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暑气来袭宝宝夏天如何过

暑气来袭宝宝夏天如何过

夏天晒太阳会补钙吗

都说多晒太阳促进钙的吸收的,现在夏天可以晒太阳吗,它也能促进钙的吸收的吗,夏天晒太阳有没有什么注意的地方啊?

外出晒太阳可增加紫外线接触皮肤的机会,促进皮肤产生维生素D,利于婴幼儿骨骼的生长和发育。但强烈紫外线照射皮肤有可能损伤皮肤。所以,建议用反射光照射皮肤,即可促进皮肤产生一定量维生素D又可避免晒伤皮肤。如果不是暴晒,不需使用防晒霜。若必须使用,可选SPF15-30的防晒霜。经常带孩子外出可以接受新鲜流动的空气刺激,还可沐浴阳光的照射,不仅对孩子的皮肤,对呼吸道也大有好处,应该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但可不是为了使皮肤产生多少量的维生素D。千万不要晒太阳后主动减少应该口服维生素D的剂量。

给宝宝早晚洗澡好吗?早晚洗澡的时间段控制在那个时段好呢?

是否应给小婴儿,特别是新生儿天天洗澡?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与家长的经验、室内温度等因素有关。但有一点需提醒家长,婴儿皮肤娇嫩,洗澡时不要频繁用浴液。不要听信这样的说法:每天洗澡用浴液,澡后再涂婴儿油。婴儿皮肤本身的油脂对其皮肤最好。用温水洗澡,1-2周使用一次浴液!

九个多月的宝宝身上总是长满了痱子,防痱的都用了,没有效果,长期用痱子粉好吗?

天气热了,出痱子的机会也随之增多。家长们开始给孩子涂痱子粉了,特别在洗澡后。有选择玉米粉的,有选择松花粉的等等。玉米本身为粮食,选择玉米粉是否相对安全?可在给孩子扑粉时,能否保证粉状物不被吸入肺内?!建议选择痱子水。其实洗澡水内放入一些"十滴水"等也可防痱子。

宝宝芒种夏至的养生之道

芒种前后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潮湿,天气湿热,诸多传染病便会“趁虚而入”,家长在照顾宝宝的时候,不得不提高警惕……

端午节前后,进入了芒种时期,虽说是梅雨季节的末尾,但雨量和气温变化则是整个梅雨季节里最难预测的,再加之天气非常闷热、气温升高,会让人产生憋闷的感觉,对宝宝而言尤甚。

入夏以后,天气干燥,太阳直射的热度就随之而来,气压持续走高的影响同样会产生在孩子身上,若不及时更换夏装,可能会捂出痱子来。此外,夏至季节里,暑气上涌,内泛入心,再加上气温升高,体内的汗闷着,就容易犯懒。特别是处在成长期的宝宝们,尤其会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因此在夏季,家长不仅要注意闷热的气候对宝宝的影响,还要对宝宝勤加锻炼,让宝宝多出汗、多流汗,这样才能使宝宝体内代谢能适度运作。如果害怕宝宝受伤而不让他参加锻炼,或者宠宝宝让他懒在家里,不仅不利于宝宝的身体强健、使宝宝的体质下降,而且还会让宝宝的汗无法正常排出,进而影响宝宝体内的水液平衡。

不治已病治未病

由于湿气、闷热等原因,倘若宝宝的身体防线有所缺漏,一些季节性传染病就会趁虚而入,比如中暑,此外还有腮腺炎、水痘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则可能危及生命的传染病。因此,家不得不提高警惕。

腮腺炎是小儿在春夏两季里最常见、也最危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并发症往往多发于儿童。

中医本身并无腮腺这个部位,也没有腮腺炎这个说法,但对腮腺炎的研究却是始于唐朝。腮腺炎亦俗称“猪头肥”,指一些严重的腮腺炎患儿,因为头肿,而有此一说。清代医学家叶天士将腮腺炎的特征归结于温毒在表,而引起胆热犯胃,气血壅滞,亦有退热余毒未消、腮肿尚存的病例。他对腮腺炎的预防也提出了很多建议,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拒外毒而清内毒,收卫气而强元气”的说法——在病毒流行时期,要避免不良生活习惯而导致的“外毒”侵入宝宝的身体,也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多吃清热解毒的食物将体内的“内毒”排出。同时 “收卫气”便是指调和营卫,构筑起对病毒的防御系统,“强元气”便是指多加锻炼增强体质。这样双管齐下,既远离了传染源又增强了体质,自然不用害怕流行性腮腺炎的侵袭了。

