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期检出肾积水应及时干预
胎儿期检出肾积水应及时干预
小儿先天性肾积水是小儿泌尿外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多是由于小儿体内发生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导致患儿出现长期性尿液不通畅,肾盂压力逐渐增大,导致肾盂肾盏出现明显扩张,进而导致肾实质变薄甚至萎缩,最终形成肾积水。通俗一点地讲,肾积水就是泌尿系统这个“下水道”不通畅而造成的“水浸”状况。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普及,很多先天性的肾积水都可在胎儿期就被检查出来,但因很多准爸爸妈妈们对肾积水的了解不够,在看到B超单上的“胎儿肾积水”字样时,要么是显得忐忑不安,担心胎儿发育不健康而纠结着要不要中止妊娠,要么是在看到孩子出生后表面并没什么异样时,便把之前“肾积水”的担忧抛之脑后了。直到后来无意中发现孩子腹部上方或肋腹部的包块时才前来就诊,或待孩子出现尿痛、泌尿系统感染时才来就诊,这时肾脏往往已发生了严重而持续的损害,病情严重的甚至导致了患儿肾功能完全丧失、肾脏切除,对小儿日后的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曾有报道,肾积水出现的时间越早,其预后效果越差。
因此,早期诊断与干预治疗对改善胎儿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妊娠期发现胎儿有肾积水时,需要到专科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目前通过及时的手术处理,大部分肾积水患儿的恢复效果也还是比较好的,所以,除非是那种检查出有双侧多囊肾、肾发育不良伴羊水减少等严重畸形的,不然,都可在小儿泌尿外科医生的密切随访下继续妊娠。在妊娠过程中,需要继续密切观察胎儿肾积水的发展情况,观察输尿管有无扩张,以判定是否为病理性肾积水。在随访过程中,轻度肾盂积水患儿在妊娠结束前或生后一年内的有自发消退的可能,或在门诊随访过程中发现积水进行性减少的,说明这是生理性的肾积水,对于这种生理性的肾积水,可不给予进一步的干预。
而对于小孩出生后肾积水仍不见缓解的,为了防止肾功能的进一步损伤,可以先考虑手术治疗,或者不想马上手术而又暂时无临床表现的肾积水患儿,也可以先观察下,但一旦出现泌尿系统问题如泌尿系统反复感染、大患儿出现腹痛,或查体发现腹部包块等情况时,或者是随访检查提示肾功能已经受损或进行性下降时,则需要尽快手术治疗,以免引起肾功能不可逆地进行性损害。
胎儿肾积水怎么办
不用紧张,要前往医院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不要自己盲目治疗。
1.发现了胎儿的肾积水不要过于担忧,不必急于终止妊娠,应于B超发现后一小时或一周后复查。
2.如能在新生儿期解除轻度肾积水的梗阻,则肾功能及形态可完全恢复正常。新生儿肾积水85%是生理性的,仅有15%需要手术。
3.对患儿来说,长期随访很重要。选择一家值得信赖的儿科医院,定期去检查尿常规、肾功能和肾脏B超,观察疾病的进展情况。
4.如果随访中尿常规正常,B超提示肾积水没有进展,就不必太担心。
胎儿左肾积水要如何应对
正常胎儿肾脏的集合系统可有轻度分离,分离径可达6毫米,而胎龄大于30周后肾盂扩张≥10毫米或存在肾小盏扩张则为肾积水。肾积水分为两种。一种为可复性:积水宽度1.01—1.63厘米之间,肾实质较厚,1.02—0.58厘米之间,胎儿出生后环境变化,积水随之消失。常见于胎儿的膀胱内大量尿液充盈或某种原因引起的输尿管收缩节律失调。另外部分病例的输尿管可能存在某些解剖结构的异常。另一种为不可复性:积水宽度2.15—2.56厘米,肾实质厚0.3—0.2厘米,常见于先天性输尿管狭窄,多有分泌功能的变化,出生后应及时治疗。
