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治哮喘五大误区

治哮喘五大误区

误区一:认为只要有喘息症状就是患了支气管哮喘。

专家解析:喘息性支气管炎、反流性食道炎、心源性哮喘(如心衰)等,也会有喘息症状。

误区二:认为支气管哮喘发作时才需要治疗,平时可以不管不顾。

专家解析:支气管哮喘有间歇性发作、轻度持续发作、中度持续发作、严重持续发作等,每种发作的轻重程度不一,治疗上也有差异。因此,支气管哮喘患者平时决不可掉以轻心。生活中应注意杜绝支气管哮喘的诱发因素,如冷空气刺激、烟尘、刺激性气味、花粉、动物皮毛、尘螨等。

误区三:喘息不严重时就不吃药。

专家解析:支气管哮喘在间歇期还有轻微喘息症状的,平时应口服一些支气管扩张剂或使用喷雾,以维持疗效。

误区四:症状加重时,自行加药。

专家解析:患者不能自行加药。支气管扩张剂和激素经常被应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但是,有些支气管扩张剂有副作用,如果患者自行加药,可能会引发恶心、呕吐、心慌、心律失常等副作用;假如长期大量应用激素,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等并发症。

误区五:认为防治支气管哮喘,只要坚持用药就可以,而不去检查肺功能。

专家解析:支气管哮喘在严重时很危险,可能造成呼吸困难、加重心衰。而患者往往对病情不够了解,自行加减药,甚至也不定期去医院检查肺功能。这些都是误区。其实,支气管哮喘患者平时除了坚持用药,也应定期检查肺功能,了解肺功能的情况,以防引起急性发作。

治疗哮喘的误区

治疗哮喘的误区1:症状减轻后就停药还有一些哮喘患者经过几周治疗,喘息症状明显好转,以为病已痊愈,便自行停药,结果喘息症状加重,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哮喘大发作。实际上,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需要数月或数年的治疗,才能控制病情,一定要遵照医嘱长期坚持吸入激素,才能达到病情的良好控制。

治疗哮喘的误区2:感到憋气就是哮喘有的人一有憋气、气喘的症状就怀疑自己得了哮喘。其实,在医学上引起憋气、气喘的疾病很多。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常常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加之心脏功能不健全,很容易出现憋气和气喘,医学上称之为心源性喘息。对于患有上述器质性疾病的老年人,特别是使用支气管扩张药物疗效不佳的病人,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做心电图、心脏超声、x线胸片、肺功能等各项辅助检查,以排除左心功能不全、自发性气胸、肺栓塞等疾病引起的憋气、气喘症状,才能获得正确的诊断。

治疗哮喘的误区3:拒绝使用激素治疗一些哮喘患者认为支气管哮喘是由气道平滑肌痉挛引起,治疗上仅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就行。这是一种很错误的想法。在上世纪80年代后,医学界逐渐认识到哮喘的本质是气道慢性炎症,是由多种细胞(包括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治疗上必须使用吸入激素才能消除这种气道炎症,避免或减少哮喘大发作。

治疗哮喘的误区4:长期咳嗽是得了哮喘在呼吸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约有半数以上均有咳嗽的症状,有些患者咳嗽长达数月、数年之久,尤其在夜间或凌晨咳嗽剧烈,以至影响了本人和家人的睡眠。就医按哮喘治疗,使用了多种抗生素也不见症状好转。这很可能是一种特殊的哮喘,医学上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如果患者咳嗽持续和反复发作三周以上,并且常因上呼吸道感染、剧烈运动或吸入冷空气以后诱发,胸部影像学检查正常,服用抗生素及祛痰止咳药物无效,就要考虑到是否患有咳嗽变异性哮喘,应去大医院做支气管激发试验,以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儿童哮喘易入八大误区

误区一、父母或长辈没有哮喘遗传或过敏,孩子就不会患哮喘(哮喘会遗传吗?)

