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治疝气的中药处方

治疝气的中药处方

1、处方:母丁香适量。

用法:研为极细末,装瓶密封。取适量药末填满脐窝,敷固定,2天换药一次。一般4~6次见效。敷药同时,要积消除容易引起腹压增高的致病因素,如咳嗽、便秘、排尿难等。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量。

用法:上药分2份,分贴于肚脐部及两足心,上盖棉花,以胶布固定,每半月换贴1次。

2、处方:活鲫鱼60~90克2尾,伴小茴10克。

用法:或蒸或煎汤均可,不放盐,每日1次,连服5~6次。

3、处方:大小茴香各3克,荔枝核5个,桔核10克。

用法:共研末,每用红糖开水调服6克,每日2次。

4、处方:人参4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桂圆肉10克,升麻3克,炙甘草2克。

用法:水煎服。

5、处方:黄芪15克,升麻3克,大枣15克。

用法:水煎服。

以上五个治疝气的中药处方不适用于小儿疝气,因为小儿疝气是先天性疾病,家长应带孩子去正规医院,采取科学的治疗方法。

保养子宫的中药处方

保养子宫的中药有滋阴降火、补肾活血的功效,包括有紫丹参、益母草、女贞子等。女性朋友也可以通过一些中药方来调理身体,保养卵巢。中医认为,卵巢早衰患者常出现肾阴衰竭而肝肾之火上炎现象,宜用滋阴降火、补肾活血法治疗。

子宫保养药用处方:

配方: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大生地15克、京玄参12克、粉葛根30克、紫丹参15克、益母草20克、淮山药12克、山萸肉12克、莲子肉12克、野百合12克、仙灵脾15克。

做法:大火沸腾后,以文火慢煎1小时即可。

服用:饭前服,1天两次,1次1碗;在月经干净后连续服两周,到下个月经期完后再服,连续服3个月经周期。

子宫保养食疗处方:

1、花生红枣莲子粥

材料:红皮花生米250克、红枣150克、莲子肉250克、猪蹄3-4个。

做法:先将猪蹄去毛洗净,用1500-2000毫升水慢火熬3小时后,将花生、红枣和莲子放进去,同煮1小时。

服用:每天早晨和临睡前空腹喝1小碗。

2、莲肉白果粥

材料:莲肉30克、白果15克、胡椒5克、糯米100克。

做法:莲肉、白果、胡椒捣碎,锅中放入适量清水,将糯米和准备好的食材一起放入砂锅,大火煮粥。

服用:空腹进食代替早餐。

上面就是对保养子宫的中药处方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知道对子宫保养的重要处方有很多,但是女性想要让自己的身体更加的健康平时也要调整好饮食习惯,饮食上少吃凉性的食物,并且也也要注意保证良好的个人卫生。

小肠疝气中医处方

一处方:母丁香适量。用法:研为极细末,装瓶密封。

用法1:取适量药末填满脐窝,固定,2天换药一次。一般4~6次见效。敷药同时,要积消除容易引起腹压增高的致病因素。

用法2:取2份,分贴于两足心及肚脐,上盖棉花,以胶布固定,每半月换贴1次。

二处方:升麻3克,黄芪15克,大枣15克。用法:水煎服。

三处方:黄芪15克,升麻3克,桂圆肉10克,人参4克(党参15克),炙甘草2克。用法:水煎服。

四处方:伴小茴10克。活鲫鱼60~90克2尾,用法:或蒸或煎汤均可,不放盐,每日1次,连服5~6次。

五处方:荔枝核5个,桔核10克,大小茴香各3克。用法:上述药材一起研成粉末,每用红糖开水调服6克,每日2次。

肾结石中药处方大全

温阳利水方:

熟附子6克(先煎2小时),肉桂(桂枝9克)、川椒各3克,补骨脂、川断各9克,女贞子、泽泻、车前子、车前草各30克,黄精10克。水煎2次,每日1剂,取汁分2次服,3个月为1个疗程。有温阳利水排石的功效。

化淤排石汤:

三棱、莪术、赤芍、车前子各15克,穿山甲、皂角刺、桃仁、川牛膝、青皮、白芷、枳壳各9克,厚朴、乳香、没药、生薏苡仁各6克,金钱草30克。水煎成200毫升,每日1剂,2次分服。有活血化淤、行气散结、利尿排石的功效。

补肾消石汤:

金钱草100克,石韦、王不留行、鸡内金、芒硝、琥珀各30克,川断、杜仲、滑石各20克,延胡索、牛膝各15克,石榴树根、木香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20日为1个疗程。有清热利尿、行气活血的功效。尤适宜治疗肾结石。

