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妈咪千万要注意的饮食习惯
糖妈咪千万要注意的饮食习惯
通常来说,维持或适量减轻体重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有一定帮助,然而对于妊娠糖尿病患者这一特殊人群来说,则需要适度增加体重。
妊娠糖尿病是指怀孕前未患糖尿病,而在怀孕时才出现高血糖的现象,是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调查显示,妊娠糖尿病患者体重减轻容易引发酮血症和酮尿症,对母体和胎儿都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因此,“糖妈妈”需要适度增加体重,而体重增加的幅度则应以保证母亲和胎儿的最佳营养状况、达到并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避免酮症的发生及减少早产、流产与难产的发生为标准。
“糖妈妈”想要适度增加体重,可从饮食和运动两方面着手。首先是饮食上,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孕妇的饮食习惯、血糖控制情况制订个体化的产前饮食计划,此饮食计划需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每日所需能量。能量的摄入需充足且合理,“糖妈妈”可采用每日饮食记录、每周体重检查和酮体检测的方法来确定个体的能量需求,不要为了避免胰岛素治疗而减少摄入量。
2、餐次的分配。建议“糖妈妈”采用少量多餐的进食方式,将每天应摄取的食物分成5至6餐,这样既可以降低低血糖及酮症发生的风险,还有助于改善恶心、胃灼热等妊娠反应。另外,“糖妈妈”可在睡前补充一些小点心,避免晚餐与隔天早餐间隔的时间过长。
3、糖类的摄取。保证每日至少摄入175克的碳水化合物,主食可选择纤维含量较高的未精制主食,如可用糙米饭、五谷饭、全谷类面包取代白米饭、白面馒头,尽量不要食用含糖饮料或甜食,以更好地控制血糖。另外,“糖妈妈”早晨的血糖值较高,故早餐淀粉类食物的含量不宜过多。
4、营养素的分配。可以增加蛋、牛奶、肉类、豆制品等蛋白质及新鲜蔬菜、水果等纤维质的摄入,烹调用油以植物油为主,尽量减少油炸、油煎、油酥食物及动物皮、肥肉的摄入。
除了饮食控制外,“糖妈妈”最好还能养成适量运动的好习惯,因为运动不仅能防止体重过度增加,还能帮助降低血糖水平及对胰岛素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妊娠糖尿病患者分娩后需要改变孕期的饮食方式并增加活动量,以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虽然大多数妊娠糖尿病患者在产后都能恢复正常的葡萄糖耐量,但她们日后复发妊娠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的危险度比正常人高,只有改变妊娠时生活方式才能降低该危险。
孕妈妈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餐两点心
“三餐两点心”的饮食模式是最适合孕妈妈的。早、中、晚三餐是必需的,不仅要吃,而且时间也要固定下来。适合孕妈妈的最佳吃饭时间为:早餐7-8点,中餐12点,晚餐6-7点。在三餐之间根据需要孕妈妈再吃一些小零食,如果汁、坚果、蛋糕、水果等。要注意每次不要吃太多,坚持少食多餐会让肠胃更健康,也会让营养更充分。
食物安排多样化
每餐营养均衡很重要,注意粗细搭配、千稀搭配、荤素搭配,会促进你的食欲,同时也能满足各种营养的需求。多吃天然食物,避免垃圾食品。
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天然的五谷杂粮会让你既健康又营养,而垃圾食品除了填饱你的肚子之外,只会给你增加更多的负担。所以,为了宝宝,也为了自己,最好管住自己的嘴,告别垃圾食品。
常备小零食
