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可以游泳吗
冠心病可以游泳吗
可以游泳。
游泳对于心肺功能的改善作用已经得到了切实的证明,游泳可以减少冠心病并发症的发生,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肥胖症状。还可以帮助治疗冠心病,减少用药量。而实践也证明,长期进行游泳锻炼的人的冠心病的可能性远比不进行运动的人低,游泳对冠心病的好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括。
游泳对冠心病有好处吗 加强心肌功能
游泳时所做的作用有很大的伸展性,这也有利于心脏的收缩和扩张,冠心病人长期坚持游泳锻炼,心肌功能就能得到加强,身体也能长期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
冠心病可以游泳吗 减轻心脏负荷
游泳的时候能量消耗比较大,再加上水的作用,身体需氧量增大,随之供血量也会增加,血管扩张,输血功能增强,心肺系统的供氧能力也加强了,即使在不运动或者做轻微运动的时候,心率也不会过快,心输出量不会过高,从而减轻心脏负荷。
夏季游泳的好处是什么
首先,应该检查身体,充分了解健康状况,并让医生提供游泳的建议。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特别是顽固性高血压,药物难于控制者,游泳有诱发中风的潜在危险,应绝对避免。严重心脏病患者游泳更要慎重,如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瓣膜病、冠心病、较严重的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患者,对游泳只能“敬而远之”。
其次,游泳前做好充分的入水前准备。即便在夏天也应先热身10到15分钟,活动关节以及各部位肌肉,防止入水过冷而抽筋。穿着合身的游泳衣裤、游泳帽,
及准备游泳眼镜、耳塞、浮体物品、鼻夹等。游泳前要稍微补充一些能量,但勿喝酒。
游泳之后一定要用干净的水把全身再冲洗一遍,如果是在露天游泳池游泳,那么上岸之后,最好能到阴凉的地方进行休息,而且身体裸露的地方最好能涂上防晒霜,游泳之后也要及时的补充水分,否则很有可能是身体出现脱水的情况,因为游泳的运动量还是相对来说比较大的。
冠心病的运动有哪些
冠心病是一种生活中的常见病,多以中老年患者居多。其病症的发生,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生命安全都带来严重的威胁。专家介绍,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治疗此病上,已经不单纯的采用药物疗法了,更多的是采用运动疗法。那么,冠心病的运动疗法有哪几种呢?
1、太极拳
太极拳动作舒松自然,动中有静,对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者更为合适,简化太极拳运动量较小,心率只能达到90-105次/min。
2、游泳
体力较好,原来会游泳,具有条件,能长期坚持者,可以从事游泳锻炼。据报道,游泳可使摄氧量增高,为8.9--6.5 METS不等。游泳前要做好准备活动,以免时间过久,引起肌肉痉挛和心胶痛发作。
3、体操
应用体操进行康复由来已久。目前已创造数种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冠心病医疗体操。广播操亦可推广应用,据单氏测定,第三套广播体操可使心率达100-110次/min,运动量3-4 METS。
4、骑自行车
在我国几乎家家有车,人人会骑,并可结合上下班进行锻炼。应将车座高度和车把弯度调好,行车中保持身体稍前倾,避免用力握把。但一般骑车速度,摄氧率很低,如8km/h相当于2-3 METS,10km/h只相当于3-4METS,功量偏小。
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已有很多种,而且这些疗法在临床试验中都已取得成功,因此,请患者不必为了患上此病而焦急,只要您坚持用药,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相信您一定能摆脱此疾病的困扰。最后,祝您健康长久。
什么样的人不适合游泳 某些心脏疾病患者
患有某些心脏疾病的人不适合游泳。这其中的就包括患有紫绀性先天性心脏病、严重的冠心病、风湿性心瓣膜病、严重的心动过速以及心律失常等都被不适合游泳。
游泳之前需要注意什么 哪些情况不能游泳
有心脑血管疾病得人是不适合游泳的。还有先天性心脏病的、严重的冠心病得人,都不适合游泳运动,在下水之后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引起心脏病发作,还有高血压的患者游泳的时候是会加速血液的循环速度,有引发中风得危险。
空腹或者过饱是不能游泳的,空腹的时候进行游泳会引起低血糖发生昏迷的危险,如果是过饱的时候进行游泳,会影响肠胃的供血。
在你大汗淋漓的时候也不能立刻进行游泳。在大汗淋漓时你的皮肤表面血管是扩张开的,皮肤进行大量排汗和散热,这个时候立刻进行游泳一下子遇到冷水会冷刺激血管立即收缩,血液循环的阻力变大,心肺负担也加大,会导致心脏、大脑供血不足,造成头昏眼花或者昏迷。
游泳对糖尿病有好处吗 减少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危险
糖尿病人经常游泳可以减少冠心病并发症的危险,因为游泳可以降低血压,减轻肥胖程度,降低血脂和血尿酸水平,还能改善呼吸功能等,因此经常游泳有助于提高糖尿病人的生命质量。
夏季游泳的好处是什么?
