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买酱油的三个指标

买酱油的三个指标

1、选酿造酱油

酿造酱油用大豆加工副产品为原料经发酵制得,是传统的生产方法,配制是用水解蛋白液调味,有时也混入一些酿造酱油后制得,其中添加了其他成分,从营养角度来看,配制酱油不如酿造酱油有营养。

2、选氨基酸态氮越高的越好

氨基酸是酱油中最重要的营养成分,它决定了酱油的鲜味和营养价值,购买酱油的时候要选氨基酸态氮越高,其酱油的等级就越高。

3、按用途选购

酱油上应标注供佐餐用或供烹调用,两者的卫生指标是不同的,所含菌落指数也不同,供佐餐用的可直接入口,卫生指标较好,可以直接用来做凉拌菜或者直接蘸食,直接生吃,也可以用来炒菜使用。

供烹调用的酱油别用于拌凉菜,用烹调用酱油,烹调菜肴加热后食用。而且好的酱油尝起来味道鲜美,劣质酱油尝起来有些苦和涩。

判断小便健康有三个指标

1、尿频、多尿

如果不是饮水过多造成的排尿次数超过8次,就叫做尿频。泌尿外科专家杨勇说:“小便次数增加,每次尿量减少,有可能是膀胱储尿功能下降。如果小便次数增加,但每次尿量没有减少,就是多尿,有可能是身体的代谢功能出现问题,比如糖尿病等。”如果尿频的同时,还伴有尿急、尿痛等不适,应警惕是否患上泌尿系统感染。

2、排尿时间变长、连续性不好

男性排尿时间明显变长,连续性不好,有滴滴答答的感觉,排尿困难,尿无力,中老年男性夜尿次数增加等症状,都是前列腺疾病的信号。

3、尿液泡沫多、有异味

排尿时,如果发现马桶中泡沫增多,尤其是早上第一泡尿泡沫明显,可能是肾脏疾病造成的,应该及时去医院做尿常规检查,看尿中蛋白是否增多。如果尿液有种烂苹果的味道,要怀疑是糖尿病的征兆。

开封酱油应该怎么保存 过期未开封酱油能吃吗

建议不要食用。

过期的酱油中产生了一种产膜性酵母造成酱油发生霉变,破坏了酱油原本的结构,食用之后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一般情况下酱油中含有的伤寒杆菌可以存活20天左右,而痢疾杆菌也可以生存两天,酱油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调味料,可以起到提鲜,增加食材的色调感等作用,在日常烹煮中使用的较为频繁,在购买酱油的时候需要注意生产日期,以免错买。

酱油是生抽还是老抽 如何挑选好酱油

氨基酸态氮含量是评判一瓶酱油鲜味等级的指标,可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个等级,其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为≥0.8、≥0.7、≥0.55、≥0.4g/100ml。“氨基酸态氮”指标越高,说明酱油中的氨基酸含量越高,鲜味越好。

市面上酿造酱油的品名有很多种,如宴会酱油,草菇酱油、海鲜酱油等其实都是在酿造原油上再创作的配制酱油,里面加入了很多鲜味剂或是增稠剂,这种配制酱油的色泽、香气、滋味都会差一些,并且还可能存在少量有毒性的3-氯-1, 2-丙二醇,还是应该尽量避免购买,要购买以微生物天然发酵而成的酿造酱油口味最佳。

高品质的酱油严格精选优质脱脂大豆和优质小麦为产品制作原料,并严格控制原料中的农药残留、防腐剂残留。

优质酱油呈棕褐色、有光泽、浓度较高、粘稠性较大、流动性稍慢、摇瓶泡沫丰富但会澄清无沉淀、挂壁明显,而劣质酱油则相反,颜色发乌、无光泽、有沉淀、挂壁不明显。

备注:挂壁是把酱油从味碟中倒出来时,可以在碟面形成一种很均匀的黄色薄膜,称之为“挂壁”现象。

优质的酱油采用天然的大豆、食盐、小麦等自然发酵而成,其滋味鲜美,咸甜适口,味醇厚柔和,没有苦、涩、酸等不良异味和霉味,带有浓厚的酱香和酯香。

甘油三酯的指标

甘油三酯作为血液中的一种脂肪类物质,大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一般情况下高血脂患者在患病初期时并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症状,很多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在中老年人群中,血清甘油三酯升高是较为常见的现象,而血清甘油三酯升高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控制甘油三酯是减少缺血性心脏病发作的重要措施。

