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湿热如何治疗
膀胱湿热如何治疗
1、方药:木通10克、车前子12克、扁蓄12克、瞿麦12克、桅子10克、黄柏10克、忍冬藤20克、滑石30克、甘草10克、大黄10克。本方能清热利湿通淋。
(2)萆薢12克、石菖蒲6克、黄柏10克、车前子12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乌药12克、丹参12克、甘草10克、牛膝10克。本方能清热利湿,分清泌蚀。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2~3次,微温服。
2、加减变化:若便秘,腹胀者,方(1)中重用生大黄,并加枳实以通腑泄热;若兼寒热,口苦,腰痛者,加连翘10克、蒲公英15克以清热解毒;若尿中夹有砂石;小便艰涩或排尿突然中断,腰腹绞痛者加金钱草30克,海金砂l2克;若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者,加小蓟15克、白茅根30克、藕节12克以凉血止血。若小便混浊如米泔水,尿热灼不畅者,用方(2)加乌药12克、青皮10克,以利气通淋。
文中的3款食疗方非常适合膀胱湿热体质的人群服用,此外,膀胱湿热也可以配合药物治疗,但是在这里小编也要提醒大家,膀胱湿热与膀胱失约的症状比较相似,进行药物治疗的时候最好在医生的嘱咐下服用,以免误服药物。
尿频尿急如何治疗
1 、膀胱训练疗法,增强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能力,降低膀胱的敏感性,扭转异常的排尿习惯。
2、配合药物治疗,采用消炎解痉、止痛、镇静、碱化尿液和利尿等。
3、局部用药,用2%硝酸银涂抹尿道和膀胱颈。
4、封闭疗法,在近端尿道或膀胱三角处作封闭治疗。
5、适当服用小剂量雌激素治疗。
从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膀胱湿热有尿频尿急的症状,但并不是所有的尿频尿急都是因为膀胱湿热,想要治好尿频尿急,那么就得做好检查,对症下药才有效果。
木通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利尿祛湿
木通归膀胱经,对膀胱湿热,小便短涩疼痛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常与车前子、滑石等同用,若是有尿血者可配小蓟、蒲黄、白茅根等煎药。
尿血的诊断
膀胱湿热尿血:小便短涩带血,色鲜红或暗红,甚或夹杂血块。伴尿道刺痛或灼热感,小腹胀满不舒。间有发热,口苦咽干,舌红蔷薄黄或薄腻。脉数。
肝胆湿热尿血:小便短赤带血,兼见发热口苦,渴不欲饮,纳减腹胀,恶心欲呕。胁肋疼痛,或身目发黄,舌边红,善黄腻,脉弦数。
心火亢盛尿血:小便带血深赤伴灼热感,面赤咽干,口舌生疮,渴喜冷饮。心中烦热,夜寐不安,舌质红绛,苔黄,脉洪数。
肾阴亏损尿血:小便带血鲜红,兼见头晕耳鸣,咽干,颧红盗汗,骨蒸潮热,精神萎靡,虚烦不寐,大便于结,舌红苔少,脉细数。
脾肾两虚尿血:小便带血淡红,面色萎黄,神疲肢倦。气短乏力,头晕耳鸣。纳减便溏,腰腿痠软,舌淡苔薄白,脉濡缓。
鉴别分析
膀胱湿热尿血与肝胆湿热尿血:均为实热证,系热邪偏盛迫血妄行所致。膀胱湿热尿血多因感受湿热外邪,或恣食膏粱厚味,滋生湿热,湿邪挟热蓄于膀胱,气化失司,故见小腹胀满而尿道热痛,全身兼症较轻;肝胆湿热尿血多因肝胆湿热内盛,下注睛胱,故见发热口苦,恶心欲呕,胁肋疼痛,全身兼症较重。前者治以清热利尿、凉血止血,方用小蓟饮子;后者治以泻肝清胆、凉血止血,方用龙胆泻肝汤酌加止血之品。
心火亢盛尿血与肾阴亏损尿血:皆为热证,系火扰络脉损伤所致。心火亢盛尿血,多因劳神太过,心火独亢,移热小肠,灼伤脉络,故见尿色红赤;肾阴亏损尿血,多因阳虚相火妄动,灼伤脉络,故见尿色鲜红或淡红。鉴别点在于:前者常伴心烦不寐,口舌生疮,治宜清心泻火、凉营止血,方用导赤散加味;后者常伴头晕耳鸣,骨蒸潮热,治宜滋阴益肾、安络止血,方用知柏地黄丸加味。
脾肾两虚尿血:属阳气虚衰之证,多因脾不统血,肾失封藏所致,故见小便频数而清长,血色多呈淡红。临床可结合脾肾两虚的兼症,进行鉴别。治宜健脾补肾、益气固涩,方用补中益气汤合无比山药丸,酌加止血之品。
