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三叉神经痛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三叉神经痛鉴别诊断
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外,应注意与以下几种疾病相鉴别。
1.牙痛
牙痛也是一种非常疼痛的一种疾病,有时特别是发病的初期,常常到口腔就诊,被误诊为牙痛,许多病人将牙齿拔掉,甚至患侧的牙齿全部拔除,但疼痛仍不能缓解。一般牙痛特点为持续性钝痛或跳痛,局限在齿龈部,不放射到其他部位,无颜面部皮肤过敏区,不因外来的因素加剧,但患者不敢用牙齿咀嚼,应用X线检查或CT检查可明确牙痛。
2.三叉神经炎
可因急性上颌窦炎、流感、额窦炎、下颌骨骨髓炎、糖尿病、梅毒、伤寒、酒精中毒、铅中毒及食物中毒等疾病引起。多有炎性感染的历史,病史短,疼痛为持续性的,压迫感染的分枝的局部时可使疼痛加剧,检查时有患侧三叉神经分区感觉减退或过敏。可伴有运动障碍。
3.中间神经痛
中间神经痛患者表现特点:
(1)疼痛性质:
为发作性烧灼痛,持续时间长,数小时,短者也数分钟。
(2)疼痛部位
:主要位于一侧外耳道、耳廓及乳突等部位,严重者可向同侧面部、舌外侧、咽部以及枕部放射。
(3)伴随症状:
局部常伴有带状疱疹,还可有周围性面瘫,味觉和听觉改变。
4.蝶腭神经痛
本症病因不明,多数人认为鼻旁窦炎侵及蝶腭神经节引起。
(1)疼痛部位:
蝶腭神经节分支分布区域的鼻腔、蝶窦、筛窦、硬腭、齿龈及眼眶等颜面深部位。疼痛范围较广泛。
(2)疼痛性质:
疼痛为烧灼或钻样比较剧烈的疼痛,呈持续性或阵发性的加重或周期性反复性发作,发作时一般持续数分钟到几小时。伴有患侧鼻黏膜肿胀,出现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加,多呈浆液性或黏液性。可伴有耳鸣、耳聋、流眼泪、畏光及下颌皮肤灼热感和刺痛。疼痛可由牙部、鼻根、眼眶、眼球发生,尔后扩展至齿龈、额、耳及乳突部,均为一侧性。严重者向同侧颈部、肩部及手部等处放射,眼眶部可有压痛。
(3)发病年龄:
常在40~60岁之间,女性较多。
(4)本病可以用1%普鲁卡因做蝶腭神经封闭或用2%~4%丁卡因经鼻腔对蝶腭神经节作表面麻醉,可使疼痛缓解,即可确诊。
5.偏头痛
偏头痛也称丛集性头痛,它是一种以头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病因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但与家族、内分泌、变态反应及精神因素等有关。临床表现特点:
(1)青春期女性多见,多有家族史。
(2)诱发原因:多在疲劳、月经、情绪激动不安时诱发,每次发作前有先兆,如视物模糊、闪光、暗点、眼胀、幻视及偏盲等。先兆症状可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之久。
(3)疼痛性质为剧烈性头痛,呈搏动性痛、刺痛及撕裂痛或胀痛。反复发作,每天或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发作一次。伴随有恶心、呕吐、大便感、流眼泪、面色苍白或潮红。发作过后疲乏嗜睡。
(4)查体时颞浅动脉搏动明显增强,压迫时可使疼痛减轻。在先兆发作时应用抗组胺药可缓解症状。
(5)偏头痛还有普通型、特殊型(眼肌麻痹、腹型、基底动脉型)偏头痛,均需要进行鉴别。
6.舌咽神经痛
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它是一种以舌咽神经分布区域内阵发性剧痛。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疼痛性质与三叉神经痛相似。临床表现有以下特点。
(1)病因可能与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压迫神经进入区有关,除此之外,可见于小脑脑桥角处肿瘤、炎症、囊肿、鼻咽部肿瘤或茎突过长症等原因引起。
(2)疼痛部位在患侧舌根、咽喉、扁桃体、耳深部及下颌后部,有时以耳深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3)疼痛性质为突然发作,骤然停止,每次发作持续为数秒或数十秒,很少超过2min。亦似针刺样、刀割样、烧灼样、撕裂样及电击样的剧烈性疼痛。若为继发性的疼痛时间长或呈持续性、诱因和扳机点可不明显,且夜间较重。
(4)诱因常为吞咽、咀嚼、说话、咳嗽、打哈欠时诱发疼痛。
(5) 50%以上有扳机点,部位多在咽后壁,扁桃体舌根等处,少数在外耳道。若为继发性的,扳机点可不明显,同时舌咽神经损害症状,如软腭麻痹、软腭及咽部感觉减退或消失等。
(6)其他症状:吞咽时常常引起疼痛发作,虽然发作间歇期无疼痛,但因惧怕诱发疼痛而不敢进食或小心进些流汁,患者因进食进水少,而变得消瘦,甚至脱水,咽部不适感,心律失常及低血压性昏厥等。