其他一些诸如水痘等的传染病同样也可以通过远离传染源及增强体质来做到防病于未然。对于做父母的来说,宝宝的“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的方法,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做父母的才能掌握好宝宝的身体,尤其是在流行性、突发性疾病下对于孩子身体养护的主动权。

家长们应该时刻注意孩子的身体情况,同时给予孩子足够的保护与支持,这样孩子才能在各个季节里都将病毒挡在机体的大门之外。

勿忘精神调养

在芒种、夏至的季节里,由于天气闷热,容易使人心神不安。尤其是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宝宝来说,更容易烦躁不安、易哭易闹。这些同样也会引起家长的烦躁不安,对宝宝的情绪不佳而导致一个恶性循环。因此在闷热的天气里,家长应当根据季节和气候的特征,在精神调养上使自己和宝宝都保持在轻松愉快的心态。因为烦闷、恼怒、忧郁、困倦等负面精神状态不但会影响到自己的心情和孩子的精神状态,过度的负面情绪的作用还会让孩子加重精神上的负担,从而诱发疾病的产生。只有让自己和宝宝的精神都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才能气机宣畅,通泄方可自如。

居家养护有变化

在孩子的起居方面,则要注意晚睡早起和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但需要注意的就是,阳光的照射虽然利于升发阳气,但阳光直射过久则会让宝宝中暑。

夏日昼长夜短,中午给宝宝小憩,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但不宜久睡,一来为了不影响晚间正常的睡眠,二来午后的久睡也会使宝宝阳热不得散发,体内郁结过久则易引发病症。

芒种过后,午时天热,宝宝容易出汗,因此夏天要常给孩子洗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体内郁热便易于发泄。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不能在出汗后立即洗澡。此外,衣衫要勤洗勤换,不能未干透就穿在身上。吸收了足够阳光的衣服对孩子的身体也有治愈的作用。

宝宝夏天可以用尿不湿吗 宝宝夏天用尿不湿注意事项

宝宝夏天用尿不湿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尿不湿的选择,考虑夏天天气较为炎热的关系家长们最好是选择一些吸收好、表层干爽的尿不湿,这样宝宝穿着才不会出现不适感哦。

由于夏季天气较为炎热所以夏天宝宝小便的次数也会有所增加,为了可以有效缓解宝宝夏天用尿不湿的不良反应,建议家长们还需要做到勤更换,夏天家长们需要适当增加更换宝宝尿不湿的频率,建议每3小时就观察一下是否需要更换。

夏天家长们除了要注意增加更换宝宝尿不湿的频率还需要注意做好清洁工作,宝宝夏天用尿不湿家长们应该及时用温水清洗干净保持宝宝下屁股的干爽和卫生也是十分重要的。

宝宝夏天用尿不湿日常除了要保持卫生、多透气之外还可以涂抹一些护臀膏,护臀膏可以有效保持宝宝屁股干爽对预防宝宝红屁股症状很有帮助。

夏季如何预防幼儿中暑

1.护好身体,别贪凉

夏季人体毛孔开泄,尤其是宝宝腠理稀疏,脏腑娇嫩,易受风寒湿邪侵袭,夏季空调房音温度过底,风扇直吹身体,形成人为的虚邪贼风,宝宝常因此受凉受寒,所以要特别注意房间温度不要低于22度,风扇不要直吹头面及胸腹、背部,睡觉用“肚兜”是非常必要的。

此外,家长还需注意不要让宝宝在家打赤脚,特别是在空调房,以防“寒从脚入”。脚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神经体液联系,一旦脚部受凉,局部血管收缩,血流减少,会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致使局部抵抗力下降。这样,原来潜伏在鼻咽部的细菌、病毒,就会乘机大量繁殖,容易使宝宝患感冒等疾病。

3.开窗通风,防湿气

盛夏来临,气温升高雷雨天气增多,空气湿度大,宝宝经常出汗或淋浴,容易被湿邪所侵袭。湿为阴邪,伤及阳气,尤易伤脾阳,脾胃喜燥而恶湿。宝宝脾常不足,湿邪之性粘滞,患挟湿感冒较一般感冒不易恢复。

为防湿邪,宝宝日常起居要注意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干燥、清凉;注意不要出汗过多,衣服汗湿后要及时更换或加块汗巾;饮食要清淡少油腻,保持好自身阳气。

