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麻痹性肠梗阻的治疗是什么

麻痹性肠梗阻的治疗是什么

1、原发病因的处理:针对麻痹性肠梗阻的致病原因进行相应的处理,如腹部手术后或腹膜炎等所致的肠麻痹给予胃肠减压后,可使病情好转;肾绞痛者给予解痉止痛和肾囊周围封闭,可使肠麻痹减轻;卵巢囊肿蒂扭转等病因消除后,肠麻痹都能自行痊愈等。

2、非手术疗法:是麻痹性肠梗阻的主要治疗手段。

(1)药物治疗

应用各种副交感神经兴奋剂,如毒扁豆碱、新斯的明、垂体素等,对预防和治疗麻痹性肠梗阻有一定疗效。

(2)胃肠减压

经鼻插入十二指肠管,并给予连续抽吸减压,并维持到肛门能自动排气、肠蠕动音正常为止。至腹胀消退时,还可自导管注入30ml蓖麻油至肠腔中,若能引起强烈的肠蠕动,肛门有大便自动排气,则表示肠麻痹已经解除,胃肠减压导管即可拔除。

(3)脊髓麻醉或腰交感神经阻滞的应用

抑制内脏交感神经而治疗麻痹性肠梗阻大多可取得一定疗效,但这种内脏神经的抑制是暂时性的,无持久的疗效。

(4)其他可刺激肠蠕动的方法

10%高渗盐水溶液75~100ml静脉滴注或10%的高渗盐水300ml保留灌肠,均有刺激肠蠕动的作用。口服热水对刺激肠蠕动有一定的作用。腹壁的冷敷也能引起较强烈的肠蠕动。

3、手术疗法:麻痹性肠梗阻病人一般进行非手术治疗大多都可获得痊愈。但在经胃肠减压等非手术疗法失败,或不能排除机械性或绞窄性肠梗阻的情况下,偶尔可以考虑行肠减压造瘘术。

麻痹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

麻痹性肠梗阻是由于肠道的正常收缩运动暂时停止而引起的一种肠梗阻,下面给大家介绍具体的治疗方法。

1、原发病因的处理:针对麻痹性肠梗阻的致病原因进行相应的处理,如腹部手术后或腹膜炎等所致的肠麻痹给予胃肠减压后,可使病情好转;肾绞痛者给予解痉止痛和肾囊周围封闭,可使肠麻痹减轻;卵巢囊肿蒂扭转等病因消除后,肠麻痹都能自行痊愈等。

2、非手术疗法:是麻痹性肠梗阻的主要治疗手段。

(1)药物治疗

应用各种副交感神经兴奋剂,如毒扁豆碱、新斯的明、垂体素等,对预防和治疗麻痹性肠梗阻有一定疗效。

(2)胃肠减压

经鼻插入十二指肠管,并给予连续抽吸减压,并维持到肛门能自动排气、肠蠕动音正常为止。至腹胀消退时,还可自导管注入30ml蓖麻油至肠腔中,若能引起强烈的肠蠕动,肛门有大便自动排气,则表示肠麻痹已经解除,胃肠减压导管即可拔除。

(3)脊髓麻醉或腰交感神经阻滞的应用

抑制内脏交感神经而治疗麻痹性肠梗阻大多可取得一定疗效,但这种内脏神经的抑制是暂时性的,无持久的疗效。

(4)其他可刺激肠蠕动的方法

10%高渗盐水溶液75~100ml静脉滴注或10%的高渗盐水300ml保留灌肠,均有刺激肠蠕动的作用。口服热水对刺激肠蠕动有一定的作用。腹壁的冷敷也能引起较强烈的肠蠕动。

3、手术疗法:麻痹性肠梗阻病人一般进行非手术治疗大多都可获得痊愈。但在经胃肠减压等非手术疗法失败,或不能排除机械性或绞窄性肠梗阻的情况下,偶尔可以考虑行肠减压造瘘术。

肠梗阻的临床症状有哪些呢?

