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早教,不要轻视孩子想像力培养

早教,不要轻视孩子想像力培养

案例:某次,公交车一对母子在对话,妈妈拿着一幅儿子刚画的蜡笔画在批评孩子,“你的树怎么画红色的?树应该是绿色的,花可以是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你画错了,上课为什么不好好听?……”听罢这位妈妈的训斥,可能有些人真的认为孩子的画作不好。但事实上,在专家的眼里,这位宝宝的画作,形象生动,用色大胆,而妈妈所批评的“红色的”树也自然地融入了整幅图画。

在专家的眼里,这位妈妈如此教导儿子画画,实在是遏制了孩子的想象力。“人家那脑袋是怎么长的?”很多家长朋友都会惊叹于发明家的想象力。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丰富的想象力,只不过,有的被家长注意到了,更多地却被忽视了,被嘲笑了,甚至被斥责了。

作为家长,应该正确地引导孩子的想象力,也要积极参与孩子的想象游戏,同时让孩子主持游戏,父母不要“反客为主”,给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留下足够的空间。也可以考虑为孩子提供独自游戏的机会,让孩子在游戏或其他创造性的活动中发挥无拘无束的想象。父母经常给孩子提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让孩子用多种答案来回答题,也可以启发孩子的想象。讲一些有启发性的故事给孩子听,让孩子想象下面的故事情节,使孩子有发挥想象力的机会,培养孩子复述情节生动又富有想象的故事对培养想象力更有好处。

孩子的想象力是无处不在的,作为父母的你们不必刻意限制或是多加管教,让孩子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喔。

孩子不能随便吓

有一次我和我的哥哥带着他5岁的女儿一起坐公共汽车,本来孩子在车上跟我们又说又笑玩得很开心,这时车上上来了一个警察,孩子就突然变得战战兢兢的,伏在他爸爸的怀里,连大气都不敢出了。我感到很奇怪,一问才知,原来在幼儿园里,老师经常拿警察来吓唬孩子,说如果孩子不听话,就让警察抓走她,致使孩子对警察产生了一种畏俱感。而家长知道孩子害怕警察,每每当孩子不听管教时,也经常用让警察来抓她吓唬孩子,结果孩子一见了警察就吓成了这副模样。

孩子神经细胞的机能较弱,耐受力较低,许多外界的刺激对孩子的神经细胞是沉重的负担。而且孩子渲泄心理吸张的机制也还很差,吓唬孩子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损害,轻则精神紧张、遗尿、夜里睡不安稳、经常做恶梦等,重的则会出现神经、精神性的症状,会导致孩子没来由地产生恐俱感。幼儿的恐惧感若不能得到很好的克服,长大后,男孩可表现为胆怯、退缩、自卑、孤僻以及人际关系障碍,女孩则表现为过分害羞,过分娇气,过分依赖。难以承担起生活中最起码的职责,

学前期是发展孩子想像力的最佳时期,孩子想像力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但孩子们丰富的想像力有时也会给他们带来麻烦,其中的一个麻烦就是想像力引起孩子的恐惧。大人们可以发现,4-5岁的孩子常常会出现各种恐惧,孩子们怕黑暗、怕外星人、怕骷髅、怕幽灵、怕鬼怪等等。孩子的恐供是其正在发展中的想像的一种伴随现象。

幼小的孩子由于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因此他们有时便会按自己的理解解释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例如,孩子在看了电视剧或者读了一些在我们大人看来完全是无害的、有趣的图书以后,常常会产生恐俱。孩子们感到恐俱的东西,对我们大人来说,都是毫无疑问的事,像外星人是人仁脆想出来的,小兔和老妖婆是不存在的,电视剧里的那个妖怪变的瘦老头样子很可笑等等。但孩子们用他们的眼光来看这一切时,那么这一切都会变成现实。因此,就会使孩子产生恐俱,这种恐惧有时严重的还会给孩子带来长久的,难于摆脱的心理压力。

对于孩子已经产生的恐惧,用段们大人的理解去给孩子解释,往往效果不好。例如,你告诉孩子外星人是没有的,骷髅是不能复活的,妖魔鬼怪是不存在的,这并不能解脱孩子的恐俱。要消除孩子的这种恐俱,最有效的办法是按孩子想像的逻辑来办事。

例如,有一个小姑娘,害怕一朵小燕花会从窗户里飞进她的房间,因此在晚上就不敢开窗。大人怎么劝说、解释也不起作用。妈妈根据心理学家的建议,在窗户台前摆放了一盆仙人掌,告诉小姑娘,仙人拿有刺可以保护她,不让小黑花飞进她的房间来,孩子就安静了,恐俱感也就消失了。

小编的话:教育孩子要用心,不能为了方便就随意编造故事吓唬孩子,这对孩子身心成长都不利。

通过故事发展孩子的想像力

在学前期,孩子的想像力开始有了较快的发展。成人经常通过给孩子讲故事有利于启发他们无拘无束地进行联想和想像,发展再造想像和创造想像。想像力是创造的前奏,想像愈丰富,创造力愈强。孩子想像力的发展对于他们长大后在学习和劳动中创造性的发挥有很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通过故事发展孩子的想像力呢?

