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不良习惯会影响牙齿整齐
哪些不良习惯会影响牙齿整齐
1、不良的睡姿:有的孩子喜欢俯卧睡眠,俯卧睡眠时,下颌部位受到压迫,容易对牙颌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另外,睡眠时使用的枕头过高或过低也会使下颌处于异常位置,影响其发育。
2、不良的哺乳方式:母乳喂养是最好的哺乳方式,因为母乳喂养时,婴儿需对妈妈的乳头保持适当的吮吸力,从而诱导下颌正常发育。如果采取人工喂养,最好选择与人乳头相近的仿生奶嘴。有的家长怕孩子吃奶费力,故意选用开口很大的奶嘴,或者让孩子躺着吃奶,反而害了孩子,孩子吃奶时得不到适当的生理刺激,容易导致下颌发育不足。
3、咬嘴唇:有的孩子不自觉地咬嘴唇,时间长了容易导致出现开唇露齿的现象。
4、吐舌、咬舌习惯:小孩子长期吐舌、咬舌,容易使前牙不能正常咬合,从而导致上下牙开颌。
5、咬奶嘴、吮指、咬铅笔:小孩子由于幼儿期心理的特点,很容易养成咬奶嘴、吮指或咬铅笔等习惯,在咬东西时牙齿长期受到固定方向的力量,容易产生移动,从而影响牙齿排列。
6、口呼吸习惯:有的孩子有用口呼吸的习惯,长期用口呼吸,容易使牙弓变窄,而出现牙齿不齐的现象。家长遇到这种情况首先应该带孩子到耳鼻喉科检查,排除因鼻腔病变而造成的口呼吸,其次,还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纠正不良习惯。
7、喜欢吃过于松软的食物:现在的小孩子多喜欢吃过于松软的食物,牙齿得不到适当的生理刺激,在萌出以后容易排列不齐。家长应有意地给孩子吃些有韧性、耐咀嚼的食物,对孩子牙齿和颌骨的发育很有好处。
乳牙长歪了如何纠正
如果宝宝在换牙期间还是有这种情况,那么建议去正规医院矫正。其实宝宝的牙齿也会遗传的,如果父母牙齿好,那么宝宝的牙齿相对来说也会好些,和吃东西没有太大的关系。
宝宝的乳牙长得倾斜要看什么样的情况了。1、自然倾斜,可能会对以后有一些影响。2、乳牙发育障碍原因很多(但是不主张您现在带宝宝看牙医)留待观察,如果没有异常,等到3岁以后再去看牙医做检查。3意外外伤引起的,但是现在孩子的乳牙根发育还很短,一般不会影响到恒牙。但要引起其父母的关注。其他特殊情况引起的宝宝乳牙倾斜(需要特殊对待)看你的叙述只是宝宝的乳牙长得倾斜,并没有其他的症状,所以你可放心的观察宝宝的牙齿,只要没有疼痛和炎症,就先不要理会它了。
有的宝宝换牙后就长整齐了。有的宝宝一直就是那个样子,换牙也换不好。不过牙齿是否整齐洁白,跟遗传有很大关系,如果宝爸宝妈牙齿比较整齐,那以后换牙时换整齐的可能性就比较大。牙齿是否整齐跟吃酸吃甜没有任何关系,关键是要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现在可以用纱布帮宝宝清洁口腔,以后要让他有个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乳牙长歪了家长也不用太担忧,应该给宝宝养成一个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果在宝宝换牙期间还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必要的话可以去正规口腔医院给宝宝做下检查,定期复查看看医生的建议在进行治疗。
影响牙齿健康的几个不良习惯
1.吮指习惯
大部分儿童都有吮指习惯。儿童在2岁或3 岁前有吮指习惯可视为正常的生理活动,这种习惯通常在4~6 岁以后逐渐减少而自行消失。在这之后继续存在则属于不良习惯,可导致明显的错牙合畸形。如吮拇指时,将拇指置于正在萌出的上下前牙之间,则会阻止前牙的正常萌出,形成前牙圆形开 。同时吮指时,颊肌收缩,牙弓狭窄,上前牙前突,开唇露齿。
2.舔牙习惯
