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按摩哪里对肝脏好 按摩足少阳胆经疏泄肝气

按摩哪里对肝脏好 按摩足少阳胆经疏泄肝气

肝胆互为表里,按摩胆经也是疏泄肝气的好方法,肝气调达舒畅身姿能随意伸展。

足少阳胆经循行部位:本经主干(直行脉)由缺盆下行腋下,沿胸侧过季胁,向下回合于髋部,向下沿大腿外侧出膝腓侧下行腓骨头前,直下至腓骨下端,下出外踝之前,沿足背入第四足趾外侧,由足背分出支脉散入足大趾趾缝间,沿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间出趾端,回转绕爪甲出趾背毫毛部接足厥阴肝经。

按摩方法:胆经不需要费劲去找,只要好好从脚底沿下肢外侧(阳面)慢慢敲打到大腿根部,用适当的力度,如果感到酸酸的,就敲对了地方,每次敲10-20遍。

按摩对肝脏有益 按摩足少阳胆经疏泄肝气

足少阳胆经循行部位:本经主干(直行脉)由缺盆下行腋下,沿胸侧过季胁,向下会合于髋部,向下沿大腿外侧出膝腓侧下行腓骨头前,直下至腓骨下端,下出外踝之前,沿足背入第四足趾外侧,由足背分出支脉散入足大趾趾缝间,沿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间出趾端,回转绕爪甲出趾背毫毛部接足厥阴肝经。

按摩方法:胆经不需要费劲去找,只要好好从脚底沿下肢外侧慢慢敲打到大腿根部,用适当力度,有酸酸的感觉为止,每次敲10-20遍。

按摩功效:肝胆互为表里,按摩胆经也是疏泄肝气的好方法。

坐骨神经痛的按摩方法

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穴位按摩,主要按摩膀胱经和胆经的几个特效穴位。

穴位按摩具体操作方法是:将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腹按在穴位上,用手指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揉动按压。每个穴位按揉100—200下,按揉时手指要有一定力度。

按摩最好每日进行两次,早晚各一次。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局部或全长疼痛。多为单侧,其主要症状是沿坐骨神经通路发生放射样、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常因行走、咳嗽、打喷嚏、弯腰或排便而引起疼痛加剧。本病表现为下腰部或臀部疼痛,沿股后向小腿后外侧、足背外侧呈放射性、持续性或阵发性加重。

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穴位按摩,主要按摩膀胱经和胆经的几个特效穴位。

穴位按摩具体操作方法是:将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腹按在穴位上,用手指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揉动按压。每个穴位按揉100—200下,按揉时手指要有一定力度。

按摩最好每日进行两次,早晚各一次。

坐骨神经痛的按摩方法

(1)秩边(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在臀部,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主治]此穴具有舒筋活络、、强壮腰膝、调理下焦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腰背痛、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等。

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穴位按摩方法

(2)承扶(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主治]坐骨神经痛,腰骶神经根炎,下肢瘫痪,小儿麻痹后遗症。

(3)殷门(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

[主治]臀股麻木,腰脊疼痛,及急性腰部扭挫伤,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或瘫痪等。

(4)委中(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主治]下肢痿痹,膝肿痛,腰脊强痛,坐骨神经痛等。

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穴位按摩方法

(5)居髎(足少阳胆经)

[定位]在髋部,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治疗腰腿痹痛、坐骨神经痛、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诸疾患、足痿等。

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穴位按摩方法

(6)环跳(足少阳胆经)

[定位]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主治]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挫闪腰疼,坐骨神经痛等。

(7)风市(足少阳胆经)

[定位]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主治]中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瘙痒,脚气。

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穴位按摩方法

(8)阳陵泉(足少阳胆经)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等。

(1)秩边(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在臀部,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主治]此穴具有舒筋活络、、强壮腰膝、调理下焦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腰背痛、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等。

(2)承扶(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主治]坐骨神经痛,腰骶神经根炎,下肢瘫痪,小儿麻痹后遗症。

(3)殷门(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

[主治]臀股麻木,腰脊疼痛,及急性腰部扭挫伤,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或瘫痪等。