综上所述,全面了解胎儿肾积水的转归,定期随访尤为重要。发现了胎儿的肾积水不要过于担忧,不必急于终止妊娠,应于B超发现后一小时或一周后复查。如胎儿肾积水宽度<1.63厘米或肾实质厚度>0.58厘米,可视为正常;如积水宽度>2.15厘米或肾实质厚度<0.2厘米为不可复性,可视情况终止妊娠。
胎儿左肾出现积水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问题,是需要大家提高警惕的,因为这个关系到胎儿能否健康发育成长和以后出生后身体健康与否的问题的,其次,这个问题一般是男孩比女孩的发病机率要高,不过大家还是不要过于担心,积极配合治疗就好了。
憋尿引起肾积水该如何治疗
首先,要进行保守治疗。对于肾积水较轻,病情进展缓慢者,如果肾功能已达平衡和稳定状态可继续观察,无需手术治疗,只进行对症处理即可。但此时仍应定期检查以了解积水进展的情况。部分可自行解除的梗阻,如孕妇生理性肾积水可无需处理。
其次,局部处理。在进行对症处理的同时,可对梗阻部位的病变采用局部处理,如粘连分离,纤维索带切断,血管移位再吻合,结石摘除等。对于局部压迫过长已造成输尿管局部发育严重受损时,应将此段输尿管切除再吻合。对于梗阻已造成肾脏严重积水时,需先作造瘘引流。
最后,行手术治疗。如果肾积水有进行性加重,临床症状日趋明显,肾功能不断下降,而梗阻的病因已明确,有并发症存在,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解除造成肾积水的梗阻性疾病,如因结石造成应去除结石;解除纤维索带或迷走血管的压迫;前列腺增生可行电切或摘除等。严重的肾积水致患侧肾功能全部丧失或有严重感染积脓,但对侧肾功能良好,可行患肾切除术。
憋尿引起肾积水该如何治疗
肾积水是由于结石等原因引起尿路阻塞,导致肾盂肾盏扩大并伴有肾组织萎缩的一组疾病。泌尿道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尿路阻塞,在治疗肾积水时关键是找到阻塞的部位,才能彻底清除病灶。那么肾积水究竟应该怎么治疗呢?肾积水的治疗可分为三步:
首先,要进行保守治疗。对于肾积水较轻,病情进展缓慢者,如果肾功能已达平衡和稳定状态可继续观察,无需手术治疗,只进行对症处理即可。但此时仍应定期检查以了解积水进展的情况。部分可自行解除的梗阻,如孕妇生理性肾积水可无需处理。
其次,局部处理。在进行对症处理的同时,可对梗阻部位的病变采用局部处理,如粘连分离,纤维索带切断,血管移位再吻合,结石摘除等。对于局部压迫过长已造成输尿管局部发育严重受损时,应将此段输尿管切除再吻合。对于梗阻已造成肾脏严重积水时,需先作造瘘引流。
最后,行手术治疗。如果肾积水有进行性加重,临床症状日趋明显,肾功能不断下降,而梗阻的病因已明确,有并发症存在,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解除造成肾积水的梗阻性疾病,如因结石造成应去除结石;解除纤维索带或迷走血管的压迫;前列腺增生可行电切或摘除等。严重的肾积水致患侧肾功能全部丧失或有严重感染积脓,但对侧肾功能良好,可行患肾切除术。
8个月的胎儿肾积水该怎么办
概 述在孕期由于羊水过多或胎儿膀胱充盈有可能出现胎儿肾积水这种情况,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下我的经验
步骤/方法:1首先在医院给胎儿进行检查,查看胎儿双肾是否有少量的积水,一般怀孕28周前不超过0.7cm,怀孕28周以后不超过1.0cm就算正常
2根据医院检查的数据进行处理,一般8个月胎儿,如果双肾的液性分离都在1.0cm以内,没有超过正常范围。当然有时候胎儿膀胱憋着尿的时候会相对的增多。
3进行定期的检查,这样可以确保胎儿肾积水的确切情况!在根据情况咨询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
注意事项:一旦发现胎儿出现肾积水,就应该定期检查!确保胎儿的健康!