子宫脱垂中药处方

1、升提汤

【方药与用法】枳壳15g;茺蔚子15g;将上药浓煎成100ml,加入食糖适量,每瓶500ml,约含升提汤5剂;治疗时,每次50ml,每日2次口服,每1个疗程服用6瓶。

【功能与主治】升阳举陷;主治子宫脱垂。

【疗效评估】现已报道,用此方治疗924例患者,显效602例、有效173例、无效149例,临床总效率约为84%。

【简释】方内枳壳能行气宽中,对轻度子宫脱垂和直肠脱垂均有升提固脱作用。在用药治疗时,要避免过度劳累及忌用生冷。

2、升麻鸡蛋方

【方药与用法】升麻4g(研末),鸡蛋1个;先把鸡蛋顶钻一黄豆大小圆孔,将药末放入蛋内搅匀,取纸盖封孔,放蒸笼内蒸熟;每天服食1个药蛋,连用10天1个疗程,间隔2天后,再进行下一个疗程。服药期间,须忌房事或重体力劳动。

【功能与主治】益气、升阳举陷;主治轻度子宫脱垂。

【疗效评估】有人报道,用此方治疗120例患者,用药1个疗程,痊愈者62例;经治2个疗程,痊愈者36例;经治3个疗程,痊愈者8例。

3、升提固脱煎

【方药与用法】内服药方:党参、炒白术、生黄芪、炙黄精、炙龟甲、大枣各15g,枳壳、巴戟天各20g,当归、升麻各9g,益母草30g;上药水煎分2次口服,每日1剂;外用煎药,可取益母草、枳壳各30g,即煎即熏,凉后坐浴,早、晚各熏1次,每次持续510min。

【功能与主治】益气补肾,升提固脱:主治子宫脱垂。

【疗效评估】已有报道,以此方治疗20例患者,治愈15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95%。

4、缩官药散

【方药与用法】肉桂、白胡椒、附片、白芍、党参各20g;上药共研末,加入红糖60g,混匀后分制30小包,每日1包空腹口服,温开水送下;服药前最好先饮少许黄酒或1小杯白酒,连用15剂为1个疗程。

【功能与主治】温中益气;主治中焦虚寒型子宫脱垂。

【疗效评估】现已报道,以此方治疗73例患者,经治1个疗程痊愈者35例,经治2个疗程痊愈者21例,经治3个疗程痊愈者7例,总有效率约86%。

5、升麻牡蛎散

【方药与用法】升麻6g,牡蛎12g;上药共研末,每日1剂,分2次空腹口服。II度脱垂者口服2个月、III度脱垂者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以服药3个疗程为宜。有少数服药者在1周以内出现轻微下腹痛,则不必停药或减量,继续用药即可自然缓解。

【功能与主治】升阳举陷,收敛固涩;主治子宫脱垂。

股神经痛中药处方

中药处方一

【辨证】寒湿闭阻。

【治法】散寒除湿,通痹止痛。

【方名】蠲痹镇痛汤。

【组成】制川乌10克,制草乌10克,细辛6克,牛膝15克,苍术12克,防己12克,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川芎15克,桂枝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二

【辨证】气血两虚,寒湿痹阻。

【治法】益气活血,舒筋止痛。

【方名】坐骨丸。

【组成】党参60克,当归60克,木瓜60克,延胡索60克,甘草60克,续断90克,全蝎30克,落得打30克,甘松30克,蜈蚣20条,蜂房2只。

【用法】研末炼蜜为丸,每服6克,日服3次。

中药处方三

【辨证】寒湿之邪侵袭,气血流行不畅。

【治法】温经通络,祛风散寒。

【方名】痛痹汤。

【组成】乌蛇20克,延胡索10克,申姜10克,鸡血藤25克,牛膝15克,丹参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5克,乳香7.5克,没药7.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治疗月经后期的五大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脾虚血少。

【治法】健脾养血。

【方名】加味归芎饮。

【组成】焦白术30克,生地30克,川芎15克,升麻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医学集成》卷三。

中药处方(二)

【辨证】血虚不足。

【治法】生气补血。

【方名】八物汤。

【组成】熟地6克,川芎6克,白芍6克,当归6克,人参4.5克,白术9克,陈皮3克,半夏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女科切要》卷一。

中药处方(三)

