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按摩哪些穴位
呕吐按摩哪些穴位
足三里
【位置】 在胫骨外侧,膝盖下方约3个指幅处。
【治疗】 患者仰卧,治疗者分别指压左右足部穴位。若患者自己指压,坐在椅子上较易进行。对一般的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呕吐、胃积食或肝脏、胆囊病症等症状有效果。
百会
【位置】 连接两耳之问直线与眉间中心的直线的交点,即头顶处。
【治疗】 治疗者两手包住患者头部,左右拇指缓慢轻轻指压穴位。对于缓和宿醉引起的头痛、头重效果明显,且能抑制晕车呕吐时的心神不宁。
巨阙
缓和胸部苦闷,对胃酸过多或胃痉挛及慢性胃病有效
【位置】 心窝正中央。
【治疗】 使患者仰卧,治疗者跪在一旁,指尖朝患者喉咙方向两手手指并拢相叠,以中指尖反复指压心窝。如此,可缓和呕吐的胸部苦闷。对胃酸过多、胃积食、慢性胃病有效。
厉兑
【位置】 脚第2指指甲边缘。
【治疗】 将两脚的脚趾指甲根部加以揉压。本穴位可缓和胃部病症症状。尤其感觉心窝胀、腹部不适、反胃时,加以刺激有效果。
天枢
【位置】 距离肚脐两侧约2个指幅外侧。
【治疗】 让患者仰卧,治疗者分别将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指压到腹部的脂肪轻度凹陷程度。如此,可促进消化系统机能。或在心窝到本穴位范围之间轻轻按摩即可。
以上就是5个可以治疗呕吐的特效穴位啦,而且不同的穴位还针对不同病症引起的呕吐,大家在治疗按摩的时候一定要对“穴”按摩才有用哦。
怎样预防晕车呕吐 按摩穴位
晕车时,可按压合谷穴(位于人体的手背部位,第1、2掌骨间,即“虎口”处),按压此穴位可直接作用于胃肠,有很好的缓解头晕及恶心呕吐作用。
上吐下泻最快的办法 按摩止吐泻速效
合谷穴属于大肠经,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相接,按摩合谷穴能安和肠胃,降逆止呕,其传入部位与呕吐的神经支配基本相同,所以是止吐的特效穴。
定位: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左右共2穴。
按摩手法:用一手手掌贴住另一手手背,拇指指端置于合谷穴上,向下按压并揉动3-5分钟,两手交替进行。
内关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脾胃属中焦,内关穴可通常三焦之气,故可治疗心,胸,胃等方面的疾病,相对于中焦而言,内关为止吐常用穴, 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恶心呕吐,刺激本穴均能迅速起到止吐作用。
定位:在前臂掌侧, 当大陵与曲泽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肌腱之间。
按摩手法:双手交叉相互按揉内关穴,连续3-5分钟,每日2-3次。
承筋穴具有舒筋活络,清泻肠热,强健腰膝的作用,按摩该穴位能有效改善呕吐,腹泻,便秘,痔疮,流鼻血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定位:位于膝盖后方横纹向下6指幅宽的位置,左右各一。
按摩手法:将拇指置于承筋上,用指腹揉按1-3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中脘穴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功效,多用于治疗腹胀,呕吐,恶心,反胃,腹痛腹泻,腹鸣,吞酸,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缺乏等也有很好的疗效。
定位: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按摩手法:用双手掌心,掌根或全手掌向下按在此穴位上,然后沿着顺时针方向揉搓3-5分钟,每天坚持进行按摩,可有效改善胃胀,呕吐现象。
按摩穴位治疗呕吐胃痛
人体有众多的穴位,每一个穴位都有自己的作用与功效。我们经常会出去旅游之类的,如果是和家人一起,那么遇到紧急的情况和意外可能还能相互照应,但是如果是自己的话,一定要学会一些救命的穴位,在关键的时刻能够进行自救。
中医认为,身体有疾病是因为经络不通所致,通过按摩一些穴位,可以起到缓解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突发疾病时,可按摩治疗呕吐胃痛的穴位来救治。
一、内关穴止呕吐
晕车的人容易呕吐,可以通过多按内关穴来止呕。
内关穴位于掌面手腕横纹上两寸(以患者中指指间关节长度为一寸)处,处于两筋之间,它是手厥阴心包经穴。将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把三个手指头中的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这时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为说明确切位置,可以攥一下拳头,攥完拳头之后,在内关穴上,有两根筋,实际上,内关穴就在两根筋的位置。
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内关。内,内部也。关,关卡也。内关名意指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本穴物质为间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流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表部注入心包经的体内经脉,心包经体内经脉经水的气化之气无法从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体表,如被关卡阻挡一般,故而得名。
中医认为其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功效,按摩它能够及时缓解恶心症状,消除不适感。此外,内关穴还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功效,对冠心病、高血压引起的心悸、胸闷、胸痛有缓解作用,点穴时用指甲反复用力掐按。
