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疼痛怎么办
癌症疼痛怎么办
一、分散注意力
缓解癌症疼痛可以通过分散注意力来缓解,只要是能够分散患者注意力的事情都可以用来止痛。比如听音乐、看电视、唱歌等。但是这种方法只能针对轻微的疼痛,如果疼痛剧烈是没什么作用的。
二、松弛疗法
松弛疗法能解除精神上的紧张,伸展骨骼肌,阻断和缓解疼痛,并可引发体内多种生理生化反应。如机体耗氧量减少,呼吸、心跳速率减慢,血压下降,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等。因疼痛而引起的焦急、抑郁、恐惊等精神心理障碍会逐步减轻。
缓解癌症疼痛的几种方法
缓解癌症疼痛的三种方法。80%以上癌症患者在疾病整个过程中或多或少地要经受不同程度的疼痛折磨。有的是手术引起,有的是放化疗期间引起的并发症,更多的是晚期病人由于肿瘤的发展造成的癌症疼痛。疼痛使病人对肿瘤产生了巨大的恐惧,处理不当让患者没有尊严,生活非常痛苦。
由于中国近代史受过鸦片毒害,患者、家属和医生多心有余悸,宁可痛死也不愿意吃阿片类药,最怕阿片类药上瘾。国际上大量临床研究结果证明:只要正确使用,阿片类药物不会成瘾,用止痛药治疗和吸毒不是一个概念。
癌痛有两大类:一类是癌症本身的疼痛,肿瘤组织对周围组织的侵蚀,造成的炎症、水肿、渗出。二类是转移癌所致的癌痛,其中骨转移最多。
目前恶性肿瘤出现骨转移在美国排在首位的是前列腺癌。中国出现骨转移最多的恶性肿瘤是肺癌和乳腺癌。肺癌骨转移以后,可以发生一系列的骨相关事件,如骨痛、承重骨病理性骨折甚至造成截瘫,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出现骨相关事件的癌症患者还影响整个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
首先,是毒麻药品的管理。早期制定的毒麻药品管理办法存在许多不方便。毒麻药管理应该再人性化一些。政府担心毒麻药品管理不当会引发毒品犯罪,但是不能因为担心毒品犯罪,就如此严管癌痛病人毒麻药品的使用。毒麻药管理部门应该结合中国如此多的癌症病人、晚期癌症病人和癌痛病人来考虑完善相关政策。政府应该进一步关注这部分特殊群体。
第二,是现行医保政策的修订。癌痛,特别是骨转移出现的癌痛,目前双磷酸盐类药物有很好的临床疗效。现在北京市只有第一代双磷酸盐药物进入了医保报销目录,如阿可达、博宁等,其他第二代双磷酸盐药物如择泰等效果好、副作用低又方便使用的药物都不予报销。双磷酸盐药物需要是每月打一次,希望医保部门尽快修订医保报销政策,将第二代或第三代双磷酸盐药物列入医保报销目录。
第三,我们国家应该在研发新药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癌症死亡已经跃居国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如此多的癌症患者、如此多的癌痛人群,政府应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研发新药和止痛产品很有必要!
