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顶嘴其实这是好事
孩子爱顶嘴其实这是好事
1、有助于找到界限
“等我们吃完了再去干”,妈妈劝儿子卢卡斯。9岁的卢卡斯生气地把椅子往后一推,顶了一句:“为什么?”我还有些事要做,比坐在这里要好。”法斯博士说,卢卡斯的这种挑衅是在试验他的能力的极限在何处。同这个倔头倔脑的阶段相似,同父母拌嘴能使孩子有机会学会估量自己。争辩是摆脱儿童无方向状态的一个途径,可以使他们知道自己的能力和界限在何处。
2、形成自己的意志
法斯说:“争执能帮助儿童变得自信和独立。在对抗中他们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知道怎样才能贯彻自己的意志。”争执也表明孩子正在走自己的路,他们注意到,父母并非总是正确的。
3、应付冲突的训练
安格拉想学骑马,但是她妈妈反对。妈妈说:“我要对你负责”。安格拉反驳说:“萨比内的父母也对她负责,但他们允许她骑马。”争论有学习的效果。孩子通过争论学到争论的艺术。考虑到日后在工作中,以及和同伴的关系中会有争论,这种学习对儿童是重要的。
4、爱的表示
俗语说,相亲相爱,才会相互逗弄。斗嘴是向对方表示,你对我是重要的。一个人如果总是与世无“争”,他就是向周围的人表示,你们对我无所谓。
◎孩子与父母争辩对成长有益
心理学家经过调查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反抗期,能同父母进行真正争辩的孩子,将来会比较自信,也富有创造力。孩子与父母争辩,在成长历程中至少有两点益处:
1、刺激智力的发展
能促成孩子和父母争辩的直接原因,是语言能力的进步和参与意识的觉醒。在争论时,孩子必须根据自己对环境的观察分析,选择并运用学到的语汇和表达方式,试图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欲望、观点,挑战父母,这将大大刺激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通过争辩,孩子可以学到争论、辩论的逻辑技巧,这对孩子日后思维的发展是有利的。
2、帮助形成个人意志
心理学家认为,争执能帮助孩子变得自信和独立。在争辩中,孩子会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知道应该怎样表达才能实现自己的意志。争执也表明孩子自我意识的觉悟,正在尝试着走自己的路。孩子在与父母争辩后发现,父母并非总是正确的。辩论的胜利,无疑使孩子获得一种快感和成就感,既让孩子有了估量自己能力的机会,也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力。
因此,明智的父母通常不把自己的意志简单地强加在孩子身上,而是为孩子的争辩创造了一种宽松、平等的氛围。在争辩的过程中,父母应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不要简单地把孩子的争辩看作是对长辈的不敬。
孩子顶嘴是青春期的反应
我常听到一些父母抱怨,说孩子越来越不好管,你说东他往西,原本孝顺、听话的好孩子变成了整天和自己顶牛、对立的冤家。
其实,顶牛是孩子青春期情绪的必然反应,也称逆反心理。既然是生理和心理的必经阶段,父母大可不必过于惊恐。
一、溺爱型逆反
一位母亲曾在来信中向我讲述了她的困惑:
儿子9岁生日那天,我们带他到商场买礼物。刚进商场,他就迫不及待地跑到赛车专柜前,挑了一辆300元的赛车。300元钱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小数目,而且家里已经有很多赛车,但我们不想扫孩子的兴,咬咬牙还是满足了他。正当我们付了钱要离开的时候,宇飞看到一个小朋友买了一辆更大更贵的赛车就不走了,非要再买一辆不可。我们当然拒绝了他,他不干了,大哭起来,还赖在地上打滚。看到周围人异样的目光,我和他爸爸觉得很丢人,拗不过他,只好赶快付了钱,拉着孩子逃离了商场。
从那以后,宇飞变得越来越任性,提的要求也越来越过分,稍不顺心就和我们大吵大闹。我真的很困惑,孩子为什么会变得这么自私、任性?