1、成人给孩子讲故事,有时可讲到一定的地方不往下讲,引孩子对以后的故事情节进行想像,如讲述《曹冲称象》,当讲到该怎样称这陆地上最大的动物的重量时停住,让孩子杨一下,用什么办法可以称象?促使孩子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边听,边动脑筋,发展了想像力。

2、成人可以供给孩子必要的道具,如面具、餐具等,让孩子进行故事表演,让他们充分发挥想像力去体验和表达人物的内在情感,以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从中得到启发,促使其想像力不断发展。

3、成人可以讲完故事后向孩子提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如讲完科学幻想故事后,启发孩子谈谈自己长大以后发明创造的理想?让孩子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一定的概括和大胆的想像。

如何更好地利用早教班

早教班里保姆替代父母

今年还不到两岁的永健已经在广州一所著名早教班上了一年多的课了。永健的爸爸妈妈经常出差,所以来陪他上课和照顾他生活的工作由保姆房姐负责。自从第一次来早教班,早教专家就提醒陪同的家长们“一定要经常鼓励孩子,对孩子说‘你真聪明’!‘你真棒’!”房姐也记住了。永健一爬上了游戏玩具,房姐就照着专家的话夸起永健来。但房姐只机械地知道要说,却不知道怎么说,语气又冷又直,像个机器一样复述,永健根本没听见。

家长看点:

早教班,家长也要学吗?

关于如何更好地让孩子在早教班中获益,家长们的看法不一。

困惑:早教不是给孩子报的吗?

上早教班,父母也要学?在广州做生意的陈磊觉得“早教,大人也要学”的说法有点不对劲。听说早教很有必要,陈磊最近也把两周岁的女儿送去了学习,可在陈磊看来,“早教班和幼儿园应该没有本质区别,家长已经给孩子花钱了,教育的任务就都是老师的,家长本来工作就忙,怎么还要学?那还要早教老师干什么?”

认同:家长是要多学习

和陈磊不同的是,同为母亲的素素就认同“早教班是教育家长的”这一看法。“自从在妞妞6个月报了早教班开始,每节课我都尽量亲自陪女儿上。开始的内容是比较简单的互动操、抚触等等,后来程度逐渐加深,老师会进行一些英语语言环境的创设以及对孩子的各种能力培养的教育。老实说早教不是在课堂上就够了的,回家和平时也要用那些方法去做。如果我没有亲自去,就不知道怎么做啦,所以一定要学习的。”

顺其自然:和孩子一起玩得开心

今年67岁的黄阿姨负责每次陪小外孙上早教课。问起“早教课家长要不要学习”的问题,黄阿姨说“自己没这么认真地想过。”“女儿女婿工作都很忙,平时都是我负责照顾外孙的。总待在家里也没意思,跟外孙一起在早教班上课挺好玩的,虽然老师讲的英语我一个字也听不懂,一些深奥的早教理论也没十分理解,反正就跟孩子们混着呗,挺开心!”

早教就是教大人的

“那么小的孩子,在早教班能学到多少啊?我看,早教班就是教大人的。”小芸说:“小孩子就知道玩,哪里能真正在早教班里学到多少东西啊?我给儿子报班,为的是让他能从小有一个外界的社交环境,免得以后见了人太认生,难以适应幼儿园的环境。不过和儿子一起学了一年,我发现这早教班还是让我们做家长的了解了很多育儿知识的。早教班经常不定期地举办一些育儿讲座,请来的都是知名的专家,我从中获益匪浅。”

五个月宝宝早教音乐

音乐不但是国际语言,而且在宝宝的早期教育里面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往往能够起到影响其他早教活动效果的能力。早教音乐可以提升宝宝注意力、提升宝宝语言能力、提升宝宝记忆力和想象力。早教音乐的魔力那么大,那么5个月宝宝早教音乐如何选择?

