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男士乒乓球健身的价值
分析男士乒乓球健身的价值
1.乒乓球运动是最佳的大脑运动:
运动者在球台边进行运动时,大脑在短时间内,要对来自眼睛、耳朵的信息进行思考分析与综合,调动视觉、听觉各感觉器官、运动中枢及全身肌肉快速工作,选择最佳击球点,进行恰如其分的回击,长期练习,可大大提高神经系统反应速度和综合协调能力。
2.多方位高层次的健身效果:
乒乓球运动能使人体的循环、呼吸系统的功能大大加强,运动使心肌变得发达有力,心容量加大,每搏输出量增多,血管壁弹性增加,这些变化对中老年人十分有益,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不良影响。同时使呼吸肌得到锻炼,可增加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如果长期的乒乓球运动不仅可使上肢、下肢和腰背肌肉发达健壮,关节更加灵活、稳固,相应也提高了人体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和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使人体更健壮充满活力。
3.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乒乓球运动中,可以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同时也培养了人们勇敢顽强、机智果断、拼搏向上的精神,并且产生一种良好的心理调节作用。
4.促进交流,增进友谊:
因为通过参加国内外各种乒乓球运动,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并且切磋球技,同时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使我们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得到良好发展。
预防老年痴呆的运功有哪些
少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专家表示,乒乓球运动是一项有益身心的健身活动,健体健脑又健心。
专家表示,在打球过程中,需要眼睛、大脑、双手、双脚都要及时配合到位,迅速反应。乒乓球运动不仅可以使整个身体机能得到锻炼,还能开发大脑智力,提高思维能力,因此也是一种益智运动,对学生和职场人士尤为适合,而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经常打乒乓球则能有效预防老年痴呆。专家解释,打乒乓球有助于提高患者警觉度、身体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在打球过程中,必须预测球的方向和力度,接球的时候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空间和时间上的判断,这使运动者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大脑的注意力和身体协调能力。另外,打乒乓球还为健身爱好者提供了“以球会友”的社交机会,减轻或消除孤独抑郁感,愉悦身心。
此外,运动还有:
自我握手
左右手掌靠拢在一起交替对握,关键在于右手拇指要有意识地用劲抓住左手的小鱼际肌,左手拇指抓住右手的小鱼际肌。紧握3秒钟后双手分开。左右相互紧握5~6次。
旋转拇指
如果感到体力不足,不妨试着让拇指作360度旋转。旋转时必须让拇指的指尖尽量画圆形。起初也许会感到不顺,但反复进行几次以后,拇指就会有节奏地旋转,而且让人觉得心情舒畅。一般让拇指按顺时针的方向及逆时针的方向各自旋转1~2分钟即可。
打乒乓球的好处和坏处 打乒乓球的好处
通常在球台边进行运动时,大脑在短时间内,要对来自眼睛、耳朵的信息进行思考分析与综合,调动视觉、听觉各感觉器官、运动中枢及全身肌肉快速工作,选择最佳击球点,进行恰如其分的回击,长期练习,可大大提高神经系统反应速度和综合协调能力。
小球类运动都有训练眼球转动的效果。打乒乓球时,眼睛以兵乓球为目标,不停地远近、上下调节和运动,不断使睫状肌放松与收缩,眼外肌也不停地活动,可促进眼球组织的血液供应和代谢,有效改善睫状肌的功能。