肾积水什么情况下需要处理
目前,随着产前诊断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泌尿系疾病在胎儿期即已经被发现,但是,需不需要处理,还有预后如何,却也成了一个困扰准父母们的大难题。
其中,肾积水就是一个常见的胎儿期疾病。
胎儿期,肾积水是不建议做任何处理的。胎儿期最多建议行B超及MR检查,MRU/CTU等检查等出生后再做。
至于肾积水程度的判断,一般来说,主要依据三个方面的数据,肾盂扩张程度、肾盏是否扩张、肾实质是否受压变薄。
目前,绝大部分医院的检查都仅仅是初步的,只是查了肾盂扩张程度,但是,这个仅仅只是一个很初步的数据,起到预警的作用。
临床上,判断是否需要处理,关键还在于肾盏是否扩张、肾实质是否受压变薄,如果存在这两种情况,或者严重者经常出现反复的发热、泌尿系感染等临床症状,那一般来说就是到了需要外科医生手术介入的程度了。
所以,仅仅只是看肾盂扩张的数据,是不足以判断病情去到什么地步的,必需完善相关的数据后再去综合判断!
勿以一个数据而喜,也勿以一个数据而悲!
至于手术,肾积水手术中,恢复最好的是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手术,6个月以内手术效果最好,6-12个月间稍差,12个月以上最差。
胎儿肾积水怎么办才好
胎儿肾积水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很多家长以为没有办法治疗,只有打掉胎儿才能解决问题,其实,引起胎儿肾积水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因为肾盂肾管链接基层部位增厚导致的肾积水。具体是否需要引产或怎么处理,需要听从正规医院的医生的建议,家长不要错误的决定,下面来看看胎儿肾积水怎么办。
胎儿肾积水怎么办,资料显示:肾积水对婴儿已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很多准父母们对此都特别的苦恼,那么胎儿肾积水怎么办呢,对于这个问题,就让我们咨询一下专家,看专家是怎么为我们解答的吧。
胎儿肾积水怎么办,专家讲到:胎儿肾积水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引起胎儿肾积水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因为肾盂肾管链接基层部位增厚导致的肾积水。那么胎儿肾积水怎么办呢,怎样治疗呢,下面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吧。
正常胎儿肾脏的集合系统可有轻度分离,分离径可达6毫米,而胎龄大于30周后肾盂扩张≥10毫米或存在肾小盏扩张则为肾积水。胎儿肾积水可以分为可复性和不可复性,可复性积水宽度1.01—1.63厘米之间,肾实质较厚,1.02-0.58厘米之间,胎儿出生后环境变化,积水随之消失。常见于胎儿的膀胱内大量尿液充盈或某种原因引起的输尿管收缩节律失调。
此外,发现了胎儿肾积水不要过于担忧,不必急于终止妊娠,应于B超发现后一小时或一周后复查。如胎儿肾积水宽度<1.63厘米或肾实质厚度>0.58厘米,可视为正常;如积水宽度>2.15厘米或肾实质厚度<0.2厘米为不可复性,可视情况终止妊娠。
胎儿肾积水怎么办呢?看了以上的回答,您心底是不是该踏实了很多呢?胎儿肾积水也不是很严重的,只要处理得当,检查及时且科学,胎儿就可以健健康康地长大,并不是一定要终止妊娠的。所以准爸爸准妈妈们在胎儿检查出肾积水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去专业的医院进行治疗,以免贻误病情,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宝宝肾积水的两种表现
1、一种为可复性。这种症状比较让人放心,这只是暂时的现象,暂时出现了肾功能失常或结构异常。但随着孩子的发育,这种功能缺陷被逐渐弥补,特别是出生后,由于环境的变化,肾功能恢复正常,肾积水也随之消失。这种情况常见于某种原因引起的胎儿输尿管收缩节律失调,或输尿管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解剖结构异常。这种可复性肾积水多会随着胎儿发育逐渐消失,故不必中止妊娠。
2、另一种为不可复性。常见于先天性输尿管发育狭窄,且多有泌尿功能不全现象。此类肾积水胎儿如果出生,应及时进行必要治疗,以改善其泌尿系功能。彩超诊断虽然可以发现胎儿肾积水,但是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明确肾积水发生的真正原因,更不能预测肾积水的发展方向。因此,发现胎儿肾积水不要急于终止妊娠,应充分征求临床医生的诊断意见,同时密切观察胎儿肾积水的发展情况,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做一次彩色B超,以了解胎儿肾积水的发展趋向。如有必要,再考虑是否中止妊娠。
胎儿肾积水应注意事项
“胎儿肾积水”一定要好好注意
B超发现“胎儿肾积水”怎么办?