小宇飞的表现属于典型的溺爱型逆反。
现在城市中有很多“421家庭”,即家庭中有4个老人、一对父母和一个孩子。孩子是6个大人的生活重心,大人们对孩子宠爱有加,即使犯了错误,依然无原则地迁就。久而久之,养成不良习惯,自然会出现不服管和与父母对抗的状况。
二、受挫型逆反
一位母亲曾给我讲过她儿子的情况:
我的儿子名叫贤文,是个非常出色的孩子,他是少先队大队长,年年都是三好学生,老师、同学都很喜欢他。他在家里也非常懂事,常帮我做家务,和我特别亲。
但自从孩子上了初中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变得不爱说话,脾气也非常古怪。
一天我下班回家,习惯性地问了句:“作业做完了吗?”没想到我这随口一问却让他急了,“什么时候写作业我自己知道!不用你操心!”
几天以后,我和孩子爆发了一次激烈的争吵。那天我回家看到贤文在看动画片,就说:“怎么总看电视?多大了还看动画片?作业写完了再看!”说着就随手把电视的电源拔掉。不料他腾地一下从沙发上跳起来,大吼道:“插上电源!”“不许看!”我很强硬。“我就不写!”我更生气了,愤怒地瞪着他。不料他竟冲过来抢电源线,情急之下我打了他一耳光,结果他砰的一声摔门而去。
您说我怎么办呢?
后来我了解到,贤文就读的中学是全市的重点中学,到了这个强手如林的新环境,他已不再是数一数二的好学生,成绩只能排班级10名左右,而且一直当大队长的他,最近在班干部竞选中失败了。这使得贤文越来越失落、自卑,而父母、老师也没有察觉到他情绪的变化。内心的压力无处宣泄,他变得越来越急躁,稍不顺心就和父母对着干。
三、压抑型逆反
下面是一位父亲的痛苦忏悔:
我30多岁时才有了孩子,当然对他施予厚爱,希望他出人头地。
于是,我成功地实施了我的教育计划:儿子5岁半就上小学一年级,二年级结束时直升五年级,初中、高中儿子一路遥遥领先,不到14岁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全国重点大学,之后留学美国。
一年后,我骄傲地去美国探亲。谁料想,见到儿子的当天,我们俩就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吵。儿子说:“我早就想告诉你了,我决不会从事学术研究,也不想当什么科学家,我只想平静地、有所作为地生活。”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么没出息的话竟然出自儿子之口,盛怒之下我狠狠地掴了他一掌。儿子惊呆了,他冲出房门,驾车离去。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情绪激动的儿子发生了车祸,年轻的生命消逝在异国的土地上。
我一直在想,如果孩子小时候,我认真地和他讨论他的理想,或者他在不满意我的安排时能向我反抗,可能最后的结局就不会这样悲惨。
引发这场悲剧的正是因为孩子压抑已久的不满情绪没有得到正确的疏导。我们应该从中得到什么教训呢?