关注癌痛治疗 改善生活质量,医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医生是执行癌症病人治疗,帮助晚期癌痛患者缓解癌痛、改善并保障癌痛患者生活质量的主体。目前我国肿瘤界医生在掌握掌握癌痛治疗、遵守“三阶梯”原则和关注癌痛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做得不错。但更多的癌症患者并没有在癌症中心、肿瘤科治疗,而是分散在各个学科领域里接受治疗。很多综合性医院的非肿瘤科、非肿瘤专业的医生对癌痛治疗还是不重视,在癌痛诊断、治疗、分级处理方面还是不熟悉。利用这次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应该加大对临床医生的业务培训很有必要。
癌症疼痛吃什么食物好
1、四香苦瓜止痛粉
原料:木香10克,沉香2克,丁香6克,香附10克,苦瓜100克。
制法:将苦瓜洗净,连皮、瓤及子,切碎后晒干,研成极细末,备用。将木香、香附、沉香、丁香分别拣杂,木香、香附洗净后晒干,与沉香、丁香共研成细末,再与苦瓜细末充分混合均匀,将所得的止痛粉分装成3包,即成。
功效:行气清胃,抗癌止痛。本食疗方对胃癌患者胃脘胀痛属气滞者尤为适宜。
服法:每日3次,每次1包,温开水。
2、三七元胡大蒜糊
原料:三七粉10克,元胡粉10克皮大蒜50克。
制法:将三七、元胡洗净、晒干,研成细末后,充分拌和均匀,备用。将紫皮大蒜洗净,切碎,剁成大蒜茸糊,拌入三七、元胡细末,可酌加温开水适量,搅拌成糊状,即成。
功效:活血行气,抗癌止痛。
服法:早晚2次分服。
3、蒲黄灵脂鸡
原料: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乌骨鸡1只。
制法:将蒲黄、五灵脂晒干,研碎,放入多层纱布袋中,备用。将乌骨鸡洗净,入沸水锅中焯透,捞出,用清水过凉,把药袋装入鸡腹,再将鸡放入沙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加入料酒,改用小火煨煮至乌骨鸡熟烂如酥,加葱花、姜末、精盐、味精、五香粉,煮沸,取出药袋,淋入麻油即成。
功效:活血止痛。本方适用于宫颈癌疼痛,对瘀血内阻型宫颈癌疼痛尤为适宜。
服法:佐餐当菜,随意服食,吃鸡肉,饮汤汁,当日吃完。
4、土茯苓郁金蜜饮
原料:土茯苓60克,郁金30克,蜂蜜30克。
制法:将土茯苓、郁金洗净,晒干或烘干,切成片,同放入沙锅中加水浸泡片刻,浓煎30分钟,过滤去渣,滤汁温热时调入蜂蜜,拌和均匀,即成。
功效:行气活血,抗癌止痛
服法:早晚2次分服。
无花果的功效 具有抗癌作用
无花果树叶子含有抗氧化成分,可以消除自由基和其他致癌物质,有效抑制癌细胞增殖,食用无花果还可以预防绝经后患乳腺癌症。另外如果是癌症病人食用无花果,能够帮助减轻癌症疼痛、减轻癌症患者化疗和放疗毒副作用等等。
癌症疼痛怎么办
1、癌性疼痛是肿瘤患者常见症状之一,多为肿块增大,包膜撑胀牵拉,或肿瘤的物理性压迫及癌细胞浸润破坏组织或神经等引起,造成晚期癌症患者的痛苦。
2、中医认为癌性疼痛多为气滞血瘀、痰浊阻滞而致。治疗多以扶正祛邪、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为主。
3、除了辨证使用汤药治疗以外,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一些具有化痰通络、消瘀散结的中药研末外敷,或制成的膏剂局部使用,可达到较好的止痛疗效。
癌症疼痛治疗的误区
1、使用非阿片类药更安全
很多人都觉得,普通止痛药应该比使用阿片类药更安全。但事实上,如果非甾体类抗炎药(常见止痛药多是这一类)用药剂量达到限制性剂量时,如果仍然不能满意控制疼痛,应该只增加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中度或重度癌症疼痛治疗,应首选阿片类止痛药。
2、疼痛剧烈时才用止痛药
及时、按时用止痛药更安全有效,而且所需要的止痛药强度和剂量也最低。长期得不到有效止痛治疗的癌症疼痛病人,容易出现因疼痛导致的与神经性疼痛相关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痛觉过敏的异常疼痛等难治性疼痛。
3、止痛治疗能使疼痛部分缓解即可
止痛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疼痛、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无痛睡眠是止痛治疗的最低要求。
4、终末期癌症病人才能用最大耐受剂量阿片类止痛药
阿片类止痛药的用药剂量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如果病情恶化及疼痛加剧,可以通过增加阿片药物的用药剂量提高止痛治疗的效果。
5、长期用阿片类止痛药不可避免会成瘾
事实上,癌症疼痛病人长期用阿片类药治疗,尤其是口服或透皮贴剂按时给药,发生成瘾(精神依赖性)的危险性极微。而阿片类药物产生耐受性,临床表现为随 着阿片类止痛时间的延长,对药物的不良反应产生耐受,并且可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阿片类药物的用药剂量,但不影响癌痛病人继续使用阿片类止痛药,也和一 般患者及家属以为的“上瘾”是两码事。