广 东省妇幼保健院小儿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林炎坤这样跟我们说,小儿先天性肾积水是小儿泌尿外科总是出现的一种疾病,原因是小儿体内发生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 狭窄,造成宝宝出现长时间的尿液不通畅,肾盂压力就会变得很大,结果就是肾盂肾盏出现明显扩张,接着就会造成肾脏实质变薄甚至萎缩,最后就变成了肾积水。 简单地说,肾积水就是泌尿系统这个“下水道”不通畅而造成的“水浸”状况。
林炎坤说,现在超声诊断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用在检查当中了,许多先天性肾积水其实在怀孕期间 产检就可以检查出来,可是有时候由于准爸爸准妈妈不是很了解这个疾病,在看到B超单上的“胎儿肾积水”字样时,要么一下子非常紧张,害怕宝宝发育不健康, 想着是不是要中止妊娠;要么在看到孩子出生后没有因为这个疾病产生什么别的反应,便把之前“肾积水”的担忧给忘记掉了。后来发现宝宝腹部上方或肋腹部的包 块时才前来就诊,甚至是孩子出现尿痛、泌尿系统感染时才去医院,这时肾脏一般情况下已经有了严重而持续的损害,要是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患儿肾功能完全丧 失、肾脏切除,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会造成不良影响。
一定要让泌尿外科医生严密观察
早期诊断与干预治疗对改善胎儿预后是非常重要的。林炎坤说,在怀孕的时候要是检查出来宝宝有肾积水时,一定要马上到正规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现 在只要做一个手术就可以了,基本上肾积水患儿的恢复状况都是好的。因此,除非是检查出胎儿有双侧多囊肾、肾发育不良伴羊水减少之类的严重畸形的,其他情况 都是可以在小儿泌尿外科医生的密切观察下继续妊娠。
在怀孕的时候,一定要时刻注意宝宝肾积水的发展情况,观察输尿管有无扩张,这样才可以知 道是不是病理性肾积水。轻度肾盂积水患儿在出生前或出生后一年内,都有一定的可能性会自己消失的,或在门诊随访过程中发现积水进行性减少的,那就是生理性 的肾积水,如果生理性的肾积水,就不用马上进行治疗。
宝宝出生后肾积水还是依旧存在,为了防止肾功能的进一步损伤,可以进行手术。要是宝宝 还小,又暂时无临床表现的肾积水,一定要密切观察,假如出现泌尿系统问题,像是泌尿系统反复感染、出现腹痛、发现腹部包块等情况时,或者是在检查的时候发 现肾功能已受损或进行性下降时,最好是马上进行手术治疗,不然就会对肾功能有损害。
肾集合系统分离
正常胎儿肾脏的集合系统可有轻度分离,分离径可达6毫米,而胎龄大于30周后肾盂扩张≥10毫米或存在肾小盏扩张则为肾积水。肾积水分为两种。
一种为可复性:积水宽度1.01—1.63厘米之间,肾实质较厚,1.02—0.58厘米之间,胎儿出生后环境变化,积水随之消失。常见于胎儿的膀胱内大量尿液充盈或某种原因引起的输尿管收缩节律失调。另外部分病例的输尿管可能存在某些解剖结构的异常。
另一种为不可复性:积水宽度2.15—2.56厘米,肾实质厚0.3—0.2厘米,常见于先天性输尿管狭窄,多有分泌功能的变化,出生后应及时治疗。
综上所述,全面了解胎儿肾积水的转归,定期随访尤为重要。发现了胎儿的肾积水不要过于担忧,不必急于终止妊娠,应于B超发现后一小时或一周后复查。如胎儿肾积水宽度<1.63厘米或肾实质厚度>0.58厘米,可视为正常;
如积水宽度>2.15厘米或肾实质厚度<0.2厘米为不可复性,可视情况终止妊娠。
矮小宝宝及时干预
你可知道宝宝的身高是否在正常范围值内?你可知道宝宝从出生后到青春期每年应该生长多少才算正常吗?排除一系列因素后,我们平时该怎样照顾宝宝,才能让宝宝健康成长呢?
