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肚子里有蛔虫的六大症状
孩子肚子里有蛔虫的六大症状
1.腹痛
肚子又蛔虫,如果只是轻者不会有任何特殊表现,但是严重时会引起儿童脐部周围不定时腹痛。
腹痛的部位:脐周、上腹部。
腹痛的时间:不定时,持续时间也不一定,通常情况可以自行缓解。
腹痛的动作:宝宝腹痛后一般会去按着腹痛的地方,但是按压一会腹痛就好了。
2.情绪改变
宝宝一般患了蛔虫病,在情绪上都会有所变现,妈妈们应多关注宝宝的情绪变化。
宝宝容易感到不安、口感舌燥。
目光呆滞、看东西两眼无神。
当腹痛时,妈妈你可能会觉得宝宝在莫名的哭闹,宝宝疼痛难忍还会翻滚。
3.胃口改变
宝宝胃口没变,但是一段时间后宝妈你发现孩子体重没有变化,宝宝这段时间不怎么吃饭。
总是嗜睡、反胃、食欲不振,那宝妈你可能就要带孩子去检查了。
4.营养障碍
长了蛔虫,可能导致宝宝营养不良、贫血,严重的可能会造成宝宝生长发育迟缓。
还可能会伴随着一些并发症,比如胆道蛔虫病、蛔虫性肠梗阻。
5.睡眠改变
呼吸改变:宝宝出现呼吸变粗、变快,张口就呼吸、脸部发红。
睡眠改变:宝宝睡觉时不断的咀嚼,还有的宝宝会有磨牙、流口水的表现。
6.身体变化
脸上长白斑:有的宝宝长了蛔虫,在脸上和颈部可能会有浅白色的原形或者椭圆形的斑点,上面还带有细小的灰色鳞屑。
眼球有不明物质:眼球上出现一些蓝色不明物质,多为三角形、原形或半月形状的斑点。
手指有白点:宝宝的手指甲上出现白色斑点,也多是肚子长虫的表现。
孩子肚子中真有蛔虫该怎么办
宝宝肚子里有蛔虫也是妈妈们比较头疼的一件事。别着急,我们请专家来支招看看怎么把这些“虫子军”清除吧。
孩子肚子疼
也有可能是胃痉挛
“我在网上看到一条关于判断孩子肚子中是否有蛔虫的方法。”本报读者打来电话咨询记者,他说在网上有一条关于让孩子平躺后,帮孩子揉肚子,如果孩子的肚子是软的,且孩子喜欢让家长按压肚子,在肚子疼痛的时候压一下肚子就不疼了,就可以判断孩子的肚子里面有蛔虫。这种检测方法到底是否准确。
记者带着疑问采访了沈阳市儿童医院儿保科主任文江舸,他认为按压孩子肚子来看孩子到底是否有蛔虫这种方法是不准确的。
夏天炎热,冷饮是孩子们喜爱的食物,若过多地食用冷饮或者是较凉的食物,容易造成孩子胃痉挛,让很多家长以为孩子是肚子中有蛔虫。所以单凭按压孩子肚子来判断肚子中是否有蛔虫是不科学的。
有些家长提出疑问,“如果孩子喜欢磨牙或者脸上长白斑,是不是说明孩子肚子中就有蛔虫呢?”
文江舸指出,如果单凭孩子磨牙、脸上长白斑是不能够判断孩子的肚子中就一定有蛔虫。虽然说孩子磨牙、脸上长白斑是肚子里有蛔虫的症状,但是孩子如果有龋齿、咬合不正等症状同样也会磨牙。孩子长白斑也有可能是脂溢性皮炎造成的。
两周岁以上的孩子
可服用肠虫清杀蛔虫
孩子肚子中如果真的有蛔虫应该怎么办?