许多家长都认为,自己没哮喘和过敏,孩子就不会患哮喘。其实哮喘的发病因素和诱发因素多种多样,家里有遗传倾向或过敏家族史,孩子患哮喘的几率会更高,但没有遗传或过敏家族史,并不能保证孩子不患哮喘,因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气候气温因素、剧烈运动、情绪等因素均可能导致哮喘发作。

误区二、哮喘都会“喘”,没有“喘息”就不是哮喘

不少家长以为,哮喘是时刻都有喘息,不喘息就不是哮喘。其实哮喘只在急性发作时才会有明显的喘息症状,缓解期和正常人并无多大区别。另外,还有一些特殊哮喘类型,如咳嗽变异性哮喘,仅表现为长期的干咳,并无明显的喘息症状。

误区三、哮喘长大了自然会好,所以不用治疗。

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力的增强,有一部分哮喘孩子哮喘发作次数的确会减少,症状减轻,甚至在青春期不治而愈,但这种机率不到三分之一。而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疾病,如果听之任之,势必会错失治疗时机,影响孩子现在和将来的生活质量。

误区四、激素副作用大,不能长期使用。

哮喘是一种慢性的气道炎症性疾病,这种气道炎症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目前全球防治哮喘疗效最好、副作用最少的方法是微量激素吸入法。可激素的副作用几乎深入人心,很多家长都惧怕激素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长不高、肥胖等),担心性早熟、药物依赖等等。所以常拒绝给孩子用激素预防药或过早停药,结果导致孩子哮喘发作越来越频繁。其实哮喘不能控制的危险远比激素治疗的危害要大。微量激素预防用药使用的药物剂量非常少且多在气道局部发挥作用,进入血液循环的量微乎其微,因此引起的全身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其它途径给药(静脉、口服);而哮喘急性发作时需要口服或静脉用激素消炎才能控制,其一次用量比吸入性预防用药半年的量还要大得多,而且因为100%进入血液循环,副作用也要大的多。

误区五、有喘息就治疗,不喘息可停药

很多家长在孩子哮喘发作时特别紧张,积极就医。而一旦病情控制进入哮喘缓解期后,就会放松警惕,甚至认为只要“不喘”就是好了,就不必再吃药了。或嫌天天用药麻烦或担心激素用多了影响孩子生长发育或考虑经济开支问题,用药时断时续或擅自停药。其实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疾病,即使没有症状,但气道炎症仍然存在,此时停药,稍有风吹草动,又会诱发哮喘。因此哮喘能不能很好地得到控制,很大程度取决于家长能不能坚持规范化治疗。

误区六、鸡蛋牛奶海鲜易过敏,哮喘病人不能吃

众所周知,鸡蛋牛奶海鲜产品是最容易引起儿童过敏的食物,所以许多哮喘家长都不敢给孩子吃鸡蛋牛奶和海鲜。其实,易过敏食物只是引起过敏发生的机率比其它食物要高些,但并不代表每个孩子摄入后都会过敏。只要不过敏,哮喘儿童是不需要刻意去忌口的。对有过敏体质或从小湿疹严重的哮喘儿童来说,首先应到医院积极查找引起孩子哮喘发作的过敏原,一旦明确孩子对某些食物或物品过敏,就要积极避免再次接触,以免加重过敏状态。对于哮喘儿童,首次吃某种食物时,可先少量试吃,无咳嗽皮疹等身体不适,以后可放心吃,以保证营养的均衡。

误区七、运动可引发哮喘,哮喘病人宜少动

其实,室外运动不仅可促使肺功能发育,增强肺活量,还可增强呼吸道防御能力。相反,不“敢”动的孩子体质反而会变弱,病情加重。对于运动性哮喘患儿,运动前可先预防性用药,即可有效预防哮喘发作。此外,运动前的热身,能使呼吸道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个逐步适应过程,这可减少哮喘发作。但哮喘孩子应避免剧烈运动,如各种竞技类体育比赛。适宜哮喘儿童参加的体育锻炼有游泳、快走、慢跑等,其中游泳是最有效的运动方式。

误区八、肺功能正常就可排除哮喘

肺功能的损害在儿童期往往是可逆的,在哮喘初期或哮喘缓解期,孩子的肺功能也可能表现为正常肺功能,所以肺功能正常并不能排除孩子没有哮喘,只能代表目前疾病对孩子肺功能未造成明显损害。

