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出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有哪些区别
渗出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有哪些区别
渗出性中耳炎:耳内有闭塞胀闷,凡急性期时都有不同程度的耳内阻塞胀闷,头晕。听力下降,急性渗出性中耳炎表现上呼吸道感染在前,听力下降在后,自听有回声,头部摆动时可出现症状加重或减轻。慢性渗出性中耳炎起病隐匿,往往说不清发病时间。儿童双耳患病时常出现对音响反应迟钝,看电视要调大音量,学习精力不集中。耳鸣,急性期耳内有过气水声,中后期因中耳腔内积存液体形成纤维粘连,出现不同程度和形式的耳鸣。耳痛,少数渗出性中耳炎患者还可出现耳内流水,此为中耳炎的分类和症状之一。
慢性中耳炎:耳流脓,是本病的主要常见症状。可为粘液、粘脓或纯脓性。非危险型流脓较稀薄,无臭味。危险型流脓虽不多,但较稠,多为纯脓性,并伴有异臭味。耳聋,轻重不一,因多是单耳发病,易被忽视。此种耳聋,多与病性的进展成正比,即病变较重,耳聋也加重。一般为传导性聋。
渗出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有哪些症状,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这两种疾病都有了初步的介绍,中耳炎给患者造成非常大的危害,患者一旦出现中耳炎类似症状及时就医,不要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
渗出性中耳炎是什么
渗出性中耳炎又叫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冬春季多发是小儿而成人常见的听力下降原因之一。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分泌液或渗出液,亦可为粘液。本病的命名除分泌性中耳炎外,以往还称其为非化脓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粘液性中耳炎、中耳积液、胶耳等。 分泌性中耳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可因急性期未得到及时与恰当的治疗,或反复发作、迁延而致。本病冬、春季多见。小儿及成人均可发病,为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之一。 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有自听增强。部分病人有轻度耳痛。儿童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 疾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和免疫反应等有关。
临床上中耳炎的分类
1、卡他性中耳炎
又称渗出性中耳炎,或者非化脓性中耳炎,表现为耳闷,听力下降。常有感冒史。急性期可有轻度的耳痛。渗出性中耳炎是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加强本病的预防工作,对小儿的防聋治聋非常重要。最主要的措施就是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中耳炎的治疗中除全身应用抗菌、抗病毒药物外,鼻腔局部滴药显得尤为重要,常用的滴鼻剂,为1%麻黄素液,或呋喃西林麻黄素液滴鼻剂。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中耳炎可以彻底根治吗?表现为发热和耳痛,耳流脓,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更应重视鼓室内脓液的及时排出,以防引起听骨链的损害。所以,对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就是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鼓膜切开,通畅引流,而且后者对中耳炎的治疗更为重要。
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多为单纯型中耳炎,为急性中耳炎反复发作,或者耳内进水引起。预防感冒、防止耳内,进不清洁的水是预防的关键。另外有的儿童,可患者先天性胆脂瘤,需要手术治疗中耳炎。
鼻息肉有什么严重后果 引发中耳炎
单发的息肉,多从上颌窦内长出,有长蒂通过窦口坠入后鼻孔或者鼻咽腔,称为后鼻孔息肉。息肉压迫咽鼓管口,则可发生中耳腔积液,即渗出性中耳炎引起耳鸣、耳聋,若继发感染,可导致化脓性中耳炎、有而流脓、耳痛等症状。
中耳炎的四大类型分别是什么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 包括咽鼓管鼓室 鼓窦及乳突气房 )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绝大多数为非特异性炎症尤其好发于尽管儿童可分为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气压损伤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指伴有鼓室积液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又称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胶耳蓝鼓膜等病变发展可形成胆固醇肉芽肿性中耳炎粘连性中耳炎鼓室硬化症等小儿及成人均可发病但小儿占明显而且多数。由于可致成难以治愈的听力障碍应引起重视。