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包对宝宝好不好 蜡烛包的旧观念
蜡烛包对宝宝好不好 蜡烛包的旧观念
过去人们主张蜡烛包是有几条理由的:
1、孩子的上下肢屈曲状态,如果不把它们伸直、固定,就会造成日后四肢畸形。所以通过蜡烛包防止宝宝发生“罗圈腿”,并帮助宝宝养成手脚不乱动的习惯。
2、孩子的手脚如果伸到被子外面,会受凉生病。
3、蜡烛包包起来方便,不会发生意外。
想要宝宝腿型漂亮 哪些坏习惯要避免
影响腿型坏习惯之跪坐姿势
不知道有没有父母发现,宝宝在开始学爬或者是学坐的时候,常常会呈现出膝盖外翻的W型的跪坐姿势。其实,这种姿势对宝宝的腿型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这样坐会使得宝宝的腿部发生变形,尤其是那些原本就有明显内八特征的孩子来说,情况会变的更为恶化。所以希望爸爸或者妈妈们有发现这种现象的时候,就要及时的帮助宝宝纠正过来。
比如,你可以鼓励自己的宝宝选择盘腿的姿势坐,这样可以利用盘腿坐的姿势伸展紧缩的筋肉,加以矫正腿变形的情况。或者也可以给宝宝一个小椅子,来减少宝宝不良坐姿而对腿型所造成的影响。
影响腿型坏习惯之蜡烛包
不知道爸爸妈妈听说过“蜡烛包”,指的是当宝宝出生后,先将宝宝的两腿拉直,然后再把两臂拉直紧贴在身体两侧,然后用包单把宝宝紧紧的包住,外面再用个袋子扎紧。据说这种做法可以很好的预防罗圈腿。
这样真的可以吗?NO,事实上,罗圈腿是因为宝宝体内缺乏维生素D所引起的佝偻病,爸爸妈妈只要及时的为宝宝补充维生素D或者鱼肝油的话,就能有效的预防佝偻病的出现,根本和有没有包“蜡烛包”并没有任何的关系。
影响腿型坏习惯之趴睡
虽然趴着睡能让宝宝睡觉的时候更有安全感,并且也不容易被惊醒。但是宝宝趴睡的时候,足踝会呈现内翻或外翻的状态,这对于一天基本上有半天都在睡觉的宝宝来说,是会影响到宝宝的腿型发展的。而且对于小宝宝来说,最安全最理想的睡姿是采用两侧适时交替的侧卧。所以如果你家宝宝睡觉的时候是常常趴着睡的话,那么就要及时纠正过来,这样不仅有利于腿型的发展,而且还能让宝宝头型的轮廓变的更优美。
香薰精油怎么用 香薰灯吸入法
香薰灯是精油使用法中比较常见的方式,一般有电加热式香薰灯和利用蜡烛加热的香薰灯两种。
电加热式香薰灯一般为陶瓷制成,需要在灯台中加入适量的水,在水中滴入大约6滴精油,随后插电使用,这种灯的优点是没有蜡烛的气味和烟雾,缺点是容易烧干,所以使用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好时间。
利用蜡烛加热的香薰灯,使用时要注意环保,最好使用熏香专用的无烟蜡烛,否则蜡烛的烟味和蜡味容易破坏精油的香气。
夏天新生儿穿多少衣服合适 夏天新生儿如何护理
1、在高温季节,要切实安排好降温措施,如窗口或阳台装竹帘子遮蔽强烈阳光,注意开窗和打开电风扇等。
2、风扇要向天花板或地面吹,避免阵风直接吹在婴儿身上。有条件的可在室内放置冰块降温。
3、新生儿衣服要适宜,夏天不必用“蜡烛包”;勤洗澡,勤喂水,预防发生脱水热。
怎样预防宝宝罗圈腿
1、NG习惯:W型跪坐姿势
在宝宝开始学爬、学坐阶段,容易呈现膝盖外翻的W型跪坐姿势,学龄前的宝宝骨骼发育尚未稳定,宝宝跪坐时,他的脚大多成外翻状。将会使腿部变形情况更为恶化,尤其原本就有明显内八特征的孩子。这时候家长们最好尽量帮宝宝移动脚型,帮他回复到正常的状态,不过还是尽量避免让他跪坐比较好。
怎么做:保持正确坐姿
家长应避免宝宝保持W型跪坐姿势,需要随时纠正不良坐姿。你可以鼓励宝宝选择盘坐,因为腿部变形造成大腿内侧肌肉过于紧绷,可经常利用盘坐姿势伸展紧缩的筋肉,加以矫正腿变形情况。你也可以给他坐小椅子,以减少不良坐姿对腿型的影响。