1.腹痛机械性肠梗阻发生时,由于梗阻部位以上强烈肠蠕动,表现为阵发性绞痛,疼痛多在腹中部,也可偏于梗阻所在的部位。疼痛发作时可伴有肠鸣,自觉有“气块”在腹中窜动,并受阻于某一部位。有时能见到肠型和蠕动波。听诊为连续高亢的肠鸣音,或呈气过水音或金属音。若腹痛的间歇期不断缩短,以至成为剧烈的持续性腹痛。则应警惕可能是绞窄性肠梗阻的表现。

2.呕吐在肠梗阻早期,呕吐呈反射性,呕吐物为食物或胃液。此后,呕吐随梗阻部位高低而有所不同,梗阻部位愈高,呕吐出现愈早、愈频繁。高位肠梗阻时呕吐频繁,呕吐物主要为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低位肠梗阻时,呕吐出现迟而少,吐出物可呈粪样。结肠梗阻时,呕吐到晚期才出现。呕吐物呈棕褐色或血性,是肠管血运障碍的表现。麻痹性肠梗阻时,呕吐多呈溢出性。

3.腹胀一般于梗阻发生一段时间以后出现,其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高位肠梗阻腹胀不明显,但有时可见胃型。低位肠梗阻及麻痹性肠梗阻腹胀显著,遍及全腹。结肠梗阻时,若回盲瓣关闭良好,梗阻以上结肠可呈闭袢,则腹周膨胀显著。腹部隆起不均匀对称,是肠扭转等闭袢性肠梗阻的特点。

4.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完全性肠梗阻发生后,患者多不再排气、排便。但梗阻早期,尤其是高位肠梗阻。可因梗阻以下肠内尚残存粪便和气体,仍可自行或在灌肠后排出。某些绞窄性肠梗阻,如肠套叠、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则可排出血性黏液样粪便。

5.休克早期单纯性肠梗阻患者全身情况无明显变化,后可出现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眼球凹陷、皮肤弹性减退,四肢发凉等征象。

6.腹部体征机械性肠梗阻常可见肠型和蠕动波。肠扭转时腹胀多不对称。麻痹性肠梗阻腹胀均匀。单纯性肠梗阻肠管膨胀,有轻度压痛。绞窄性肠梗阻可有固定压痛和肌紧张,少数患者可触及包块。蛔虫性肠梗阻常在腹部中部触及条索状团块。当腹腔有渗液时,可出现移动性浊音。绞痛发作时,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金属音。肠梗阻并发肠坏死、穿孔时出现腹膜刺激征。麻痹性肠梗阻时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肠梗阻的分类

1.按病因分类

(1)机械性肠梗阻

临床上最常见,是由于肠内、肠壁和肠外各种不同机械性因素引起的肠内容通过障碍。

(2)动力性肠梗阻

是由于肠壁肌肉运动功能失调所致,并无肠腔狭窄,又可分为麻痹性和痉挛性两种。

前者是因交感神经反射性兴奋或毒素刺激肠管而失去蠕动能力,以致肠内容物不能运行。

后者系肠管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肠壁肌肉过度收缩所致。

有时麻痹性和痉挛性可在同一患者不同肠段中并存,称为混合型动力性肠梗阻。

(3)血运性肠梗阻

是由于肠系膜血管内血栓形成,血管栓塞,引起肠管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肠蠕动功能丧失,使肠内容物停止运行。

2.按肠壁血循环分类

(1)单纯性肠梗阻

有肠梗阻存在而无肠管血循环障碍。

(2)绞窄性肠梗阻

有肠梗阻存在同时发生肠壁血循环障碍,甚至肠管缺血坏死。

3.按肠梗阻程度分类

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或部分性肠梗阻。

4.按梗阻部位分类

可分为高位小肠梗阻、低位小肠梗阻和结肠梗阻。

5.按发病轻重缓急分类

可分为急性肠梗阻和慢性肠梗阻。

6.闭襻型肠梗阻

是指一段肠襻两端均受压且不通畅者,此种类型的肠梗阻最容易发生肠壁坏死和穿孔。

肠梗阻的分类是从不同角度来考虑的,但并不是绝对孤立的。如肠扭转可既是机械性、完全性,也是绞窄性、闭襻性。

不同类型的肠梗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如单纯性肠梗阻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

