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菊的介绍
苦菊的介绍
苦菊是一种分布在南欧以及中国南京等地的菊科、菊苣属的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性喜冷凉气候,初夏抽花茎,嫩叶可食,可生食凉拌,适生食、煮食或作汤。
苦菊味感甘中略带苦,颜色碧绿,可炒食或凉拌,是清热去火的美食佳品,也有抗菌、解热、消炎、明目等作用。因且有清热解暑之功效,受到广泛的好评。
苦瓜介绍
苦瓜属于葫芦科苦瓜属的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原产于东印度热带地区。日本、东南亚栽培历史悠久,17世纪传入欧洲,仅供观赏,不作食用。我国早有栽培,除供观赏外,还供菜用。苦瓜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湖南、四川等省栽培较普遍。苦瓜果实中含有各种营养物质。苦瓜耐热,病虫害少,易栽培。近年来各大中城市作为增加夏秋淡季蔬菜花色品种来栽培。广东地区苦瓜还出口港澳。苦瓜还作为庭园垂直绿化的观赏植物,夏季开黄色小花,真是万绿丛中点点黄。果实成熟后桔黄色,又添一景。果肉开裂后种子外面有红色厚肉,似蛋黄,非常艳丽。苦瓜不仅是夏季佳蔬,又是一味良药,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逐渐扩大栽培的区域。
苦瓜根系发达,侧根较多,根群分布范围在1.3米以上,茎为蔓性,五棱,浓绿色,有茸毛,分枝力强,易发生侧蔓,侧蔓又发生孙蔓,形成枝叶繁茂的地上部。子叶出土,初生真生对生,盾形、绿色。真叶互生,掌状深裂,绿色,叶背淡绿色,5条放射叶脉,叶长18厘米,宽18~24厘米,叶柄长9~10厘米,柄上有沟。花为单性,雌雄异花同株。先发生雄花,后生雌花,单生。果实为浆果,表面有很多瘤状突起,果形有纺缍形,短圆锥形、长圆锥形等。皮色有绿色,绿白色和浓绿色,成熟时为桔黄色,果肉开裂,露出种子,种子盾形、扁、淡黄色,每果含有种子20~30粒,千粒重为150~180克。
明代以前医书没有记载苦瓜,明代《救荒本草》、《本草纲目》始列入,疑为三宝太监下西洋时,从南洋群岛移植过来。清代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说:”苦瓜清则苦寒;涤热,明目,清心。可酱可腌。中寒者(寒底)勿食。熟则色赤,味甘性平,养血滋肝,润脾补肾。” 即是说瓜熟色赤,苦味减,寒性降低,滋养作用显出,与末熟时相对而言,以清为补之。其实吃苦瓜以色青末黄熟时才好吃,更取其清热消暑功效。
菊苣的介绍
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菊科菊苣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质、短粗。茎直立,有棱,中空,多分枝。叶互生,长倒披针形,头状花序,花冠舌状,花色青蓝。
菊苣为药食两用植物,叶可调制生菜,根含菊糖及芳香族物质,可提制代用咖啡,促进人体消化器官活动。 植物的地上部分及根可供药用,中药名分别为菊苣、菊苣根,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健胃等功效。该植物耐寒,耐旱,喜生于阳光充足的田边、山坡等地。中国等国家均有分布。
苦瓜的介绍
苦瓜又名凉瓜,是葫芦科植物,为一年生攀缘草本。茎、枝、叶柄及花梗披有柔毛,腋生卷须。叶子的直径达3至12厘米,有5至7道掌状深裂,裂片呈椭圆形,外沿有锯齿。春夏之交开花,雌雄同株,黄色。果实长椭圆形,表面具有多数不整齐瘤状突起。种子藏于肉质果实之中,成熟时有红色的囊裹着。苦瓜是人们喜爱的一种蔬菜,原产地东印度。在东南亚、中国、和加勒比海群岛均有广泛的种植。苦瓜提取类黄酮物质与桑叶提取物脱氧野尻霉素结合形成一种新物质——洗胰清糖素(cics),具有降血糖、血脂、抗炎等作用。
苦瓜的介绍
苦瓜 [1] (学名:Momordica charantia L.)葫芦科苦瓜属植物 [1] ,一年生攀援状柔弱草本,多分枝;茎、枝被柔毛。卷须纤细,不分歧。叶柄细长;叶片膜质,上面绿色,背面淡绿色,叶脉掌状。雌雄同株。雄花花梗纤细,被微柔毛;苞片绿色,稍有缘毛;花萼裂片卵状披针形,被白色柔毛;花冠黄色,裂片被柔毛;雄蕊离生。雌花单生,花梗被微柔毛;子房纺锤形,柱头膨大。果实纺锤形或圆柱形,多瘤皱,成熟后橙黄色。种子长圆形,两面有刻纹。花、果期5-10月。
