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功能性腹痛的常见疾病有哪些
小儿功能性腹痛的常见疾病有哪些
肠蛔虫症:小儿常有反复阵发性脐周疼痛,可伴有食欲不振,睡眠不安,整体腹部柔软,无肌紧张,且无固定压痛。末梢血象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大便查虫卵可帮助诊断。消化道溃疡:各年龄均有发病,以年长儿多见。症S状往往不典型,腹痛以脐周及上腹部为主,进食后有缓解,伴有呕吐,需做胃镜或胃肠钡餐造影X线检查协诊。过敏性紫瘢:本病多见学龄儿童,多发生于有皮肤学紫癜的患儿,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或便血,也有患儿仅有腹痛症状,应与外科急病,如阑尾炎,肠套叠等鉴别。其他:如大叶肺炎,败血症,代谢病等均可有腹痛表现,但以原发病表现为主,且腹痛喜按,无固定压痛。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用药有哪些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道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临床上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群体一般都是婴幼儿居多。那么,家长要是发现孩子饮食上出了问题,想要治好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话,可以为孩子吃什么药物来治疗呢?临床上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用药有哪些呢?
(1)抗酸药和抗分泌药:
①抗酸药:在消化不良的治疗用药中,抗酸药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非处方药,部分患者服用抗酸药后症状缓解,但也有报告抗酸药与安慰剂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疗效相近。
抗酸药(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氧化镁,三硅酸镁)在我国常用的有罗内,复方氢氧化铝(胃舒平),胃得乐(乐得胃),铝碳酸镁(胃达喜),复方铝酸铋。这类药物对于缓解饥饿痛,反酸,烧心等症状有较明显效果。但药物作用时间短,须多次服用,而长期服用易引起不良反应。
②抗分泌药:抗分泌药主要指H2受体拮抗药和质子泵抑制剂。
H2受体拮抗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报道很多,药物的疗效在统计学上显著优于安慰剂。主要有西咪替丁,20~30mg/(kg·d),分2次口服;雷尼替丁,5~7mg/(kg·d),分2次口服;法莫替丁,0.6~1mg/(kg·d),分2次口服等。
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0.6~0.8mg/(kg·d),1次/d口服,可抑制壁细胞H+-K+-ATP酶,抑制酸分泌作用强,持续时间长,适用于H2受体拮抗药治疗无效的患者。
(2)促动力药物:
根据有对照组的临床验证,现已肯定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多潘立酮(吗叮啉)及西沙必利对消除功能性消化不良诸症状确有疗效。儿科多潘立酮(吗叮啉)应用较多。
孩子腹痛怎么办
1.肠道寄生虫病。肠蛔虫症是儿童腹痛的常见原因。患儿常见的症状是腹痛和食欲不好,疼痛不重,位于脐周,反复多次发作。疼痛发作时患者喜按腹部,无压痛。有的患者还喜吃炉渣、土块等异常现象。遇到这种腹痛家长应及时带孩子上医院治疗。
2.肠痉挛。是常见的一种消化道功能紊乱症,主要是由于肠壁平滑肌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腹痛。腹痛每次发作时间不长,短时几分钟,长达几十分钟,时痛时止,反复多次。或轻或重,重者可翻滚出冷汗,面色苍白,腹痛部位以脐周为主,多伴呕吐,有时排出一个“气”后痛疼便止。用手按摩或腹部放热水袋也可缓解此种腹痛。
3.便秘。儿童发生便秘时,肠腔内粪便积聚可引起肠腔胀气,使结肠扩张而引发孩子腹痛。按摸左下腹可触及索条状粪便团块,排便后腹疼便消失。可用开塞露或皂条塞入肛门内以促其排便。
4.过敏性腹痛。是由于孩子对异性蛋白过敏而引起的腹痛,属功能性腹痛。常见的是对牛奶和鸡蛋过敏,在喂奶1~2小时后出现腹痛、腹泻、腹胀、呕吐现象。这种情况引起的腹痛应该立即给孩子禁食牛奶。
5.腹型癫痫。是小儿癫痫的一种,患儿常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的胃肠道症状替代了通常的癫痫抽搐发作。腹痛突然发生,骤然停止,如仔细观察,腹痛时患儿可有轻微意识障碍。腹痛后精神萎靡、嗜睡。这些患儿常有癫痫家族史,腹痛时做脑电图,有助于诊断。
6.肺部疾病。小儿肺炎或右侧胸膜炎时,由于肋间神经受到刺激,可引起右腹部放射性疼痛,甚者还有压痛和腹肌紧张。患者常伴有面色潮红、呼吸快、咳嗽、胸痛等现象。应到医院治疗。