文江舸指出,孩子洁净意识较差,有喜欢把手放在嘴中、吃东西前不洗手等习惯就造成了大量的细菌勿入口中,导致孩子肚子中有蛔虫。
若家长觉得孩子肚子中可能有蛔虫,如果是两周岁以下的宝宝建议到医院就诊,可以让医生开些适合孩子的打虫药物,对于两周岁以下的孩子家长切不可以随便到药房买药给孩子服用。满两周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服用肠虫清,早上起来空腹给孩子服用1~2片,一年可以服用两次。但是打虫子的药物不建议反复吃,如果觉得半个月还是没有效果,那么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医院检查虫卵。
其实不少家长都认为如果孩子服用打虫子药后,如果孩子排泄物中有虫子才算把蛔虫杀死了的观点是错误的。早些年治疗蛔虫的药物塔糖可看见孩子的排泄物中有虫子排泄出来,但塔糖有一定的毒性,不建议孩子食用。
如何判断宝宝肚子里是不是有蛔虫
蛔虫症的危害有哪些?
蛔虫症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之一。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经口吞入感染期幼虫卵是人体感染蛔虫的主要方式。
该病常可影响孩子的食欲和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妨碍孩子的生长发育,并且可产生较多的并发症,严重时还可危及生命。所以,不可将蛔虫症仅仅视为儿童的小毛病,而应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此外,蛔虫有游走钻孔的习性。当肠道内蛔虫过多或在孩子发生高热、消化不良、以及驱虫不当等情况时,可使蛔虫产生骚动,从而可引起蛔虫性肠梗阻、胆道蛔虫症、蛔虫性阑尾炎、腹膜炎以及蛔虫性肝脓肿等严重情况。蛔虫从孩子的鼻中钻出的情况亦并非少见。
对特异性过敏体质的孩子来说,如患有蛔虫症,则可反复出现尊麻疹、皮肤瘙痒、颜面浮肿等全身过敏症状。(宝宝得小儿过敏性鼻炎怎么办?)
如何判断宝宝肚子里是不是有蛔虫?
1、不明原因的经常性肚脐周围疼痛。其中腹部疼痛的程度多不太严重,常为阵发性的脐周或脐稍上方部位隐痛,可反复发作,但持续时间不定。有时在饥饿状态下,孩子腹痛可较为明显。
2、大便不正常,有时干燥,有时腹泻。
3、在小儿面部、颈部皮肤上常有淡白色近似圆形或椭圆形斑片,上面有细小灰白色鳞屑,即俗称“虫斑”。
4、夜间睡眠容易惊醒,时有磨牙、流口水现象。部分患有肠道蛔虫症的孩子,可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如精神萎靡或兴奋不安、头痛、易怒、睡眠不佳、磨牙、易惊等等。
5、经常厌食、偏食,甚至爱吃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如泥土、纸张、布头等。
6、舌面上有散在的圆形或边缘整齐的乳头状红色丘疹。
7、无明显原因,孩子的皮肤常反复出现“风疙瘩”。
8、孩子吃得多且好饥饿,爱吃零食,吃得多也总胖不起来。
专家指出,判断孩子是否得了蛔虫病,在医院做个简单的虫卵检测就可以。如果家长想要在家判断的话,其实很简单的一招就可以做到。做法如下:如果孩子出现肚子疼的情况,且多是上腹部和肚脐周围疼,可以让孩子平躺在床上,帮孩子揉一会儿肚子,如果孩子的肚子是软软的,没有腹肌紧张等情况,而且孩子很喜欢按压肚子,且揉一下就不疼了,那么基本可以判断孩子肚子里有蛔虫了。
