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体温的治疗方法
新生儿低体温的治疗方法
一、治疗
1、复温处理低体温最主要是复温,一般都主张逐渐复温,体温愈低,复温愈应谨慎。复温过快对已受冷应激损害的新生儿有害,可造成休克、抽搐或呼吸暂停,这些可能是由于末梢血管扩张、血流量不足、缺氧和脑缺血所致。慢复温即置患儿于一温暖的室内,并以温毛毯或小被包裹,一般用于轻度的低体温。并可望于12~24h内恢复到正常体温。但对重度低温者,其棕色脂肪及糖原耗竭,慢复温常无效。目前多主张外加温,进行主动复温,以减少低温对机体的损害。
2、喂养与液体疗法在复温过程中应补充热量,限制液体入量,纠正酸中毒和微循环障碍等。复温加速组织代谢过程,增加葡萄糖代谢需求。由于糖原储备于冷应激时已耗竭,故易于发生低血糖。能量的供应于复温开始时即应给予,但因为低体温及循环紊乱,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受到抑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食管反流、气管内吸入及呼吸紊乱可能发生。低温时不给口服任何液体而代以静脉输注10%葡萄糖液或1/5张的液体60~80ml/(kg·d)。新生儿低温时葡萄糖耐量降低,葡萄糖静注速度以不超过6mg/(kg·min)为宜。当体温上升到正常后开始喂养,开始时每天供应50kcal/kg的基础热量,60~80ml/kg总液量。以后随病情好转而逐渐增加到正常需要量。复温后,如少尿无好转,液体总量应限制。代谢性酸中毒可用碳酸氢钠纠正,按公式:总NaHC03(mmol)=0.3×BE×kg体重,一般先以半量静滴,速度为1mmol/min,余量在2~3h内输入。
3、控制感染感染可能是低温的诱因,也可能是一种并发症,其表现可能不明显。每个低温的患儿应给予抗生素进行治疗或预防感染,药物选择应按不同的病原菌而定,在血培养报告前一般先用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150~200mg/(kg·d)及庆大霉素4~6mg/(kg·d)或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10~15mg/(kg·d)。如果尿排出量于复温后不增加,氨基糖苷类药物应慎用,剂量应减小,并应监测血药浓度。
4、心血管系统的支持新生儿硬肿时心肌酶谱均增加,EKG异制;低温时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肺血管压力或阻力增高,LA/AO(左房/主动脉根部)比率较正常增高,于复温时LA/AO比率更显增加,所有这些提示低温新生儿心肌受损,心功能不全,血浆容量增加。复温时限制液量,使用利尿药,甚至用正性肌力药物是合理的。多巴胺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率,选择性扩张肾血管,其剂量为5~10mg加于10%葡萄糖溶液中静滴,速度为5~10??g/(kg·min)。东莨若碱0.1~0.2mg/(kg·d)常用以改进微循环,严重病例于需要时可另静推一次。利尿药应给予,以增加尿量,减低高容量血症,一般常用呋塞米(速尿)0.5~1mg/kg,1次/d。
5、肺出血的治疗肺出血的机制尚不清楚,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可能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对中等度或重度低温的病例可试用肝素治疗.其应用指征是:
6、其他治疗甲状腺素可促进代谢,增加产热。甲状腺粉口服曾用于治疗本病,并收到较好的疗效,但尚需进一步观察。剂量为4~6mg/(kg·d)(相当于左甲状腺素钠6~10g/(kg·d)。
二、预后
