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种情况停服降压药很危险
八种情况停服降压药很危险
1、工作繁忙,经常忘记服降压药
中年高血压患者,整天忙忙碌碌,压力大,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健康,以致经常忘记服降压药而被动停药。
对策:患者需要提高对降压治疗重要性的认识,尽可能坚持每天早上洗漱后服用长效降压药(每天服用1次,可以控制24小时血压)。这样,患者不需要把药物带到工作场所,也不会因为工作太专心、繁忙而忘记服药。
2、无头晕、头痛等不适,自认为高血压好转而停药
高血压患者通常没有明显不适感,只有在血压非常高时才会有头晕、头痛等症状。有些患者误认为没有症状血压就是正常的,或高血压已好转,因此擅自停服降压药。
对策:事实上,高血压所带来的风险大多是在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下发生的。平时即使没有任何症状,患者也不可随意停药,而应定期在家中测量血压,根据所测得的血压水平,与诊治医生进行讨论,再由医生决定是否需要调整降压药的剂量或停药。
3、自认为体育锻炼可降低血压,无需再服药
定期的体育锻炼的确有助于降低血压,特别是那些达到出汗状态的体育运动。一些人误以为自己天天参加体育锻炼,就可以不服降压药了。
对策:体育锻炼的降压作用非常有限,而且往往缺乏长期性。即使参加了体育锻炼,血压暂时恢复到正常,也不能擅自停药。而必须经过专业评估后,由医生决定是否有必要调整降压药剂量甚至停药。
4、自认为“是药三分毒”,要尽量不吃或少吃降压药
有人认为,“是药三分毒”,药物能不吃尽量不吃,必须吃则尽量少吃。其实,由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销售的各种化学药品,都通过了完整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估,因此,在推荐使用剂量范围之内,这些药物通常非常安全,即使长期甚至终身服用也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对策:科研证实,降压药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显著降低发生中风与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不能因为害怕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就不吃或少吃甚至拒绝服用降压药。事实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还是非常安全的。
5、不知道高血压需长期服药
有的高血压患者以为高血压经过治疗后可“痊愈”。当然,随着对高血压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已找到一些有效控制血压的办法,但是,迄今为止,高血压仍不能彻底根治或治愈。
对策:血压水平是人体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与心脏、血管系统相互作用、综合平衡的结果。当血压升高时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此,患者需要长期坚持服药,才能控制血压,降低患者发生中风、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风险。
6、自认为随着年龄增长血压会自然增高,无需再服药
随年龄增长,人体内的大小血管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弹性功能下降(或称为动脉硬化)。通常,收缩压在中年后会持续升高,舒张压则在进入老年后因大动脉硬化而不再上升,甚至有所下降。一些人想当然地认为,年龄增长,血压增高是自然现象,不必服药治疗。
对策:血压水平随年龄升高绝非必然,更不能称为自然升高,而是一种病理现象,有非常严重的后果,需要继续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另外,通过限制钠盐摄入、加强体育锻炼等措施,可以延缓动脉硬化的进程,使动脉血管在老年期仍然富有弹性,维持正常血压。
7、自认为夏天血管舒展,血压自然会降低,可以停药
在夏天,有些患者即使不吃任何降压药,血压水平也比冬春天低一些。还有患者可能出现血压明显降低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这些患者每到夏天,就“主动”停服降压药。
对策:夏天是否需要调整降压治疗方案,主要看是否有明显低血压症状,如果有则应降低药物剂量,甚至停药。但如果只根据一天或一周的炎热天气调整用药,很可能不适合随时可能出现的凉爽甚至寒冷天气,大幅增加血压波动性,增加心血管病风险。
8、服药后出现干咳、乏力、水肿等不适而停药
有些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后,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如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后出现刺激性干咳,服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后出现腹泻等肠道功能紊乱。尽管在推荐剂量范围内,这些不良反应通常少见也不严重,但有些患者仍有可能表现为不可耐受而不得不停药。
