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风湿性心脏病发病率如何呢

风湿性心脏病发病率如何呢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瓣膜病变。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临床上狭窄或关闭不全常同时存在,但常以一种为主。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下肢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心功能失代偿的表现。以下就是对风湿性心脏病发病率如何呢的介绍:

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其风心病患病率一般在1%以下,有的已降至0.1%;而在南美洲、亚洲和非洲许多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均在1%以上,有些地区高达10%--13%。据估计,在发展中国家每年有1500万一2000万新的病例。这和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生活水平以及医疗卫生保健普及状况有关。

风心病是我国常见的心脏病之一。在我国近20-30年来,风湿热以及风心病的发病率已呈明显下降趋势。据统计,50年代心脏内科39884例住院病人中,风心病患者约占43.7%,为各种心脏病住院的首位;进人80-90年代以来,发病率有所降低,为27%左右。

而在整个社会人群中,风心病发病率约为2.34%,提示我国风心病患者仍有相当大的数字。如以目前12亿人口计算,则风心病有200万一250万人。因此,风湿热以及风心病的防治仍然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温馨提示: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是非常高的,而权威专家指出:生活中很多因素是会引起这个疾病的,特别是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因此我们最好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做好风湿性心脏病的预防工作的,避免让这个疾病是来伤害你的身体。

我国儿童风湿性心脏病的现状

风湿性心瓣膜病简称风湿性心脏病,是风湿热引起的慢性心瓣膜病变。风湿热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是机体对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一种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严重的风湿性心瓣膜病需要使用人工心脏瓣膜替换受损心脏瓣膜。

儿童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率目前在我国城镇地区明显减少,但在农牧区还可见到典型的风湿热和风湿性心瓣膜病的儿童,儿童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年龄以5-15岁多见。

风湿性心脏病是危害学龄期儿童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儿童风湿性心脏病早期有链球菌感染史如猩红热、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中耳炎、淋巴结炎等。1-4周后又出现发热、多汗、疲乏、心慌、面色苍白、食欲不振、游走性关节痛、皮下结节或皮下红斑、舞蹈症等,并可进一步累及心脏发生心肌炎。风湿热是一种慢性病,往往反复发作。患病后25%-50%的患儿可遗留心脏瓣膜永久性损害,以至影响成年期健康,因此,对小儿风湿性心脏病必须早期诊断,彻底治疗,切莫掉以轻心。

一般儿童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可以动手术把开关失灵的瓣膜加以修理,情况复杂的还可以换上一个人工制造的瓣膜,而且实践证明效果不错。

哪些可以导致心脏病

1、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病是有一定遗传性的,尤其是在父母都患有心脏病的情况下,会增加心脏的危险系数。先天性心脏病有较高发病率,发病的原因可能由于母亲在怀孕早期的疾病或服用的药物有关;与遗传有关。

2、冠心病:生活中经常抽烟,或者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容易导致患者的血管硬化狭窄,导致血流受阻,也容易损害心肌缺氧。

3、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多是由于风湿热感染导致的,导致心脏瓣膜病变逐渐出现导致的异常病症。

4、肺性心脏病:肺、胸廓、动脉血管的病变,会增加患者的肺循环阻力,也会导致肺动脉高压增加,容易引起右心肥厚以及扩大,随着病情的发展恶化,还有可能会带来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5、心肌病:人们的新陈代谢或者是荷尔蒙出现异常,是有可能会引发心肌病变的,在长期饮酒、酗酒、药物的作用下,也容易导致心肌病变。与此同时,高血压或者是其它免疫机能异常,是会引起血管病变的。

心脏病是公认难治性疾病的一种,但该病不是不治之症,选择专业医院,尽早治疗,是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对心脏病是怎么引起的,要进行详细了解,对有针对性的做好防治措施是有帮助的。

