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萌出后学刷牙养成护齿好习惯
乳牙萌出后学刷牙养成护齿好习惯
【乳牙生长期间:护齿同时要磨牙】
妈妈可以给宝宝买一种专门给一岁前宝宝用的特制牙刷。这个时期的宝宝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相对较差,每天饭后,睡觉前应由妈妈给宝宝刷,宜用淡盐开水刷牙,尽量少用牙膏。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宝宝长出8-11个牙齿后,更换一把尖型刷毛的硅质固齿牙刷。宝宝长出11个牙后,就可用真正的牙刷让宝宝来练习刷牙。刷头大小要适合宝宝口腔大小,刷毛也一定要柔软,不能擦伤宝宝娇嫩的齿龈。
同时,妈妈让宝宝试试磨牙饼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磨牙饼是给出牙的宝宝特制的一种饼干,富含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通过咀嚼这种硬度适中的饼干,可帮助宝宝锻炼嚼、咬的动作,提高牙齿的坚固性,同时还能减轻小宝宝出牙时的不舒服感觉。牙和刀一样,不磨不锋利。光吃流食会导致宝宝的牙齿发育迟缓,进而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影响骨骼发育,所以这个时期给宝宝添加合适的辅食也很重要。
【重点培养刷牙的好习惯】
乳牙全部萌出后,妈妈要开始训练宝宝自己刷牙,使孩子养成三餐饭后以及睡前刷牙,吃过零食后随时漱口的好习惯。由于乳牙时期,牙齿排列较稀疏,牙冠较短,容易造成食物嵌塞。因此,在刷牙前妈妈要先检查宝宝的牙缝中有否食物嵌塞,如有嵌塞,应先将食物清除后再刷牙。
宝宝的牙刷要重新挑选了,可选用刷头小,刷毛细,牙刷柄长短以及刷头长度适中的儿童保健牙刷。刷头大小相当于宝宝的四颗门牙的宽度为宜,刷毛要经过磨圆,不刺激宝宝的齿龈。3岁至6岁的宝宝应在大人的指导下开始自己刷牙,但仍需大人的帮助才能将牙齿刷干净。妈妈应在为孩子刷牙的同时,培养孩子的刷牙兴趣。
【含氟牙膏小心选用】
含氟牙膏是目前有效防治龋齿的牙膏。但使用不当,宝宝会容易得氟牙症。氟的防龋作用与产生毒性之间的界限很小,再加上宝宝的吞咽控制能力还不完善,很容易误吞含氟牙膏,导致摄入过量的氟,容易使牙齿产生一些氟斑,严重时使牙齿变黄,表面粗糙,容易缺损。因此,3岁以下的宝宝禁止使用含氟牙膏;4-6岁的宝宝应在大人的指导下使用。宝宝在刷完牙后要把牙膏漱干净。同时,宝宝每次牙膏的使用量大约只需黄豆般大小就够了,最多不超过1厘米。
指导宝宝正确的刷牙方法:上下刷牙三分钟
训练宝宝刷牙,妈妈一开始就应该注意让宝宝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避免过多的拉锯式的横刷法。错误的刷牙方法不但不能把牙齿刷干净,还容易造成牙齿脆弱,以后宝宝使用稍硬的牙刷刷牙,牙龈就会疼痛。
正确的刷牙顺序是:顺牙缝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地竖刷。上下、内外都是顺着牙根向牙尖刷,牙合面可以横刷。每次刷牙至少需要3分钟,每个面要刷15至20次,才能达到清洁牙齿的目的。
宝宝刷牙的最佳年龄
原则上宝宝从6-7月开始长牙,此时家长就应当帮宝宝做基础的口腔清洁,如用温水漱口、用刷布清洁牙垢。孩子到了两岁半,20颗乳牙都萌出后,就可以开始教孩子学刷牙;3岁左右就应该让孩子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发生龋齿。
儿童牙龈炎要怎么治疗
儿童时期牙龈炎与患儿恒牙牙齿萌出,牙列拥挤,不良习惯及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导致牙龈的炎症,增生有关。所以儿童牙龈炎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
1、萌出性牙龈炎,恒牙在萌出时出现牙龈肿胀,出血,随着牙齿的全部萌出,症状即可消失。
2、不洁性龈炎,患儿不能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口腔卫生较差,龈缘及龈乳头红肿;严重时可破坏牙槽骨。
