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手法与禁忌
刮痧手法与禁忌
1.病人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并用温水洗净局部。
2.用边缘光滑的汤匙(或调羹、铜币等)蘸上麻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或清水均可),在需要刮痧的部位单向重复地刮。
3.刮痧顺序一般是由上而下,或由身体中间刮向两侧,或每次都由内向外,不得来回刮动。每次每处大约需刮20下左右,直到皮肤出现深红色斑条为止。
4.刮痧部位通常只在病人背部或颈部两侧。根据病情需要,有时也可在颈前喉头两侧,胸部、脊柱两侧、臂弯两侧或膝弯内侧等处刮痧。也可按照病情需要选择适合的部位刮痧。
5.每一部位可刮2~4条或4~8条“血痕”。按部位不同,“血痕”可刮成直条或弧形。刮痧之后,应用手蘸淡盐水在所刮部位轻拍几下。
6.应用较小的刮匙,可在穴位处施术。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天突、曲池及背部的一些腧穴。在穴位处刮痧,除了具有刮痧本身的治疗效果外,还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本法适用于腹痛、烦乱、胃肠型感冒、暑热恶心,以及因痧所致的肌肉或全身酸痛。
刮痧之后痒是什么情况
1、刮痧手法不当
刮痧之后痒可能是刮痧手法不当引起的。刮痧手法不当时,比如刮的太重、方向不对等等,都可能会造成皮下损伤,人体自身修复皮肤损伤时,就会痒痒的。
2.对刮痧油过敏
刮痧之后痒也有可能是对刮痧油过敏。在刮痧的过程中,会使用专门的刮痧油进行润滑,如果患者是是过敏体质或者刚好对刮痧油中的某个成分过敏,也会出现皮肤发痒的情况。
3.不适合刮痧
有些人如果本身有溃疡、疖肿等皮肤病,在刮痧时可可能会刺激患病皮肤不会,引起瘙痒不适出现。
4.刮痧后不注意护理
刮痧之后痒,还有可能是刮痧后不注意护理引起的,比如说刮痧后立即就碰水了,或者洗了凉水澡、受凉了、穿了不合身舒适的衣服等等。
刮痧的17个禁忌
在日常的刮痧操作中,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项: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注意保暖,避免直接吹风。
2.刮痧后最好饮用一杯温开水(淡盐水为佳),30分钟内忌洗澡,禁食生冷油腻食物;夏季刮痧不要对着风扇,冬季刮痧治疗后应注意保暖。
3.刮痧后1~2天内,如刮拭部位出现疼痛、痒、虫行感、冒冷/热气或皮肤表面出现风疹样变化等现象,均为正常。
4.如用于美容时,可用具有润肤紧肤作用的刮痧油或膏,手法宜轻。
5.刮拭第七颈椎(大椎穴)手法宜轻。
6.胸部乳头禁刮。
7.孕妇腰腹部禁刮。
8.年老体弱者应轻手法刮拭。
9.皮肤病如溃疡、严重过敏、痣瘤、皮下有不明原因包块、新鲜的伤口禁刮。
10.骨折病人骨折部位禁刮。
11.凝血机制障碍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等禁刮。
12.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水肿的患者,刮拭方向应从下向上刮拭,用轻手法。
13.保健刮痧和头部刮痧可不用介质,可隔衣刮,手法宜轻。给小儿手法宜轻,隔衣刮。
14.空腹、过度疲劳、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患者忌刮;低血压、特别怕痛的患者轻刮。
15.再次刮痧时间需待上次痧疹消退(5~7天左右)后再进行。
16.经过正确的刮痧治疗数次后,若病情没有减轻或反而加重,应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并改用其他方法治疗。
17.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刮痧也和针灸一样,有可能像晕针一样出现晕刮。症状多表现为头晕、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四肢发冷,恶心欲吐等。遇到这样的情况时首先要冷静,立即让患者平卧并饮用1杯温糖开水,迅速用刮板刮拭患者百会穴(重刮)、人中穴(棱角轻刮)、内关穴(重刮)、足三里穴(重刮)、涌泉穴(重刮),如无明显好转,要及时送往医院。
刮痧不仅能够治病还有减肥的功效。刮痧的原理其实是促进人体的血液加快流动,使得新陈代谢也变快。那些长时间附着在皮肤表面的毒素会被清理掉。另外血液中的毒素也会随着汗水一起排出体外。
刮痧出现黑紫说明什么 刮痧刮出黑紫越多越好吗
刮痧并非刮出黑紫越多,越痛越好,刮痧出痧呈微红或紫红色即可。刮痧部位,刮痧手法力度掌握不当,一味追求出痧颜色,不但起不到效果,反而有可能损伤皮肤。
刮痧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刮痧的注意事项
随着现代传媒对刮痧疗法的介绍,越来越多的百姓接受并亲自实践它,在这里提醒大家在日常的刮痧操作中,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项: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注意保暖,避免直接吹风。
2.刮痧后最好饮用一杯温开水(淡盐水为佳),30分钟内忌洗澡,禁食生冷油腻食物;夏季刮痧不要对着风扇,冬季刮痧治疗后应注意保暖。
3.刮痧后1—2天内,如刮拭部位出现疼痛、痒、虫行感、冒冷/热气或皮肤表面出现风疹样变化等现象,均为正常。
4.如用于美容时,可用具有润肤紧肤作用的刮痧油或膏,手法宜轻。
5.刮拭第七颈椎(大椎穴)手法宜轻。
6.胸部乳头禁刮。
7.孕妇腰腹部禁刮。
8.年老体弱者应轻手法刮拭。
9.皮肤病如溃疡、严重过敏、痣瘤、皮下有不明原因包块、新鲜的伤口禁刮。
10.骨折病人骨折部位禁刮。
11.凝血机制障碍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等禁刮。
12.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水肿的患者,刮拭方向应从下向上刮拭,用轻手法。
13.保健刮痧和头部刮痧可不用介质,可隔衣刮,手法宜轻。给小儿手法宜轻,隔衣刮。