3.调节饮食,少吃冷食

夏季阳气外发,气血运行于表,内里脾胃相对则虚,加之宝宝生理特点是脾常不足,因此,体表虽热,内里脏腑反而虚寒,表现在腹部及心口上的皮肤是凉的。这时,不要过度食用生冷之物,如冰水、雪糕、西瓜等。否则腹中过寒,容易导致腹痛、腹泻、呕吐等胃肠疾病,即使当时未觉不适,入秋季节变化,多会出现秋季腹泻。

宝宝夏季饮食一般以温为宜,这样可助阳,达到“春夏养阳”之目的,因此建议家长养成孩子喝温热水,吃温热粥的习惯,切忌将饮料、西瓜等从冰箱取出即饮即食,少吃冰淇淋等冷食,以免伤及脾胃。

此外,酸味食物可以敛汗止泻、祛暑,预防小朋友们因为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因此,夏季可让孩子适当吃些酸味食物,例如番茄、柠檬、草莓、山楂、菠萝、猕猴桃等。

夏天更要注意防寒

夏天高温来袭,我们都想着要如何防暑降温,洗冷水澡、吃冷饮、吹空调,这些行为可以让你得到一时的凉快,但是会导致外邪入侵,身体阳气受损,寒邪入侵会危害身体健康,夏天防寒比防暑还重要。

外界的寒凉之气,都属于风寒邪气。明代医家张景岳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说明阳气对人体的重要性就好比太阳。人体的阳气随着四季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冬天气温低,万物凋敝,阳气活动迟缓,内收封藏。此时,天气虽冷,但人们更加注重防寒保暖,不爱贪凉,阳气反而不易为寒邪所伤。夏至以后,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人们在夏季多喜食冷饮,爱吹空调,这些过度贪凉的行为都可能让身体在无形中被寒邪伤害。

此外,夏季寒邪还是慢慢累积病根的过程。中医讲“形寒饮冷则伤肺”,很多在夏天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喘、过敏性鼻炎、感冒、发烧,大多是由于进食寒凉而导致阳气受损,或过于贪凉致外邪入侵所致。不仅如此,寒邪还可能累积在身体中,由表入里,慢慢侵犯到经络、关节,导致风湿病、关节炎等,也可能让慢性咳喘到冬天更加严重。因此,千万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时防寒甚至比防暑还重要。

夏天护理宝宝常见5大问题

苦夏

不贪凉,保护宝宝脾胃,预防苦夏发生。

“苦夏”中医又叫“疰夏”,是指宝宝在夏天虽然没有出现消化道的实质性疾病,却不想吃饭,食欲不好。造成苦夏的原因,是由于宝宝脾胃运化功能尚不健全,如果平日饮食不注意,贪食冷饮,就会损伤宝宝脾胃阳气,导致运化功能更弱,加之夏天天气炎热,就容易出现苦夏症状。

降温除湿有助缓解苦夏症状。

苦夏在暑湿季节症状会更重。当气温高,又潮湿的时候,更容易粘滞脾胃,宝宝的脾胃功能会被束缚住,进而影响食欲。

预防苦夏,四季都要护脾胃。

虽然苦夏是夏天特有的症状,但是导致苦夏的症结,却可能并非在夏天。为避免苦夏的发生,妈妈需要未雨绸缪,四季都要做好保卫宝宝脾胃功能的工作。少食生冷,避免积食生痰,吃油炸甜腻食物要适量,只有宝宝脾胃功能良好,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苦夏症状的出现。

藿香正气口服液稀释代茶饮,能有效缓解苦夏症状。

藿香具有芳香化湿的功效,能够和脾胃。如果宝宝苦夏症状轻微,妈妈可在宝宝洗澡时,在洗澡水中加入一两支藿香正气口服液,帮宝宝缓解症状。如果宝宝苦夏症状相对较重,食欲比较差,也可将藿香正气口服液稀释后代茶饮。3岁以下宝宝,一支藿香正气口服液用大量凉白开稀释后一天内分次持续饮用,服完即可。

中暑

避免在正午炎热时段带宝宝在户外进行大运动量活动。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出现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等症状。宝宝通常出现中暑的情况并不太多,因为很少有妈妈会选择在正午时间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但是也有些情况,妈妈容易忽视,比如妈妈安排了全天的游园活动,中午时分却忽视带宝宝进入室内躲避。如果补水又不及时,就容易导致宝宝出现中暑的问题。如果安排全天游园,妈妈最好在中午最炎热的时段安排宝宝进行公园内的室内游乐项目,去餐馆用餐,或是到车内、凉亭或树阴下进行躲避。夏天天亮得早,黑得晚,早上早点入园游玩,或延长下午出园时间,躲避开中午最炎热时段,将游玩计划缩短为半天也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西瓜,天然白虎汤。