3、牙列拥挤性龈炎,牙齿萌出拥挤,排列不齐,口腔自洁作用差,食物残渣滞留,刺激牙龈组织,造成牙龈的炎症增生和肥厚等,无论何处原因造成的牙龈炎均与口腔卫生不良有关,预防儿童时期牙龈炎,家长应教育指导儿童每天坚持认真正确的刷牙,尤其睡前刷牙最重要。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保护孩子的口腔:
1、重视口腔卫生,让孩子养成勤刷牙、多漱口的习惯,尤其应当坚持睡前刷牙;
2、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应顺着牙齿长轴方向,上牙向下刷,下牙往上刷,并记得刷洗舌苔;
3、睡前不要给孩子吃东西,小孩闹情绪时,不要使用食物来哄小孩,比如糖果等;
4、孩子进餐时要细嚼慢咽,适当地多吃富含维生素C、叶酸的蔬果,如胡萝卜、菠菜、木耳、山楂、苹果等。
如果您的孩子已经患上了牙龈炎,那么您必须要重视起来了。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医,勿使症状再加重。除此之外,更应该让孩子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吃糖类食品,多食瓜果蔬菜;饭后漱口,早晚勤刷牙,培养孩子从小就懂得保护自己牙齿健康的意识。
正确引导宝宝生活习惯可拥有健康牙齿
让宝宝牙齿更好看的方法
擦洗牙齿。一旦乳牙萌出,细菌在口腔聚集,可以分解糖,产生酸。只要第一颗乳牙萌出,就暴露在含糖食物环境中。最初,牙齿可以用一块纱布或清洁的毛巾擦洗。在宝宝习惯于每天的牙齿清洁后,可以开始用小的牙刷,但不一定要用牙膏。
避免含奶瓶入睡。频繁的糖摄入和含糖的食物存留在口腔内很长时间,是牙齿龋坏的最大因素。要避免这龋齿形成,就不能让孩子含着奶瓶睡觉。饮料和牛奶含有对萌出牙齿有害的糖,而乳牙龋坏中的严重情况是喂养龋齿。奶瓶仅能被用作喂养工具,不应该被用作安抚物。
临睡前清洁口腔。如果孩子在临睡前吃了糖果或甜食后不漱口,这些食物残渣就会在口腔形成静止的有利于细菌生长的酸性环境,从而增大患蛀牙的几率。
避免整夜喂养。喂养龋齿同样能够发生在不适当的母乳喂养。要安排合理的喂养计划,避免过长时间的喂养,避免让婴幼儿整夜喂养。宝宝吮乳时,舌系带和下切牙摩擦,容易在舌系带处形成溃疡,这时应改用汤勺喂食,溃疡处涂龙胆紫可愈。
避免选择含糖过多的食品。3~6个月的宝宝会逐渐添加固体食物(辅食),在添加时要避免选择含过多糖份的食品。蔬菜和水果中已经含有宝宝需要的所有天然糖份,婴儿食品添加糖份是不必要的和不值得渴求的。如果自己制备婴儿食品,请不要添加糖和盐。
练习刷牙。孩子应从2岁开始学习刷牙,每天清洗牙齿至少两遍,父母可以自己给孩子做示范。首先将牙刷头斜向牙龈,使刷毛贴附在牙龈上,稍稍用力,使刷毛顺着牙缝的方向旋转下去。刷上牙时要由上向下旋转着刷;刷下牙时要由下向上旋转着刷;刷上牙内侧时,由上向下拉动;刷下牙内侧时,由下向上拉动。刷牙的时间应为2~3分钟,这样才能达到较为彻底的效果。每天至少早晚两次,饭后亦可进行。
做好宝宝的牙齿保健。在宝宝一岁时,父母和宝宝必须看儿童牙科医生。伴随着更多的牙齿萌出,也可能需要使用牙线,儿童牙科医生能够示范婴幼儿牙齿清洁的适当方法。
接下来,再来看看哪些坏习惯会让宝宝的牙齿不好看吧。
3个坏习惯易致宝宝牙齿畸形
吐舌咬舌:在前牙将要萌出时,牙床上有轻度的不适或发痒,有的儿童就爱吐舌、舐牙齿牙床或咬舌头。久而久之,就形成吐舌、咬舌习惯,使正在萌出的牙齿受到舌阻挡,上下门牙不能互相接触,形成了门牙开口畸形。
舌舔牙:在乳牙松动期,有的儿童喜欢用舌尖去舔,养成习惯后又去舔刚萌出的恒牙,被舔的牙齿受到向外推力,时间久了牙冠向前方倾斜,呈扇面状张开,上下嘴唇不易闭拢,呈现"开唇露齿"畸形。
咬指头或铅笔:有些儿童喜欢咬手指,或将铅笔伸入上下牙之间,结果使上门牙前突,下门牙后移,牙齿变短,上下牙接触不上,牙齿拥挤不齐,表现为小开口畸形。
宝宝换牙期宜多吃硬食物
随着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儿童食物软化倾向严重,过软的食物造成儿童牙齿缺乏锻炼,面部的皮肤肌肉力量变弱,眼球的调节机能减弱,导致视力减弱。另外,长期咀嚼无力,会导致下颚不发达, 牙齿排列不整齐,上下牙齿咬合错位。
牙齿的主要功能是咀嚼食物,咀嚼食物能促进乳牙牙根的生长发育以及牙槽骨的发育。孩子到了六七岁,牙就开始陆续萌出,替换原有的乳牙。有些孩子恒牙虽已萌出,乳牙却常常不肯"让位",迫使恒牙不得不从乳牙的舌侧或唇侧长出,形成“双层牙”,造成恒牙排列不整齐。引起乳牙滞留迟脱的原因之一,是孩子进食过于精细,没有充分给予牙齿生理性刺激。另外,乳牙的严重龋坏(由于精细食物通常含蔗糖量高,及缺乏富含纤维食物的自洁作用) 使乳牙牙根与牙槽骨固连,恒牙不易萌出。
