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需注意的事情
孩子发烧需注意的事情
在小孩的成长中,几乎每个小孩都会遇到发烧的情况。发烧本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某种疾病的前兆或症状,它的出现是告诉父母,宝宝的身体健康已出现问题,父母要特别注意。一般来说,5个月到5岁的宝宝经常会有发烧的情况。
儿童体温超过38℃就是发烧,去医院就诊前,父母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应急措施:
第一,少穿衣服,给孩子散热。
传统的观念就是孩子一发烧,就要用衣服和被子把小孩裹得严严实实的,把汗“逼”出来,其实这是不对的。小孩在发烧时,会出现发抖的症状,父母会以为孩子发冷,其实这是因为他们体温上升导致的痉挛。
第二,帮孩子物理降温,有以下常用方法:
1.头部冷湿敷:用20℃-30℃冷水浸湿软毛巾后稍挤压使不滴水,折好置于前额,每3-5分钟更换一次。
2.头部冰枕:将小冰块及少量水装入冰袋至半满,压挤冰袋排出袋内空气,压紧袋口,无漏水后放置于枕部。
3.温水擦拭或温水浴:用温湿毛巾擦拭孩子的头、腋下、四肢或洗个温水澡,洗浴时间10-15分钟,多擦洗皮肤,促进散热。
4.酒精擦浴:适用于高热降温。准备20%-35%的酒精200-300毫升,擦浴四肢和背部。禁擦胸前区、腹部、后颈、足底,这些部位对冷较为敏感,可引起不良反应。新生儿、小婴儿因皮肤薄,毛细血管丰富,可经皮肤吸收而出现酒精中毒,不宜采用。
5.其它:现在还有一种物理降温的药物贴剂,可以有效地缓解孩子发烧。
第三,补充充足的水分,不要随便吃药。
高热时呼吸增快,出汗使机体丧失大量水分,所以父母在孩子发烧时应给他充足的水分,增加尿量,可促进体内毒素排出。孩子发烧最好不要随便吃药,因为孩子的发烧原因不明,随便用药可能会影响医生诊断。
专家带你走出宝宝发烧的误区
家长:温度一高,就是发烧了
昨天早上,家住郑州市金水区的李女士,给6个月的宝宝喂完奶,一摸孩子的脑门,发现似乎发烫了,赶紧拿来体温计一量——37.5℃!李女士连忙翻出家中的退烧药,喂给孩子。过了一会儿,发现没有退烧,赶紧又带孩子来到医院。医生检查后说孩子发烧只是暂时的,是由于穿得过多,加上吃奶用力导致的。建议李女士给孩子脱掉一两件衣服、再用温水擦擦脸,很快孩子的体温恢复了正常,李女士也松了一口气。
专家:温度38.5℃以上,再吃退烧药
郑州市中心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刘静炎说,发烧是人体机能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孩子低烧(38.5℃以下),家长一般不必过于着急。如果孩子体温在38.5℃以下,可以口服小柴胡冲剂、小儿清热宁等清热解毒的药物,多喝点白开水,饮食上注意清淡些,一般能很快退烧。
刘静炎表示,孩子患病容易发烧,但发烧未必就是有病,因为孩子体温的高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吃奶、运动、哭闹、穿得过多等原因均可使小儿体温暂时升高达到37.5℃,偶尔会达到38℃。当孩子体温高于38.5℃时,家长则应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来医院诊治。
家长:发烧了,捂捂会退烧
昨日早上,家住经五路的何女士三岁的宝宝,头摸起来有些发热。午睡时,何女士特意为宝宝多加了两件衣服,又多盖了一床被子,想捂一下汗,孩子就会退烧。没想到,下午宝宝小脸变得红红的,头也摸起来滚烫。何女士赶紧带宝宝到医院就诊。
专家:发烧捂汗 半对半错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发烧需要捂,捂出汗了就会好些,其实这样的做法要分情况。”郑州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刘金权说,如果孩子手脚冰凉,可给孩子适当保暖,多捂捂;如果孩子身体发烫,就要脱掉一两件衣服来散热,捂得太多,会导致热散不出去,令温度更高,严重时会出现脱水等现象。
