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脑卒中的发病原因

脑卒中的发病原因

1、外伤:外伤性脑出血和脑梗塞在中青年人中占的比重较大,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瘤大多发生在青年人,这也是脑卒中年轻化的因素。

2、饮酒:酒精可直接作用于脑血管的平滑肌引起痉挛,酒精可使血小板聚集、激活,体内血栓素(TX-A2)增加,直接引起脑血栓形成,强烈的脑血管舒缩 也易导致脑出血。酒精引起的精神、行为异常,促发A型性格外露,都对脑卒中形成有影响。年轻人过度饮酒、酗酒者较老年人明显多,也是导致脑卒中年轻化的一 个原因。

3、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概率是没有高血压人的4-7倍。从血压115/75毫米汞柱开始,血压每增高20/10毫米汞柱,脑卒中危险就增加1倍,无论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增高,都可以增加脑出血和脑血栓形成的危险。

4、超重与肥胖:超重与肥胖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所谓“苹果型体形”即脂肪堆积在腰腹部,是脑卒中和心脏病的易发因素。腰围男性≥90厘 米(2.7尺),女性≥80厘米(2.4尺),患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显著增加。腰围超标使心脑血管病首发年龄提前4-8岁。我国大约有30人超重,其中 60-72集中在年轻人,也是脑卒中年轻化的重要原因。

5、年龄和性别: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粥样硬化程度随年龄增高而增加。5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加中风发病率亦有增加,青中年中风发病者亦有增加,不可忽视。一般来说女性中风发病率低于男性。

中风有什么表现 中风怎么预防

1、一级预防。一是防治高血压:积极控制高血压可使脑卒中发病率和患者死亡率分别降低40%以上。因此,控制高血压是脑卒中的最重要措施。一是预防心源性脑卒中:风湿性心瓣膜病、心肌梗死和心房纤颤患者是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高危人群,应长期口服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聚集药以预防脑卒中。三是防治糖尿病:糖尿病可导致微血管病变及促发大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应在人群中筛查糖尿病患者并积极治疗、控制糖尿病。四是防治高脂血症:高脂血症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合理膳食,减少钠盐摄入;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酒。

2、二级预防。二级预防是发病期所进行的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的主要措施。其主要针对已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发生轻型卒中并在短期内(3周)完全恢复者,防止发生完全性脑卒中,以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发生。

3、三级预防。三级预防是指临床预防或康复性预防,主要为发病后积极治疗,防止病情恶化,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

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率密切相关

1.血压升高是中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中国是脑卒中高发的国家。

1997年,who-monica研究报告显示,在多国17个监测人群中,北京(1985~1990年)男性(35~64岁)年均脑卒中事件发生率为247/100,000,居第5位,女性年均发生率为175/100,000,居第2位。

在6年监测期间年发病率变化不大,而同期多数其他国家监测人群脑卒中事件发生率呈下降趋势。我国10组人群前瞻性研究表明:血压水平和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呈对数线性关系,即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之后,基线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高49%(缺血性卒中增高47%,出血性卒中增高54%);舒张压每增加5mmhg,脑卒中发病危险增高46%。

东亚人群汇总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和日本等东亚人群中,血压升高对脑卒中发病的作用强度约为西方人群的1.5倍。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syst-china)显示在60岁以上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中进行随机化的临床对照试验,随访4年后,降压治疗组比安慰剂对照组脑卒中死亡率降低58%,差异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表明有效地降低血压确能降低致死性脑卒中的发生。以上证据说明血压升高是中国人群中脑卒中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

2.血压升高是中国人群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是西方人群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已由framingham研究及以后的多项前瞻性研究所证明。这些研究表明血压升高,不论是稳定的或不稳定的,收缩期的或舒张期的,在任何年龄,任何性别,都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血压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呈现连续的、逐步升高的、密切的关联。mrfit研究显示,在34万35~57岁男性白人中随访15年后,因血压升高而造成冠心病额外死亡的总数中,收缩压在120mmhg~139mmhg的占31.6%,在140mmhg~159mmhg的占42.9%,在≥160mmhg者只占24.1%。这是由于人群中血压水平在前两组范围的居多,而收缩压≥160mmhg者,固然冠心病发病的相对危险很高,但在人群中居少数。