父母遇到与孩子相关的事情时,一定要和孩子商量,给孩子选择的机会,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千万不要代替孩子决定,更不要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父母应给孩子一定自由的发展空间,不断肯定孩子的各种努力,鼓励孩子走向成功。
教育家陈鹤琴说得好:凡是孩子能做到的事情,能做的决定,大人不要替他去做。孩子进一步,大人退一步,这就是成长。
宝宝脾气犟怎么办
宝宝爱顶嘴,都被爸爸妈妈看作是不听话的表现。其实,有时候顶嘴正是宝宝独立思想和特别个性的表达。爸爸妈妈应当分清宝宝什么时候才是真的顶嘴,什么时候是个性自我的表达。
宝宝顶嘴多半是由于他们还没学会恰当地表达,没法让宝宝有效地停止顶嘴的爸爸妈妈,往往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在教育宝宝时不免粗暴急躁,而这种不当的处理方法往往很容易伤害宝宝的心灵。不妨在家里营造出足够的民主气氛,谁说的有理就听谁的,并且鼓励宝宝随时讲出自己的感受,随时化解宝宝的委屈。别怕你会没有威信,其实你越这样做,宝宝越会理解和认同你。
孩子爱顶撞家长要冷静应对
孩子爱顶嘴可能是“有冤情”
小明是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语、数、英成绩都不太好。上周末,小明爸爸带着孩子来资讯,并说小明平时做功课时不专心,爱看电视,一说他还顶嘴,打了他也不改。老师发现,父子关系发展到谁也不服谁的状况。
老师了解到,小明爸妈工作忙,从小把小明交给爷爷奶奶带,老人除了操持家务也没有什么爱好,经常和小明一起看电视,小明也跟着爱上了看电视。而小明的爸爸妈妈 每天工作完回家感到疲惫不堪,也常借看电视消除疲劳。到了快期末考时,小明爸爸才要求小明不能看电视,但小明这时已很难抵住电视的诱惑。
专家提醒,大人的带动作用,使小明爱上了看电视,小明老爱顶嘴,说明孩子也“有冤”。此时家长不应单向地考虑孩子身上的错误,更应反省自己和孩子沟通 时是否有良好心态,要找到沟通的科学方法。
孩子的“叛逆期”是成长必经过程
小念的妈妈为照顾小念辞去了还不错的工作。小念乖巧伶俐,小学六年下来成绩一直不错。但初一开始,小念变了,对妈妈很不尊重,对学习也没什么 兴趣,成绩一路下滑,还经常躲在房间里看小说。妈妈看着孩子很多习惯都不顺眼,两人一说就吵。
专家认为,11岁后的孩子处于“叛逆期”,对于学习认知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家长与孩子沟通的和谐性,也决定了孩子学习成绩的发展。首先,家长必须认识到孩子的“反抗”并不是一件坏事,这是他们成长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孩子对不喜欢的事情一律顺从,反而会陷入无法自力更生的危险中,变成缺乏自主性的人。
怎样的“顶嘴”是合理的?如何接受和引导孩子的“反抗”?这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自控力和自主能力的关键环节。
现在中学生90%的有叛逆心理
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感觉,自打孩子上了初中后就变了,爱顶嘴,不听话、很叛逆……对此,青海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霍静说,约有90%以上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叛逆心理,这一切都是孩子青春叛逆期的表现。
张女士的儿子小新自从升入初二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不爱说话,脾气古怪。一天张女士下班回家,发现小新正在看电视,张女士习惯性地说了句:“学习这么紧张还有时间看电视。”说完,随手把电源拔掉了。没想,这一举动惹恼了小新,他腾地一下从沙发上跳起来,大吼道:“插上电源!”“不许看!”张女士也很强硬。“我就不写!”小新冲上去抢张女士手中的电源线,情急之下,张女士打了小新一耳光,结果小新摔门而去。张女士说:“孩子突然像变了个人,越来越难管,说什么他都不听。”