乒乓球运动可使上肢、下肢和腰背肌肉发达健壮,关节更加灵活、稳固,能提高人体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同时在移动截球的过程中,又锻炼了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乒乓球运动能使人体的循环、呼吸系统的功能大大加强,运动使心肌变得发达有力,心容量加大,每搏输出量增多,血管壁弹性增加,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不良影响。同时使呼吸肌得到锻炼,可增加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
打乒乓球的时候,需要快速移动,既需要挥手臂,又需要大步跨越,做这些动作时,颈椎也受到了牵引,可以有效的灵活肩颈,缓解颈椎僵硬。
打球能使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合理交替,避免神经系统过度紧张。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委屈,或者感觉生活压力大时,不妨打打乒乓球。
乒乓球会有跨越,跳起等快速移动的动作,每天坚持打1-2小时乒乓球,能有效的燃烧腿部、腹部和手臂的脂肪。
最适合老年人的运动打乒乓球
1、乒乓球是最适合老人的运动之一
“其实,乒乓球是最适合老年人的运动之一。”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庄礼兴教授解释说,别看乒乓球又小又轻,打起来却一点也不轻松。乒乓球运动所需要的力量是爆发力,即快速运动的力量。打球时不仅要靠手臂的力量,还要有腰、腿的全身配合,手臂要不断地挥拍击球,不断地随对方来球落点的变化迅速移动脚步。据统计,在一场激烈的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挥拍达一千次以上,脚步移动达1000至3000米左右。
“如此大的运动量,长期坚持下去当然能有效地消耗体内积聚的脂肪,减轻体重,最终达到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的目的。”庄礼兴还特别强调说,乒乓球运动具有一定的竞技性和趣味性,不像跑步等运动项目那样单调乏味,不容易长期坚持下去半途而废。更重要的是,它又不像其他球类一样要受年龄的限制,老年人不妨多试试。
2、常打乒乓球,至少有“五益”
“我国乒乓球名宿庄则栋将打乒乓球的好处归纳为至少‘五益’:养神、护眼、健脑、助消化、勤四肢,我很赞同这一说法。”庄礼兴对这“五益”解读如下:
好处一:养神
乒乓球是一种有趣的运动,能调动人的情绪。有时遇到什么烦心事,打一会儿乒乓球后出一身大汗,那种特有的惬意能让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另外,“以球会友”也是件乐事,跟球友场上切磋、场下谈心,可令人心情舒畅、神清气爽。
好处二:护眼
打乒乓球时,由于球的来往速度飞快,来球落点或近或远,或左或右,或旋转或不转,为了作出准确的判断,多通过眼睛获得球的信息,眼球始终处在高速的运动中,并与大脑进行快速反馈联系。这种对眼睛及视力的调节的独特体育项目, 对学业负担过重,长时间近距离看书的中、小学生来说,可以有效地改善眼睛睫状肌的功能,对保护视力、预防近视都有积极作用。
好处三:健脑
在所有球类运动项目中,乒乓球的速度是比较快的。由于球体小而轻,攻防转换迅速,它要求运动员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调动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对变化着的来球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反应。这种需要勤动脑的特点,能很好地锻炼老年人的反应能力,锻炼人脑对周围事物的灵敏性。所以,打乒乓球可以预防老年人脑痴呆,延缓老年人脑动脉硬化,保持良好的思维记忆力。
好处四:助消化
由于打乒乓球消耗的体力很大,可增进食欲。另外,身体不停地来回运动,也能促进肠胃的蠕动。
好处五:勤四肢
乒乓球运动不但要求眼要快,手更要疾,而脚步也需迅速移动作出配合,长期锻炼可使上下肢的关节更灵活,腰背部的肌肉也更健壮,整个人的身体机能被充分调动,协调性和灵活性都得到提高,更加充满活力。
3、打球时要量力而行,切莫伤身
心态:锻炼为目的,不要太好胜
