蒌蒿的吃法
蒌蒿的吃法
金针菇拌芦蒿豆干
材料:金针菇100g,芦蒿100g,黑大豆干50g,胡萝卜50g,冬笋50g,干辣椒适量,盐适量,醋适量,生抽适量,白糖适量,花椒适量,蒜片适量。
做法:
1、冬笋放入开水锅中焯熟后捞出切丝。
2、芦蒿去根撕筋放入开水锅中烫10秒钟。
3、豆干和胡萝卜也烫一下捞出。
4、金针菇放入开水锅中焯2分钟捞出沥干水。
5、碗中加入盐、糖、醋和生抽调成的汁。
6、淋入混合的材料中拌匀。
7、锅中留底油油热5成时放入干辣椒和花椒煸出香味,放入蒜片炒香成金黄色。
8、关火,马上把油淋在拌好的菜里拌匀后即可。
端午艾草和清明的艾叶的区别 名字不同
虽然说艾叶和艾草都是属于菊科植物,但艾草的学名叫蒌蒿,主根明显,侧根也比较多,而艾叶的学名一般叫艾蒿,是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虽然两者的名字相似,但是还是具有一定区别的。
白蒿和黄蒿的区别
药名:白蒿 别名;蘩、皤蒿、由胡、莓母、旁勃、白艾蒿、蓬蒿、大白 蒿、大子蒿、臭蒿子、山艾、大头蒿、苦蒿 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主治肿热咳嗽;咽喉肿痛;湿热黄疸;热痢;淋病;风湿痹痛;吐血;咯血;外伤出血;疥瘌恶疮。 芦蒿(学名:Artemisia selengensis)为菊科蒿属植物 。嫩茎叶、根状茎,又名蒌蒿、水艾、水蒿等,多年生草本植物。嫩茎叶可凉拌、炒食。根状茎可腌渍。生长于海拔800米至3,000米的地区,常生于湿润的疏林中、山坡、路旁以及荒地等。分布于蒙古、朝鲜、俄罗斯以及中国大陆的湖南、河南、黑龙江、江西、河北、陕西、山东、广东、山西、湖北、云南、江苏、内蒙古、甘肃、四川、辽宁、安徽、贵州、吉林等地。
蒌蒿药用价值有哪些
1、微量元素
富含硒、锌、铁等多种微量元素硒是人体极为重要的微量元素,缺硒可引发肝、心、脑、胃等四十多种疾病。锌具有补脑、防衰老的功效。普通植物中硒的含量极少,锌、铁的含量也不高,蒿茶中硒、锌、铁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很高。
2、人体“净化剂”
人体“净化剂” 蒿茶具有传统茶叶所不可比拟的特点——久泡无垢。
您只需作个简单的实验,就可直观领悟其魅力:取一只透明的玻璃杯,泡上一杯蒿茶,即使过了若干天后,杯壁依然洁净如新,而传统茶叶,泡不到一夜工夫,杯壁就会留下茶垢。正如本草纲目中“久服轻身”的记载,经常饮用可以清除体内垃圾,减少多余脂肪,降低血压,降低血脂,增强免疫能力。
3、人体“保护神”
人体“保护神” 现代社会,酒几乎成了人们表达情感的工具,可是喝酒可引发脑退化,肝肿大,胃溃疡,性无能等多种疾病。蒿茶具有解酒护肝,养胃健脾的功效。如果您在每次饮酒前,中,后的任何时间段,饮一杯浓淡适宜的中国蒿茶,定会大大缓解酒精对您身体的损害,宛如您身体的“保护神”。
如果是幼儿,可以将蒌蒿弄成蔬菜汁浇在孩子的饭中,帮助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增加营养。蒌蒿还可帮助清热解毒,经常上火的人就可以多吃蒌蒿来缓解改善。每天对着电脑、手机会感觉眼睛疲劳,也可以吃蒌蒿来改善,并且能够起到明目的作用。
茼蒿和芦蒿的区别
1、品种不同:虽然茼蒿和芦蒿从外观上看起来比较相似,但其中是不同的品种,其中茼蒿是菊科茼蒿属植物,又被称为同蒿、蓬蒿、蒿菜、菊花菜等;而芦蒿是菊科蒿属植物,又被称为蒌蒿、水艾、水蒿等。
2、口感不同:茼蒿的气味是比较浓烈的,吃起来味道比较大,而芦蒿虽然气味清香,但是相对来说吃起来味道比较小。
蒌蒿的营养价值 蒌蒿怎么做好吃
食材:
芦蒿400克,烧肉150克,虾干50克,红萝卜100克,蒜头(去衣拍碎)15克,盐,糖,头抽,米酒,花生油
做法:
1、洗净芦蒿,切段备用;
2、将烧肉切条备用;
3、清洗干净虾干,沥干水分备用;
4、红萝卜去皮切细条备用。
5、开锅下油,爆香拍蒜,放入芦蒿和红萝卜大火翻炒片刻,然后加入烧肉和虾干继续翻炒,攒少许头抽和米酒。
6、最后以盐、糖调味,上碟便成。
食材:
芦蒿,杏鲍菇,油、盐、鸡精适量。
做法:
1、清洗干净芦蒿,去除老叶和老筋,杏鲍菇切丝焯水。
2、起锅热油,煸炒芦蒿、杏鲍菇1分钟。
3、芦蒿变色即放盐和鸡精调味即可。
食材:
芦蒿,鸡蛋3个,油、盐、鸡精适量。
做法:
1、洗净芦蒿,摘去老叶和老筋洗净掐段,鸡蛋加少许盐打散。
2、热油,炒鸡蛋至略焦黄盛出。
3、另起锅热油煸炒芦蒿约1分钟放盐和鸡精调味。
4、放鸡蛋炒匀即可食用。
蒌蒿的功效与作用 保护头脑
