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按脚底什么穴位可以缓解
痛经按脚底什么穴位可以缓解
1、太冲穴。位置,脚大趾与第二趾之间。揉太冲,具有明显疏肝止痛的作用,不仅可以治疗痛经,还可以治疗其他妇科疾病。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
2、三阴交穴。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按揉三阴交,具有交通心肾,引火下行的作用,对所有妇科疾病疼痛均有缓解作用。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三阴交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三阴交1分钟。
冬季如何养生保健 护点脚
民间有一说法,“寒从脚底生”。因为脚为人体最远端,脂肪薄,保暖能力差,而中医认为脚底穴位与内脏关系密切,如果脚部受凉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经等疾患,所以要注意脚部保暖防寒。冬季健脚即健身。
方法:
天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最好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天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促进血液循环。
丹参泡脚的好处
丹参泡脚对人体益处多多,对于正常人可以起到缓解疲劳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治疗一些常见病。
一、活血化瘀
丹参泡脚可以活血化瘀。身体内是否有瘀血,我们可以看看自己舌头的根部,如果舌根呈紫黑色瘀斑或瘀点,则表明体内有瘀血停滞,体内血液流通缓慢。这时你不妨取丹参10-15克,用纱布包好煎汁,与开水一起来泡脚,时间在20到30分钟左右,注意按摩脚底穴位。药效可从脚底穴位吸收,从而活血化瘀。
二、改善体质、缓解痛经
女性月经期一般都会比较烦躁,尤其是患有痛经的人,经常会因此影响工作、学习和休息,如果您正受痛经困扰,尝试过多种治疗都没有好转,不妨试试在家用中药丹参泡脚,或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哦。某专家介绍,所有的适龄女性皆可以采用中药泡脚的方法来调理身体的。但不同体质或者不同的辨证类型,在用药方面也有不同的选择。如果你不是特别清楚自己的体质,建议你咨询相关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三、促进血液循环
丹参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脚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脚离人体的心脏是最远的,且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血液循环不好。医学典籍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那些经常感覚手脚冰凉的人,泡脚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保健方法哦。泡脚水里加入适量的丹参,其含有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黏膜透皮吸收,渗透到血液,促进气血运行,改善体内新陈代谢,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冬季保暖小常识 保暖从脚开始
民间有一说法,“寒从脚底生”。因为足为人体最远端,脂肪薄,保暖能力差,而中医认为足底穴位与内脏关系密切,如果足部受凉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经等疾患,所以要注意足部保暖防寒。冬季健脚即健身。
天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最好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天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
缓解痛经的穴位
缓解痛经的穴位
现在就结合自己平时的经验,给大家推荐几种简单快速缓解女性痛经的方法,供大家做个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下腹部的关元穴、气海穴是治疗痛经等妇科病的有效穴位,关元穴在肚脐下3寸,气海穴在肚脐下约1.5寸。痛经的时候可以用两手拇指点按这两个穴位,也可以用家里的备用热水袋或电热宝进行热敷来缓解疼痛。
2手上的合谷穴是缓解痛经的有效穴位。特别适合在学习、开会和工作单位等公共场所使用。合谷穴是止痛第一穴位,痛经的时候这里按起来会痛。取穴时一手拇指和其它四指并拢,在大拇指和食指掌背部肌肉隆起的部位(轻按时会有痛感)。按摩时用另一手的拇指点按20下,左右手共40下,以感觉酸痛能难受为度。注意体质差者刺激不宜强,孕妇不宜按摩。
3小腿部的三阴交是缓解痛经的常用穴位。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在足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左右各一。有健脾益血、调肝补肾、安神助眠等保健功效。经本人临床实践,对缓解痛经效果比较明显。取穴时用并拢的四指沿腿在足内踝向上量取,以用手可摸到一个痛点为宜。一般按压3—5分钟疼痛就会缓解。
4小腿部的地机穴也是缓解痛经的有效穴位。它是足太阴脾经的郄穴,位于阴陵泉穴下3寸,有健脾渗湿、调经止带的功效,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阴道炎等症。取穴时用并拢的四指沿阴陵泉向下量取,以用手可摸到一个痛点为宜。注意要用拇指尖沿骨头向内抠才有明显效果。
生姜水泡脚有什么好处 改善睡眠
在进行生姜泡脚的时候能够很好的促进脚底穴位和增强身体的器官的代谢循环,从而让身体能够很好的释放身体,缓解身体的疲劳度,这样对改善睡眠是非常有效果的,如果是睡眠质量不好的朋友可以试试!
