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人谨防话多伤气

老人谨防话多伤气

人到老年,话就会不由自主地增多,遇到什么事就爱唠叨。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真是一点儿也不假。虽然老人多唠叨唠叨,有利于排解心理压力,但是,说话太多了也不行,因为“话多伤气”。

早在金代,著名医学家李东恒就在《省言箴》中提出“话多伤气”的说法。

中医认为,语音出于肺而根于肾,又因心而主神志,管理语言的表达有“言为心声”之说。所以,语言过多,既会损伤肺肾之气,又耗心神。因此,对于家庭、工作上的琐事,少说,老人对于儿女的生活,少干预,既利于双方和睦,还有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

不仅如此,吃饭时也要“省言”。若进食时谈笑风生,容易使食物吸入气管或异物进入食道。睡前也不宜多说,躺下后还聊天会使人精神兴奋,思维活跃,难以入睡。因而古语也有“食不言,寝不语”之说。

中医还主张,“大小便时宜闭口勿言。”这是因为排便需要使劲儿,若再张口讲话,会使正气耗损增多。如果有便秘,用力排便还会使血压显著升高,这时讲话或因讲话而致心情激动,则血压升高会更明显,甚至可能诱发脑血管意外。

不过,提倡“省言”,并不是“禁言”,该说的话应该说,该发泄的也当发泄,但切记不要过度。

中年人谨防焦虑症

焦虑症常见的类型有惊恐发作和广泛性焦虑障碍等类型。惊恐发作又称间歇发作性焦虑,它的特征是严重惊恐的反复发作,每次发作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情景和环境。发作焦虑、惊恐可能在开车时、也可能在办公室,症状因人而异,可能是心跳过快、胸口疼痛、头昏,也可能感到恐惧,觉得要死了、要发疯,甚至失去控制,在几分钟到半小时后,常不治而愈。两次发作之间虽然正常,但因频繁发作,常不敢去公共场所。还有一类病人,总怕自己或家人遇到什么不好的事,每天上班忧心忡忡。患者总感到紧张、肌肉发抖、出汗、头晕、胃部不舒服等,但医生对他进行的躯体检查却无结果。这类病人患的是广泛性焦虑。还有其它的焦虑症类型,如恐怖性焦虑障碍等。

焦虑症在白领人士之中非常多见。由于工作压力、人际竞争大,每天处于高度紧张之中。或长期工作劳累,或遇到一些应激事件,或因受了老板批评而委屈难过,也可能由于感情问题悲伤不已等而逐渐出现紧张、头晕等症状,逐渐成为慢性病程。焦虑症的发作还与个性特征有关,总有不安全感、易紧张、过于敏感、脆弱等个性特征是焦虑症发作的基础。

治疗焦虑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改变自身的性格和态度,与家人合作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比药物治疗效果更好。决不能等到病情严重再去医院寻找医生帮助,稍微有些好转就不去治疗。这样只会使病情更加严重。如您有更多关于焦虑症的疑问,可以点击咨询在线医师,以获得最佳治疗时机。

立夏起居养生常识 立夏后老年人须防心病

进入夏季后,老年人气血易滞,血脉易阻,每天清晨可吃少许葱头,喝少量酒,使气血流通,心脉无阻,便能防止心病发生。并且情宜开怀,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还要谨防外感,一旦忌病不可轻易运用发汗之剂,以免汗多伤心。

酷暑天气老人谨防心血管病

1、防暑降温。搞好室内通风降温,在室内保持自然通风,不要用电风扇直吹身体,空调不要调得过低。

2、注意补充水分。及时补充水分,应多次少量喝些白开水或绿茶水,并适量喝些淡盐开水和菜汤,以维持体内水钠代谢平衡。

3、注意饮食。夏季饮食应多食新鲜蔬菜、豆制品、水果和新鲜蛋品,辅以适量的肉和鱼等,既保证营养,又适合夏季清淡的饮食口味。

4、注意休息,保持良好心态。保持情绪稳定、乐观,起居正常,保证充足睡眠。按时服药,自我监测,及时就医。

老人多讲话可延寿

邻家有一老母,常遭到晚辈的斥责,因是嫌老人话多。他们斥责老人最多的一句话是“老得不苏醒了,少管闲事。”老人郁郁寡欢。

这种现象在社会上普遍存在。做儿女的偏激地感觉,只要在吃穿上不亏待老人,一定是尽了孝道。老人们多说几句话,就嫌唠叨、心烦、听不进耳,甚至不许老人多说话。人老了话多,这是正常现象。俗话讲:树老根多,人老话多。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这是好事。人的一生到了晚年,转为休息期,一生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在此刻期中皆成绵绵的回想或感叹,心灵触动颇多,吐之心畅神舒,压之则心郁神暗。