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耳内堵塞感耳鸣及听力障碍小儿则常被家长发现听力减退 诊断需靠耳镜检查 听力检查及声导抗测试等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指细菌感染所致的中耳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并发于急性传染病鼓膜外伤穿孔感染等本病多见于婴幼儿最突出症状是耳痛小儿常表现为哭闹不安自已用手抓耳,常有体温升高。早期检查时发现患耳鼓膜明显充血、膨隆,伴听力减退。病程稍久者鼓膜可自行穿破耳内流脓此时耳痛及全身评价症状可随之减轻。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通常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转化而来,邻近器官疾病可促使本病发生,如化脓性鼻窦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临床特点是长期或反复耳流脓听力减退鼓膜穿孔医生通常根据病人症状,并结合耳专科检查和影像学资料(乳突CT等)等做出以上分型的诊断,并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包括乳突根治、鼓室成形、人工听小骨植入听力重建等。
气压损伤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又称为耳气压性创伤是由于大气压力急剧变化引起鼓室内外压力相差较悬殊所致的中耳创伤性炎症
小儿中耳炎的类型
1、卡他性中耳炎,又称渗出性中耳炎或者非化脓性中耳炎,表现为耳闷,听力下降。常有感冒史。急性期可有轻度的耳痛。渗出性中耳炎是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加强本病的预防工作对小儿的防聋治聋非常重要。最主要的措施就是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治疗中除全身应用抗菌和抗病毒药物外,鼻腔局部滴药显得尤为重要,常用的滴鼻剂为1%麻黄素液或呋喃西林麻黄素液滴鼻剂。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表现为发热和耳痛,耳流脓;其治疗原则见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页面。
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多为单纯型中耳炎,为急性中耳炎反复发作或者耳内进水引起。预防感冒和防止耳内进不清洁的水是预防的关键。另外有的儿童可患者先天性胆脂瘤,需要手术治疗
小儿中耳炎有什么预防方法呢
就目前来说,导致渗出性中耳炎的原因还不太清楚。不过仍然可以通过调查来确定一些原委,据有关专家介绍,导致渗出性中耳炎的原因很多,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下面一一为读者做个介绍。
首先,就是上呼吸道感染。这是引起中耳炎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常见致病菌有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致病菌基本相同。(2)免疫反应:主要包括Ⅰ型变态反应,该病合并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较多,同时细菌感染诱发Ⅲ型变态反应。(3)咽鼓管功能障碍:咽鼓管是清除本身及中耳腔内少量的正常分泌物和调节中耳腔内气压平衡的连通外界的唯一通道,所以咽鼓管本身或管口周围病变都可能引起其阻塞,并导致中耳腔积液。(4)其他原因,航空或潜水时发生的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头部放疗中后期的反应性中耳炎症,腺样体切除术中伤及咽鼓管或咽鼓管口,或咽鼓管反复行扩张术引起的创伤性瘢痕阻塞均可引起本病。
我们再来看看渗出性中耳炎有哪些症状和表现。首先就是患者的听力下降。儿童双耳患病时常出现对音响反应迟钝,看电视要调大音量,学习精力不集中。若一侧耳朵正常,可长时间不被家长发现。(2)耳内有闭塞胀闷:凡急性期时都有不同程度的耳内阻塞胀闷,头晕。慢性者仅有阻塞感。儿童表述不清。(3)耳痛。(4)耳鸣:急性期耳内有过气水声,中后期因中耳腔内积存液体形成纤维粘连,出现不同程度和形式的耳鸣。(5)少数可出现耳内流水。
总之,了解了这些,相信读者已经对渗出性中耳炎的原因、表现和症状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渗出性中耳炎会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给患者和家人带来不便,所以希望患者能够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常见中耳炎有哪几种
得了中耳炎往往会有耳鸣、耳痛、听力受损等症状表现,如果没有得到合理规范的治疗,容易导致脑膜炎、脑脓肿,甚至生命危险。所以一旦发现中耳炎相关的什么症状变现,最好到正规的耳鼻喉专科诊查和做相关治疗。那么中耳炎有哪些种类呢:
1、骨疡型中耳炎:又称坏死型中耳炎或肉芽型中耳炎,多由急性坏死型中耳炎迁延而来。此型特点:耳流脓多为持续性,脓性间有血丝,常有臭味。鼓膜紧张部大穿孔可累及鼓环或边缘性穿孔。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并可经穿孔突于外耳道。
2、单纯型中耳炎:是慢性中耳炎最常见的中耳炎类型,多由于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经咽鼓管侵入鼓室所致,又称咽鼓管室型。临床特点为;耳流脓,多为间歇性,呈粘液性或粘液脓性,一般不臭。量多少不等,上呼吸道感染时,脓量增多。