由此可见,血压“正常偏高”及ⅰ级高血压对冠心病发病有重要意义。我国首都钢铁公司男工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显示,收缩压在120mmhg~139mmhg,冠心病发病的相对危险比<120mmhg者增高40%,在140mmhg~159mmhg者增高1.3倍,同样说明血压升高在中国人群中对冠心病发病的作用。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血压水平对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影响是连续的,因此任何对高血压的定义都是人为的,许多与血压升高有关的疾病可以发生在通常被认为是“正常”血压的人群之中。

由于在中国人群中血压升高对心血管病发病的作用强度大于西方人群,如采取全人群和高危人群相结合的策略,加强高血压的一级预防和人群防治,以降低整个人群的血压水平,同时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和治疗,必将对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产生更大的效果。

3.血压升高增加心力衰竭和肾脏疾病的危险有高血压病史的人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比没有高血压病史者高6倍,而舒张压每降低5mmhg,可能使发生终末期肾脏病的危险减少1/4。

脑卒中病人的存活时间

脑卒中病人存活时间与其一般情况(年龄大小等)、起病情况(有无tia病史等)、临床表现和过程(神志状况、病灶部位和范围、有无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住院时间长短等)、脑卒中的类型(出血、梗死)、是否复发等因素有关。

国内外脑卒中发病后存活时间资料显示:急性短期观察,发病第一天病死率约为10%-30%,第一周为20%,第三周为30%,以后死亡速度减慢。一般30天内脑卒中病死率,脑出血为40%-80%,脑梗死为10%-30%。意大利罗马人群脑卒中病死率第一天男性为25.3%,女性为27.8%,28天内病死率男性为44.2%,51.0%,原因是1/3的脑卒中发生在家里无任何健康照顾。瑞典monica方案研究脑卒中病人生存1年后1993"1994年与1985-1986年死亡比男性为0.70(95%c10.55-0.88),女性为0.69(95%c10.53-0.90),脑梗死病人1年生存率有所提高。

monica方案我国16省市28天年龄调整病死率为23.8%-68.1%,南方省市病死率高于北方,多数省市女性病死率高于男性。北京地区人群1984-1999年共登记脑卒中病例13297例,发病后第一天内约有15.7%患者死亡,3天内约有20.9%死亡,1周内24.7%死亡,3周内29.2%死亡,28天内34.1%死亡。但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和许多国家病死率已明显下降。

金鸡独立预测脑卒中发病

脑卒中是我国致残致死的主要病因之一,如何预测其发病危险性大小呢?除了年龄较大、有高血压及颈动脉内膜增厚说明其危险性较大以外,有没有更简便易行的方法呢?

这方法的根据是这样来的。在明显的脑卒中以前,往往有许多微小的卒中,或者栓塞或者出少量血,常无症状,即使有症状也很轻微,几天即自愈。但在脑中却留下了小的病灶。如果这些病灶多,则将来发生大的脑卒中的可能性就大。脑部的这些小病灶往往影响人体的平衡控制能力。他们就是研究这些小病灶的多少与“金鸡独立”时间长短的关系。

参加此研究者1387人,男女都有,从中年到老年,平均年龄67岁。用单脚独立,计算其独立的时间。他们以20秒为界,少于20秒者认为平衡能力差。同时作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计算腔隙梗塞病灶、微出血病灶及脑室旁密度增高灶的多少。同时还用计算机评分的问卷题来测定其认知功能,用超声波测定颈动脉内膜厚度,以代表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他们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即并未随访一段时间。结果见“金鸡独立”<20秒者的比例:以腔隙梗塞病灶来分析:无病灶,9.7%(即无腔隙梗塞病灶者仍有9.7%的人<20 1="" 16="">2个病灶,34.5%。以微出血病灶来分析:无病灶,10.1%;1个病灶,15.3%;>2个病灶,30%。以脑室旁密度增高灶来分析:无病灶,5.7%;1个病灶,11.5%;>2个病灶,23.7%。这些病灶多少和不能“金鸡独立”的比例均呈线性关系。