婴儿出生后4个月,牙龈就已发育到一定程度,足以咀嚼半固体甚至固体食物。乳牙出后更应吃些富含纤维、有一定硬度的食物,如水果、胡萝卜、豆类、玉米等,以增加宝宝的咀嚼率,通过咀嚼动作牵动面肌及眼肌运动,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牙床、颌骨与面骨的发育,既健康又美容。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应让孩子多吃些海蜇、花生、甘蔗、五香豆等耐嚼食物,以保证对乳牙良好的刺激,促使乳牙按时脱落。当孩子前门牙和后磨牙都已萌出,可给其增加芹菜、玉米、苹果等食物,使换牙顺利完成,让孩子拥有一口健康整齐的牙齿。
一般来说,在孩子到了两岁半,20颗乳牙都萌出后,就可以开始教孩子学刷牙;3岁左右应让孩子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如果孩子还没有掌握含漱技巧,可以暂时不用牙膏,而改用较浓的茶叶水来刷牙,因为茶叶水中也含有防龋作用的氟元素;孩子用的牙刷、牙膏和漱口杯既要符合儿童的特殊要求,又要鲜艳活泼、方便耐用,以引起孩子刷牙的兴趣;如果孩子开始时不易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一般可先学拉锯式的横刷,数月后逐渐过渡到上下旋转式的竖刷;父母自己应养成良好的护牙习惯,用言传身教去带动孩子:比如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每晚睡前5分钟,与孩子一起刷牙,然后不再吃零食等等。
不同年龄不同护牙的方法
妊娠期妇女
这个时期的妇女朋友因为要增加钙、磷的摄入,禁用四环素,以免影响胎儿牙齿的钙化、变色。
婴幼儿牙齿护理
婴幼儿每次喂奶之后家长要用清洁纱布裹住手指擦洗婴幼儿的口腔组织和牙龈,预防奶瓶龋,奶瓶龋就是由于奶瓶引起的乳牙龋坏。
2岁左右小孩的乳牙刚萌出不久,牙齿表面结构尚未发育成熟易受酸的作用而脱钙龋坏,而奶瓶内的含糖含酸饮料长时间的贴附牙面影响牙齿。有些婴儿有长时间的吮吸奶瓶甚至睡着的不良习惯,可出现上下门齿广泛龋坏。因此每餐喂养后应喝少许白开水以清洗口腔。
两岁半小孩的护理
两岁半的孩子因为20颗乳牙已全部出齐,这时应开始刷牙,父母要帮助和指导。
儿童的牙齿护理
叶主任谈到,5岁以下的儿童不适宜用含氟牙膏,因为儿童的吞咽功能不健全可吞咽部分,这样容易造成氟中毒。
而6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萌出第一恒磨牙,俗称“六龄牙”,鱿鱼第一恒磨牙的解剖的特点,在萌出2-4年内非常容易发生龋坏,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护。
首先,一定要到医院做窝沟封闭,防止龋齿。
第二,定期检查,一旦患龋及时治疗,要多吃一些比较粗糙的食品,增加口腔的自洁作用,和对牙龈的按摩作用,同事通过咀嚼所产生的生理性刺激,使颔骨正常发育,要养成睡前不吃零食和睡前刷牙的习惯。
中小学生护牙特点
这个时期的同学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纠正不良习惯如:单侧咀嚼、口呼吸、吮唇、咬铅笔、咬手指等。如果有牙齿畸形、牙列拥挤,都要及时矫正。
中青年朋友的口腔护理
专家强调这一阶段的人要定期每年到口腔科做检查一次,戒烟戒酒,类似于用牙咬瓶盖的习惯一定要改。
老年人的口腔护理
老年人口腔需要保护的是基牙,及时镶牙,维持口腔基本功能,拔除口腔内残留的残根残冠,以免刺激颊舌等组织形成的慢性溃疡。如果戴义齿时间过长,出现口腔组织红肿疼痛、溃疡,应及时找医生检查,修理或更换义齿。
宝宝什么时候开始刷牙好
六七个月大时,宝宝萌出了第一颗牙,妈妈第一次看到宝宝下牙床上的那个小白点,心中真是无比地欣喜和激动。可是,问题也接着来了,宝宝什么时候开始刷牙呢? 据调查显示:9%的爸爸妈妈选择宝宝第一颗乳牙萌出后就开始教宝宝刷牙;14%的爸爸妈妈选择宝宝乳牙萌出数颗后教宝宝刷牙;另有35%的爸爸妈妈选择宝宝乳牙长齐后再开始教宝宝刷牙;也有15%的爸爸妈妈选择在宝宝出牙前就开始进行宝宝口腔的清洁工作了,究竟宝宝刷牙从什么时候开始最好呢?