对策: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应在诊治医生指导下减少导致不良反应发生药物的剂量,或停服这些药物,换成其他种类的降压药。如果这些不良反应不十分严重,患者应尽可能坚持服药,有些不适感会在用药一段时间后明显缓解,甚至消失。
高血压危象的预防方法
在寒冷的日子,高血压患者应注意自我保健,重视保暖,生活有节,戒烟、少酒。要提醒的是:切不可擅自停服降压药,以免引起血压反跳。高血压病是必须终生治疗的,即使血压确实已稳定了很长一段日子,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适当的维持量。
高血压病人应坚持服药治疗,并经常到医院监测血压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平常应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不宜过劳,保证充足睡眠。戒除烟、酒及高脂饮食,避免情绪产生较大的波动。
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脑血管病的病因许多全身性血管病变、局部脑血管病变及血液系统病变均与脑血管病的发生有关,其病因可以是单一的,也可由多种病因联合所致。常见病因有:
(1)冬季时注意防寒保暖,避免严寒刺激,特别是寒潮袭来,气温骤降时,要注意及时添加衣服。
(2)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耐寒能力。可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
(3)注意合理饮食。少吃油腻食物,禁忌烟酒,膳食总体上要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常吃新鲜蔬菜,多食含植物蛋白丰富的豆类制品。
(4)调摄情绪,保持情绪稳定,谨防过度疲劳,切忌狂喜暴怒、忧郁、悲伤、恐惧和受惊。
(5)在医生指导下,坚持经常服药,保持血压稳定。高血压病人服降压药时不可随意停服。另外高血压病人在寒冷季节还要适当地增加降压药物的服用量。
(6)控制危险因素;半年至一年做一次身体检查;不要用保健品代替药物治疗;不要担心服药出现不良反应而擅自停服降血脂等药物。
(7)日常生活小节:醒来时不要立刻离开被褥,请家人将室内变暖和。洗脸、刷牙要用温水。如厕时应穿着暖和。外出时戴手套、帽子、围巾,穿大衣等,注意保暖。先让浴室温度上升后再入浴。
老人降血压的7大错误
一、忌擅自乱用药物降压药有许多种,作用也不完全一样。有些降压药对这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有些降压药对另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服药类型不对路,降压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有时会误以为“降压药不灵”。高血压病人的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应按病情轻重和个体差异,分级治疗。
二、忌降压操之过急有些人一旦发现高血压,恨不得立刻把血压降下来,随意加大药物剂量,很容易发生意外。短期内降压幅度最好不超过原血压的20%,血压降得太快或过低都会发生头晕、乏力,重的还可导致缺血性脑中风和心肌梗死。
三、忌单一用药除轻型或刚发病的高血压外,尽量不要单一用药,要联合用药,复方治疗。其优点是产生协同作用,减少每种药物剂量,抵消副反应。
四、忌不测血压服药有些病人平时不测血压,仅凭自我感觉服药。感觉无不适时少服一些,头晕不适就加大剂量。其实,自觉症状与病情轻重并不一定一致,血压过低也会出现头晕不适,继续服药很危险。正确的做法是,定时测量血压,及时调整剂量,维持巩固。
五、忌间断服降压药有的病人用降压药时服时停,血压一高吃几片,血压一降,马上停药。这种间断服药,不仅不能使血压稳定,还可使病情发展。
六、忌无症状不服药有些高血压患者平时无症状,测量血压时才发现血压高。用药后头昏、头痛不适,索性停药。久不服药,可使病情加重,血压再升高,导致心脑血管疾患发生。事实表明,无症状高血压危害不轻,一经发现,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用药,使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
七、忌临睡前服降压药临床发现,睡前服降压药易诱发脑血栓、心绞痛、心肌梗死。正确的方法是睡前2小时服药。
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中老年人注意事项
第一,要坚持到固定的门诊和医生就诊,定期查体,主要是血压心律的检测,糖尿病人要定期测血糖。
第二,并发感冒病症时,需要医生指导用药,不要随便停服降压药和正在服用的治疗冠心病药物,随便停服会诱发心梗或者血压突然升高出现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
第三,适时起床晨练,天气温差大,易诱发血管痉挛缺血。
第四,坚持服用纳豆激酶具有溶栓,降低血粘度,改善血液循环,软化血管等作用。身心灵健康疗法可以改善疾病的恶化,让您远离痛苦。
第五,出去游玩不可过度,一定要随身携带急救药品,保留专业医生的电话最好。
降压药什么时候吃比较好 高血压一定需要服用降压药吗
是否服用降压药取决于患者年龄、是否合并相关危险因素、重要器官是否受损,有无心脑肾等并发症等情况,对于心血管事件低、中危险程度的患者,可以通过非药物措施得以控制血压,但必须随访血压情况,如效果不佳,需就诊于高血压门诊,获取指导,必要时加服降压药物。