哮喘的防治误区

误区一:哮喘有症状再治,不喘不治

许多家长只在患儿哮喘发作时,才来医院看一下,吃点药,不重视日常的预防控制。这样对孩子的哮喘常常反复不愈,加重了病情。很多家长因经济因素和担心药物副作用,所以只要不发作就给孩子停药,但不久可能复发,反而加重负担,还可能使哮喘迁延不愈。已经确定为哮喘的儿童,必须以预防为主,及时、主动预防哮喘发作,不能等到孩子有哮喘或咳嗽是才去治疗。

误区二:害怕激素副作用,不能坚持长期吸入

哮喘是一种慢性的气道过敏性炎症性疾病,这种炎症在气候变化、吸入尘螨、花粉、刺激性气体、接触或食入过敏的物质,诱发咳嗽或哮喘。激素吸入疗法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吸入激素可以控制气道过敏性炎症,降低气道的敏感性。但往往害怕副作用而不能坚持激素吸入。其实,激素的摄入量是很少的,并且只针对支气管,一般副作用是很小的,不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相反,在哮喘发作治疗时需要全身应用激素,反而增加副作用。

小儿哮喘防治要趁早

在现实生活当中孩子患上哮喘这种疾病,应该也是让家长们很揪心的一件事。小儿哮喘发作频繁,不易控制,治疗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天气变冷和饮食过敏是冬季儿童哮喘高发的两大主因,所以儿童哮喘的防治还得趁早哦。

哮喘、感冒大不同

哮喘与通常所说的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的炎症是截然不同的,后者是指由于致病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气道发炎,需要消炎治疗。而哮喘是由于吸入过敏原(如螨虫、花粉等)和刺激性气体、呼吸道病毒感染、药物和运动等激发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炎症,应进行抗炎治疗。消炎要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抗炎则需要用抗过敏反应性药物,如滥用抗生素不仅无效,反而有加重病情的可能。

对于典型性的哮喘,一般容易发觉,如部分患儿在接触过敏原或吸入刺激性气体后突然起病,出现咳嗽、喘息和呼吸困难。咳嗽和喘息多在清晨、夜间或运动后加重,有些患儿夜间不能平卧睡眠,有时不用听诊器也能听到“嘶嘶”的喘息声。

最难诊治的是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表现没有喘息,而是长期咳嗽,以凌晨或夜间为重,干咳无痰,运动或受冷空气刺激后加重,抗生素治疗无效而平喘药有效。这些患儿极易被误诊,如不能得到及时正规治疗,可发展成典型哮喘。

因此当您或您的孩子有感冒后咳嗽不止、抗菌素治疗无效、或一遇到冷空气就咳嗽或气喘、或白天如常人,夜间无缘无故突然胸闷、喘息发作,一般来说,如果一个月内按感冒进行治疗无效,就应找专科医生就诊,以排除哮喘的可能。

小儿哮喘误区多

对哮喘慢性病的治疗,尤其是小儿哮喘的治疗,家长们的认识误区往往会延误治疗,影响治疗效果。

误区1.小儿哮喘可不治自愈

许多人认为,“哮喘患儿长大了自己就好了,治不治不要紧”。其实儿童哮喘发展为成人哮喘的比率最高可达60%-70%,而在积极治疗的情况下可降低至5%-10%。小儿时期病情尚处于可逆阶段,所以对小儿哮喘的系统治疗越早越好。对于病程短于2年、年龄小于5岁的小儿,有痊愈的希望。

误区2.治病“临时抱佛脚”

家长仅在哮喘急性发作时才带孩子到医院诊治,一旦病情缓解就停止治疗。这种被动性的治疗方法,往往使得气道炎症呈慢性进展,导致哮喘反复发作。

误区3.滥用抗生素和平喘药

有些家长甚至有些医生仍把哮喘当作感染,滥用抗生素治疗;也有患儿靠长期服用或吸入平喘药来控制症状,以至于病情难以好转或造成药物的不良反应。

误区4.迷信“祖传秘方”