一般因保暖不当、喂养过迟,低体温持续时间较短者,经积极治疗,患儿多能顺利恢复体温,预后良好;由某些疾病引起低体温,常是晚期表现,预后不良,病死率为25%~75%,视疾病的严重度、受寒时间、潜在的疾病、胎龄及出生体重不同而不同。低体温持续的时间较体温降低的程度对预后影响更大。如低体温持续时间过长,血气分析有明显代谢性酸中毒,重症发生多脏器损害/并发DIC,有出血倾向,肺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均影响预后。多数患儿死于复温时肺出血,或死于循环、呼吸及(或)肾功能衰竭。存活者未发现后遗症。耳蜗电位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系列检查,其异常为一过性,未见留有永久性的损害。
相信大家对新生儿低体温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了。自己内心应该有了一个答案。当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但是不管是吃什么,都不要过量,否则不能治病,还会引起其他疾病呢。
新生儿低钙血症的症状
你知道什么是新生儿低钙血症吗?你对新生儿低钙血症有多少了解?本文我们就一起先来看看新生儿低钙血症的症状。
新生儿低钙血症的症状及诊断:
1、母孕期可能有糖尿病或妊娠高血压,早产儿及有窒息史者多见。
2、多于生后数小时至2日发病,有不安、惊跳、肢体震颤、喉痉挛、惊厥等。发作间期小儿一般状况良好。
3、血钙低于3.5mmol/L(7mg/dl)或游离钙低于1.75mmol/L(3.5mg/dl)。
早期低血钙常在出生72小时内出现,见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各种难产儿、患颅内出血、窒息、rds、败血症、酸中毒用碱性液后及母患糖尿病、妊高症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早产儿无症状低钙血症常可自然缓解,但仍需口服葡萄糖酸钙。
晚期低血钙是指生后72小时至3周末发生的低血钙,多为足月儿。与人工喂养,牛乳中含磷比例高影响钙的吸收有关。此型低钙血症不论足月儿还是早产儿都可能出现手足搐搦。
症状轻征不一,主要表现为不安、惊跳、震颤和惊厥,偶而出现喉痉挛和呼吸暂停。
发作新时期小儿一般情况良好,但肌张力稍高,腱反射增强。正常新生儿的击面神经试验(佛斯特征)呈阳性反应,故无诊断意义。
新生儿硬肿症的典型临床表现 新生儿硬肿症能治好吗
新生儿硬肿症主要发生在寒冷季节或重症感染史,多于生后一周内发病,早产儿多见,低体温和皮肤硬肿是本病的主要表现,其他表现有:
第一,硬抱表现反应差、允奶差或者拒奶,哭声低弱或不哭,活动减少,也可出现呼吸暂停;
第二,低体温,新生儿低体温指小于三十五摄氏度,轻的为三十至三十五摄氏度之间,重症的小于三十五摄氏度。
第三,皮肤的硬肿,即皮肤紧贴皮下组织不能移动,按着是像橡皮一样干,呈暗红色或青紫色,如果伴有水肿的,可用指压凹陷。
第四,多器官功能损害,重症的可出现休克,DIC和急性肾功能衰竭,肺出血是较常见的一个并发症,新生儿硬肿症只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是可以治好的,但是如果是重症的硬肿,已经合并有休克、肾衰竭、DIC、肺出血情况的,能治愈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新生儿体温过高怎么办
新生儿发热指体温在37.4℃以上的宝宝。宝宝发热可能是环境温度过高,或者是疾病引起的发热。新生儿出现发热时要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区分,来进行治疗。
新生儿低热不需要退热,如果体温在38℃以下,可以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打包散热”、降暖箱箱温等。不主张给新生宝宝用退热药,因为一般常用的退热药对新生儿常有一些毒副作用。
宝宝发热的时候,爸妈要查找发热的原因,如果是环境温度过高,要调整环境温度不要高于30℃;脱水热时,要喂5%或10%的糖水,必要时可静脉补液。有感染的宝宝,可选用适当的抗菌素治疗。超过39℃时,应该到医院治疗。
早产儿要注意眼部护理
早产儿为何易发生视网膜病变