苦瓜原产东印度,广泛栽培于世界热带到温带地区。中国南北均普遍栽培。苦瓜果味甘苦,主作蔬菜,也可糖渍;成熟果肉和假种皮也可食用。
洋甘菊的介绍
洋甘菊是菊科植物,原产欧洲。洋甘菊、罗马洋甘菊和德国洋甘菊有许多共同的特征:约30公分高,中心黄色,花瓣白色,略为毛茸茸的叶片。洋甘菊精油也是非常流行的保键和药物制品。洋甘菊都有帮助睡眠的功效,缓解病人的发炎和疼痛症状,缓解由神经性皮肤瘙痒引起的失眠。中国也有大量栽培,用以入药和制茶。
洋甘菊的拉丁文种名Nobilis含义是“高贵的花朵”,早在古埃及、古希腊罗时期,洋甘菊便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当中,Chamomile 一名就是源自希腊文,意为“大地苹果”。事实上,不仅它的花具有强烈的苹果香,而且内含丰富的氨基酸、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镁、钙、铁、锌等有益成分,如同苹果一样被民间视为温和且不具副作用的万能疗方。
洋甘菊作为发汗剂。洋甘菊适用于所有的硬块肿,关节炎疼痛的消除,并促进骨胳肌肉的收缩,洋甘菊可消除腹部的疼痛,另一作用在于除结石,除了消化道的症状治疗外,洋甘菊还有治疗疼痛的效果,其止痛作用特别适用于肌肉、骨关节及内脏器官的疼痛,这些疼痛的项目包含了耳痛、头痛、偏头痛、腰痛、腹痛、幼儿牙痛、生理期疼痛及颜面神经痛。
对肌肉方面的疼痛而言,以洋甘菊调配的按摩油可使因运动过度或肌肉亢奋所引起的热感产生舒缓效果,另外,洋甘菊能激活淋巴球,因此在芳香疗法中称洋甘菊为易受感染病患体质强化剂,洋甘菊可活化肝脏的功能
瓜叶菊的介绍
瓜叶菊来自原产大西洋加那利群岛。
我国各地公园或庭院广泛栽培。花色美丽鲜艳,色彩多样,是一种常见的盆景花卉和装点庭院居室的观赏植物。
瓜叶菊是一种值得观赏的植物。
菊科千里光属和有亲缘关系的属的几种栽培观赏植物。後一类有的矮小,可密植,花大,花簇紧密;有的较高,花簇大而开展,花小,星状。两个类型都易以种子繁殖,花市上常种作盆花出售,花色多种多样。
瓜叶菊的外形。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70厘米,被密白色长柔毛。叶俱柄;叶片大,肾形至宽心形,有时上部叶三角状心形,长10-15厘米,宽10-20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深心形,边缘不规则三角状浅裂或具钝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白色,被密绒毛;叶脉掌状,在上面下凹,下面凸起;叶柄长4-10厘米,基部扩大,抱茎;上部叶较小,近无柄。
瓜叶菊需要的生长环境。
喜冬季温暖、夏季无酷暑的气候条件,忌干燥的空气和烈日曝晒,还要有良好的光照。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喜阳光充足和通风良好的环境,但忌烈日直射。喜凉爽湿润的气候。凉爽的气温和充足的阳光是其良好生长的主要条件。喜富含腐殖质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忌干旱,怕积水,适宜中性和微酸性土壤。花期为12月至翌年4月,盛花期3--4月。
瓜叶菊是一种很特别的植物,只要利用好它,它能给你的家居带来不一样的变化。
苦荬菜介绍
【出处】出自《嘉佑本草》。
【拼音名】Kǔ Mǎi Cài
【英文名】Herb of Denticulate Ixeis
【别名】苦荬、老鹳菜、盘儿草、鸭舌草、苦球菜、兔仔草、牛舌草、土蒲公英、黄花菜、苦碟子、苦丁菜、败酱草、墓头回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苦荬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xeris denticulata (Houtt.) Stebb. [Lactuca denticulata (Houtt.) Maxim.]