再说,老人的活动领域缩小了,易出现心理失调,常有孤单、被弃之感,这种情绪可诱发或加重多种老年性疾病。假如让老人想说啥就说啥,让其感到儿孙们仍需要他,则老人的孤寂之感会一扫而光,延年益寿。晚辈孝敬老人不应仅在吃穿上尽孝心,而应尽可能同老人多说话多叙情,让其轻松高兴。

​女人谨防产后抑郁症

谨防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是指新妈妈生完宝宝后患上的一种精神障碍,发病率为10% - 20%左右。产后抑郁症的有关症状最早从产后两三天就开始显现出来,持续时间最长可达一年。第一次生产、怀孕期间情绪波动大、好胜心强、心理素质较差的人比较容易患上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的主要症状

●情绪低落、忧心忡忡、多愁善感、压抑、易怒、敏感,经常落泪;

●身体疲劳、白天嗜睡、晚上精神、昼夜颠倒;

●语言表达能力减弱、自卑、自责;

●对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趣,对生活失去信心;

●产生自杀的想法。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

体内激素变化

怀孕时,孕妇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较高,分娩后,激素急速下降,新妈妈一下子适应不过来,就容易患上产后抑郁症。身体的变化

生完宝宝后,新妈妈皮肤、身体都会有一定的变化,加上分娩时身体的疼痛、产后伤口的敏感和恶露都会使新妈妈变得焦虑和低落。身份的转变

面对新生命,新妈妈难免会有许多困惑与压力。如果这些困惑和压力无处排解,新妈妈就容易患上产后抑郁症。这种情况在初产新妈妈身上尤为明显。

孕期加强心理建设

准妈妈在怀孕期间要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加强心理建设,可以听一些产前教育课或在家阅读有关书籍,了解生产过程,解除心理顾虑,提高应对能力。

产后静养一周

产后新妈妈身体虚弱,最好先静养一周左右,尽量少接待来访的亲戚朋友。

及时释放不良情绪

感觉委屈、烦恼、压力大的时候不要压抑自己,要及时和家人商量。照顾宝宝之余,可以看看书、听听音乐、散散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要把自己关在家里。

丈夫要体谅关爱妻子

妻子出现负面情绪时,丈夫要耐心开导她,多与妻子沟通。还应主动地承担起照顾宝宝的重任,多留时间陪伴妻子和宝宝。

气候多变中老年人谨防心脑血管疾病

据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天气多变的春季缺血性脑中风疾病发病增加。中老年人以及有高血压、动脉硬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由于血管壁弹性降低,流向大脑的血液量减少,致使大脑慢性缺血缺氧。如果遇到情绪波动,劳累、天气气温骤变等,都会加重大脑缺氧情况,容易导致大脑出现急性缺血缺氧症状。

特别提醒市民的是,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如频频打哈欠,有预示缺血性中风发生可能,切莫以为是“春困”而不以为然,一定要高度警惕,出现“春困”症状,可检测一下血压是否正常,如不正常,或出现神志恍惚、身体感到不适,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此外,春季万物复苏,花红柳绿,人们的防病意识往往减弱。专家提醒市民,春季天气多变,没有及时增减衣物,或不再坚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血压、降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药物,对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而言极为危险,容易诱发脑出血、心绞痛等心脑血管意外,市民预防疾病,保障健康切不可忽视这些细节。

夏季的养生要注重对心脏的养护

初夏之时,老年人气血易滞,血脉易阻,每天清晨可吃少许葱头,喝少量的酒,促使气血流通,心脉无阻,便可预防心病发生。立夏之后,天气逐渐转热,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

立夏以后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C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传统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此时节,人们还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尤其是老年人要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伤心、伤身、伤神。

立夏节气常常衣单被薄,即使体健之人也要谨防外感,一旦患病不可轻易运用发汗之剂,以免汗多伤心。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气血瘀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故立夏之季,情宜开怀,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具体到膳食调养中,我们应以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

相关推荐

​糖尿病人谨防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人谨防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经常伴有高血压。英国科学家最近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压与控制其血糖一样重要!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应该是120/80毫米汞柱,即使是略高于这个水平也可能会增加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危险性。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血脂都不正常。其表现为有益胆固醇低,血中甘油三脂过高。即使有害胆固醇在正常范围内,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也可能太高。所以,糖尿病人有发生严重型动脉粥样硬化的趋向,既影响小血管,又影响大血管,使肌体中的整个血管树都受到影响,最后导致失明、下肢坏疽、肾病和神经疾病。 避免血管并发症的

寒冷天谨防宝宝

注意!天冷时更要防孩子热 保暖过度。婴幼儿的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由于孩子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极易受环境温度影响。数九寒天,家长生怕冻坏娇嫩的小宝宝,室内一天到晚开着暖,致使室内温度过高。如再给孩子穿上厚厚的棉衣,还有棉被盖得严严实实,身子底下铺上电热毯,又加上热水袋,在这种情况下,极易使孩子热,甚至引起发烧。 偏食挑食。许多孩子爱吃煎炸烧烤、饮料、糕点等食品,对杂粮、蔬菜是一口不沾。不仅影响脾胃功能,而且使体液变为酸性,致使代谢失衡,体内产生的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蓄积在体内则生邪热