穴位按摩方法:可自行按压,力度以局部感到酸、麻或胀重(中医称“得气”)为度,可持续按压至恶心症状消失,或视耐受程度而定。
二、足三里止胃痛
多按摩足三里可以起到调理肠胃的作用。胃痛发作时按摩足三里能止痛。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即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右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为什么叫“三里”?其实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摩它能够养护脾胃。胃经气血在足三里形成较大的气血常。足,指穴所在部位为足部,别于手三里穴之名也。三里,指穴内物质作用的范围也。该穴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在此形成较大的范围常本穴物质为犊鼻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散于本穴的开阔之地,经水大量气化上行于天,形成一个较大气血场范围,如三里方圆之地,故名。三里、下三里名意与该穴同,下,指本穴位处足之下部,别于手三里穴所在之部。
穴位按摩方法:用双拇指按揉双腿足三里穴,出现酸痛麻胀感后3~5分钟,胃痛可明显减轻。
掌握和运用得当治疗呕吐胃痛的穴位,可以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哦。
反胃想吐按什么穴位
1、反胃想吐按摩上脘穴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5寸,和食管相对应,是食物进入胃的通道。按压上脘穴,对人们因吃得太快、吃得太饱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的反胃、胃胀、呕吐、打嗝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2、反胃想吐按摩中脘穴
在胃部正上方4寸的地方就是中脘穴,这个穴位是治疗胃脘痛、腹胀、泛酸等很重要的一个穴位,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3、反胃想吐按摩下脘穴
在胃的底下,肚脐上2寸处,胃和小肠的连接处,对应人体的小肠。下脘穴位于食物从胃进入小肠的关口,因此掌握着食物消化吸收的大权。
如何按摩能缓解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是胃内容物返入食管,经口吐出的一种反射动作,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恶心、干呕和呕吐,但有些呕吐可无恶心或干呕的先兆。任何疾病只要影响到胃,使胃失和降、胃气上逆,都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胃部不舒服,随后就开始感觉恶心。妊娠呕吐是指妇女怀孕时出现的恶心、呕吐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情况严重时我们还是要去看医生。
按摩主穴
按揉>
中脘穴
位置: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处。按摩方法:被按摩者平躺,按摩者用拇指或中指按压中脘穴约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摩约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为佳。
功效:治疗腹胀、腹痛、腹泻、反酸、恶心、呕吐、便秘等。
按揉>
天枢穴
位置:肚脐两侧约三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卧,按摩者用拇指或中指按压天枢穴约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并向整个腹部放散为佳。功效:治疗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月经不调、痛经等。
恶心怎么快速缓解 按揉穴位
位置: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处。
按摩方法:用拇指或是中指按压中脘穴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摩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为佳。
功效:治疗腹胀、腹痛、腹泻、反酸、恶心、呕吐等。
位置:手臂内侧中间,腕横纹上约3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用拇指或是食指点按内关穴约1分钟,以酸胀感向腕部和手放散为佳。
功效:治疗呕吐、呃逆、胸闷、胃炎、胃溃疡等。
位置:胫骨外侧,在膝盖下放约4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膝盖稍屈曲,用拇指顺时针按揉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
功效:治疗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胃痛、食欲不振等。
位置:位于腹部、左右肋弓相交之处,再向下约2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用食指或是中指按压巨阙穴约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摩约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并向整个腹部放散为佳。
功效:治疗恶心呕吐、打嗝、吞酸、腹泻、胸痛、心痛、心烦等。
按摩哪个部位可以止吐