坚持游泳对于心血管系统是有益处的,它使心脏体积运动性增大,心肌收缩变得有力,安静时心率减慢,每搏输出量增加,血管壁增厚,弹性加大,心血管系统的效率得到提高。另外,在游泳的过程中与水产生抗阻力,具有减肥、保持体型的功效,进而有利于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
但是,游泳也会造成高血压病人血压突然升高,有诱发中风、脑梗塞的危险。如果游泳运动量过大,心脏病患者在运动状态下可能会出现血液供应不上,出现冠状动脉缺血、血管痉挛等现象,进而可能引发心梗、猝死。
首先,应该检查身体,充分了解健康状况,并让医生提供游泳的建议。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特别是顽固性高血压,药物难于控制者,游泳有诱发中风的潜在危险,应绝对避免。严重心脏病患者游泳更要慎重,如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瓣膜病、冠心病、较严重的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患者,对游泳只能“敬而远之”。
其次,游泳前做好充分的入水前准备。即便在夏天也应先热身10到15分钟,活动关节以及各部位肌肉,防止入水过冷而抽筋。穿着合身的游泳衣裤、游泳帽,
及准备游泳眼镜、耳塞、浮体物品、鼻夹等。游泳前要稍微补充一些能量,但勿喝酒。
游泳之后一定要用干净的水把全身再冲洗一遍,如果是在露天游泳池游泳,那么上岸之后,最好能到阴凉的地方进行休息,而且身体裸露的地方最好能涂上防晒霜,游泳之后也要及时的补充水分,否则很有可能是身体出现脱水的情况,因为游泳的运动量还是相对来说比较大的。
心脏病坚持游泳有啥危险
心脏病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冠心病,二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心肌收缩不力,平时,患者的心脏供血都有困难,而游泳对人的心脏负荷要求较高,此时人体需氧量较大,血液要充分达到人体的需氧部位,需要心脏更强有力的收缩以及更多次数的跳动,这样患者心脏可能不堪重负。
高血压病人也一样 ,本来血管弹性就不足,弹性不够大,此时再下水,由于水温一般都低于人体温度,凉水一激,血管收缩,血压升得就更高了,患者会感到头晕、目眩、气喘,引起心绞疼甚至心肌梗死,或者引发脑血管疾病,甚至可能发生脑出血。
当然,心脏病人并非绝对禁止下水,要根据具体病情而定,轻微心脏病人可以下去,但当感到不舒服时应尽快上岸,下水时间也不要太长,动作不要太大。而比较明显的高血压、较严重的心脏病人,如收缩压超过160毫米汞柱,舒张压超过120毫米汞柱的,就不要下水了,应在医生指导下,治好后再说。
要下水游泳,宜慢慢进水,有一个适应过程。游泳时要量力而行,不要过度用力,游泳方式也要注意,不要用自由泳、蛙泳等力度过大的方式,可采用较缓的仰泳 。
另外,医生还指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也不宜从事游泳运动,有皮肤病、红眼病等可通过水体传染疾病的也不宜游泳,以防传染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