【辨证】寒凝血脉。

【治法】温经养血,通络调经。

【方名】姜苓阿胶汤。

【组成】丹皮9克,丹参9克,桂枝9克,茯苓9克,干姜9克,首乌9克,阿胶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四圣心源》。

中药处方(四)

【辨证】气滞血瘀,气郁偏寒。

【治法】散寒,调气,活血。

【方名】加味佛手散。

【组成】当归9克,川芎6克,台乌药6克,吴茱萸6克,延胡索6克,党参12克,香附12克,桑寄生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中医妇科治疗学》。

中药处方(五)

【辨证】脾胃不足,痰湿内阻。

【治法】补气健脾,化痰利水。

【方名】归芍六君子汤。

【组成】当归身6克,白芍6克,人参4.5克,茯苓4.5克,白术4.5克,陈皮3克,半夏3克,炙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剂。

【出处】《笔花医镜》卷二《月经》

枇杷仁可以吃吗 枇杷仁有什么药用功效

化痰止咳,疏肝理气。治咳嗽,疝气,水肿,瘰疬。

①《纲目拾遗》:"治肝有余诸症,气实者可用。"

②《本草再新》:"治疝气,消水肿,利关节,治瘰疬。"

③《现代实用中药》:"镇咳祛痰。"

④《四川中药志》:"疏肝理气。"

枇杷核的功效与作用 治疝气

《本草再新》中记载了枇杷核具有“治疝气,消水肿”的功效,疝气患者以及身体水肿的人可将枇杷核作为药物服用,对治疝气、消水肿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盆腔积水的中药处方

盆腔炎发病以小腹疼痛为主证,发病部位可能在两侧、一侧或中间。中医学将该病分急性和慢性两类论治。前者分为感染邪毒及毒热炽盛两型,后者分为湿热、寒湿及气滞血瘀三型。

急性盆腔炎可能伴有发热症状,而慢性盆腔炎则常合并痛经及白带量多等。急性盆腔炎发病原因常与经期或产后过早性生活等有关,通常以感染为主;而慢性盆腔炎则与排卵、长时间站立、操劳过度及血液循环不良等有关系。

急性盆腔炎感染邪毒者常用金银花、当归、赤芍、连翘、红藤、败酱草、红花、桃仁、枳壳、甘草等治疗;如果是毒热炽盛者,则用丹参、黄连、麦冬、丹皮、赤芍、生地、玄参、竹叶心、水牛角粉等。

慢性盆腔炎湿热者常用金银花、败酱草、延胡索、川楝子、连翘、红藤、薏仁、丹皮、赤芍、黄柏、栀子、乳香、没药等治疗;寒湿者常用薏苡仁、败酱草、附子、川芎、苍术、茯苓、桂枝、炮姜等;气滞血瘀者常用牡丹皮、延胡索、川楝子、桃仁、茯苓、白芍、桂枝、香附等。

不管是急性盆腔炎还是慢性盆腔炎,平常都要重视预防保健工作。急性盆腔发炎预防偏重于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而慢性盆腔炎则应避免过度操劳或长期站立等。

月经量少可能是卵巢早衰!

月经量少意味雌激素减少,卵巢功能减退

临床上很多卵巢早衰的女性患者,其前期表现就 是从月经失调,月经周期延后,月经量少,月经稀 发,经期逐渐缩短,而最终继之闭经。导致提前进入 绝经期。而月经量持续减少,多数意味着女性雌激素 水平发生变化。

月经过少的中药处方

1、肾虚型

主要证候:经来量少,不日即净,或点滴即止,血色淡黯,质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舌淡,苔薄,脉沉细。

中药处方: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右归丸加减。

2、血虚型

主要证候:经来量少,不日即净,或点滴即止,经色淡红,质稀,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皮肤不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中药处方:四物汤、归脾丸加减

3、血寒型

主要证候:经行量少,色黯红,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沉紧。

中药处方:温经汤、少腹逐瘀汤加减

4、血瘀型

主要证候:经行涩少,色紫黑有块,小腹刺痛拒按,血块下后痛减,或胸胁胀痛,舌紫黯,或有瘀斑紫点,脉涩有力。

中药处方: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加减

疝气中医能治好吗

一、 刺灸法

1、寒疝

治则:温经散寒,缓急止痛

处方:关元 三阴交 大敦 气海

方义:疝气为任脉主病,足厥阴经绕络阴器,故取任脉关元、气海,疏通任脉气血,加灸可温化寒湿;大敦为治疝之常用穴;三阴交温通足三阴之经气,以化寒湿。

随证配穴:厥逆—灸神阙、足三里。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并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2、湿热疝

