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囊肿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黄体囊肿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一、黄体囊肿的临床表现
黄素囊肿偶尔可发生蒂扭转或破裂,破裂可引起盆腔内出血,一般出血量不多。白体囊肿无激素功能,一般不引起症状,都能自行消失。卵泡膜黄素化囊肿并发于葡萄胎的多能自行消退。正常妊娠者分娩后,侵蚀性葡萄胎或绒癌治愈后也自然消失。黄素囊肿有自发退化趋势,多无症状。
早期妊娠也可发生黄体囊肿,一般情况下无任何症状,多在常规妇科检查时发现。不要误诊为卵巢囊腺瘤而切除。在非妊娠期,由于黄体囊肿的内分泌活动可引起月经周期延迟,继而出现持续或不规则的子宫出血。未出血前刮宫,子宫内膜有时呈蜕膜样变。有时患侧下腹部稍有隐痛。
囊肿一旦破裂,则会引起内出血或急腹症。病变多为双侧,卵巢表面呈大小不等囊性结节状。小者仅见卵巢轻度增大,巨大者直径可达15--20cm,壁薄、切面呈黄色或出血状,囊内充满草黄色清液或淡褐色液,卵巢表面偶见局灶生发上皮蜕膜样变的黄色斑块。
二、黄体囊肿的分类
囊肿黄体的发生于黄体的血运。淋巴瘤等卵巢本身的动能紊乱有关,常见与妊娠期,多无症状,非妊娠期可引起月经延长、经血过多、子宫内膜蜕膜样变等。成年女性黄体大小外观差异很大。排卵后,黄体血肿立即封闭。
如囊性黄体持续存在,或囊体血肿含血量较多,都可致黄体囊肿。成熟滤泡在排卵后,即形成黄体。在血管形成期,血液流入黄体腔内(黄体血肿),故在正常状态下,黄体即为囊性,在病理情况下,若其直径为1.5--2.5cm,称囊性黄体;超过2.5cm则称黄体囊肿。妊娠期和非妊娠两种。
黄体囊肿的饮食保健
一、黄体囊肿的日常保健
1.心理保健:
对于黄体囊肿,思想上应重视,不必忧虑、恐惧,行动上应与医生配合,定期随访。
2.生育保健:
(1)囊肿性质不明。暂缓受孕。
(2)肿瘤性者,应切除后、证实为良性者再生育。否则孕期易变恶性,或阻塞产道,且易扭转、破裂。
(3)巧克力囊肿者,手术摘除后应尽快争取生育。
(4)黄体囊肿者,如由葡萄胎引起,则应2年后生育。
3.药物保健:
(1)利凡诺,用于中期人工流产,妊娠终止后,黄体囊肿即缩小。
(2)天花粉,用于葡萄胎清宫;排出后,黄素囊肿逐渐缩小,张力减低。
4.护理保健:
(1)密切随访囊肿,4-6周后缩小或未增大,继续随访;若囊肿继续增大,尤其大于5厘米者,则应手术探查。
(2)每次随访时,应在月经干净后,并排空小便。
(3)囊肿性质不明。暂缓受孕。肿瘤性者,应切除后、证实为良性者再生育。否则孕期易变恶性,或阻塞产道,且易扭转、破裂。
(4)巧克力囊肿者,手术摘除后应尽快争取生育。黄体囊肿者,如由葡萄胎引起,则应2年后生育。
(5)对于黄体囊肿,思想上应重视,不必忧虑、恐惧,行动上应与医生配合,定期随访。
二、黄体囊肿的饮食原则
黄体囊肿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黄体囊肿表现有发热、寒战、腹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症。慢性盆腔囊肿炎有下腹隐痛、坠胀、月经不调等。
1.宜吃食品