(7)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若为继发性的,可有咽、腭、舌后1/3感觉减退、味觉减退或消失、腮腺分泌机能紊乱。也可有邻近脑神经受损症状,如第9、10及11对脑神经损害以及Horner征表现。
7.副鼻窦炎或肿瘤
上颌窦、颌窦、筛窦病患者均可引起头面部痛。鉴别时应特别注意:鼻腔检查,两侧是否一样通畅, 细查各鼻窦的压痛点;鼻腔有无粘液或脓液史;疼痛的发作性不明显,此点在上额窦癌更为显著;患侧面部有时肿胀;上颌窦及额窦的透光检查;X线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
8.半月神经节附近的肿瘤
半月神经节和小脑脑桥角处的肿瘤并不少见,如:听神经纤维瘤、胆脂瘤、血管瘤、脑膜瘤或皮样囊肿等,这些肿瘤引起的疼痛一般并不十分严重,不像三叉神经痛那样剧痛发作。另外,还可同时有外展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耳鸣、眩晕、听觉丧失、三叉神经支感觉丧失,以及其他颅内肿瘤的症状,如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等。颅底X线检查,岩骨尖区有时有骨质破坏或内耳道区有骨质破坏。CT、X线造影检查可帮助诊断。
9.膝状神经节痛
膝状神经节在发出鼓索神经之前,发出岩大浅神经,供给泪腺以副交感神经纤维,司理泪腺的分泌。中间神经主要司理舌前2/3的味觉和耳鼓膜及外耳道后壁的感觉,也有些纤维司理颌下腺、舌下腺及口、鼻腔粘液腺的分泌。膝状神经节神经痛为阵发性,但发作时痛在耳内深处,向其附近的眼、颊、鼻、唇等处放射,并多在外耳道后壁有个“扳机点”。这些患者多合并面神经麻痹或面部抽搐,并有时在软腭上、扁桃体窝内及外耳道处,发生疱疹并味觉丧失。
10.其他面部神经痛 如许多眼部疾病,青光眼、屈光不正及眼肌平衡失调等。颞颌关节疾病、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及颞颌关节炎和茎突过长等。因其病因和表现不同可以与三叉神经痛鉴别。
三叉神经看什么科室呢
神经外科和疼痛科(如果你去的医院设有疼痛科,) 疼痛科主要治疗任务。比如说癌痛的问题,癌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不能对它进行根本性治疗,但我们可以解除癌症患者疼痛,提高病人生活及生存质量。还有相当一大类问题,如常见的头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
还有很多,腰腿痛、骨关节痛等,并没有特别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存在,就表现为单纯性的疼痛;还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即带状疱疹后原遗疱疹区的疼痛痛,其实疱疹早已经好了,但是疱疹区的疼痛比原来出疱时还痛得严重。等等,这样的疼痛就是纯粹的疼痛性疾病,只要科学地把这些疼痛止住就可以了。我们通常说的慢性疼痛性疾病就包括上述这几大类型。
神经外科“三叉神经痛”为“脸痛”,容易与牙痛混淆。是一种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 病情分析: 您好;三叉神经痛是指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剧烈疼痛,由于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学和病理学至今还不清楚,所以,建议您挂神经内科
三叉神经痛经常被认为是牙痛,这是有一定原因的,因为它们不仅发病时的症状相似,而且疼痛的部位也很相同,所以也难怪把三叉神经痛当作牙痛来治的患者达到一半那么多指导意见:一般应该去看神经科检查下。
分析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
①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短暂的、剧烈的、闪电样反复发作的疼痛。
②大多数存在扳机点。
③相应区域皮肤粗糙、皮肤着色, 或有感觉减退。
④由肿瘤等占位性病变引起的三叉神经痛常有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根据上述临床表现,结合病史特点常可确定诊断。但其表现既有特征性, 也有许多复杂性, 如不牢固掌握, 常易与其他头面部疼痛性疾病混淆, 导致漏诊和误诊。因此, 除全面的神经系统查体外, 还需进行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方面的检查, 以及行面部和颅脑的X 线片、CT 扫描、磁共振(MRI )、DSA 等辅助检查。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误诊和漏诊, 准确地做出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通过认真分析病史和仔细观察疼痛发作的情况, 确定颜面部疼痛发作的部位。搞清疼痛发作是从哪一点开始的, 随着疼痛加剧扩散到哪个区域。查明疼痛的性质、特点、规律、诱发疼痛发作和加重或减轻的因素。