另外分析“金鸡独立”时间短和认知功能,发现时间短者其记忆力及思考能力均差。因为他们过去已经有过不少“小中风”,将来可能发展为痴呆、走路不稳及跌跤。时间短和认知功能差的关系非常强,即使上述的无症状大脑小血管灶不多,两者仍显著相关(P=0.002)。

一般情况健康的人发现卒中危险性大怎么办?当然应该预防为主。此可参考2014年12月8日新民晚报《康健园》中文章“最新的预防卒中指南”。主要是健康饮食、预防高血压及控制高血压、限制食盐及不吸烟也不吸二手烟等。希望用简单的“金鸡独立”的方法普及测评卒中的危险性,更好地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脑中风的相关知识普及

专家指出,“轻型卒中之于脑卒中的意义,就像地震前的一些‘鸡飞狗跳’等动物异常举动,预示可能发生大地震,如果我 们及时留意到这些蛛丝马迹,及时作出应对,死里逃生的成功率就大大提高。”

专家介绍,脑卒中又称为“脑血管意外”,中医称为“脑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 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约有700万脑卒中患者,每年有将近两百万的新发病例。“脑卒中发病率递增的原因跟整个社会的发展是相关的” ,关良主任表示,脑卒中发病人群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者为主,但由于吸烟饮酒、高盐高糖,暴饮暴食、肥胖、生活不规律、加班熬夜等不健 康生活方式,脑卒中的患者日趋年轻化,30-40岁的患者不在少数。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人们常说的“三高”,即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都是导致脑卒中最大的危险因素。同时,关良主任表示,曾有脑卒中病史 的、缺乏运动、吸烟、肥胖或超重、房颤等都是常见的危险因素。这八大因素中有三个以上的,我们都把他定为发生脑卒中的高危人群。

另外,气候本身也是一个诱因。可以明显看到,冬天发生脑卒中的病人比较多,而且北方的发生几率明显也比南方高很多。

许多病人患脑卒中后,会留下偏瘫、失语、麻木及手脚运动不灵活、反应迟钝、痴呆等后遗症。这不仅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身心痛苦,同时 也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和压力。

中风发生前的“小信号”

“整个大脑对于我们的身体都是一个中枢,任何一个部位出现问题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关良主任指出,脑卒中的重要特点是突发性,且多 数是偏侧为主的,部分可以为双侧性。脑卒中的症状有很多,包括:头痛;感觉异常,偏侧的麻木、乏力;意识障碍,神志模糊,反应迟钝,语 言障碍,说话说不清楚;突然吞咽功能不好或者耳鸣、听力下降;突发视物模糊,单眼的视力下降或缺失等。

脑卒中的上述有些症状,在轻型卒中时也会出现

何为轻型卒中?济南脑科医院的专家关良主任介绍,轻型卒中也被成为“小中风”,多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有统计显示约1/3 甚至更多的脑卒中发病前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这是因为输送到脑部的血液和氧气暂时中断所致。轻型卒中的症状表现通常发生时间非常短( 如2-3分钟),产生半身麻木,一侧手和胳膊麻木和发沉,行走不便,还可能出现语言不利、口齿不清的症状。但是这种反应都具有一过性,在发作后24小时之内自行缓解。然而它却是有力的预兆,如不积极预防,真正的脑卒中将会在短期内发生。

有估算,轻型卒中的病人在我国约有1700万之众,部分病人开始发作时会很轻微,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每10个人中就有1人会在7天之内发 生中风,每3个人中有1人会在之后发生中风,每3个人中有1人会在之后发生心肌梗死。“正如中国卒中二级预防的指南指出,卒中的二级预防应 该尽早进行,权威研究提示尽早的卒中二级预防可以明显减少卒中的复发、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及住院的费用,同时可以降低残疾。”所以这些小信号切勿忽视。