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收,鲜用或阴干。
【原形态】苦荬菜 多年生草,高30-80cm。全株无毛。茎直立,多分枝,紫红色。基生叶丛生,花期枯萎,卵形、长圆形或披针形、长圆形或披针形,长5-10cm,宽2-4cm,先端急尖,基部渐窄成柄,边缘波状齿裂或羽状分裂,裂片边缘具细锯齿;茎生叶互生,舌状卵形,无柄,长4-8cm,宽1-4cm,先端急尖,基部微抱茎,耳状,边缘具不规则锯齿。头状花序排成伞房状,具细梗;总苞长约7mm,外层总苞片小,长约1mm,内层总苞片5,条状披针形;花全为舌状花,黄色,长6-9mm,舌片长4-6mm,先端5齿裂。瘦果黑褐色,纺锤形,稍扁平,长1-2mm,喙长约0.8mm,冠毛白以。花期4-6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低山的山坡、田野、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长约50cm。茎呈圆柱形,直径1-4mm,多分枝,光滑无毛,有纵棱;表面紫红郄至青紫色;质硬而脆,断面髓部呈白色。叶皱缩,完整者展开后呈舌状卵形,长4-8cm,宽1-4cm,先端急尖,基部耳门面,微抱茎,边缘具不规则锯齿,无毛,表面黄绿色。头状花序着生枝顶,黄色,冠毛白以;总苞圆筒形。果产纺锤形或圆形,稍扁平。气微,味苦、微酸涩。
以身干、无杂质、无泥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皮层薄壁细胞类圆形,3-5列,内含叶绿全,棱脊处有厚角组织;内皮层明显。维管束外韧型,环状排列,束间形成层明显,每个维管豆的木质部间有纤维束相连,纤维多角形,壁厚,木化;木质部导管2-5个呈半径向排列,木薄壁细胞和木纤维均木化。髓部由大型薄壁细胞组成,中央呈空洞。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呈波状弯曲,无气孔或罕见不定式气孔;下表皮细胞多边形,垂周壁较平直,气孔不定式,众多。上下表皮均无毛茸。
【鉴别】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滤过,滤液用石油醚20ml萃取。乙醇液及石油醚分别进行下列试验:①取乙醇液1ml,加镁粉少许,再滴入浓盐酸数滴,呈红色。(检查黄酮类)②取乙醇液1ml,加盐酸羟胺醇液5滴及氢氧化钠醇液10滴,水浴加温数分钟,冷后用盐酸使成弱酸性,加1%氢氧化钠50ml,回流1h,分取石油醚层蒸干,加1ml冰乙酸使其深解,再加1ml,醋酐,沿试管壁渐渐滴入5-10滴浓硫酸,两液交界面呈红棕色,混匀后呈浓红棕色。(检查甾萜)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痈疖亲毒;乳痈;咽喉肿痛;黄疸;痢疾;淋证;带下;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用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搽;煎水洗或漱。
【各家论述】
1.《嘉佑本草》:治面目黄,强力止困,敷蛇虫咬。又汁敷疔肿,即根出。
2.《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消肿。治无名肿毒,乳痈,疖肿。
3.《温岭县药物资源名录》:清凉解毒,消痈散结。治毒蛇咬伤,肺痈,疖肿,跌打损伤。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