。也可给患者冷水洗脚,使足部血管收缩,以缓解症状。
以上就是关于足浴的好处还有禁忌问题介绍,希望通过这些介绍之后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可以更加关注这些问题, 当你在做足浴的时候一定要遵守这些原则,这样子才可以更好的降低一些不必要的伤害。
小儿足疗
其中小儿中药足疗法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中药足疗法。小儿中药足浴法的来源及发展:小儿中药足浴法同其它药浴疗法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其有邪者,渍行以汗”可见当时已提倡用沐浴疗法了。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药方》载有“婴儿病痫方,取雷尾三果治,以猪煎膏和之。
小婴儿以水半斗,大者以水一斗,三分和取一分置水中,挠以浴之。隋唐时期《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伤寒》治疗小儿各种疾病的浴儿、浴足十一首等等。宋代儿科医家钱已对本疗法用于儿科证治。清代吴尚先收集前人大量外治经验,一生采用外治法治疗疾病,成为真正的小儿中药足浴法的鼻祖。目前国内继承最系统的小儿中药足疗法为郑氏小儿中药足疗法,从晚清开始,经过郑氏红药几代人的传承和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使小儿中药足疗法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足疗,即热水洗脚,加之一些科学的脚部按摩。实践证明,足浴是一种简便易行、效果可靠的自我保健方法。故我国民间素有“睡前一盆汤”的习惯做法,和“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除湿祛暑;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的说法。
什么泡脚降压呢
中药足浴是足疗的一种。足部有人体“第二心脏”之称,是人体的阴晴表,能够准确地反映人体的疾病及健康状况。
高血压病属中医学的眩晕、头痛范畴,本病的发病机理与肾、肝两脏有关。中药足浴可使药物透过皮肤、孔窍、腧穴等部位直接吸收,药力进入脉络后循经而上,可以起到调气血、降血压的作用,对改善高血压症状、控制高血压有很好的效果。
一般来说,高血压根据症状、病程可分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痰湿中阻、瘀血阻络四个证型,治疗时需要辨证论治。在采用中药泡足时,药液的温度保持在40℃~45℃之间,避免烫伤。连续治疗1周,便能收效。
肝阳上亢型这种证型在高血压患者中较多见,主要症状是眩晕、头痛、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口苦、肢体麻木,舌质红、苔黄,脉弦。
选药治疗:将钩藤20克,桑叶15克,菊花20克,夏枯草30g,加水2000毫升煎煮取液,等温度适宜后足浴,每次30~60分钟,每日泡足3次。可平肝潜阳,清热安神。
肝肾阴虚型 此型以虚为主,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眼睛干涩、口咽干燥,因有内热,所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选药治疗:吴茱萸30克,白芍30克,熟地30克,刺蒺藜30克,夏枯草30克,益母草子15g,上药水煎后去渣取汁200毫升,以1:10比例对入热水中,每日早晚泡脚,每次30分钟。可滋阴柔肝,平肝降逆。
痰湿中阻型此型常见于偏胖、血糖偏高的高血压病人。病人的表现也是头晕,但与前两者不同,是一种头被蒙起来的昏沉沉的感受,还有胸脘痞满,胸口好像有东西塞住,胃不受纳,甚至恶心,浑身疲倦,舌体比较胖,且有齿印,苔腻,脉弦滑。
以上文章为大家介绍了中药泡脚降血压,现在建议各位朋友们对于中药泡脚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调理身体,达到相应的目的,同时对于很多高血压和常见的肝脏疾病,气血不足的患者一定要采用中药泡脚的方式,来起到保守治疗的作用。
不适合做足疗的人
不适合做足浴的七类人群
1、妊娠及月经期中的妇女,因为中药浴足可能会刺激到妇女的性腺反射区,从而影响妇女及胎儿的健康。
2、患有各种严重出血病的人,如咯血、吐血、便血、脑出血、胃出血、子宫出血及其他内脏出血等,在进行足底按摩时,可能会导致局部组织内出血。
3、肾衰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肝坏死等各种危重病人,由于病情很不稳定,对足部反射区的刺激可能会引起强烈反应,使病情复杂化。
4、一些急性的传染病、急性的中毒、外科急症的患者,如外伤、骨折、烧伤、穿孔、大出血等,因为可能会贻误治疗最佳时机。
5、正处于大怒、大悲、大喜之中或精神紧张、身体过度疲劳的人。
6、饭前后1小时内进行足浴的人。由于足浴时足部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造成胃肠及内脏血液减少,影响胃肠消化功能。即饭前足浴可能抑制胃液分泌,对消化不利;饭后立即足浴可造成胃肠的血容量减少,影响消化。
7、足部有外伤、水疱、疥疮、发炎、化脓、溃疡、水肿及较重的静脉曲张的患者。
中药足浴的应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泡脚可以减轻疲劳,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去除污垢,使身心舒畅、精神爽快。加入中药的泡脚不光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功能,还可通过皮肤在温水作用下的强渗透能力,充分吸收中药成分,疏通筋骨关节,改善体内的水分分布和血液循环,起到祛病、护肤、美容的作用。
中药足浴的确实是好处多多,但是以上七类人,要特别注意,千万不要被吸引哦,等调理好身体后,在进行中药足浴养生保健吧。
延伸阅读:足疗的十大好处
1、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2、防治神经衰弱和失眠。
3、防治高血压。
4、防治风湿性关节炎。
5、防治腿脚麻木。
6、防治糖尿病。
7、防治感冒,祛寒暖身。
8、美容减肥。
足疗的功效有哪些?