小孩有蛔虫的表现是什么
蛔虫的成虫多寄生在人体的肠道内,其虫卵通过大便排出.食物或手被虫卵污染后,即可经口感染面恿蛔虫症.虫卵在肠道内发育成成虫,便会引起孩子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如腹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轻度腹泻或便秘等等.其中腹部疼痛的程度多不太严重,常为阵发性的脐周或脐稍上方部位隐痛,可反复发作,但持续时间不定.有时在饥饿状态下,孩子腹痛可较为明显.此外,部分患有肠道蛔虫症的孩子,可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如精神萎靡或兴奋不安,头痛,易怒,睡眠不佳,磨牙,易惊等等.这是由于虫体的代谢产物或崩解物被吸收至血液中所造成的.严重的肠道蛔虫症患儿还可继发营养不良,贫血,发育迟缓以及智力发育欠佳等情况.此外,蛔虫有游走钻孔的习性.当肠道内蛔虫过多或在孩子发生高热,消化不良,以及驱虫不当等情况时,可使蛔虫产生骚动,从而可引起蛔虫性肠梗阻,胆道蛔虫症,蛔虫性阑尾炎,腹膜炎以及蛔虫性肝脓肿等严重情况. 蛔虫从孩子的鼻中钻出的情况亦并非少见;对特异性过敏体质的孩子来说,如患有蛔虫症,则可反复出现尊麻疹,皮肤瘙痒,颜面浮肿等全身过敏症状. 诊断蛔虫症的最可靠依据,是孩子有吐虫或排虫史.如孩子常有不定时的轻微脐周腹痛,伴有消瘦,食欲欠佳;或有喜欢吃土块,炉渣等不良习惯,则应高度怀疑蛔虫症.粪便中如能查到虫卵,则蛔虫症的诊断可确立,但未发现虫卵亦不能排除本病.因为如体内仅有雄虫或不成熟的雌虫,粪便中均可没有虫卵. 2岁以下儿童:可按疗程使用宝塔糖进行治疗. 2岁以上儿童:可按疗程使用肠虫清进行治疗.
肠道蛔虫应该如何护理
蛔虫的成虫多寄生在人体的肠道内,其虫卵通过大便排出。食物或手被虫卵污染后,即可经口感染面恿蛔虫症。虫卵在肠道内发育成成虫,便会引起孩子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如腹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轻度腹泻或便秘等等。
其中腹部疼痛的程度多不太严重,常为阵发性的脐周或脐稍上方部位隐痛,可反复发作,但持续时间不定。有时在饥饿状态下,孩子腹痛可较为明显。
此外,部分患有肠道蛔虫症的孩子,可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如精神萎靡或兴奋不安、头痛、易怒、睡眠不佳、磨牙、易惊等等。这是由于虫体的代谢产物或崩解物被吸收至血液中所造成的。严重的肠道蛔虫症患儿还可继发营养不良、贫血、发育迟缓以及智力发育欠佳等情况。
此外,蛔虫有游走钻孔的习性。当肠道内蛔虫过多或在孩子发生高热、消化不良、以及驱虫不当等情况时,可使蛔虫产生骚动,从而可引起蛔虫性肠梗阻、胆道蛔虫症、蛔虫性阑尾炎、腹膜炎以及蛔虫性肝脓肿等严重情况。
蛔虫从孩子的鼻中钻出的情况亦并非少见;对特异性过敏体质的孩子来说,如患有蛔虫症,则可反复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颜面浮肿等全身过敏症状。