如果宝宝出现小便黄、口渴、大汗出等中暑症状,妈妈可以首选西瓜给宝宝解暑。西瓜口味好,宝宝容易接受,又具有祛暑热烦渴和利尿的作用,有“天然白虎汤”之称。但是由于西瓜性寒凉,大量吃西瓜会损伤宝宝脾胃功能,因此给宝宝吃西瓜一定要适量。中医专家建议,给3岁以下宝宝吃西瓜,每天一牙就足够了。

西瓜翠衣水,天然祛暑饮料。

推荐给妈妈一种原料常见、制作简单,而且天然安全的祛暑饮料——西瓜翠衣水。西瓜瓤和表面硬硬的绿皮之间,还有一层淡绿色的皮,叫做翠衣。妈妈可以把翠衣切成薄片,煮水给宝宝喝,有很好的生津止渴解暑作用。

痱子

勤洗澡,注意卫生,是预防痱子的关键。

夏天给宝宝勤洗澡,注意卫生,保证体表毛孔疏松,以利于汗液和湿热排出,对预防痱子有一定帮助。

忌寒凉食物,保护胃脾,是预防痱子的根本。

宝宝起痱子是由于湿热犯于体表,其根本原因在于肺脾。脾胃中的湿热通过肺气宣发,一旦肺气宣发不利,淤阻在体表,导致湿热无法顺利排出,就会出现起痱子的症状。夏天给宝宝吃冰激凌等寒凉食物,会损伤宝宝脾胃,导致气机和运化功能变弱,体内的湿热不能很好地排出体外,就会出现起痱子的问题。因此预防痱子的根本在于保护宝宝脾胃功能。

薄荷、藿香煮水洗澡,可缓解痱子症状。

用薄荷或藿香等清凉之物煮水洗澡,有消肿散湿的作用,对缓解痱子症状会很有帮助。

腹泻

预防菌痢,少吃生冷、不洁或隔夜食物是关键。

夏天,宝宝生吃蔬果的机会增加,如果清洗不彻底,容易感染病菌。另外,夏天气温高,食物容易出现腐败变质的问题。宝宝一旦吃了不够新鲜的食物,也容易导致菌性腹泻。宝宝如果出现黏液便、脓血便等症状,说明可能患上菌性腹泻,不建议在家处理,需要及时带宝宝看医生。

不要贪食冷饮,预防寒性腹泻。

另一种夏季常见的腹泻,就是寒性腹泻。是由于宝宝贪食冷饮,或是腹部着凉造成的。如果宝宝出现腹泻症状,化验大便又没有明显异常的话,就有可能是寒性腹泻。预防寒性腹泻,最主要是加强腹部保暖,不要贪食冰激凌、寒性蔬果、冰镇饮料等寒凉食物。晚上睡觉不要吹空调电扇,并在宝宝肚子上盖上薄被。出现寒性腹泻,妈妈可让宝宝服用一些藿香正气口服液或香连丸缓解症状。

蚊虫叮咬

中药小香囊,让宝宝远离蚊虫叮咬。

蚊虫叮咬一直是夏天困扰妈妈的大问题。取适量薄荷、冰片、藿香打成粉,亲自动手给宝宝缝制一个中药小香囊,就能让宝宝远离蚊虫叮咬。或是取薄荷、冰片、藿香各10克煮水,给宝宝擦身,或喷洒在蚊帐上,都能起到很好的驱蚊虫作用。

怎么预防宝宝中暑

炎炎夏日时常在新闻报导上听到又有多少人中暑,身体发育尚未成熟的宝宝可是更加容易中暑,如何预防年幼宝宝中暑呢?