脑卒中发病别马上扛去医院

较常见的错误处理有:

惊慌失措—缺乏对脑血管病的认识,一遇到紧急情况,或惊叫,或悲哭,茫然不知所措。

野蛮搬运—有的病人家属为“抓紧”时间,抱起病人或背扛起病人就往医院跑,殊不知,这样的运送方式往往会加重病情。

错误应付—只顾及喊人回来帮忙或忙着把病人搬上床,还有的人盲目给病人喂水或饮料。

舍近求远—脑卒中病人早期处理一刻千金,必须分秒必争,有的家属只顾到有名气的医院而延误抢救时间。

掌握正确的应急措施

正确急救对减少合并症,维持生命体征,防止病情加重,争取时间,进一步救治是十分重要的。

1。初步判断为脑血管意外以后,应使病人仰卧,头肩部稍垫高,头偏向一侧,防止痰液或呕吐物回吸入气管造成窒息。如果病人口鼻中有呕吐阻塞,应设法抠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2。解开病人领口扭扣、领带、裤带、胸罩、如有假牙也应取出。

3。如果病人是清醒的,要注意安慰病人,缓解其紧张情绪。宜保持镇静,切勿慌乱不要悲哭或呼唤病人,避免造成病人的心理压力。

4。打电话给急救中心或者医院神经专科,寻求帮助,必要时不要放下电话,询问并听从医生指导进行处理。

5。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检查:如用手电筒观察病人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如有可能应测量血压,如超过150毫米汞柱(收缩压),可以给病人舌下含服心痛定1片(10毫克。)

6。有条件者呼叫救护车来运送病人。若自行运送,在搬运病人时正确的方法时:2-3人同时用力,一人托住病人头部和肩部,使头部不要受震动或过分扭曲,另一人托住病的背部及臀部,如果还有一人,则要托起病人腰部及双腿,三人一起用力,平抬病人移至硬木板床或担架上,不要在搬运时把病人扶直坐起,勿抱、拖、背、扛病人。

7。在没有医生明确诊断之前,切勿擅自作主给病人服用止血剂、安宫牛黄丸或其他药物。

8。脑卒中致残、致死率的一个很大原因,是患者就医不及时。因此一定要把我脑卒中的黄金救治时间,在4.5个小时内对患者进行急救。因为脑细胞一旦没有供血,会很快坏死;如果能及时在脑细胞死亡前消除血栓异物,打通脑部供血通路,就能挽回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脑卒中是脑梗死还是脑出血

很多人对于脑卒中不清楚,脑卒中到底是一种什么病,是脑出血还是脑梗死?

其实,脑卒中俗称“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

凡是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所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和结构损害的疾病都叫“脑卒中”。脑卒中又分为两大类即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包括高血压脑出血、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脑动静脉畸形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缺血性脑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供血不足、脑血栓、脑栓塞、烟雾病(MaMa’s病)等。

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往往都有诱发因素。如着急上火、情绪激动、睡眠不好、用力过度、便秘、排尿困难等。此病常常在动态中发病(运动中)。发病突然,症状较重。发病的部位和出血量的多少,对病人的预后至关重要。

缺血性脑卒中往往是在静态中发病。如在睡眠过程中、在休息的时候或在安静状态中。此病的发病较出血性脑血管病来得缓慢、病情的恶化也较缓慢、且常常反复发作。由于梗塞血管的直径大小不一样,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也有差异。在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某些缺血性脑卒中早期仅有一侧肢体麻木或轻瘫,住院用药后,反而会出现肢体全瘫。这种血栓,临床上称之为进展型血栓。有时即使做到了对症用药,病情也难以控制。这一点常常需要医生向病人及家属说清楚,避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纠纷。

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人,是好发脑卒中的高危人群。脑卒中乃“急症中的急症”。所以对这些人一定要广泛地进行这方面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对脑卒中症状和危险因素的认识,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脑中风发病率增高导致自杀率升高