宜多吃具有抗外阴肿瘤和白斑作用的食物,如芝麻、杏仁、小麦、大麦、土瓜、乌骨鸡、乌贼、乌梢蛇、猪胰、菊花、乌梅、桃子、荔枝、马齿苋、鸡血、鳗鱼、鲍鱼、蟹、鲎、沙丁鱼、文蛤、玳瑁。疼痛宜吃鲎、赤、龙虾、淡菜、海参、虎鱼、甜菜、绿豆、萝卜、鸡血。瘙痒宜吃苋菜、白菜、芥菜、芋艿、海带、紫菜、鸡血、蛇肉、穿山甲。增强体质、预防转移宜吃银耳、黑木耳、香菇、猴头菇、鸡肫、海参、薏米、核桃、蟹、石龙子、针鱼。
2.食疗方法
(1)枸杞20克,当归20克,猪瘦肉100克,煮汤加其它味料食用。
(2)败酱草20克,桃仁10克,黑木耳1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几天。
(3)败酱草50克,紫草根15克,水煎去渣加入红糖25克,调匀服食。4、金银花15克,败酱草30克,蒲公英20克,赤芍10克,枳壳10克,木香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3-5剂。
(4)槐花10克,苡米仁20克,冬瓜仁20克,水煎去渣,取汁,加入大米50-100克,煮粥食用。
黄体囊肿会自己消失吗
一、黄体囊肿会自行消失吗
黄体囊肿会自行消失。妊娠期妇女都会有一定的黄体囊肿倾向。正常和妊娠期黄体直径小于2cm,若黄体直径达2~3cm,称囊状黄体;直径大于3cm,则称黄体囊肿。黄体囊肿无临床症状时无需处理,多数可自行消退。
二、卵巢黄体囊肿是妇科中的一种常见疾病,正常黄体是囊性结构,可使卵巢略增大。若囊性黄体持续存在或增长或黄体血肿含血量较多,血液被吸收后,均可致黄体囊肿。黄体囊肿有少部分是会随着体内激素的分泌而消失的,一旦有黄体囊肿要注意定期复查,只要不增大而且无其它不适的话可以不去处理,当黄体囊肿有时候会破裂引起腹痛及阴道流血的现象,出现这个情况要及时就医。
三、生理性的囊肿是会自行消失的,复查没有就没有多大问题了
病理性的囊肿会长大或者回声不均匀。囊肿复查没有就说明是生理性的,正常的。
四、一般来说,良性囊肿如滤泡囊肿大都在5厘米以下3厘米左右,此时应观察三个月,若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滤泡囊肿缩小或未增大,那么过一段时间后囊肿便会自行消失,这种情况无需手术.
但若囊肿继续增大(大于5厘米)就必须手术治疗了.因此,发现卵巢囊肿后应进一步定期复检,明确是功能性还是肿瘤性的,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五、黄体囊肿是因为怀孕后体内的激素作用,导致黄体增大,引起类似囊肿的包块,一般怀孕三个月后逐渐萎缩。
的黄体囊肿比较大,怀孕早期有可能引起破裂,蒂扭转等危险,避免性生活和剧烈的运动。如果没有异常情况发生一般怀孕三个月后自己萎缩。
为什么会出现黄体囊肿
黄体囊肿可由以下3种情况形成:
1、黄素囊肿
黄体因垂体促性腺激素平衡失调,尤以妊娠黄体功能活跃,腔较大,含有较多液体。如腔增大直径超过2厘米以上,即为黄体囊肿。
2、白素囊肿
多由黄体囊肿及囊性黄体演变所致。亦可能在正常黄体退化成为白体时,由于某种因素而形成囊肿。
3、卵泡膜黄素囊肿
多发生于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癌。偶在正常妊娠及双胎时发生。
黄素囊肿有哪些病理
黄素囊肿的病理是什么?黄素囊肿包括黄体囊肿、白体囊肿及卵泡膜黄素囊肿。卵泡膜黄素囊肿多与葡萄胎及绒癌并发。
(1)黄体囊肿:最为常见,大小不一,多数不超过2-3厘米直径,但偶亦可达10厘米。常为单侧发生。
