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拔罐方法
偏头痛拔罐方法
找出偏头痛的具体痛点或压痛点,据阳明、少阳、太阳各经脉所属而分别取颊车(阳明)、太阳和风池(少阳)、风门(太阳),刺络拔罐;其他各穴亦随病情择1~ 2处,留罐5~ 10分钟。
头痛拔罐拔哪里 头痛的病因病机
头痛的病因,从中医来讲,主要在于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
外感头痛多因起居不慎,坐卧当分,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上犯巅顶,气血瘀滞不同而致。
内伤头痛,多因肝阳上亢,上扰清窍,脾虚生痰,痰浊上扰,瘀血阻络,脑脉不通,气血亏虚,脑髓失养所致。
男人腰疼的中医疗法
1. 肾虚腰痛
拔罐得罐体及罐口较小为补,罐体及罐口较大为泻;拔罐时吸拔力量较小的为补,吸拔力量大为泻;吸拔时间较短的为补,吸拔时间较长的为泻;吸拔力量渗透较表浅的为补,吸拔力量渗透较深的为泻;吸拔操作时力量小摆动幅度小的为补,吸拔操作力量大摆动幅度大的为泻;吸拔点少的为补,吸拔点多的为泻;介于补泻之间的为平补平泻。
治偏阳虚者补肾助阳,偏阴虚者补肾滋阴。
取穴
偏阳虚:大肠腧、环跳、委中、肾俞、足三里、昆仑、命门、气海、关元。
偏阴虚:大肠腧、环跳、委中、秩边、三阴交、太溪、命门、气海、关元。足三里为足阳明胃之合,昆仑为足太阳膀胱经经穴,配肾俞以助阳温经止痛。三阴交配太溪滋补肝脾肾三脏之阴,佐秩边为荣养经脉止痛。
操作
患者俯卧,选拔肾俞、大肠腧、委中、足三里,用最小的抽气罐拔昆仑,每次拔罐不超过5个,用中小号玻璃罐,以闪火法吸拔,吸力不易太强,时间5—10分钟,一日一次穴位轮换取用。
2. 风湿腰痛
温经通络止痛。
取穴
肾俞、志室、气海俞、大肠腧、关元俞、环跳、风实、委中、阳陵泉、飞扬、昆仑。
操作
患者俯卧,均以中、大号玻璃罐,以闪火法吸拔,吸力要强,时间10—15分钟,只有昆仑用最小抽气罐吸拔,坐罐个数不限,对以上穴位可同时拔,还可使用油走罐,由上至下游走,局部风湿淤血可用刺血罐。
3. 淤血腰痛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取穴
血海、膈腧、大肠腧、环跳、三阴交、合谷、期门、肾俞、秩边、承山。
操作
患者俯卧,用大中号玻璃罐以闪火法吸拔,拔时深重,时间10—15分钟,视情况延长,最好要拔出痧来,油走时用螺旋走法,幅度要大,刺血罐拔环跳、大肠腧、委中、承山、或有淤血部位也可用刺血罐,出血量5—10毫升,对于疼痛,急性发作,有缓急解痛之效,每次取穴不超过3个穴位,女性拔出血量应少一点,注意是否会有血晕。
哪些人适合拔罐
工作疲倦不堪难耐,我们会想到去拔罐;吹空调吹到肩酸背痛,我们会想到去拔罐;尝试多种方法减肥不能奏效,我们会想到去拔罐……拔罐作为一种古老、历史悠久的中医疗法,在现代仍是被广泛应用到人体的疾病的预防保健中。
从中医理论来谈,疾病是由致病因素引起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人体气机升降失常、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所致。而拔罐产生的真空负压有一种较强的吸拔之力,其吸拔力作用在经络穴位上,可降毛孔吸开并使皮肤充血,从而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使脏腑功能得以调整,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最适合拔罐的几种人群
拔罐最适合患这些病的人群: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膈肌痉挛、神经性呕吐、慢性胃炎、神经衰弱、性神经衰弱、偏头痛、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阳痿、颈椎病、肩周炎、急性腰损伤坐骨神经痛、落枕、网球肘、妇科疾病、更年期综合症、急性扁桃体炎、牙痛、神经性皮炎、儿童消化不良、小儿腹泻、遗尿症等。
哪些人不宜拔罐
有些人不宜拔罐,属于拔罐的禁忌人群,有心脏病、血液病、皮肤病、皮肤损伤、精神病或神经质的人,肺结核及各种传染病、各种骨折、极度衰弱、孕妇、妇女月经期、过饱、过饥、过渴、醉酒等,均应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过于瘦弱的人也不宜用火罐。
拔罐虽然能治很多病,但最好先咨询医生,看自身状况是否适合选择在家拔罐。在医院门诊中,因自行拔罐不当而被烫伤的患者不在少数,更有人误将烫伤当成“拔出了湿气”。对于出现水泡不能视为常态,应该立即到医院进行处理。