此外尚有瘀血内阻于膀胱,血不循经而尿血者,其特点为血色紫黯,常挟血块。兼见排尿不畅,轻度刺痛,小便混浊,并见瘀血兼症,治疗应分析因伤致瘀、气虚血瘀或寒凝血瘀等不同情况,采用活血祛瘀诸法。临床上,辨血尿颜色对鉴别诊断颇有帮助,如尿色紫红或鲜红者多为实热,淡红者多为气虚,鲜红而伴有骨蒸劳热者多为虚热。尿色紫黯则为血瘀。
干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 利尿通淋
鱼腥草善于清膀胱湿热,有清热除湿,利尿通淋的功效,常配伍车前草、白茅根、海金沙等中药治疗湿热泻痢,热淋涩痛等病症。
膀胱湿热的症状
本证以小便异常为特征。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则尿频尿急,尿道涩痛,淋漓不尽,少腹胀问;热盛则尿液短赤,温盛则尿浊如膏,湿热灼伤脉络则见血尿,湿热久蕴煎熬则成砂石;湿热郁蒸则发热,累及肾脏则见腰痛,舌红,苔黄腻,脉数均为湿热内蕴之象。本证常因恣食肥甘辛热之品,或嗜酒,酿成湿热内生,或湿热秽浊之邪外侵,湿热下注膀胱,膀胱气化不利,无以分清别浊,开合失司以及灼伤络脉而致。病位在膀胱,属实热证。
相似证候辨别编辑本证的小便异常当与膀胱失约证辨别,膀胱失约证可见小便频数,淋漓不禁等见症,一般无尿急、尿痛之表现。本证除小便异常外还有湿热内蕴之见症。辨证注意点:有尿频、尿急、尿痛的膀胱刺激症状,同时又有湿热内蕴之见症。
中医一般怎么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疾病
中医一般怎么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疾病?泌尿系统感染指尿道和膀胱感染,尿液从膀胱通到体外去的通道叫做尿道,尿道和膀胱二者紧密相连,泌尿系统感染常会上行引发膀胱炎症。大家对于泌尿系统感染疾病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中医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多采用分型治疗的方式,为了便于大家了解,下面就做下详细的介绍。
1、肝郁气滞型泌尿系统感染
症见:小便涩痛,淋沥不尽,小腹胀满疼痛,苔薄白,脉多沉弦。兼虚者可表现为尿时涩滞,小腹坠胀,尿有余沥,面白不华,舌质淡,脉虚细无力。
病机:因情志失和,恼怒伤肝,肝失疏泄或气郁于下焦,久郁化火,循经下注膀胱。均可导致肝气郁结,膀胱气化不利,发为本病。
治法:利气疏导,利湿祛浊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方用舒肝利湿汤,水煎服。或口服舒肝丸、金沙丸。
2、脾肾亏虚型泌尿系统感染
症见:小便不甚赤涩,但淋沥不已,时感小便涩滞,时作时止,遇劳即发,腰酸膝软,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弱。
病机:久淋不愈,湿热耗伤正气;或劳累过度,房室不节;或年老、久病、体弱,皆可致脾肾亏虚。脾虚而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或肾虚而下元不固,肾失固摄,不能制约脂液,脂液下注,随尿而出。
治法:健脾补肾,清化湿热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方用补肾利湿汤,水煎服。或口服知柏丸、滋肾丸。
3、膀胱湿热型泌尿系统感染
症见:小便频数,短涩刺痛,点滴而下,急迫灼热,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发热恶寒,口苦呕恶,或腹痛拒按,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多食辛热肥甘之品,或嗜酒过度,酿成湿热,下注膀胱或下阴不洁,湿热秽浊毒邪侵入膀胱,酿成湿热;或肝胆湿热下注,皆可使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发为淋证。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方用通淋汤,水煎服。或口服五淋丸、清浊丸。
膀胱湿热的治疗方法
本证治疗法则为:清热利湿。
