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可以助你补肾
艾灸可以助你补肾
肾开窍于耳,所以耳大表示肾精充足,肾又主智通脑,所以大耳有福。当然这一切多与先天禀赋有关,是在胎内就形成了的。
古代的时候,描写有福之人,总忘不了写两耳。比如写刘备就两耳垂扁,两手过膝,这就是典型的帝王之相。平时,我们也可以留意一下,生活里比较成功的人士,很多都是大耳朵。
许多人问过我:“大耳是福相,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
我个人认为,“大耳是福相”是讲得通的。因为中医上讲“肾开窍于耳”,肾又主智通脑,肾精充足,耳朵就会长得很好。所以,古书上说的不全足迷信,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俄罗斯也有科学家研究发现,耳朵大的人,智商相对比较高,创造力比较强。
那耳朵不大的人,是不是生活、事业、健康就一定不如耳大的人呢?不一定。虽然“肾为先天之本”,可是如果注重后天养护,不过多透支使用身体,即使我们有一些先天不足,最后也能变得健康有福。
我一个朋友的女儿牛下来就体弱多病,两眼眼圈发暗,反应总是比别的孩子慢半拍。耳廓和耳垂也很小,一直到小学三年级,孩子吸收总是不好,老是拉肚子。她妈妈很无奈,看了全国很多医院,接受过中西医的各种治疗,化验单就厚厚的一摞,也没有改变孩子的现状。后来无奈之下找到我。
我看过她的化验单后,告诉她说:“细病还得细治,调养吧。”
当时,我给这孩子列了如下一个调养方案:
1,每天睡觉前给孩子揉耳朵。按揉耳尖、耳垂、耳廓,每次揉搓30次。这样,孩子就会睡得香,还会长个。
2,艾灸足三里,每周2次;肚脐隔姜片灸,每周2次,。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灸足三里就是通过通下焦以引上火下行,固命门之本,这样灸完之后人身阳气允盛,而且不会外泄。如果阳气泄了,虚劳不仅难以治好,反而会更加严重。所以足三里被称作“强壮保健第一穴”。
3,每周给核子捏脊至少2次,每次3遍,捏脊之后再捏提2遍。
4,每天给孩子用山药小米粥来养护脾胃。
山药是平补三焦的良药,有很好的补益脾气的药效,既可作主食,又可作药。
5,每天给孩子洗脚后按摩脚底涌泉穴10分钟。
涌泉穴就在我们弓起脚时脚前掌的凹陷处,长期按揉此穴可以治疗眩晕、小儿惊风、足心热等疾患,此穴是肾经上的穴位,常按摩,对小孩长个、保持精力充沛、智力发育很有帮助。
6,经常给孩子喝核桃粉或每天吃两个核桃。
核桃入肾经,具有补肾补脑、润大肠、通热秘、止寒泻虚泻的作用。
孩子的妈妈照我说的去做了,三个月后,孩子拉肚子的毛病就没有了,黑眼圈也不见了,而且也很少生病。
很多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生病,着急得不行。我觉得,凡事应该这样想,小孩子就像小树苗一样,只有经历了风雨,才能茁壮成长,总得有一个过程。
贴耳穴,能调理睡眠
好的睡眠是我们保持健康的法宝。其实,睡眠时人的身心都处于很安静的状态,而安静也是一种由内而发的力量。很多时候,当我们忙得不可开交,我们需要静下来,梳理一下自己的生活。这样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还可以给自己注入全新的能量。
在我们身边总有很多“停不下来”的人,他们天天片刻不停,一停下来就感觉辜负了大好时光,所以就会去做很多事情,拼命地让自己去完成,觉得唯有如此,才是一个不浪费生命的人。可是这些忙碌的背后又包含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愁肠呢?