脑中风发病率增高导致自杀率升高,脑中风是很常见的疾病,日常生活中导致脑中风的原因很多,得了脑中风之后患者一定要想办法积极的去治疗,否则对患者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脑中风与自杀率的关系。

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日前发表一份研究结果说,脑卒中患者发病后5年内,因自杀和意外事故而死亡的风险相当于普通人的10倍左右。

此前的研究显示,脑卒中发病后1年以内患抑郁症的风险将提高。而这项新研究是首次调查脑卒中与自杀和事故死亡的关系。

研究小组从1990年开始,用约20年时间,对日本8个县约9.3万居民的健康状态进行了跟踪调查。开始调查时,这些居民的年龄为从40岁至69岁不等。

调查期间,共有512人自杀,其中有22人患有脑卒中,他们在发病后5年内自杀的危险性约为未患脑卒中者的10倍。

此外,研究小组对因交通事故、跌落、摔倒等“外在原因”而死亡的728人进行分析后发现,在脑卒中发病后5年内,患者因这些原因而死亡的危险性也是其他人的约10倍。

研究小组认为,脑卒中发病后,往往会留下麻痹和语言障碍等后遗症,因此在发病数年内心理压力非常大,容易导致自杀,而因事故死亡的危险性提高应该也与后遗症有关,因此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对精神方面的关怀非常重要。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统计,该国国内包括脑卒中在内的脑血管障碍患者约有120万人,虽然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在不断下降,但留有后遗症的患者如何回归社会是一大课题。

叶酸有什么作用 预防脑中风

国内专家认为,血清叶酸水平低,可能是导致我国脑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国应重视和加强叶酸在防治脑卒中方面的作用。相比治疗脑卒中的他汀类药物,叶酸的使用更具性价比的优势,更切合中国的国情。比如“降压药加叶酸”可用于老年正常人群的预防,尤其我国北方人群脑卒中发病率高,而叶酸水平低,补充叶酸的预期要好于西方国家。

相关推荐

女性长期服用避孕药易造成中风

由于卒中发病率、病因、危险因素和预后等诸多方面都存在明显男女性别差异,女性导致中风的因素明显要比男性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这一现象将会更加突出,女性脑卒中的问题迫切需要受到重视。 为什么女性更应该关注卒中? 这是因为女性在妊娠以及围绝经期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增加女性发生卒中的风险,更年期激素替代治疗也不可取,除了卒中此治疗手段还有增加癌症的患病风险。 口服避孕药也是女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欧美地区,不少女性通过服用口服避孕药来避孕,而且时间较长,有大量资料、研究发现这个群体的卒中患病率高于普通女性,虽

中年人预防脑卒中须从控制血脂开始

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中国脑卒中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中年人面临着较高的卒中风险,40岁以上人群中约15%属于高风险人群(《中国卒中项目人群筛查数据分析》);而血脂当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又称“坏胆固醇”,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预防脑卒中,须从控制血脂水平开始。 第六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王红梅博士从“坏胆固醇”在导致脑卒中的重要作用讲起,倡导预防脑卒中须从控制血脂开始。她指出,脑卒中分为两种,一种是出血性脑卒中,另一种是缺血性脑卒中,其中70%为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根本原因是沉积在

中医脑卒中的防治知识

1、中医脑卒中的防治 安宫牛黄丸,自嘉庆年间的文献资料记载,距今已有217年,而北京牛黄丸,也已有近150年的历史。牛黄丸由11味精良组方配制而成,将牛黄、麝香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之品与冰片、郁金香等芳香辟秽开窍药的结合应用,是牛黄丸在治疗中风阳闭证中取得良好疗效的原因所在。 此外,牛黄丸还具有“双天然”的特点。所谓“双天然”,是指选用的牛黄和麝香均为天然产品。天然麝香和天然牛黄是非常名贵的两种药材,特别是麝香,是经过国家药监局批准,患有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可以将安宫牛黄丸放在身边,一旦出现了发病