爬山后能用热水泡脚吗 爬山后用热水泡脚有什么好处
长时间的爬山运动,人的身体会感到疲劳,脚部首先出现血液循环不良导致,用热水泡脚后,能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疏通经络,从而消除脚部、腿部的疲劳。
脚底穴位很多,泡脚能刺激足底穴位,而且热水泡脚能够使血管舒张,通透性加强,促进血液循环把运动时产生的乳酸等代谢产物尽快排出,缓解因乳酸堆积而导致的酸痛感。
爬山后能用热水泡脚吗 注意事项
1、泡脚的同时,建议配合一下脚部按摩,捏捏脚,按按脚底穴位,能更有效的缓解酸痛和疲劳。
2、如果在爬山过程中出现脚部扭伤、鞋子磨脚破皮、拉伤,不要用热水泡脚,以免加重伤势。
详解脚底穴位
涌泉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涌泉穴的主治疾病为: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
大敦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
大敦穴的主治疾病为: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来亦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太冲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
太冲穴的主治病症为: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
行间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行间穴位于足背侧,大拇趾、二趾合缝后方赤白肉分界处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边缘。
行间穴的主治病征为:宿醉不适、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症、肝脏疾病、腹气上逆、肋间神经痛、月经过多、粘膜炎等。
太白穴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太白穴的主治病症为: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昆仑穴
昆仑穴位于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或足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昆仑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腰痛、高血压、眼疾、怕冷症、腹气上逆、肠结石、下痢等。
太溪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太溪穴的主治病症为: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
里内庭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里内庭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处。
里内庭穴的主治症状为:食物中毒、荨麻疹等。
脚底穴位按摩方法
方法:自购脚部穴位图一张。泡一盆热水,水温在60℃左右。把脚在热水中泡5-10分钟后用毛巾搽干。从足底穴位图找出找出胃部﹑甲状腺﹑淋巴腺及肺部等反射区,在每个部位按上1-2分钟,左右脚各按3次。
按摩甲状腺及其它上述反射区乃是非常有效的消脂法,因为甲状腺主要功能乃治疗肥胖症及情绪不安等症状;而按摩胃部可以减少食欲;淋巴腺及肺部等反射区则是帮助增加免疫力及排毒功能。
连续做完一个星期之后,因为人体的整体的循环转好了的关系,身体会觉得比以前轻快,皮肤也会变得漂亮而有光泽。
1、如果想美容的话,那就搓按肺(左右都要)和横行结肠下行结肠-S状结肠,两个部位各按摩5分钟,有排毒的功效!
2、如果有高血压、心脏病等,那就揉按大拇指下的内关节处和心脏处,有疏通血管的功效;
3、如果有常性头痛、风寒等,那就揉按大拇指内两侧,有加深脑部供氧的作用。
4、如果颈椎-背椎-腰椎-尾椎疾病,那就搓按大拇指下的外侧一点开始到脚躬,注意,不是脚背,也不是脚掌,是脚的内侧部位!有通经络的功效;
5、如果晕车,那就经常揉按无名指和小指指根下1CM;
6、如果孩子厌食,成人食欲不振,那就揉按图所示的胃的部位;可以增强胃液分泌;
7、如果睡觉后,肩膀疼,那就按摩无名指指根出外侧,可以适当扩大范围揉按;
8、肾不好,就按肾,但是力度不能大,否则伤内脏!
缓解痛经的穴位
一般多主张在经前5~7天开始治疗,月经来潮后停止,待下次月经来潮前再施手法治疗。按摩的目的是引血下行,因此治疗须在经前当下腹部、腰骶部出现疼痛时操作。如手法得当,可使经期提前1~2天,随着经血排出,疼痛也会随之消失或减轻。
1、点揉子宫(刺激子宫穴是直接针对女性生殖器的调理手法,疗效显著,具有活血化淤、理气止痛的作用)
位置:子宫穴位于下腹部,脐下一横掌处(脐下4寸)正中。左右旁开四横指(旁开正中线3寸)的距离各有一点即是此穴。
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酸胀为度,操作5分钟,以腹腔内有热感为最佳。
2、揉太冲(具有明显疏肝止痛的作用。不仅可以治疗痛经,还可以治疗一切妇科疾病)
位置:脚大趾与第二趾之间。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
3、斜擦小腹两侧(具有疏肝理气,止痛调经的作用)
位置:两侧肋弓下缘至髂骨之间的侧小腹。
按摩方法:双手置于侧小腹,从后向前斜擦,方向朝外生殖器。不要往返擦动,要方向一致,以摩热为度。共操作5分钟。
4、按揉三阴交(具有交通心肾,引火下行的作用,对所有妇科疾病疼痛均有缓解作用)
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按摩方法:用一侧手拇指指腹揉捻对侧三阴交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
5、按摩小腹(增加小腹腔内脏血运,促进小腹内微循环,具有止痛调经的作用)
位置:肚脐至外生殖器之间的小腹部,两侧以左右髂前上棘为界限。
按摩方法:双手相叠置于小腹中间,紧压腹部,慢慢按摩腹部,以10次/分左右的频率进行,直至小腹内有热感为宜。共操作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