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年人积极与消极的心理活动

老年人积极与消极的心理活动

人进入老年期以后,由于机体健康状况和社会职能方面的变化,会引起一系列精神心理的改变,形成某些老年人所特有的心理特征。一方面,随着生理功能的衰退,老年人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精神衰老,如思维活动迟缓,理解能力下降,注意力不易集中,情绪不稳,情感平淡等;另一方面,老年人对词汇和语言的理解能力仍然很高,逻辑记忆及数字记忆能力衰退并不明显,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相当高,而且由于知识面广,经验丰富,不少知识型老年人还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继续不断地为人类科学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作出重要贡献。面对职业及生活发生的新转变,老年人在出现一定程度的阶段性消沉、多虑、固执和淡漠等不良情绪的同时,在心灵深处仍然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自尊心和对荣誉、贡献的渴望。所以,从总体上看,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可以从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来加以分析认识。

(一)积极的心理活动

到了60岁,绝大多数老年人不得不从工作了几十年的岗位上退下来。他们虽然离、退休在家,但极少能够在家闲居。不少老年人总是根据自己的客观条件,凭借自己的能力,采取适当的方法和寻找适当的机会,继续关心着国内外大事,关心着国家及单位的建设和发展,关心着同志、家人及亲朋好友的事业及健康。有的老年人仍然坚持从事一定量的专业工作或社会工作,有的老年人开拓新领域的研究或学习新的知识,没有间断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四化建设继续作贡献,体现了老年人较强的责任心和对人生价值的不断追求。

有着几十年工作经验和丰富社会阅历的老年人,对正确与错误,善与恶,以及生活的真谛的认识理解更加深入、透彻。在离、退休后的生活中,不论是对过去的回忆还是对未来生活的安排,都更加侧重于荣誉的感觉而不是利益的获得。不少老年人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继续为社会服务,从受到他人的尊重中感受到莫大的欣慰,而对相应报酬的多少并不过多计较;老年知识分子仍然继续不断地从事研究和热情地关心、帮助年轻人进步,也是为了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宝贵经验奉献给人类社会并获得社会的承认和人们的尊重,反映出老年人较强烈的荣誉感的需求。

几十年的社会实践和相应的社会地位,使老年人养成了强烈的自尊心。离、退休后,各种社会关系和客观情况虽然有所变化,但他们仍希望得到社会的尊重,不愿意因离、退休而被社会忘却,或掩没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因此,老年人虽然退休在家,生理功能也相应的减退,但精神上仍然保留着某种信念和追求,或者树立起新的目标。这种心理在一定范围内是十分积极的,它可以有效地延缓老年人大脑及躯体衰老的进展,有利于老年人的心身健康。

(二)消极的心理活动

由于内脏功能的减退和耐受力降低,老年人感觉到一定程度的体力下降,容易疲劳以及视觉、听觉等功能衰减等,本来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过于在乎这些身体内发生的变化,为此而产生强烈的恐惧和不安,就有可能导致情绪消沉、意志衰退等不良精神情绪的出现,并由此而影响到正常的心理和生理活动,反而加速衰老的进展。同时,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的改变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老年人的社会活动,因生活圈子的狭小而带来孤独垂暮、忧郁多疑、烦躁易怒等心理变化,使老年人适应环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降低,对他们的心身健康构成不利的影响。

1.忧郁多疑离、退休是一个人步人老年最直接的信号,它意味着生命的历程已走过大半。壮年时匆匆忙忙,许多事情都无暇顾及,一旦离、退休后,才让人感觉到时光是如此飞快地流逝。老年人如果对此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离、退休后的生活没有作出适当的安排,就很难顺利渡过由离、退休带来的不适应期,难以避免因此而带来的心理压力,产生抑郁状态。

离、退休后的老年人如果没有一定的目标追求,没有适当的兴趣爱好,在过于闲暇的时间里,容易就自我健康状态及某些疾病的症状特征形成不良的自我暗示,总认为自己已经老了,健康状况十分不好,或者是患了某种疾病,甚至怀疑自己可能到了疾病的危重阶段。在这种多疑心理的驱使下,会将机体的一般衰老表现同某些严重病症对号入座,产生恐惧和危机感,破坏了老年生活的安详和幸福。