注意:这些情况不宜拔罐
1、凝血机制不好,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疗法,如血友病、紫癜、白血病等。
2、皮肤严重过敏或皮肤患有疥疮等传染性疾病者不宜拔罐。
3、恶性皮肤肿瘤患者或局部破损溃烂、外伤骨折、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处、皮肤丧失弹性者,局部皮肤不宜拔罐。
4、妊娠期妇女的腹部、腰骶部及乳部不宜拔罐,拔其他部位时,手法也应轻柔。
5、肺结核活动期,妇女经期不宜拔罐。
6、重度心脏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严重水肿的患者不宜拔罐。
7、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不宜拔罐。
8、重度神经质、全身抽搐痉挛、狂躁不安、不合作者,不宜拔罐。
9、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劳者,慎用拔罐。
拔罐穴位图 不同病症不同部位拔罐
感冒-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经常性感冒,气管炎-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肺气肿,哮喘-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胃肠炎-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胃病-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呃逆,胆囊炎-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腹痛,结肠炎-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便秘-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食管炎,泌尿感染-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静脉曲张-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面神经麻痹,衰弱-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头痛,神经炎-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偏头痛,枕神经痛-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低热,减肥-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干燥,落枕-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肩周炎,颈椎病-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手碗伤,腰扭伤-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腰痛,增生,腰椎间盘突出-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腰肩痛,坐骨神经痛-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足跟痛,踝关节扭伤-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四肢发冷-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关节炎,关节增生-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拔罐虽好但要注意宜忌人群
拔罐最适合患这些病的人群
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膈肌痉挛、神经性呕吐、慢性胃炎、神经衰弱、性神经衰弱、偏头痛、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阳痿、颈椎病、肩周炎、急性腰损伤坐骨神经痛、落枕、网球肘、妇科疾病、更年期综合症、急性扁桃体炎、牙痛、神经性皮炎、儿童消化不良、小儿腹泻、遗尿症等。