6、一旦使用阿片类药,就可能终身需要用药
事实上,癌症疼痛因疾病控制及疼痛的消失后,随时可以安全停用阿片类止痛药。这也再度证明,其实在规范治疗时,所谓“成瘾”的担忧并不必要。
7、用阿片类药止痛治疗就是给予安乐死
使用阿片类止痛药治疗不是进行安乐死,反而让患者从剧烈癌痛中得以解脱,提高生活质量,还能让患者更好接受其他治疗,有效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癌症疼痛是怎么引起的
1、与癌症有关的病因:癌症可以种种方式引起疼痛,肿瘤直接浸润引起的疼痛,最常见的原因是骨转移、压迫神经或浸润破坏神经。
2、治疗引起的疼痛:抗癌治疗引起的疼痛主要来自三方面: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此外一些诊断癌症时采取的检查手段也可引起一定程度的疼痛,如腰穿取脑脊液、取血标本、血管造影、内窥镜检查和取组织活检等,主要是因原发性伤害、炎症或反射活动所致。此外,放疗和化疗抑制免疫系统,使病人易受病毒、细菌和真菌感染引起疼痛,如带状疱疹、水痘等。
疼痛是肿瘤患者最常见却又最难控制的症状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000万新发癌症患者,600万人死于癌症,其中50%的患者有癌性疼痛症状,70%的晚期癌症患者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在疼痛患者中,因各种原因使50%~80%的疼痛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当前,中国每年新发癌症患者数约180万,每年死于癌症的人数达到140万。研究表明,中国癌性疼痛病人发病率高达50%左右,疼痛的原因以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占第1位约占80%,同时治疗肿瘤也可引起疼痛,发生率占10%左右。其他10%为与肿瘤相关或无关原因。 预后:对于可能治愈的癌症患者,确切有效的止痛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一般情况,使其顺利地完成临床放疗、化疗等抗肿瘤治疗计划,达到治愈的目的。对于难以治愈的患者,有效的止痛可以使其获得较为舒适的带瘤生存,提高其生存质量,并可能延长其生存期。事实上,让癌症患者无痛或尽量使疼痛减轻到可以耐受的程度是完全能够做到的。根据WHO公布的资料,单纯使用止痛药物可使90%的疼痛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预防:加强对肿瘤的防治,是防止出现癌性疼痛的根本办法。
癌症用什么样的止痛贴最好
建议采用中医动态的疗法服中药治疗,通过中药杀死癌细胞,消除肿瘤,调整阴阳平衡,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消除癌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从根本上使人体不再产生癌细胞,达到完全治愈的目的,中国教育电视台和央视网对此法进行了专题报道。
癌症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止痛贴用起来比较方便,目前市场的多是芬太尼贴剂,芬太尼是吗啡类止痛药,止痛效果是吗啡的100倍,所以做成透皮贴吸收微量就可以达到止痛效果了。
普通的关节止痛膏对癌症疼痛是不管用的。
除贴剂外,也可以考虑应用一些中药止痛,如延香镇痛胶囊。
晚期肿瘤病人的恰当治疗问题
晚期癌症治疗的主要目的不仅是延长生命,而且应尽量维持舒适而有意义的生活质量。不是“治疗或不治疗?”的问题,而是“什么是最恰当的治疗?”,而这个问题决定于患者的生物学前景及其个人的和社会的环境。心脏复苏,人工呼吸,静脉输注营养物质,以及抗菌素是用于急、慢性疾病,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而这样一些措施如何恰当地用于接近死亡而没有希望恢复健康的患者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医生对晚期癌症疼痛患者应尽可能减轻其痛苦,提高有限的生活质量。
因而,症状处理对于癌症疼痛患者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消除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对晚期癌症患者更有意义,比延长生存时间可能更有价值。
怎样缓解癌症疼痛
1、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古今大量的实践都证实,足三里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它对于癌症疼痛特别是肝癌胃癌有比较好的止痛效果。