3、卡他性中耳炎:是咽鼓管阻塞,通气及引流功能障碍而引起的非化脓性炎症。小儿及成人均可发病,为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之一。又称:渗出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粘液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等。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卡他性中耳炎患者主要症状为耳闷、耳闭塞感、耳鸣、听力减退,在擤鼻、改变头位或牵拉耳廓听力有暂时改善。"自听增强",患者有听自己说话声比平时特别响亮的感觉。
4、胆脂瘤型中耳炎:并非真是平时所说的肿瘤,而为一位于中耳、乳突腔内的囊性结构。胆脂瘤性特点如下:耳长期持续流脓,有特殊恶臭,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有边缘性穿孔。从穿孔处可见鼓室内有灰白色鳞屑状或豆渣样物质。
患了中耳炎会出现什么症状
化脓性中耳炎即通常所说的害耳底。它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其症状主要是耳痛、流脓,小儿有全身症状比成人明显,可能的发热、呕吐等。
慢性卡他性中耳炎,患者由于咽鼓管粘膜因较长时间的充血、水肿,变得增厚或粘连,引起咽鼓管的功能不良。鼓室内由于长期负压,使鼓膜内陷,活动的范围变小,因此出现耳聋、耳鸣症状。
耳内有闭塞胀闷凡急性期时都有不同程度的耳内阻塞胀闷,头晕。慢性者仅有阻塞感。儿童表述不清。听力下降急性渗出性中耳炎表现上呼吸道感染在前,听力下降在后,自听有回声,头部摆动时可出现症状加重或减轻。慢性渗出性中耳炎起病隐匿,往往说不清发病时间。听力下降、自听增强。表现为转动头部可时而改善,时而堵塞。如只有一耳患病,可能长期不被察觉。
耳聋可于感冒后、乘飞机下降或潜水时,突然出现听力下降,压迫耳屏或头位改变时,听力可有所改善。耳痛及耳内闷胀。急性者中耳炎会有持续性隐隐耳痛或时而抽痛,慢性中耳炎患者耳痛则不明显。本病或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可暂时减轻。耳鸣多为低音调“轰轰”样耳鸣,打呵欠或擤鼻时可闻及气过水声。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中耳炎是成年及儿童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很多患过中耳疾病的人都清楚,常规药物治疗很难有效,日久病情缠绵难愈,并发症增多,如各种脓肿、面瘫、颅内并发症等,因此需要及时手术治疗。中耳炎分为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则大多可能转为慢性中耳炎,如果有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及慢性扁桃体炎存在,细菌可能反复侵入中耳腔,并潜伏下来导致慢性中耳炎。温馨提示相信通过以上的介绍对于中耳炎的症状大家已经了解了吧,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注意保护好自身的健康,一旦发现患有中耳炎就要及时去治疗,避免给自身的健康带来危害。
渗出性中耳炎疾病病因
中耳炎,即中耳发炎,是最常见的耳部疾病之一。渗出性中耳炎是常见的类型之一,渗出性中耳炎又叫分泌性中耳炎。
什么是渗出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分泌液或渗出液,亦可为粘液。本病的命名除分泌性中耳炎外,以往还称其为非化脓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粘液性中耳炎、中耳积液、胶耳等。
分泌性中耳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可因急性期未得到及时与恰当的治疗,或反复发作、迁延而致。本病冬、春季多见。小儿及成人均可发病,为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之一。
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有自听增强。部分病人有轻度耳痛。儿童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
渗出性中耳炎疾病病因:
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和免疫反应等有关。
1、咽鼓管功能障碍一般认为此为本病的基本病因。
(1)机械性阻塞:如小儿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鼻咽部肿瘤或淋巴组织增生、长期的鼻咽部填塞等。
(2)功能障碍:咽鼓管开闭的肌肉收缩无力;咽鼓管软骨弹性较差,当鼓室处于负压状态时,咽鼓管软骨段的管壁容易发生塌陷,此为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高的解剖生理学基础之一。腭裂病人由于肌肉无中线附着点,失去收缩功能,故易患本病。