这些人不宜拔罐
有心脏病、血液病、皮肤病、皮肤损伤、精神病或神经质的人,肺结核及各种传染病、各种骨折、极度衰弱、孕妇、妇女月经期、过饱、过饥、过渴、醉酒等,均应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过于瘦弱的人也不宜用火罐。
拔罐虽然能治很多病,但最好先咨询医生,看自身状况是否适合选择在家拔罐。在医院门诊中,因自行拔罐不当而被烫伤的患者不在少数,更有人误将烫伤当成“拔出了湿气”。对于出现水泡不能视为常态,应该立即到医院进行处理。
拔罐放血有什么好处 放血止痛
中医认为,内有疼痛症状的疾病,经脉必有闭塞不通的现象,采用拔罐放血的方法治疗,可以将经脉中的瘀滞病邪直接带出,调整闭塞壅阻的现象,经脉畅通了,疼痛也会得到缓解。咽喉疼,偏头疼等病症都可以通过拔罐放血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
主穴:风池、太冲
1.水不涵木
诊断要点:偏侧头痛,腰膝酸软,目眩耳鸣,肢拘唇麻,女子月经不调,带下白浊;舌红少苔,脉弦而细。
处方:太溪、肾俞、太阳
2.痰热内阻
诊断要点:偏侧头痛,昏蒙如裹,呕吐痰涎,腹泻或便秘,畏光流泪,鼻塞多涕;舌苔黄腻,脉滑。
处方:头维、丰隆、中脘、阴陵泉
3.肝风上扰
诊断要点:偏侧头痛,眩晕,目斜肢瘫,烦躁易怒,面红目赤,便秘溲黄,胁痛不眠;舌红苔黄,脉弦有力。
处方:行间、阳陵泉、悬颅、率谷、内庭
偏头痛怎么治疗?中医拔罐治偏头痛
拔火罐它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其适应范围较为广泛。
取穴印堂、太阳、曲池。实证患者宜拔罐治疗,瘀血者刺络后拔罐。
在前额及太阳穴拔火罐,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
头痛较剧者,可选太阳、阳白、中冲等穴,用小号三棱针,点刺出血少许。
高血压性头痛可选双太阳、印堂。配穴为:胀痛以前额为剧者,加双攒竹;疼痛以头顶为甚者,加百会;剧痛再加四神聪;痛兼颈项强者,加双风池;眩晕欲仆、眼花、耳鸣等症状突出者加双头维穴。患者坐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各穴约0.2厘米深,每穴挤血5~6滴,每日或间日1次,10次为1疗程。
拔火罐的禁忌与适宜人群
拔火罐的四大禁忌
1.拔火罐的时间和间隔,一点要好好把握,有的人因为享受这个过程,就经常拔火罐,结果把自己的皮肤搞的很糟糕,引起感染,而且造成皮肤重度瘀青。
2.餐后1小时内不宜拔火罐,并且在拔罐过程中需要询问患者是否痛、烫或过紧,拔罐以局部皮肤呈红紫色为度,留罐期间注意保暖。
3.对于某些带有炎症或者本身患有基本疾病、结核病、骨质破坏、严重冠心病及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来说,拔火罐不但无助,甚至会造成更强的破坏性后果。
4.拔火罐之后,在一定时间内切忌不要洗澡,不要着凉,否则无病也会引起疾病,更有甚者加重病情。
哪些人适合拔火罐
拔罐最适合患这些病的人群: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膈肌痉挛、神经性呕吐、慢性胃炎、神经衰弱、性神经衰弱、偏头痛、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阳痿、颈椎病、肩周炎、急性腰损伤坐骨神经痛、落枕、网球肘、妇科疾病、更年期综合症、急性扁桃体炎、牙痛、神经性皮炎、儿童消化不良、小儿腹泻、遗尿症等。
哪些人不适合拔火罐
有些人不宜拔罐:有心脏病、血液病、皮肤病、皮肤损伤、精神病或神经质的人,肺结核及各种传染病、各种骨折、极度衰弱、孕妇、妇女月经期、过饱、过饥、过渴、醉酒等,均应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过于瘦弱的人也不宜用火罐。
中医拔罐可以缓解腰痛吗
一、淤血腰痛
治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取穴:血海、膈腧、大肠腧、环跳、三阴交、合谷、期门、肾俞、秩边、承山。
操作:患者俯卧,用大中号玻璃罐以闪火法吸拔,拔时深重,时间10—15分钟,视情况延长,最好要拔出痧来,油走时用螺旋走法,幅度要大,刺血罐拔环跳、大肠腧、委中、承山、或有淤血部位也可用刺血罐,出血量5—10毫升,对于疼痛,急性发作,有缓急解痛之效,每次取穴不超过3个穴位,女性拔出血量应少一点,注意是否会有血晕。