7.腹型偏头痛。腹型偏头痛常以腹痛形式表现出来,临床上表现为周期性腹痛,伴有呕吐,很少甚至没有头痛。发作持续几小时,可伴有畏寒,面色苍白和疲倦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体征。脑电图和脑血液图有助于诊断。
8.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右下腹疼痛,有很多患者的腹痛部位先自心窝或脐部,后转移到右下腹。这种转移性腹痛是急性阑尾炎的体征。这种腹痛呈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腹痛处拒按,手摸上去更痛,若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很容易误认为急性胃肠炎。当腹痛开始发生在脐周围时,又可能误诊为蛔虫症或肠痉挛。因此,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9.急性肠炎。是由于吃了腐败变质或不洁食物而引起的,出现腹痛、腹泻。重者呕吐、恶心,应及时吃药。
睾丸坠痛常见疾病
1.炎症
睾丸炎是睾丸疼痛的常见原因。引起睾丸炎的原因非常多,如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可并发睾丸炎,出现睾丸疼痛、肿大;淋病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性传播疾病,严重时可引起睾丸炎,出现睾丸疼痛、肿大;慢性前列腺炎也可引起睾丸疼痛,表现为单侧疼痛,多为钝痛或牵拉痛,呈持续性,前列腺液显微镜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患者多为青壮年,老年人少见。
2.扭转
睾丸扭转是阴囊内常见急症之一。自新生儿至70岁老人都可发生,65%发生于12~19岁,一般发病前几小时有剧烈活动,或睾丸受过外力。睡眠或安静时突然发生睾丸剧烈疼痛是本病的首发症状,也是其主要诊断依据之一。部分病例伴有恶心呕吐、阴囊肿胀、触痛明显。
3.损伤
睾丸在阴囊内的活动性较大,且有坚韧的白膜保护,发生闭合性损伤的机会较小。睾丸损伤大多与遭受暴力、车祸等有关。受伤后睾丸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甚至发生昏厥或休克。体检时有睾丸肿胀、轮廓不清或阴囊瘀血,压痛明显,B超和CT不但有助于本病的诊断,而且可明确睾丸损伤的部位和范围。
4.缺血
睾丸缺血性疼痛多见于老年人,疼痛较剧烈,活动时加重,休息时缓解。前列腺液镜检正常,常因为睾丸动脉硬化致动脉狭窄。睾丸动脉粥样硬化往往是全身性血管病变的局部表现,多为单侧病变,左侧较右侧多见。
宝宝频繁腹痛须警惕
腹痛是宝宝较常见的病症,这让家长很难判断病因。当孩子频繁腹痛时,则有可能是患了再发性腹痛。
再发性腹痛又叫复发性腹痛,是指儿童在3个月以内至少有3次的腹痛发作,临床上可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大类。
大量临床资料分析表明,功能性再发性腹痛特点如下:
(1)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男女之比为3:5,此类患儿性格忧虑,情绪紧张、压抑、渴望被爱护;
(2)腹痛反复发作可每周、每月发作1~2次,每次发作超过两小时,可自行缓解,腹痛发作以晨起多见,常于空腹或进餐时突然加重;
(3)疼痛部位主要在脐周,也可在腹部其他部位,腹痛为痉挛性或绞痛性,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出汗、食欲不振、便秘或腹泻等症状,常影响小儿正常活动,在发作间隙期则表现正常;
(4)体检腹部压痛多在中腹部或不固定,左下腹可摸到条索状腊肠管或粪块,无腹膜刺激征;
(5)化验血、尿、粪及肝功能等均无异常;
(6)常规解痉止痛治疗得不到理想疗效。
功能性再发性腹痛的发病主要与儿童的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如有的孩子渴望得到家长的关注),一般不需治疗。若腹痛时间较长,呈绞痛发作,可在儿科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解痉止痛药如颠茄合剂、维生素k及促进胃肠动力药如吗丁啉等。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再发性腹痛中约有10%属于器质性再发性腹痛,常见的疾病有慢性便秘、肠道寄生虫病、慢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肝胆疾病和慢性肠炎等,这类患儿需要去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小儿功能性便秘治疗
便秘是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之一,按便秘性质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其中功能性便秘是儿童排便障碍的常见原因,占小儿便秘90%以上,占小儿胃肠门诊的25%。功能性便秘虽非危及生命的疾病,但日久者可影响小儿生命质量甚至可能对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后果。