很多爸爸妈妈认为:宝宝乳牙长得好不好无所谓,反正迟早要换掉的。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宝宝的乳牙兼具咀嚼、发音、美观以及维持恒牙萌出空间的功能。如果乳牙没保护好,会导致乳牙排列不齐,比如暴牙和地包天。而且,长了龋齿,严重的会影响到牙根,
进而影响宝宝的颌骨发育,进食及语言功能,甚至还会影响到孩子的面容。因此,宝宝的护牙工程要从婴儿期做起。爸爸妈妈如果能经常注意幼儿乳牙生长的情形,并引导幼儿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就可以避免自己的宝宝发生蛀牙或其他缺憾。
乳牙未萌出前:漱口最关键
这个时期的小宝宝主要是喝母乳,喂完奶后可以给宝宝喝些白开水,相当于漱口,清除乳渣。可以用纱布蘸上温开水或淡盐开水给宝宝清洁口腔,这样可以预防口腔炎症。
乳牙萌出第一颗:指套牙刷最好用
宝宝萌出第一颗牙后,妈妈可以用纱布粘水擦牙床。同时,可选用套在手指上的指套牙刷来为小宝宝刷牙,这样不仅能洁齿,而且还能轻轻按摩齿龈。这种指套大多是用为宝宝专门设计的咬牙胶做的,有多种设计,有的突出沟槽,有的具有按摩牙龈的作用,有的还会发出奶香味或水果味,不但宝宝会喜爱,而且还满足了宝宝想咬东西的欲望。
乳牙生长期间:护齿同时要磨牙
妈妈可以给宝宝买一种专门给一岁前宝宝用的特制牙刷。这个时期的宝宝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相对较差,每天饭后,睡觉前应由妈妈给宝宝刷,宜用淡盐开水刷牙,尽量少用牙膏。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宝宝长出8-11个牙齿后,更换一把尖型刷毛的硅质固齿牙刷。宝宝长出11个牙后,就可用真正的牙刷让宝宝来练习刷牙。刷头大小要适合宝宝口腔大小,刷毛也一定要柔软,不能擦伤宝宝娇嫩的齿龈。
同时,妈妈让宝宝试试磨牙饼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磨牙饼是给出牙的宝宝特制的一种饼干,富含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通过咀嚼这种硬度适中的饼干,可帮助宝宝锻炼嚼、咬的动作,提高牙齿的坚固性,同时还能减轻小宝宝出牙时的不舒服感觉。牙和刀一样,不磨不锋利。光吃流食会导致宝宝的牙齿发育迟缓,进而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影响骨骼发育,所以这个时期给宝宝添加合适的辅食也很重要。
重点培养刷牙的好习惯
乳牙全部萌出后,妈妈要开始训练宝宝自己刷牙,使孩子养成三餐饭后以及睡前刷牙,吃过零食后随时漱口的好习惯。由于乳牙时期,牙齿排列较稀疏,牙冠较短,容易造成食物嵌塞。因此,在刷牙前妈妈要先检查宝宝的牙缝中有否食物嵌塞,如有嵌塞,应先将食物清除后再刷牙。
宝宝的牙刷要重新挑选了,可选用刷头小,刷毛细,牙刷柄长短以及刷头长度适中的儿童保健牙刷。刷头大小相当于宝宝的四颗门牙的宽度为宜,刷毛要经过磨圆,不刺激宝宝的齿龈。3岁至6岁的宝宝应在大人的指导下开始自己刷牙,但仍需大人的帮助才能将牙齿刷干净。妈妈应在为孩子刷牙的同时,培养孩子的刷牙兴趣。
含氟牙膏小心选用
含氟牙膏是目前有效防治龋齿的牙膏。但使用不当,宝宝会容易得氟牙症。氟的防龋作用与产生毒性之间的界限很小,再加上宝宝的吞咽控制能力还不完善,就很容易误吞含氟牙膏,导致摄入过量的氟,使牙齿产生一些斑点,严重时使牙齿变黄,表面粗糙,容易缺损。因此,3岁以下的宝宝禁止使用含氟牙膏;4-6岁的宝宝应在大人的指导下使用。宝宝在刷完牙后要把牙膏漱干净。同时,宝宝每次牙膏的使用量大约只需黄豆般大小就够了,最多不超过1厘米。
指导宝宝正确的刷牙方法:上下刷牙三分钟
训练宝宝刷牙,妈妈一开始就应该注意让宝宝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避免过多的拉锯式的横刷法。错误的刷牙方法不但不能把牙齿刷干净,还容易造成牙齿脆弱,以后宝宝使用稍硬的牙刷刷牙,牙龈就会疼痛。
正确的刷牙顺序是:顺牙缝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地竖刷。上下、内外都是顺着牙根向牙尖刷,牙合面可以横刷。每次刷牙至少需要3分钟,每个面要刷15至20次,才能达到清洁牙齿的目的。
儿童牙齿发黑怎么办
一旦孩子牙齿出现了家长不能解决的问题,如不能用牙刷刷掉的色素或龋坏等,家长应先找专科医生鉴别病因,再进行相应的治疗。通常来说,一岁以内是进行口腔卫生保健宣教的最佳时期,家长通过就诊专科医生,学习保持孩子口腔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尽早发现口腔问题并及时处理,效果会比较好。若错过这个时间,越往后纠正起来会越难。
宝宝牙齿发黑怎么保护
宝宝的牙齿脆弱,在遇到牙齿发黑的情况下该怎么保护呢?我们已经了解到导致宝宝牙齿发黑的原因,那么“对症下药”,从中找出预防及保护方法。
儿童牙齿发黑的预防主要是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做到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尽量少吃一些含色素的饮料及食物。对于牙釉质发育不全引起的黑牙是儿童在牙齿发育期间的身体状况所决定的,例如缺钙、有过某些高热疾病,如肺炎等。宝宝从萌出第一颗乳牙就可以开始做口腔护理,这样才能有效的预防牙垢及牙菌斑的形成。
孩子换牙期要注意的五个问题
问题一、换牙期乳牙出现蛀牙不会有事,恒牙长出来了就好。
解答:乳牙很容易患有蛀牙,特别是换牙期的乳磨牙更是成为蛀牙的高发区,如果乳牙因为蛀牙而引起根尖病可能会引起恒牙的生长萌出,因此,需要注意乳磨牙蛀牙的及时治疗和预防,不能有“乳牙迟早是要换的,不必治疗”的错误观念。
问题二、换牙期乳牙出现滞留或早失怎么办?
解答:乳牙的脱落是有一定的顺序的,有些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没有脱落的情况就做乳牙滞留,这样很容易造成恒牙无法在正常的位置萌出。孩子出现换牙的情况一般是在五六岁左右,但是,有些人却会出现乳牙没有及时脱落,从而出现了恒牙出旁边萌出,影响到了恒牙的生长,这时候应该尽快带孩子拔除滞留的乳牙,这样才能给牙齿腾出足够的空间,便于恒牙的萌出。另外还有些人提早出现乳牙脱落的情况,这种就是乳牙早失,这样会是的两边的牙齿往空缺的位置倾斜,使得牙间隙变小,从而造成恒牙萌出的空间不够,导致错位萌出的情况。这时应该在早失的乳牙处戴缺隙保持器,防止两侧牙齿倾斜,以保持恒牙应有的萌出位置,直至恒牙萌出。
问题三、换牙期孩子有不良习惯有没有事?
