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关于贫血的诊断和注意要点

关于贫血的诊断和注意要点

诊断和鉴别诊断

应详细询问现病史和既往史、家族史、营养史、月经生育史及危险因素暴露史等。要注意了解贫血发生的时间、速度、程度、并发症、可能诱因、干预治疗的反应等。耐心寻找贫血的原发病线索或发生贫血的遗传背景。营养史和月经生育史对铁、叶酸或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缺乏所致的贫血有辅助诊断价值。射线、化学毒物、药物、病原微生物等暴露史对造血组织受损和感染相关性贫血的诊断至关重要。

血常规检查有无贫血及贫血严重程度,是否伴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的变化。据红细胞参数(MCV、MCH及MCHC)可对贫血进行红细胞形态分类,为诊断提供相关线索。网织红细胞计数间接反映骨髓红系增生及代偿情况;外周血涂片可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或形态改变,有否疟原虫和异常细胞等。

体检时特别注意

①发热,心率,呼吸频度;

②有无营养不良,特殊面容,端坐呼吸,步态不稳等;

③皮肤、黏膜有无苍白,黄疸,溃疡和瘀点,紫癜或瘀斑;毛发有无干燥、有无舌乳头萎缩、匙状甲、下肢有无凹陷性水肿等;

④淋巴结有无肿大;

⑤有无心界扩大,杂音等;

⑥有无肝大,脾大或胆道炎症;

⑦有无神经病理反射和深层感觉障碍等。

贫血诊断鉴别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鉴别贫血性质的指标,经常应用的是由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量计算出来的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三项指标。

MCV增大,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减少,见于缺铁性贫血,增高,是溶血的指征,降低而伴有小细胞增多症,为缺铁性贫血,降低而伴有大细胞增多症,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综合MCV,MCH,MCHC三者的变化,可将贫血鉴别为低血素小红细胞性贫血及高色素大细胞性贫血(MCV增大,MCHC高于正常值)三种。

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我们经常是会要首先考虑它有什么原因,像小孩就生长发育的问题,那一个另外就女性她有一个月经比较多,常常是在月经,是50岁以下绝经之前她月经多,有痔疮出血,也有一个病因要考虑的,经常问病史都说就是要问这些东西都不能够让它缺乏,一定要考虑清楚,那么它的是血常规改变,一个贫血就是血液学的改变,那么缺铁性贫血主要的血液学改变是有贫血,而且是表现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所谓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就是红细胞的素跟血红蛋白的降低它是不平行的,血红蛋白降低的更厉害。

此外它通过这些检查,现在机器检查像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浓度这些都是低的。那么另外是铁代谢的检查,血清铁它是低的,血清铁蛋白也是很低的。当然此外可以总铁结合力、不饱和铁结合力、铁饱和度这些都是降低的。如果做骨髓,那骨髓的内铁外铁,那么是减少的。

通过这些就可以诊断缺铁性贫血,但还要强调一点就是缺铁性贫血诊断了,一定要查出缺铁性贫血的病因,这点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特别是男性的缺铁性贫血,一般男性不会出现缺铁性贫血,男性出现缺铁性贫血一定要找出病因,比如痔疮、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特别注意,胃肠的肿瘤问题,这点是缺铁性贫血可治,但是如果是胃肠道肿瘤不早期治疗到晚期,就会延误病情,所以这点是临床上也是一定要注意的问题。

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

(一)血象

呈全血细胞减少,贫血属正常细胞型,亦可呈轻度大红细胞。红细胞轻度大小不一,但无明显畸形及多染现象,一般无幼红细胞出现。网织红细胞显著减少。少数病例早期可仅有一系或二系细胞减少,贫血较重,以重度贫血(Hb 30~60g/L)为主,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少数为轻、中度大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急性再障网织红细胞比例小于1%。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尤明显,急性再障均低于0.5×109/L。血小板不仅数量少,而且形态较小,可致出血时延长,血管脆性增加,血块回缩不良。急性再障血小板常低于10×109/L。

(二)骨髓象

急性型呈多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尤其是巨核细胞和幼红细胞;非造血细胞增多,尤为淋巴细胞增多。慢性型不同部位穿刺所得骨髓象很不一致,可从增生不良到增生象,但至少要有一个部位增生不良;如增生良好,晚幼红细胞(炭核)比例常增多,其核不规则分叶状,呈现脱核障碍,但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骨髓涂片肉眼观察油滴增多,骨髓小粒镜检非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增多,一般在60%以上。