庄礼兴提醒说,乒乓球专业运动员比赛是为了拿奖牌,但对业余爱好者,特别是老年人来说,打乒乓球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促进健康。因此,要以平和之心来练球、打球,不要太计较输赢;要注重切磋球艺,在球的来回中寻找乐趣;要重过程而轻结果,做到胜之淡然,失之坦然。
打法:老人体弱者少扣杀、多防守
在打法上,如果是年轻力壮,体力充沛的,以锻炼力量、毅力为目的,可选择多奔跑、多起拍扣杀或拉弧圈球的进攻型打法。但老年人或体质较虚弱者应多以增强体质为目的,可选择少移步,少扣杀的防守型打法。如果有慢性胃肠病、经常出现胃部不适或大便烂、容易拉肚子的人,建议练拉弧圈球打法,因为此打法拉球时引拍自后下向前上,上肢连同胸廓往上提升,全身包括内脏也随动作而上提,尤适合有胃下垂、慢性结肠炎等疾患者的练习。
防伤:开打前要充分活动肢体
乒乓球与其他体育项目一样是把双刃剑,控制、练习得好有益健康,反之也可影响甚至损伤身体,因此在练习时必须趋利避害,把损伤程度降至最低。比如,打球的场地不能太滑,最好准备一双专业的球鞋,预防滑倒。另外,冬天打球不宜一开始就穿得太少,夏天在有空调设备的场地打球,冷气不宜开得太低。
碰到此种情况应该暂停打球,让肌肉恢复正常。预防的办法是打球前要充分活动肢体。腰椎间盘突出症也是常见的较严重的创伤,不少是由于身体协调性不够、硬发力造成的。一旦出现腰椎间盘突出,要停止训练和打球,到医院及时治疗。
如果老年人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症状,在打球时应该循序渐进,不能做太多激烈的运动,出现不适的感觉时要及时休息,或者到医院进行治疗。
打乒乓球的好处有哪些
乒乓球运动因其运动方式较简便,设施简单而广受欢迎。乒乓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球,是一种世界流行的球类体育项目。乒乓球运动集健身、竞技、娱乐于一体,具有良好的健身价值,值得大力推广。那么,打乒乓球的好处都有哪些呢?
打乒乓球的好处有哪些
1.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乒乓球运动中,在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培养了人们勇敢顽强、机智果断、拼搏向上的精神,在参加活动时,成功和失败都会经历,参加的次数多了,心理承受力就会提高,而且还要观察对手的战术,对对手的战术进行揣摩,因此心理素质就得到锻炼了。
1、促进交流,增进友谊
在打乒乓时会认识到很多的朋友,他可能会成为你的好朋友,所以可以增加友谊。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切磋球技,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我们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得到良好发展。
3、多方位高层次的健身效果
乒乓球运动能使人体的循环、呼吸系统的功能大大加强,运动使心肌变得发达有力,心容量加大,每搏输出量增多,血管壁弹性增加,这些变化对中老年人十分有益,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不良影响,打乒乓球是一种老少皆宜的运动,动作要领也非常的简单,长期打乒乓球可以让肌肉发达,身体素质就会提高,就不会那么容易生病。
长期的乒乓球运动不仅可使上肢、下肢和腰背肌肉发达健壮,关节更加灵活、稳固,相应也提高了人体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和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使人体更健壮充满活力。 同时使呼吸肌得到锻炼,可增加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
4、乒乓球运动是最佳的大脑运动
打乒乓球时,你会想我怎么接住这个球,怎么让对方接不住这个球等等问题,大脑就会不停的转动,这样可以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供给大脑充分的能量,具有很好的健脑功能。运动者在球台边进行运动时,大脑在短时间内,要对来自眼睛、耳朵的信 息进行思考分析与综合,调动视觉、听觉各感觉器官、运动中枢及全身肌肉快速工作,长期练习,可大大提高神经系统反应速度和综合协调能力。
打乒乓球可改善血糖很多老人不知道