解答:在换牙期,乳牙和恒牙是共存的,恒牙刚刚萌出的时候会有六龄齿出现,它具有体积大、咬合面窝沟多、容易滞留食物残渣等特点,加上孩子的刷牙习惯不好,很容易引发蛀牙。因此,这段时间要教会孩子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另外,很多孩子在乳牙出现松动的时候喜欢用舌头去舔松动的牙齿,这样会影响到恒牙的正常萌出,应当给予纠正。
问题四、牙齿错位咬合怎么办?
解答:儿童在换牙期,乳牙和恒牙在替换,颌骨也在发育,并正在逐渐建立咬合关系,但是,有些人会出现暂时性的错位咬合,有些可能会在自行调整中恢复正常,但是,有些情况,如因上唇唇系带位置过低而造成上前牙间隙过大,或个别牙齿出现的反颌,应尽早去医院诊治,否则将影响孩子的容貌。
问题五、换牙期孩子要怎么保护口腔健康。
解答:孩子在换牙期萌出的恒牙都是全新的健康的,因此,要从这个时间就开始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除了养成正确的刷牙方法外,也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应该合理控制孩子甜食和饮料的摄入,因为这些容易给孩子带来蛀牙,会损害口腔健康。
帮助宝宝顺利换牙的7个重点
注意1:乳牙是否滞留或早失
乳牙脱落有一定的时间和顺序,应脱落而不落称乳牙滞留,其后果往往是恒牙不能在正常的位置萌出。大多数孩子在五六岁时开始换牙,也有的从4岁开始,个别孩子会迟到7岁才掉第一颗乳牙。牙齿的脱落通常从下边的两颗门牙开始,继而是上面的两颗门牙。最常见的是下前恒牙在乳牙内侧长出,上前恒牙在乳牙的外侧长出,看起来像是双层牙。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应尽快带孩子去医院拔除滞留的乳牙,腾出位置,以利恒牙萌出。
若乳牙在应脱落之前就脱落了,称为乳牙早失,这往往会造成两侧邻牙向缺牙空隙倾斜,使缺牙间隙变小,恒牙因间隙不够而错位萌出。此时应在乳牙缺隙处戴缺隙保持器(由医院口腔科订做),防止两侧牙齿倾斜,以保持恒牙应有的萌出位置,直至恒牙萌出。
注意2:恒牙萌出是否有困难
乳牙过早脱落,孩子习惯用牙床咀嚼、舔吮,牙床会变得肥厚,阻碍恒牙萌出。因此,如果孩子已到换牙的年龄而恒牙未长出,应带孩子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取得医生的帮助。孩子缺钙也是恒牙迟迟萌出的重要原因,父母要及时给孩子补钙。
换牙时前恒牙从乳牙的下方或内侧萌出,萌出的恒牙即为成人牙齿的大小,出现轻度拥挤、扭转是正常的。
注意3:纠正孩子不良习惯
在换牙期,乳牙与恒牙共存,恒牙刚刚萌出,特别是作为“咬合关键”的“六龄牙”,体积大、咬合面窝沟多,容易滞留食物残渣,加之多数儿童刷牙不彻底,常容易发生龋坏。此时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正确地刷牙。在换牙期,乳牙松动即将脱落时,儿童常习惯用舌舔松动的牙,这是一种不良习惯,会影响恒牙的正常萌出,应及时给予纠正。
注意4:牙齿错位咬合会影响容貌
儿童在换牙期,牙齿在替换,颌骨在发育,随之逐渐建立咬合关系,有时会出现暂时性的错位咬合,在牙齿的发育过程中,往往能自行调整而恢复正常。有的错位咬合,如因上唇唇系带位置过低而造成上前牙间隙过大,不能自行调整,会影响颜面发育,应去医院诊治,否则将影响孩子的容貌。
注意5:预防和治疗乳磨牙龋病
换牙期乳磨牙易患龋病,如龋齿引起根尖病,可影响继发恒牙的生长萌出,因此要注意乳磨牙龋病的及时治疗和预防,绝不能有“乳牙迟早要换,坏了也不必治”的错误观念。医生忠告:应当尽量使乳牙保留到恒牙萌出,如乳牙过早缺失,常导致继发性恒牙萌出间隙不足而引起牙列不齐。
注意6:换牙时宜多吃耐嚼食品
孩子到六七岁左右,恒牙就开始陆续萌出,替换原有的乳牙。有些孩子恒牙虽已萌出,乳牙却常常不肯“让位”,迫使恒牙不得不从乳牙的内侧长出,形成“双层牙”,造成恒牙排列不整齐。
引起乳牙滞留迟脱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孩子进食过于精细,没有充分发挥牙齿的生理性刺激。牙齿的主要功能是咀嚼食物,咀嚼食物能促进乳牙牙根的生长发育以及自然吸收、脱落。
因此,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应让孩子多吃些耐嚼食物,以保持对乳牙良好的刺激作用,促使乳牙按时脱落。当孩子门牙和后磨牙都已萌出,可给其增加些芹菜、玉米、苹果等食物,使换牙顺利完成。
注意7:换牙的正确护理
宝宝的牙齿逐渐长出之后,要教育宝宝养成正确刷牙的好习惯,保护好出之不易的好牙齿。除了养成正确刷牙的好习惯外,孩子的饮食习惯也很重要。父母不要频繁给孩子食用餐间零食,特别是甜食。牛奶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有很大的帮助,但饮料就不是这样了。有些父母给孩子喝各种饮料,却不知喝太多饮料会让孩子的口腔长期处于pH值较低的环境下,牙齿容易发生龋坏。
