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有哪些作用 温中祛寒
生姜有哪些作用 温中祛寒
冬天手脚发凉的人群,可选用温性的食物调补,如当归生姜羊肉汤。此汤具有益气补血、温中祛寒的作用,适合阳虚、血虚人群食用。
做法:
1.取羊肉500克、当归20克、陈皮6克、生姜15克。
2.将羊肉洗净切块,起锅爆香。
3.将当归、陈皮、生姜洗净,与羊肉一起入锅,加清水适量。
4.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2小时,调味食用。
羊肉当归汤的功效 当归羊肉汤的做法
原料: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黄酒、调料适量。
做法:当归洗净,用清水浸软,切片备用。生姜洗净,切片备用。羊肉剔去筋膜,放入开水锅中略烫,除去血水后捞出,切片备用。当归、生姜、羊肉放入砂锅中,加入清水、黄酒,旺火烧沸后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即可加入食盐等调味品食用。
功效:益气补血,温中祛寒。
适宜症状:阳虚所致的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精神不振;血虚所致的面色萎黄、头晕眼花、手足发麻、月经不调等症。
夏季吃姜好处 排汗降温
生姜性味辛辣,入肺、脾、胃经,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嗝、化痰止咳、祛寒、补气、平喘等作用。夏天吃生姜有四点好处:
1、排汗降温。生姜中的姜辣素对心脏和血管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能加快血液循环,使毛孔张开,排汗量增大,随着汗液可带走体内的余热,有一定的防暑作用。
2、防治肠胃炎。夏季,细菌生长活跃,容易污染食物,引起急性肠胃炎。适当吃些生姜或用干姜加沸水冲泡后饮之,能起到防治肠胃炎的作用。
3、祛除风寒。夏季常吹空调,易受风寒,引起伤风感冒。喝点姜糖水,有助于驱除体内风寒。暑热和风热引起的感冒则不宜饮用。
4、健脾胃。夏季常吃寒凉的食物,会导致脾胃寒凉之气过盛,出现心悸、恶心等症状,食用生姜有助于温脾胃,以防病症严重。
风热感冒不宜喝姜糖水
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和暑湿感冒三个类型,它们一般是风邪侵入人体所引起的以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等为主症的外感疾病。感冒除在医疗上应辨症审因,分型施治以外,在饮食配合方面也应有所讲究。
姜枣祛寒冲剂,由干姜,大枣组成。有发散祛寒,和胃温中之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胃寒疼痛。方中以干姜温中祛寒,通脉止痛;为防其辛热太过,故配大枣益气和中,甘缓养胃,二药相伍,重在温中散寒,和胃止痛。
治疗风寒感冒时,可用葱姜煎红糖水配合服用,但治疗风热感冒,则不能用姜,葱,红糖之类的食物,如用即会助长热势,使病情向坏的方面发展。暑湿性感冒也不宜用红糖,生姜之类的食品,而应给予清凉解表的薄荷茶之类的饮料进行辅助治疗。
生姜怎么吃治感冒 生姜炒米粥
食材:生姜30克,大米50克,花生油少许,食盐2克。
做法:将生姜切成薄片,大米炒至焦黄,放入锅中,加水700毫升,煮至米烂,水剩300毫升左右,加入食盐和香油调味。早晚服用。
功效:温中祛寒,化痰,适宜于风寒感冒人群食用,风热感冒者忌用。
姜茶的药用价值
生姜:辛,温。干姜:辛,热。二 者皆入肺、胃、脾经。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干姜:温中祛寒,回阳通脉。炮姜:化瘀止血。经试验挥发油能促进血循环、并可发汗。姜辣能促进胃液分泌及肠管蠕动,帮助消化,大量用可引起口干,喉痛。
生姜被当作香辛蔬菜使用,泡茶用的是干燥后的根茎。姜可温暖胃部,帮助食物的吸收,抑制恶心感,据说嚼姜片比任何药物更能防止晕车。
姜茶有辛辣的刺激性香味,能促进肢体末端的血液循环,建议怕冷的人多喝。对害喜时的恶心感也很有效,但是一杯茶只能用1/2片。也可以把生姜节成细长片,拿两三片含在嘴里咀嚼。
欧洲人似乎觉得姜有香甜的味道,常用来做饼干或面包。其功效促进消化、强健循环系统,缓和恶心感、晕车、害喜、畏寒。
沙姜和生姜的区别
沙姜是不是生姜的一种呢?沙姜虽然名字中带有“姜”,但其实并不是姜,只是吃起来带有生姜的点点辛辣味,所以被人们称为沙姜。沙姜和生姜同属于姜科,但在烹调中的作用和食疗功效都有很大的区别。
1、生姜比沙姜辛辣气味重
沙姜味辛、性温,有温中散寒,开胃消食,理气止痛之效。沙姜的质地脆嫩,带有独特的芳香,气味虽辛辣,但没有生姜的辣味重。