注意力

婴幼儿的注意力不仅短暂,而且很容易转移,一般来说10分钟左右就会产生疲劳。然而极具亲和力的音乐能使孩子的注意力得到持续增长。经典儿童古典音乐,如《小狗圆舞曲》、《电闪雷鸣波尔卡》、《时钟店》等能够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语言能力

音乐本身是一种语言,让孩子把听到的讲出来是最好的语言能力训练。聆听莫扎特、贝多芬或巴赫的古典名曲,能提升宝宝的语言能力。

记忆力

没有谁天生记忆就好,都是经过后天的训练才能逐渐加速和延长记忆的持续时间,这就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音乐正是培养孩子记忆力的最佳教材。

想像力

音乐是培养一个人直觉思维和想像力的有效手段。

宝宝在接受音乐训练的过程中,大脑会得到强烈而有效的刺激,从而能培养宝宝的想像力和艺术的直觉。

带你去寻不花钱的早教机构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显得更加珍贵。很多父母小时候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没有接受到很好的教育,便想方设法要给孩子最好的,希望孩子完成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很多早教机构的盛行,正是迎合了父母的这种心理。很多父母不管自己的经济条件如何,不论早教学费多么昂贵,创造条件都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去早教。

爱孩子就要给孩子最好的,这固然没错。但最好的并不一定得“烧钱”,如果父母能巧调教,其实是可以省去早教费用的。

家长:在家调教 宝宝更聪明

小雨妈妈说,她从怀小雨开始,就注重胎教,小雨出生后,她也没特别送去什么早教机构,平时就是给她听点音乐,放点英文磁带之类的。不过她经常会带小雨到处去参观,她说目前小雨已经走过了很多省份。平时也经常带着她参加音乐会之类的活动、场面,目的是让孩子见识下。送到早教机构,至少每个月得多支出1000多元,她认为没有这个必要。“我们并没想过把她培养成一个天才、小神童,目前并不要求她学多少知识,更多的是教她怎么做人,教她一些道理,让她以后在社会上能更好的生存,让她能够快乐成长。”

早教老师:早教不是过早学习知识

金宝贝长沙松桂园中心艺术班王老师告诉记者,不是非要到早教机构学习。特别是家庭经济不宽裕的话,父母可以自己在家里带宝宝。他建议当宝宝6个月大时,父母就应该给宝宝买一些幼儿读物,让宝宝定时定量阅读。由于宝宝2岁前视网膜等还不成熟,2岁前不要让宝宝看电视,因为电视节奏快,没互动,对孩子视网膜等有伤害。他建议孩子多听或者看一些节奏慢、重复的节目。父母要多鼓励孩子,肯定孩子的行为,不要拿别的小孩的长处来和自己宝宝的短处比,不要非得让小朋友按照自己的思维发展。同时父母害要扭转观念,早教不等于早期的知识性学习,早教只是开发孩子的大脑。孩子至少要到2岁多才能进行识字之类的学习,太早孩子根本不懂。

金宝贝艺术班老师Rachel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应该以身作则,教孩子的东西,自己也要做到,这样才能赢得小孩的信任感。父母可以选择自己的家里教,但不要闭门造车。父母要多看早教书籍,多关注最新信息。

专家:孩子应以父母为中心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家万湘桂认为,目前早教市场并不成熟,有一些早教机构确实是从精心研究0至3岁儿童身心特点出发的,而有的则是抓住了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理,以赢利为目的。昂贵的投入并不一定有高回报,早教课程不能以价格多少来证明价值,选择时一定要谨慎。同时她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强管理,引导早教市场规范发展。

我国幼儿教育专业首位博士后张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起到了关键作用。假设孩子成长完全由外因决定,那其中学校教育只能起到30%作用,家庭教育要占70%。”

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所长钟燕教授指出,3岁之前是人智力形成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早教的目的不是多学文化,而是要开发儿童的智力潜能,所注重的内容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行,通俗而言就是“3岁前教做人,3岁后教做事”。如0岁至1岁的孩子,要养成好的作息习惯,进行动作、语言训练;1岁至3岁的孩子,进行道德教育,以及肢体运动、语言发展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钟燕强调,父母是孩子早期教育的第一个老师,家长不要简单寄望于某些早教机构、老师或帮助带养孩子的人,而应以父母为中心,以家庭为场所施行早教,最好的方法就是做亲子游戏,例如和孩子一起玩躲迷藏、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很容易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

宝宝玩积木拼插有什么好处

1、积木拼插是以最基本的立方体图型,创造出特别的模型,因此可以培养宝宝对前后左右上下等空间的想象力,帮助宝宝认识空间结构。

2、积木拼插一个小失误就会导致失败,因此可以培养和提高孩子纠正失误、改正错误、发现失败原因的能力,这样宝宝在生活中要是遇到失败挫折之类的也能内心自己的失误。

3、很多时候,积木拼插需要和父母或者伙伴一起合作,可以培养和提高孩子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培养孩子的集体观念和团队协作意识。