目前将甘油三酯水平分为四级:正常水平<1.69毫摩尔/升;临界高水平为1.69~2.25毫摩尔/升;高水平为2.26~5.63毫摩尔/升;极高水平为≥5.64毫摩尔/升。甘油三酯处于临界高水平和高水平的患者,常常伴有导致冠心病危险性增加的脂质紊乱,如家族性复合型高血脂和糖尿病性脂质紊乱血症。甘油三酯水平高于11.3毫摩尔/升的患者患急性胰腺炎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我国正常人血脂水平比相同年龄、性别的欧美人低,理想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是0.34~1.69毫摩尔/升。血清甘油三酯水平≥1.7毫摩尔/升为血清高甘油三酯水平。

甘油三酯含量高低有三个指标。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标准,理想的甘油三酯水平应低于1.70mmol/L,超过1.70mmol/L则需要改变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高于2.26mmol则表示甘油三酯偏高,特别是针对已明确患有冠心病、高血压或糖尿病的病人来说,高于2.26mmol/L则意味已经进入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高危状态了,患者需要加大运动量,严格控制饮食。

老人怎么吃酱油才更健康

1、夏天的时候,酱油要放在一个低温环境下保存,还有,发现酱油如果有异味,或者是长了霉的话,则不能再吃,生的酱油,不能用来拌凉菜等。

2、最好在菜肴将出锅前加入酱油,略炒煮后即出锅,因为酱油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这样可以避免锅内的高温破坏氨基酸,使营养价值受到破坏,而且酱油中的糖分也不会焦化变酸。

3、为有效防止酱油发霉长白膜,可以采用往酱油中滴几滴食油、放几瓣去皮大蒜或滴几滴白酒等方法。

4、购买酱油时,应该看看看标签上标明的是佐餐用还是烹饪用酱油,这两者的卫生指标是不同的。凉拌酱油又叫佐餐酱油,是可以直接入口,主要用途就是凉拌,卫生指标较好。烹饪用的酱油不能直接入口了,只能用于烹饪炒菜用。烹饪酱油的细菌总数比凉拌酱油略高,如果长期把烹饪酱油当凉拌酱油用,并且人的身体抵抗力较弱,容易患胃肠炎等疾病。

5、酱油尽管是人每天必需的调味品,但使用量不大,无需为酱油是否致癌感到纠结甚至恐慌,如果存在一定担心,在购买酱油时,尽可能选择大品牌的酿造酱油。

6、要注意酱油加入菜肴的时间。烧鱼、烧肉,酱油要早点加。炒青菜等一般的炒菜,最好在菜肴即将出锅前加进少许酱油,这样可以避免锅内的高温破坏氨基酸,并且酱油中的糖分也不会焦化变酸。

7、有些人不在菜肴烹饪时,把酱油加在锅里,而喜欢将菜肴起锅后,再直接加进酱油。这样做必须用质量较高的、细菌总数达标的酱油才行,最好不要使用不能直接入口的烹饪酱油。

8、好酱油摇起来会起很多泡沫,而且不易散去,酱油仍澄清,无沉淀,无浮沫,比较黏稠。而劣质酱油摇动只有少量泡沫,容易散去。好的酱油颜色会是红褐色、棕褐色、有光泽而发乌。优质酱油应当具有浓郁酱香和酯香味。

酱油瓶上这两个字很重要,一直被忽略!以后看准再买! 如何买到一瓶好酱油呢

一定要看清瓶身这三个地方

一般来说,“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则酱油品质越高,鲜味也就会越浓。根据这个指标,酱油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

合格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不得低于0.4克/100毫升;

特级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能达到0.8克/100毫升之高。

因此,拿到酱油后,最先看酱油瓶身“配料表”中的“氨基酸态氮”的指标。尽量选择“氨基酸态氮”含量高的。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所有酱油产品都会在包装上注明是酿造酱油还是配制酱油。这两种酱油可是天差地别的:

酿造酱油:是用大豆加工副产品为原料经发酵制成,是传统的生产方法,有国家标准(GB18186-2000)的严格规定。

配制酱油:有一种是用“水解蛋白液”(即一种叫“氨基酸液”的)调制成。如果加工技术不好,水解蛋白过程中还会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物质。还有一种是在混入一些酿造酱油原汁的基础上调制而来。

所以,酿造酱油PK配制酱油,绝对是酿造酱油更好啊!