瓜子、松子、坚果等小零食你应该随身携带,饿了就吃,不仅补充营养.也可以缓解孕早期的孕吐现象。
孕期4个坏习惯影响胎宝宝发育
一、妈妈易动怒,影响宝宝性格
我们都知道,宝宝的性格还是受到父母性格遗传的影响,属于天生的,尤其是这种天生气质和胎儿时期孕妈妈的“教育”密不可分。专家解读后发现,若是准妈咪在孕期情绪异常,就会导致身体内环境发生变化,并通过血液由胎盘传输给胎宝宝,进而影响到了胎宝宝的气质。延伸阅读>>孕妇喜怒无常影响胎儿发育
比如有些孕妈情绪多变,或压抑或烦闷不已,沉溺没有根据的瞎想和担心当中,不仅准妈咪自己受苦,宝宝出生后也容易成为“小霸王”。
小编建议:
孕妈咪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境,积极参加孕期运动和广交朋友。可坚持每天抽出30分钟,到附近草木茂盛的宁静小路上散散步,做做体操,让孕期郁闷的心情变 得舒畅。如果心情确实忧闷难以排解,可以使用注意力转移法,离开不愉快的环境,或参加自己感兴趣的音乐会、郊游等,将坏情绪转为正面能量。
二、挑食的妈妈,宝宝出生也挑食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准妈咪在怀孕之前是啥都爱吃,可是在孕激素的刺激下,她们的食欲和胃口也变得“不正常”起来,比如对一些有特别气味的食物难以接受,整个孕期也变得挑食起来。对于这个问题,往往会被孕妈们忽略,以为不过是孕期的某些小怪癖。
实际上,孕妈的挑食很有可能直接传递给胎宝宝,在宝宝出生后,他们的饮食习惯就会深受影响,或饮食不规律,又或者喜欢偏食挑食等。如果准妈咪希望宝宝出生以后饮食正常又营养均衡的话,孕妈咪一定要从自身做起,向挑食的坏习惯挑战!延伸阅读>>孕妈补营养要学会"挑食"
三、准妈是夜猫子,胎宝宝也是夜猫子
在宝宝出生之后,有一类宝宝呢,是深得父母及家人的欢心,因为宝宝的生活作息也很刚规律,早上醒来,晚上乖乖睡觉,白天很少哭闹,饮食、睡眠都非常按时。而另一类宝宝则似乎生下来就是跟大人作对的,白天比谁都睡得多,晚上比谁都有精神,饮食也是想吃就吃。
专家认为,第二类宝宝很可能跟孕妈妈的孕期生活有较大的联系。早已有研究表明,孕期习惯早睡的妈咪,宝宝生下来也会有早起的习惯,而孕妈喜爱上网,打牌或者聚会等夜夜笙歌,所生的孩子也有晚睡的习惯哦。延伸阅读>>孕前要调整好作息规律
小编建议:
孕妈咪不管是为自己的身体着想,还是为宝宝着想,都应该在孕期摒弃那些不良地习惯。首先,孕妈咪需要保证每天的睡眠不少于8小时,中午应有1小时的休息。另外,远离烟酒、吵杂等场所,避免影响了肚子里的宝宝的生活规律哦!
四、妈咪懒惰,宝宝也会跟着懒惰
怀孕后,很多孕妈咪都给自己找理由,觉得自己需要更多的休息,家人们也错误地认为这是孕妈妈的特性。殊不知,这种“偷懒”可是怀孕中的大忌,也正是这一原因,导致“孕傻”越来越严重。
其实,孕妈妈与胎宝宝之间是有信息传递的。胎宝宝能够感知孕妈妈的思想,如果怀孕中的孕妈妈既不思考也不学习,胎宝宝自然也懒下来了,于是,宝宝在出生后也将会变得懒惰。这对于胎宝的大脑发育是极为不利的。延伸阅读>>做个身懒而心不懒的妈妈
孕期水肿如何缓解
如果是生理性的水肿,定期产检的结果,血压是属于正常范围又无严重蛋白尿,通常会建议孕妈咪改善日常生活中饮食与生活的习惯:
很多孕妈咪误以为水肿是多喝水所引起的,这个观念完全错误,事实上,「正确喝水」才能确实防止水肿,有些准妈咪怕水肿,或是有「产后不能喝水」的迷思,而养成少喝水的习惯,反而会因为水分不足,无法进行新陈代谢作用,造成盐分滞留在体内,让水肿的现象更严重。因此,建议孕妈咪一天至少要补充2,000c.c以上的水分,生理系统才能正常运作、维持平衡,并将重要的养分、矿物质与维他命带给所有器官和肚中的胎儿。
如果担心水肿,应该注意的是喝水的时间,尽量在睡前的2小时,避免补充过量水分,才不会加剧夜间水肿、频尿的情况,早上起床时,可喝一杯300 c.c~500 c.c的温开水,不仅可补充身体代谢失去的水分,还可以发挥湿润肠道、防治便秘的功效。而喝水的时间最好集中在早上及下午,每次的喝水量约200c.c,并定时补充水分,避免等到口渴时才喝水,因为这代表身体已经出现「脱水」的现象,不利于身体健康!