诊断蛔虫症的最可靠依据,是孩子有吐虫或排虫史。如孩子常有不定时的轻微脐周腹痛,伴有消瘦、食欲欠佳;或有喜欢吃土块、炉渣等不良习惯,则应高度怀疑蛔虫症。粪便中如能查到虫卵,则蛔虫症的诊断可确立,但未发现虫卵亦不能排除本病。因为如体内仅有雄虫或不成熟的雌虫,粪便中均可没有虫卵。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蛔虫病
1、如何从孩子的表现中判别
揉腹部:当孩子经常出现上腹部、肚脐周围腹痛时,让孩子平躺在床上,家长帮孩子揉一会儿肚子。如果感觉孩子的肚子是软软的、不会腹肌紧张,而孩子自己也很喜欢按揉肚子,肚子疼时揉一下就不疼了,那么可基本判断孩子肚子里有蛔虫了。
2、到医院做个简单的虫卵检测
最准确的方法,是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做虫卵检测。如果家长观察到孩子有磨牙、脸上长白斑情况,就跟蛔虫病联系到一起,盲目买驱虫药给孩子吃,这是不可取的。当怀疑孩子是否患有蛔虫病时,家长应带孩子去医院化验一下大便来确诊。
宝宝有没有蛔虫的判断妙招
蛔虫病多从口入
刘兆秋介绍,此前人们卫生意识较薄,因此儿童感染蛔虫病的情况较为常见。不过,家长注意宝宝的卫生习惯并不意味着宝宝就会与蛔虫病完全隔绝。
她介绍,蛔虫病是最常见的小儿肠道寄生虫病。环境被蛔虫卵污染,是婴幼儿感染的主要来源。蛔虫卵主要通过手和食物进入人体内。宝宝喜欢用手抓食物吃,喜欢吮指头,还喜欢把一些不洁的玩具放入口中;尤其是宝宝的指甲缝中很易藏有蛔虫卵,极易造成感染。
蛔虫独具的特点让其很容易被宝宝接触到。据介绍,蛔虫虫卵每天排出很多,因此包括食物、水甚至尘土等自然界中的物体都容易被感染到蛔虫。如果宝宝没有及时洗手或者洗得不是很干净的话,很容易病从口入,感染蛔虫病。
刘兆秋表示,并不是蛔虫卵到了宝宝肚子里就一定会感染蛔虫病,有部分虫卵会在胃酸中被杀掉,如果还有存活的话,在宝宝肚子里活动的话就会诱发宝宝腹痛。如果虫子不活动的话,很多人甚至可能根本不知道肚子里长了蛔虫。
腹痛特点可断是否患病
关于哪些表现是宝宝染上蛔虫病的特征,妈妈们可能听说过很多说法,比如磨牙、脸上长白斑等等。事实上,刘兆秋指出,这些都不是患上蛔虫病的特异性特征。
怀疑宝宝得了蛔虫病,不少家长会从宝宝的面色、是否磨牙等方面来找依据。不过,刘兆秋表示,尽管有蛔虫病的孩子可能会出现磨牙、脸上长白斑的情况,但是这些情况其他疾病也会出现,并不足以判断孩子是患了蛔虫病。
刘兆秋表示,判断孩子是否得了蛔虫病,在医院做个简单的虫卵检测就可以。如果家长想要在家判断的话,其实很简单的一招就可以做到。
如果孩子出现肚子疼的情况,且多是上腹部和肚脐周围疼,刘兆秋表示,可以让孩子平躺在床上,帮孩子揉一会儿肚子,如果孩子的肚子是软软的,没有腹肌紧张等情况,而且孩子很喜欢按压肚子,且揉一下就不疼了的话,那么基本可以断定孩子肚子里是有蛔虫了。
刘兆秋表示,孩子肚子里有蛔虫的腹痛和其他情况下的肚子疼特点是不一样的:喜按、发作时间不固定且容易反复,因此家长很容易判断。
谨防病从口入是关键
刘兆秋表示,最容易感染蛔虫病的是5—9岁和10—14岁两个年龄段的儿童。这是由于小孩卫生习惯较差,比如饭前便后不洗手,生吃瓜果蔬菜等,都是导致蛔虫感染的主要原因。蛔虫卵往往经过污染的食物、污染的双手、污染的水源造成感染。所以,预防初次感染、重复感染都很重要。
刘兆秋强调,家长平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儿童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生食瓜果要洗烫或削皮,不吃生菜。在托幼机构及小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给孩子按时进行常规驱虫治疗,以消灭传染源。