正常眼睛是一个球形结构,眼球壁的最内层为视网膜,也就是我们看到物体的感光层。足月分娩的新生儿,一般在妈妈怀孕后38周出生,此时眼睛内各种结构已基本发育成熟。早产儿则不然,他们的视网膜血管容易出现病变,即在玻璃体内异常增殖。这种异常结构一方面阻止了光线到达视网膜,影响了玻璃体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增殖组织会牵拉视网膜,引起视网膜的脱离,导致患儿失明。这种病多发生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和有吸氧史的新生儿,这也是引起新生儿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吸氧也是危险因素之一。为了抢救早产儿的生命,氧气必须使用。氧气本身是并没有毒性的,主要是新生儿身体对高浓度氧气的过度反应。新生儿身体发育不完善,缺氧、低氧时,视网膜血管会像藤蔓一样向四周生长。当外界给予充足的氧气时,血管就“懒”得生长。一旦停氧,视网膜血管则过度增生,导致视网膜增殖性病变而失明。
早筛查,别错过治疗的时间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分为5期,在3期之前,视力还有机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挽救,4期希望渺茫,5期则毫无希望。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损害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如果对用氧的早产儿进行眼科监测,尤其是抓住最佳治疗期进行手术治疗,孩子的眼睛与常人无异。然而,可供治疗的时间只有两周左右,所以又被称为“时间窗”。“时间窗”一关上,孩子将坠入永远的黑暗。
因此,对早产儿、低体重儿进行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是阻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展,减少因此病导致婴儿视力低下甚至失明的关键。
新生儿硬肿症能治好吗 新生儿硬肿症的典型临床表现
新生儿硬肿症也称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是由于寒冷和多种疾病所致。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四点:
1、一般的表现:反应低下,允奶差或者拒奶,哭声低弱或者不哭,活动减少,也可出现呼吸暂停等。
2、低体温:新生儿低体温指体温小于35℃,轻症为30-35℃之间,重症是小于30℃,可出现四肢甚或全身冰冷。
3、皮肤硬肿:皮肤紧贴皮下组织,不能移动,按之橡皮样感,呈暗红色或青紫色。伴水肿者指压凹陷,硬肿常呈对称性,其发生顺序依次为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4、多功能器官损害。重症的硬肿可出现休克DIC和急性肾衰竭等,肺出血是较常见的并发症。
婴儿眼底出血的原因
新生儿在出生一个月内发现的眼底视网膜出血称为新生儿眼底出血。其发生原因与分娩方式、孕母患病及胎儿宫内窘迫有关,所以,在难产、早产儿低体重儿、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者或全身情况差的高危儿易发生眼底视网膜出血。 一般视网膜出血预后都较好,但伴有玻璃体出血者出血吸收较慢,晚期有伴发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危险;黄斑出血是引起日后视力低下的主因。早产儿低体重儿在周边视网膜出血往往提示血管发育异常,是早期视网膜病变或病变进展的表现。发生视网膜出血新生儿可以给予维生素K口服,早产儿服用维生素E,并禁忌行高压氧治疗。
分娩时头部受压,常易发生眼内出血,这与头颈部血液回流受阻有关.出血可以发生在网膜上,也可流入玻璃体内.眼底检查见网膜上有小的、圆形或火焰状出血,常集中在后极部,一般在24小时内可以吸收,有是为多发大片火焰状出血,位于神经纤维层中,由乳头向外伸展,这种出血一般3~5天能吸收。偶见浓密、暗红的斑块状出血,多在几个星期内吸收,大部分病例出血吸收后不留疤痕,但如出血涉及黄斑区,有些病例可产生先天性弱视,如为单侧弱视可引起斜视,如为双侧弱视可产生器质性眼球震颤,注意观察,及时复查.