机械性肠梗阻近端肠管扩张,最后也可发展为麻痹性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时,由于炎症、水肿或治疗不及时,也可发展成完全性肠梗阻。

肠梗阻的分类

对肠梗阻的分类是为了便于对病情的认识、指导治疗和对预后的估计,通常有下列几种分类方法。

1.按病因分类

(1)机械性肠梗阻 临床上最常见,是由于肠内、肠壁和肠外各种不同机械性因素引起的肠内容通过障碍。

(2)动力性肠梗阻 是由于肠壁肌肉运动功能失调所致,并无肠腔狭窄,又可分为麻痹性和痉挛性两种。前者是因交感神经反射性兴奋或毒素刺激肠管而失去蠕动能力,以致肠内容物不能运行;后者系肠管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肠壁肌肉过度收缩所致。有时麻痹性和痉挛性可在同一患者不同肠段中并存,称为混合型动力性肠梗阻。

(3)血运性肠梗阻 是由于肠系膜血管内血栓形成,血管栓塞,引起肠管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肠蠕动功能丧失,使肠内容物停止运行。

2.按肠壁血循环分类

(1)单纯性肠梗阻 有肠梗阻存在而无肠管血循环障碍。

(2)绞窄性肠梗阻 有肠梗阻存在同时发生肠壁血循环障碍,甚至肠管缺血坏死。

3.按肠梗阻程度分类

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或部分性肠梗阻。

4.按梗阻部位分类

可分为高位小肠梗阻、低位小肠梗阻和结肠梗阻。

5.按发病轻重缓急分类

可分为急性肠梗阻和慢性肠梗阻。

6.闭襻型肠梗阻

是指一段肠襻两端均受压且不通畅者,此种类型的肠梗阻最容易发生肠壁坏死和穿孔。

肠梗阻的分类是从不同角度来考虑的,但并不是绝对孤立的。如肠扭转可既是机械性、完全性,也是绞窄性、闭襻性。不同类型的肠梗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如单纯性肠梗阻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近端肠管扩张,最后也可发展为麻痹性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时,由于炎症、水肿或治疗不及时,也可发展成完全性肠梗阻。

中医是怎样治疗肠梗阻的

肠梗阻治疗的重点是解除梗阻。对于各种类型的绞窄性肠梗阻、肿瘤引起的肠梗阻宜手术治疗,而其他如粘连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粪块堵塞所致肠梗阻、肠套叠早期等,一般先选择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疗法中以中西医结合为佳,即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灌肠及针刺治疗,疗效可靠而且保守成功率高。中药灌肠应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对身体状况良好、属实证者以复方大承气汤加减;对年老体弱等表现为虚证者则用增液承气汤加减。一般每次取药液200ml,温度适宜时保留灌肠,视病情每天2~3次。针刺取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等穴位,加电针刺激,每次1小时,每天2次。经上述综合治疗,一般3~5天腹痛缓解,肠道恢复排气排便,临床治愈。

愈后应用中药调理避免复发十分重要。如属肠粘连所致,一般辨证治以理气活血散瘀,方用宽肠逐瘀汤加减;如因粪块阻塞应宣肺润肠通便,用五仁开气丸加减等

麻痹性肠梗阻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1.原发病因的处理 针对麻痹性肠梗阻的致病原因进行相应的处理。如腹部手术后或腹膜炎等所致的肠麻痹给予胃肠减压后,可使病情大为好转;肾绞痛者给予解痉和肾囊周围封闭,可使肠麻痹减轻;卵巢囊肿蒂扭转等病因消除后,肠麻痹都能自行痊愈等。