三叉神经痛对患者都有哪些危害
三叉神经痛的危害一、对患者心理有很大影响
由于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性质犹如刀割、针刺、电击或烧灼样,而且发作频繁及疼痛程度随病程延长而增加,自然间歇期逐渐缩短以至终日发作,甚至轻微刺激即可引起疼痛发作,因此病人不敢洗脸,畏惧进食、漱口和刷牙,营养不良,面容污秽,对病人的精神和心理状态产生巨大影响。病人心情焦虑,烦躁易怒,许多人的精神活动处于抑制状态,情绪低落,悲观失望,不能忍受其痛苦,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长时间的抑郁使病人表情淡漠,对外界变化反应迟钝。
三叉神经痛的危害二、使患者的大脑神经出现问题
三叉神经痛的危害有三叉神经痛患者急性的或长时间的疼痛。三叉神经痛使哪些系统发生病变?机体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等一系列生理活动系统发生病变。如由于发作性的疼痛刺激使中枢神经系统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表现出儿茶酚胺分泌增加,糖原分解作用加强,交感神经系统活动性增强,使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律加快。再加上患者惧怕三叉神经痛发作不敢进食,使得患者的身体出现负氮平衡状态,更加加剧了三叉神经痛的发作。
三叉神经痛的危害三、对患者的面部有很大的影响
三叉神经痛的危害有三叉神经痛的疼痛部位在患者的面部,也牙痛的部位极其的相似,所以患者常常出现,拔牙之后仍然疼痛不止,才确诊为三叉神经痛。造成了的不可磨灭的伤害。与三叉神经痛混淆的疾病不止牙痛一种,不管是被误诊为哪一种,对人体的伤害都不小。
三叉神经痛患者在冬季这样进行护理
冬季护理时患者要先了解为什么三叉神经痛容易在冬天发作,由于秋冬冷风很轻易让肌肉及血管收缩,导致三叉神经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很轻易出现异常放电,导致疼痛。低气温加上寒风就助长了三叉神经痛,进而三叉神经痛的发作率也频繁起来。假如不留意保暖,冬季三叉神经痛患者要比其他时间更为苦恼和痛苦。
在冬季三叉神经痛患者应该留意头和面部的保暖,不要让寒风刺激三叉神经发作区域,更不要用太热或太冷的水洗脸,以免刺激扳机点,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增加正常的身体免疫力。
在冬季三叉神经痛患者要做好饮食上的护理,三叉神经痛患者日常饮食调理其实很简单,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患者的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忌辛辣食物;假使患者出现白血球下降,可以多吃一点动物肝脏、豆制品、菠菜等;假使患者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可予少量多餐,在总摄取量不减少的前提下,可以分屡次进食;患者要注意饮食搭配,要注意营养,日常进食以高维他命、高蛋白、高热量为主,但要限制脂肪的摄取,可以吃一点瘦肉、海产品、新鲜水果和蔬菜等。
冬季三叉神经痛患者要做好心态上的护理,我们在对逐渐康复的三叉神经痛患者随访中发现,许多患者仍表现为性格孤僻、多疑,担心病情复发,对微小的面部异常感觉非常敏感,仍有戴口罩和头巾的习惯,闭门不出,怕风、怕凉等。这都表明对三叉神经痛的阴影并没有散去,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创痛并没有康复,严重影响三叉神经痛的彻底康复。有这类情况的患者应该接受医生的开导,通过从事适当的运动、从事健康的爱好或把精力多用于家务、工作等方面,调整心态,逐渐树立起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心。
三叉神经痛治疗的四大误区
患者一旦出现了三叉神经痛,首先的第一反应就是会出现剧烈的疼痛感。这种疼痛感很多人都会以为仅仅的是患有了一些普通的疼痛,比如牙疼和偏头疼等。因此,治疗的时候就会存在治疗的误区。下面给介绍下三叉神经痛比较常见的四个误区。
误区一:盲目拔牙。由于三叉神经痛与牙痛的疼痛部分及为相似,非常容易混淆,以为是牙痛,觉得拨牙可以缓解疼痛,殊不知却耽误了及时正确的诊治。三叉神经痛的特点是在口唇、口角、鼻翼、上腭或口腔黏膜等颜面部位,出现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因此,早期轻度的三叉神经痛或不典型三叉神经痛,常常会被误为是牙痛、偏头痛、鼻窦炎或其它口腔科或五官科疾病,患者甚至盲目地去拔牙,以为可除去病根,其实是大错特错。
误区二:胡乱吃药。很多患者在不分青红皂白的情况下,一心只想着缓解疼痛,在没有任何医学依据的前提下,乱吃止痛药。殊不知有些止痛药物对激发三叉神经痛发作起了为虎作伥的作用!