治则:清热化湿,消肿散结

处方:归来 关元 太冲 阴陵泉 三阴交

方义:取关元和太冲相配,疏解足厥阴经和任脉经气郁热;阳明合于宗筋,故取归来为佐;阴陵泉、三阴交分利湿热从水道而出,则肿胀热痛之势可渐消退。

随证配穴:恶寒身热—合谷、外关,少腹胀痛—中极、曲骨。

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3、狐疝

治则:补气升陷,缓急止痛

处方:关元 三角灸 归来 大敦

方义:关元培补元气,升阳举陷;三角灸为治疝之方,频灸助关元以举下陷之气;阳明合于宗筋,归来为治疝要穴;大敦亦为治疝常用穴,可疏肝止痛。

操作:毫针刺,补法,并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二、耳针法

选穴:外生殖器 神门 肾上腺 小肠 肾 肝

方法:毫针刺,强刺激,每次取2~3穴,每次留针20~30min,隔日1次。

枇杷核的营养价值 消水肿

枇杷核含有苦杏仁甙,而且《本草再新》中记载了枇杷核具有“治疝气,消水肿”的功效,疝气患者以及身体水肿的人可将枇杷核作为药物服用,对治疝气、消水肿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前列腺炎的中药处方

治疗前列腺炎的中药一、脾虚湿盛型:症见小便流浊,面色不华,肢体困倦,不思饮食,舌淡苔白,脉虚。治宜健脾利湿、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10克,炒白术15克,茯苓24克,薏苡30克,砂仁7克,泽泻15克,当归10克,坤草30克,陈皮10克。治疗前列腺炎的中药二、血瘀型:经医院确诊为前列腺炎,经治疗有所好转,但康复较慢。症见舌红而有瘀点,前列腺肿大不消,可用:赤芍、刘寄奴各15克,猫爪草12~15克,王不留行15~20克,紫荆皮12克,泽兰10~12克,三棱8~12克,莪术10~12克,冬葵子、香附、胆南星、甘草各8克,青皮6克。煎服法同上。治疗前列腺炎的中药三、如出现以湿热型为主,而兼有瘀血,如舌有瘀点而苔黄腻者,可以湿热型的方药为主,加入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野菊花25克,蒲公英20克,龙胆草6克,萹蓄20克,赤芍、虎杖各15克,莪术12克,三棱、甘草各10克。煎服法同上。治疗前列腺炎的中药四、如以血瘀征象为主而兼见苔黄厚腻,尿黄不利的湿热征象,可在血瘀型的方药中,适当加入清热去湿的中药。方剂:猫爪草、赤芍、莪术、萹蓄各15克,三棱12克,刘寄奴18克,龙胆草6克,野菊花20克,甘草8克。煎服法同上。治疗期间忌食辛辣肥腻之品,如酒、辣椒、油炸食品,以免影响疗效。

相关推荐

泌尿系统感染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湿热蕴结膀胱。 【法】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方名】通淋方。 【组成】金银花30克,白花蛇舌草15克,鱼腥草15克,车前草30克,匾蓄10克,黄柏10克,小蓟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利,日服2次。 【出处】 《实用中医效验新方大全》。 中药处方(二) 【辨证】膀胱湿热。 【法】清热燥湿,利尿通淋。 【方名】苦参通淋方。 【组成】苦参9-15克,柴胡9-18克,黄柏9克,公英30克,马齿苋30克,石苇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碧方。 中药

月经提早中药解决

月经又称月事、例假、见红等,月经是每月出现一次,是有规律的、周期性的zg出血。然而并不是每位女性的月经都是定期“拜访”的,有些女人的会提前报到。那如果解决月经提前的问题呢?下面就介绍6个中药处方 中药处方(一) 辨证肝郁血热。 法养血和营,疏肝健脾,兼清郁热。 方名加味逍遥散。 组成当归3克,芍药3克,茯苓3克,炒白术3克,柴胡3克,牡丹皮1.5克,炒山栀1.5克,炙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内科摘要》卷下。 中药处方(二) 辨证阳盛血热。 法凉血清热。 方名生四物汤。

外阴萎缩性硬化性苔藓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真阴亏损。【法】补益肝肾,和血养阴。【方名】滋补肝肾汤。【组成】玄参9克,麦冬9克,益母草15克,首乌15克,枸杞子…… 中药处方(一) 【辨证】真阴亏损。 【法】补益肝肾,和血养阴。 【方名】滋补肝肾汤。 【组成】玄参9克,麦冬9克,益母草15克,首乌15克,枸杞子12克,菟丝子12克,女贞子9克,丹皮90克,覆盆子9克,桑椹子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妇科炎症的中药处方