2、沙姜有提鲜增香的作用
沙姜与鸡肉是最佳伴侣,可使鸡肉鲜美无比,又略带香气,让人胃口大开,百吃不厌。沙姜的辛辣味,不仅能去腥,还有提鲜增香的作用,这是生姜所不具备的特点。
3、生姜祛寒除腥
生姜具有祛寒除腥的作用,通常做饭的时候,比如,每回做鱼虾、贝类等水产菜肴,总会放点生姜来祛寒除腥。
4、沙姜适宜胃寒人士食用,生姜主治风寒。
沙姜适宜胃寒之人心腹冷痛,肠鸣腹泻者,纳谷不香,不思饮食,或停食不化之人食用。而生姜主治外感风寒、胃寒呕吐、风寒咳嗽、腹痛腹泻、中鱼蟹毒等病症。
糯米加枣温中祛寒
1凡湿热痰火偏盛之人忌食;发热、咳嗽痰黄、黄疸、腹胀之人忌食;糖尿病患者不食或少食;另外由于糯米极柔黏,难以消化,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
2糯米年糕无论甜咸,其碳水化合物和钠的含量都很高,对于体重过重、有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病如肾脏病、高血压的人要适可而止。
3糯米食品宜加热后食用,冷糯米食品不但很硬,影响口感,更不易消化。
4糯米不宜一次食用过多。
糯米的搭配宜忌
糯米 + 枣(鲜):温中祛寒
糯米 + 赤小豆:改善脾虚腹泻和水肿
糯米 + 鸡肉:引起胃肠不适
糯米+莲子:帮助骨骼发育
糯米+百合:改善气血,消除疲劳
相克的禁忌搭配
糯米+苹果:产生不易消化的物质
糯米+生蛋清:降低营养价值
糯米百合粥
原料:糯米、百合、莲子。
做法:首先,将所有原料一一洗净,然后上锅点火,将水烧到半开时,倒入所有原料。糯米、百合、莲子的比例大概为4:1:1。将水烧到半开在将原料放入的原因是为了避免粘锅,而且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泡一下米,当锅被烧开之后,将火调至小火,再慢慢熬制。而当锅再次被烧开的时候,这样好喝又具有滋补功效的糯米百合粥就做好了。
鲫鱼糯米粥
材料:鲫鱼1条,糯米60克制作::鲫鱼去鳞.肠肚,洗净;糯米淘净,:一起入锅加水同煮粥服食:
功效:健脾益胃,治脾虚食欲不振、日渐消瘦、肌肉乏力等症,亦可调养病后体虚。
糯米卷
材料:长糯米300公克、春卷皮10张、姜1小块、青豆仁50公克 、素火腿100公克、香菇3朵
调味料: 酱油6大匙、胡椒粉少许、味素2大匙
要领:炸糯米卷时,油约只需5分热,火也要关小火,才不会将春卷皮炸焦了。
做法:
1糯米、青豆仁洗干净,火腿、香菇、姜切成末,与春卷皮备用。
2糯米加适量水放入电锅煮熟。
3以2大匙油起油锅,放入火腿、香菇、姜末,及青豆仁炒1~2分钟。
4然后,加入糯米饭、调味料扮匀。
5最后、用春卷皮一一将糯米饭包卷起来,再放入热油中炸至呈金黄色即可。
原料:大莲藕2500克、糯米1000克,白糖、怡糖。
制法:将藕去皮,在藕的顶端切开两段,以便灌糯米。把糯米用水洗净,浸涨,然后将糯米灌入藕的大段中,盖上小段,用牙签刺牢,放入桶中加清水500克放入白糖、怡糖,用猛火烧开,然后用文火慢煮,宜至藕熟起糖皮,然后切片装盘淋上糖浆即可。
特点:风格独特,口感俱佳
温馨提示:在这里小编教大家一个分辨糯米陈米和新米的方法,陈米的米粒上会“爆腰”,仔细看米粒的中间,有“横纹”的叫做“爆腰”。不要选择米粒较大的糯米,有爆腰的陈米不宜购买。
狗肉有什么营养价值 狗肉的食用方法
狗肉食用方法多以焖、炖、红烧、白切等。
1、焖炖:广东狗肉煲是将狗肉与辅料炒后用小火焖至肉质软烂,异香极浓,有温补脾胃、温通血脉、补肾助阳的作用,适合脾肾阳虚、手脚冰冷者食用。
配附子10g,生姜适量,可温肾壮阳,用于肾阳虚所致的腰膝冷痛、小便清长、小便频数、阳痿等。生姜附片炖狗肉多将狗肉微炒,加入适量熟附片及生姜,炖至狗肉熟烂,调味即成,具有温中祛寒的作用。因熟附片能祛寒止痛、逐风寒湿邪,生姜辛热,能温中祛寒,配合狗肉的咸温而补,适合平素体质偏虚寒者食用,对冻疮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配干姜10g,党参10g,豆蔻仁5g,可温补脾胃,用于脾胃阳气不足所致的脘腹胀满、腹部冷痛等。配怀山药15g,枸杞子10g,对肾虚耳鸣耳聋有益。配黑豆可用于遗尿症,对老年体弱也有益处。
2、白切:白切狗肉为广东湛江名菜,多将狗肉煮熟后切块,再沾上特制的香料。而广西宾阳白切狗肉则多采用蒸熟的方法制作,再去骨后斩件装碟,一般以酸姜、酸荞头、洋桃、蒜泥、紫苏、上等花生油以及自配的特殊酱料为蘸料。
原料:狗肉500g,八角、柱侯酱、芝麻酱、腐乳、姜块、 蒜苗、花生油、料酒、盐、黄糖、酱油、陈皮、茼蒿、生菜等各适量。
做法:将狗肉切件,入热锅炒至不见水溢,放入除茼蒿、生菜外的所有配料和调料,焖1~ 2小时至软烂,加茼蒿、生菜,滚熟即成。
桂皮的使用方法 温中祛寒
桂皮有温中祛寒的作用,可用于脾胃虚寒的胃脘冷痛,以及腹痛腹泻,常与干姜、附子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