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性眩晕可以避免吗
位置性眩晕可以避免吗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在患者向一耳或另一耳侧卧,或当头往后仰向上看时发生。眼震可同样出现,但无耳聋或耳鸣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在数周到数月内消退,但可能在数月或数年后复发。专家指出,往一侧歪头或是猛地做一些动作时,有天旋地转之感,并伴有眼球震颤者为良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位置性眩晕是“自限性”疾病,非致命性,症状一般在两个月内自行消失(定期自愈疾病)。
日常预防发作的方法主要是:
1.侧身睡觉的时候要注意歪在不晕的一侧。
2.早晨起床时动作要慢,在床边坐一会儿再下床。
3.避免低头捡东西,避免头部过份后仰。
4.避免过度劳累。
5.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常继发或并发于迷路炎,前庭神经炎,头外伤,偏头痛,梅尼埃病发作期,突发性耳聋,耳及耳神经外科等病理条件下,及早治愈这些疾病,即可预防眩晕发作。
眩晕的原因 外周性眩晕的病因
(1)外耳和中耳病变所致眩晕:如外耳病变或外耳道堵塞、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咽鼓
管功能不良、乳突根治术后、外耳及中耳肿瘤等。
(2)梅尼埃病:又称美尼尔病,是一种持发性内耳病。
(3)前庭神经元炎:亦称前庭神经炎,为侵犯外周前庭系统而末累及听觉系统、脑于及其脑神经的疾病。
(4)创伤后眩晕:即由于创伤疾患所致的眩晕,包括头、颈、耳的外伤,气压损伤,声创伤等。
(5)迷路膜破裂综合征:即蜗窗膜、前庭窗膜、蜗管膜、膜性迷路等任何部位破裂,引起内、外淋巴液交通,脑脊液与淋巴液交通,淋巴液流人中耳腔,导致出现听觉及前庭症状的疾患。
(6)位置性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乙醇引起的位置性眩晕等。
(7)耳毒性药物性眩晕:指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引起迷路中毒所致的眩晕。
(8)颈骨骨病:耳硬化症、变形性骨炎。
(9)晕动病:晕车、晕船、晕机以及宇航员在太空升降时失重发生的眩晕。
眩晕症的诊断
1.怀疑听神经瘤者应摄内听道平片。
2.颈性眩晕可摄颈椎片。
3.脑电图对眩晕性癫痫的诊断有帮助。
4.考虑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血管病变等可选择作头颅CT或MRI。
5.任何不能用周围前庭病变解释的位置性眩晕和眼震均应考虑中枢性病变,应建议作后颅凹的MRI检查。
6.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协助定位诊断前庭神经病变有一定帮助。
变温试验、指物偏向、直流电试验、位置试验及眼震电图等前庭功能检查有助于眩晕症的定位定性诊断
以上就是眩晕的检查项目,如果真的感觉身体不舒服一定要去及时检查,只有正确的检查项目,大家才能做出相应的治疗,希望这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耳石症诊断标准
(1)有因头位改变诱发的短暂眩晕发作史,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1分钟。
(2)Dix-Hallpike试验阳性。该试验具体操作时由测试者位于病人之后方,手持头部,帮助患者由坐位迅速平卧,在保持上部躯体水平条件下,头向左右转动各一次,应保持头与矢状面成45°角。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在经过数秒潜伏期后,出现短暂眩晕发作和旋转型眼震,通常持续20~30秒,患者复原至坐位时出现反方向旋转型眼震,上述位置重复数次后眩晕和眼震不再出现(易疲劳的)。病变侧别则根据Dix-Hallpike试验结果确定,即头偏向左侧出现眼震时判断为左侧病变,反之为右侧病变,双侧均可诱发出明显眼震时,则诊断为双侧性BPPV。由于上述测试可诱发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会恐惧、喊叫或不配合,因此,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检查前应将目的交代清楚,取得配合,保证不闭眼。此试验对有严重心脏病、颈椎病、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慎用或禁用。由于BPPV的预后良好,各种神经系统和耳科学检查正常,故对所有门诊眩晕患者均应行Dix-Hallpike测试,阳性者可即刻得到诊断,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无效的“对症处理”。
耳石症主要的症状
位置性眩晕变名壶腹嵴顶耳石症(Cupulalithiasis),多见于40~60岁成人,女性多见。Harrison(1975年)报告 365例中,60%病因不明。1921年Barany曾首次报告1例27岁女患者,头转向右侧即出现眩晕症状,认为是椭圆囊病变表现。 Schuknecht(1962年)病理检查3例椭圆囊、球囊和壶腹嵴顶感觉上皮正常,只有后半规管壶腹嵴有嗜碱性颗粒沉着,可能是产生重力刺激敏感的诱因,故称为壶腹嵴顶耳石症。
曾证实在后半规管壶腹嵴内有颗粒状嗜碱性物质,嵴顶的沉淀物(嵴顶沉石症)可能是来源于耳石的一种碳酸钙结晶,正常时植入在内耳的球囊和椭圆囊斑上。椭圆囊耳石膜的自发性蜕变,迷路震荡,中耳炎,耳部手术和前庭动脉前支阻塞等,可能是与发病有关的病因学因素。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在患者向一耳或另一耳侧卧,或当头往后仰向上看时发生。眼震可同样出现,但无耳聋或耳鸣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在数周到数月内消退,但可能在数月或数年后复发。
体征:
1、发病突然
症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活动有关。激发头位(患耳向下)时出现眩晕症状,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10s之内,眩晕则常持续于60s之内,可伴恶心及呕吐。