2.非手术疗法 是麻痹性肠梗阻的主要治疗手段。

(1)药物治疗:应用各种副交感神经兴奋剂,如毒扁豆碱、新斯的明、垂体素等,对预防和治疗麻痹性肠梗阻有一定疗效。乙酰胆碱为副交感神经的递质,能有效地刺激蠕动。有人应用交感神经抑制剂氯丙嗪等,有效率达90%。常用剂量氯丙嗪0.5mg/kg,肌内注射。一般用药后20~30min即可闻及肠鸣音,40~60min后即排气。如在用药后30~60min再行灌肠,可提高疗效。有人在手术后以0.2%普鲁卡因溶液500ml/d静滴,滴速为50滴/min,直至肛门排气后停用,其肠鸣音恢复平均时间为18.2h,肛门排气平均时间为34.8h。

此外,可应用中药以促进肠蠕动。其作用机理不甚清楚,只是在临床上通过大量验证后,证明中草药的确可以刺激肠道使其恢复蠕动。上海光华医院用的“扶正理气汤”疗效甚佳。其处方为:太子参15g,枳壳9g,旋覆梗12g,姜半夏9g,青陈皮各9g,广木香9g,延胡索15g,谷、麦芽各30g,蒲公英30g,水煎半小时,使成200ml溶液,于手术完毕时由导管注入肠道,或于手术后2~3h给病人一次口服。经此处理,一般在术后10余小时即可恢复肠鸣音,1~2天内即可排气。另外,有人主张在胃肠道手术前晚灌肠1次,于手术前、后各服“扶正理气汤”(枳壳30g,川朴15g,生大黄9g,广木香15g,)或“排气汤”(青皮9g,陈皮9g,桃仁9g,全当归15g,台乌药15g),一般在术后5~6h即有肠鸣音出现,术后1~2天排气,不出现肠麻痹和肠胀气。

(2)胃肠减压:在使用中、西药刺激肠蠕动疗效不显著,或未能阻止肠麻痹的发生和发展,如病人腹胀明显,影响到呼吸和循环,则此时需行胃肠减压,即经鼻插入十二指肠管,并给予连续抽吸减压,并维持到肛门能自动排气,肠蠕动音正常为止。至腹胀消退时,还可自导管注入30ml蓖麻油至肠腔中,若能引起强烈的肠蠕动,肛门有大便自动排气,则表示肠麻痹已经解除,胃肠减压导管即可拔除。

(3)脊髓麻醉或腰交感神经阻滞的应用:肠麻痹若经胃肠减压和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试用腰椎麻醉阻滞法,通过抑制内脏交感神经而治疗麻痹性肠梗阻,大多可取得一定疗效,但这种内脏神经的抑制是暂时性的,无持久的疗效。还有人用两侧的腰部交感神经阻滞来处理非机械性肠梗阻的肠麻痹,而且还可借此鉴别是机械性肠梗阻还是肠麻痹,认为凡腰交感神经阻滞后梗阻现象仍然存在者,则可能为机械性肠梗阻。用法0.25%普鲁止因60~100ml,分别注射于两侧肾周围脂肪囊内,30~60min即可见效。

(4)其他可刺激肠蠕动的方法:10%高渗盐水溶液75~100ml静脉滴注,或10%的高渗盐水300ml保留灌肠,均有刺激肠蠕动的作用。口服热水对刺激肠蠕动有一定的作用。相反,腹壁的冷敷也能引起较强烈的肠蠕动。

此外,还应注意血浆离子的补充,钾离子缺乏可使肠壁肌肉松弛,氯离子的缺乏可使肠壁对新斯的明一类刺激肠平滑肌的药物反应低下,因此应注意纠正肠麻痹病人的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3.手术疗法 麻痹性肠梗阻病人一般进行非手术治疗大多都可获得痊愈。但在经胃肠减压等非手术疗法失败,或不能排除机械性或绞窄性肠梗阻的情况下,偶尔可以考虑行肠减压造瘘术。