由于蒌蒿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这种物质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效果,因此蒌蒿对头脑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常见的保护头脑食物:花生、牛奶、鱼类、鸡蛋等。
芦蒿是不是发物
芦蒿不是发物。
芦蒿的根性凉、味甘,叶性平、味甘,有利膈、开胃行水、解毒等功效。嫩茎叶、根状茎,又名蒌蒿、水艾、水蒿等。多年生草本;植株具清香气味。主根不明显或稍明显,具多数侧根与纤维状须根;很状茎稍粗,直立或斜向上,直径4-10毫米,有匍匐地下茎。嫩茎叶可凉拌、炒食。根状茎可腌渍。生长于海拔800米至3,000米的地区,常生于湿润的疏林中、山坡、路旁以及荒地等。分布于蒙古、朝鲜、俄罗斯以及中国多地。
蒌蒿的功效与作用
蒌蒿味苦辛、性温,具有利膈开胃的作用,主治食欲不振。
1、提高免疫力。蒌蒿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有效增强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和变形能力,从而提高白细胞的杀菌能力,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2、防癌。根据调查,蒌蒿中的硒元素对免疫功能具有显著的刺激作用,可促进T淋巴细胞核中性细胞的数量增加,从而加强破坏肿瘤细胞的作用。
3、开胃利膈。芦蒿含有挥发性精油,闻起来也有淡淡的清香味,吃起来有会有较好的开胃作用,很适合食欲不振的人食用。
4、清热解毒。芦蒿中丰富的淀粉成分在为机体热量热源的同时也有着保护头脑、充当肝脏贮备肝糖解毒的作用。
青蒿散的功效与作用
青蒿散怎么吃?想必不少人对青蒿散的功效与作用都有所耳闻,但是如何用青蒿散来治愈疾病却是不太清楚的。今天就带着大家看看它是如何结合养生。
【处方】青蒿60克 龙胆27克(去芦头)栀子仁23克 知母23克 黄连30克(去须)鳖甲60克(涂醋,炙令黄,去裙襕)黄耆30克(锉)桑根白皮30克(锉)地骨皮15克 白术30克 甘草15克(炙微赤)柴胡45克(去苗)
【制法】上药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妇人骨蒸劳热,四肢烦疼,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
【处方】青蒿(春夏用叶,秋冬用子,童便浸)1握 大鳖甲(炙黄,醋淬五七次,去腥)白术(湿纸裹,煨熟)地骨皮 白茯苓 粉草(炙)拣参(去芦头)瓜蒌根 北柴胡(去芦)桑白皮(蜜炙)各19克
【制法】共研为散。
【功能主治】治骨蒸虚劳,憎寒壮热。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九
【处方】青蒿(九月采)芥穗各等分
【制法】上药用童便浸三日,晒燥研末,乌梅汤为丸。
【功能主治】治肝虚劳热,体倦食减,或夜自汗。
【用法用量】每服6克,酒送下。
【备注】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青蒿丸"。
【摘录】《医级》卷九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绍了关于青蒿散的作用资料,希望对有需要的人有帮助。青蒿散的作用是比较多的,只有多了解的它的人才可以将它的作用发挥出来,所以说在生活中应该要多去认识一些疾病和药材,这样对自己是挺有帮助的。
蒌蒿的适宜人群和禁忌人群
1、适宜人群:因为蒌蒿性温、味苦辛,能够平抑肝火、温胃散寒,所以适宜肠胃虚弱的人群。
2、禁忌人群:糖尿病、肥胖或其他慢性病患者尽量不要食用芦蒿。
藜蒿的基本介绍
蒌蒿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边堤岸或沼泽中,野生种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早在明朝南京市民即已开始采食野生蒌蒿。90年代初期尝试蒌蒿人工栽培。它以嫩茎供食用,其脆嫩、辛香、风味独特,供不应求,是闻名遐尔的优良蔬菜。目前,江南地区栽培的主要品种有小叶青梗蒿、柳叶青梗蒿、小叶红梗蒿,其中以柳叶青梗蒿品质最好。蒌蒿的嫩茎叶可凉拌、炒食。根状茎腌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