误区三:轻信秘方。很多三叉神经痛的患者由于多年饱受三叉神经疼痛病症的折磨,又经多方治疗无效,正所谓病急乱投医,结果往往误信一些所谓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偏方、祖传秘方”,结果钱没少花,疼痛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导致了各种各样的并发症,致使终生遗憾。
误区四:不治之症。很多患者在经过多年采用各种治疗方法都无效而对治愈丧失信心,以为三叉神经痛是不治之症,从此对生活也悲观失望。其实,临床上通过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案例已数以万计,治愈率达到高95%以上,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完全可以治愈的疾病。
可见,三叉神经痛和很多的疾病都有一定的相似处。所以,希望患者出现了疼痛的时候,应该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同时,三叉神经痛是一种能够治疗的疾病,患者要对自己有信心。只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是可以治疗好疾病的。
三叉神经怎么检查确诊病情
1、耳鼻喉检查:耳鼻喉检查可以排除鼻窦炎等病变,防止将其他相似病症误以为是三叉神经痛。
2、头部MRI检查:头部MRI检查可以确定是否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及其他颅内病变。
3、核磁检查:核磁检查可确定有没有形成血管压迫,辨清血管的走行。血管断层成像(MRTA)在三叉神经痛病因学诊断中也有重要意义。
4、口腔检查及牙片检查:很多人将三叉神经痛与牙痛混淆,因此一旦发现牙痛,而且牙痛久治不愈,我们就需要做口腔检查及牙片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5、舌咽神经痛检查:舌咽神经痛的症状容易和三叉神经第3支痛相混,但舌咽神经痛的部位不同,为软腭、扁桃体、咽舌壁、舌根及外耳道等处。
为什么老年人会长血管瘤
血管瘤脑血管瘤又被称为是毛细血管血管瘤,血管母细胞瘤,海绵状血管瘤等,脑血管瘤是起源于中胚叶细胞的胚胎残余组织的良性肿瘤,大家都了解以下就为您介绍脑血管瘤症状。 脑血管瘤病程长,约患者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病变位于小脑者可达,脑血管瘤主要表现为间断性枕下痛;患者有呕吐、眩晕、复视;影响脑脊液循环者可有颅内压增高症状患者有眼震和共济失调,其次为颅神经和锥体束征。 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种搏动性头痛,属众多头痛类型中的大户。
发作前常有闪光、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先兆,同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它是一种可逐步恶化的疾病,发病频率通常越来越高。 三叉神经痛有时也被称为脸痛,容易与牙痛混淆。是一种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多数三叉神经痛于40岁起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尤多,其发病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 在晚期,由于其他部位的脑组织及颅神经受压迫、水肿及牵扯等间接影响,而出现一些肿瘤的邻近症状和远隔症状。前者是因肿瘤附近的脑或颅神经受压所致。
如小脑肿瘤出现桥脑、延髓症状;颞叶肿瘤出现颅神经障碍;外侧裂肿瘤出现偏瘫等。以上症状的发生,与肿瘤压迫、脑组织移位或脑血液循环障碍等有关。远隔症状是在肿瘤远隔部位的脑神经的功能障碍,如颅后窝肿瘤,因脑积水影响额、颞、顶叶,可出现视、听幻觉或癫痫。又如颅内压增高时,由于第三脑室扩大亦可出现双颞侧偏盲和蝶鞍扩大等。 综上所述,如果患了病,请不要有太多的心里负担,保持良好的心情,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才是维护健康之根本。