此外,如果发现宝宝肚子里有蛔虫最好及时驱虫。因为蛔虫的成虫可在人的肠道,生活1—2年。几条或十几条蛔虫在肠道内(严重者可达数百条、上千条)掠夺宿主营养的同时,还分泌酶的抑制剂,影响宿主对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这对于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是很有害的。
如何识别宝宝肚子疼
孩子肚子疼病因有缓急
孩子肚子疼,病因有内科的也有外科的。在外科,有些器质性病变可引起肚子疼,如阑尾炎、肠梗炎、坏死性小肠。一般来说,这些炎症不仅引起肚子疼,还会引起发烧、呕吐。用手按孩子肚子,孩子感觉很疼。
许多内科疾病也会引起孩子肚子疼,杨建丽告诉记者,孩子跑得过快、腹部受凉、大便干结等都可引起肚子疼。这种情况,家长不需惊慌,做好日常叮嘱和护理即可。对于病理性的肚子疼,如肠痉挛、感冒发烧引起肚子疼并伴有上吐下泻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
“有些皮肤病也会引起孩子腹痛,譬如过敏性紫癜腹型。”杨建丽说,“还有一些小孩是因为不想上学或饭菜不合口,也会说肚子疼。”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脸色、表情,如果孩子肚子疼是心理因素造成的,要巧妙应对,甚至可以请教幼儿心理专家。
孩子肚子疼都有啥原因
从年龄判断,一岁以内的孩子肚子疼多半是肠套叠,三岁左右的孩子肠痉挛的可能性比较大,学龄前儿童肚子疼多是由蛔虫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
孩子肚子疼得不能动,多为急性炎症,如阑尾炎、胆囊炎等;肚子疼呈绞痛样,多为蛔虫症、尿路结石等;撕裂性肚子疼,常见于内脏穿孔,如胃和胆囊穿孔。
疼痛位于中上腹的多见于胃病;右上腹疼痛多见于肝、胆疾病;中下腹疼痛多为肠道疾病;整体腹疼痛多为脏器病变穿孔或出血;脐周疼痛多为小肠疾病;右下腹疼痛多为阑尾炎。
习惯性腹痛是目前还没有列入教科书中的小儿常见病,找不到病因的各种反复性肚子疼就可能是习惯性腹痛。这种肚子疼也还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家长只有尽量防止孩子便秘,平时多给孩子吃水果、酸牛奶等有利于胃肠道消化的食物。
如何判断孩子是不是有蛔虫病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了,各种各样的病也跟上来了,比如我们经常见到的蛔虫病,对于小孩子而言,可能没有什么觉察,但是父母要照管好自己的孩子,就要时刻注意孩子的一些举动,尤其要注意看孩子是不是有蛔虫病。
宝宝晚上出现了磨牙的情况,很多的父母对此不以为然,其实孩子的很多疾病都是一步步发展而来的,要提高警惕,比如可以去医院做个虫卵测试等等,确定孩子是不是有蛔虫病了。
孩子食欲不振,经常的说肚子疼,也有可能是肚子里面有蛔虫了,可以给孩子吃点药试试,如果说过一段时间就不疼了,有可能是真的有蛔虫了。
如果孩子身体特别的瘦弱,每天吃的不少但是就是胖不起来,这个时候也要警惕了,有可能是蛔虫在搞鬼。
其实最简单的方法是去医院里面给孩子检测一下大便,看看有没有蛔虫卵,这是最准确的了。
孩子的皮肤出现了白一块或者是有不一样的花皮肤,这个也是孩子有蛔虫的一个表现。