我的牙齿不好,王大夫一直是我的牙科医生。去洗牙的空隙,他老缠着我给他贴耳穴。王大夫说,你每次给我贴完耳穴,我明显感觉睡眠变好了。
王大夫就是那种“停不下来”的人,长期的“停不下来”让他刚过40岁就得了失眠,天天睡不着,很受折磨。于是我就给他进行贴耳穴治疗。因考虑问题多,透支了精力,所以用六味地黄丸的保健量补。他还有齿痕舌,可见其思虑太过,又伤了脾脏,又给他用健脾丸。
另外,进行贴耳穴,并配合每天每穴按压神门穴2分钟,每次按压120次,5天更换另一耳朵,10天为一疗程。神门穴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要穴,对于心痛、心悸、胸痛、神经衰弱等疗效显著。除了这些,还在饮食上给予调养:比如每天晚餐用小米和黄豆熬粥,小米有助眠功效,黄豆和小米能进行氨基酸互补,另外,豆类形肾,还能补肾。就这样调理了三天,他就告诉我说,效果真的很好。后来一直坚持了两周,王大夫的失眠就彻底好了。
我还认识一位老板,因为最近被提拔了,特别兴奋,但自己是新手,鹱力很大,于是失眠了,总是凌晨三四点钟醒来,就再也睡不着。起床吧,太早;睡吧,睡不着。无奈之下,他就找到了我,我也对他进行贴耳穴治疗,不久他就告别了失眠。
实际上,人体小风水必须同周围环境的大风水相协调、相统一,秉乘天地之气才能健康有活力,事业才能一顺百顺。到了晚上,在应该进入梦乡的时候没有入睡,那时间久了,就会影响到健康,出现“凶相"了。
夏季体质虚寒可试试穴位艾灸
你是否经常手脚冰凉,畏寒怕冷?那么你可能是虚寒体质哦。中医认为,春夏养阳,阳气不足,可试试穴位艾灸。
有句话叫做冬病夏治,就是说一些冬春无法治愈的疾病可通过夏天恰当的艾灸,益气补阳,治养结合,从而达到显著地治疗效果。
中医主张“春夏养阴”,“冬病夏治”便是这种理论的具体体现。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艾灸,夏季艾灸皮肤毛孔是开合的,艾灸会很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因而通过艾灸治疗,可使一些过敏疾病、慢性疾病、风湿病等进行有效治疗。
但是艾灸并非所有人都是适用,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能通经络,祛除寒湿,补阳益气,因而更适合阳虚、气虚人群。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阳气不足、怕冷、手脚冰凉的虚寒体质者,在夏季最好进行“温阳”疗法,从而达到保护阳气、补中益气、改善脏腑阳气不足的疗效。
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长寿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艾灸足三里穴,可以改善胃的蠕动和胃的供血状况,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强消化能力。需注意,艾灸足三里尽量不要发生灸疮,即艾灸条熏灼穴位,使该处的皮肤起水疱。
若要养肾,也可艾灸涌泉穴。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是全身俞穴的最下部,是肾经的首穴。
《黄帝内经》有云:“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就是说:肾经之气来源于足下,并涌灌向全身各处。坚持艾灸涌泉穴,可益气补肾,改善身体阳气不足的现状。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暖,加强运动,不吃寒凉,多吃促进血液循环,含铁的食物和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加以坚持便可取得一定疗效。
艾灸治疗早泄的操作方法
从中医的角度看来,早泄患者往往有阴阳失衡,阴虚肾亏。艾灸,是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于医外治物理疗法。艾灸可以帮助人体全面温通经络,温补元气,调和气血,润泽肤色,散发健康神采。艾灸对引起早泄的阴虚肾亏有很好的效果。关键在于长期坚持。
艾灸治疗早泄可选取下列两组处方:
自己做艾灸选用:三阴交、神门、关元、巨阙、章门、京门。
他人帮助艾灸选用:三阴交、神门、心俞、脾俞、肾俞。
艾灸治疗早泄治疗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可有发红的现象。每穴可灸10-15分钟,每日灸治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