为了防止水肿,建议孕妈咪戒掉「重口味」的饮食习惯,少吃高盐、高油的食物,或是含钠量高的高汤、土豆片、酱料、贡丸等加工食品,不要以汤代替水分,并避免孕期体重增加太快。
水肿也有可能是蛋白质不够的原因,因为足够的蛋白质能提供体液的平衡,有些孕妈咪喜欢吃面包代餐或是有吃素的习惯,也容易造成蛋白质缺乏,建议一天应摄取72公克的蛋白质,相当于7份三根手指大小的肉片,如果是吃素的孕妈咪,可以豆浆、豆腐取代,并多吃富含维生素B、C、D的食物,维持均衡饮食。
孕妈咪尽量避免久坐或久站,切忌维持同一个姿势过久,建议多走动、做点适当的运动,晚上睡觉时可将腿部抬高,让腿部的血液回流,改善血液循环
孕妈妈的生活习惯对胎宝宝的影响
一、妈妈易动怒,宝宝性格气质受影响
宝宝的性格会受到父母性格遗传的影响,属于天生的,尤其是这种天生气质和胎儿时期孕妈妈的“教育”密不可分。若是准妈咪在孕期情绪异常,就会导致身体内环境发生变化,并通过血液由胎盘传输给胎宝宝,进而影响到了胎宝宝的气质。
二、妈妈挑食,就别怪宝宝不爱吃饭
孕妈挑食也很有可能直接传递给胎宝宝,在宝宝出生后,他们的饮食习惯就会深受影响,或饮食不规律,又或者喜欢偏食挑食等。如果希望宝宝出生以后营养均衡,爱吃饭,孕妈咪就要从自身做起,改正挑食的坏习惯!
三、准妈爱熬夜,宝宝也会成为夜猫子
孕妈妈的睡眠习惯对宝宝也有较大的影响,孕期习惯早睡的妈咪,宝宝生下来也会有早起的习惯,而孕妈爱熬夜的话,就别怪宝宝出生后变成小“夜猫子”。
四、妈咪懒惰,宝宝也会不爱运动
怀孕后,很多孕妈咪都给自己找理由,觉得自己需要更多的休息,家人们也对此非常支持。可是孕妈的这种“偷懒”可是怀孕中的大忌,宝宝也会受其影响。所以孕妈妈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应该适当做些运动。
孕期4个坏习惯影响胎宝宝发育
一、挑食的妈妈,宝宝出生也挑食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准妈咪在怀孕之前是啥都爱吃,可是在孕激素的刺激下,她们的食欲和胃口也变得“不正常”起来,比如对一些有特别气味的食物难以接受,整个孕期也变得挑食起来。对于这个问题,往往会被孕妈们忽略,以为不过是孕期的某些小怪癖。
实际上,孕妈的挑食很有可能直接传递给胎宝宝,在宝宝出生后,他们的饮食习惯就会深受影响,或饮食不规律,又或者喜欢偏食挑食等。如果准妈咪希望宝宝出生以后饮食正常又营养均衡的话,孕妈咪一定要从自身做起,向挑食的坏习惯挑战!