社会角色的转换必然导致新的社会关系的形成。老年人如果不开朗豁达.对人对事过于拘谨,谨小慎微;或者计较小事,喜怒无常,考虑自己多,考虑他人少;或者孤独闭塞、对人冷淡等,必然会对原来社会关系的自然消失和新的社会关系的难以建立缺乏正确理解,产生较为严重的忧郁或多疑,要么对自己的能力和未来缺少信心:要么怀疑他人的言论或者行为,结果是处处对己或对他人过不去,影响了自己与他人交往的兴趣和对生活的向往及乐趣。

2.孤独担忧老年人离、退休后,在确立新的目标追求、恰当安排老年生活之前,从整天繁忙、时间紧迫转为闲居在家,时间宽裕,会因不习惯而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如果对原有工作仍抱有极大兴趣,感觉到尚有许多事没完成,而迫于条件限制又无法再进行下去,则失落和孤独的感觉会更加强烈。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单位,老同志、老朋友接触的机会日渐减少,新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尚未形成,随时向自己袭来的孤独不安感,难以找人倾诉排解;人到老年,子女长大,不是忙于学习或工作,就是已结婚成家,往日热闹、愉快的家庭氛围多被清冷、寂静所代替等,都成为加重离、退休老人孤独感的原因。孤独感如果长期存在,得不到有效的消除,将严重影响老年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逐渐失去生活的乐趣,引起情绪反复无常,导致思维迟钝、闭塞,危害到老年人的心身健康。

随着年龄的日益增大,生活的能力逐渐减退,老年人对自己生活的担忧也有所增加。比如,对自己患有的慢性病担忧,对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担忧,对将来依赖他人担忧,以及为经济状况、为子辈孙辈的健康、为亲人的健康状况、为怕孤单担忧等。老年人担忧心理的强与弱,与年龄、机体健康状况、性格特征、思想认识等有密切的关系,而担忧感过强对老年人的情绪、情感、身体的机能状况等也有明显的负性影响。

3.情绪不稳一般情况下,老年人因为见多识广,社会阅历丰富,对人对事都能气量宽大,感情真挚,性格开朗;在思维方面,一般也都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易被表面现象左右自己的情感。但是,也确有一部分老年人受个人修养、性格、思维能力以及机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在遭受较大心理压力时,容易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或者过于在非原则问题上计较,喜怒无常;或者思维僵化、保守,遇到问题容易抑郁、猜疑;或者性情急躁,独断专行,碰到意见不统一时,傲气凌人,唯我独尊等。由于其性情不稳,难以相处,所以常与他人或家人发生矛盾冲突,使孤独感、担忧心理越加严重,也可使性格变得多疑狭隘,思维能力日渐减弱,甚至导致多种心身病症的发生。

老年人如何调整心态

1、笑口常开带来好身体

步入老年,人们往往特别关注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并不在意。而在现实的生活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在关注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同时,不容忽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笑一笑,十年少”就是乐观开朗的情绪,可以延缓老年人的生理衰老和心理衰老,给生命之树注入青春的活力;“愁一愁,白了头”就是消极悲观的情绪,对老年人来讲好比是一帖催老剂,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积极的情绪和健全的性格对增加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满意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独特的作用。

2、保持积极心态,提高自我健康评价

对老人的幸福来说,其健康的自我评价,比实际的健康状况更具重要意义。这种自我评价包括有两个标准,即实际健康水平的高低和老人对疾病不适感的态度。自我健康评价高的老年入,其晚年幸福高于自我评价低者,而自我健康评价低的老年人,由于对疾病的过分担心、焦虑、病感增强,整日忧心忡忡,十分不利于老人的心身健康。