自我按摩方法: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2、内关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穴。仰掌,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内关穴主要功能为疏导水湿、宁心安神、理气镇痛。它对与癌症腹水引起的心暴痛、胸部闷痛有较好的效果。自我按摩方法: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内关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内关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3、合谷
合谷是手阳明大肠经穴。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主治齿痛、手腕及臂部疼痛,口眼歪斜,感冒发热等症。它对于头面、颈、手臂等的癌症疼痛有较好的效果。
怎样护理癌症疼痛
概 述公司有一个同事老陈,快到退休年龄了,但最近却被查出患上癌症了。为此,我们都替他担心。听说癌症疼痛会随着癌症而来,而癌症疼痛是十分痛苦的。所以他就像提前知道一些关于癌症疼痛的资料,所以我就帮他去问了几个医生。得到了一些癌症疼痛的护理方法,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步骤/方法:1转移止痛法,可坐在舒适的椅子上,闭上双眼,回想自己童年有趣的乐事,或者想自己愿意想的任何事,每次15分钟,一般在进食后2小时进行,事后要闭目静坐2分钟。
2心理暗示疗法,这种方法主要是为了通过增强自我信息来克服病魔。可结合各种癌症的治疗方法,暗示如何进行自身调节,告诉他们如何配合治疗就一定能战胜疾病,使他增强生活勇气,认真完成一日三餐和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以充分调动自身最大消灭癌细胞的能力,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3物理止痛法,可通过刺激疼痛周围皮肤或相对应的健侧达到止痛目的。刺激方法可采用按摩、涂清凉止痛药等,也可采用各种温度的刺激,或用65℃热水袋放在湿毛巾上作局部热敷,每次20分钟,可取得一定的止痛效果。
如何消除癌症疼痛
现状:仅一成癌症患者主动报告疼痛
很多人患上癌症后,直到临终前,一直在与持续的剧烈癌痛相伴。癌痛影响睡眠和食欲,癌症患者免疫力下降,情绪抑郁,意志消沉,简直“生不如死”。
“的确,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以及最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疼痛能够引起疼痛神经的强烈兴奋,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内分泌等功能,不及时治疗容易耽误病情。疼痛不仅是疾病的一种症状,慢性疼痛本身也是一种疾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肿瘤科主任林丽珠教授告诉记者,国内外对癌痛治疗的重视和认识已经越来越充分,将缓解疼痛当成癌症治疗的重要环节。但客观来讲,目前我国多数地区癌痛治疗仍处于普及阶段,普遍存在着止痛治疗不充分的现象。这与患者缺乏疼痛治疗常识有关,而医务人员对不同止痛药物了解少并缺乏使用经验、对癌痛评估不充分,甚至把“难治性疼痛”诊断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情况也确实存在。特别是大多数非肿瘤专科医院的医护人员,在疼痛治疗方面培训不足,认为有些疼痛是不可避免的。
“癌症由医生诊断,但疼痛比较特殊,很多病人都不知道要把疼痛告诉医生。”林丽珠指出,只有一成的患者会主动报告疼痛。有的病人认为疼痛是癌症的必然产物,止痛药等同于“鸦片”,吃了会上瘾。有些地区虽然开始重视个体化治疗,但是缺乏可供参考的循证医学证据。不少医生对癌症疼痛治疗的手段掌握不多,未能识别出病人由于各种原因掩饰的疼痛,导致对疼痛的评估不足、镇痛药物用量或强度不足。
措施:推行“无痛示范病房” 普及规范化疼痛治疗
“让癌症患者远离疼痛,是患者的权利,更是医师的责任。”林丽珠透露,基于目前癌痛控制的现状,广东省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委员会将率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全省10家三甲医院成立“无痛示范病房”。这个项目也得到了卫生部的支持,卫生部医政司将发文在全国100家医院推广此项目。
“其实,患者无需忍痛度日。”林丽珠介绍说, 1980年,全球第一个吗啡控释片的诞生,掀开了口服吗啡治疗癌痛的新一页。到了1982 年,世界卫生组织更提出了著名的“癌痛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虽然,现在镇痛药物仍然为数有限,但按照这一原则,90%的癌症患者的疼痛都可得到缓解。现有的循证研究也显示:应用口服吗啡治疗中重度癌痛,其中70%~90%的患者可以达到理想镇痛。