脑卒中容易复发吗

脑卒中容易复发。脑卒中患者在7天内复发的风险为8%~12%,90天内的复发风险则高达20%。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性卒中患者30天的复发率最高为18.5%。脑卒中再次复发后,死亡率和残疾率往往要比第一次更为严重,其中更有25%的比例因再次卒中而导致死亡。所谓的二级预防就是对有过卒中的患者进行有效的预防干预、防止复发,此时除了控制危险因素外,还需根据卒中发生的原因进行预防。引起卒中复发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脏病、房颤、血脂异常、糖尿病、持续吸烟等。

脑卒中危害有多大

当前,慢性病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的最大威胁,而脑卒中(俗称中风)对个体健康和生活造成的危害最大,已成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下面我从3个数字给大家讲讲脑卒中的危害。 每12秒有1人发病。2008年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调查结果公布——脑血管病已成为国民第一位的死因。我国每年死于脑卒中者有150万人,全国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平均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我国脑卒中死亡率高于欧美国家的4—5倍,是日本的3.5倍,甚至高于印度、泰国等发展中国家。 增长率达8.7%。近

脑中风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 为源头预防,主要在发病前控制脑卒中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又称根本性预防或病因预防。 (1)防治高血压:积极控制高血压可使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低40%以上,因此,控制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一级预防。 (2)预防心源性脑卒中:①风湿性心瓣膜病及心肌梗塞患者,是心源性脑梗塞的患者的高危人群,应长期口服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聚集药以预防脑卒中,有手术指征时,应尽早手术治疗。②心房纤颤:非风湿性房颤是心源性脑梗塞的重要病因,多见于老年人。随老年人口比例增大,有房颤引起的脑栓塞也增多,主要栓塞大脑中动脉主干,引

脑中风如何预防

1、首先要预防高血压。患有高血压病的人脑卒中发病机会可高于正常人的6倍,如合并糖尿病,危险性升高至8倍。还有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瘤等均与脑卒中密切相关,有这类危险因素的人,应注意控制血压在一个稳定、安全的范围内。同时可考虑用手术 或非手术方法治疗血管病变。 2、心脏疾病是引起脑卒中的重要原因。许多原有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病人会突然中风。所以要积极治疗心脏的疾病,并请教医生是否可用一些抗凝治疗。如阿斯匹林等,部分研究表明,这样可以降低卒中的危险性。 3、此外,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戒酒、戒烟、减肥,

老人中风能治好吗

脑卒中发作后,如果能快速恢复对大脑组织进行供血,可使大脑组织的损坏程度降至最低。这可通过使用血栓溶解的治疗方法来达到,将限制动脉供血的血凝块溶解。 任何试图恢复大脑供血的治疗方法,都需在脑卒中发作后尽快进行。血栓溶解的治疗时间窗为3个小时。此外区分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都需使用头颅计算机断层或核磁共振成像扫描而得到的神经影像。出血性脑卒中不能使用血栓溶解剂,因为这将增大破裂血管中的血流量。 中风是由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所引起脑血管损害的一种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其发病率、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健

叶酸的功效与作用 预防脑中风

血清中叶酸的含量低是发生脑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中药因素,在临床方面,叶酸的预防脑卒中效果比治疗脑卒中的他汀类药物更好,老年人在辅以降压药,可有效预防脑卒中,增强记忆力。

脑卒中对身体的危害

每12秒有1人发病。2008年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调查结果公布——脑血管病已成为国民第一位的死因。我国每年死于脑卒中者有150万人,全国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平均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我国脑卒中死亡率高于欧美国家的4—5倍,是日本的3.5倍,甚至高于印度、泰国等发展中国家。 增长率达8.7%。近20年监测结果显示,脑卒中死亡人数年增长率达8.7%。中国的慢性病防控目标要考虑国际社会设定的基础,过去40年脑卒中发生率在发达国家降低了42%,但在发展中国家翻了一番。防控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