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投影,连接人体脏腑的12 条经脉,其中有6条起于足部,脚是足三阴之始,足三阳之终,双脚分布有60多个穴位与内外环境相通。如果能坚持睡前用热水洗脚,能刺激这些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调节内脏功能、舒通全身经络,从而达到祛病驱邪、益气化瘀、滋补元气的目的。现代医学认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脚有无数的神经末稍与大脑紧密相连,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经常用热水洗脚,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具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
从理疗学的观点看,热水洗脚是一种浸浴疗法。洗脚时,水温以40至50℃为宜,水量以淹没脚的踝部为好,双脚浸泡5至10分钟。同时,用手缓慢、连贯、轻松的按摩双脚,先脚背后脚心,直至发热为止。这样,能使局部血管扩张,末稍神经兴奋,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增强。如能长期坚持,不仅有保健作用,还对神经衰弱引起的头晕、失眠、多梦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如在浴水中加入某些药物,还能防治感冒、脚疾、冻疮和关节痛等症。
小儿中药足疗法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中药足疗法
小儿中药足浴法的来源及发展:小儿中药足浴法同其它药浴疗法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其有邪者,渍行以汗”可见当时已提倡用沐浴疗法了。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药方》载有“婴儿病痫方,取雷尾三果治,以猪煎膏和之。小婴儿以水半斗,大者以水一斗,三分和取一分置水中,挠以浴之。隋唐时期《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伤寒》治疗小儿各种疾病的浴儿、浴足十一首等等。宋代儿科医家钱已对本疗法用于儿科证治。清代吴尚先收集前人大量外治经验,一生采用外治法治疗疾病,成为真正的小儿中药足浴法的鼻祖。目前国内继承最系统的小儿中药足疗法为郑氏小儿中药足疗法,从晚清到现在,经过郑氏红药几代人的传承和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使小儿中药足疗法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中药足浴好处多
不同的中药煎汁足浴,具有不同的适应症,如头晕、头痛、失眠、耳鸣、颈椎综合征、神经衰弱;慢性咽炎、鼻炎、感冒、咳嗽、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趾甲炎、湿疹足癣、足趾变形、下肢静脉曲张;风湿性关节痛、足跟痛、腰痛及坐骨神经痛;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低血压、冠心病和中风后遗症;胃下垂、便秘等胃肠道疾病;糖尿病、脑萎缩、老年痴呆症等。应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请有临床经验的中医生开具足浴的中药处方。脚作为人的第二心脏,与人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用温水泡脚时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调理内分泌系统,增强人体器官机能,取得防病治病的保健效果。泡脚也讲究“天时”。下面两个时间段足浴,就好处多多。
1、早上泡脚精力充沛
之所以选择早上泡脚,是因为夜间睡眠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血液循环不畅,早上泡泡,正好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脚掌上的神经末梢与大脑相连,洗脚时用双手在温水中按摩脚心、脚趾间隙,能使大脑感到轻松、舒畅,使神清气爽、精力充沛,给一天的工作“加满油”。
如果有条件可以用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按摩双脚涌泉穴各1分钟左右,再按摩两脚脚趾间隙半分钟左右。如果时间不充裕,仅进行1次即可,或者仅做按摩,不用热水浸泡。
2、晚上九点泡脚最养肾
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段补肾,是因为此时是肾经气血比较衰弱的时辰,在此时泡脚,身体热量增加后,体内血管会扩张,有利于活血,从而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同时,白天紧张了一天的神经,以及劳累了一天的肾脏,都可以通过泡脚在这个时候得到彻底放松和充分调节,人也会因此感到舒适。
如果泡完脚后,再适当做几分钟足底按摩,不但可以起到滋肾的作用,还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泡脚之后赶紧入睡,有助于改善失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