按照酱油的国家标准——GB/TI8I86-2000《酿造酱油》中规定:成品酱油的标签上,必须标注“佐餐酱油”或“烹饪酱油”。

佐餐酱油:可以直接生吃,比如蘸食、凉拌等。所以它的卫生质量要求很高,即使生吃,也不会危害健康。

烹调酱油:适合烹调菜肴(如做红烧肉)加热后再食用(等于消毒),故其卫生指标要求低一些。

两相对比,佐餐酱油比烹调酱油更干净!用“佐餐”酱油烹调菜肴是可以的,而用“烹调”酱油直接凉拌或蘸食则不可取。

酱油开封后的保质期

具体看购买酱油的有效保质期。

不同制作方法的酱油,或者制作原料不同的酱油,保质期都是不同的,不同生产厂家的酱油保质期也不会一样,一般看酱油的瓶身就可以知道你所买的酱油保质期是多久,保质期的定义是产品在正常条件下的质量保证期限,如果是一瓶未拆封的酱油,在一个良好的储存情况下,其保质期也可以相对延长。

甘油三酯高的判断

甘油三酯作为血液中的一种脂肪类物质,大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一般情况下高血脂患者在患病初期时并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症状,很多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在中老年人群中,血清甘油三酯升高是较为常见的现象,而血清甘油三酯升高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控制甘油三酯是减少缺血性心脏病发作的重要措施。

甘油三酯含量高低有三个指标。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标准,理想的甘油三酯水平应低于1.70mmol/L,超过1.70mmol/L则需要改变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高于2.26mmol则表示甘油三酯偏高,特别是针对已明确患有冠心病、高血压或糖尿病的病人来说,高于2.26mmol/L则意味已经进入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高危状态了,患者需要加大运动量,严格控制饮食。[1]

正常的甘油三酯水平:儿童

临界性高甘油三酯血症:250~500mg/dL(2.83-5.65mmol/L)

明确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大于500mg/dL(5.65mmol/L)

如何挑选好酱油

1、看成分

氨基酸态氮含量是评判一瓶酱油鲜味等级的指标,可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个等级,其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为≥0.8、≥0.7、≥0.55、≥0.4g/100ml。“氨基酸态氮”指标越高,说明酱油中的氨基酸含量越高,鲜味越好。

2、看名称

市面上酿造酱油的品名有很多种,如宴会酱油,草菇酱油、海鲜酱油等其实都是在酿造原油上再创作的配制酱油,里面加入了很多鲜味剂或是增稠剂,这种配制酱油的色泽、香气、滋味都会差一些,并且还可能存在少量有毒性的3-氯-1, 2-丙二醇,还是应该尽量避免购买,要购买以微生物天然发酵而成的酿造酱油口味最佳。

3、看原料

高品质的酱油严格精选优质脱脂大豆和优质小麦为产品制作原料,并严格控制原料中的农药残留、防腐剂残留。

4、看外观

优质酱油呈棕褐色、有光泽、浓度较高、粘稠性较大、流动性稍慢、摇瓶泡沫丰富但会澄清无沉淀、挂壁明显,而劣质酱油则相反,颜色发乌、无光泽、有沉淀、挂壁不明显。

备注:挂壁是把酱油从味碟中倒出来时,可以在碟面形成一种很均匀的黄色薄膜,称之为“挂壁”现象。

5、品味道

优质的酱油采用天然的大豆、食盐、小麦等自然发酵而成,其滋味鲜美,咸甜适口,味醇厚柔和,没有苦、涩、酸等不良异味和霉味,带有浓厚的酱香和酯香。

哪些指标看出血脂异常

“定期体检是最为牢靠的办法。”专家说,很多企事业单位都会安排一年一次的体检,但即使没有单位提供体检,个人也应坚持每年做一次体检。很多人在拿到体检报告时,对一长串的专业名词“犯晕”,尤其是血液检测中光涉及血脂的就有很多项,大部分人只关注“甘油三酯”,其实比甘油三酯更重要的指标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这两者是有关胆固醇的指标,欧美长达数十年的研究表明,这两项指标的异常对血脂异常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把胆固醇运输到全身各处细胞,运输到肝脏合成胆酸,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过高,很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心病的风险。而高密度脂蛋白是血清蛋白之一,可以促进胆固醇代谢,对血管有一定保护作用,也被认为是“血管清道夫”,因此这个指标略为偏高问题不大,反倒是偏低要引起警惕。