有些家长迷信一些“根治哮喘”的“祖传秘方”。

治疗哮喘主动出击

医师认为,哮喘儿童应从夏秋季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耐寒锻炼。具体措施包括有计划少穿衣服,适当地接触冷水,每日进行晨跑等。该过程要循序渐进。护理哮喘孩子,具体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为自己的孩子建立一份“家庭病案”。把孩子每次哮喘发作的时间、地点、气候,有无特殊饮食和特殊化学物质的接触,用药情况,是否有过剧烈活动、有无大哭大笑等详细记录下来。

2.布置一个适于哮喘儿童的生活环境。

3.培养哮喘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要让孩子每天有一定的户外活动。实际上对于大多数哮喘患儿而言,他们的身体并不怕冷,关键在于吸入过冷、过干或过湿的空气,易对气道产生刺激而诱发哮喘,因此在温差变化较大的季节,戴一下口罩是有效的。患儿如能按医生计划长期参加一些适当的体育锻炼还可减少激发哮喘的反应,如散步、慢跑、做体操、骑自行车慢行等。

4.监测孩子的哮喘先兆。

对于小儿哮喘防治要趁早的一些介绍,想必大家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应该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建议家长朋友们发现孩子的病情一定要及时的到医院治疗,以免严重了造成了更大的影响,给孩子带来更多的痛苦。

治疗支气管哮喘疾病都有哪些误区

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误区1、反正也治不好干脆不治了由于支气管哮喘属于慢性呼吸道疾病,治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以前一直没有一种好的疗法能将支气管哮喘治愈且不会复发。都只能靠药物来进行控制,致使许多患者久治不愈,一断药又复发。但是许多药物的副作用又非常大。

所以许多患者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已经失去了信心,甚至许多患者已经放弃了治疗。专家提醒广大支气管哮喘患者这样做是不对的,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支气管哮喘现在是可以治愈的。

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误区2、喘息不怎么严重时候就不要吃药专家介绍,支气管哮喘如果还有轻微的喘息症状时,一定要口服一些支气管扩张剂或使用喷雾,以维持疗效。

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误区3、认为支气管哮喘发作时才需要治疗,平时可以不管不顾。

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误区4、症状加重时,自行加药,而不去检查肺功能。

专家介绍,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是不能自行加药,因为自己对病情不够了解,如果患者自行加药,可能会引发心慌、呕吐、心律失常、恶心等副作用,假如长期大量应用激素,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等并发症,还要定期检查肺功能,了解肺功能的情况,以防引起急性发作。

哮喘病治疗的误区我们应谨慎

哮喘病虽然可以治疗,但很显然到今天为止,还是有很多人的治疗方法是不正确的,这种不正确的疗法,减慢了康复的进程,甚至有些导致病情更加恶化,甚至发生变异最终无法治疗,哮喘病治疗呀警惕治疗误区,防止病情恶化。

1、抗生素:目前临床上许多医生仍然把哮喘病的气道炎症误为气道细菌感染而滥用抗生素治疗。由于哮喘病是一种气道过敏性炎症,这种炎症与细菌性炎症截然不同,应用各种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红霉素等皆无效。我们在门诊经常遇到反复静脉点滴或长期口服抗生素的哮喘病患者,由于常年治疗不当,可造成某些副作用(如肝肾功能损害、肺部霉菌感染等)甚至造成终身损害。

2、平喘药物:由于许多平喘药物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博利康尼)、百喘朋等没有抗炎作用,仅治标不治本,故不宜长期单独使用,而应在抗炎治疗基础上使用。

3、偏方:其实民间的偏方,不同于中医药正规处方,一直以来都存在误区与争议。毕竟,绝大多数的偏方、秘方,都没有经过循证医学的证明。

哮喘病的治疗误区会使本可以治愈的哮喘发生不可预知的转变,因此我们在治疗是一定要远离这些治疗上的误区,接收正规的专业的治疗,相信医院及医生,你一定会找回自己的健康。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误区

支气管哮喘并不是什么稀罕的疾病,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类病人,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支气管哮喘的出现,要知道支气管哮喘同样会有致命的可能,为了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那么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一些误区。