警惕风湿性心脏病会致命的并发症

风湿性心脏病发病于我国北方居多,这种疾病常见于冬春季节,通常发生在20到40岁的青壮年,风湿性心脏病初期很不容被人察觉或者不被人重视,但长期下来,很容易导致其他并发症,甚至威胁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生命,上海远大心胸医院程云阁主任介绍,常见的风湿性心脏病病发生有以下几种:

1、呼吸道感染,长期肺淤血容易导致肺部感染,可进一步加重或诱发心衰竭。

2、心力衰竭,是风心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致死的主要原因。

3、心律失常,各种心律失常皆可出现,以心房颤动较为常见。

4、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可出现进行性贫血,持续发热,淤点、栓塞、杵状指,脾脏肿大等。

5、栓塞,由于附壁血栓脱落而致,脑栓塞最为多见。

肺心病有哪些症状 哪些人易患肺心病

肺心病在我国发病率很高,仅次于风湿性心脏病和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其在北方的发病率比南方高,在高原山区的发病率比平原地区高,40岁以上的人的发病率比40岁以下的人高,,吸烟者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

到底风湿性心脏病症状遗传吗

风湿性心脏病是因为风湿热活动导致的链球菌感染,引起心脏瓣膜炎症反复发作,瓣膜增厚并缩短、粘连和纤维化造成瓣膜关闭不全和狭窄。使患者发生心悸、胸痛、呼吸困难和晕厥,随着病情发展出现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并发生心力衰竭。

风湿性心脏病会遗传的,风湿性心脏病的直接原因是风湿热活动,包括咽炎、扁桃体炎、类风湿等,需要提醒的是,类风湿有家族遗传方面因素,在类风湿发病率较高的人群中发现,白细胞抗原(HLA)-DR4基因与RF阳性患者有关。DW4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有关,70%HLA-DW4阳性患者具有DW4的易感基因,因此遗传可能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由于风湿热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患者的一级亲属(即同胞、子女)发病风险为10%~20%,超过医学遗传学上10%的高发危险率。风湿热易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且易发展为风湿性心瓣膜病,因此有风湿热家族史者,要特别重视。

如果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就要早治疗,这样不仅愈后效果好,而且花钱少。由于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一般不会在发病早期表现出来,而是逐渐加重并表现出来,因此如果患者出现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千万不要疏忽,一定要早诊断、早治疗。可见风湿也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所以患者为了家人和自己的健康要及时治疗类风湿,以免症状频繁发作,而给您带来更多的麻烦。

风湿性心脏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和拥挤环境下,初发年龄多在5~15岁,复发多在初发后3至5年内。应注意加强对风湿热活动的预防,防止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生。

风湿性心脏病会死吗

风湿性心脏病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据风湿性心脏病专家说,风湿性心脏病的原因很多,主要为受冷、潮湿、劳累、饥饿等,常继发于乙型链球菌感染人体引起的咽喉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猩红热、上呼吸道感染等。而且这种疾病极有可能出现死亡的情况。

风湿热主要侵犯全身大关节,尤其双膝关节和腕关节、肘关节多见,以及心脏,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皮疹(出现在四肢的环形红斑)和皮下结节,有的患者还出现手足不自主动作,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一般认为是一种由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人体后引起机体过敏反应产生抗乙型链球菌抗体。

由于人体组织、心肌细胞、心脏瓣膜等表面存在的糖蛋白成分与乙型链球菌菌体细胞壁上的非特异性M蛋白有相同的抗原性,抗乙型链球菌抗体与乙型链球菌菌体结合的同时可与心肌细胞、心脏瓣膜结合,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使机体继发性免疫反应,引起心肌受损、心瓣膜受损,长期反复的链球菌感染反复加重这种病理反应即出现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瓣膜病,故预防风湿性心脏病的关键在于预防控制风湿热的产生。

风湿性心脏病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呢?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已明显下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急性风湿热已少见,但慢性风湿热,尤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仍很多,全国约有200万人,在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发病率高于华南地区。风湿性心脏病多见于20-40岁的青年,女性多于男性。