4、在拼插积木时,需要筛选一些形状和颜色的积木出来,可以提高孩子的观察辨别和筛选的能力以及颜色的分辨能力。

5、积木拼插对于培养提高孩子的抓握、插入、扣紧和旋转等能力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还能培养训练孩子手眼协调能力。

6、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拼插积木的玩法没有一致性,它的形状也有很多种,因此可以让孩子利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拼插而拼出所要的造型,引起孩子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

7、帮助孩子们学会通过推理,来得出结论,包括数学,逻辑推理,科学分析等思维形式。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需要这种能力进行有效的统计,测量,推理,归纳,分析等。

8、培养锻炼孩子的恒心:要完成一个造型的积木拼接,需要花费不短的时间,因此可以培养锻炼孩子的恒心。

孩子学舞蹈有什么好处

形体优美: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时期的孩子,经过舞蹈训练(如挺胸、抬头、收腹)能使他们站得直,形体优美,且能纠正驼背、端肩等形体问题。

动作协调:舞蹈需要全身各部位的配合,通过音乐与舞蹈动作的和谐达成动作协调性的训练,并且使孩子更有节奏感。

肢体灵活性、柔韧性:由于经常练习压脚、劈叉、下腰等,孩子的柔韧性,动作灵活性好。

锻炼毅力:从基本功开始训练能培养他们不怕吃苦的精神,磨练坚强意志。

提高身体素质:舞蹈需要一定的体力消耗,剪除练习后能促进孩子食欲、增强消化机能,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生病机会。

提高合作能力和集体荣益感:舞蹈有独舞、双人舞、集体舞,只有配合默契才能表演好,由此训练了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纪律,培养了协作的观念。

培养审美情感:舞蹈是通过音乐、动作、表情、姿态表现内心世界,使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到艺术表演的熏陶,使孩子们热爱生活,并能欣赏美、体验美。

培养自信心:舞蹈演出能培养孩子当中表演的能力,使孩子们不怯场,表现力强,增强自信心和更好的心理素质。

培养孩子的想像力:舞蹈是通过形体、动作、眼神来表现的,在跳舞的过程中能激发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尤其是自编自演的作品,能促进孩子智力发展。

相关推荐

绘画DIY是什么

时下很流行DIY,什么手工的工艺品,烘焙的蛋糕,都有DIY的,DIY是英文Do It Yourself的缩写,又译为自己动手做。现在就连绘画,都有了DIY了。那究竟什么是绘画DIY呢? 绘画DIY,从字面上解释,就是绘画和DIY两者合起来翻译,可看成是自助形绘画。绘画DIY,不同于东方的模仿画,也不同于西方的自由画,是一个让孩子发挥自己想象能力与创造力的自主画。家长们自行给宝宝购买绘画用品,如需要宝宝自己涂颜色的空白卡通素描图等,让孩子自行根据其想象等进行绘画。绘画DIY没有章法可循,完全由孩子根据自己的

独带独的问题

独一代的80后父母们,往往拥有高学历,容易接受一些新的教育理论和概念,对教育孩子很有想法。但他们的这些教育理念,很多都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真正需要动手去培养孩子时,许多家长就打退堂鼓了。 另外,由于80后父母们工作普遍较忙,带孩子的时间非常少,所以隔代养育独二代的现象非常普遍。然而,80后家长又都十分年轻,看上去就像是小朋友的大哥哥大姐姐一样,他们与上一辈自然会存在教育理念上的冲突。这也是独带独时代里,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家庭是最好的早教学校

宝宝被各种技能培训班团团包围,忙得不亦乐乎。家长更是茫然不知所措:这样的早教方法对头吗?最近,《大众医学》杂志联合新浪健康频道在0-6岁的儿童家长中开展了一次广泛调查,并邀请知名儿童教育和保健专家对调查中发现的集中问题进行了探讨。针对以上问题,儿童教育、保健专家为家长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家庭是最好的早教学校 很多家长认为,在孩子智力萌芽的初级阶段,为孩子选择最好的老师与最好的学校,将有助于孩子一生的发展。因此,各种早教中心、特色幼儿园对学龄前儿童家长特别具有吸引力。其实,最好的老师和最好的学校,就