儿童在替牙期常用舌尖舔松动的乳牙或初萌的恒牙,因而形成吐舌或舔牙习惯。通常有伸舌习惯的儿童,经常将舌尖伸在上下前牙之间,使恒牙不能萌至正常位置,形成局部梭形开牙合。如果换牙时期,儿童常用舌舔下前牙或松动的乳牙,形成舔牙习惯,则易促使下前牙向唇侧倾斜,出现牙间隙,甚至形成反咬唇习惯不良的咬下唇习惯,增加了对上前牙舌侧及下前牙唇侧的压力,可造成上前牙唇向倾斜并出现牙间间隙;阻碍下牙弓及下颌向前发育,并压下前牙向舌侧倾斜移位呈拥挤状态,颜面表现为开唇露齿、上唇短而厚、上前牙前突和下颌后缩等;而咬上唇习惯易形成下颌前突,前牙反牙合(地包天)等畸形。
3.咬物习惯
多见咬铅笔和啃指甲,还可见咬指、袖口、手帕、被角等。咬物固定在牙弓的某一部位,可在该处形成小开牙合。
4.偏侧咀嚼
正常情况下,人们交替使用双侧牙齿咀嚼食物。偏侧咀嚼常见于一侧有磨牙深龋,或有乳磨牙早失,从而影响了该侧牙列的正常咀嚼。儿童愿意用健侧咀嚼食物,形成一侧咀嚼习惯。偏侧咀嚼下颌经常偏向咀嚼侧运动,牙弓向咀嚼侧旋转,致下前牙中线偏移,颜面左右两侧发育不对称。同时被废用的一侧,牙齿因为没有进行咀嚼,自我清洁作用明显减弱,日久被废用一侧的牙齿表面就会堆积大量食物的软垢,细菌在此生长,从而引起牙齿龋坏。
5.用口呼吸
正常情况下,我们都是在用鼻子呼吸,但如果出现扁桃体肥大、鼻甲肥大、鼻中隔弯曲、鼻炎等病症,往往会引起鼻腔的部分阻塞。张口呼吸习惯可造成上牙弓狭窄、腭盖高拱、上颌牙前牙前突或拥挤不齐,甚至导致开唇露齿、牙龈肥厚增生、牙龈出血。
6.大人帮助咀嚼喂孩子
在口腔中,存在着很多病毒和细菌,即使是刷牙,也不能把它们完全清除。有些成年人口腔卫生欠佳,患有各种口腔疾病,这些致病微生物在口腔内存在的更多。幼儿食入被大人咀嚼过的食物,会将这些致病微生物带入体内,再加上小儿免疫功能低下,则有可能引起疾病的发生,如呕吐、肝炎和结核病等,给幼儿造成严重危害。咀嚼训练可以刺激面部的颌骨和牙弓发育,并使颌骨和牙弓的关系保持正常,从而有利于牙齿萌出,也是日后能使恒牙保持正常排列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随着月龄增长,儿童齿龈黏膜逐渐变得坚硬起来,尤其长出乳门牙后,就要不误时机地给儿童提供半固体或固体食物,让他们用齿龈或牙齿去咀嚼,使咀嚼功能得到训练。锻炼儿童的咀嚼功能有助于儿童的消化吸收。调查显示,农村儿童的牙齿普遍比城市儿童的牙齿整齐,消化机能普遍比城市儿童强,是因为农村宝宝粗粮吃得多,自己咀嚼的机会多,消化能力也随之加强。
7.小时候不用刷牙,长大再刷
儿童都喜欢吃甜食,哺乳期也是以甜食为主,而甜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或糖类含量很高,很容易在口腔里的乳酸杆菌作用下产生酸性物质,侵蚀牙釉质,使牙齿龋坏。因此,从小就要注意让儿童养成口腔卫生的习惯。从萌出第一颗牙齿后就要开始刷牙,进食后特别是进食甜食和甜的饮料后,一定要漱口,晚上睡前一定要刷牙,睡觉前不再吃东西。如果有睡前加餐的习惯,应该在吃完东西后及时漱口刷牙。同时,注意儿童口腔中的变化,定期做口腔检查,请医生仔细检查儿童的牙齿有无龋坏或生长错乱的现象,以便及时进行治疗或矫正。3 岁以内每隔三个月左右就应带到口腔科检查一次,及早发现问题。
走出宝宝长牙期间的误区
误区一 “牙洞”不痛不痒就无需治
如果“牙齿洞”不痛不痒的,是不是就不需要治疗了呢?景向东解释称,龋病的出现和加重都是渐进的,一般孩子牙齿初现“小洞”时还不会感到疼痛,但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等到小洞变成大洞,发展成牙髓炎、根尖周炎才会出现疼痛和肿胀,这时再治疗就麻烦多了。
年幼的孩子尚未养成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特别是睡前不刷牙或没刷干净,食物残屑在细菌作用下很快会发酵产酸,再加上口腔因睡眠而缺少唾液,不能稀释中和细菌产的酸,牙齿很容易受到腐蚀,这是不少孩子龋齿高发的主要原因。建议家长最好每半年带儿童到医院检查一次口腔,让口腔医生认真检查牙齿是否有“小洞”以便及早处理。