老年人谨防止消化道出血

引起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有: 1.消化性溃疡: 占首位(约占50%左右)。出血是溃疡病活动的表现,是由于溃疡周围小血管充血,破列所致。当过度疲劳,情绪紧张,饮食不当及服用损作胃粘膜的药物(如阿斯匹林)等均可引起消化性溃疡活动而致出血,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胃溃疡多于十二指肠溃疡,大多数出血者,平时可无症状,而以出血为首发症状。 2.食管病变: 如肝炎后肝硬化或血吸虫病肝硬化患者可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酸的反流及腐蚀作用,粗糙坚硬食物的损以及腹腔内压力增高,均可成为出血的诱因,约有30%左右的食

立夏养生吃什么水果 谨防感冒

立夏时节常常衣单被薄,即使体健之人也要谨防感冒,一旦患病不可轻易运用发汗之计,以免汗多心。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血瘀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故立夏之季,情宜开怀,安闲自乐,切忌暴喜心。清晨可食葱头少许,晚饭宜饮红酒少量,以畅通血。具体到膳食调养中,我们应以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

女人谨防阴道出血的原因

1.功能性子宫出血 有部分女性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也会出现阴道出血的情况,它的主要症状有月经周期不规律,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等症状。出现这种情况的出血没,除了要及时止血之外,同时还要建立正常的月经周期,防止复发。 如果一些长期患有非经期阴道出血的人群,除了要及时治疗之外,同时还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情况,因此纠正贫血也非常重要。 2.延后7-10天才出血 出现这种情况后,不要轻率的认为是月经来迟,这个应该先观察出血的量、色、持续时间等是否与平常的月经一样,如果经血量时多时少,淋漓不尽,

老人多的食疗方

人们离不开饮食所化生的精,成年人如此,儿童、婴幼儿如此,老年人更是如此。合理的饮食,是维持老年人健康的需要。“以食治疾,胜于用药”,此是养生,特别是老人养生之大法也。主张擅长用食物来调理疾病比用药物来治疗疾病更好。当然,治病有时还必须依赖药物,但始终应以饮食调护为根本。 老年人在饮食卫生方面,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一不能“饮食自倍(过量)”,年纪大的人,不可一次吃的过饱,而是要一日多餐,但每次食用量不要贪多。这样可使食物容易被脾胃消化,血生化正常。如果每次吃的过饱,可损人体。二是“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

糖尿病人谨防骨质疏松

(1)我国人每日钙的摄人量偏低,加之糖尿病人严格控制饮食,不注意钙的补充,血钙水平低,可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多,可动员钙进入血循环,又加重了骨质疏松。 (2)胰岛素不足,使蛋白质分解增加,合成受抑制。造成了负氮平衡。蛋白质是构成骨架的基本物质,蛋白质减少可导致骨基质减少,使钙、磷不能在骨筋中沉积,而造成骨质疏松。另方面胰岛素又是软骨和骨生长的调节因子,对软骨和骨的形成有直接刺激效应,能激发糖蛋白及胶原蛋白的合成,还参与骨矿化效应,对钙吸收和骨矿化可能起间接的作用,即通过l,25-

秋季老年人谨防复发胃病

金秋10月,天由热转凉,昼夜温差悬殊,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期。老年人因脏器功能减退,适应性差,抵抗力弱,更易发病。 据悉,10月份是老年人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主要是温下降,人体受冷后,血液中的组织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随之下降,导致胃病复发。 因此,日常膳食应温软淡素易消化,合理药物防治。

保养身体吃什么好 泡脚

泡脚是很好的身体养护方式,一年四季都可以泡脚,三伏天的时候也可以泡脚,在人的足部有脾经、胃经、肝经、肾经等腑脏经络,三伏天通过泡脚可通经活络、温煦腑脏,调节脏器功能,改善毛孔的血液循环,加速祛除身体寒。 不过泡脚的时间不能太长,泡脚不能泡到出大汗,出汗太多血,正所谓“大汗亡阳”。因此,夏季泡脚最好用40℃左右的温热水,具体以不出汗为原则。

温降低老年人要谨防青光眼

1、多吃利尿食物 青光眼患者可以多吃利尿食物。如果患者的血糖正常,可服用”蜂蜜”、西瓜、丝瓜等具有利尿的作用的食物,可加快眼内房水的吸收、减少房水的生成,有利于降低眼压。 2、多吃清淡食物 青光眼患者宜多吃清淡食物,要避免高脂肪、高糖等食物,少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不要吃容易口渴的油炸食物。日常也可以每国瞳仁,疏通眼部毛细血管,促进眼部血液循环,修复眼部受损细胞。 3、心情要好 不少青光眼患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今天心情不好,眼压就会高些。的确,青光眼是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情绪波动不仅容易诱发闭角型青光眼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