有些人习惯用一侧来咀嚼食物。这叫做“偏侧咀嚼”,是很不好的习惯。“偏侧咀嚼”对两侧牙齿的健康都不利。对于咀嚼的一侧,由于经常使用,频繁处于过酸的环境,牙齿很容易被腐蚀。对于另一侧长期不使用的牙齿,由于面部肌肉缺乏运动,会显得松弛,严重的时候,两侧的面部肌肉会明显失衡,影响美观。
孩子的课外活动比较多,而两颗门牙是最容易受到磕碰的。如果小孩在活动中恒牙脱落,可以把牙齿放在牛奶中或者含在舌下,在半小时内赶到医院,医生还有可能把牙齿植回,成活率也较高。
虽然现在提倡的是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其实早餐后刷牙比早餐前刷牙对口腔保健更有效。因为早餐中有很多黏食和甜食,如蛋糕、面包、牛奶等,容易附着在牙齿上,漱口并不能有效地将它们清除。
宝宝换出一口整齐的牙齿以及保护好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爸爸妈妈需要多花点心思,多点关心多注意。
宝宝乳牙的保护有多重要
1、乳牙是宝宝咀嚼器官重要的组成部分
宝宝生长发育旺盛,在快速生长期需要营养的支撑,这一切都需要乳牙的咀嚼,如果乳牙受到了损害则会严重影响宝宝的进食,严重的还可能造成宝宝营养不良。
2、乳牙的健康会影响宝宝颌面部的发育
宝宝利用乳牙进行咀嚼,从而对面部肌肉进行锻炼,促进宝宝颌面部的发育。
3、乳牙对恒牙的萌出起到“向导”作用
宝宝通常在6岁的时候就会开始换牙,萌出的恒牙是在乳牙的基础上长出的,如果乳牙过早的脱落则会导致恒牙失去“向导”,发生位置的偏离,最后长出的牙齿就不能整齐的排列。
“忽视乳牙的护理有何危害?乳牙对宝宝的发育是重要的,如果不注重宝宝的乳牙保护,不管是对宝宝的生理还是心理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妈妈一定要注意了。
1、影响消化,造成偏食
咀嚼是宝宝消化的第一步,如果宝宝乳牙受到了损害,那么必然影响宝宝消化,各种消化不良的疾病必定会“接踵而至”。同时,宝宝会为了避免牙齿的疼痛而拒绝食用某些事物,长此以往很可能养成挑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
2、不利于宝宝正确发音
宝宝的乳牙特别是门牙脱落过早的话,对宝宝的发音影响也有一定影响的,据科学研究表明,拥有健康乳牙的宝宝比那些乳牙护理不到位的宝宝更早学会说话。
3、影响宝宝恒牙的发育
宝宝的乳牙是恒牙发育的“向导”,恒牙会沿着宝宝乳牙的轨迹进行萌出,如果不注意恒牙的保护而导致恒牙过早的脱落,那么恒牙的发育就得不到它应有的空间变得参差不齐。同时,乳牙的过早脱落会造成对牙根的使用过度,在此基础上长出的恒牙也不会牢固。
4、乳牙龋齿危害很大
不注意乳牙的保护,很容易造成宝宝的患上龋齿。很多妈妈觉得乳牙得了龋齿不重要,因为迟早要掉,但实际上乳牙龋齿会严重影响宝宝的咀嚼能力,影响恒牙发育的美观,影响宝宝颌骨发育,严重乳牙的龋齿还可能是“变形链球菌”(龋齿的致病菌)进入血液循环,影响宝宝的心脏,肾脏等器官的健康。
“如何呵护宝宝的乳牙?宝宝的乳牙保护必须从第一颗乳牙萌出开始!妈妈们一定要记住,如果你已经忽视了宝宝第一颗牙的保护,那么接下来的工作一定不要忘。
1、正确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
宝宝天生喜欢甜味的食品,所以在妈妈往往喜欢给宝宝过多的果汁等比较甜的饮品,但实际上大多数冲调的果汁都含有大量的糖分,对宝宝乳牙的伤害较大,与其给宝宝喂果汁,不如给宝宝喂食可以咀嚼的水果(太小的婴儿除外),这样既可以锻炼宝宝乳牙的咀嚼能力,又可以减少糖分对乳牙的侵蚀。
尽量少或者不要给宝宝食用碱性离子饮料和碳酸类饮料。乳酸菌饮料中也含有大量的糖分和酸性离子,也尽量给宝宝少喝。
2、注意宝宝手部卫生
宝宝在乳牙萌出期喜欢将手等食物放进嘴里,这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妈妈要注意给宝宝勤洗手,这样才能保证手部健康,预防宝宝将手上的细菌带进口腔,影响乳牙的健康。
3、戒掉宝宝含着奶瓶入睡的习惯
无论如何,宝宝含着奶瓶 入睡的习惯要及早戒掉。奶类食品是细菌最好的繁殖养料,宝宝含着奶瓶睡觉很容易将细菌带入口腔,引起严重的奶瓶龋,所以让宝宝戒掉含奶瓶入睡的习惯对宝宝的乳牙保护极其重要。
4、从小养成宝宝注意口腔清洁的习惯
当宝宝第一颗牙齿萌出之后,妈妈最好就要在宝宝喝完奶后为宝宝清洁下牙齿,常规的做法是可以用柔软的纱布、口腔湿巾或者指套牙刷轻柔的为宝宝清洁牙齿;当宝宝一周岁后要养成每餐饭后清洁牙齿的习惯;宝宝两岁后就可以教宝宝刷牙了,这个时候选用健康的儿童牙膏与牙刷教宝宝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都是有益的。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坚持执行下去,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宝宝的牙齿健康十分有益,一口好牙也能让宝宝更加的自信。