许多爸妈都怕宝宝着凉,甚至在高温炎热的夏季也让宝宝穿太多衣服了!陈德庆医师认为,台湾夏天气温非常高,不太需要担心宝宝会受寒。至于怎么穿较为合适?爸妈以自己穿什么宝宝跟着穿为原则,亦即当大人都只穿短袖的时候,宝宝也着短袖即可。或是根据体温状况,在没有发烧生病的情况之下,如果宝宝体温达37度多快38度,就表示穿太多了,应该36度多才是正常的。

如果在室内,建议将冷气空调设定于26~28度之间,以避免过于闷热,较容易中暑。倘若身处户外,避免在大太阳底下活动太久,适时到阴凉处休息。

造成中暑的要素有一个为「水分」,但宝宝很容易玩性一来,就忘了要喝水,尤其是艳阳之下的户外活动时,不知不觉就流失许多水分,千万不要等到宝宝自己感觉口渴才喝水,爸妈一定要主动提醒宝宝多喝水。

从艳阳高照的30多度户外环境突然进入冷气开得很强的室内环境,宝宝的血管快速收缩,不容易散热,也是造成容易中暑的条件,这是一般爸妈较为容易忽略的部分!

给宝宝断奶需要注意什么

一、宝宝夏季不建议断奶

喝母乳的宝宝通常在一周岁左右就开始进行断奶的准备,断奶不是随便一个时间都可以的,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一定要掌握好宝宝断奶的时机,详细内容一起看看文中的介绍吧。炎夏宝宝断奶,准妈妈们请三思。

宝宝一天天的长大,到了一周左右就要考虑断奶的事宜,断奶过早过晚都不利于宝宝的健康,育儿专家介绍,断奶的时间也是很有讲究的,炎热的夏季是最不适宜给宝宝断奶的,夏季时节,妈妈们可以考虑一下延长哺乳期。

现在正值夏季,断奶也不要急于在这个季节进行,夏季婴儿容易患肠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伤寒等,还容易感冒发烧,严重者还会发生抽搐。而母乳中含有大量抗体,这种抗体会大大地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从而减少患肠道传染病的机会。

夏季的气温高,湿度大。正常成人通过神经系统调节皮肤,使出汗增加,一般都能适应。而婴儿神经系统调节功能还未完善,很容易发生暑热,出现脱水症、中暑等。如果是母乳喂养,母乳中的成分会增强婴儿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减少或避免以上病症的发生。

酷暑盛夏,人们舌头味蕾的敏感程度一般都会减弱,从而出现食之无味的情况,婴儿也会出现食欲减退的现象,如果此时断奶,便不利于婴儿对营养的吸收。炎热的夏季断奶后要添加其他食物,容易引起宝宝消化不良、腹泻等疾病。

所以,婴儿断奶应在春秋两季,当然,根据具体情况可作一些灵活处理。母乳不足者可提早断奶,哪怕喂奶时间只有8个月。而母乳充足或婴儿体弱者,可适当推迟断奶时间,过了夏季等秋凉以后断奶也是完全可以的。因此提醒广大妈妈们不要在夏季给宝宝断奶,以免让宝宝患上肠道疾病。

二、宝宝断奶的注意事项

1、生病不宜断奶。如果宝宝已经到了要断奶的时机,但又突然生病时,建议妈妈一定不要轻易给宝宝断奶,以免雪上加霜、加重病情。所以,断奶最好还是顺其自然,不用刻意强调某个方面。

2、不要强行断奶。有些妈妈采用突然袭击的方式,譬如在乳头上涂辣椒水,万金油,使宝宝不敢吃奶,或者去别处回避。宝宝情绪会受到打击,引起宝宝拒食而挨饿,从而降低了他的免疫力。

3、给宝宝适应期。断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断奶的一个月前逐渐减少哺乳的次数和哺乳量,给宝宝一个适应期,让宝宝逐渐增加奶粉和辅食,以减少突然断奶带来的消化道和心理上的不适。

4、饮食逐步过渡。正确的断奶方法应该将婴儿期以母乳为主的饮食逐步过渡到以糊、粥、饭为主,以及添加各种辅助食品来满足营养需要,从添加泥糊状食物开始算起,大约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完成。

5、保证营养补充。断奶并不是说停吃所有的奶,婴儿断奶以后每天仍然要吃300-500毫升的配方奶,从而保证宝宝能有足够的优质蛋白和钙的摄入。

夏天宝宝拉肚子常见的3个原因

夏季天气炎热,宝宝拉肚子的原因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1.暑湿侵袭

夏季高温加上强对流天气,宝宝在酷热潮湿的环境下,不小心注意照看可能会中暑。中医所说的暑湿侵袭,就会导致宝宝除了中暑的症状以外,还有可能发生拉肚子的情况。这种拉肚子还会伴有肛门灼热的情况发生。