(4)委中(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主治]下肢痿痹,膝肿痛,腰脊强痛,坐骨神经痛等。

(5)居髎(足少阳胆经)

[定位]在髋部,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治疗腰腿痹痛、坐骨神经痛、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诸疾患、足痿等。

(6)环跳(足少阳胆经)

[定位]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主治]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挫闪腰疼,坐骨神经痛等。

(7)风市(足少阳胆经)

[定位]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主治]中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瘙痒,脚气。

(8)阳陵泉(足少阳胆经)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等。

胆囊炎刮痧哪个部位

一、刮痧部位

1.选足太阳膀胱经的胆俞、阳纲穴和任脉的中脘穴,可通泻肝胆之气;

2.选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穴和手少阳三焦经的支沟穴,可疏泄肝胆经气、清热利湿;

3.选督脉的至阳穴,可治黄疸。

二、刮痧方法

1.刮背部

自左向右刮拭至阳、阳纲、胆俞穴。

2.刮腹部

自左向右刮拭中脘穴。

3.刮上肢背侧

点按或刮拭支沟穴。

4.刮下肢外侧

沿足少阳胆经走行,由上往下刮拭,重点刮拭阳陵泉穴。

三、适应症

适用于胆囊炎、胆结石患者,有上腹部或右上腹疼痛,伴有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者。

部分患者还会有腹胀、上腹或右上腹不适、胃灼热、嗳气、吞酸等症状,进食油炸或高脂的食物会使症状加剧。

针灸阳陵泉作用

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腧穴,为本经脉气所入,且足少阳胆经循行“过季胁”,阳陵泉为治疗胁肋部疾病经验要穴,该穴有疏泄肝胆,和解少阳,清热除湿,祛风散邪,舒筋活络,缓急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坐骨神经痛,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小儿舞蹈病等。

脾胃肝肾养生7大穴位

1、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主治病症:腹痛,肠鸣,腹胀,泄泻,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神经衰弱等。

2、足三里穴

专家介绍,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3、神阙穴

按摩神阙穴,将手掌放在腹部,围绕肚脐顺时针揉50下,再逆时针揉50下,可起到疏肝健脾和胃通腑等养生保健作用。

4、内关穴

按摩内关穴,专家表示,一次用手轻轻按摩该养生穴位30下,可和胃宽胸。

5、期门穴

按摩期门穴,专家称,期门穴为肝经的最上一穴,主治疾病: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泻,饥不欲食,胸中热,喘咳,奔豚,疟疾,伤寒热入血室。

6、日月穴

日月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主要穴道之一,取该养生穴位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日月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乳头正下方的肋骨和肚子交接处“期门”之下,第七肋间隙中。(或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7、阳陵泉穴

专家指出,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该养生穴位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按摩此养生穴可治疗慢性胃炎、胃痛等。

居髎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居髎的作用

居髎穴属足少阳胆经,有散风祛湿,舒筋利节,强腰益肾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腰腿痹痛,下腹痛,瘫痪,足痿,疝气等症;每天坚持按摩还可以疏通腰臀部胆经之气血,消除腰臀部侧面肥胖,美化臀部。

肩井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肩井的作用

肩井穴为足少阳胆经的腧穴,又与手少阳三焦经,阳维脉交会,三焦经及阳维脉的阳气因此汇入穴内,气行则血行,此穴一打开,全身气血也随之而起,从而起到通经活络,消肿祛风的作用;加之肩井与足阳明胃经交会,故点按该穴能疏泄肝经之郁结,又能解胃经之积热。

相关推荐

按摩哪里对肝脏按摩章门疏肝理气

章门意指肝经的强劲风气在此风停气息,是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章门是脏会穴,统主五脏疾病,按摩章门能帮助肝疏通气机,维护肝的疏泄正常,起到疏肝健脾,理气散结的功效。 定位取穴:仰卧位或侧卧位,在腋中线上,合腋屈肘时,肘尖处即是该穴。 按摩方法:站姿,双手大拇指置于两侧穴位上,其余四指屈曲,用大拇指的指腹垂直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胀痛感为宜,按摩时间1-3分钟。