风湿性心脏病会死吗?由于风湿性心脏病往往是多个瓣膜或者钙化变硬,或者纤维化变性变形,这样会造成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或二者兼有,从而出现心脏泵血功能障碍。也就是说,血液该进的进不去、该出的出不来,长此以往会造成心、肺功能的衰竭,患者在跑步、淋浴、感冒或肺炎加重时都有可能发生猝死。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早期的表现主要是发烧、心慌、憋气、大关节红肿热痛等风湿热的症状,心脏往往仅表现为有杂音。此时并不需要手术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相应症状进行抗风湿、强心、利尿等内科保守治疗。其主要作用就像赶马车,可以起到加鞭以增强心脏功能或减轻心脏负担的功效。但是,一旦出现心脏扩大、房颤、明显心功能不全等符合手术治疗的症状时,患者就应该及时手术。否则病情到了失代偿的临界点就不能做手术了。

风湿性心脏病发病率如何呢

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其风心病患病率一般在1%以下,有的已降至0.1%;而在南美洲、亚洲和非洲许多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均在1%以上,有些地区高达10%--13%。据估计,在发展中国家每年有1500万一2000万新的病例。这和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生活水平以及医疗卫生保健普及状况有关。

风心病是我国常见的心脏病之一。在我国近20-30年来,风湿热以及风心病的发病率已呈明显下降趋势。据统计,50年代心脏内科39884例住院病人中,风心病患者约占43.7%,为各种心脏病住院的首位;进人80-90年代以来,发病率有所降低,为27%左右。

而在整个社会人群中,风心病发病率约为2.34%,提示我国风心病患者仍有相当大的数字。如以目前12亿人口计算,则风心病有200万一250万人。因此,风湿热以及风心病的防治仍然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温馨提示: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是非常高的,而权威专家指出:生活中很多因素是会引起这个疾病的,特别是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因此我们最好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做好风湿性心脏病的预防工作的,避免让这个疾病是来伤害你的身体。

风湿性心脏病传染吗

就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速度来看,我们知道这个疾病的发病是比较缓慢的,这种疾病是不会传染的。但是还是不能说我们知道这个疾病发病缓慢就不引起重视,我们还是得了解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因是哪些?

专家提示:风湿性心脏病和寒冷、潮湿等有关系,因此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季节以寒冬、早春居多。这个时节我们要警惕风湿新心脏病的出现。

目前我们认为,风湿性心脏病是由甲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然后引起风湿病,当病情累及心脏就会产生风湿性心脏病。这种引发风湿性心脏病的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还会引发呼吸道感染,如果常常扁桃体发炎等等,要小心是风湿性心脏病的征兆。

在中医上,风湿性心脏病是因为心血瘀阻、气血两虚、心肾阳虚引起的,心血瘀阻型的风湿性心脏病比较多,气血两虚和心肾阳虚引发的风湿性心脏病比较少。一旦血线气血两虚的风湿性心脏病要及时治疗,心肾阳虚引发的风湿性心脏病比较少但是更加不好治。

值得重视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因是哪些,只有我们知道病因是哪些以后,我们做好预防工作才是比较可靠的,不然疾病是很有可能就找上我们的,为此我们的健康就没有保障了,但是这种疾病是不会传染的。

风湿性心脏病的注意事项

权威专家指出:湿性心脏病是十分常见的一种对人体危害很大的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对众多患者的生活影响也很大。风湿性心脏病发病率极高。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多了解并且重视风湿性心脏病,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下面就由专家来为大家提供一些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治疗的建议。

第一条:心功能不全者应控制水分的摄入,饮食中适量限制钠盐,每日不超过10克,切忌食用盐腌制品。

第二条: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过重体力活动。但在心功能允许情况下,可进行适量的轻体力活动或轻体力的工作。