3、丰富自己的生活

老年朋友们可以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生活,避免一个人找不到事情做而心情不好。比如说可以学着画画、下棋或者是和其他的同龄人跳跳舞、唱唱歌等等。生活丰富了,精神才会更为充实,抑郁心理就能得到科学的缓解。

4、生命在于运动,保持与社会的接触

国内的调查表明有1/3的老人不愿意退休,健康的退休老人中,有50%希望继续工作。老人深感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走向社会,保持与人交往,从社会生活中寻找友谊、精神寄托和生活的动力。老人希望通过新的社会角色身份,发展自我实现,以补偿他们的社会活动范围的缩小。老年人参加社会工作,是人生价值观的体现,他们力图摆脱衰老的限制,回归社会,在继续学习、工作和与人交界中摆脱空虚感和孤独感,以求得精神上的充实与愉快。同时,社会对老年人成就的肯定,以及对老年人的尊重,都会增强老年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

​怎样做才能人老心不老

心理学家断言:心理衰老是人们自己加快走向死亡的“催化剂”。老年人欲得健康长寿,就得设法延缓心理衰老,心理学专家们为老年朋友提供了一些防老办法。

增加营养:人的心理活动以大脑的生理状态为物质基础,大脑的生理状态与营养关系密切,要避免过早心理衰老,就需要良好的营养,经常服食牛奶、禽蛋、瘦肉、鱼虾、豆制品等。

锻炼身体:通过锻炼身体来保护生理活动的一定水平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起居有常:一个人生活越有规律,大脑的活动也越有规律,进而保证心理活动的健康发展。因此,老年人务必使自己的日常生活规律化。

增加爱好:老人离退休后应有一种以上的爱好,如种花、养鱼、钓鱼、下棋、旅游等。

多多用脑:从现在起就应注意动脑子,加强脑力活动的训练,如进老年学校学习,都是继续训练大脑的好方法。

交忘年交:如果老年人经常和一些年轻人交往,将会有效地延缓心理衰老。

不要服老:老年人的许多心理衰老现象是本人的心理状态造成的。一个人如果一直以为自己老了,他将越来越明显地出现衰老的症状。相反,如果他一直认为自己不老,他的心理衰老速度将缓慢得多。

适应环境:养生学家有二条经验可以借鉴:一是随遇而安,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坦然处之。对事达观畅怀;二是恬淡虚无,对身外之物不要有太高的要求,不要把现实与意愿相比。

注意保健:疾病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很大。老年人的慢性疾病,又随年龄的进程有加快的趋势。老年人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和防治措施,防治结合,保证身体健康。

怎样预防老年痴呆 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在退休以后,再去做一点半职工作,或者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可以帮助维持大脑良好的功能。如果经常忙于张罗一些俱乐部和社区的活动也很好。


如何培养积极的心态 心态要积极

积极的心态完全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如果一个人的心态是积极的、乐观的,那他就成功了一半。遇到困难时,要抱有“我能行”、“一定会有解决办法”的信心,鼓励自己不断向前,直至成功。


老人丧偶后的心理过程有五个阶段

丧偶老年人的心理活动特征丧偶老人的心理变化通常比较剧烈,其心理活动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所有的心理活动集中指向新近的死者。许多人往往痛不欲生,简直到了欲死不能的地步,他们整天涕哭,甚至拒绝死者火化或下葬。

第二阶段,对死者和其他人发怒或带有敌意。这时,死者已离开身边,存留者常常会对着照片中的他(她)生闷气,又迁怒于其他人,很容易无缘无故地和别人争吵。

第三阶段,要求其他人的支持和帮助。由于配偶失去,旧的依恋关系已不复存在,悲伤的情绪开始向他人发泄。他们常常会不顾别人是否愿意听,对一切人诉说自己的不幸,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第四阶段,他们已清楚地意识到,配偶已永远地失去了,正常的生活已彻底打乱了,整个心被绝望占据。

第五阶段,他们开始从绝望中撤退,向往正常的生活并开始重新组织新的生活。这一阶段,他们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其他人或其它事上去,主动地压抑悲痛的情绪,从表面上看,情绪上完全恢复正常。