误区一:哮喘患者偶尔有咳嗽和气喘,不算严重

哮喘轻微的症状也提示气道的炎症没有被控制。如果不经过规范的治疗,这种慢性的炎症会导致气道结构的破坏,造成永久性的肺功能损害。没有被控制的哮喘,无论平常症状轻还是重,由于哮喘急性发作引起死亡的患者比例是相同的,因此,偶尔的哮喘症状也应该重视

误区二:哮喘不能控制,肯定经常犯

目前尚无一种治疗手段或药物可以达到根治哮喘,但是,支气管哮喘不是无药可救。全球哮喘防治创仪指南指出,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长期坚持使用控制药物,绝大多数哮喘患者都可以控制哮喘。

上述内容为大家介绍了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误区,希望大家可以正确的对待疾病,千万不要小看的支气管哮喘,一旦病情没有得到控制,后果一定会让你后悔的。因此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才是上选之策。

哮喘疾病的认知误区有哪些

很多患者对于哮喘的认知误区包括不喘不治,喘了再治,长期以来,很多患者和家属对于哮喘的认知误区就是只重视对发作期的治疗,哮喘症状一旦缓解,就误判为治愈而停止治疗,这样就容易导致哮喘疾病出现反复的发作,甚至出现久治不愈,可能会严重恶化,引发一些肺部的疾病的出现,所以治疗哮喘要彻底。

很多患者认为吸入激素治疗可以起到显著的效果,但是专家表示这类方法的副作用大,哮喘的本质实际就是气道炎症,患者可以通过口服或者静脉注射等方法使哮喘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是长期应用会对身体产生许多副作用。正确的哮喘治疗应是 首选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根据病情程度加用吸入长效β激动剂,这样可以使患者的病情得到一定的缓解,另外对于身体的副作用也相对较小。

很多患上哮喘的朋友认为吃药就可以康复,而忽略了日常的护理,很多人片面的认识通过不断的苭物来控制哮喘疾病的发作,这样就会导致对哮喘疾病的护理不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患者在发病时急急火火地治疗,但是发现病情缓解后,就放弃了继续治疗,这样就容易导致哮喘出现频繁的发作,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出现。

哮喘威胁老年群体的生活,也容易使这类人群陷入治疗误区,所以,对于哮喘疾病,大家平时一定要重视危害,做好科学的防范,一旦发现有哮喘疾病的病症时,及时的到医院就诊,防止疾病的加重。

支气管哮喘治疗误区的危害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哮喘疾病,对于支气管哮喘的症状大家都是有所了解的,在此就不再多费口舌了。这里主要说的是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存在很多的误区,由于很多人不是很熟悉,所以总有一部分人由于一些原因就走入了支气管哮喘治疗误区。

一:如果有点喘息症状认为是患了支气管哮喘,专家介绍,一般喘息症状有三种,如心源性哮喘(如心衰)、反流性食道炎、喘息性支气管炎等。

二:支气管哮喘症状加重时,自行加药,而不去检查肺功能。

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是不能自行加药,因为自己对病情不够了解,如果患者自行加药,可能会引发心慌、呕吐、心律失常、恶心等副作用,假如长期大量应用激素,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等并发症,还要定期检查肺功能,了解肺功能的情况,以防引起急性发作

三:觉得支气管哮喘无法治好,所以不再进行治疗。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随着科学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多有效的能够控制病情的治疗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肯定会有办法治愈的。如果放任不管让病情恶化,反而会引发其它疾病,甚至威胁生命。

四:喘息不怎么严重时候就不要吃药专家介绍,支气管哮喘如果还有轻微的喘息症状时,一定要口服一些支气管扩张剂或使用喷雾,以维持疗效。

五:认为支气管哮喘发作时才需要治疗,平时可以不管不顾。

相信通过以上文字的描述,我们对于支气管哮喘治疗误区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了,只要大家认真对待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肯定能够避开这些误区。在此提醒支气管哮喘患者,一定要做好支气管哮喘的护理及饮食等辅助治疗,相信会有很好的效果的。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远离支气管哮喘的烦恼。