高血压会引起什么病 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危象是高血压早期和晚期均可发生的,一般在紧张、疲劳、寒冷、突然停服降压药等诱因会导致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导致血压急剧上升。
高血压危象出现时会表现出: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以及视力模糊等严重的症状。
冬季脑血管病预防的要素
1)注意防寒保暖,避免严寒刺激,特别是寒潮袭来,气温骤降时,要注意及时添加衣服。
2)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耐寒能力。可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
3)注意合理饮食。少吃油腻食物,禁忌烟酒,膳食总体上要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常吃新鲜蔬菜,多食含植物蛋白丰富的豆类制品。
4)调摄情绪,保持情绪稳定,谨防过度疲劳,切忌狂喜暴怒、忧郁、悲伤、恐惧和受惊。
5)在医生指导下,坚持经常服药,保持血压稳定。高血压病人服降压药时不可随意停服。另外高血压病人在寒冷季节还要适当地增加降压药物的服用量。
6)控制危险因素;半年至一年做一次身体检查;不要用保健品代替药物治疗;不要担心服药出现不良反应而擅自停服降血脂等药物。
7)日常生活小节:醒来时不要立刻离开被褥,请家人将室内变暖和。洗脸、刷牙要用温水。如厕时应穿着暖和。外出时戴手套、帽子、围巾,穿大衣等,注意保暖。先让浴室温度上升后再入浴。
服用降压药的注意事项 必须长期服药
服降压药后,血压降到正常,并不是高血压病痊愈了,而是降压药物作用的结果。一些病人服几天降压药,血压降到正常就不服药了,几天后血压又升高了,就再开始服药,这种服服停停的方法是错误的,不但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还有危险。停药后血压会升得更高,很容易出现高血压脑病、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因此降血压要必须坚持长期服用,未经医生同意,不可任意停药或者更换药物、调整用药剂量等。
高血压三种情况下可停药
1.发生并发症后血压偏低
有些高血压患者在发生中风、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以后,血压明显下降到正常甚至较低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压治疗方案。
2.被误诊为高血压而服用降压药
有些人在医院测量血压时,精神紧张,导致血压一过性升高,结果被医生误诊为高血压而服用降压药。如果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或在家中测量血压,确定为“白大衣高血压”,可以停服降压药。
3.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血压恢复正常
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体育锻炼等,患者血压恢复正常甚至较低水平,在详细诊断评估基础上,这些患者可以停服降压药。
高血压自我管理
1、定期测量血压,1-2周应至少测量一次。
2、条件允许,可自备血压计及学会自测血压。
3、老年人及服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断药的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4、老年人降压不能操之过急,血压宜控制在140-159mmhg为宜,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5、随服用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饮食、适当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睡眠充足。
6、定时服用降压药,自己不随意减量或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及现病情加予调整,防止血压反跳。
7、治疗高血压应坚持“三心”,即信心、决心、恒心,只有这样做才能防止或推迟机体重要脏器受到损害。
8、不需要严格禁止性生活: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宜进行性生活①事后不要立即进行房事②酒后应禁止性生活③若有头晕,胸闷等不适应停止性生活,并及时就医。
高血压如何安排自测血压
(l)每日清晨睡醒时即测血压。此时血压水平反映了所服药物降压作用能否持续到次日清晨。若清晨血压极高,则应测24小时动态血压,以便了解睡眠状态血压。如果夜间睡眠时血压和白天水平相同,则应当在睡前加服降压药;如果夜间睡眠时血压很低,清晨突然血压升高,则应在刚醒时甚至清晨3—5点时提前服降压药。
(2)服降压药后2~6小时测血压。因为短效制剂一般在服药后2小时达到最大程度的降压,中效及长效制剂降压作用高峰分别在服药后2—4、3—6小时出现,此时段测压基本反映了药物的最大降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