家长:发烧了,洗澡会让孩子着凉
“我家孩子今天有点发烧,有的育婴书上说洗温水澡能降温,但是我觉得洗澡会让孩子着凉,怎么能降温呢?”读者王女士打今报热线咨询。
专家:适当洗温水澡会降温
刘金权指出,其实给孩子洗温水澡是一种物理降温法,洗澡的时候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身体散热。“但洗澡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刘金权提醒说,洗澡最好水温不要太高,一般洗8~10分钟就可以了,本身孩子就发烧,要保存体力,不要洗太长时间。洗澡的时候要关好门窗,洗完后要及时把孩子身上的水擦干,用毛巾包好,避免风吹着凉。
宝宝发烧护理切记2件事不能做
倒忙一:过分关注温度
孩子发烧了,体温处在一个较高的温度,很多家长希望孩子的体温马上降下来。其实,打个比方,发烧就好比孩子在山坡顶上一样,让体温快速下降,就好比把孩子从山坡顶上推下来一样,孩子能不受伤吗?
倒忙二:发烧后不敢洗澡
孩子发烧了,家长们特别害怕孩子着凉,不敢给孩子洗澡。其实,孩子发烧后出汗较多,首先要给其喝添加橘子汁的白开水;其次就要用温水洗澡。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发烧后洗澡会使其再次着凉发烧,其实这是一种误区。用温水洗澡可以通过水分挥发的过程,降低孩子体表温度,并增加其全身舒适感,不但不会再次发烧反而对减退高烧有利。
家长勿闯这些误区
家长:温度一高,就是发烧了
李女士给6个月的宝宝喂完奶,一摸孩子的脑门,发现似乎发烫了,赶紧拿来体温计一量——37.5℃!李女士连忙翻出家中的退烧药,喂给孩子。过了一会儿,发现没有退烧,赶紧又带孩子来到医院。医生检查后说孩子发烧只是暂时的,是由于穿得过多,加上吃奶用力导致的。建议李女士给孩子脱掉一两件衣服、再用温水擦擦脸,很快孩子的体温恢复了正常,李女士也松了一口气。
专家:温度38.5℃以上,再吃退烧药
发烧是人体机能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孩子低烧(38.5℃以下),家长一般不必过于着急。如果孩子体温在38.5℃以下,可以口服小儿清热宁等清热解毒的药物,多喝点白开水,饮食上注意清淡些,一般能很快退烧。刘静炎表示,孩子患病容易发烧,但发烧未必就是有病,因为孩子体温的高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吃奶、运动、哭闹、穿得过多等原因均可使小儿体温暂时升高达到37.5℃,偶尔会达到38℃。当孩子体温高于38.5℃时,家长则应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来医院诊治。
家长:发烧了,捂捂会退烧
何女士三岁的宝宝,头摸起来有些发热。午睡时,何女士特意为宝宝多加了两件衣服,又多盖了一床被子,想捂一下汗,孩子就会退烧。没想到,下午宝宝小脸变得红红的,头也摸起来滚烫。何女士赶紧带宝宝到医院就诊。
专家:发烧捂汗半对半错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发烧需要捂,捂出汗了就会好些,其实这样的做法要分情况。如果孩子手脚冰凉,可给孩子适当保暖,多捂捂;如果孩子身体发烫,就要脱掉一两件衣服来散热,捂得太多,会导致热散不出去,令温度更高,严重时会出现脱水等现象。
家长:发烧了,洗澡会让孩子着凉
“我家孩子今天有点发烧,有的育婴书上说洗温水澡能降温,但是我觉得洗澡会让孩子着凉,怎么能降温呢?”这是王女士的疑问。
专家:适当洗温水澡会降温
其实给孩子洗温水澡是一种物理降温法,洗澡的时候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身体散热。“但洗澡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刘金权提醒说,洗澡最好水温不要太高,一般洗8-10分钟就可以了,本身孩子就发烧,要保存体力,不要洗太长时间。洗澡的时候要关好门窗,洗完后要及时把孩子身上的水擦干,用毛巾包好,避免风吹着凉。