2.贪凉导致

夏季高温酷热,小朋友们很喜欢冰凉的饮料或者雪糕。但是宝宝们的肠胃功能比较弱,喝冰冷的饮料或者吃雪糕,让整个肠胃接触了骤冷的食物,极其容易引起肠胃痉挛,发生腹痛和拉肚子的情况。

在这里还要再说说两种相似的情况,一种就是宝宝夏季在空调房也莫贪凉,也要避免空调风直吹小肚子,这样也容易使肚子受凉而发生拉肚子。而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宝宝的肠胃功能较弱,所以若是空腹吃一些益生菌丰富的如酸奶类的食物,也极容易导致拉肚子,但这种拉肚子的排便次数一般只是1-2次就会痊愈,要区别对待。

3. 受到病毒或细菌感染

夏季有一种肆虐的病毒叫“轮状病毒”,它是引起拉肚子的“病毒之首”。而宝宝若是因为受到细菌感染发生的肠胃炎,还会并发发烧、呕吐甚至精神萎靡不振的情况发生。

如何判定宝宝是肠胃炎,只能带宝宝就医,医生会根据宝宝的情况检验大便或者血常规。若是确诊为细菌感染引起的拉肚子,一般都是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的。

所以,家长们分清楚宝宝拉肚子的情况和原因,就容易对症护理。一般普通的拉肚子,可以先在家观察,确保宝宝多补水,多加休息。必要时家里可以备上“思密达”止泻药。若是宝宝拉肚子超过2天,每天次数频繁,那么还是建议家长们要带宝宝就医。如果宝宝拉肚子时伴随高烧、呕吐不止或者精神不振等情况,家长们就应该带宝宝立即就医。

宝宝夏天感冒怎么样好的快 宝宝夏天感冒能洗澡吗

宝宝夏天感冒如果不严重,那么肯定是能洗澡的。洗澡有清洁皮肤,消除汗液的作用,使患儿感到舒服凉爽。而且洗澡可以促进人体循环,利于体内排热和体内代谢,利于呼吸道内水分增加,有助于上呼吸道症状的改善,所以宝宝夏天轻微感冒洗澡是有好处的。

但如果宝宝夏天感冒比较严重,比如有发高热、呕吐、频繁腹泻等症状,那么先考虑不洗澡。因为洗澡后全身毛细血管扩张,容易加重病情,严重者会诱发急性脑缺血或缺氧、虚脱和休克等。如果宝宝热出汗了,可以用温水给宝宝擦澡,再换上干净衣物,等到宝宝病情好转后再洗澡也不迟。

宝宝夏天感冒可以洗澡吗 宝宝夏天感冒能洗澡吗

宝宝夏天感冒如果不严重,那么肯定是能洗澡的。洗澡有清洁皮肤,消除汗液的作用,使患儿感到舒服凉爽。而且洗澡可以促进人体循环,利于体内排热和体内代谢,利于呼吸道内水分增加,有助于上呼吸道症状的改善,所以宝宝夏天轻微感冒洗澡是有好处的。

但如果宝宝夏天感冒比较严重,比如有发高热、呕吐、频繁腹泻等症状,那么先考虑不洗澡。因为洗澡后全身毛细血管扩张,容易加重病情,严重者会诱发急性脑缺血或缺氧、虚脱和休克等。

暑气来袭宝宝夏天如何过

炎炎夏日,开空调降温是很多家庭的必然选择。不过,在婴幼儿的抵抗力还不是很强的时候,如何正确使用空调,避免因忽冷忽热导致宝宝身体不适,这是很多宝爸妈当前最需要了解的问题之一。

空调使用中应注意几点:

1.使用前清洗空调的滤网。每年在使用空调前,一定清洗空调的滤网,以免积存的灰尘、霉菌等播散于室内的环境中。对孩子、老人,乃至全家所有人的呼吸道造成极大的挑战。

2.保持室内温度恒定,可以保持在24~26度之间。千万不要频繁开启,导致室内温度变化过大。

3.空调排风口不要直吹孩子。同时宝宝的餐椅、爬行垫、婴儿床等物品也要避开出风口摆放。最好借用隔壁空调调节孩子室内温度。

4.出汗后不要马上进入空调房间。孩子大汗后一定要在室外阴凉地方停留至少30分钟,同时要补充温水。等孩子落汗后,回家先洗热水澡,再进入空调房间,还需注意千万不要立刻吃冷饮。