新生儿低体温的护理
新生儿核心(直肠)体温低于35℃时会出现体温过低、体表冰冷、反应低下等特征,要注意:
1、新生儿居室温度一般应维持在18—22℃。
2、新生儿的衣服、包被最好选用新棉花和柔软舒适的棉布制作,以保证良好的保暖性。
3、爸妈要经常摸一摸宝宝的四肢,如果发现手脚冰凉,表明保暖不够,可以增加棉被或使用热水袋保暖。
4、保暖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将新生儿抱在怀里,以自己的体温为新生儿保暖。
5、如果在采取了一定措施后,宝宝的体温仍然很低,爸妈要应立即送宝宝到医院诊治。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新生儿体温低
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薄,血管多,易于散热,保温能力差。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差。新生儿肌肉不发达,活动少,产热能力差。当环境温度降低,保暖措施不够或热量摄入不足时,很易发生低体温。低体温不仅可引起皮肤硬肿,并可使体内各重要脏器组织损伤,功能受累,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
病因
1.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
当环境温度降低保暖不够时,摄入的热量过少,不能通过自身调节产热而出现低体温。
2.受寒冷影响
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大于产热,冬春季环境温度降低时,未有效保暖,最容易发生低体温。
3.摄食不足
新生儿肝脏储存的糖原量很少,如果摄入热量不足,在生后18~24h内即可耗尽。产热过少,当环境温度降低时易发生低体温。
4.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
能量储备少,摄入的热量少,体温调节能力更差,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发生低体温的风险越大。
5.疾病影响
新生儿患败血症、肺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时,由于进食减少,热量摄入不足;因休克、酸中毒和微循环障碍等影响棕色脂肪分解,使体内产热减少,此时如环境温度偏低,保暖不够,很易引起低体温。新生儿在缺氧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时,棕色脂肪不能利用,易出现体温不升。
临床表现
新生儿低体温时,皮肤温度常因末梢血管收缩,体温降至35℃以下,首先表现全身冰凉,反应低下,嗜睡、拒乳、少哭、少动。部分患儿可以出现皮肤硬肿,始于四肢、大腿、臀部,严重时遍及全身。
早期可以出现心动过速,严重时可有多脏器损害:呼吸减慢、呼吸暂停、甚至肺出血,血压下降,甚至死亡。神经系统出现昏迷、瞳孔扩大,对外界反应消失。
新生儿都是特别脆弱的,抵抗力比较差,容易生病。所以爸爸妈妈们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宝宝,不要让他们生病。新生儿体温低,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爸爸妈妈可要当心了,这可不是小事,事关孩子的身体健康,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注意,当孩子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一定要带孩子去正规的儿童医院进行检查。
脑瘫要怎样预防
目前,我们在对脑瘫病因学研究的领域中仍存在着很大的空白,但是一般认为,加强孕妇产前期及围产期的保健是预防脑瘫发生的重要环节。诸如吸烟、酗酒及滥用药物等这些可能损害胎儿发育的因素在妊娠前就应禁止。在我国,虽然吸咽妇女较国外少,但男性吸烟很普遍,孕妇被动吸烟同样可使胎儿发育受损害,因此从优生角度来讲,应大力宣传戒烟。另外,识别高危孕妇,预防早产儿,预防羊膜炎是减少低体重新生儿的最好措施。预防脑性瘫痪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抓产科护理,而且相比较之下,前者比后者更为重要。
除此之外,改进新生儿复苏术,注意新生儿营养,尽一切可能预防新生儿低体温、低血糖、低血氧及各种感染,避免高胆红素血症,预防新儿Rh因子溶血症及其他同种免疫性疾病,均对降低脑性瘫痪的发生率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积极采用能及时探查子宫内胎儿损伤的测试方法,深入开展有关遗传学的临产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脑瘫的发生率。