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怒伤肝

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性喜顺畅豁达。如果长期郁愤,可以导致肝气郁结,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愤怒会使人呼吸急促,血液内红细胞数剧增,血液比正常情况下凝结加快,心动过速,这样不仅会损伤心血管系统,更会影响肝脏健康。 对策:尽量控制自己情绪,另外,还可以推拿按摩肝经和胆经可以通畅肝气,保持其正常的疏泄功能,调整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输布畅达,使得情志舒畅。

按摩环跳有什么好处 环跳穴的功效作用

环跳穴是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这两条阳经的交会穴,按摩该穴位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健脾益气的作用,主治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脑血管后遗症,腰腿痛,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脚气,感冒,神经衰弱,湿疹等。

足少阳胆经的作用 敲打足少阳胆经的好处

足少阳胆经循行于人体的侧面,经常点按胆经上的穴位,敲打敲打胆经,可以疏肝利胆,化瘀排毒,特别是下肢的外侧部,手握空拳进行敲击,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络,利胆排毒,特别适宜于有肝胆疾病的患者,对下肢麻木,腿脚不利等症状也有一定效果。

足少阳胆经的准确位置图 足少阳胆经分支

耳部的支脉:从耳后完骨穴分出,经翳风穴进入耳中,出于耳前,过听宫穴至外眼角后方。 外眼角的支脉:从外眼角分出,向下到大迎穴,与手少阳三焦经在眼下会合,下行至颈部,与前脉会合于缺盆,由此向下进入体腔,通过膈肌,联络于肝,属于胆,沿胁肋部,向下绕阴部毛际,横向进入髋关节部,与前脉会合于此。 缺盆部的支脉:从锁骨上窝向腋下,沿侧胸部,经过胁肋,向下与前脉会合于髋关节部,再向下,沿着大腿外侧,膝关节外侧,向下行于腓骨前缘,直下到腓骨下段,下出于外踝之前,沿足背到达足第4趾外侧端。 足背的支脉:从足背上分出,进入足

悬颅穴的功效作用有哪些

悬颅穴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中点处。 足少阳胆经行于侧头,此穴属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阳盛则热,风盛则动,故本穴有疏风清热,消肿止痛的作用,临床用于风热胆火所致的头面疾患,以及热扰神明的惊痫。用食指和中指 置于本穴上,轻柔按揉1-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能消除肿痛,有效治疗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还有助于提高幼儿注意力。

维道的意思是什么

1、维道穴:足少阳胆经,足少阳、带脉交会穴 2、穴位含义:带脉气血由此传向胆经。 3、维道:维,系物的大绳或维持之意。道,道路。维道名意指带脉气血在此又继续循胆经路线运行。本穴物质为五枢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胆经气血在京门、五枢、维道此三穴实际上是借带脉道路而行,至本穴后才交于胆经的居髎穴,本穴如有维持胆经气血运行的连贯作用,故名维道。 4、足少阳带脉之会:本穴气血既属带脉又属胆经,故为足少阳带脉之会。

委中穴两边是什么经脉

以右腿为例,委中穴左侧是足少阴肾经,右侧是足少阳胆经。委中穴本身在足太阳膀胱经上。 小腿经脉分布: 内侧(从后往前):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 外侧(从后往前):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

风市的定位在哪里

风市的准确位置 风市属足少阳胆经经脉穴道,穴位在人体大腿外侧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所在的部位。 快速取穴法 1.仰卧位,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两手自然甚至时,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中指尖处,按压有酸胀感。 2.仰卧位,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腘横纹上7寸,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按压有酸胀感。 风市的功效与作用 风市属足少阳胆经腧穴,具有舒筋活络,祛风止痒之功,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可以起到祛风湿,利腿足的作用,对于脚痛,腰膝酸痛,腰重起坐难等病症有特殊疗效,长期坚持按压,能够有效治疗下

足临泣配外关 头临泣有足临泣的关系

头临泣是足少阳胆经常用腧穴之一,位于目正视,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的中点处,有降浊升清的作用,主治头痛、目痛、目翳、鼻渊等头面五官病证以及小儿惊痫,癫痫等症。头临泣与足临泣除了都属于足少阳胆经,并没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