另外还有载脂蛋白A和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的作用接近于高密度脂蛋白,而载脂蛋白B的作用则近于低密度脂蛋白。但目前对这两者还没有足够深入的研究,因此这两个指标只是参考指标,不如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那么重要。

挑选酱油三原则

原则一 买纯酿造产品

一般来说,酿造工艺生产的酱油都会在包装上写明“传统工艺”、“酿造产品”、“精心酿造”等字样。买著名品牌,又是纯酿造产品,品质通常不会令人失望。

如果看遍标签也没有这些字样,那不用说,肯定不是纯酿造产品,有可能用了化学水解工艺。化学水解制作酱油速度快,成本低,但是品质差,营养价值低,而且可能含有微量的氯丙二醇。

在酿造产品当中,还有不同的等级。如果追求生活质量,可以考虑购买特级、一级的产品,标注“精选”、“优质”之类的产品,通常口感和风味更为浓郁。

原则二 按烹调需求购买酱油有老抽和生抽之分,老抽颜色重,上色力强,一般要加入较多焦糖色素。生抽颜色略轻,上色力轻,产品中通常会少加或不加焦糖色素。一般来说,炒菜或蘸食宜用生抽酱油,炖菜、红烧常用老抽酱油。也有些产品属于兼用型,做各种菜都可以用。

原则三 按鲜度选产品

如果仔细查看标签,就会发现酱油产品标注了其中的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它是酱油的鲜味指标。一般来说,氨基酸态氮越高,产品鲜味越浓。比如说,两个产品,一个氨基酸态氮含量是0.4%,另一个0.8%,那么后者肯定更鲜美。

目前很多酱油产品都添加了味精和核苷酸类增鲜剂,这也是鸡精当中的两大基本配料。因为味精属于氨基酸,所以这种产品的氨基酸态氮特别高。甚至还有一些产品就叫做增鲜酱油,鲜味更浓郁,几滴就足够了。不过一定要注意,用了它们之后,就无需再加味精和鸡精了。

相关推荐

醋看什么指标

醋首先要认真看外包装。一般来说,质量好的醋,外包装也相应地精致、清楚;标签内容准确、真实、齐全,一般应注有配料、质量标准、执行标准、标签认可证、出产日期、保质期、净含量、企业名称、电话等内容。其次醋时要选择那些有一定规模、口碑的厂家,不要只图便宜,要选择那些经过实践证明产品好的厂家。有的不法商贩会往食醋里面加入敌敌畏,目的只是为了防止醋生蛆;有的假食醋是用化学工业原料冰醋酸兑水配制而成,其主要鉴别是有一股化学制剂的辛辣酸气味,开瓶酸气冲眼睛,而没有醋的正常香气。购时多加小心。

慧眼识别不合格酱油

酱油有分类 用途各不同 酿造酱油 是以大豆和(或)脱脂大豆、小麦和(或)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 配制酱油 是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调味品。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是以含有食用植物蛋白的特制大豆、花生粕、小麦蛋白或玉米蛋白为原料经盐酸水解、碱中和后制成的液体鲜味调味品。 按食用方法,上述两种酱油又可分为: 烹调酱油 是不直接食用的适用于烹调加工的酱油。 佐餐酱油 是既可直接食用又能用于烹调加工的酱油酱油有标准 选购可参考 我国的

三个月宝宝发育指标

1.身体运动与控制 俯卧时,宝宝能用前臂和手肘支撑,头和肩抬起,胸可以离开床面。 2.探索与操作 宝宝能用双手一起去抓东西。 3.语言 突然有声音发出时,宝宝能够用眼神寻找声源。 4.社会适应 宝宝看到大人吃饭或喝东西时,他也会小嘴一张一合,显出想要吃的样子。 能力发展 宝宝的能力发展主要是指大运动、精细动作、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和语言、情绪、社交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只是每个宝宝各个月龄重点稍有不同,这也和宝宝的自身发育特点有关系,3个月宝宝的基本技能表现包括以下几种。 应该掌握的能力 能够认出你的

血稠真的就是血脂高吗

“血液黏稠度”是反映血液流动性的一个指标,并不等于高血脂症。理论上,“血液黏稠度”高的人,容易得血栓性疾病。但这些指标在实际应用中是否真的能够预测血栓还需要深入的研究。而且这个指标很不“稳定”,大量饮水、严重脱水、严重缺氧、骨髓性疾病或服用某些药物,都会使这项指标发生变化。 此外,血液黏稠度与冠心病的发病也没有必然联系。冠心病发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要素:一是血管壁上有脂质形成的粥样硬化斑块;二是斑块破裂引起血小板聚集,进一步形成血栓。但是,血液黏稠度高并不一定形成血栓。如果人的血管壁很光滑,血液黏稠度再高,