①白鲜皮30克 黄柏30克 苦参30克蛇床子30克 冰片3克 将药物用白布包好,煎煮取汁2000毫升,乘热熏蒸外阴,待药液偏凉后坐浴20分钟,每日1~2次。熏洗前将药包取出晾干,可再使用1次。7天为1疗程。泡洗后阴道纳入克霉唑栓或达克宁栓1粒,外阴涂抹上述药膏。 处方②《实用皮肤病性病验方精选》 丁香12克藿香30克 黄连15克 大黄30克龙胆草20克 枯矾15克 薄荷15克 冰片1克。 本方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对白色念珠菌和其他浅部皮肤真菌以及淋病双球菌均有很强的抑杀作用。用法:每天1剂,水煎外洗浸泡外

急性扁桃体炎中药秘方

中药处方(一) 【辨证】外感风热,或感冒风寒,郁而化热,火热上攻咽喉。 【法】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方名】扁桃Ⅰ号。 【组成】九里明12克,一点红9克,射干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广西中医药》。 中药处方(二) 【辨证】风热乳蛾。 【法】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方名】柴葛蓝草汤。 【组成】板蓝根10-30克,葛根10-30克,白花蛇舌草10-20克,柴胡6-10克,连翘6-15克,浙贝3-12克,射干3-10克,荆芥3-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

中医偏方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药处方(一) 【辨证】脾胃虚寒,气滞血瘀。 【法】补气温中,活血散瘀,消肿生肌。 【方名】益中活血汤。 【组成】黄芪30克,肉桂8克,吴萸10克,丹参15克,乳没各8克,生蒲黄13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川芎12克,乌药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二) 【辨证】肝郁胃寒。 【法】疏肝理气,和胃散寒。 【方名】疏肝和胃汤。 【组成】柴胡10克,瓜蒌仁15克,川连10克,枳壳10克,木香15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草豆蔻10克,半夏15克,榔片10克,莱菔子10克,

中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3个中药处方

中药处方(一) 【辨证】脾肾两虚,气血不足。 【法】补肾助脾,养血益气。 【方名】健脾益肾汤。 【组成】何首乌20克,熟地20克,山茱萸25克,枸杞子25克,黄芪25克,当归15克,阿胶1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鱼鳔10克,人参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二) 【辨证】脾肾亏损。 【法】补血生血。 【方名】生血片。 【组成】胎盘粉210克,阿胶90克,海嫖蛸45克,肉桂45克,皂矾500克。 【用法】共为细面,压制成片,每次3片,日服2次。 中药处方(三) 【辨证】脾

化脓性扁桃体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热毒壅阻咽喉。 【法】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方名】复方蒲公英汤。 【组成】蒲公英60克,大青叶30克,黄芩24克,丹皮12克,赤芍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刘祥泉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热毒炽盛,津液耗伤。 【法】养阴清热,解毒消脓。 【方名】清咽解毒汤。 【组成】人中臼12克,人中黄10克,马勃6克,玄参10克,麦冬10克,生地10克,生石膏(先煎)30克,黄芩6克,薄荷(后下)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

肋软骨炎的中医疗方法

中药处方一 【辨证】风热入侵经络,毒热交炽,气血壅遏不通。 【法】清热解毒,疏通气血。适应肋软骨炎患者食用。 【方名】解毒定痛汤。 【组成】银花15克,连翘9克,公英15克,地丁15克,黄柏12克,桔梗12克,黄芪15克,乳香9克,没药9克,防风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殷悦武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热毒内结,瘀阻胸胁。 【法】清热解毒,化瘀散结。 【方名】抗毒汤。 【组成】板蓝根30克,鱼腥草30克,贯众30克,虎杖18克,紫草15克,丹皮18克,赤芍21克。 【用法】

男子遗精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心脾气虚。 【法】益气养心,健脾固涩。 【方名】断遗汤。 【组成】人参30克,山药15克,芡实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医学集成》卷三。 中药处方(二) 【辨证】脾肾两虚,阴分不足。 【法】益肾健脾。 【方名】培土养阴汤。 【组成】制首乌9克,丹参3克,白扁豆3克,谷芽3克,白芍2.4克,车前子2.4克,莲子肉4.5克,猪腰1具,芡实3克,莲须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不居集·上集》卷十。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