2、NG习惯:蜡烛包
网上有一种说法,“蜡烛包”可以预防宝宝罗圈腿。宝宝出生后,将两腿拉直, 再把两臂拉直紧贴在身体两侧,然后用包单把宝宝包紧,外面再 用袋子扎紧,俗称:“蜡烛包”,这样即可预防“罗圈腿”。
事实上,罗圈腿是缺钙引起的佝偻病,与有没有包“蜡烛包”并没有关系。相反,如果给宝宝包“蜡烛包”反而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比如引起硬肿症或者阻碍胸廓发育。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预防罗圈腿,因及时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预防佝偻病,且让这些没有反抗能力的小生命从“蜡烛包”里解放出来。
怎么做:补充维生素D
既然罗圈腿主要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形成的,那么为宝宝及时补充维生素D或者鱼肝油就能有效预防出现佝偻病。
维生素D剂型多样,不会有腥味,价格相对便宜,缺点为补充的营养较单一。而鱼肝油以胶囊、滴剂为主,服用方便;补充维生素D还有维生素A,缺点为价格相对较高,以及部分鱼肝油有腥味引来宝宝方反感。从服用安全性和营养角度来说,婴幼儿补充鱼肝油比补充维生素D更加好。而等宝宝吞咽能力比较成熟的时候,可以转而直接补充维生素D。
3、NG习惯:长时间趴睡
虽然目前并未证明趴睡与腿变形有直接关联,但宝宝趴睡时,足踝会呈现内翻或外翻状,对于一整天有一半以上时间处于睡眠状态的小宝宝而言,或许会产生些微不良影响,很在意宝宝腿型发展的家长也可酌情适当避免。
怎么做:保持正确睡姿
一般来讲,宝宝采用两侧适时交替的侧卧是安全而理想的睡姿,且头形轮廓优美。宝宝刚出生时,妈妈可用软毛巾折叠垫在宝宝的肩颈部。每隔2~3小时变换宝宝的睡觉姿势,让其侧卧、平躺或者仰卧、俯卧姿势交替进行,这样更有利于宝宝骨骼的生长发育。
4、NG习惯:过早乘坐学步车
虽然医学人员在进行卫教经常宣导应避免让宝宝乘坐学步车,但仍有部分较传统的家长或长辈还是保持这项习惯。还无法自行扶物站立的宝宝,表示其骨骼发育尚未健全,宝宝坐在学步车里双腿需要撑开,走路的姿势和正常的行走姿势也不一样,如果使用学步车时间较长,容易造成腿骨或者膝关节变形。医师建议,若是要让孩子乘坐学步车,至少需等孩子可自行扶物稳定行走后比较适合。
怎么做:踢腿运动、拉筋训练
洗澡时或睡前可鼓励宝宝玩玩踢脚游戏,帮助锻炼小腿后侧肌肉,如有扁平足症状的孩子,也可藉此运动获得矫正足弓的效果。
O型腿者需要加强腿部外侧肌力,X型腿则需锻炼腿内侧肌力;内八腿通常有髋关节外展的问题,内八腿则有内展困难,以上症状皆可利用另一方向的拉筋锻炼帮助舒展紧缩的肌肉。锻炼时应重视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有疼痛表示,需立即停止,如孩子配合度高,则可酌量增加锻炼时间及强度。
专家叮咛
若宝宝腿部弯曲的角度没有变大,但是当小朋友随着年龄增长,合并出现其它的问题,例如七坐八爬较一般正常宝宝还要落后许多,或是到了2岁走路还是常跌倒等等现象,可能就需要考虑宝宝是否在粗大动作上的发展较为落后。另外,少部分有O型腿的宝宝是因为家族遗传的因素所致。医师强调,如果爸爸妈妈自己本身的腿型就有点内八或O型腿的现象,若小孩子有出现类似的状况,属于正常状况,不需过于惊慌。
舒服包裹宝宝技巧
平常我们都是怎样包裹宝宝的?