二、妈妈易动怒,影响宝宝性格
我们都知道,宝宝的性格还是受到父母性格遗传的影响,属于天生的,尤其是这种天生气质和胎儿时期孕妈妈的“教育”密不可分。专家解读后发现,若是准妈咪在孕期情绪异常,就会导致身体内环境发生变化,并通过血液由胎盘传输给胎宝宝,进而影响到了胎宝宝的气质。
比如有些孕妈情绪多变,或压抑或烦闷不已,沉溺没有根据的瞎想和担心当中,不仅准妈咪自己受苦,宝宝出生后也容易成为“小霸王”。
图片来源于华盖
三、准妈是夜猫子,胎宝宝也是夜猫子
在宝宝出生之后,有一类宝宝呢,是深得父母及家人的欢心,因为宝宝的生活作息也很刚规律,早上醒来,晚上乖乖睡觉,白天很少哭闹,饮食、睡眠都非常按时。而另一类宝宝则似乎生下来就是跟大人作对的,白天比谁都睡得多,晚上比谁都有精神,饮食也是想吃就吃。
专家认为,第二类宝宝很可能跟孕妈妈的孕期生活有较大的联系。早已有研究表明,孕期习惯早睡的妈咪,宝宝生下来也会有早起的习惯,而孕妈喜爱上网,打牌或者聚会等夜夜笙歌,所生的孩子也有晚睡的习惯哦。
四、妈咪懒惰,宝宝也会跟着懒惰
怀孕后,很多孕妈咪都给自己找理由,觉得自己需要更多的休息,家人们也错误地认为这是孕妈妈的特性。殊不知,这种“偷懒”可是怀孕中的大忌,也正是这一原因,导致“孕傻”越来越严重。
其实,孕妈妈与胎宝宝之间是有信息传递的。胎宝宝能够感知孕妈妈的思想,如果怀孕中的孕妈妈既不思考也不学习,胎宝宝自然也懒下来了,于是,宝宝在出生后也将会变得懒惰。这对于胎宝的大脑发育是极为不利的。
关于孕晚期上厕所的那些事儿
一、厕所蹲太久会压迫到胎儿吗
妊娠晚期,孕妈咪大着肚子非常不方便,很多事多需要家人的帮助,但是上厕所却是别人帮不了的。如果孕妈咪上厕所蹲太长时间可能会压迫到胎儿,导致胎儿供氧不足的严重后果。
解决方法:孕妇应尽量选择坐便式的如厕方式,如果家里的厕所是蹲坑式的,那要注意以下几个点:
1、上测速时尽量把腿张开,呈八字型分开,给大肚子留个空位,采用半蹲的姿势为佳。如果没法持续太久的半蹲又出现便秘的情况,可以蹲一会儿后直个身调整下姿势。
2、在蹲坑的时候准备一个支撑物放在旁边,比如半身高的椅子。孕妈咪可以把上半身趴在椅子上,从而减少双腿的支撑力度,让自己轻松舒服些。
二、上厕所方式
不管是坐便式还是蹲坑式的如厕方式,重要的是孕妈咪觉得舒服。上厕所的方式因人而异,有的人从小习惯了坐便式的,就会觉得蹲着上厕所很累,建议孕妈咪到了孕晚期还是尽量选择坐便式的如厕方式,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孕妈咪如果外出碰上上厕所的情况,那最好选择蹲坑式的,避免引起卫生方面的问题,减少阴道感染几率。当然,孕妈咪也不必太紧张,过不了多久宝宝自然就想出来了,只是为了宝宝健康,孕妈咪上厕所要小心一点好。
三、上厕所太用力会把宝宝直接生出来吗?