哮喘治疗的误区

误区一:重药轻防

片面地追求使用药物来控制哮喘的发作,而对哮喘发作的预防方面重视不够。

哮喘发作常与接触花粉、霉菌、动物的皮毛,吸入一些异味气体,剧烈运动、紧张、兴奋或强烈情绪,药物以及受凉感冒有密切关系,所以其日常护理也格外重要,不能忽视。

误区二:缓解期不用药

缓解期不规律用药是哮喘严重发作甚至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在缓解期则不用任何药物,这样反复发作,久而久之会对患者的肺功能造成不可逆的严重损害,导致肺气肿、肺心病等严重并发症

误区三:缺乏系统治疗

许多患者都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平时哮喘症状严重的时候,自行加药,觉得症状缓解了,自行减药。其实妄自加药存在很大的隐患,有些支气管扩张剂有副作用,如果患者自行加药,可能会引发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假如长期大量应用激素,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等并发症。所以,哮喘的治疗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系统用药,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

误区四:误诊

错误的认为只要有喘息症状就是哮喘。某些疾病如喘息性支气管炎、反流性食道炎、心源性哮喘(如心衰)等,也会有喘息症。

防治儿童哮喘有哪些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只要有喘息症状就是哮喘。

专家解析:喘息性支气管炎、反流性食道炎、心源性哮喘(如心衰)等,也会有喘息症状。

误区二:哮喘发作时才需要治疗,平时可以不管不顾。

专家解析:支气管哮喘有间歇性发作、轻度持续发作、中度持续发作、严重持续发作等。哮喘发作除了控制急性发作的症状之外,还需要遵从医嘱,在院外做到持续治疗和管理。

误区三:喘息不严重时可以不吃药。

专家解析:哮喘在间歇期有轻微喘息症状的,平时应口服一些支气管扩张剂或使用喷剂,以维持疗效。

误区四:症状加重时,应该加药。

专家解析:哮喘患者不应自行加药。支气管扩张剂和激素经常被应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但是,许多哮喘药物都有副作用,如果家长自行加药,可能会引发恶心、呕吐、心慌、心律失常等副作用;假如长期过量使用激素,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等并发症。

误区五:治疗哮喘,只要坚持用药,不需要检查肺功能。

专家解析:哮喘患儿平时除了坚持用药,还应定期检查肺功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疾病的演进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急性发作。

哮喘的认知误区

认知误区一、很多患者对于哮喘的认知误区包括不喘不治,喘了再治,长期以来,很多患者和家属对于哮喘的认知误区就是只重视对发作期的治疗,哮喘症状一旦缓解,就误判为治愈而停止治疗,这样就容易导致哮喘疾病出现反复的发作,甚至出现久治不愈,可能会严重恶化,引发一些肺部的疾病的出现,所以治疗哮喘要彻底。

认知误区二、很多患者认为吸入激素治疗可以起到显著的效果,但是专家表示这类方法的副作用大,哮喘的本质实际就是气道炎症,患者可以通过口服或者静脉注射等方法使哮喘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是长期应用会对身体产生许多副作用。正确的哮喘治疗应是首选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根据病情程度加用吸入长效β激动剂,这样可以使患者的病情得到一定的缓解,另外对于身体的副作用也相对较小。

认知误区三、很多患上哮喘的朋友认为吃药就可以康复,而忽略了日常的护理,很多人片面的认识通过不断的苭物来控制哮喘疾病的发作,这样就会导致对哮喘疾病的护理不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患者在发病时急急火火地治疗,但是发现病情缓解后,就放弃了继续治疗,这样就容易导致哮喘出现频繁的发作,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出现。

小儿哮喘的误区有哪些

小儿哮喘的误区一:古代分一期治疗,现代分二期治疗;

小儿哮喘的误区二:重药轻防;

小儿哮喘的误区三:过分强调冬病夏治;

小儿哮喘的误区四:有病有根无苗;

小儿哮喘的误区五:重症状轻体质;

小儿哮喘的误区六:不分年龄,统一治疗;

小儿哮喘的误区七:哮喘不用治,长大就好;