在我们的传统中,很多人习惯用“蜡烛包”的方法把新生宝宝包裹得严严实实,然而,这是在护理新生儿时绝对禁止使用的!因为它会引起婴儿出现髋关节发育不良或脱臼,还会影响四肢血液循坏,导致严重后果的发生。
有的妈妈可能会说,包裹宝宝婴儿睡得更踏实,不容易被惊吓。其实,这常常被我们认为的婴儿上肢惊跳,从原因上来说并不是惊吓导致的,而是新生儿非常正常的“拥抱反射”。
“蜡烛包”OUT!如何正确包裹新生宝宝?
目前国际上推荐的包裹方法是这样的↓↓
1、在一个平坦的位置摊开毯子。把它摆成菱形。
2、下折毯子的顶角。顶部的折叠区应当和宝宝的高度一样长。
3、把宝宝放在毯子上,这样他或她的脖子就处在折叠处。
4、轻轻地把宝宝的右手放在他或她身边,并摆好。
5、把毯子的左角盖过宝宝的身体,并压在他或她的背后。毯子压好后应该能把宝宝的右胳膊舒适地限制在身边。
6、轻轻地把宝宝的左手放在他或她身边,并摆好。
7、把毯子的底脚拉上来,直到宝宝肩膀中间。把它压在宝宝左肩后,让它在肩膀和毯子最底层的中间。要流出足够的空间让宝宝的脚在毯子里活动。这能防止温度过高,并从长远看,防止髋关节发育不全。
8、把毯子右角覆盖到宝宝身上。把它折起来,这样左右角形成一个V领的襁褓。先不要把角压在什么地方。用你的左手,轻轻把毯子放在宝宝的胸腔上。
9、用你的右手,翻过右角,这应该在宝宝的脚边。
10、把折起的右角拉到宝宝的右肩上,然后塞进背后的襁褓里。你可能需要抬起宝宝来完成这最后一下。
新生儿到底要不要包被
误区一、国外从小不给宝宝包被?
给新生儿打包裹是科学养育,是美国的医护人员不停的向新妈妈强调的事情,是对新生婴儿非常重要的事情。从两三个月的时候,胎宝宝还可以在羊水里游来游去,到四五个月左右,胎儿开始迅速长大,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可以移动的空间就越来越小了,等到最后三个月的时候,基本一直是保持这种蜷缩的姿态直到出生。
包裹会让新生儿更容易安静下来并且睡得更好。如果没有被紧紧包裹,很多新生宝宝就会感觉缺乏安全感,因为和在妈妈肚子里的感觉不同,他们多半会哭闹不睡,直到找到大人的体温和拥抱。
这也是无论哪个国家哪种文化,新生儿都有被包裹起来传统的原因。
误区二、打包被对宝宝不好!
老一辈都是给婴儿打包裹的,传统上是包裹成这个样子,所谓的“蜡烛包”。
注意,这样的蜡烛包真的不好!很不好!!因为这样把宝宝的腿强行掰直了并捆上,会对婴儿的髋关节造成很大的压力,甚至容易有脱臼的风险。因为老一辈的蜡烛包不好,所以导致了很多新手父母不给宝宝打包裹,这就又错了!正确的打包方法很重要!