(三)骨髓活组织检查和放射性核素骨髓扫描

由于骨髓涂片易受周围血液稀释的影响,有时一、二次涂片检查是难以正确反映造血情况,而骨髓活组织检查对估计增生情况优于涂片,可提高诊断正确性。硫化 99m锝或氯化111铟全身骨髓γ照相可反映全身功能性骨髓的分布,再障时在正常骨髓部位的放射性摄取低下甚至消失,因此可以间接反映造血组织减少的程度和部位。

(四)其他检查

造血祖细胞培养不仅有助于诊断,而且有助于检出有无抑制性淋巴细胞或血清中有无抑制因子。成熟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力增高,血清溶菌酶活力减低。抗碱血红蛋白量增多。染色体检查除Fanconi贫血染色体畸变较多外,一般再障属正常,如有核型异常须除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贫血的危害你知道多少

所谓贫血,是指末梢血液中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较正常减少的一种状态。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贫血诊断标准是血红蛋白成年男性低于130克/升,儿童和成年女性低于120克/升;红细胞压积男性低于39%,女性和儿童低于36%。

当然,十分明显的贫血是很容易被人发现的。外观上,贫血病人看起来颜面灰暗,精神萎顿,眼睑结膜苍白,面色无华。还会经常出现头昏、眩晕、心悸、气短、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典型症状。所以,急性发病的贫血和中度以上的贫血是很容易引人注意的,也便于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贫血的诊断方法

一、病 史

确切的病史可为贫血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应全面、详尽而有重点地询问。

1.贫血表现 贫血症状表现涉及全身各个器官系统。应注意起病急缓、发展过程及其特征性表现。如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常起病较急,贫血进行性加重、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慢性溶血性贫血则常起病缓慢,病程服。急性溶血起病急骤,寒战高热,肌肉酸痛,可伴酱油色尿。巨幼细胞贫血常有口舌炎及灼痛。贫血伴有异嗜解或有咽下困难及胸骨后疼痛,应想到缺铁性贫血。贫血伴有出血及发热或感染,多见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和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2.致病因素 贫血的致病因素很多,应着重注意询问出血、感染、营养、饮食与用药情况。射线及化学毒物接触史、育龄妇女妊娠、分娩及哺乳情况等。如消化性溃疡、胃癌、痔、月经较多等出血易被忽视。某些人群应注意钩虫、综虫等感染。婴幼儿、生长发育期、育龄妇女及老年人易患营养不良。胃肠手术后可有吸收障碍。G6PD缺乏流行区要注意服新鲜蚕豆史和伯氨隆、磺胺、解热镇痛药应用史。氯霉素、细胞毒药物应用史。射线及有毒化学品接触史等。

3.原发疾病 贫血常为某些疾病的症状表现或并发症。要注意有无引起贫血的慢性感染、恶性肿瘤、慢性肝、肾或内分泌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病等。应警惕严重贫血表现掩盖不典型的原发疾病表现。

4.遗传因素 许多溶血性贫血属先天性遗传性疾患。应注意询问家族史、双亲是否近亲结婚、祖籍何方,生后或幼年即有贫血或间歇性黄疽等。

5.治疗反应 就诊时已进行过常用抗贫血药物者,要注意了解其治疗反应。缺铁性贫血对铁剂,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对维生素B;卜叶酸治疗多有良好疗效。而恶性肿瘤、慢性肝肾及内分泌疾病或再生障碍性贫血则无疗效。

二、体格检查

(一)一般状况

患者的发育、营养、表情、血压及体温等,均可为贫血诊断提供线索。如幼年发育迟缓常见于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恶性肿瘤患者一般情况差,常呈恶病质。消瘦及下垂部位水肿提示营养不良性贫血。血压增高伴有面部或周身水肿见于肾脏疾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和面部水肿提示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严重者可有低热。高热往往系原发病或并发感染所致,急性溶血也可见高热。