老年朋友们知道吗?乒乓球是一项全身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很适合,对改善血糖和血脂也有一定的帮助。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运动师刘莉莉介绍,打乒乓球表面上看是上肢的运动,但对步伐的要求是很高的,是不断移动的过程,这种有氧运动和力量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有较佳的控糖效果。
糖尿病患者打乒乓球时,大脑短时间内要对来自眼睛和耳朵的信息进行思考分析与综合,调动视觉与听觉各感觉器官、运动中枢及全身肌肉快速工作,选择最佳击球点,进行恰如其分的回击,长期练习可大大提高神经系统反应速度和综合协调能力。在打乒乓球时,双眼需要以球为目标,不停地调节运动,也可改善眼睛睫状肌的紧张状态,使其放松。
此外,乒乓球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既要考虑比赛的战术,又要揣摩对手的心理,在与对手的比拼中,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也交到了朋友,利于身心愉快。
有关专家提醒,乒乓球运动虽好,也不能贪图激烈与刺激,特别是对于糖友来说。一般建议打乒乓球的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不能超过1小时。在强度上,不能像打比赛一样拼,要量力而行,达到稍微出汗的程度即可。另外,在运动前要做好热身运动,以免在运动中发生扭伤。建议最好穿专用的运动鞋,加强对脚部的保护。还要特别注意,在运动前后都要检查脚部皮肤,若有伤口则不宜进行运动。另外,建议在身边备好水和甜食,以防运动中发生低血糖。
有关专家特别强调,对于患有腰椎、膝关节等关节病变的糖友来说,不建议进行乒乓球运动,因为在打乒乓球的过程中有反复奔跑和下蹲的动作,这些动作均不利于关节病变的恢复。
适合夏天的养生运动
游泳
在这炎热的酷暑里,游泳肯定是做运动的首选了,它既可以消暑又可以锻炼身体。游泳需要消耗体内大量的能量,所以对减肥或塑身是非常有效果的。另外,游泳还有利于呼吸系统功能的改善,对增大肺活量和肺通气量是相当有用的。
跑步
跑步是一项非常有益的有氧运动。跑步应慢速,而且跑步时应注意呼吸是有节律的,跑步的动作也是有规律性的。运动时间视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一般应超过30分钟。跑步可加快体内新陈代谢,通过出汗可把体内废物排出体外。
打乒乓球
乒乓球是一项有趣且运动量不大的简单运动,适合于男女老少,更适合于这个炎热的夏天,不用出一身汗也可以达到锻炼的效果。打乒乓球最大的好处是改善视力,眼睛随乒乓球的移动而移动,眼部肌肉也不断地收缩和放松,可加强眼睛新陈代谢,消除眼部的疲劳。
健美操
健美操是一项深受女性喜爱的一项运动。原因在于它不仅有锻炼身体、减肥的作用,还有塑造身姿的作用。但其并不只是适合女性而已,对男性也是很有效果的。
在夏天里,最好选择一些运动量较少的室内活动,不宜选择一些运动量较大的户外活动。剧烈的户外活动容易导致中暑、脱水、头晕等不良症状。另外,夏日的运动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
打乒乓球的好处 打乒乓球的坏处
不正确的发力方法和动作,很容易扭伤肌肉,很多人练拉弧圈扭伤肩膀、腰椎、盘骨,也有手法不当患上网球肘。如果腰部有旧伤患,发力不当很容易旧患复发。
由于乒乓是单臂运动所以会导致左右臂不一样粗,所以常年打乒乓球运动的人,最好配合其他臂力练习,平衡双臂肌肉的大小。
打乒乓球需要弯腰、屈膝移动,如果不注意的话,很容易形成习惯,导致驼背。
打乒乓球能恢复近视眼吗
最近在网络上我看到几篇谈论孩子打乒乓的博文,在博文的评论中,好几位家长说其让孩子练打乒乓球之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或治疗孩子近视;也有个家长专门撰文介绍他的孩子:小学前,眼睛近视、弱视、斜视,还有散光,一直给孩子治,没有一点效果。自从上小学后开始打乒乓球,一年好过一年,到了二年级眼睛全好了。
我还看到一些眼科医生和眼科专家的结论:打乒乓球可以治疗近视。他们的理由大致是:打乒乓球时,由于两只眼睛以球为目标,不停地看远看近、看上看下、看左看右,使得睫状肌和眼球外肌交替收缩和舒张,大大促进眼球组织的血液供应和代谢,改善了睫状肌的紧张状态,从而使视力恢复或治愈近视。