本证的施治要点为:
①本证为湿热之实证,由膀胱湿热,气化不利而引起。在临床上,清热利水通淋为常见治法,如八正散之类。而近代复加解毒之品,如忍冬藤、蒲公英;野菊花、半枝莲、紫花地丁等,这样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清解药物,不但可轻快地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可望提高治愈率。本证发作多为急性,但治疗不当或不彻底,亦可转为慢性,湿热未尽,又可伤阴化燥,因此,在治疗时,不可一味清利,应在祛除余邪的基础上酌加甘寒滋养之品,如山药、沙参、石斛、麦冬等,标本兼顾。
②由本证而形成的淋证,初起皆与湿热有关,日久及肾,由实转虚,虚实夹杂,出现石、血、气、膏、劳淋等不同证候,因此,在临床治疗之时,除选用清热解毒之外,或佐以排石通淋;或辅以活血止血;或兼以利气疏导;或参以分清泌浊;或配以健脾益肾;因此,治淋之法,有通有塞,要当分别。有瘀血积石塞住溺管者,宜先通。无瘀积而虚滑者,宜峻补。
③本证膀胱湿热而成淋者,古有忌补、忌汗之法。《金匮要略》有“淋家不可发汗”之说,淋证畏寒发热,与小便涩痛并见,不可与一般外感表证同论、大剂辛散发汗,但可清热解毒,兼以疏风解表,表里同治。至于淋证日久,脾肾两虚,下元不固,又当补益脾肾,自不必拘泥忌补之说。
膀胱湿热的原因
膀胱湿热:湿热蕴於下焦膀胱的病变。主要症状有尿频、尿急、尿少而痛、尿黄 赤或尿血、舌红苔黄、脉数等。多见於急性膀胱炎 。膀胱湿热证为湿热之邪蕴结膀胱所致的病证。凡感受湿热之邪,饮食不节,脾胃内伤,湿热内生,下注膀胱等均可引起本证。
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道涩痛,尿液短赤,淋漓不尽,少腹胀问。或伴有发热腰痛,或见血尿,尿中有砂石,或尿浊如膏,舌红,苔黄腻,脉数。
从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膀胱湿热有尿频尿急等症状,此外,膀胱湿热与膀胱失约的症状比较相似,大家在辨证施治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以免用错药导致不必要的意外出现。
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 利尿通淋
鱼腥草善于清膀胱湿热,有清热除湿,利尿通淋的功效,长配伍车前草、白茅根、海金沙等中药治疗湿热泻痢,热淋涩痛等病症。
膀胱湿热体质如何调理
膀胱湿热体质如何调理
本证常因恣食肥甘辛热之品,或嗜酒,酿成湿热内生,或湿热秽浊之邪外侵,湿热下注膀胱,膀胱气化不利,无以分清别浊,开合失司以及灼伤络脉而致。病位在膀胱,属实热证。
由于湿热蕴结膀胱,尿液受其煎熬,日久化为砂石,而成石淋,除内服药物,针刺治疗外,常可配合体育疗法,多进行跳跃活动。多饮水,每日饮水1000~2000毫升。另外还可以根据结石的成份,注意饮食的选择。
如尿结石为磷酸盐成分者,可以大量食用酸度高的食物,及含钙少或碱价低的蔬菜,如碗豆、芸苔属、龙须菜、南瓜等;忌食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蛋黄、虾米皮、豆腐、菠菜、苋莱等。若结石成分为尿酸及草酸盐结合的,应多选用碱性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这些食物对膀胱湿热体质有疗效
胡萝卜
胡萝卜素转变成维生素A,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轼能,预防细菌的感染,在预防上皮细胞癌变的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胡萝卜中的木质素也能提高机体免疫机制,间接消灭癌细胞。
葫芦
葫芦味甘,性平滑无毒,利水。其蔓、须、叶、花、子、壳均可入药,医治多种疾病。据古代医书有记载,葫芦花味甘,性平,无毒,可做解毒之药,对各种瘘疮尤为有效。
豇豆
豇豆 性平、味甘咸,归脾、胃经;具有理中益气、健胃补肾、和五脏、调颜养身、生精髓、止消渴的功效;主治呕吐、痢疾、尿频等症。
冬瓜