霍静说,约有90%以上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叛逆心理,这些叛逆主要表现在:对老师的教育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无端否定;在乎个人的自尊心或面子,有时故意在课堂上与老师抬杠;我行我素,如学校不准校内骑车,有的同学偏要骑。“14岁是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时期,初二学生最难管,所以被称之为爆发期。”霍静说,由于升学、人际关系等压力的增大,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不及时引导,孩子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家长应正确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霍静说,在现实教育中,一些家长很容易陷入教育两极分化的误区。第一,全面打击。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顶嘴、不听话等,大为恼火,觉得不把孩子的这股“邪劲”压下去,孩子就有可能变坏。于是采取强硬措施,非打即骂。渐渐地,孩子关上了心灵深处那扇与父母交流的大门。第二,放任自流。一些家长几度管教而无起色后便失去了信心。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行为发生偏差,等到家长懊悔时,才发现已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爱顶嘴怎么办
方法/步骤
1
家长要明确的目标激励他
孩子在顶嘴时候,家长要用温和的语气,用明确的目标来激励孩子。比如说孩子就是不吃饭,那妈妈应该蹲下来跟宝宝说:“宝宝长大后不是想做超人吗?超人都是吃很多饭的,宝宝不吃饭就做不了超人了哦。”
步骤阅读
2
给孩子树立威信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从小开始就应该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对应孩子顶嘴不要用没办法的语气,比如说“爸爸妈妈是改不过来了,希望你……”。虽然这是实话,但这样也就是放纵孩子顶嘴。家长在孩子心中失去了力量,那么家长也就放弃了管教孩子的权利。
3
千万不要逼孩子
避免孩子顶嘴,一定要用先解释给孩子听为什么要它这样做。与其训斥、逼着孩子睡觉,还不如说跟孩子说:“明天妈妈带你去测身高哦,睡觉睡晚了不会长高的,宝宝最乖了,快点睡!”当在测身高时,夸奖他长高了,这是好好睡觉和吃饭的结果。以后孩子一定会乐意听你的话。
4
先检查自己的习惯
有时候孩子顶嘴是在模仿身边的人。因此家长要好好的检查下自己是否有这样的语言习惯。是否家长之间经常吵架,或者是妈妈会跟奶奶吵架。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小孩子会潜移默化。
5
让孩子看到任性的后果
孩子动嘴要让孩子受点小教训,比如孩子不吃饭,那就不吃吧,等到饿了,看他会怎么样。又比如孩子不肯穿衣服,那么由着他的性子先,让他感觉寒冷时再给他加衣服。并告诉孩子:“你看吧,不听妈妈的话吧。”
6
给孩子一个准备时间
若想要孩子进行莫活动,家长应该要提前跟孩子说,等下要干嘛干嘛的,叫孩子要提前准备。比如说:“再过十分钟我们就要睡觉了哦。”给孩子一个心理准备,不会扫孩子的兴,可以避免孩子的一些顶嘴行为。
注意事项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过这个时期。家长怎样处理才是重点。学习能力专家建议广大家长应该先要自我反省,看是否是自身的习惯影响了孩子,然后再采取措施。
孩子为什么会顶嘴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和父母顶嘴的事就多了起来,孩子为什么容易和父母顶嘴呢?细想起来,大凡孩子与父母顶嘴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孩子做错了事,但对父母的批评不服气时;
2、孩子没做错事,父母冤枉了他时;
3、孩子做错了事,他感到处理不公时;
4、有些事孩子不想马上做,父母逼他去做时
5、大人心情不好,拿孩子出气时。
以上这些情况,不一定孩子全对,但父母确实做得不太妥当,这时孩子顶嘴不是什么坏事,可以让父母头脑清醒点,反思一下。
从孩子方面看,顶嘴有孩子特别的原因,现在的孩子接受教育较早,看书看报多,接受知识多,他们的知识面比父母当年要宽得多。这直接的结果是判断是非的能力强了,要求独立的心理强了。还应该看到,顶嘴也是他们表达自己的判断的一种特定方式。孩子追求独立性,要加强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这和孩子的“品行”并不能相提并论。孩子表达自己的判断,不可能像大人那样圆滑和委婉。所以对孩子的顶嘴,不要一概斥之为不礼貌,不尊敬长辈,要区别对待。