这个理由看似很专业、很科学,好像很另人信服。那么果真理由十足吗?我持批判态度。
众所周知,乒乓球球体小、重量轻,此外,乒乓球击打速度快。“快”,使对方措手不及是乒乓球运动所追求的制敌致胜的法宝之一。有报导称,在1961年北京举行的第26届世乒赛男单首轮中日两名选手的对决中,中国选手凭借大力扣球击败对手。据当时权威部门的统计,运动员在击球时,乒乓球与球拍接触时间最短的仅为千分之一秒,就在这千分之一秒的时间里,中国选手当时扣出球的时速为170公里。
如果以170公里/小时(即约为47米/秒)计算,那么从乒乓球桌的一端打到另一端需要多少时间呢?大约只需要0.058秒(标准规格的乒乓球桌长度为2.74米)!也就是说,哪怕是初学者,我认为一般来说在1至2秒之内就能从一端打到另一端。由此可见,乒乓球选手如果完全依靠肉眼去观察来球的落点,是很难来得及反应并击准球的。打乒乓球主要不靠视力,而是靠球感,靠刹那间的预判!也就是说在对方击球的瞬间就要知道来球的方向和可能的落点,提前或同步进行应对。这也是我自己的实战经验。
我本人小学时专门练习打乒乓球。那时学校里分体训班和一般班,我被分进体训班。通常是上午参加上课,下午训练,晚上一般也要加训。后来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华东六省一市少儿乒乓球大赛,取得较好的成绩,作为浙江省队的候选人被选进浙江省队集训。
由于我的小学时期很少看书,基本泡在乒乓球训练里,除了训练之外就是玩耍。那时,主要玩耍都在户外进行,如捉迷藏、滚铁环、打陀螺,扔沙包等。哪怕在夏天的晚上,因为没有空调,夜里经常躺在阳台上睡觉,远眺着天上的点点星光进入梦乡。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近视简直比登天还难。
小时候的我视力很好,而现在的我戴着厚实的眼镜。要是有人看到我现在的模样,而听说我现在乒乓球打得还是不错时,他们一般会不大相信。因为他们总以为乒乓球打得好的人肯定视力好,他们的观念是:打乒乓球靠视力,打乒乓球可以练好视力。其实这是一种以讹传讹的认识误区,我在上文已作了分析。
话说回来,为什么我的视力会有如此巨大的落差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到了初中,大概初二开始,为了考上当地的重点高中,要把小学时失去的那些学习时光补回来,开始埋头苦学。由于拼命学习,长时间用眼过度,视力不可阻挡地直线下降。重点高中虽然考上了,但那是以牺牲视力作为代价的。
关于青少年近视,目前普遍能够接受的结论是:它的产生主要由于遗传和后天两方面原因。在后天的情况中最主要原因是眼睛的过度疲劳。
随着楼房越盖越高,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户外活动和结件玩耍的机会越来越少,而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电视、电脑、游戏机、pad和网游等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青少年甚至小宝宝的生活里,与此同时,孩子的课业负担日益繁重,这些都使孩子的眼睛长时间处于近距离的超负荷状态,造成眼肌的过度调节,导致眼轴长度超出正常的范围,平行光线经过眼球屈光系统以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从而形成了近视眼。
综上所述,后天的近视主要由眼睛极度疲劳所致,打乒乓球主要不是靠视力,而是靠“球感”。就改善视力来说,即便与同为隔网对抗的羽毛球和网球比较,我认为练打羽毛球和网球对视力更有帮助,因为它们所占用的球场更广,所使用的球体更大,即使球速再快,在空中会有一个可视的过程,应用到的眼力会更多些。
其实,大多数孩子一开始形成的近视通常来说是假性近视,只要注意用眼卫生和让眼睛进行充分休息和放松就能逐渐恢复,如果配以适当的眼部专门锻炼效果会更佳,例如,眺望远方可以使眼睫状肌松弛;运转眼珠可以改善眼部营养;有意识地频繁眨眼能促进眼部血液循环。这些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对锻炼视力、预防近视有着良好的效果。预防和治疗近视绝非乒乓球运动的独家专利。
从我内心深处来说,我是多么希望我们的国球能够真正治疗近视,甚至包医百病,让全世界人民感受中国国球的魅力,但是遗憾的是它不能做到。那些宣称它具有治疗或预防近视功能的人,要是改为进行其它运动项目的训练,我敢肯定也能做到,或许能够做得更好,哪怕闭目养神也能!