上述五个阶段也可分别概括为震惊阶段,情绪波动阶段,孤独感产生阶段,宽慰自我阶段、重建新模式阶段。各阶段长短,因人而异。总的来说,丧偶的老年人的心理是消极的。

老年人该如何提高免疫力

注意增强心理免疫力

大脑活动直接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作用。

积极乐观的精神、心理状态有助于促进免疫细胞数目增长,激发免疫系统的活力,从而起到保护机体的作用。而消极悲观者的免疫多反应迟钝、功能较低。

根据这点

人们创立了“心理免疫”学科。作为老年人首先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这有助于强化自身免疫力。

注意增强心理免疫力

大脑活动直接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作用。

积极乐观的精神、心理状态有助于促进免疫细胞数目增长,激发免疫系统的活力,从而起到保护机体的作用。而消极悲观者的免疫多反应迟钝、功能较低。

根据这点

人们创立了“心理免疫”学科。作为老年人首先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这有助于强化自身免疫力。

消极心理会引发冠心病

不管对于任何的事情来说一点要认识到合理的出来疾病的问题,当然遇事的时候还是需要合理的了解才是关键,了解冠心病的常识问题对身体来说帮助比较大,下述我们详细的介绍一下消极心理会引发冠心病?冠心病的常识的问题,祝福你康复。

不要对消极情绪无所谓,它可是会致命的。近日,卫生部门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对200名46-55岁的中年人进行了长达一年的研究表明,消极的心理情绪如抑郁、焦虑和愤恨等,均会对心脏造成损害,特别会引起冠心病。

这项调查测试的心理要素包括抑郁心情、焦虑、悲观情绪、胡思乱想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结果表明,这些因素每上升1分,患心脏病的危险就增加5个百分点。

医学专家分析,在那些带有消极情绪的人身上,可发现较高的炎症蛋白含量,这种连续的、涉及整个心脏系统的炎症状况对引发冠心病有重要影响。

人的心跳速率能够根据外界的变化呈有规律的波动,那些带有消极情绪的人会使心脏的这种有规律的变化减少,从而对心脏系统产生压力。

46-55岁是人一生中较为特殊的年龄段,处在这个年龄段的人,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都很重,健康长期处于“透支”的状态,加之消极情绪,极会引起心血管系统疾病,特别是冠心病。

相关推荐

老年人集体运动的好处有哪些

愉悦的心情和良好的心态是治病良方。老年人多参加集体活动,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 排遣郁闷消极的心理,不再感到孤单寂寞,能交到不少朋友。朋友圈子广了,心情自然好, 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益。老年人经常参加集体运动,对自己身体的健康长寿大有好处,具体可概括为:①可以延缓身体衰老:由于身体的衰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受到很大的影响, 甚至出现疾病,而运动锻炼可以从多方面改善身体机能,延缓衰老。②可以

哪些因素会导致老人心理问题

(1)各种生理功能减退。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各种生理功能都有所减退表现出一定的老化现象,如脑细胞会逐渐发生萎缩并减少,导致精神活动减弱,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尤其在近期记忆方面。视力及听力也逐渐减退。皮肤会出现老年斑、毛发变白并减少。由于骨骼和肌肉系统功能减退,运动能力也随之降低。(2)社会地位的变化。由于社会地位的改变可使一些老年人发生种种心理上的变化,如产生孤独感、自卑感、抑郁、烦躁、消极等。

中老年怎么让免疫力提高

注意增强心理免疫力大脑活动直接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作用。积极乐观的精神、心理状态有助于促进免疫细胞数目增长,激发免疫系统的活力,从而起到保护机体的作用。而消极悲观者的免疫多反应迟钝、功能较低。根据这点人们创立了“心理免疫”学科。作为老年人首先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这有助于强化自身免疫力。