三种方法教你远离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是造成脑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由于心脏赘生物或附壁血栓反复脱落,进入血液循环,阻塞血管引起的。所以无论是否自我感觉良好,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都应定期检查,及早预防病情发展。

避免感染性疾病

由于反复发作的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炎、咽喉炎等均是诱发风心病的常见原因;又由于夏季空调使用普及,在温差较大的房间内外进出,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是风心病发病的重要诱因。陈维主任说,因此,风心病患者要注意避免反复感冒,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脏缺血缺氧,最后导致心力衰竭。

注意劳逸结合

在心功能允许情况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进行适量的轻体力活动或轻体力的工作,这样可以使心率减慢,舒张期延长,心血搏出量增加,改善心肌血液的供应量和新陈代谢,改善心脏功能。

避免过多饮水

心功能不全的风心病患者应控制水分的摄入,饮食中适量限制钠盐,切忌食用盐腌制品。夏季本来就容易出汗,需要补充水分,有些患者口不渴也习惯坐下就喝水,或是面对夏令消暑佳品西瓜忍不住大快朵颐。由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喝水过多会加重心脏负担,因此本身心功能不好的患者在夏天要注意控制饮水量。因此,风心病患者饮水应按照“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不要过度饮水或是食用西瓜这类水分多的水果。

相关推荐

风湿性心脏病发病症状有哪些呢

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heartdisease)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 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和拥挤环境下,初发年龄多在5—15岁,复发多在初发后3—5年内。据研究结果表明:其中单纯二尖瓣病变46.7%,为比例最高,然后依次为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单纯主动脉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病变主要是瓣膜的边缘和基底部发生水肿、渗出,并逐渐扩大到瓣膜全部,甚至累及腱索和乳头肌,使瓣膜交界区的瓣

引起风湿性心脏病的原因

1、外界因素:风湿性心脏病多发于青少年,潮湿环境,南方地区发病率高。 2、扁桃体发炎,尤其是女性常常表现为自身免疫性反应,如大关节游走性疼痛,主要有膝关节、肩关节等,与类风湿不同,主要表现在全身的小关节上。关节疼痛不固定,主要是链球菌感染进入血液循环以后在膜部(关节滑膜、心脏瓣膜)起到一个类似炎症反应,之后导致坏死细胞粘连在一起,慢慢的粘连导致瓣膜轻度狭窄、直至重度狭窄。这是一个重要的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因。 3、遗传方面:目前来讲,风湿性心脏病的产生主要跟病人本身的体制有关系,同样的感染,有的病人自身会发生

形成风湿性心脏病的原因

一、外界因素 风湿性心脏病多发于青少年,潮湿环境,南方地区发病率高,这些因素也是风湿性心脏病的形成原因,也会导致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生。那么在这种环境下可以多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自身的免疫里,以避免该病的发生。 二、扁桃体发炎 女性常常表现为自身免疫性反应,如大关节游走性疼痛,主要有膝关节、肩关节等,与类风湿不同,主要表现在全身的小关节上。关节疼痛不固定,主要是链球菌感染进入血液循环以后在膜部起到一个类似炎症反应,之后导致坏死细胞粘连在一起,慢慢的粘连导致瓣膜轻度狭窄、直至重度狭窄。 三、遗传方面 目前来讲,风

风湿性心脏病挂哪个科呢

风湿性心脏病挂哪个科?以下就是几点的介绍,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瓣膜病变。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临床上狭窄或关闭不全常同时存在,但常以一种为主。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下肢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心功能失代偿的表现。 建议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看心脑血管疾病科的心血管外科或心胸外科。风湿性心脏病是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的部分表现,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预防风湿性心脏病首先要预防链球菌感染