2、眼震十分特殊
在坐位训练改变至激发头位时出现一种旋转性的短暂的易疲劳的眼球震动,作耳向下时眼震为顺时针方向,右耳向下时为逆时针方向,眼睛震持续过程中,先是逐渐增强,其后逐渐减弱,当从卧位回至坐位时,出现一种方向相反的短暂低速度眼震。
3、病程
可为数小时至数周,个别可达数月或数年,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眩晕的成为变化较大,严重者于头轻微活动时即出现眩晕,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有头晕、眩晕发作后可有较场时间的头重脚轻及飘浮感。
4、多见于中年患者(45—50岁)。
症状:
1.周身情况良好,只在某种体位或头位时发生眩晕、恶心、呕吐等,如变换体位到另侧,好迅速好转,重复某种体位后症状又出现。一般潜伏期2~3秒,持续时间很少超过1分钟,很少有恶心、呕吐、出冷汗现象,更少发生倾倒。
2.眩晕发作中无耳鸣、耳聋现象,已有的耳蜗症状亦不加重。
3.病情多在数周或数月内行缓解,个别人也可待续到数年。
4.病期中不头痛,亦无其他中枢神经体征。
温馨提示:体虚眩晕者应忌食葱、姜、辣椒、胡椒、桂皮、萝卜、茶叶、白酒等辛辣香燥、破气耗气之物;痰湿型眩晕者应忌食桂圆、肥肉、黄芪、鹅肉等滋腻助湿生痰之品;肝阳型眩晕者应忌食狗肉、公鸡、辣椒、肉桂、人参、川芎、紫河车等甘温辛辣助热上火的食物。
耳石症的症状
临床表现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在患者向一耳或另一耳侧卧,或当头往后仰向上看时发生,眼震可同样出现,但无耳聋或耳鸣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表现有5个特征:
(1)潜伏期:头位变化后3~10秒后才出现眩晕。
(2)旋转性:眩晕具明显的旋转感,患者视物旋转或闭目有自身旋转感。
(3)短暂性:眩晕在不到1分钟内自行停止。
(4)转换性:头回到原来位置可再次诱发眩晕。
(5)疲劳性:多次头位变化后,眩晕症状逐渐减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在数周到数月内消退,但可能在数月或数年后复发。
眩晕症吃什么药
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动性或位置性错觉,它涉及多个学科。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均经历此症。,据统计,眩晕症占内科门诊病人的5%,占耳鼻咽喉科门诊的15%。眩晕可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真性眩晕是由眼、本体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有明显的外物或自身旋转感。假性眩晕多由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贫血、尿毒症、药物中毒、内分泌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等几乎都有轻重不等的头晕症状,患者感觉“飘飘荡荡”,没有明确转动感。
眩晕不是一种疾病,而是某些疾病的综合症状。引起眩晕的疾病涉及许多临床科室,包括耳鼻咽喉科、眼科、骨科及内科。主要治疗有以下方面。
1.病因治疗
(1)前庭功能尚属可逆损害性眩晕这一类预后较好,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浆液性迷路炎等。治疗应针对病因,一旦病因解除,眩晕消失,前庭功能可恢复。
(2)前庭功能一次性损害不可逆转的眩晕征如化脓性迷路炎、突聋、前庭神经元炎等,病因虽除,迷路或前庭功能完全破坏,前庭功能不能恢复,需依靠前庭中枢代偿消除眩晕。
(3)病因难治的前庭功能波动性损害或不可逆性损害如动脉硬化或高血压、颈椎病导致的眩晕等,治疗效果差。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外科治疗。
2.对症治疗
(1)眩晕发作时保守治疗选择最舒适体位,避免声光刺激,解除思想顾虑。
(2)前庭神经镇静药异丙嗪(非那根)、地西泮(安定)等。
(3)防止呕吐制剂阿托品、山莨菪碱。
(4)利尿及脱水药速尿、甘露醇等。
(5)血管扩张药银杏叶提取物、丹参、川芎嗪等。
(6)激素类泼尼松、地塞米松。
(7)维生素类维生素C、维生素E。
(8)吸氧一般用高压氧或5%二氧化碳混合氧吸入治疗。
3.其他治疗
眩晕症病因复杂,牵涉学科广泛,但有些眩晕疾病(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通过复位治疗,达到痊愈,治疗效果好。手术治疗眩晕类疾病必须有明确定位诊断和适应证。
眩晕病如何治疗
1.病因治疗
(1)前庭功能尚属可逆损害性眩晕 这一类预后较好,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浆液性迷路炎等。治疗应针对病因,一旦病因解除,眩晕消失,前庭功能可恢复。
(2)前庭功能一次性损害不可逆转的眩晕征 如化脓性迷路炎、突聋、前庭神经元炎等,病因虽除,迷路或前庭功能完全破坏,前庭功能不能恢复,需依靠前庭中枢代偿消除眩晕。
(3)病因难治的前庭功能波动性损害或不可逆性损害 如动脉硬化或高血压、颈椎病导致的眩晕等,治疗效果差。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外科治疗。
2.对症治疗
(1)眩晕发作时保守治疗 选择最舒适体位,避免声光刺激,解除思想顾虑。
(2)前庭神经镇静药 异丙嗪(非那根)、地西泮(安定)等。
(3)防止呕吐制剂 阿托品、山莨菪碱。
(4)利尿及脱水药 速尿、甘露醇等。
(5)血管扩张药 银杏叶提取物、丹参、川芎嗪等。
(6)激素类 泼尼松、地塞米松。
(7)维生素类 维生素C、维生素E。
(8)吸氧 一般用高压氧或5%二氧化碳混合氧吸入治疗。
3.其他治疗
眩晕症病因复杂,牵涉学科广泛,但有些眩晕疾病(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通过复位治疗,达到痊愈,治疗效果好。手术治疗眩晕类疾病必须有明确定位诊断和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