麻痹性肠梗阻

麻痹性肠梗阻也已经是常见的一种疾病了,这一疾病出现的原因也是有很多的,有的时候是腹部在手术的过程中受到了一些机械的刺激,还有腹腔内出现的炎症刺激,都会引起麻痹性肠梗阻。

麻痹性肠梗阻的发生常与下情况有关:

1.腹部手术中的机械性刺激

病人在手术时,因肠管及其系膜受牵拉刺激后蠕动功能暂时丧失,或肠壁有不协调的蠕动存在。

2.腹腔内的炎症刺激

各种原因所致的腹膜炎尤其是弥漫性腹膜炎,常发生肠麻痹乃至腹膨胀。

3.神经反射性刺激

各种绞窄痛,如肾绞痛、胆绞痛、网膜扭转发生的绞痛、卵巢囊肿蒂扭转及精索绞窄后,均可发生反射性肠麻痹。

4.胸腹部或脊柱中枢神经的损伤均可导致肠腔积气、积液和腹胀。

5.腹膜后的病变

如感染出血肿瘤等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肠麻痹。

6.肠系膜病变

如肠系膜血管阻塞、肿瘤、扭转等均可因神经冲动传导到肠壁受阻而出现肠麻痹。

7.其他

如长期的乙醚麻醉、过度伸展的石膏背心固定,以及腹外其他部位的感染,如肺炎、脑膜炎或各种败血症等偶尔也可引起反射性肠麻痹。

临床表现

麻痹性肠梗阻的突出表现为全腹的明显腹胀,且常伴有呕吐胃内容物,呕吐物中无粪味。病人不能坐起,感觉呼吸困难。因体液大量丢失,感极度口渴、尿量减少。体检:腹部膨隆,腹式呼吸消失,见不到肠型及肠蠕动波;腹部压痛多不显著;叩诊呈均匀鼓音,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听诊时肠鸣音明显减弱或完全消失。病人一般情况常较严重,但无特殊的痛苦。

检查

1.X线检查

(1)腹部平片 ①胃、小肠和结肠有充气呈轻度至重度扩张。小肠充气可轻可重,结肠充气多数较显著,常表现为腹周全结肠框充气。②腹部立位平片:扩张的胃和小肠、结肠内出现宽窄不一的液平面。③结肠粪便不论是颗粒糊状或是粪便块状粪团,是确认结肠的可靠征象。④急性腹膜炎者常于腹平片中出现腹腔积液征,严重者还可出现腹脂线模糊。⑤肠壁因水肿、充血而增厚甚至出现横膈动作受限,肋膈角变钝等胸腔积液征象。

(2)胃肠造影 当麻痹性肠梗阻较轻时,在服药3~6小时后复查,碘剂多可进入结肠,而排除小肠机械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较严重时,造影剂也可下行极为缓慢,在服药3~6小时后仍停留胃和十二指肠、上段空肠内。

2.CT扫描

影像可见胃、小肠结肠均有充气扩张,以结肠改变较为明显,可见液平面,与机械性肠梗阻比较,动力性肠梗阻肠腔扩张广泛但程度较轻。

4诊断

根据病人病史、临床表现,结合X线、CT等检查诊断即可明确。立位X线平片检查时,往往全部肠襻有充气扩张现象,并可见肠腔内有多个液平面。但也有少数病例只有个别肠襻发生局限性的肠麻痹。

5鉴别诊断

本病宜与机械性肠梗阻相鉴别。后者常与肠腔堵塞、小肠先天性畸形和肠外压迫等疾病有关,临床表现以阵发性腹绞痛为主要表现,听诊肠鸣音亢进;而麻痹性肠梗阻多为持续性胀痛,无绞痛发作,肠鸣音减弱或消失。X线检查,机械性肠梗阻时充气肠衬大小不一;麻痹性肠梗阻则可见胃肠道普通胀气,小肠充气肠襻大小较为一致。