5.空调房间内最好穿着长袖薄衣服。

6.宝宝不能直接睡在凉席上,可以在上面铺一层薄薄的毛巾被,既可以隔绝凉气也可以帮助吸收汗液。

夏天宝宝穿衣服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夏天天气炎热,容易出汗,大人都觉得无法忍受,更别说小宝宝们了。

家长们会给给宝宝们置备各式各样的夏装,尤其是女宝的家长特别喜欢给孩子穿纱裙,蕾丝裙,紧身裤袜之类的夏装,殊不知这些衣服透气性并不好,反而更容易给宝宝捂出痱子,也不利于宝宝体格发育。

应该给宝宝提供棉、麻质地较为宽松的夏装,如果担心蚊虫叮咬或者防晒的话也可以穿宽松轻薄的长袖上衣和长裤。衣服颜色最好也是浅色的。

小编叨叨:

吹空调时,爸妈不要让宝宝整天都待在空调房间里。每天清晨和黄昏室外凉爽时,带他到外面逛几圈,呼吸新鲜空气,可让他适应室内外的温度差,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

如果可以,坚持每天早上和傍晚给宝宝测一次体温,一旦发现体温上升,立即给他进行简单的物理降温,防止宝宝发生感冒发烧后措手不及。

相关推荐

降温神器!夏季宝宝降温有妙招

1、兵兵退热贴 夏季天气炎热,宝宝由于体温调节能力差,散热能力也差,当环境温度高时,极易出现高热,导致呼吸急促、颜面潮红、多汗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有脱水中暑的症状。因此,家中常备兵兵退热贴,可在宝宝出现高热、中暑或发烧的情况时给宝宝进行物理降温,让宝宝在这个酷暑更舒适,同时呵护宝宝身体健康。但夏季如果宝宝意外发烧,且温度超38.5℃就需带孩子去医院就医,以免耽误治疗。 2、白开水 纯净的白开水最容易解渴,它进入体内后可以立即发挥新陈代谢、调节体温、输送养分及清洁身体内部的功能,尤其是在炎热难耐的夏天,让

初夏来袭照顾宝宝有道可循

• 哄宝宝入睡 这个季节天气反复,宝宝难以入眠,但睡眠不充足,宝宝可就难以长高,发育也就有问题了哦!以下的几个方法,可以帮助宝宝快速入眠! (1)来点音乐 几乎每一个宝宝都不会拒绝音乐哦,放点轻柔的音乐,让宝宝静下心来,这样宝宝就能快速入眠哦! (2)轻轻拍打 炎热的夏季可能会让宝宝感到烦躁,妈妈不妨一边哼着,一边轻轻地拍打宝宝的背部,让宝宝在你的影响下舒缓心情,拥有充足的安全感后便可入睡。 (3)背光睡 夏季太阳光强烈,宝宝自然是不容易睡着的,而且他也早已习惯在妈妈肚里黑黑的环境,因此不妨拉上窗帘或者让

夏季坐月子的方法

一、关于洗澡忍不住就洗吧 夏天不洗澡人真的会受不了的,想洗就洗吧,否则出汗太多很容易起热痱的,但是在洗澡方面要求颇多,只能淋浴,而且水温要高,37度左右为宜,以防感冒,洗澡时间不要太久,洗完后赶紧擦干,不要马上进空调屋,以免着凉,洗澡后的保暖很重要。 二、再难受也不要用风油精 在夏天,风油精算是家家备之了,驱蚊止痒又消暑提神,可是月子期间不要用,如果大量的涂抹风油精,这种气味很可能会感染到宝宝,引发黄恒,对宝宝不利。 三、空调该吹还得吹 夏天不开空调估计是不下去的,虽然产后身体虚弱忌讳很多,可这空调该吹

夏季宝宝发烧不一定是感冒

3岁以下宝宝最易患“暑热症” “暑热症”是婴幼儿在夏季容易发生的一种热证,并不是宝宝感染了病菌而发烧,而是因外界环境升高而致使体温上升,所以也有人叫它“夏期高体温症”。体温一般在38℃~40℃之间,天气愈热,热度愈高。随着天气逐渐转凉,这种病也就自然告退。 发生暑热症的,多是3岁以下的宝宝,因为他们大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成熟,所以体温不能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升高而自行调节;汗腺功能也不足,出汗少而不容易散热。 暑热症的病症很有特点,热度很少超40℃,通常随着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很多宝宝发热规则是从