三叉神经痛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一)三叉神经支炎 属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此病多发生于眶上神经,为持续性剧痛,发作后数日,部分患者额部出现带状疱疹。少数患者可发生角膜炎与溃疡。病原是一种病毒。此病有自限性,大多在1~3周内痊愈。镇痛药物、维生素或局部麻醉药、糖皮质激素溶液,皆有效。
(二)牙痛
属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常可遇到将本病误诊为牙痛,几次拔牙总不能止痛。细心查看牙有无病变;牙痛的阵发性不太明显;牙痛无“扳机点”;牙痛的发作与食物冷热关系很大。
(三)副鼻窦炎或肿瘤
上颌窦、颌窦、筛窦病患者均可引起头面部痛。鉴别时应特别注意:鼻腔检查,两侧是否一样通畅, 细查各鼻窦的压痛点;鼻腔有无粘液或脓液史;疼痛的发作性不明显,此点在上额窦癌更为显著;患侧面部有时肿胀;上颌窦及额窦的透光检查;X线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
(四)半月神经节附近的肿瘤
半月神经节和小脑脑桥角处的肿瘤并不少见,如:听神经纤维瘤、胆脂瘤、血管瘤、脑膜瘤或皮样囊肿等,这些肿瘤引起的疼痛一般并不十分严重,不像三叉神经痛那样剧痛发作。另外,还可同时有外展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耳鸣、眩晕、听觉丧失、三叉神经支感觉丧失,以及其他颅内肿瘤的症状,如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等。颅底X线检查,岩骨尖区有时有骨质破坏或内耳道区有骨质破坏。CT、X线造影检查可帮助诊断。
(五)膝状神经节痛
膝状神经节在发出鼓索神经之前,发出岩大浅神经,供给泪腺以副交感神经纤维,司理泪腺的分泌。中间神经主要司理舌前2/3的味觉和耳鼓膜及外耳道后壁的感觉,也有些纤维司理颌下腺、舌下腺及口、鼻腔粘液腺的分泌。膝状神经节神经痛为阵发性,但发作时痛在耳内深处,向其附近的眼、颊、鼻、唇等处放射,并多在外耳道后壁有个“扳机点”。这些患者多合并面神经麻痹或面部抽搐,并有时在软腭上、扁桃体窝内及外耳道处,发生疱疹并味觉丧失。
(六)舌咽神经痛
疼痛亦为阵发性,大多在吞咽时发作。痛从扁桃体区及舌根起,向外耳道放射,亦可向耳前、耳后、耳廓或本侧半个面部放射。发作时患者多用手压迫下额角下方。在舌根背面外侧及扁桃体处有“扳机点”,颈外皮肤无“扳机点”。吞咽、说话及转头、大笑均可引起发作,更怕吞咽酸、苦食品。易伴发心动过缓或眩晕。患者多为35~65岁的人。此病颇为少见,发病率大约为三叉神经痛的1%。用1%的卡因液涂布咽后壁或扁桃体区的“扳机点”可停止发作。此外,三叉神经痛,痛在舌尖及舌缘,亦可资鉴别。
(七)血管性偏头痛
血管性偏头痛是周期性、轻重不等的单侧头痛,有时患者表现为前额部头痛。此病发作前多有先兆,如同侧眼看到火星,或视力减退,甚或一时性同侧偏盲。头痛发作时可持续数小时至数日。此病发作多有一定的时间规律。难以确诊时可行口服麦角胺帮助鉴别诊断。
(八)临床上对儿童或青少年出现的头痛或腹痛,除考虑血管性偏头痛外,还应进一步考虑有无头痛型癫痫和腹型癫痫。两者的鉴别:
1、头痛型和腹型癫痫患者发作时除头痛及腹痛外,还表现为对周围环境的接触能力丧失即意识障碍,而血管性偏头痛除少数人有晕厥外,神志清楚。
2、癫痫患者多有肢体抽搐现象,而偏头痛较少抽搐。
3、癫痫患者可在睡眠时发作,偏头痛发作于睡眠时消失。
4、癫痫患者有偏头痛史者占1%~3%,而偏头痛有家族史者达70%左右。
5、癫痫患者发作时常有痫性放电,而偏头痛发作脑电图基本正常。
6、抗癫痫治疗,患者头痛和腹痛缓解,而偏头痛对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差,仍可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