(2)白体囊肿:多从黄体囊肿演变而来,因此均较小,囊腔壁为透明样变的白体组织。镜检:囊壁为一层致密的纤维组织。
(3) 卵泡膜黄素囊肿:常为双侧性,系多囊性囊肿,故表面呈分叶状,囊壁薄,内含清澈或琥泊色液体。大小差异极为显著,小型者仅稍大于正常卵巢,大型者可充满整个盆腔,一般为8-10厘米直径大小,最大者可达20-25厘米。
生理性卵巢囊肿
生理性卵巢囊肿的分类1--肿瘤性卵巢囊肿
肿瘤性卵巢囊肿既然是肿瘤就有良性和恶性,囊性、实性之分,卵巢恶性肿瘤的病死率较高,居妇科肿瘤的首位,因此一旦确定是卵巢肿瘤,即使是卵巢的囊性肿瘤,如浆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瘤、良性囊性畸胎瘤等,虽大多为良性,但有转化为恶性的可能,因此均需早期手术切除。
生理性卵巢囊肿的分类2--非肿瘤性卵巢囊肿
非肿瘤性卵巢囊肿又称非赘生性卵巢囊肿,大多是卵巢的功能性囊肿,包括卵泡囊肿、黄体囊肿、黄素囊肿、炎症性卵巢囊肿、多囊卵巢以及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即卵巢巧克力囊肿)。
人流后检查出卵巢囊肿是什么原因
1.原本就存在卵巢囊肿
由于卵巢囊肿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许多人患病而不自知。因此许多人在人流后检查出来的卵巢囊肿,可能并非由于人流后才患上的,而是在人流之前就患病了。
2.其实是黄体囊肿
流产后,卵巢上黄体的萎缩不好,有的会形成黄体囊肿或者黄素囊肿,但这并不是真正的黄体囊肿,做彩超可能误认为是卵巢囊肿。可以待下次月经干净后复查彩超,若是黄体囊肿,囊肿会慢慢消失的。
3.其他原因导致卵巢囊肿
人流后检查出卵巢囊肿,还可能是因为在人流后休息不好、压力过大、饮食含激素等原因引起的。
黄素囊肿的病因有什么
什么是黄素囊肿?病因是什么?黄素囊肿系一综合性名称,包括黄体囊肿、白体囊肿及卵泡膜黄素囊肿。卵泡膜黄素囊肿多与葡萄胎及绒癌并发。
(1) 黄体囊肿:黄体因垂体促性腺激素平衡失调,尤以妊娠黄体功能活跃,腔教大,含有教多液体。如腔增大直径超过2厘米以上,即为黄体囊肿。
(2) 白体囊肿:多由黄体囊肿及囊性黄体演变所致。亦可能在正常黄体退化成为白体时,由于某种因素而形成囊肿。
(3) 卵泡膜黄素囊肿:多发生于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癌。葡萄胎伴有卵泡膜黄素囊肿者约占50-60%,实际发生率可能高于此数。偶在正常妊娠及双胎时发生。
黄体囊肿有哪些危害
囊肿一旦破裂,则会引起内出血或急腹症。病变多为双侧,卵巢表面呈大小不等囊性结节状。小者仅见卵巢轻度增大,巨大者直径可达15--20cm,壁薄、切面呈黄色或出血状,囊内充满草黄色清液或淡褐色液,卵巢表面偶见局灶生发上皮蜕膜样变的黄色斑块。
黄体囊肿是多由于宫颈因分娩、流产及手术损伤或局部经长期刺激感染细菌所致,也可由急性宫颈炎转变而来。黄体囊肿与宫颈癌的发病有一定关系,宫颈腺体囊肿是宫颈慢性炎症时,使腺管及其周围组织增生并挤压、堵塞腺口,使腺体分泌物潴留于内导致腺腔扩张,形成大小不等的囊性肿物而成。
关于黄体囊肿的危害,我们一定要积极把握,只有把握了黄体囊肿的危害,才能够提醒大家提高警惕,只有把握了黄体囊肿的危害,才能够帮助大家积极的诊断并治疗这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