顶嘴当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式,顶嘴很具挑战性,不太容易被父母容忍;况且,孩子一旦习惯成自然,也不利于他的学习和成长,甚至会影响长大成人后的人际关系的和睦。对于孩子的顶嘴,专家开出如下药方,药方的主旨是,要从父母自身做起。
一、不要轻易责备批评孩子。最好是问清缘由,再决定处治的方法。需要批评时,也要有分寸;需要惩罚时,也要说清道理,让孩子被罚得心甘情愿。
二、要树立榜样。孩子顶嘴的习惯往往是父母带出来的。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言传必要,身教更不可或缺。
三、引导孩子说理,为自己申辩。首先要允许孩子申辩,鼓励孩子申辩。既然你批评孩子,就应允许孩子有这种权力。这样的好处是,让孩子感到无论做什么,有理才能站稳脚跟,对发展孩子个性很有利。
摆事实,讲道理,孩子们一开始可能不会很有章法和条理。但这是一种锻炼,可以使孩子学会从各种困境中摆脱出来,练就坚强的性格。压制孩子,让他把委屈吞进肚子里,只能造就委曲求全或满怀忧愤的性格。
孩子顶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1.有助于找到界限
“等我们吃完了再去干”,妈妈劝儿子卢卡斯。9岁的卢卡斯生气地把椅子往后一推,顶了一句:“为什么?”我还有些事要做,比坐在这里要好。”法斯博士说,卢卡斯的这种挑衅是在试验他的能力的极限在何处。同这个倔头倔脑的阶段相似,同父母拌嘴能使孩子有机会学会估量自己。争辩是摆脱儿童无方向状态的一个途径,可以使他们知道自己的能力和界限在何处。
2.形成自己的意志
法斯说:“争执能帮助儿童变得自信和独立。在对抗中他们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知道怎样才能贯彻自己的意志。”争执也表明孩子正在走自己的路,他们注意到,父母并非总是正确的。?
3.应付冲突的训练
安格拉想学骑马,但是她妈妈反对。妈妈说:“我要对你负责”。安格拉反驳说:“萨比内的父母也对她负责,但他们允许她骑马。”争论有学习的效果。孩子通过争论学到争论的艺术。考虑到日后在工作中,以及和同伴的关系中会有争论,这种学习对儿童是重要的。
4.爱的表示
俗语说,相亲相爱,才会相互逗弄。斗嘴是向对方表示,你对我是重要的。一个人如果总是与世无“争”,他就是向周围的人表示,你们对我无所谓。
孩子与父母争辩对成长有益
心理学家经过调查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反抗期,能同父母进行真正争辩的孩子,将来会比较自信,也富有创造力。孩子与父母争辩,在成长历程中至少有两点益处。
爱顶嘴的不一定是“坏孩子”
对待孩子的顶嘴,不少家长采取了专制的作风。这样下去,只会给孩子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
首先,产生逆反心理。生活中有的孩子犯了错误,试图找出理由为自己辩护,其目的无非是为求得父母对自己的谅解。如果父母武断地加以“狙击”,孩子会认为父母不相信自己。对父母的这种“蛮横”做法,孩子虽不敢言,但心不服,以后孩子即便有更充足的理由也不会再申辩了。其次,形成认识障碍。一些犯了错误的孩子,因为没有真正认识到错误而与父母争辩。而这时父母简单粗暴地不给孩子争辩的机会,不让其通过“辩”来分清是非,根本性的问题其实没有真正解决。再次,扼杀新思想。一个想“顶嘴辩解”的孩子,往往能将是非善恶权衡在自己的评判标准上,显示了不惟命是从,求是明理的思想特质。而父母“不许顶嘴”的高压使孩子产生了唯唯诺诺的心理。
面对“顶嘴”的孩子,父母该怎样做呢?总的来说,家长一不要害怕,二要教育引导,三要注意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宽容对待这需要父母们应有足够的民主风范,切忌为了面子和尊严,而置孩子的“委屈”和“苦衷”于不顾,以势镇人,以“大”压小,从而挫伤孩子的自尊,导致孩子逆反和逃避心理的形成。
二、耐心倾听要真诚地去倾听孩子辩解的理由,并且加以具体分析。不要凭主观臆断或一面之词而妄下结论。
三、营造辩论氛围因势利导,充分让孩子申辩,培养他们敢想、敢说的良好习惯,能使他们既明事理,又练口才。
四、引导孩子学会自我分析从鼓励的角度去教育孩子,使他们能正视存在的问题,鼓足信心去克服它。
最后,请父母们少些“权威教育”吧!善待孩子的“顶嘴”,把他们的思辩和不讲礼貌区分开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