合谷穴属于大肠经,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相接,按摩合谷穴能安和肠胃,降逆止呕,其传入部位与呕吐的神经支配基本相同,所以是止吐的特效穴。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左右共2穴。
按摩手法:用一手手掌贴住另一手手背,拇指指端置于合谷穴上,向下按压并揉动3-5分钟,两手交替进行。
承筋穴具有舒筋活络,清泻肠热,强健腰膝的作用,按摩该穴位能有效改善呕吐,腹泻,便秘,痔疮,流鼻血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承泣穴位于膝盖后方横纹向下6指幅宽的位置,左右各一。
按摩手法:将拇指置于承筋上,用指腹揉按1-3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筑宾穴具有和胃降逆,清心化痰,通络止痛的功效,主治胃气上逆之呕吐病症,宿醉,头痛,失眠,腰部和膝盖疼痛症。筑宾穴位于内脚踝向上约7指幅宽,在脚后方边缘大拇指横宽距离的地方,左右各一。
按摩方法:用手指的指腹或指节按压,并以画圆的形式按摩。
按摩哪个部位可以止吐 合谷穴止吐
合谷穴属于大肠经,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相接,按摩合谷穴能安和肠胃,降逆止呕,其传入部位与呕吐的神经支配基本相同,所以是止吐的特效穴。
定位: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左右共2穴。
按摩手法:用一手手掌贴住另一手手背,拇指指端置于合谷穴上,向下按压并揉动3-5分钟,两手交替进行。
坐车吐按什么穴位
1、坐车吐按摩耳穴
位置:按压耳穴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晕车呕吐,当你乘车感到不舒服时,及时按压耳穴:胃。这个穴位位于耳轮脚消失的地方,在胃痉挛的时候,这个穴位会有明显的压痛。需要注意的是,耳穴一般都是一个区域而不是一个点,在这个区域内用探针或指尖仔细寻找,会发现某一个点的压痛比较剧烈,这就是我们要找的穴点。
治疗:对“胃”进行刺激的时候,用手指的指尖垂直按压于穴位上,力量由小到大,以晕车的人能忍受为度。一侧穴位持续按压3~5分钟,休息2分钟后再次按压或换另一侧耳朵上的穴位。按压的时候注意不要用指甲掐,以免皮肤破损,压住以后也不要揉搓。
2、坐车吐按摩足三里
位置:在胫骨外侧,膝盖下方约3个指幅处。
治疗:患者仰卧,治疗者分别指压左右足部穴位。若患者自己指压,坐在椅子上较易进行。对一般的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呕吐、胃积食或肝脏、胆囊病症等症状有效果。
3、坐车吐按摩百会穴
位置:连接两耳之问直线与眉间中心的直线的交点,即头顶处。
治疗:治疗者两手包住患者头部,左右拇指缓慢轻轻指压穴位。对于缓和宿醉引起的头痛、头重效果明显,且能抑制晕车呕吐时的心神不宁。
4、坐车吐按摩巨阙穴位
缓和胸部苦闷,对胃酸过多或胃痉挛及慢性胃病有效。
位置:心窝正中央。
治疗:使患者仰卧,治疗者跪在一旁,指尖朝患者喉咙方向两手手指并拢相叠,以中指尖反复指压心窝。如此,可缓和呕吐的胸部苦闷。对胃酸过多、胃积食、慢性胃病有效。
5、坐车吐按摩厉兑穴位
位置:脚第2指指甲边缘。
治疗:将两脚的脚趾指甲根部加以揉压。本穴位可缓和胃部病症症状。尤其感觉心窝胀、腹部不适、反胃时,加以刺激有效果。
急性肠胃炎止吐最有效最快的方法 最快的方法:推拿按摩
适用:6个月—6岁以下儿童
(1)患儿仰卧位,家长以拇指直推膻中穴1~3分钟。
(2)家长用两拇指,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30~50次。
(3)顺、逆时针摩腹各1分钟。
(4)以拇指端按揉足三里、内关穴各约1分钟。
(1)合谷穴止吐
合谷穴属于大肠经,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相接,按摩合谷穴能安和肠胃,降逆止呕,其传入部位与呕吐的神经支配基本相同,所以是止吐的特效穴。
定位: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左右共2穴。
按摩手法:用一手手掌贴住另一手手背,拇指指端置于合谷穴上,向下按压并揉动3-5分钟,两手交替进行。
(2)内关穴止吐
内关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脾胃属中焦,内关穴可通常三焦之气,故可治疗心,胸,胃等方面的疾病,相对于中焦而言,内关为止吐常用穴, 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恶心呕吐,刺激本穴均能迅速起到止吐作用。
定位:在前臂掌侧, 当大陵与曲泽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肌腱之间。
按摩手法:双手交叉相互按揉内关穴,连续3-5分钟,每日2-3次。
(3)承筋穴止吐
承筋穴具有舒筋活络,清泻肠热,强健腰膝的作用,按摩该穴位能有效改善呕吐,腹泻,便秘,痔疮,流鼻血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定位:位于膝盖后方横纹向下6指幅宽的位置,左右各一。
按摩手法:将拇指置于承筋上,用指腹揉按1-3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4)中脘穴止吐
中脘穴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功效,多用于治疗腹胀,呕吐,恶心,反胃,腹痛腹泻,腹鸣,吞酸,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缺乏等也有很好的疗效。
定位: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按摩手法:用双手掌心,掌根或全手掌向下按在此穴位上,然后沿着顺时针方向揉搓3-5分钟,每天坚持进行按摩,可有效改善胃胀,呕吐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