现如今我们的医学专家们已经总结出来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关于小儿脑瘫的有效的预防手段,而在使用过程当中还需要广大家长们的倾力配合以及对于疾病的增加了解才能真正达到有效预防的目的。
平时如何预防小儿脑瘫的病发
1、预防小儿脑瘫主要在于避免和纠正病因。改进新生儿复苏术,注意新生儿营养,尽一切可能预防新生儿低体温、低血糖、低血氧及各种感染,避免高胆红素血症,预防新儿Rh因子溶血症及其他同种免疫性疾病,均对降低脑性瘫痪的发生率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积极采用能及时探查子宫内胎儿损伤的测试方法,深入开展有关遗传学的临产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小儿脑瘫的发生率。
2、目前,我们在对小儿脑瘫病因学研究的领域中仍存在着很大的空白,但是一般认为,加强孕妇产前期及围产期的保健是预防小儿脑瘫发生的重要环节。诸如吸烟、酗酒及滥用药物等这些可能损害胎儿发育的因素在妊娠前就应禁止。在我国,虽然吸咽妇女较国外少,但男性吸烟很普遍,孕妇被动吸烟同样可使胎儿发育受损害,因此从优生角度来讲,应大力宣传戒烟。另外,识别高危孕妇,预防早产儿,预防羊膜炎是减少低体重新生儿的最好措施。预防小儿脑瘫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抓产科护理,而且相比较之下,前者比后者更为重要。
新生儿低钙血症的症状是什么
新生儿为什么会患低钙血症,很多母亲都不知道医生,于是询问朋友或者专业的医生。据医生所言,新生儿之所以会患低钙血症,主要原因是新生儿突然离开母亲,无法从母体中再吸收钙,由此血钙水平急剧下降。正常人的血钙浓度为2.5mmol/L,而新生儿的血钙浓度明显比正常人低。新生儿低钙血症有哪些临床症状?下面专家为大家介绍一下新生儿低钙血症的症状。
一、新生儿低钙血症临床表现
新生儿低钙血症的症状是什么?每个新生儿低钙血症的症状都并非一样,有的新生儿会出现烦躁不安、惊厥的症状,有的新生儿会出现手足抽搐的症状,有的新生儿会出现震颤、惊跳的症状。出现症状时,新生儿的心率明显增快。较为严重时,呼吸暂停。若新生儿还并发其他疾病,比如消化系统疾病,还会出现呕吐、便血的症状。
二、新生儿低钙血症治疗
了解新生儿低钙血症的症状是什么后,若出现症状,要及早采取有效的方法治疗。治疗新生儿低钙血症可用钙剂。钙剂治疗效果显著,用法为口服或静脉注射。口服后,患者血钙会恢复到正常范围。若新生儿有低血症,则要用其他方法治疗,比如喂养配方乳;若新生儿甲状旁功能低下,则可用大剂量维生素D;若新生儿有低血镁症,则要补充镁剂。
新生儿低钙血症的症状是什么,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解新生儿低钙血症后,要注意预防疾病。牛乳喂养、磷摄入量过多、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降钙素的调节功能异常,都是诱发新生儿低钙血症的病因,要格外注意。
引起新生儿低体温常见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新生儿低体温常见的原因有①初期生理性体温下降:新生儿出生离开母体后,环境温度突然降低,尤其是在冬天,如果由于难产抢救没有及时擦净羊水,通过蒸发、辐射丢失大量热量,而自己产热又少,体温可降到35度或更低;②保温不当:在寒冷季节出生的小儿,因分娩室、居室温度过低,特别是因其他疾病长时间检查、处置暴露体表或转运(院)就诊,容易发生低体温;③早产儿低体温:胎龄小于37周出生的早产儿,因糖原及棕色脂肪少产热少,而器官不成熟、体温调节能力低及皮下脂肪层薄,易发生体温低甚至“硬肿症”;④小样儿体温过低:若母亲怀孕期间患有高血压、感染等疾病,或胎盘、胳带异常,或胎儿畸形、多胎等,小儿虽然足月,但因营养不良体重头围却低于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十百分位,肝糖原及产热的粽色脂肪贮存少,生后的几天内易发生低体温;⑤低血糖、低血钠、颅内出血、重症感染,失血性贫血、宫内及出生窒息等疾病状态也容易发生低体温。
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新生儿硬肿症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四点:
1、一般的表现:反应低下,允奶差或者拒奶,哭声低弱或者不哭,活动减少,也可出现呼吸暂停等。
2、低体温:新生儿低体温指体温小于35℃,轻症为30-35℃之间,重症是小于30℃,可出现四肢甚或全身冰冷。
3、皮肤硬肿:皮肤紧贴皮下组织,不能移动,按之橡皮样感,呈暗红色或青紫色。伴水肿者指压凹陷,硬肿常呈对称性,其发生顺序依次为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4、多功能器官损害:重症的硬肿可出现休克DIC和急性肾衰竭等,肺出血是较常见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