注意:艾条要选择质量好的,最好买成品,久放之,密藏之。因艾绒最易受潮,用时晒干,以便点燃。饭前半小时和饭后半小时都不适合艾灸;要坚持每天都做艾灸,以十天为一个疗程,10天感觉效果很好,就在间隔3-5天后,继续下一个疗程。
艾灸的同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补益类的药物,药物的吸收会更好。治疗早泄的效果也会更好。
针灸助你减肥
(一)脾运失常,气虚湿滞
【临床表现】神疲乏力,动则气短;饮食量不多,大便溏薄,肌肉胖而松弛,舌淡而胖,脉濡缓无力。
【取穴】腹部十二穴 内关、水分、天枢、丰隆、三阴交、列缺。
(二)胃强脾弱、湿热内蕴
【临床表现】饮食量多,口臭难闻,口渴溲黄,大便干结,肌肉结实,舌红苔腻,脉滑数或弦数。
【取穴】腹部十二穴 曲池、支沟、四满、三阴交、内庭、腹结。
(三)冲任失调,带脉不和
【临床表现】腰酸肢软,月经不调,经量减少,小便频数,食眠一般,大便尚好。腹部臀部胖如水囊。舌淡而胖,脉沉细或濡细。
【取穴】腹部十二穴 支沟、四满、关元、带脉、血海、三阴交、太溪。
以上均为隔日一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腹部穴位可用电针。 针刺减肥是通过调整体内代谢,发挥内在作用的结果,所以治疗需一定的时间,一般需在一疗程左右可初见成效。因此患者必须要有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切不可操之过急。通过大量减肥病例观察,由于针刺效应的积蓄作用,不少病人针刺停止后,在一定时间内还会继续产生减肥作用。
三伏天艾灸的好处
帮助气血运行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阶段,此时人体体表的毛孔大多都属于舒张状态。此时进行艾灸的话能够更好的帮助体内气血运行,起到更好的温经通络的作用。
温补肾阳三伏天进行艾灸不仅可以帮助气血更好的运行,还可以起到温补肾阳的作用,对于那些肾气不足的人来说,三伏天可以适当做一下艾灸。
促进消化夏天天气太热,人们通常这个时候的食欲也不会太好,而艾灸能够通过相应的穴位刺激消化系统,从而起到增加食欲,促进消化的作用。
延年益寿对于那些机体免疫力开始减弱的老年人来说,三伏天做一下艾灸有助于增加免疫力,从而起到延年益寿的功效。
闭经艾灸哪里最快
血枯型闭经艾灸方法
治则:补气血,益冲任为主,佐以养血,滋阴,健中。
艾灸取穴:膈俞,肝俞,肾俞,脾俞,关元,气海,足三里;中虚者,加灸胃俞,中脘;肝肾虚者,加灸命门,阴谷,腰夹脊,膏肓,内关,神门。
艾灸方义:血之会穴膈俞,脾,肝,肾三俞,调益三阴经之精血,关元填精培元,足三里健中斡旋,脾肾复健,精血得复,血盈海充,时自溢下,闭自开,枯自解矣。
艾灸方法:除背俞穴须让他人帮助外,腹部和下肢穴均可自行灸疗,每穴艾条悬灸15-30分钟。
血滞型闭经艾灸方法
治则:理气活血,祛痰化瘀。
艾灸取穴:中极,合谷,太冲,血海,三阴交,丰隆。
艾灸方义:中极为任脉穴而近胞宫,合血海以化瘀通经,配合谷,太冲,开四关,疏肝理气,调经活血,佐三阴交以健脾化湿,丰隆豁痰降逆。
艾灸方法:以上诸穴多宜先以亳针刺,施泻法。
1.中极穴:亳针2.5-3寸,消毒后,施呼吸补泻手法的泻法后,再用开阖泻法起针,令针感向会阴部放射,再以隔姜艾炷灸,艾炷如蚕豆大,点燃后急吹其火,令其速烧速尽,可灸3-5壮。
2.血海,三阴交:可施4温针灸泻法,亳针刺后令针感向足下放射,取半寸艾条置于针柄,吹火助燃,以助其行滞散结通经之力。
艾灸哪里补肾
补肾可以艾灸以下一些穴位: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艾灸该穴位,可以调补肝肾,调经止带,调理肠道,回阳固脱,强身健体。煮至遗尿,尿失禁,尿路感染,小便赤涩等泌尿系统病症;遗精,阳萎,性功能减退,月经不调,前列腺炎,盆腔炎,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生殖系统病症,消化系统病症,以及休克,眩晕,虚劳,腰痛,低血压,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艾灸方法:每次5-7壮,或艾条温和灸10-20分钟,隔日一次。
命门穴
命门穴位于后背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艾灸该穴位具有补肾壮阳的作用,主治头晕,耳鸣,遗尿,阳萎,早泄,赤白带下等生殖系统病症,以及虚损腰痛,五劳七伤,手足逆冷等症。