根据临床症状的统计和调查,风湿性心脏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因此,在冬春季节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要注意身体的保养。如果是处于寒冷、潮湿和拥挤环境下,曾经的发病者要特别注意,尽量远离这些场所。风湿性心脏病一般初发年龄多在5~15岁,复发多在初发后3~5年内。了解初发和复发的时间,有利于让患者对于疾病的发生做好准备。 风湿性心脏病的预防刻不容缓,人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当着重注意饮食卫生和营养搭配,多锻炼身体。当发现自己有链球菌感染的迹象时,应当及时的到正规的医院接受诊断与治疗,保证自己远离风湿性心脏病的并发范围

风湿性心脏病治疗期间要做好调养

风湿性心脏病是严重的疾病,很多的患者在承受着风湿性心脏病带来的痛苦,还要担心病情是不是会恶化,会不会反复发作,目前医学界也在努力的寻求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更好的措施,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风湿性心脏病治疗期间要注意调养。 风湿性心脏病是心脏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不论患上哪一种心脏病,都严重损害人体健康。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反复风湿热累及瓣膜所引起的心脏疾病,初次发生多见于青壮年,病情可持续发展,造成瓣膜关闭不全或狭窄,损害患者的心脏功能。 为了防止风湿性心脏病给我们带来更大的伤害,我们要了解风湿性心脏病有哪些早期信

风湿性心脏病症状不明显

风湿性心脏病是指由风湿性心肌炎后引起的慢性心脏瓣膜病变,其实质是指风湿性心肌炎在心脏瓣膜上留下疤痕所造成的后遗症,使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瓣膜受累情况以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最为常见。 患风湿性心脏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直至心力衰竭而死亡。有的则表现为动脉栓塞以及脑梗塞而死亡。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和拥挤环境下,初发年龄多在5~15岁,复发多在初发后3~5年内。 风湿性心脏病是风湿病的后果,积极预防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加强体

心脏病的种类有哪些

1.1、 风湿性心瓣膜病:也称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是指急性风湿性心脏炎后所遗留下来的以心脏各瓣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心脏病。 1.2、先天性心脏:一些染色体异常的疾病常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遗传史。 1.3、冠心病:抽烟及糖尿病、高血压等导致血管硬化狭窄,使血流受阻,易使心肌缺氧而受损。 1.4、 高血压心脏病:动脉性高血压会导致左心室肥大;肺高压症会导致右心室肥大。 1.5、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瓣膜病也称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是指急性风湿性心脏炎后所遗留下来的以心脏各瓣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心脏病。心悸气短,活动后喘促

风湿性心脏病你了解多少

风湿性心脏病,顾名思义,是由于风湿而导致的心脏病。风湿热活动时心脏瓣膜过于劳累,从而引起心脏病变。引起心脏病变的瓣膜主要有二尖瓣、三尖瓣和主动脉瓣,其症状为一个或几个瓣膜关闭或者发展不全。 风湿性心脏病并不是只有老年人才会患上,小到五至十五岁的儿童都有可能患病。儿童患病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先天营养不良,而老年人患病则是因为心脏瓣膜的病变。风湿性心脏病多发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冬季寒冷的时候,这时候心脏的刺激加强,瓣膜病变的几率增多。和其他心脏病相同的是,风湿性心脏病有初发期和复发时期,时间间隔一般为三至五年。 从日

心脏瓣膜疾病的分类

心脏瓣膜疾病是指心脏瓣膜有解剖和/或功能改变引起的心脏功能损害。可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两大类,后者又可分为风湿性与非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先天性心脏瓣膜畸形主要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妊娠前三个月)出现障碍而造成的。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风湿病累及心脏瓣膜并反复发作,经过长期发展过程而形成。风湿性心脏病占我国人群心脏瓣膜病的首位,女性多于男性。 后天非风湿性心脏病包括老年性非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创伤性心脏瓣膜病变、感染性心内膜炎、冠心病引起的心脏瓣膜病变、及瓣膜粘液变性引起的心脏瓣膜病变。高血压、高血脂已成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