襁褓材料的选择
应选轻质棉布或薄法兰绒的毯子。不能用针织毯、厚重的毯子或被子,这种材料包裹时比较困难,透气性也比较差。
棉质表层,舒适柔软,可调节绑带设计,方便宝宝更舒适。
包襁褓的时间段
在宝宝吃奶、睡觉和休息时,其他时候一定要给宝宝大量不受限制的自由。
怎么预防幼儿罗圈腿
1、避免W型跪坐姿势在宝宝开始学爬、学坐阶段,容易呈现膝盖外翻的W型跪坐姿势,学龄前的宝宝骨骼发育尚未稳定,宝宝跪坐时,他的脚大多成外翻状。将会使腿部变形情况更为恶化,尤其原本就有明显内八特征的孩子。这时候家长们最好尽量帮宝宝移动脚型,帮他回复到正常的状态,不过还是尽量避免让他跪坐比较好。家长应避免宝宝保持W型跪坐姿势,需要随时纠正不良坐姿。你可以鼓励宝宝选择盘坐,因为腿部变形造成大腿内侧肌肉过于紧绷,可经常利用盘坐姿势伸展紧缩的筋肉,加以矫正腿变形情况。你也可以给他坐小椅子,以减少不良坐姿对腿型的影响。
2、利用蜡烛包有一种说法,“蜡烛包”可以预防宝宝罗圈腿。宝宝出生后,将两腿拉直, 再把两臂拉直紧贴在身体两侧,然后用包单把宝宝包紧,外面再用袋子扎紧,俗称:“蜡烛包”,这样即可预防“罗圈腿”。
3、保持正确姿势:
1)走姿:千万不能外八字走路。外八字行走时,腿在向侧边用力,给膝关节一个外推的力。这样每走一步,膝关节的外侧副韧带就受到一次牵拉和冲击,长期下去,膝关节外侧副韧带就会松弛,膝关节的外侧稳定结构不稳,膝关节就会向内旋,形成O型腿了。
2)坐姿:不能翘二郎腿坐,不能盘坐、跪坐。
3)站姿:不能中心落在一条腿上稍息姿势站立。稍息姿势站立的时候,着力的腿,膝关节也会受到向外的力,而内旋角度增加。时间久了,就会形成O型腿,或者O型腿加重。
4)睡姿:睡觉的时候,切切不可交叉脚。
5)运动:鼓励孩子多进行一些户外活动或运动,以增加双下肢肌肉的力量和对钙质的吸收。大部分的小患者在上小学之后,双下肢的形态基本能够恢复到正常状态。
有关BB穿衣的禁忌,你不得不看
1、忌穿化纤织品
俗话说:“小儿火气旺。”宝宝神经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植物神经容易兴奋,较之成人出汗多,发热快,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力差。化纤织品,吸水和透气性差,容易长痱子,生疮疖,还可能引起孩子的过敏反应,诱发过敏性哮喘、荨麻疹、风疹、湿疹、皮炎等皮肤病,一般说来,棉布类纺织品柔软、透气性好,最适合宝宝。
2、穿衣宜少不宜多
衣服适当少穿一点,孩子活动量增加,可以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相反,如果衣服穿得太多太厚,稍一活动就出汗,容易着凉感冒,甚至诱发气管炎。
3、前开衫或宽圆领的衣服最佳
对于宝宝来说,前开衫或宽圆领的衣服最佳,同 时也方便妈妈为宝宝穿脱和换纸尿裤,并能减少宝宝身体裸露的机会。
4、孩子2个月后忌打“蜡烛包”
两个月以后的孩子四肢开始运动和发育。这时,不要将孩子再包在“蜡烛包”里,应该给孩子穿上衣裤,便于自由活动。
蜡烛包的危害 蜡烛包有什么危害
1、婴儿刚出生时,四肢仍处于外展屈曲状态,蜡烛包强行将宝宝下肢拉直,限制了宝宝四肢的自由活动,不利于宝宝的肌肉和四肢骨骼的发育,影响宝宝的动作发育,同时使得宝宝的肌肉感受不到应有的刺激,影响脑部发育。
2、蜡烛包限制了宝宝的胸部活动,进而可能影响到宝宝肺部和横隔膜的活动与功能,这样不仅不利于宝宝肺部发育,影响宝宝呼吸,还可能使宝宝肺部抵抗力下降,增加肺部感染的几率。