孕妈咪到了孕晚期而且又临近预产期,上厕所太用力就把宝宝生出来的事情也是有发生过的,尤其是当孕妈咪有便秘问题时。
解决方法:临近预产期的孕妈咪上厕所最好有家人陪伴在附近,这样遇到紧急情况时也好及时处理。此外,要注意调整平时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缓解便秘现象。
四、孕妇上厕所注意事项:
1、按照个人如厕习惯,孕妈咪觉得舒服就好
从小打到大,我们大多习惯用蹲坑式的如厕方式,因此孕妈咪改用马桶上厕所还更不习惯甚至引起便秘。同理,长期习惯用马桶的人就会觉得蹲坑很累,脚容易发麻。
孕妈咪饮食要当心
孕妇注意远离这些“毒素”食品:
1、油饼油条
有多少孕妈咪还在把油条油饼当作早餐来食用?赶快停止吧!虽然清晨一杯豆浆、两根油条似乎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饮食习惯,但对于孕妈妈们来说,这类食物是含有一定毒素的,它们其中含有不少的铅,属含铅量较多的食物,常吃会令胎宝宝发育迟缓,甚至影响到胎宝宝的智力发育,危害非常大。建议准妈妈们可以选择更加营养清淡易消化的早餐来食用,一杯热牛奶、一个土鸡蛋、两个馒头、一碗八宝粥,再加上少量的水果和蔬菜,便组成了营养丰盛的早餐,还在吃油条油饼的准妈妈们赶紧做调整吧!
2、爆米花
一边看电影一边吃着爆米花,实在是一件非常舒适惬意的事情,更有些准妈妈怀孕后也没有放弃之前的生活步调,跟准爸爸两个人看个电影、吃个爆米花,依然甜甜蜜蜜。你可知道,对于准妈妈来说,爆米花可是碰不得的,爆米花看似与普通的零食无异,但它也属于含铅食品,孕妇常吃会损伤胎儿的大脑发育,影响胎宝宝的生长。所以,不管爆米花多么美味,孕妈都要拒绝食用哦!
妊娠期糖尿病饮食
妊娠糖尿病是指怀孕前未患糖尿病,而在怀孕时才出现高血糖的现象,是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那么,妊娠期糖尿病妈妈有什么饮食习惯?
通常来说,维持或适量减轻体重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有一定帮助,然而对于妊娠糖尿病患者这一特殊人群来说,则需要适度增加体重。
妊娠糖尿病是指怀孕前未患糖尿病,而在怀孕时才出现高血糖的现象,是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调查显示,妊娠糖尿病患者体重减轻容易引发酮血症和酮尿症,对母体和胎儿都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因此,“糖妈妈”需要适度增加体重,而体重增加的幅度则应以保证母亲和胎儿的最佳营养状况、达到并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避免酮症的发生及减少早产、流产与难产的发生为标准。
“糖妈妈”想要适度增加体重,可从饮食和运动两方面着手。首先是饮食上,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孕妇的饮食习惯、血糖控制情况制订个体化的产前饮食计划,此饮食计划需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每日所需能量。能量的摄入需充足且合理,“糖妈妈”可采用每日饮食记录、每周体重检查和酮体检测的方法来确定个体的能量需求,不要为了避免胰岛素治疗而减少摄入量。
餐次的分配。建议“糖妈妈”采用少量多餐的进食方式,将每天应摄取的食物分成5至6餐,这样既可以降低低血糖及酮症发生的风险,还有助于改善恶心、胃灼热等妊娠反应。另外,“糖妈妈”可在睡前补充一些小点心,避免晚餐与隔天早餐间隔的时间过长。
营养素的分配。可以增加蛋、牛奶、肉类、豆制品等蛋白质及新鲜蔬菜、水果等纤维质的摄入,烹调用油以植物油为主,尽量减少油炸、油煎、油酥食物及动物皮、肥肉的摄入。
糖类的摄取。保证每日至少摄入175克的碳水化合物,主食可选择纤维含量较高的未精制主食,如可用糙米饭、五谷饭、全谷类面包取代白米饭、白面馒头,尽量不要食用含糖饮料或甜食,以更好地控制血糖。另外,“糖妈妈”早晨的血糖值较高,故早餐淀粉类食物的含量不宜过多。
除了饮食控制外,“糖妈妈”最好还能养成适量运动的好习惯,因为运动不仅能防止体重过度增加,还能帮助降低血糖水平及对胰岛素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妊娠糖尿病患者分娩后需要改变孕期的饮食方式并增加活动量,以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虽然大多数妊娠糖尿病患者在产后都能恢复正常的葡萄糖耐量,但她们日后复发妊娠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的危险度比正常人高,只有改变妊娠时生活方式才能降低该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