对于婴幼儿,如果大便延迟3天以上,可能造成排干便时疼痛,并导致肛裂及肛门痉挛,最终引起不敢排便的条件反射,因此,积极的干预及药物治疗是必要地,功能性便秘的治疗目的是改善症状,消除病因,恢复正常肠蠕动和排便的生理功能。
病因:
小儿在不同的年龄有着不同的便秘原因,但绝大多数都是属于功能性的,临床上耶称为特发性或习惯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易致小儿腹胀、哭闹、拒食,影响其生活质量。
主要原因有:1.盆底肌肉协调障碍;2.膳食纤维摄入不足;3.不良的精神因素及排便习惯;4.胃肠激素分泌和调控异常影响了胃肠蠕动;5.肠道微生态菌群紊乱。
治疗目的:
功能性便秘的治疗目的是改善症状,消除病因,恢复正常肠蠕动和排便的生理功能。
基础治疗,注重平时护理:
1.调整饮食:强调给予母乳喂养,停止或减少奶粉增加粗纤维及含渣多的食物,减少精细食物及含渣少的食物的摄入,适当补充水分;
2.训练小儿定时排便并养成习惯;
3.每日安排适量的室外活动;
4.注意观察并排除婴幼儿的异常精神因素。
药物治疗
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药物治疗。
1.益生菌
2.乳果糖口服溶液
3.中药:可配合选择清热开胃的中药,如:王氏保赤丸、健儿清解液、消食退热汤浆、小儿豉翘颗粒等。
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的常见区别
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的常见区别有哪些?急性腹痛常伴有的疾病有哪些?慢性腹痛常伴有的疾病有哪些?下面我给大家做个详细的介绍。
1、腹腔器官急性炎症 如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急性胰腺炎、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急性胆囊炎等。 2、空腔脏器阻塞或扩张 如肠梗阻、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泌尿系结石梗阻等。 3、脏器扭转或破裂 如肠扭转、肠绞扎、肠系膜或大网膜扭转、卵巢扭转、肝破裂、异位妊娠破裂等。 4、腹膜炎症 多由胃肠穿孔引起,少部分为自发性腹膜炎。 5、腹腔内血管阻塞 如缺血性肠病、夹层主动脉瘤等。 6、腹壁疾病 如腹壁挫伤、脓肿及腹壁带疱疹。 7、胸腔疾病所致的腹部牵涉性痛 如炎、肺阻、心绞痛、心肌梗塞、急性心包炎、胸膜炎、食管裂孔疝。 8、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腹痛 如腹型过敏性紫癜、 尿毒症、铅中毒、血卜啉病等。
1、腹腔脏器的慢性炎症 如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及胆道感染、慢性胰腺炎、结核性腹膜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Crohn)病等。 2、空腔脏器的张力变化 如胃肠痉挛或胃肠、胆道运动障碍等。 3、胃、十二指肠溃疡。 4、腹腔脏器的扭转或梗阻 如慢性胃扭转。 5、脏器包膜的牵张 实质性器官因病变肿 胀,导致包膜张力增加而发生的腹痛,如肝 淤血、肝炎、肝脓肿、肝癌等。 6、中毒与代谢障碍 如铅中毒、尿毒症等。 7、肿瘤压迫及浸润 以恶性肿瘤居多 ,可能 与肿瘤不断长大,压迫与浸润感觉神经有关。 8、胃肠神经功能紊乱 如胃肠神经症。
上面就是急诊科专家为大家介绍的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的常见区别,所以不管是急性腹痛还是慢性腹痛对我们身体的伤害都是巨大的,我们要注意治疗。
不完全性肠梗阻有哪些症状及治疗
肠梗阻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肠道通过障碍,而导致肠道和全身的病理变化。肠梗阻是小儿时期比较常见的急腹症。
肠梗阻大致可分为机械性(器质性)和动力性(功能性)两大类。
机械性肠梗阻是由于肠道内或肠道外器质性病变而引起肠管堵塞。病因可以是先天性发育畸形如肠闭锁、肠狭窄、肠旋转不良、环状胰腺、疝气嵌顿等。后天的原因有肠套叠,蛔虫团堵塞、肠扭转、肿瘤压迫、炎症或手术后肠粘连等。
功能性肠梗阻是由于肠蠕动功能不良使肠内容物不能正常传递运送。常见于各种重症肺炎、败血症、肠炎所致的中毒性肠麻痹或低血钾引起的麻痹性肠梗阻。或是因肠道神经发育不正常引起的先天生巨结肠、幽门肥厚性梗阻等。
除原发疾病的特有表现外,肠梗阻共同的表现是阵发性腹部绞痛,呕吐腹胀和肛门不排气排便。 阵发性腹痛常常突然发生,机械性肠梗阻绞痛剧烈。小儿腹壁薄,腹痛发作时腹部常可见到鼓起的肠型和蠕动波。麻痹性肠梗阻没有绞痛,只有高度腹胀时可有持续胀痛,也见不到肠型,听不到肠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