3、宝宝被包得过紧,不利于皮肤的散热,宝宝的汗腺口易被堵塞而发红,甚至引发皮肤感染。
4、蜡烛包还可能压迫宝宝腹部,影响肠胃蠕动,使宝宝消化功能降低,影响食欲,使宝宝经常发生溢奶、吐奶。
宝宝最初的体操
活动是身体内部需要和外界刺激的结果,只要不加以束缚,婴儿都会自发地活动。我们可以看到新生儿舒展小身体,伸伸懒腰,用力将小手高举,把小腿伸直,有节奏的蹬踢。这种手脚乱动是婴儿最早的肢体活动,也可以看作是最初的体操。
当婴儿看到有鲜艳色彩的玩具、微笑的面孔;听到悦耳的歌曲、歌声,也会手舞足蹈的表示他的兴奋和欢乐。这种带有全身性的运动不仅发展身体的运动能力,活动四肢关节肌肉,促进新陈代谢,而且也有利于情绪愉快,促进心理健康。
现实生活中,婴儿活动是很少的。“蜡烛包”确有保暖和使婴儿安静不惊跳的好处,但是它也有束缚婴儿四肢活动的缺点。研究证明,过紧“蜡烛包”的限制,只要一个月就会明显减慢婴儿肌肉动作的发育。此外,经常把婴儿抱在手上也会影响他手足活动。婴儿换尿布、洗澡,也是舒展小身体的好机会。
这些育儿习惯应该摒弃
一、“螳螂嘴、马牙”: 在新生儿口腔的两侧颊部都有一个较厚的脂肪垫隆起。有的孩子很明显,老百姓俗称“螳螂嘴”。有人认为“螳螂嘴”妨碍婴儿吃奶,要将它挑掉。其实这样做是不科学的,脂肪垫属于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不仅不会影响宝宝的吸奶,反而有助于宝宝的吸吮。
在宝宝的牙龈上,有时会看到一些淡黄色米粒大小的颗粒,被俗称为“马牙”,有人习惯将它用粗布擦掉。所谓“马牙”是由上皮细胞堆积而形成的,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几个星期后会自行消失。不会影响婴儿吃奶,更不会影响将来乳牙的萌出。
因为新生儿的口腔粘膜非常柔嫩,容易破损,“螳螂嘴”或“马牙”是不能用针挑掉或用粗布擦掉的。否则,细菌会由此侵入引发感染,重者还可引起败血症,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二、乳房肿大:新生儿不论男女在生后的几天内可能会出现乳房肿大,甚至分泌少许乳汁样液体,有人习惯将奶头挤压,特别是女孩,认为不挤压乳头,以后就不能给后代喂奶,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新生儿乳房肿大是由于生前从母体中得到雌孕激素、泌乳素等,这些激素刺激了乳房肿大和泌乳,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用处理,生后2-3周就会自然消退。挤压乳头易造成感染,其后果同上。
三、蜡烛包:在我国民间有将新生儿的手和腿用布或小被子包住,再用带子把整个身体捆成一个结实的小包,俗称“蜡烛包”,认为这样能预防“罗圈腿”。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罗圈腿”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造成的佝偻病而引起,在医学上称为“O”形腿,与不打“蜡烛包”是没有关系的。婴儿被束缚后,限制了身体的活动,减少了肺活量,肺部发育会受到影响;胃部受到挤压,胃肠蠕动受阻,会影响宝宝的食欲。捆绑更限制了宝宝的肢体运动和肌肉发育,手指不能触摸周围的物体,不利于宝宝的触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