2、感染过去曾认为分泌性中耳炎是无菌性炎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中耳积液中细菌培养阳性者约为1/2-1/3,其中主要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细菌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以及临床征象表明,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是中耳的一种轻型或低毒性的细菌感染。细菌产物内毒素在发病机制中,特别是病变迁延慢性的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3、免疫反应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这可能也是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中耳积液中有炎性介质等的存在,积液中也曾检出过细菌的特异性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以及补体系统、溶酶体酶的出现等,提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属一种由抗感染免疫介导的病理过程。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对中耳粘膜的损害(III型变态反应)可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致病原因之一。
渗出性中耳炎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明确,会在感冒后突然发生,伴有轻微耳痛、耳朵有闷堵感和耳鸣等,出现听力减退或注意力不集中;也有的儿童无明显不适,这样往往容易被忽视,导致延误诊治。如未及时治疗,可引起中耳粘连、鼓膜萎缩、听力急剧下降,严重者可造成不可逆性听力损失。
渗出性中耳炎的发病则隐蔽得多,症状很少,小孩子自己不述说,家长不易察觉,等到被医生发现,往往不能回忆起病史的长短,即耳朵不好从何时开始。渗出性中耳炎可以是单侧,也可以是双侧,对儿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引起听力下降。但是,除此之外,一些影响却是容易被家长忽略。因此提醒广大家长,应该及时发现儿童的异常动作,早发现早治疗。
中耳炎会不会导致耳聋
卡他性中耳炎(OME)是咽鼓管阻塞,通气及引流功能障碍而引起的非化脓性炎症。小儿及成人均可发病,为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之一。又称: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粘液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等。 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卡他性中耳炎常因炎症性阻塞(鼻及鼻窦炎、扁桃体炎、腺样体炎等)、机械性阻塞(鼻甲肥大、鼻在隔弯曲、鼻腔填塞物等)、气压骤变(航空、潜水等)引起。慢性卡他性中耳炎因急性卡他性中耳炎治疗不恰当或不彻底所致。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患者主要症状为耳闷、耳闭塞感、耳鸣、听力减退,在擤鼻、改变头位或牵拉耳廓听力有暂时改善。"自听增强",患者有听自己说话声比平时特别响亮的感觉。
渗出性中耳炎的治疗
药物治疗
急性渗出性中耳炎可用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琥乙红霉素或头孢拉定,但疗程不宜过长。伴有鼻塞症状时,可短期使用类固醇鼻喷剂或麻黄素类滴鼻剂。超过14天,可停药观察,成人尚可行咽鼓管吹张治疗。
手术治疗
不属渗出性中耳炎的主要治疗手段,由于不少渗出性中耳炎有自限性,所以对无症状、听力正常、病史不长的轻型患儿,可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密切观察,而不急于手术治疗。手术医师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前及术后详细告知患儿家长术后护理及定期门诊随访。成人渗出性中耳炎患者首诊时,特别是在分泌性中耳炎的急性期,可行鼓膜穿刺术,既可作为渗出性中耳炎的诊断方法之一,又可取得治疗效果,必要时可重复进行。当经鼓膜穿刺术不能抽吸出积液,中耳积液比较粘稠,则改行鼓膜切开术。因鼓膜穿刺术和鼓膜切开术有创伤性及小儿无法配合,故我们较少用于小儿,而常规选择另一种手术方式针对小儿,即置管术。置管术是经鼓膜放置一个通气管于鼓室内,使中耳和外耳道直接相通,从而改善中耳通气引流的手术。
渗出性中耳炎的症状
中耳炎是有很对种类的,比如:分泌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等。那么,渗出性中耳炎的症状有哪些呢?
渗出性中耳炎的症状
1、耳内有闭塞胀闷:凡急性期时都有不同程度的耳内阻塞胀闷,头晕。慢性者仅有阻塞感。儿童表述不清。
2、听力下降:急性渗出性中耳炎表现上呼吸道感染在前,听力下降在后,自听有回声,头部摆动时可出现症状加重或减轻。慢性渗出性中耳炎起病隐匿,往往说不清发病时间。
3、耳鸣:急性期耳内有过气水声,中后期因中耳腔内积存液体形成纤维粘连,出现不同程度和形式的耳鸣。
4、耳痛,少数渗出性中耳炎患者还可出现耳内流水。
不管是哪种中耳炎,危害都是比较大,因此在平时要做好预防,避免疾病的产生。天津长庚耳鼻喉医院表示,如果已经产生中耳炎,一定要到专业的耳鼻喉医院治疗,采取科学的治疗方法。
渗出性中耳炎如何治疗
可以说听力下降是唯一的症状,大多数病例都是由周围的人发现,来医院后确诊的(成人有时会感觉到耳朵发堵、耳鸣)。
渗出性中耳炎的患者,鼓膜既不会红肿也不会破裂,所以除专业的耳鼻科医生外很难确诊。
渗出性中耳炎的治疗一般着眼于对听力的改善上。不过因为存在听力下降不是很严重的病例,以及随着成长自然。疾病篇痊愈的病例,所以对于如何治疗有很多种看法。
美国在2004年出台了类似于急性中耳炎方针的渗出性中耳炎治疗指导方针。建议除特例外,至少要观察3个月病情。特例包括以下几种:
·与渗出性中耳炎无关的听力下降儿童。
·发育迟缓的儿童。
·语言机能发育迟缓的儿童。
·唐氏综合症患儿(唐氏综合症患者易由渗出性中耳炎导致听力衰退,并且难以自然痊愈)。
·目盲的儿童。
·上颚裂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