5、不能忽略宝宝乳牙龋齿的治疗
很多妈妈认为,乳牙反正要换,所以即便得了龋齿也无所谓。这个想法是错误的,乳牙是恒牙的基础,如果乳牙得了龋齿对恒牙也会产生影响,比如牙齿参差不齐影响美观、造成恒牙不坚固、影响宝宝自信等等。
当发现宝宝有龋齿时,一定要重视,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解决方法,在乳牙阶段就消灭龋齿比以后的弥补更加重要。
必看宝宝的食物磨牙棒
随着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儿童食物软化倾向严重,过软的食物造成儿童牙齿缺乏锻炼,面部的皮肤肌肉力量变弱,眼球的调节机能减弱,导致视力减弱。另外,长期咀嚼无力,会导致下颚不发达, 牙齿排列不整齐,上下牙齿咬合错位。
牙齿的主要功能是咀嚼食物,咀嚼食物能促进乳牙牙根的生长发育以及牙槽骨的发育。孩子到了六七岁,牙就开始陆续萌出,替换原有的乳牙。有些孩子恒牙虽已萌出,乳牙却常常不肯"让位",迫使恒牙不得不从乳牙的舌侧或唇侧长出,形成“双层牙”,造成恒牙排列不整齐。
引起乳牙滞留迟脱的原因之一,是孩子进食过于精细,没有充分给予牙齿生理性刺激。另外,乳牙的严重龋坏(由于精细食物通常含蔗糖量高,及缺乏富含纤维食物的自洁作用) 使乳牙牙根与牙槽骨固连,恒牙不易萌出。
婴儿出生后4个月,牙龈就已发育到一定程度,足以咀嚼半固体甚至固体食物。乳牙出后更应吃些富含纤维、有一定硬度的食物,如水果、胡萝卜、豆类、玉米等,以增加宝宝的咀嚼率,通过咀嚼动作牵动面肌及眼肌运动,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牙床、颌骨与面骨的发育,既健康又美容。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应让孩子多吃些海蜇、花生、甘蔗、五香豆等耐嚼食物,以保证对乳牙良好的刺激,促使乳牙按时脱落。当孩子前门牙和后磨牙都已萌出,可给其增加芹菜、玉米、苹果等食物,使换牙顺利完成,让孩子拥有一口健康整齐的牙齿。
小贴士如何让孩子养成刷牙的好习惯?这里有几个小窍门:
一般来说,在孩子到了两岁半,20颗乳牙都萌出后,就可以开始教孩子学刷牙;3岁左右应让孩子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如果孩子还没有掌握含漱技巧,可以暂时不用牙膏,而改用较浓的茶叶水来刷牙,因为茶叶水中也含有防龋作用的氟元素;孩子用的牙刷、牙膏和漱口杯既要符合儿童的特殊要求,又要鲜艳活泼、方便耐用,以引起孩子刷牙的兴趣;如果孩子开始时不易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一般可先学拉锯式的横刷,数月后逐渐过渡到上下旋转式的竖刷;父母自己应养成良好的护牙习惯,用言传身教去带动孩子:比如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每晚睡前5分钟,与孩子一起刷牙,然后不再吃零食等等。
牙齿护理方法要知道
要想保护牙齿,首先要了解牙的构造。牙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有咬切、撕裂、研磨食物和协助发音等功能。人的一生有两副牙:一副为乳牙,共20个,上、下颌各10个。在出生后约半岁左右开始萌出,两岁半左右出齐,自7至12岁期间,乳牙先后脱落;另一副为恒牙,共32个,上、下颌各16个,自6岁起,逐渐为乳牙更换,至12岁前后除第3磨牙外,恒牙全部萌出。第3磨牙一般在20岁以后萌出,又称智齿。智齿也可终身不出,因此恒牙28~32个均为正常。
牙分牙冠、牙颈和牙根三个部分。牙冠即我们能见到的部分,是牙露于牙龈以外的部分。牙冠表面覆盖有一层釉质,釉质是人体中最坚硬的组织,硬度近似石英。牙根是嵌入上、下颌骨牙槽突内的部分。牙根表面包有一层牙骨质。牙颈是介于牙冠和牙根之间的稍细部分,外包牙龈。牙主要由牙质构成,内部的空腔称为牙腔。活体牙腔内充填有结缔组织,神经和血管,合称为牙髓。血管和神经由牙根尖孔出入。患有龋齿时,当细菌腐蚀釉质和牙质进入牙髓腔,刺激神经,则疼痛难忍同学们要保护好自己的牙齿,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饭后用温开水漱口,早晚各刷牙一次。刷牙的次数不能太多,多了反而会损伤牙齿,刷牙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刷牙要注意正确的方法:顺着牙,竖着刷,刷完里面再刷外面。不可横向来回用力刷,否则会损伤牙龈。
2.平时要注意牙齿卫生,保护好牙齿。平时要少吃糖果。尤其是临睡前不要吃糖,预防龋齿。此外,要注意平时的卫生习惯,不咬手指头,不咬铅笔头等异物,不用舌头舐牙齿。