我国1990年12月正式将这一原则引入国内,目前,广东省率先成立的无痛示范病房的治疗也是在这一治疗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的。在无痛示范病房里,每个病床都挂有疼痛评分图,将疼痛分成0~10度,病人可自我评估疼痛。医务人员对疼痛病人的治疗都有规范化的流程,在疼痛评估的基础上指导病人服药,如:当疼痛强度仅为2~3时,只用25%剂量的药,达到4~6时,用25%~50%剂量,升至7~10之间时,就要将镇痛药的剂量加大到50%~100%。此外,医生还会对疼痛患者适当地做心理舒缓引导,并及早预防和处理对服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提醒:巧用药物 告别疼痛
“要尽早告别疼痛,建议患者出现疼痛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切莫强忍。”林丽珠提醒说,看病时须找专科医师,如肿瘤医师或痛症专科,分清楚自己患的是急性疼痛还是慢性疼痛,是肿瘤引起的疼痛还是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一般来说,由各种病症引起的,如阑尾炎、骨折等都会引起急性疼痛;而发病缓慢或持续时间长的为慢性疼痛,癌痛就在此列。
除了分清疼痛的急慢性,对疼痛程度的客观评估也很重要。“这是指导用药的主要依据。”据林丽珠介绍,止痛首选口服的止痛药物。轻度的疼痛,一般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如扑热息痛等。中度及重度的疼痛,则需要用可待因、吗啡、羟考酮等阿片类镇痛药物。这类药物是目前已发现的镇痛作用最强的药物,毒副反应相对较小,可作为癌痛患者长期治疗的主要药物。其镇痛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令人放心的是,国内外众多研究显示:慢性癌痛患者长期用阿片类药物作止痛治疗时,成瘾的发生率极为罕见。
“但临床上也有患者用了药癌痛仍未得到理想控制的。”林丽珠称。比如,在用口服吗啡治疗的患者中有10%~30%未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她认为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剂量不足,二是出现了不可接受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严重便秘甚至尿潴留等,或者是两者兼有,这就需要进行调整。对于剂量不足,可以按照疼痛的评估以及药物调整方法进行;而对于不良反应的处理,除了西药的对症处理外,中药对止痛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如对于恶心呕吐的治疗,轻者可用生姜、陈皮、木香、半夏等入药治疗,或熬生姜红茶水止呕,或口服藿香正气丸(水)等;重者则应找医师辨证开方服药,或以针灸的方法治疗。
癌症疼痛的护理
(一)由癌症本身引起
大多数疼痛是由肿瘤直接侵犯骨骼、神经、软组织及内脏所致。如癌肿压迫骨、神经、内脏、,皮肤和软组织的侵犯、转移,癌症本身引起的疼痛占63.2%。
(二)与癌症治疗有关
疼痛也可以由肿瘤的治疗所致,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和生物治疗。如开胸术后疼痛、化学治疗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性疼痛、放射治疗诱发的粘膜炎疼痛,与癌症诊治有关的疼痛占22.9%。
(三)社会心理因素
由于癌症诊断、对治疗及预后的担心,造成病人巨大的心理压力,增加了病人的恐惧、焦虑、抑郁、愤怒、孤独感,使病人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加。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的疼痛占13.9%。
许多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和行为习惯上的因素可以对疼痛体验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虽然医务人员及研究者倾向于把重点放在剧烈的疼痛上,但改变疼痛控制中的某些环节因素,可以对疼痛的体验产生积极的影响。对疼痛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包括如下因素:
(一)疼痛的性质及类型(如神经性疼痛还是躯体性疼痛;疼痛迅速加剧还是平稳存在)
(二)是否存在其它症状,如恶心或呼吸困难
(三)是否对疼痛恐惧
(四)是否存在其它的恐惧或焦虑,尤其是对死亡的恐惧
(五)是否以往有过成功应对疼痛的经历
(六)是否抑郁,还是心理状态良好
(七)是否精神痛苦
(八)家庭或其他内部成员关系紧张还是相互支持
(九)失望还是充满希望
(十)疼痛对患者、家庭、医护人员意味着什么
(十一)在部分医护人员中对患者疼痛事先形成的概念(如患者的疼痛应轻于目前所经历的疼痛或患者就应感受疼痛,还是患者根本就不应感到疼痛),其中最坏的状况是把疼痛与其它因素相结合,并且这些因素与疼痛相互干扰,加重症状,如疼痛导致焦虑,焦虑导致心理矛盾冲突,加重焦虑,造成躯体紧张,从而加重疼痛。严重的疼痛可以出现抑郁,如此进入到恶性循环。因此在疼痛控制中要重视和促进积极因素对患者疼痛的影响,积极应对消极因素对癌症疼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