14.空腹、过度疲劳、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患者忌刮;低血压、特别怕痛的患者轻刮。
15.再次刮痧时间需待上次痧疹消退(5—7天左右)后再进行。
16.经过正确的刮痧治疗数次后,若病情没有减轻或反而加重,应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并改用其他方法治疗。
17.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刮痧也和针灸一样,有可能像晕针一样出现晕刮。症状多表现为头晕、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四肢发冷,恶心欲吐等。遇到这样的情况时首先要冷静,立即让患者平卧并饮用1杯温糖开水,迅速用刮板刮拭患者百会穴(重刮)、人中穴(棱角轻刮)、内关穴(重刮)、足三里穴(重刮)、涌泉穴(重刮),如未明显好转,要及时送往医院。
刮痧的禁忌以下症状千万别刮痧
古代刮痧多应用于治疗夏季和秋季时病,如中暑、外感、肠胃消化道疾病。大多数学者认为,刮痧是推拿、针灸、拔罐、放血等疗法变化而来。而在当今,刮痧的功能多半是用来防病保健的。
保健刮痧手法更简便,操作更安全,主要针对疾病早期预防、病后康复、功能性病症以及亚健康症候、减肥美容、消除疲劳、提高机能等。保健刮痧主要应用范围如:头痛、颈痛、肩痛、背腰痛、腿痛、感冒、牙痛、便秘、腹泻、食欲不振、痛经、疲劳、失眠、养颜美容等。
刮痧的禁忌 以下症状千万别刮痧
特别提醒应谨慎选择刮痧,因为刮痧方向、次序、手法、强度、时间以及操作前后注意事项都是非常有讲究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顾客的健康和安全。如果刮痧师操作不规范就容易出现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情况。
刮痧有九种禁忌症
一、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因为刮痧会使人皮下充血,促进血液循环,这会增加心肺、肝肾的负担,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二、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禁用刮痧,否则会引起流产。
三、凡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处禁止刮痧,否则会导致创口的感染和扩散。
刮痧的禁忌 以下症状千万别刮痧
四、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刮痧,因为刮痧会加重伤口处的出血。
五、接触性皮肤病传染者忌用刮痧,因为这会将疾病传染给他人。
六、有出血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患者不要刮痧,因为这类患者在刮痧时所产生的皮下出血不易被吸收。
七、过度饥饱、过度疲劳、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积刮痧,否则会引起虚脱。
刮痧后的注意事项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注意保暖,避免直接吹风。
2.刮痧后最好饮用一杯温开水(淡盐水为佳),30分钟内忌洗澡,禁食生冷油腻食物;夏季刮痧不要对着风扇,冬季刮痧治疗后应注意保暖。
3.刮痧后1~2天内,如刮拭部位出现疼痛、痒、虫行感、冒冷/热气或皮肤表面出现风疹样变化等现象,均为正常。
这些刮痧后的注意事项我们一定要遵循的,否则可能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一些伤害的,除此之外刮痧过程中也是要注意的,因为刮痧过程中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注意这些禁忌可能也会对身体有些影响的。
如用于美容时,可用具有润肤紧肤作用的刮痧油或膏,手法宜轻。
刮拭第七颈椎(大椎穴)手法宜轻。
胸部乳头禁刮。
孕妇腰腹部禁刮。
年老体弱者应轻手法刮拭。
皮肤病如溃疡、严重过敏、痣瘤、皮下有不明原因包块、新鲜的伤口禁刮。
骨折病人骨折部位禁刮。
凝血机制障碍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等禁刮。
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水肿的患者,刮拭方向应从下向上刮拭,用轻手法。
保健刮痧和头部刮痧可不用介质,可隔衣刮,手法宜轻。给小儿手法宜轻,隔衣刮。
空腹、过度疲劳、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患者忌刮;低血压、特别怕痛的患者轻刮。
感冒刮痧刮哪里 刮痧疗法的禁忌证有哪些
刮痧疗法尽管可以用于多种病症治疗,但它也有慎用症和禁忌证。
1.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忌用本法治疗或慎用本法治疗。如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过敏性紫癜症、白血病等,不宜用泻法刮疗,宜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手法刮疗。
2.凡危重病症,如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脏病等,应立即住院观察治疗。如果没有其他办法,可用本法进行暂时地急救,以争取时间和治疗机会。
3.新发生的骨折患部不宜刮痧,须待骨折愈合后方可在患部刮痧。外科手术疤痕处亦应在两个月以后方可进行刮痧。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疤痕部位慎刮。
4.传染性皮肤病:如疖肿、痈疮、瘢痕、溃烂、性传染性皮肤病及皮肤上不明原因的包块等,不宜直接在病灶部位刮拭。
5.年老体弱者、空腹及妊娠妇女的腹部、妇女经期下腹部,女性面部忌用大面积泻法刮拭。
6.对刮痧恐惧或过敏者,忌用本法。
7.孕妇、妇女经期,禁刮下腹部及三阴交穴、合谷穴、足三里穴等穴位。且刮拭手法宜轻,用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