3.如果牙齿有病,应及时就医。遇有蛀牙坏牙,应予以修补或拔除。
要做到以上几点并不难,关键在于要持之以恒。愿同学们都拥有一副健康而美丽的牙齿
为什么儿童更容易患龋齿
这是因为一方面儿童爱吃细软的食物,比如各类糕点、饼干、糖果及其它零食等,这类食品含糖量高,粘性大,粘到牙面上不易清洁,容易形成牙菌斑,因而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有的孩子喜欢喝果汁、可乐类饮料,他们含糖多而且酸度高,给龋齿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儿童食入的纤维素类食物少,不能通过咀嚼食物时的摩擦作用对牙齿表面进行自动清洁。
另一方面儿童从6个月到2岁半是乳牙萌出的阶段,从6岁到12岁是恒牙萌出替代乳牙的阶段,刚萌出的牙齿发育还不完善,钙化程度低,耐酸能力差,因而更容易被腐蚀。而乳磨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大牙,还具有牙面窝沟点隙多、相邻牙齿间接触面积大容易积存食物的特点,这些都是儿童易患龋齿的有利条件。尤其是乳牙的硬组织厚度只有2mm,龋齿很容易进入牙齿深层,因而乳牙一旦发生龋齿,进展很快。
此外,儿童的口腔卫生状况也对龋齿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孩子很小的时候不会自己刷牙,有不少家长却习惯在睡前给孩子喝瓶奶或吃些点心,而没有想到此后应帮助幼儿清洁牙齿。再有儿童的睡眠较多,睡眠时唾液的分泌减少,口腔又处于静止状态,不利于牙齿的清洁,这些都增加了患龋齿的机会。
因此,从乳牙萌出开始父母就应该耐心地每天帮助孩子清洁口腔。孩子3岁后家长要教会他们自己刷牙,养成天天认真刷牙的好习惯,对预防龋齿的发生非常重要。
乳牙不好恒牙难安
人一生会长两副牙列,即乳牙列和恒牙列。幼年时期在半岁左右乳牙开始萌出,相对恒牙而言,乳牙的体积较小,数目也较少。随着孩子长大,6岁多恒牙开始萌出,直到12岁左右,乳牙逐渐被恒牙替代。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口腔健康的认识存在一个误区:认为乳牙列是暂时的牙列,乳牙迟早要被恒牙替代,因此并不重视乳牙的健康。家里的孩子乳牙出现疾病也不及时治疗,家长总认为等孩子年龄大些换了恒牙就没问题了。
事实上,乳牙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乳牙在孩子口腔中大约存在6到10年才陆续被恒牙替换,这期间正是儿童身体和智力快速发育的时期,完整健康的乳牙列能行使良好的咀嚼功能,让孩子摄取更广泛多样的食物,满足各方面发育需要。同时,正常的咀嚼功能也能刺激颌面部骨骼肌肉的发育。乳牙萌出时期是儿童学习说话的关键时期,完整的乳牙列能起到辅助发音的作用。另外,如果乳牙出现了疾患,后续萌出的恒牙也难以保持健康,部分恒牙釉质疾病就是乳牙根部的病变造成的。因此,保护牙齿一定要从保护乳牙开始做起。
如果想要孩子拥有坚固健康的乳牙,年轻妈妈们要从怀孕期就注意营养了。因为牙釉质(牙冠外层)主要是由磷酸钙构成,形成良好的牙釉质需要大量钙、磷等矿物质。乳牙釉质钙化从怀孕后4个月持续到婴儿出生后一年,恒牙牙釉质则是从婴儿出生到8岁左右陆续开始钙化。这个时期如果孕妇或者婴幼儿缺乏足够营养,就会在牙齿发育的相应阶段引起发育障碍,并且无法恢复。因此除了怀孕期注意营养补充,妈妈一定不要忘记哺乳期也是孩子牙齿发育的重要时期,仍然要重视自身的营养摄入。此外,年轻妈妈也要注意母乳中含有乳糖,细菌分解乳糖会产酸,如果孩子的乳牙已经萌出,一定要在哺乳后用干净纱布清洁牙面,减少细菌在乳牙牙面的附着。
幼儿时期的孩子,食物种类更加多样,甜食过多、摄入零食无规律都容易引发龋病,夜间含着奶嘴入睡则易发生门牙“奶瓶龋”。牙齿萌出后,家长就要给孩子每天刷牙。三岁以后,儿童需要开始学习自己刷牙,此时,要选用儿童牙刷及儿童牙膏,每次用绿豆粒大小牙膏量就可以满足口腔清洁需要。此时儿童动手能力差,家长要陪伴并耐心指导孩子用“划圈法”刷牙,一定要培养孩子每天刷2次牙的口腔卫生习惯,并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口腔第一颗恒牙一般在儿童6岁左右萌出,因此也叫“六龄齿”,这是口腔内最重要的一颗恒牙,往往会被一些家长误以为是乳牙而不加以重视。第一恒磨牙因为萌出最早,孩子如果又不注意口腔卫生,会很容易发生龋坏,因此在7岁左右第一恒磨牙完全萌出后,如果发现牙面的窝沟比较深,就应及时对“六龄齿”进行窝沟封闭。所谓窝沟封闭就是用树脂材料涂在牙齿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屏障覆盖窝沟,从而预防龋病的发生。乳磨牙及其余恒磨牙也可以在适当时候进行窝沟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