误区二 乳牙早晚换,坏了不要紧
临床观察发现,“反正早晚要换牙,没事的”、“乳牙坏了还会长恒牙”、“坏几个牙齿照样吃东西”等说法常被不明就里的父母挂在嘴边。他指出,事实上,孩子的乳牙从6岁左右开始替换,要到12岁左右才换完。有大人抱怨牙齿不整齐,并不是因为民间传言“换掉的牙齿没放好地方”,而可能跟幼年时的龋齿有关。因为儿童的乳牙龋齿不经处理会引发牙列不齐,影响恒牙的发育。
如果乳牙龋齿发展成为乳牙根尖周炎,可能会波及到在牙根端的后继恒牙牙胚,致其牙釉质发育不全。此外,龋病可导致乳牙牙冠长度缩短或被过早拔除,致使其两侧相邻牙向此间隙移位,使后继恒牙萌出因间隙不足造成位置异常,还影响恒牙萌出的顺序和位置,造成牙齿排列不齐,影响一生的美观。
此外,乳牙蛀牙尤其是前牙的严重蛀牙,会影响孩子的发音,对其语言能力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专家建议
长第一颗牙就应培养好习惯
预防龋齿的最直接方法就是要从小培养好习惯,他建议家长可从下面几点着手协助和引导孩子做好日常的口腔护理:
1.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鼓励孩子不挑食、不偏食、少吃零食,多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对牙齿有利的食物,通过充分的咀嚼促进下颌的发育、使牙齿更整齐更易清洁。另外,尽量养成吃完东西后漱口、睡前不吃东西的好习惯。
2.杜绝其他不良习惯:有些儿童在出牙和换牙时出现吐舌、吮指、舔牙、咬铅笔、咬衣角、咬嘴唇、吮指、单侧咀嚼等不良习惯,家长应及时纠正,否则会造成牙齿的畸形,影响孩子牙齿咬合的能力。
3.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当宝宝长出第一颗牙,妈妈就要为宝宝做口腔护理。早晨及晚上临睡前,在食指上缠上干净的纱布,沾清水清洁牙齿及牙龈,有利于保持乳牙清洁,按摩牙龈也可促进牙齿萌出。出牙后的宝宝,平时每次喝完奶后,要给宝宝喝几口白开水,以清洁口腔,保护牙齿。从3岁起就要让儿童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小孩换牙怎样防止长歪 纠正不良习惯
要及时纠正儿童的一些不良习惯,比如吐舌咬舌,咬手指头或铅笔,用舌头舔牙齿等等,这些坏习惯都会影响儿童牙齿的生长,导致牙齿变形、不整齐。
儿童口腔保健知识
首先要注意乳牙是否滞留或早失。乳牙脱落有一定的时间和顺序,应该脱落而没脱落的情况称乳牙滞留,其后果往往是恒牙不能在正常的位置萌出。牙齿的脱落通常从下边的两颗门牙开始,继而是上面的两颗门牙。最常见的是下前恒牙在乳牙内侧长出,上前恒牙在乳牙的外侧长出,看起来像是双层牙,遇到这种情况,应尽快带孩子去医院拔除滞留的乳牙,腾出位置,以利恒牙萌出。
其次要注意恒牙萌出是否有困难。乳牙过早脱落,孩子习惯用牙床咀嚼、舔吮,牙床会变得肥厚而坚韧,阻碍恒牙萌出。因此,如果孩子已到换牙的年龄而恒牙未长出,应带孩子及时到医院检查。孩子缺钙也是恒牙迟迟不萌出的重要原因,父母要及时给孩子补钙。
第三要注意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在换牙期,乳牙松动即将脱落时,儿童常习惯用舌舔松动的牙,这是一种不良习惯,会影响恒牙的正常萌出,应及时给予纠正,以防牙齿排列不整齐。有的孩子喜欢吮吸手指、咬手指甲、铅笔、伸舌、咬唇、托腮等,这些不良习惯也会影响牙齿排列,有的甚至会影响幼儿的发音和呼吸,所以必须尽早纠正。
牙齿不齐会遗传吗