冬瓜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减肥美容的功效;能减少体内脂肪,有利于减肥;常吃冬瓜,还可以使皮肤光洁;另外对慢性支气管炎、肺脓疡、肠炎、肺炎等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吃冬瓜还可以利尿,尽快将膀胱细菌排出。
文中小编为大家介绍了膀胱湿热的调理方法,如果你出现了膀胱湿热的症状,那么一定要重视起来,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调理好身体。
膀胱湿热与肾阳气不足有关系吗
膀胱湿热与肾阳气不足
膀胱湿热:湿热蕴於下焦膀胱的病变。主要症状有尿频、尿急、尿少而痛、尿黄赤或尿血、舌红苔黄、脉数等。多见於急性膀胱炎 。膀胱湿热证为湿热之邪蕴结膀胱所致的病证。凡感受湿热之邪,饮食不节,脾胃内伤,湿热内生,下注膀胱等均可引起本证。
肾阳气不足:多因素体阳虚,久病不愈,或年老体弱,下元亏损所致。肾阳虚损对肾的生理功能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生殖机能减退而男子阳痿、早泄、精冷,女子宫寒不孕;二是水液代谢障碍,肾阳虚衰,气化无权,开合失度,则发为水肿,或尿频、尿闭;三是水谷精微化生减弱,因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阳,脾肾阳虚,则运化功能失职,可见下利清谷、五更泄泻等。
从上文的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膀胱湿热与肾阳气不足之间是没什么关系的,膀胱湿热是湿热体质中的一种,而肾阳气不足则是因为旧病不愈或者年老体弱等原因造成的,所以两者是没有关联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肾阳气不足是如何治疗的吧。
肾阳气不足如何治疗
主方:金匮肾气丸。
方药:干地黄、薯蓣(即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炮)。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下,日再服。
功用:补肾助阳。
主治:肾阳不足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从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膀胱湿热与肾阳气不足是没什么关系的,如果你同时出现这两种病症,那么一定要咨询医师如何治疗,不能随意用药,以免出现不必要的意外。
膀胱湿热的中医治疗方法
膀胱湿热是指湿热蕴结于膀胱的病症。那么在中医医学上有什么治疗方法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中药和针灸疗法治疗膀胱湿热症的内容。
治疗方法本证治疗法则为:清热利湿。
本证的施治要点为:
①本证为湿热之实证,由膀胱湿热,气化不利而引起。在临床上,清热利水通淋为常见治法,如八正散之类。而近代复加解毒之品,如忍冬藤、蒲公英;野菊花、半枝莲、紫花地丁等,这样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清解药物,不但可轻快地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可望提高治愈率。本证发作多为急性,但治疗不当或不彻底,亦可转为慢性,湿热未尽,又可伤阴化燥,因此,在治疗时,不可一味清利,应在祛除余邪的基础上酌加甘寒滋养之品,如山药、沙参、石斛、麦冬等,标本兼顾。
②由本证而形成的淋证,初起皆与湿热有关,日久及肾,由实转虚,虚实夹杂,出现石、血、气、膏、劳淋等不同证候,因此,在临床治疗之时,除选用清热解毒之外,或佐以排石通淋;或辅以活血止血;或兼以利气疏导;或参以分清泌浊;或配以健脾益肾;因此,治淋之法,有通有塞,要当分别。有瘀血积石塞住溺管者,宜先通。无瘀积而虚滑者,宜峻补。