二、肾虚腰痛
治则:偏阳虚者补肾助阳,偏阴虚者补肾滋阴。
取穴:偏阳虚:大肠腧、环跳、委中、肾俞、足三里、昆仑、命门、气海、关元。偏阴虚:大肠腧、环跳、委中、秩边、三阴交、太溪、命门、气海、关元。足三里为足阳明胃之合,昆仑为足太阳膀胱经经穴,配肾俞以助阳温经止痛。三阴交配太溪滋补肝脾肾三脏之阴,佐秩边为荣养经脉止痛。
③操作:患者俯卧,选拔肾俞、大肠腧、委中、足三里,用最小的抽气罐拔昆仑,每次拔罐不超过5个,用中小号玻璃罐,以闪火法吸拔,吸力不易太强,时间5—10分钟,一日一次穴位轮换取用。
三、风湿腰痛
治则:温经通络止痛。
取穴:肾俞、志室、气海俞、大肠腧、关元俞、环跳、风实、委中、阳陵泉、飞扬、昆仑。
操作:患者俯卧,均以中、大号玻璃罐,以闪火法吸拔,吸力要强,时间10—15分钟,只有昆仑用最小抽气罐吸拔,坐罐个数不限,对以上穴位可同时拔,还可使用油走罐,由上至下游走,局部风湿淤血可用刺血罐。
最适合拔罐的几种人群
拔罐最适合患这些病的人群: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膈肌痉挛、神经性呕吐、慢性胃炎、神经衰弱、性神经衰弱、偏头痛、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阳痿、颈椎病、肩周炎、急性腰损伤坐骨神经痛、落枕、网球肘、妇科疾病、更年期综合症、急性扁桃体炎、牙痛、神经性皮炎、儿童消化不良、小儿腹泻、遗尿症等。
有些人不宜拔罐,属于拔罐的禁忌人群,有心脏病、血液病、皮肤病、皮肤损伤、精神病或神经质的人,肺结核及各种传染病、各种骨折、极度衰弱、孕妇、妇女月经期、过饱、过饥、过渴、醉酒等,均应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过于瘦弱的人也不宜用火罐。
拔罐虽然能治很多病,但最好先咨询医生,看自身状况是否适合选择在家拔罐。在医院门诊中,因自行拔罐不当而被烫伤的患者不在少数,更有人误将烫伤当成“拔出了湿气”。对于出现水泡不能视为常态,应该立即到医院进行处理。
拔罐吸拔部位的选择
(1)就近拔罐
就近拔罐即在病痛处拔罐,也就是在阿是穴处拔罐;这是由于病痛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局部经络功能之失调,如经气不通所致;在病痛处拔罐,就可以调整经络功能,使经气通畅,通则不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阿是穴是中医以病痛局部或敏感反应点作为针灸治疗部位的腧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灵枢经筋》说:“以痛为输”、即根据痛的部位来定位。阿是穴这一名称,是《备急千金要方》开始提出来的。它既无具体的穴名,又无固定的位置,临床上多用于疼痛性病症。阿是穴在疾病诊断上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如在足三里下1~2寸间有明显压痛,结合临床右下腹部疼痛等体征,有助阑尾炎的诊断。
(2)远端拔罐
远端拔罐就是在远端病痛处拔罐。这远端部位的选择是以经络循环为依据,刺激经过病变部位经络的远端或疼痛所属内脏的经络的远端,以调整经气,治疗疾病。如牙痛拔合谷,胃腹疼痛拔足三里,颈椎疼痛拔足三里等。
(3)特殊部位拔罐
某些穴位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因此,可根据病变特点来选择拔吸部位。如:大椎、曲池、外关等有退热作用。如治疗发热时,可以在上述部位处拔罐。内关对心脏有双向调节作用,如心跳过缓、过急可以选择此穴。
(4)中间结合,强调脊椎
颈椎部是指颈椎到胸椎的部位,主要治疗头部、颈部、肩部、上肢及手部的病变和功能异常。如头晕、头痛、颈椎病、落枕、肩周炎、手臂肘腕疼痛等。
胸椎上部是指第一胸椎到第六胸椎的部位。主要治疗心、肺、气管、胸廓的病变。如心悸、胸闷、气短、咳喘、胸痛等病症。
胸椎下部是指第七胸椎到第十二胸椎的部位,主要治疗肝、胆,脾、肠等器宫的痛症。如肝区胀痛、胆囊炎、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肠炎、腹痛、便秘等病症。
腰椎部是指腰椎以下的腰椎部,主要治疗肾、膀胱、生殖系统、腰部、臀部、下肢各部位的病变。如肾炎、膀胱炎、痛经、带下、阳痿、腰椎增生、椎间盘脱出、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瘫痪、疼痛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