麻痹性肠梗阻出现后要能够及时的去治疗,一般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胃肠减压,一般的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也是可以痊愈的,但是有的患者治疗失败了,还是要考虑手术治疗了,同时在饮食上也要特别的注意,要有科学的护理措施,避免病情的发作。

相关推荐

什么麻痹性肠梗阻

这个没有确切的答案。肠梗阻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肠道通过障碍,而导致肠道和全身的病理变化。肠梗阻小儿时期比较常见的急腹症。肠梗阻大致可分为机械性(器质性)和动力性(功能性)两大类。1.机械性肠梗阻由于肠道内或肠道外器质性病变而引起肠管堵塞。病因可以先天性发育畸形如肠闭锁、肠狭窄、肠旋转不良、环状胰腺、疝气嵌顿等。后天的原因有肠套叠,蛔虫团堵塞、肠扭转、肿瘤压迫、炎症或手术后肠粘连等。2.功能性肠梗阻由于肠蠕动功能不良使肠内容物不能正常传递运送。常见于各种重症肺炎、败血症、肠炎所致的中毒性肠麻痹或低血钾

急性肠梗阻怎么回事

肠腔内容物正常运行和通过发生障碍时,称肠梗阻(intestinalobstruction)。为腹部外科常见疾病,若未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往往危及患者的生命。 1.机械性肠梗阻:由于肠管受压、肠壁病变、肠腔内堵塞,引起肠腔狭小所致,常见于肠道无天性异常、炎症、肿瘤、肠内蛔虫团、绞窄性疝,以及肠套迭、肠扭转、粘连带压迫或牵拉等。 2.动力性肠梗阻:并无器质性肠腔狭窄,而属肠壁肌肉运动紊乱。 临床表征: 虽依梗阻原因、部位、程度、发展急缓等而异,但多有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 症状a.腹痛:单纯性肠

肠梗阻的临床如何辨别

(一)否有肠梗阻存在 根据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便和排气,以及肠鸣音变化与X线检查,肠梗阻的诊断一般不难。但在临床上仍有将内科疾病(急性胃肠炎、暴发性食物中毒、心绞痛、过敏性紫瘢等)当成机械性肠梗阻而施行手术导致病人死亡者,须加注意。 (二)机械性梗阻还麻痹性梗阻 前者多须手术, 后者常不必手术,故鉴别十分重要。诊断机械性肠梗阻的主要依据,阵发性腹痛,伴有肠鸣音亢进,腹部透视见扩大的肠腔内有液平面;诊断麻痹性肠梗阻的主要依据:持续性腹胀痛、肠鸣音消失、多有原发病因存在,X线检查见全部小肠和

出现肠梗阻的症状有哪些

尽管由于肠梗阻的原因、部位、病变程度、发病急缓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但腹痛、呕吐、腹胀及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其共同表现。 1.腹痛 机械性肠梗阻发生时,由于梗阻部位以上强烈肠蠕动,表现为阵发性绞痛,疼痛多在腹中部,也可偏于梗阻所在的部位。疼痛发作时可伴有肠鸣,自觉有“气块”在腹中窜动,并受阻于某一部位。有时能见到肠型和蠕动波。听诊为连续高亢的肠鸣音,或呈气过水音或金属音。若腹痛的间歇期不断缩短,以至成为剧烈的持续性腹痛。则应警惕可能绞窄性肠梗阻的表现。 2.呕吐 在肠梗阻早期,呕吐呈反射性,呕吐物

肠梗阻腹水病因与症状有哪些呢

肠梗阻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肠道通过障碍,而导致肠道和全身的病理变化。肠梗阻小儿时期比较常见的急腹症。 〔病 因〕 肠梗阻大致可分为机械性(器质性)和动力性(功能性)两大类。 1.机械性肠梗阻由于肠道内或肠道外器质性病变而引起肠管堵塞。病因可以先天性发育畸形如肠闭锁、肠狭窄、肠旋转不良、环状胰腺、疝气嵌顿等。后天的原因有肠套叠,蛔虫团堵塞、肠扭转、肿瘤压迫、炎症或手术后肠粘连等。 2.功能性肠梗阻由于肠蠕动功能不良使肠内容物不能正常传递运送。常见于各种重症肺炎、败血症、肠炎所致的中毒性肠麻痹或低血钾引