夏季宝宝发烧不一定是感冒

孩子不是感冒,是患了“暑热症”!李学麟说,这几天持续高温,不,一些宝宝的反复“发烧”却与感冒等病毒和细菌没关系,他们患的是“暑热症”,一般的感冒退烧药,不但起不到治疗的作用,反而会加重病情。 3岁以下宝宝最易患“暑热症” “暑热症”是婴幼儿在夏季容易发生的一种热证,并不是宝宝感染了病菌而发烧,而是因外界环境升高而致使体温上升,所以也有人叫它“夏期高体温症”。体温一般在38℃~40℃之间,天气愈热,热度愈高。随着天气逐渐转凉,这种病也就自然告退。 发生暑热症的,多是3岁以下的宝宝,因为他们大脑的体温调节中

宝宝的夏季养生的四个细节

养生细节一:身体养护 大小暑期间,除了不要让孩子呆在空调间里,要逐渐习惯并适应外界的温度变化以外,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即分季养脏。在加强宝宝的养护和锻炼时,各位爸爸妈妈们都应当按照五脏分时所主来养。如夏季所主为心,所以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才是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的养护方法。特别是在小暑和大暑的天气里,酷暑逼人,腠理常开,汗液外泄。汗为心之液,所以中医有“暑必伤心”之说。俗话说“心定自然凉”,善于养生的父母则会让宝宝尽量避免外劳其形和内忧其神。让宝宝神形既安,则身心自会得

夏季宝宝发烧不一定是感冒

孩子不是感冒,是患了“暑热症”!医生说,这几天持续高温,不,一些宝宝的反复“发烧”却与感冒等病毒和细菌没关系,他们患的是“暑热症”,一般的感冒退烧药,不但起不到治疗的作用,反而会加重病情。 3岁以下宝宝最易患“暑热症” “暑热症”是婴幼儿在夏季容易发生的一种热证,并不是宝宝感染了病菌而发烧,而是因外界环境升高而致使体温上升,所以也有人叫它“夏期高体温症”。体温一般在38℃~40℃之间,天气愈热,热度愈高。随着天气逐渐转凉,这种病也就自然告退。 发生暑热症的,多是3岁以下的宝宝,因为他们大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酷暑时节慎防暑热症侵袭宝宝

什么是暑热症? 暑热症主要发生于炎热的夏天,主要发生在6个月到3岁的宝宝身上,因而又叫小儿夏季热,主要由于环境温度升高引起体温升高,宝宝身体持续发热,并不是感染了病菌。 这是由于他们的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在3岁前还未发育成熟所致。他们的体温不能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自行调节,加上排汗功能较弱,身体不容易散热。宝宝患病后精神状态还好,有时可能会有一些消化不良或类似感冒的症状,最主要症状是发热,但体温很少超40℃,发热一般从早晨开始,在白天体温逐渐升高,下午逐渐下降,到了晚上降至最低,可从第二天早晨又开始升高。

夏天宝宝发烧怎么护理

宝宝夏天发烧怎么办?不要以为天气暖和,宝宝就不会发烧,夏天宝宝也是有可能发烧的。夏天爸爸妈妈容易把孩子发烧和中暑混淆。专家建议夏天一旦发现孩子的体温升高,精神不好就要测量体温。判断是否由发烧所引起。 其实宝宝夏天也是很容易发烧的,爸爸妈妈千万不要掉以轻心。由于天热宝宝容易出汗,小脸常常泛红,爸爸妈妈就容易误以为都是暑热造成的。事实上,只要孩子食欲不振,精神不好,就要及时考虑到宝宝有没有发烧,用体温计检测,如果真的是发烧就该引起注意,查明病因。夏天宝宝发烧最常见的是上呼吸道感染,一般会有喷嚏、怕冷、咳嗽、头

怎么预防宝宝中暑

1、注意天气预报 注意收听高温预报,合理安排宝宝的作息时间。如遇高温天气,尤其是每天的中午和午后(11~14点),尽量减少带宝宝外出,并适当宝宝午睡的时间,饮食宜清谈,多喝些淡盐开水、绿豆汤,每天勤洗澡、擦身。 2、高温减少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虽然能锻炼身体,但夏季酷暑天气来临时,应该尽量避免让孩子到高温户外活动35度以上的高温下带孩子晒太阳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尽量选择清晨或晚上比较凉爽的时间去活动,出去要给孩子用防晒霜,戴帽子,要保证充足的水份补充,准备小手巾或湿巾。 如遇带宝宝参加野外活动、外出旅游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