每位家长对宝宝的身高总是非常关心,希望宝宝长得高长得壮,但是作为人群而言,高矮是平衡的,所有的身高标准都是以一个正常人群为依据制订的,平均身高就意味着一半人的身高比它高,一半人的身高比它低,不可以强求。
我们把正常人群中调查的身高数据按百分位数法统计,低于第三百分位数者称为身高偏矮。在这些偏矮的人群中,有报道表明,只有1%属于生长激素缺乏或可以用生长激素治疗的矮小;其余在排除一系列矮小原因后,被诊断为“特发性矮小(ISS)”,即原因不明,包括家族性矮小和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者,占了80%以上。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中,医生十分重视这部分宝宝的身高,以期早期发现异常宝宝、早期治疗。
监测的项目
所有宝宝出生后满28天,就要到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门诊定期进行体格检查,接受生长发育指导。
有关身高的项目主要有对身高进行评估、计算身高生长速度。一般而言,生长速度正常的宝宝,在1岁以内全年身高将增长24~25厘米,1~2岁要增长10~12厘米,2岁以后到青春发育前期,每年则增长5~8厘米。
而生长速度较慢则是从年身高增长速度来看的,即0~2岁低于上述正常速率的70%,2岁以后至青春发育前期,每年的增长速度低于4厘米。
儿童测量身高后,由保健人员对照《上海市0~6岁儿童标准身高参考值》比较,按年龄来看身高是小于P3值的,则初步判断身高偏矮,但并非有疾病,因为正常人群中就有3%的儿童低于该标准。(备注:所谓“小于P3”的身高值,是指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儿童人群中,有97%的人比它高,3%的人比它低。)
胎儿肾积水的注意事项
1、对患儿来说,长期随访很重要。选择一家值得信赖的儿科医院,定期去检查尿常规、肾功能和肾脏B超,观察疾病的进展情况。
2、如能在新生儿期解除轻度肾积水的梗阻,则肾功能及形态可完全恢复正常;新生儿肾积水85%是生理性的,仅有15%需要手术。
3、发现了胎儿的肾积水不要过于担忧,不必急于终止妊娠,应于B超发现后一小时或一周后复查。
4、如果随访中尿常规正常,B超提示肾积水没有进展,就不必太担心。
胎儿肾积水
随着医学的进步,一些以前不易早期发现的疾病,在如今要诊断已显得更简单和容易得多。在产科,B超发现胎儿肾积水的病例也就是“浮出水面”。那么,胎儿肾积水,是否要终止妊娠?如何面对?
正常胎儿肾脏的集合系统可有轻度分离,分离径可达6毫米,而胎龄大于30周后肾盂扩张≥10毫米或存在肾小盏扩张则为肾积水。肾积水分为两种。一种为可复性:积水宽度1.01—1.63厘米之间,肾实质较厚,1.02—0.58厘米之间,胎儿出生后环境变化,积水随之消失。常见于胎儿的膀胱内大量尿液充盈或某种原因引起的输尿管收缩节律失调。另外部分病例的输尿管可能存在某些解剖结构的异常。另一种为不可复性:积水宽度2.15—2.56厘米,肾实质厚0.3—0.2厘米,常见于先天性输尿管狭窄,多有分泌功能的变化,出生后应及时治疗。
综上所述,全面了解胎儿肾积水的转归,定期随访尤为重要。如胎儿肾积水宽度0.58厘米,可视为正常;如积水宽度>2.15厘米或肾实质厚度<0.2厘米为不可复性,可视情况终止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