什么运动能预防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又称为慢性脑综合征,是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一旦患上老年痴呆,会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那么,到底如何预防老年痴呆呢?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在城乡,在机关单位、企业、学校,以及小区里,随处可见挥拍打乒乓球的身影,打乒乓球成为不少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专家表示,乒乓球运动是一项有益身心的健身活动,健体健脑又健心。
专家表示,在打球过程中,需要眼睛、大脑、双手、双脚都要及时配合到位,迅速反应。乒乓球运动不仅可以使整个身体机能得到锻炼,还能开发大脑智力,提高思维能力,因此也是一种益智运动,对学生和职场人士尤为适合,而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经常打乒乓球则能有效预防老年痴呆。专家解释,打乒乓球有助于提高患者警觉度、身体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在打球过程中,必须预测球的方向和力度,接球的时候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空间和时间上的判断,这使运动者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大脑的注意力和身体协调能力。另外,打乒乓球还为健身爱好者提供了“以球会友”的社交机会,减轻或消除孤独抑郁感,愉悦身心。
打乒乓球的好处
预防近视:认识的一位教练说,他们小时候班级里有二三十人打乒乓球,至高中、大学时,练乒乓球的只有一人近视,班里不练球的大部分都近视了。
改善老花眼:有位退休朋友,本来看书要戴老花镜,打乒乓球两年后,现在看书可以不戴老花镜了。
降血脂:有个50多岁的球友,血脂超标,坚持乒乓球后,惊喜地看到血脂下降,现在打乒乓球乐此不疲。
改善睡眠:很多乒乓球爱好者都说,每次打乒乓球后,身体疲劳,回家洗澡睡觉,睡眠质量改善了很多。
常打乒乓球可降三高
退休前的沈伯体态臃肿且受“三高”困扰多年。一年多来,不服老的他通过打乒乓球不但成功“拯救了自己的形象”,变得身体结实、神采奕奕,甚至连多年来一直跟着他的“三高”也意外地被“打走”了。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打乒乓球消耗能量多,长期坚持减肥效果明显,并能间接使身体各项超高的指标下降。此外,乒乓球运动还能护目、健脑、助消化、益四肢,甚至可预防老年痴呆症,是最适合老年人的运动之一。但将看似简单的乒乓球选作长期的健身运动,也要讲究心态和打法,特别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切莫“搏过头”反伤了身体。
退休老人打乒乓球成功降“三高”
62岁的沈伯退休前是个经常需要到处“陪吃”应酬的大忙人,常年烟、酒加上大鱼大肉,令他在不到50岁时就加入“三高”的行列。退休才两三个月,有一天,沈伯站在全身镜前突然被自己的“老态”吓了一跳:只见自己不但体态臃肿、大腹便便,动起来肚皮上的肉还一晃一晃的,年轻时的潇洒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副“老残”的样子。
这一照“吓醒”了沈伯,也吓出了他“拯救自己形象”的决心。反正退了休也不忙,他决定选择年少时比较擅长的乒乓球运动,每天练习两三个小时。一年多下来,沈伯不但身体结实了,而且神采奕奕,声音更加洪亮。而更让他惊喜的是,原来困扰他多年的“三高”也意外地被“打走”了。
专家点评
乒乓球是最适合老人的运动之一
“其实,乒乓球是最适合老年人的运动之一。”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庄礼兴教授解释说,别看乒乓球又小又轻,打起来却一点也不轻松。乒乓球运动所需要的力量是爆发力,即快速运动的力量。打球时不仅要靠手臂的力量,还要有腰、腿的全身配合,手臂要不断地挥拍击球,不断地随对方来球落点的变化迅速移动脚步。据统计,在一场激烈的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挥拍达一千次以上,脚步移动达1000至3000米左右。
“如此大的运动量,长期坚持下去当然能有效地消耗体内积聚的脂肪,减轻体重,最终达到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的目的。”庄礼兴还特别强调说,乒乓球运动具有一定的竞技性和趣味性,不像跑步等运动项目那样单调乏味,不容易长期坚持下去半途而废。更重要的是,它又不像其他球类一样要受年龄的限制,老年人不妨多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