小儿哮喘的误区八:治治看,没有完整的治疗计划。

以上就是小儿哮喘的误区,希望患者多加注意。专家提醒:我们的患者在面对病情时,不要太恐慌,要保持乐观的心情面对一切,这样才能早日康复。

支气管哮喘治疗的误区

误区一:哮喘患者偶尔有咳嗽和气喘,不算严重

哮喘轻微的症状也提示气道的炎症没有被控制。如果不经过规范的治疗,这种慢性的炎症会导致气道结构的破坏,造成永久性的肺功能损害。没有被控制的哮喘,无论平常症状轻还是重,由于哮喘急性发作引起死亡的患者比例是相同的,因此,偶尔的哮喘症状也应该重视

正确的方法:

无论有没有症状,哮喘患者均需要长期持续地使用控制药物治疗

误区二:哮喘不能控制,肯定经常犯

目前尚无一种治疗手段或药物可以达到根治哮喘,但是,支气管哮喘不是无药可救。全球哮喘防治创仪指南指出,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长期坚持使用控制药物,绝大多数哮喘患者都可以控制哮喘。

正确的方法:

患者配合医生的治疗,做到坚持用药,坚持峰流速和肺功能监测,定期随诊。

相关推荐

儿童哮喘疗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1:混淆“哮喘”和“感冒” 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称,有流涕、打喷嚏、咳嗽等,与支气管哮喘的前驱症状类似。但哮喘主要与过敏体质、上呼吸道感染和空气污染等有关,感冒只是引起哮喘的外界诱因之一。如果孩子有哮喘家族史,比如:孩子的父母或祖父母、外祖父母患有哮喘,而且孩子本人又有过敏史或反复呼吸道感染,那么他患上哮喘病的几率将高于正常人群。这时一旦他哮喘发作,必须经过正规疗,才能愈。 误区2:激素影响生长发育 有一些家长一直认为:哮喘最好别用激素,否则容易产生副作用,比如:发胖、影响生长发育等。据介绍

哮喘的三大误区

哮喘的三大误区: 不喘不,喘了再 长期以来部分患者和家属,只注意对发作期的疗,哮喘症状一旦缓解,就误判为愈而停止疗,结果造成了哮喘反复发作,久不愈,严重者还会发展成为肺气肿、肺心病而失去劳动能力。哮喘加重是发作性的,但气道炎症是长期存在的。哮喘发作期的疗是一个短期的过程,但哮喘疗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旦哮喘被控制,应至少维持吸入疗3-6个月,然后请医生根据情况制定下一步疗方案。对哮喘病情及严重程度的正确评价是哮喘疗中非常关键的一环,肺功能检查是诊断哮喘、评价哮喘严重程度和疗效

哮喘疗有哪些误区

一:拒绝使用激素疗。一些哮喘患者认为支气管哮喘,是由气道平滑肌痉挛引起,疗上仅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就行。这是一种很错误的想法。在上世纪80年代后,医学界逐渐认识到,哮喘的本质是气道慢性炎症,是由多种细胞(包括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疗上必须使用,吸入激素才能消除这种气道炎症,避免或减少哮喘大发作。 二:感到憋气就是哮喘。有的人一有憋气、气喘的症状就怀疑自己得了哮喘。其实,在医学上引起憋气、气喘的疾病很多。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常常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

儿童哮喘常见5大认知误区

误区一 只要是哮喘都会“喘” 很多家长经常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只咳不喘,却被戴上哮喘的“帽子”?王有鹏给出的解释是,并不是所有的哮喘都有喘息症状,有种哮喘叫“咳嗽变异性哮喘”,就是以慢性咳嗽为惟一或主要临床表现,不伴有明显喘息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其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一个月,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性咳嗽,痰少,运动后加重,临床无感染情况,或经较长时间应用抗生素无效,而用支气管扩张剂则能使咳嗽发作缓解。患儿多为过敏体质, 多在婴幼儿时期患过湿疹,多数有哮喘家族史。所以,如果孩子长期咳嗽不好,又是

支气管哮喘误区要不得

儿童才患上: 不少人仍误以为只有儿童或幼年期时才会患上哮喘,事实上近四成的哮喘病例,发生在成年人身上,当中更有三分之二,是在十五岁后才病发。 因此年龄并非断定会否患哮喘的重要因素,也不应因已成年而忽略哮喘的症状。 喘气乃唯一症状: 一般人常误以为只有经常“气喘”连连,或呼吸时有沉重喘鸣声才是哮喘典型症状。事实上如果患者持续咳嗽,甚至晚上睡觉时仍继续有咳,或一早起来便立即咳嗽,甚或有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均需要接受进一步检查,以便确诊。 忌用类固醇: 家长对子女接受类固醇疗,常有莫名的恐惧。事实上吸入式类