肠梗塞的分类有几种

肠梗阻大致可分为机械性(器质性)和动力性(功能性)两大类。 机械性肠梗阻 1.机械性肠梗阻由于肠道内或肠道外器质性病变而引起肠管堵塞。病因可以先天性发育畸形如肠闭锁、肠狭窄、肠旋转不良、环状胰腺、疝气嵌顿等。后天的原因有肠套叠,蛔虫团堵塞、肠扭转、肿瘤压迫、炎症或手术后肠粘连等。 动力性肠梗阻 2.功能性肠梗阻由于肠蠕动功能不良使肠内容物不能正常传递运送。常见于各种重症肺炎、败血症、肠炎所致的中毒性肠麻痹或低血钾引起的麻痹性肠梗阻。或因肠道神经发育不正常引起的先天生巨结肠、幽门肥厚性梗阻等。

肠梗阻的症状都有哪些

机械性肠梗阻最多见,常由于肠腔狭窄、腹膜黏连、嵌顿疝、肠套叠、肠扭转等机械性原因造成梗阻。动力性肠梗阻,一般病人并无器质性肠腔狭窄,由于肠道本身的运行动力异常而造成的肠梗阻,麻痹性、痉挛性肠梗阻多见。血运性肠梗阻则很少见。 目前正急性胃肠炎的高发期,但腹痛、呕吐、腹胀症状并非都由胃肠炎引起的,肠梗阻也表现为这些症状。虽然肠梗阻的症状根据梗阻原因、部位、性质、程度等而异,但多有腹痛、腹胀、呕吐、便秘等四大常见症状。 肠梗阻的症状都有哪些?如腹痛症状,一般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为阵发性剧烈绞痛,绞窄性肠梗阻

麻痹性肠阻梗的治疗手段有哪些

肠道在人体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我们每天吃的那么多食物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能够被人体吸收,其他的都会经由肠道排出体外,如果肠道出现了问题就会引发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状,在各种肠道疾病中麻痹性肠阻梗又最难治疗的。它的治疗手段都有哪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处理原发病理 针对麻痹性肠梗阻的致病原因进行相应的处理,如腹部手术后或腹膜炎等所致的肠麻痹给予胃肠减压后,可使病情好转;肾绞痛者给予解痉止痛和肾囊周围封闭,可使肠麻痹减轻;卵巢囊肿蒂扭转等病因消除后,肠麻痹都能自行痊愈等。 二:胃肠减压 经鼻插

什么不全性小肠梗阻

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称为“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指肠道还没有被完全阻塞,仍有部分食物、水、气体通过。 1.机械性肠梗阻:由食物残渣或肿瘤引起肠腔变狭小,肠内容物通过发生障碍。 2.动力性肠梗阻:由于神经反射或化学刺激引起肠壁肌功能紊乱,肠蠕动丧失或肠管痉挛,但无器质性的肠腔狭窄。 3.麻痹性肠梗阻:植物神经受损或紊乱,引起肠道运动神经瘫痪;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肠管血运障碍,继而引起肠麻痹而使肠内容物不能通过。

肠不全梗阻的症状

1.阵发性腹痛常常突然发生,机械性肠梗阻绞痛剧烈。小儿腹壁薄,腹痛发作时腹部常可见到鼓起的肠型和蠕动波。麻痹性肠梗阻没有绞痛,只有高度腹胀时可有持续胀痛,也见不到肠型,听不到肠鸣音。 2.呕吐,腹胀;如果梗阻部位高,呕吐出现早而频繁,吐出胃液和黄色胆汁,仅上腹胀或无腹胀。如梗阻部位低,则呕吐出现晚,吐出粪汁样液,且腹胀明显,麻痹性肠梗早期大多不吐,晚期可吐出粪便样物,腹胀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