宝宝早教期妈妈们需要注意

在宝宝出生的那一刻我们就成了父母,对于第一次做父母的我们来说,早教是个让我们担忧的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做,不敢去做,担心误导孩子,会想我们的做法科不科学等问题。许多的困惑,无奈,不知所措都堆在心头。我也是从这个时期走过来的现在来把我的经验告送各位妈妈们。 1各位妈妈们不要盲目的否定自己也不要过于自信,妈妈们需要买几本早教书,仔细的阅读以下来达到心中有数,如果还不放心就去早教中心听几堂课。 2早教不是越早越好,内容也不是越多越好。要根据宝宝所在的不同年龄阶段科学的进行授课、培养。对于宝宝的发展妈妈们可不着急,

婴幼儿益智必备三大要素

1、提供适当的信息刺激 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中有上亿个脑细胞,脑细胞连接的建立有赖于早年的感知、运动的锻炼,如对其微笑,轻声细语,抚摸拥抱,翻身滚爬,为孩子布置一个色彩鲜明的小天地等。所以,科学家提倡从0岁开始就给孩子各种良性刺激,帮助大脑尽快尽好地建立智力系统。 孩子1岁时,就应让他多看各种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并让其辨别;2岁时要孩子用嗅觉去闻各种气味,以刺激嗅觉细胞的发育;3岁时教孩子用舌头品尝各种味道,刺激味觉细胞发育等等。这样通过视觉、触觉、嗅觉与味觉来促进孩子感觉中枢神经细胞的发育,对促进

莫让早教变成心理虐待

近年来,早教渐渐流行开来,许多学前幼儿在两三岁时就开始了“求学生涯”,在父母的要求下训练写字、学习英语单词、背诵古诗等,如果对孩子早教不当,会对幼儿造成心理虐待,严重者甚至会酿成悲剧。 近日,医院儿科接诊了一名两岁左右的小男孩阳阳。阳阳原本活泼好动,爱玩爱笑,性格很开朗,见到陌生人也从不胆怯,可是最近半个月来,阳阳的脾气逐渐变得越来越暴躁,动不动又哭又闹,食欲也越来越不好,连妈妈喂到他嘴里的饭也给吐了出来。白天时,阳阳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夜里,他也常常半夜惊醒、做噩梦、哭闹等。 医生为阳阳做了多项检查

如何培养宝宝的兴趣

很多人都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说的对,可是如何发现宝宝的兴趣所在,如何培养宝宝的兴趣爱好,并发展成为学习目标呢?这就存在一个系统过渡的过程。想要成功培养孩子某一方面的兴趣,就要经历三个步骤:善于发现—及时引导—强化巩固。 第一步:善于发现 许多孩子就是因为父母的粗心而错过了培养兴趣的大好机会。其实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完全可以做个观察家,细心观察孩子潜伏的兴趣。当然,父母也可以为孩子适时的创造一些条件。比如多带孩子接触音乐、艺术或运动项目,观察孩子的反应。在发现兴趣前,不建议参加任何指定特长的兴趣

幼儿的早期教育包括哪些方面

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孩子打好全面素质发展的基础,包括身体、智力、品德、审美、个性等等方面的素质,因此早期教育的内容包括: 健康教育 婴幼儿生长迅速,家长要从各个方面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不仅要重视对孩子的吃、喝、穿、睡等方面的保育,更要教育孩子逐渐学会自我保护和自我保健,树立健康和安全意识,比如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睡前刷牙、危险物品不去接触、安全用电、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接受等等。 健康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保证孩子心理健康。让孩子生活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生活得轻松、愉快,

为何男孩一定要穷养才会最棒

关键一:为什么男孩一定要“穷”养才会最棒? 俗话说:自古富贵多淑女,从来纨绔少伟男。“穷”养男孩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其内涵为:对男孩吃苦耐劳、勇敢坚强、真诚坦率、机智果断以及具有责任感等品质的培养。“穷”养就是让男孩多去经历风雨,多去实践。古语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就是说,只有让男孩在必要的“穷”和“苦”中获得锤炼,懂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方成大器。 关键二:为什么现在的男孩依赖性强、独立性差? 陶行知先生曾赋诗曰:“滴自己的血,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

2个月宝宝早教的误区

误解之一 教育对象的误解。早期教育不只是对婴幼儿的教育,更是对父母与养育者的教育。父母与养育者不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与心理素质,很容易将早教导向更大的误区。 误解之二 教育目的的误解。我们在调研中发现,70.5%的家长以为早教就是提前学习英语、识字与数学。结果,导致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对小学开始就厌倦上学。调查表明,我国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呈低龄化,厌学率年年增高。北京某小学的调查表明,小学一小年级的厌学率两年内上升了7个百分点。厌学者大都过早接受知识教育,而且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方法。早期教育是身体、情感、智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