孩子发烧的4个不等式
1.体温高≠病情严重
孩子发烧时,如果不是高烧,家长通常还能沉得住气。但如果孩子烧到38.5℃甚至过39℃时,家长就沉不住气了。因为在他们看来,孩子发烧越高,病情就越严重,发烧的温度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是成正比的。
其实,孩子发烧只是一种症状,不是原因,不能以发烧的程度来判断孩子病得是轻还是重,发烧40℃并不一定比发烧38℃严重。最重要的是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表现,如果他精神比较好,吃和睡都和平常相差不大,吃了退烧药后烧能退下来,就不用急着跑医院。如果孩子精神很差,昏昏欲睡或烦躁哭闹,即使体温不是很高,也要去医院检查一下。
2.去医院看病≠好得快
孩子发烧了,家长坚持一两天不带其去看病的不少,但能坚持到3 天的明显减少。往往孩子还没烧到3天,家长心里就害怕了,怕孩子烧出毛病来,还是让医生给看看才放心,这样的情况门诊有很多。而看病后,吃了药,孩子很快就好了。家长于是得出结论:“看来孩子发烧还是得去医院看病,这样好得快,要早去两天,说不定早好了。”
其实家长不了解,病毒性感冒基本上都是3~5 天的病程,也就是说,孩子去看病的时候,病情已经向好的方向发展了,即使不去医院,他的病也快好了,并非去看病就好得快,不去看就好得慢。
3.烧的时间长≠有严重的病
家长之所以会在孩子烧了几天后感到焦虑,很大原因是担心孩子是不是有其他严重的疾病。尤其是在现在的网络时代,在网上搜索高烧不退,各种严重的疾病,甚至是白血病都会出现在搜索结果里,这使本来就焦虑的家长更加担心了。
举一个例子,一间屋子的地板上有很多灰尘,要是想用扫帚将这些灰尘扫掉,扫到基本满意的程度,可能两分钟就扫完了;但要把边边角角的灰尘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至少要再花20 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做到。
其实,在对待孩子发烧这件事情上,和对待灰尘的态度一样:如果家长总是想预防那些极个别的情况,就要花费很多精力,做很多检查。实际上,孩子发烧,绝大部分情况都是病毒性感冒,如果我们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应对,会省很多力气。
4.退烧效果不好≠药不好
“给孩子吃了退烧药,体温怎么还没到37℃ 以下,是不是要换一种药?”不少家长会质疑退烧药的效果。
吃了退烧药,体温并不是马上就能达到正常体温的。只要服药后孩子的体温低于38℃,就可以说降温效果是好的。实际上,适当的低热可以刺激孩子的免疫系统,有利于控制感染。体温下降过快,反而对疾病的恢复和免疫力的成熟不利。
另外,吃药后降温效果不好,还可能和很多因素有关,比如说药的剂量不够、孩子喝水少等,很可能和药的功效没有关系。
孩子发烧需要查血常规吗
大多数血常规都是先抽血培养出了细菌再来证明孩子是否细菌感染,但抽血操作、存储时血样也可能被体表或体外的细菌污染,即便没有污染,血里培养出细菌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发生严重的感染,比如拔牙后短期内血培养阳性很常见,但出现全身感染症状的并不多。
同样,抽血去培养,结果没有长出细菌,同样不能就说没有细菌感染,因为抽血的时机,血样的存放和培养方法等都可能影响结果。
所以,对于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即便是血培养这样的所谓“金标准”,依然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但不能据此否认血培养在判断细菌感染上的意义。