三个月宝宝发育指标

生理指标 男婴 身高55.3-69.0cm;体重4.69-9.37kg;头围36.7-44.6cm。 女婴 身高54.2-67.5cm;体重4.40-8.71kg;头围36.0-43.4cm。 智力发育概述 1.身体运动与控制 俯卧时,宝宝能用前臂和手肘支撑,头和肩抬起,胸可以离开床面。 2.探索与操作 宝宝能用双手一起去抓东西。 3.语言 突然有声音发出时,宝宝能够用眼神寻找声源。 4.社会适应 宝宝看到大人吃饭或喝东西时,他也会小嘴一张一合,显出想要吃的样子。 能力发展 宝宝的能力发展主要是指大运动、

乙肝三系报告单怎么看

乙肝三系就是俗称的乙肝两对半或者乙肝全套,它主要是五项指标,分别是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以及乙肝核心抗体,这五个指标主要是看前面三个,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说明现在有乙肝,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说明人体对这个乙肝病毒有保护作用,可以免疫被乙肝感染。而乙肝e抗原也就是第三项阳性,说明有乙肝,而且可能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比较活跃,一般这个时候你的第一项乙肝表面抗原也是阳性的。

女性生育5个指标

一、私处毛发疯长 正常人私处的毛发,都是呈现倒三角形的,并且越往阴道越浓密。其实这个私处的毛发,也与女性的健康息息相关。当女性发现自己大腿内侧的毛发愈发浓 密,甚至存在向腹部转移的倾向,而且从三角形越长越像正方形,那极有可能预示着这是属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专家介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女 性体内的激素水平失衡,让雄性激素占了上风所致。而这一症状,会刺激毛发生长,扰乱女性的排卵功能,很多女性也会因此无法正常受孕。一般情况下,女性可以 服用降糖药物,降低体内胰岛素水平,健康减肥,以此平衡体内的性激

高血脂与血液粘稠是一回事吗

很多人把血脂稠和高血脂当成一回事,这是不对的。血脂稠并非独立性疾病,临床上有很多疾病都与血脂稠有密切的关系。血液粘稠常伴有血脂增高,但并不全是高血脂造成的。血液稠度增高者,简单易行的有效方法是早中晚喝一杯淡盐水,特别是在血脂稠发生率较高的夏季,长期饮淡茶,火麻茶可预防血栓形成,有不同程度的降血脂、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血液黏度。 “血液黏稠度”是反映血液流动性的一个指标,并不等于高血脂症。理论上,“血液黏稠度”高的人,容易得血栓性疾病。但这些指标在实际应用中是否真的能够预测血栓还需要深入的研究。而且这个指标

酱油有助于降低胆固醇

酱油是中国传统的调味品。用豆、麦、麸皮酿造的液体调味品。色泽红褐色,有独特酱香,滋味鲜美,有助于促进食欲。 酱油是由酱演变而来,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周朝就有制做酱的记载了。而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酱油之酿造纯粹是偶然地发现。中国古代皇帝御用的调味品,最早的酱油是由鲜肉腌制而成,与现今的鱼露制造过程相近,因为风味绝佳渐渐流传到民间,后来发现大豆制成风味相似且便宜,才广为流传食用。而早期随着佛教僧侣之传播,遍及世界各地,如日本、韩国、东南亚一带。中国酱油之制造,早期是一种家事艺术与秘密,其酿造多由某个师傅把

三个月婴儿发育指标

生长指标 男宝宝体重4.69-9.37kg,身长55.3-69.0cm;女宝宝体重4.40-8.71kg,身长54.2-67.5cm。 能力指标 当宝宝俯卧时,不但会把头抬起,而且还会抬得很高。 身体外观和生长 这个时期是宝宝体格发育最快的时候,体重每月增长约1千克,身高每月增长约4厘米;头围将增加约1.25厘米。2个月时孩子头上的囱门仍然开放而扁平,孩子看起来有点圆胖,但当他更加主动利用手和脚时,肌肉就开始发育,脂肪将消失。 满三个月时,身长较初生时增长约1/4,体重已比初生时增加了1 倍,男婴体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