艾灸方法:温和灸15-30分钟,或隔姜灸3-5壮。
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前脚掌中心凹陷处,艾灸此穴位有补肾壮阳,养心安神的作用,可以强健身心,益寿延年,主治头晕目眩,小儿惊风,癫痫,失眠,咽痛失音,口疮,二便不利,肾结石,足心有热,高热不退,咳嗽,肺热等症。
艾灸方法:一般可温和灸15-30分钟。
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肚脐旁开两指处,艾灸次穴位有益肾助阳,强腰利水的功效,主治肾炎,肾绞痛,遗尿,尿路感染,早泄,阳萎,遗精,腰痛,肋间神经痛,脑血管后遗症等症。
艾灸方法:取肾俞,命门穴,由上到下艾灸10-20分钟。隔日或3日一次,1-3个月为一个疗程。
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由足内踝尖向后推至凹陷处,大约内踝尖与跟腱间之中点。艾灸该穴位可以清热生气,补肾壮阳,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萎,失眠,健忘,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咳嗽,气喘,咯血,胸疼等症。
艾灸方法:取太溪,涌泉穴,艾灸10-20分钟,隔日或3日一次,1-3个月为一个疗程。
心悸是否可以艾灸
可以。
心悸多因素体虚弱,心血不足或优思过度,劳伤心脾,使阴血亏损,心失所养,神志不宁;或肾阴亏损,水火不济,虚火妄动,上扰心 神;如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上犯于心,心阳被遏,心脉痹阻,均可发为本病。临床上根据其证候特点,可分为心气不足,心阴亏虚,心脾两虚,肝 肾阴虚,脾肾阳虚,痰浊阻滞六种类型。灸法治疗本病以补益气血,调理阴阳为主,以求气血调畅,阴平阳秘。艾灸相关穴位有补益心气,滋养阴血,宁心安神,补 血定悸之功,对心悸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心气不足型心悸艾灸
治则:补益心气。
艾灸处方:膻中,心俞,气海,关元,间使。
艾灸方义:气会膻中与心俞同用可调补心气,气海,关元培补元气而固本,间使宁心安神,主治心悸,心痛。五穴相配,标本同治,心慌,心悸可止,失眠加神门,善惊加大陵,多梦加太冲。
灸法:
1.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7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
2.艾炷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5-7壮,7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
心阴亏虚型心悸艾灸
治则:滋养阴血,宁心安神。
艾灸处方:阴郄,郄门,心俞,巨阙。
艾灸方义:阴郄,郄门分别为手少阴,厥阴经之郄穴,两穴同用能养阴定悸,心俞,巨阙为俞募配穴,能协调心经气机而收镇惊宁神之效;多梦加太冲,面赤加劳宫。
灸法:艾炷灸,用补法,每穴灸3壮,每日灸1次,10次为一疗程。
心脾两虚型心悸艾灸
治则:养心健脾,补血定悸。
艾灸处方:膈俞,脾俞,内关,足三里。
艾灸方义:膈俞为血会,内关宁心宽胸,二穴相配,养血定悸。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取脾俞,足三里以助生血之源,共奏健脾益血,养血定悸之效,烦热,虚火面赤加三阴交,太溪。
灸法:
1.艾条灸: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10日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2天。
2.艾炷灸:每穴3-5壮,每日灸1次,10次为一疗程。
肝肾阴虚型心悸艾灸
治则:滋养肝肾,养心安神。
艾灸处方:行间,太溪,太冲,三阴交,神门。
艾灸方义:行间,太冲平肝潜阳,太溪滋肾阴,三阴交滋益肝肾,神门养心安神定悸。
灸法:
1.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7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2天。
2.艾炷灸:补法,每次选用3-4个穴位,每穴灸3壮,每日灸1次,7-10次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