(二)特殊体征

可为明确贫血性质提供重要依据。

1.皮肤、巩膜材 甲与舌 皮肤、巩膜黄疽是溶血性贫血的重要体征之一,常呈浅柠檬色,急性溶血者可较深,新生儿溶血性贫血黄疽严重,并有核黄疽的神经系统症状。皮肤淤点淤斑提示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出血明显已有贫血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癫等。下肢踝部内侧或外侧慢性溃疡要想到慢性溶血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镰状细胞贫血等。蜘蛛儒、肝掌提示肝病。指甲扁平或凹陷常见于缺铁性贫血。舌乳头萎缩、舌质淡而光滑见于营养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者舌质可呈维红色,常伴有疼痛。

2.面容、骨骼 重型地中海贫血由于骨髓舢亢进而出现颅骨增厚,额部隆起,鼻梁塌陷,眼皮水肿的特殊面容。胸骨压痛提示白血病或溶血性贫血。肋骨、脊柱、额骨等多部位骨骼疼痛及压痛要考虑多发性骨髓瘤、骨转移癌及白血病。

3.淋巴结、脾肿大 贫血伴有明显局部或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常提示恶性淋巴瘤、急性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伴轻、中度脾肿大要考虑溶血性贫血、恶性淋巴瘤、肝硬化、寄生虫感染。如脾明显肿大常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牌大常不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者明显,早期可无脾肿大,但也有少数病例以显著脾肿大为独特表现者。对于某些疾病,阴性体征也有诊断意义,如一位贫血病人虽有全血细胞减少,若发现淋巴结及脾肿大,即不再考虑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神经系统表现

维生素Bl。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可有末梢神经炎和脊髓后束和侧索联合变性,出现触觉、位置和震颤感觉减退或消失,行动不便。

三、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确定贫血的存在及其程度,明确贫血性质与病因的重要方法。

(一)一般血液学检查

1.血常规 按传统要求,其内容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其结果不但能确定贫血的有无及贫血程度,还可估算贫血的形态学类型。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红细胞计数每微升百万数与血红蛋白量每分升克数之比为33-34:1。如这一比例明显减低或增高,分别提示大红细胞性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血小板计数 可以配合血常规,为贫血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表8-1-1)

3.红细胞指数测定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X可用以进行贫血的形态学分类,有助于推断贫血的病因(表8—1—2)。

贫血诊断的提示意义

贫血,白细 缺铁性贫血、纯红再生障碍性贫血。胞、血小板 溶血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巨幼细计数正常 胞贫血、继发性贫血

贫血,白细PN’II、Es综合征(自体免疫性溶血胞或血小板 性贫血合并血小板减少L巨幼细胞贫计数减少 血JllP并发失血性贫血贫血,白细“再障、PNH、急性白血病、MDS、恶组。胞和血小板 脾功能亢进、巨幼细胞贫血、骨转移计数减少 癌、急性造血停滞贫血,白细 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新生儿溶血。胞增多、失血性贫血。

4.网织红细胞计数 能反映红系造血的活跃程度,对判断贫血性质有一定参考价值。其正常值范围0.005-0.15(0.5%-1.5%);对严重贫血患者,观察其绝对值更有意义。其正常值范围(24~84)X10(2.4-8.4万/k)。明显增高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溶血发作后)急性失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叶酸及或维生素B;。治疗后、缺铁性贫血铁剂治疗后;轻度增高见于慢性溶血性贫血缓解期、骨髓纤维化、脾切除术后。计数减低甚至缺如常提示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造血停滞、骨髓病性贫血。而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贫血治疗前,继发性贫血和一部分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网织红细胞计数可以正常。

咯血诊断

一、病史

询问出血为初次或多次,如为多次,与以往有无不同。青壮年咳嗽,咯血伴有低热者应考虑肺结核。中年以上的人,尤其是男性吸烟者应注意肺癌的可能性;须细致询问和观察咯血量,色泽,有无带痰,询问个人史时须注意结核病接触史,多年的吸烟史,月经史,职业性粉尘接触史,生食螃蟹、螬蛄史等。

咯血伴胸痛者多见于肺梗死,肺炎球菌性肺炎;咯血伴呛咳者多见于支气管肺癌,支原体肺炎ktk 磕碰血痰见于肺脓肿;大量咯血者多见于空洞性肺结核 ,支气管扩张,动脉瘤破裂等。国内文献报告,无黄疸型钩端螺旋体病也有引起致病的大咯血。