判断一项检查是否有意义,应该从这项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来分析,判断结果更多的是概率大小的问题,而不是有或者无的问题。对于有局限性的感染,比如皮肤上长了大的疖肿,或者明显红肿渗液伤口的,这种明显是细菌感染才有的症状,自然不需要再靠血常规来判断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同样,如果你根据临床症状已经诊断一个孩子为普通感冒,明确为病毒感染,自然也不需要常规做血常规来鉴别。
孩子发点烧不是坏事
据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报道,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儿童医疗中心通过调查发现,家长在孩子发烧后,有给他们服用过多药物的倾向,一些家长甚至得了“发烧恐惧症”,老担心孩子会烧坏脑子。
对此,约翰斯·霍普金斯儿童医疗中心儿科医生迈克尔·克罗切蒂说:“发烧是在调动我们的免疫系统,让它更好地工作,以防止感染。”他表示,只有41.6摄氏度以上的高烧才能导致儿童脑损伤,但这种高烧很罕见,而且基本不是由于感染引起,而是中暑等原因所致。
美国马里兰州大学医疗中心儿科医生弗吉尼娅·基恩也解释说:“父母总认为发烧是危险的,但他们没有看到另一面,大多数病毒在38摄氏度以上难以存活。如果你感觉不适,发点烧有好处。”
通常,36—37.9摄氏度都属于正常体温。而一大杯冰水就可以帮助大多数儿童抵御38.8摄氏度的发烧。
此外,家长们还有些误区,以为给孩子洗洗冷水浴能退烧,而这实际上只能加重病情;酒精浴也可能有害,因为一些酒精能透过皮肤被吸收。
因此,医生认为,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而不是体温数字。如果他们体温在38.8摄氏度,但仍然精神很好,能跑能闹,就不必治疗。需要提醒的是,不到3个月的宝宝发烧需要引起重视,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尚不成熟,不能抵御感染,一旦烧到37.9摄氏度就要看医生。
小儿发烧应该如何用药
一、正确选择退烧药
1、没有最好的
退热药没有最好的,作用都差不多。使用退热药,只是为了减轻发热带给孩子的不适,避免体温过高对婴幼儿的伤害,保护婴幼儿大脑(高热时,可用凉水枕),防止高热惊厥。在服用退热药的同时,还要治疗引起发热的疾病。
2、贵的不一定好
退热药不是越贵越好,对你的婴幼儿有效的退热药,就是最好的选择。
3、打针不一定退热快
打退热针,不一定是最好的给药途径,也不一定很快达到退热效果,与口服退热药起效时间差不多。而且口服退热药不会给孩子带来打针的疼痛。
4、肛门用药
呕吐或服药哭闹喂药难的,肛门用药也是不错的选择。起效很快,婴幼儿也没有痛苦。
5、镇静止惊退热药
婴幼儿选择退热药,最好选择有镇静止惊作用的。不宜选择阿司匹林退热片、小儿APC退热片,安乃近就更不能选了。可以选择扑热息痛、鲁米那等退热药。
6、不可仅看商品名
在选择非处方退热药时,不要只看商品名,要看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选择中药退热也是不错的考虑。
除此之外,宝宝发烧期间的日常饮食对于康复也有着一定的作用哦。
发烧在药物方面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
孩子在发烧需要进行药物的情况下,需要按照医生的医嘱下进行服用,引发孩子发烧的原因有很多所以千万不要在没有说明书或者医生的医嘱情况下给孩子服用,那么会伤害孩子的肝脏影响孩子正常的发育。
平时家庭多准备一些儿童的必备药品,以防不备之需。我给大家介绍几种治疗孩子发烧的几种必备药品:小儿泰诺林、美林,退热贴,新稀宝片这三种药物对治疗孩子发烧有很好的效果。
还有一种家长需要注意,阿司匹林这种药物千万不要让孩子服用,阿司匹林这种药物可以是儿童引发其他的疾病比如雷氏症候群这种精神疾病。所以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是最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