疗支气管哮喘误区有哪些

很多人得了哮喘疾病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但是哮喘又是很常见的疾病,所以得了哮喘要进行正确的护理,避免遭受疾病的危害,那么哮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正规,哮喘误区是什么?相信通过以下的介绍,您有所了解。 大家都知道,造成哮喘疾病的原因,以及所表现出的症状,都是多种多样的,导致在疗时不易彻底,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哮喘疗时的误区: 一:拒绝使用激素疗。 一些哮喘患者认为支气管哮喘,是由气道平滑肌痉挛引起,疗上仅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就行。这是一种很错误的想法。在上世纪80年代后,医学界逐渐认识到,哮

哮喘勿入五大误区

1.认为只要有喘息症状就是患了支气管哮喘。 专家解析:喘息性支气管炎、反流性食道炎、心源性哮喘(如心衰)等,也会有喘息症状。 2.认为支气管哮喘发作时才需要疗,平时可以不管不顾。 专家解析:支气管哮喘有间歇性发作、轻度持续发作、中度持续发作、严重持续发作等,每种发作的轻重程度不一,疗上也有差异。因此,支气管哮喘患者平时决不可掉以轻心。生活中应注意杜绝支气管哮喘的诱发因素,如冷空气刺激、烟尘、刺激性气味、花粉、动物皮毛、尘螨等。 3.喘息不严重时就不吃药。 专家解析:支气管哮喘在间歇期还有轻微喘息症状的

小儿哮喘疗六大误区

错误观点一:过分强调冬病夏 “冬病夏”是中医哮喘的特色疗法。哮喘多在气候寒冷的秋冬季节发作,在炎热的夏季则较为少见。中医认为夏季少发是因为“正气盛”,在此时“借正去邪”,采用在“三伏天”穴位贴敷或中药内服的方法以求减少冬季哮喘的发作。 错误观点二:有病有根无苗 小儿哮喘疗有哪些误区?一般中医认为哮喘发作即为病,其病因为根,苗为何物呢?这其中涉及到哮喘的诊断,西医诊断哮喘要有比较严格的年龄和发作次数的限制,许多有喘息症状的小儿达不到哮喘的诊断标准,被诊断为喘息性支气管炎或是毛细支气管炎。特别是毛

疗儿童哮喘的五大误区

孩子是家庭里最受关注的对象,一旦患上疾病,家长就会心急如焚,甚至会出现病急乱投医的现象。殊不知,这种做法很可能进入误区,影响孩子的真正疗,因为很多疾病在外在表现上是很相似的。这里,我们要讲述的就是其中的一例——儿童哮喘疗方面的误区误区一:混淆“哮喘”和“感冒”、“气管炎” 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称。有流涕、打喷嚏、咳嗽等,与支气管哮喘的前驱症状类似,但哮喘主要与过敏体质、上呼吸道感染和空气污染等有关;感冒只是引起哮喘的外界诱因之一。如果孩子有哮喘家族史,比如:孩子的父母或祖父母、外祖父母患有哮

哮喘勿入五大误区

如果在疾病早期就没有给予正确的诊断和规范的疗,后果是十分可怕的。而一些认识、用药上的误区,又使很多患者延误病情。 1.认为只要有喘息症状就是患了支气管哮喘。 专家解析:喘息性支气管炎、反流性食道炎、心源性哮喘(如心衰)等,也会有喘息症状。 2.认为支气管哮喘发作时才需要疗,平时可以不管不顾。 专家解析:支气管哮喘有间歇性发作、轻度持续发作、中度持续发作、严重持续发作等,每种发作的轻重程度不一,疗上也有差异。因此,支气管哮喘患者平时决不可掉以轻心。生活中应注意杜绝支气管哮喘的诱发因素,如冷空气刺激、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