二、体格检查

对咯血患者均应做胸部细致反复的检查。有些慢性心、肺疾病可并忤状指(趾),进行性肺结核与肺癌患者常有明显的体重减轻,有些血液病患有全身出血性倾向。

三、实验室检查

痰检查有助于发现结核杆菌、真菌、细菌、癌细胞、寄生虫卵、心力衰竭细胞等;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等检查有助于出血性疾病诊断;红细胞计数与原红蛋白测定有助于推断出血程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提示寄生虫病的可能性。

四、器械检查

1、X线检查 咯血患者均应做X线检查,胸部透视,胸部平片,体层摄片,有必要时可做支气管造影协助诊断。

2、CT检查 有助于发现细小的出血病灶。

3、支气管镜检查 原因不明的咯血或支气管阻塞肺不张的患者应考虑支气管镜检查,如肿瘤、结核、异物等,同时在直视同上取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或异物取出,出血和痰液吸出等。

4、放射性放射性核素镓检查 助于肺癌与肺部其他肿物的鉴别诊断。

贫血的诊断

1、应详细询问现病史和既往史、家族史、营养史、月经生育史及危险因素暴露史等。

2、要注意了解贫血发生的时间、速度、程度、并发症、可能诱因、干预治疗的反应等。

3、耐心寻找贫血的原发病线索或发生贫血的遗传背景。营养史和月经生育史对铁、叶酸或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缺乏所致的贫血有辅助诊断价值。

4、射线、化学毒物、药物、病原微生物等暴露史对造血组织受损和感染相关性贫血的诊断至关重要。

相关推荐

贫血的检查与诊断

一、体检方法: (1)生长发育:慢性贫血往往有生长发育障碍。某些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特别是重型p地中海贫血,除发育障碍外还表现有特殊面貌。如双颧、额较突出,眼距宽,鼻梁低,下颌骨较大等。 (2)营养不良患儿常伴有营养性贫血。 (3)皮肤、粘膜皮肤和粘膜苍白程度一般与贫血的程度成正比。 (4)小儿因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故面颊潮红与苍白有时不一定能正确反映有无贫血,观察甲床、结合膜及唇粘膜的颜色比较可靠。如贫血伴有皮肤、粘膜出血点或瘀斑,要注意排除白血病和出血性疾病,伴有黄疸时提示溶血性贫血。 (5)指甲和毛发

便血诊断鉴别

1.临床表现。 2.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3.出血量的判断:血便的次数与量,根据血便的次数与数量来估计便血的失血量不甚准确,但血便次数多,每次的量也多,无疑是出血量大的指标,此外,如果患者排出鲜红色或暗红色血便,甚至排出凝血块也是出血量大的佐证,患者每次血便量少,次数少,甚至数天才解1次者,提示出血量较小;若红细胞在肠道内破坏,血红蛋白与硫化物结合而形成硫化亚铁时,粪便可呈黑色或称柏油样便。 4.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断:经积极治疗后,患者血便的次数与量明显减少,提示出血减轻,当患者数天不排便或排出黄色便时,

贫血诊断治疗

一、诊断 综合分析贫血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贫血的病因或发病机制,从而作出贫血的疾病诊断。 应详细询问现病史和既往史、家族史、营养史、月经生育史及危险因素暴露史等。要注意了解贫血发生的时间、速度、程度、并发症、可能诱因、干预治疗的反应等。耐心寻找贫血的原发病线索或发生贫血的遗传背景。营养史和月经生育史对铁、叶酸或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缺乏所致的贫血有辅助诊断价值。射线、化学毒物、药物、病原微生物等暴露史对造血组织受损和感染相关性贫血诊断至关重要。 检查时特别注意:①发热,心率,呼

溶血性贫血诊断标准

1.慢性溶血的鉴别诊断 (1)急性黄疸型肝炎:肝大、肝痛及消化道症状较显著,血清转氨酶升高,血清直接与间接胆红素均增高,尿中胆红素阳性,而无贫血,也无网织红细胞增高及血红蛋白尿。 (2)肌红蛋白尿:多由外伤致大量肌损伤引起,尿呈红色,但血浆颜色不变,分光光度计或电泳法检测可加以区别。 (3)急性失血:主要是大量内出血时需要鉴别。常见于胃肠道、宫外孕出血。患者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下降明显,而黄疸比较轻,也无血红蛋白尿,血容量减少及内出血的局部症状明显。 2.慢性溶血的鉴别诊断 (1)先天性胆红素代谢缺陷疾病:

鼻腔出血诊断

鼻出血是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少量出血对患者无明显影响,如果大量出血或长期出血对患者可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遇到这类患者就诊时应进行全面、精确的检查。 对于出血已暂停或已进行止血者要进行以下检查: 首先,详细询问病史。 包括近期有无感冒、外伤史,既往有无反复鼻出血史。对儿童单侧鼻出血者,应考虑鼻腔异物。对中、老年患者,要询问有无高血压、动脉硬化史。 其次,要尽快查明出血原因。 应详细检查局部鼻腔、鼻咽部,必要时应行X线平片、CT扫描、鼻及鼻窦内窥镜检查。对伴有高热者,应做必要的血液及细菌学的检查,以除外血

新生儿贫血诊断标准是怎样的

新生儿检查 新生儿贫血可由于失血、溶血和红细胞〔RBC〕生成低下所致。失血可发生在出生前(胎-胎盘、胎-胎、胎-母输血)、出生时(脐带破裂、前置胎盘)和出生后(颅内出血、内脏破裂)。溶血最常见的原因是母子血型不合,也可由母亲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宫内感染和新生儿RBC膜或酶缺陷所致,RBC生成低下在新生儿期极为罕见。 贫血的临床表现 急性贫血通常由失血引起,常有苍白、气促、心率增快和低血压,红细胞压积(HCT)起初可正常,但由于血液稀释可在6h内下降。慢性贫血可有苍白,但因代偿而无临床窘迫症状,肝脾可肿大

贫血如何进行诊断

综合分析贫血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贫血的病因或发病机制,从而作出贫血的疾病诊断。 应详细询问现病史和既往史、家族史、营养史、月经生育史及危险因素暴露史等。要注意了解贫血发生的时间、速度、程度、并发症、可能诱因、干预治疗的反应等。耐心寻找贫血的原发病线索或发生贫血的遗传背景。营养史和月经生育史对铁、叶酸或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缺乏所致的贫血有辅助诊断价值。射线、化学毒物、药物、病原微生物等暴露史对造血组织受损和感染相关性贫血诊断至关重要。 检查时特别注意:①发热,心率,呼吸频度;②

贫血的鉴别诊断方法

贫血的出现是由很多的原因所造成的,当贫血出现以后,就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在生活中一定要重视起来,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该病的鉴别诊断方法有哪些,希望可以给您带来帮助: 1、溶血毒引起溶血性贫血疾病 1毒蛇咬伤 有毒蛇咬伤史,咬伤后突然起病。常见咬伤局部肿胀剧痛,流血不止,呈紫黑色,极度水肿,往往坏死,毒素吸收后很快出现血尿、血红蛋白尿,胸腹腔大量出血,最后因心、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2蓖麻子中毒 有误食蓖麻子的生活史,多在误食后数小时发病。主症为重剧的腹泻,粪中混血,流涎虚嚼,

子宫出血诊断

一、诊断性刮宫 诊断性刮宫可了解子宫内膜反应,除外宫腔内病变及达到止血的目的。青春期患器质性病变或恶性疾患者罕见,一般不需采用诊断性刮宫来协助诊断。欲监测排卵应于月经前1~2天或行经头6小时内诊刮。欲确定功血类型,则应于行经第五天后诊刮。诊刮兼有诊疗双重意义,故必须彻底全面,尤应注意两侧宫角部,刮出物全部送检。除未婚少女外,诊刮是功血诊疗必行步骤。 二、排卵和黄体功能监测 1、基础本温(BBT):双相型曲线提示有排卵,高温相缩短(

红细胞比容的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血细胞比容是用于计算红细胞3个平均指数的必要素之一,有助于贫血诊断和分类;可以评估血浆容量有无增减或稀释浓缩程度,有助于某些疾病治疗中补液量的控制,以及了解体液平衡情况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增高: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大手术后、腹泻、失血、大面积烧伤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达0.80L/L)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可用于临床决定是否需要输液及输液量; 减低:见于各种贫血。由于贫血种类不同,血细胞比容减少的程度并不与红细胞计数值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