积极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

1)适当体育运动: 适度的运动有益于肌肉和骨骼的健康,能增进肌肉的张力和弹力,增强骨骼的耐受力,增加骨骼的流血量,使骨骼营养良好,推迟骨骼的老化。老人参加运动要注意掌握好运动量,运动太多、太少都不适宜;并且要注意安全,运动的时间应该选择在光线充足的时段。其次要选择好运动的场地,应以熟悉的环境为宜,不要选择同时有青年人在进行剧烈活动的场所,以免受到冲撞而造成损害。2)注意合理营养: 钙是骨骼维持强度

女人面对抑郁的消极心理

购物和暴饮暴食是消极逃避有人说,女人一郁闷就爱疯狂购物,我们身边也确实有这样的例子。常小姐感情上受到挫折时,就喜欢拉着朋友买东西,花上一大笔钱,抱回去大包小包的东西,似乎很有成就感。但事后,常小姐总抱怨说:“昂贵的鞋和香水,现在越看越不喜欢,为什么当时就那么冲动啊!”购物不仅弄得囊中羞涩,买回来的东西最后也送了人,实在浪费。田小姐和常小姐不一样,她不买东西,但心情不好的时候特别能吃,饭量竟是平日的

丧偶的老人要如何调节心理健康

一、对于丧偶老人,子女们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让老年人重新找到对生活的依恋,从而减轻其丧偶的痛苦。二、避免自责老年人丧偶后,常常会责备自己过去有很多地方对不住自己的老伴儿。这种自责、内疚的心理如果不能及时地调整好,就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常诱发其他疾病,导致早衰。三、转移注意力经常看到老伴的遗物,睹物恩人,会不断地强化思念之情,加深精神上的痛苦。因此,不妨把一些遗物暂时收起来,将注意力转移到现实

老年人血管瘤危害都有哪些

老年性血管瘤的危害有以下几点:1、影响外观,因为血管瘤多发生于人体的面部、颈部等明显部位,由于血管瘤异样的颜色及形状,十分影响患者的容貌,会招致旁人的异样眼光,造成老年人心理的压力,形成消极心态,不利于身体的康复。2、患处容易破溃、出血、感染,血管瘤多长在皮肤表面,十分容易不小心摩擦导致患处破溃、出血,一旦出血容易导致血流不止,造成溃疡,患处愈合后容易留下疤痕。3、老年人的行动本身就不是很方便,没

玩游戏对老年人健康的积极作用

当今,本应是年轻人喜爱的游戏机却成为银发老人的“宠儿”,是因为这类游戏机以益智游戏为主,从简单的算术、拼图到脑筋急转弯都有,越快完成所有题目,表示脑部年龄愈接近壮年。游戏也可以为老人晚年的生活增添乐趣,他们可以提高玩卡类游戏的技能,例如扑克牌。他们还可以训练自己的反应能力和思考能力,在游戏中可以学习掌握单词和数字的技巧。游戏还可以减轻老人精神上的压力,当游戏取胜过关时,能舒缓老人的情绪,心情开朗,

老人欢度晚年生活有哪些注意事项

为了使老年人退休后欢度晚年,要注意以下几点:⑴要做到起居有常:生活作息有规律,有利于老年人的生理活动心理活动富有节奏,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⑵要注意饮食的生理卫生与心理卫生:饭前要洗手,吃饭每餐要力求定量,切忌暴饮暴食,并注意饮食的心理卫生,努力做到吃饭前后心情平静,精神愉快,切忌心情抑郁或暴喜暴怒。⑶要做力所能及的适当的工作:老年人退休后没事做,生活失去节奏感,而产生孤寂之感,这种消沉的心理

老年人保健运动之太极拳

一、强心“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练太极拳特别强调“心静用意”,用意识引导动作,使心神安静,意念集中,机体放松,脏腑之间发挥正常的功能,从而取得相对平衡。心神安定,可使思维敏捷,语言流利。心气运行流畅,更能发挥其统辖血液循环的功能,减少和消除体内瘀血。血液通畅充盈,面色自然红润。二、养肝练太极拳时,意境清静,情绪安宁,以意行气,内外放松,动作轻柔圆活,如春风杨柳,生气盎然,可使肝气舒和条达,从而肝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