牙齿不齐会遗传的,父母亲的牙齿不整齐,有牙列不齐、龅牙、地包天等情况的,都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胎儿在母亲子宫内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影响,或是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疾病的影响,导致牙齿和颌骨发育不良。此外,不良习惯如咬手指、咬上唇或咬下唇、伸舌或吐舌习惯也可能造成牙齿不齐。
牙列不齐带给我们的伤害不仅是社交方面的,对其口腔健康的影响也非常明显。牙列不齐非常影响美观,不仅易导致脸部变型,面部外观不协调、颌骨及软组织的生长也会受到影响。而且,牙列不齐对我们的咀嚼功能、发音功能、吞咽功能、呼吸功能都造成影响。
牙齿不齐就要及时进行矫正处理,以免带来更大的危害。隐形矫正使用人性化设计、轻松舒适、定位精确、治疗效果优越等,对牙列不齐患者来说,是更好的选择。牙列不齐的矫治根据牙齿拥挤程度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不同。
换牙后牙齿不齐怎么办 小孩在换牙期间需要矫正的特殊情况
一般来说,小孩在换牙期间,出现牙齿不整齐、长歪的情况,是不需要特别矫正的,待牙齿全部长好后再处理,但出现以下情况要尽早矫正:
1、严重的上颌骨或下颌骨骨骼畸形,如表现为前牙过分前突,嘴唇前突。
2、不良习惯严重影响牙颌发育。如咬下唇习惯、吃手指习惯、咬铅笔习惯、口呼吸习惯、吐舌习惯。
3、个别牙严重错位,如扭转牙;个别牙反合、地包天等。
宝宝经常舔拔掉的牙有影响吗
换牙期间,宝宝通常易出现一些不良习惯,如咬指甲、咬唇、咬舌、伸舌、舔牙等,可直接影响牙列的整齐美观,出现面部发育不协调,从而留下容貌上的终身遗憾。还有的恒牙虽已萌出,但个别乳牙仍不脱落,应到口腔医院拔除。另外也不要再有轻微的疾病时就采用拔牙的方法,如果宝宝的恒牙还没有萌发,就将宝宝的乳牙拔掉,时间久了会影响临近的牙齿,应当尽量使乳牙保留到恒牙萌出。
宝宝不良习惯会影响脸部发育
宝宝不良习惯会影响脸部发育
吮指(咬指):吮指是儿童最常见的不良口腔习惯,不过3岁以内的孩子吮指头是正常的生理活动,这是他最初学会的神经反射。如果4~6岁后的孩子仍保留这种习惯,就应及早干预。吮指习惯可造成前牙间咬合不上、开唇露齿、闭不拢嘴和牙弓狭窄等口腔问题,情况严重时甚至影响颌骨的正常发育,导致呼吸系统障碍。
吐舌:儿童好奇心强,喜欢用舌尖舔松动的乳牙、乳牙残根或初萌的恒牙,常形成吐舌习惯。但是,如果常把舌伸至上下前牙之间,使前牙咬合不上,上下颌牙齿唇向倾斜,长大后可表现为“哨牙”,严重者会影响上下颌骨的正常发育。
咬唇:这种习惯多见于女童,一开始是在生气或受批评犯错误时出现咬唇动作,日久便形成咬唇习惯。咬唇习惯可单独存在,也可伴有吮指习惯。这个坏习惯会影响牙齿在正常位置上的排列,可造成牙齿错乱不齐。
偏侧咀嚼:即孩子只有一侧牙齿咀嚼食物。这或多或少会影响牙齿的正常排列,妨碍颌骨的正常发育,甚至造成面部发育的不协调。同样道理,孩子爱咬骨头、木棍等硬物,也会造成这种状况。
那么,想要预防脸部畸形应该怎么做呢?
预防宝宝脸部畸形的方法
注意饮食此期的儿童生长发育快、新陈代谢旺盛,所以要保证充足的营养。要多吃些营养丰富的和较硬的粗纤维食物,以刺激颌骨的发育。
预防口呼吸的发生长期口呼吸可导致鼻根内陷、鼻翼萎缩、面中部凹陷、上牙根狭窄、上颌前突、前牙拥挤、开唇露齿等畸形脸形。为了预防口呼吸的发生,必须及时查清、治疗各类鼻部疾病,进行鼻呼吸训练。
预防和治疗牙周、牙体疾病保持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提高牙齿的防龋能力,可采用氟化钠防龋等措施预防龋齿的发生。因为严重的乳牙龋齿会影响以后恒牙的发育,导致牙齿形态畸形,进而影响到脸形的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