③本证膀胱湿热而成淋者,古有忌补、忌汗之法。《金匮要略》有“淋家不可发汗”之说,淋证畏寒发热,与小便涩痛并见,不可与一般外感表证同论、大剂辛散发汗,但可清热解毒,兼以疏风解表,表里同治。至于淋证日久,脾肾两虚,下元不固,又当补益脾肾,自不必拘泥忌补之说。本证的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中药治疗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方药:木通10克、车前子12克、扁蓄12克、瞿麦12克、桅子10克、黄柏10克、忍冬藤20克、滑石30克、甘草10克、大黄10克。本方能清热利湿通淋。
2萆薢12克、石菖蒲6克、黄柏10克、车前子12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乌药12克、丹参12克、甘草10克、牛膝10克。本方能清热利湿,分清泌蚀。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2~3次,微温服。
2.加减变化:若便秘,腹胀者,方1中重用生大黄,并加枳实以通腑泄热;若
兼寒热,口苦,腰痛者,加连翘10克、蒲公英15克以清热解毒;若尿中夹有砂石;小便艰涩或排尿突然中断,腰腹绞痛者加金钱草30克,海金砂l2克;若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者,加小蓟15克、白茅根30克、藕节12克以凉血止血。若小便混浊如米泔水,尿热灼不畅者,用方2加乌药12克、青皮10克,以利气通淋。
二外敷药物
1.大蒜120克、芒硝60克同捣烂成糊状,外敷助脊角、肾区。
2.芫花30克,水煎取汁,温热敷肾区。以上方药,主要用于小便不通或小便点滴而下者。
三饮食疗法
1青小豆粥:通草5克水煎取汁去渣,加入青小豆50克,小麦50克,煮成粥,作早餐食用。能通淋利尿。
2赤小豆粥:赤小豆30克加水煮熟后,再入白米15克作粥,作早餐食用。能除湿热,利小便。
3冬瓜50克,煮汤三碗,分服。能清利湿热。
针灸治疗
1.针刺足三里、中极、三阴交、阴陵泉等穴,反复捻转提插,强刺激,可治疗小便不通或尿点滴而下。
2.穴位注射:取肾俞、膀胱俞、三阴交、阿是穴沿输尿管寻找压痛点,取50%葡萄糖溶液进行穴位注射。能利水排石,用于石淋。
3.指压利尿穴:用双手大拇指按压利尿穴神阙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点,压力逐渐加大,持续5~15分钟。治疗小便不通。
西医并没有湿热症的说法,只有在中医的一套理论中才出现风寒暑湿等外邪所致病症,可往往中医能在这些病症中起到标本同治的治疗效果,所以大家一定要对中医治疗有信心,毕竟中医传承着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膀胱湿热的症状
本证以小便异常为特征。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则尿频尿急,尿道涩痛,淋漓不尽,少腹胀问;热盛则尿液短赤,温盛则尿浊如膏,湿热灼伤脉络则见血尿,湿热久蕴煎熬则成砂石;湿热郁蒸则发热,累及肾脏则见腰痛,舌红,苔黄腻,脉数均为湿热内蕴之象。
本证常因恣食肥甘辛热之品,或嗜酒,酿成湿热内生,或湿热秽浊之邪外侵,湿热下注膀胱,膀胱气化不利,无以分清别浊,开合失司以及灼伤络脉而致。病位在膀胱,属实热证。
本证的小便异常当与膀胱失约证辨别,膀胱失约证可见小便频数,淋漓不禁等见症,一般无尿急、尿痛之表现。本证除小便异常外还有湿热内蕴之见症。辨证注意点:有尿频、尿急、尿痛的膀胱刺激症状,同时又有湿热内蕴之见症。
膀胱湿热如何预防
一、不要用有香味的沐浴剂,因为这样会使膀胱的内膜受到不必要的化学物刺激。
二、男女双方性交前后都要彻底清洗干净。
三、性交前及性交后立刻将膀胱的尿液排清。
四、拥有多名性伴侣或刚更换性伴侣的人,患病率会较高,因此要加倍留意。
五、一般说女性不一会儿就想排尿是十分正常的,其实只要水分摄取增加,尿量必然增多,但是不太能长时间地忍尿,在感到尿急时,就应及时将尿液排出,不要等太多的时间。而每次排尿的时间都要记得留意已将尿液彻底排出。
六、多喝水,最好每天两公升。
七、不要穿紧身的衣物、牛仔裤、T-back等等的衣物。
八、小心地使用避孕的方法,用子宫帽的女士会有较大的机会患有膀胱炎。
九、小心选用卫生纸,尽量不要用漂色的卫生纸。记得拭抹的动作是由由前到后的。
十、安坐在厕板上会比半蹲容易排清尿液。
十一、过度疲劳也是病发塬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