很多的资料都说,如果有蛔虫的话,孩子的肛门会痒,而且在肛门可以看到虫卵,这个如果不仔细观察是很难发现的。
并非所有孩子都要驱虫
目前各种驱虫药都只能驱除成虫,但对虫卵是不起作用的。”专家表示,驱虫药也不要乱服,应该确定孩子肚里有了蛔虫才可服药。
如果家长发现小儿有以下异常表现时,就应怀疑孩子肚里有虫,就要去医院检查粪便内有无虫卵,若有虫卵就应该进行驱虫治疗了。
孩子肚里有蛔虫的异常表现是:常喊肚子痛,尤以脐周部位为多,揉按后可缓解;夜间睡眠易惊醒、磨牙和流口水;在面部、颈部皮肤上常有淡白色近似圆形或椭圆形斑片,上面有细小灰白色鳞屑,即俗称的“虫斑”;无明显原因,孩子的皮肤常反复出现“风疙瘩”;孩子吃得多且好饥饿,爱吃零食,吃得多也总胖不起来。
小儿蛔虫病症状教你判断孩子是否有蛔虫病
关于哪些表现是宝宝染上蛔虫病的特征,妈妈们可能听说过很多说法,比如磨牙、脸上长白斑等等。事实上,这些都不是患上蛔虫病的特异性特征。
怀疑宝宝得了蛔虫病,不少家长会从宝宝的面色、是否磨牙等方面来找依据。不过,尽管有蛔虫病的孩子可能会出现磨牙、脸上长白斑的情况,但是这些情况其他疾病也会出现,并不足以判断孩子是患了蛔虫病。
判断孩子是否得了蛔虫病,在医院做个简单的虫卵检测就可以。如果家长想要在家判断的话,其实很简单的一招就可以做到。
如果孩子出现肚子疼的情况,且多是上腹部和肚脐周围疼,可以让孩子平躺在床上,帮孩子揉一会儿肚子,如果孩子的肚子是软软的,没有腹肌紧张等情况,而且孩子很喜欢按压肚子,且揉一下就不疼了的话,那么基本可以断定孩子肚子里是有蛔虫了。
孩子肚子里有蛔虫的腹痛和其他情况下的肚子疼特点是不一样的:喜按、发作时间不固定且容易反复,因此家长很容易判断。
孩子肚子痛不能随便揉
有的家长听到孩子嚷肚子疼,就用按揉的方法。这样对胃肠道痉挛引起的胃肠绞痛虽然会有一定作用,但有些病痛却不能采用按揉:
肠虫症
此时按揉腹部,可能会刺激蛔虫活动剧烈,引起胆道蛔虫症;蛔虫还可能穿破幼儿娇嫩的肠壁,引起弥漫性腹膜炎。
急性阑尾炎
如果家长此时按揉孩子肚子,就可能促进炎症化脓处破溃穿孔。
肠套叠
由于被套入的肠子血液供应受到阻碍,引起疼痛。如果盲目按揉,可能造成嵌入部位加深,使病情加重。
宝宝爱磨牙是否有蛔虫
有些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晚上睡觉时磨牙,睡眠不安,时有脐周疼痛和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可不知是什么原因。
小宝宝往往是没有干净和脏的概念的,什么东西都喜欢放在嘴里尝一尝。如果宝宝经常吸吮手指、未洗手就吃东西,或者吃了未经洗净的蔬菜、水果,很可能会将蛔虫的卵吃到了肚子里。
那么宝宝磨牙首先应考虑是否有蛔虫,可到医院检查大便,如果从大便中查到蛔虫卵或发现排出成虫就可确诊。蛔虫病是最常见的寄生虫病,在我国约65%~70%的人被感染,儿童感染率更高。
而秋冬季这好是家长为宝宝驱虫的最好季节,夏季,大人和儿童进食大量的生鲜蔬菜和瓜果,这些食品难免带有蛔虫卵,感染蛔虫的机会较多。到了秋冬季,幼虫长为成虫,都集中在小肠内,此时服用驱虫药,正好药到虫驱。
如何知道宝宝是否会蛔虫?
驱虫,应该知道孩子肚里是否有了蛔虫。家长也可根据一些异常现象做一个大致判断:
1.孩子常喊肚子痛,尤以脐周部位为多,揉按后可缓解。
2.孩子夜间睡眠易惊醒、磨牙和流口水。
3.在小儿面部、颈部皮肤上常有淡白色近似圆形或椭圆形斑片,上面有细小灰白色鳞屑,即俗称“虫斑”。
4.无明显原因,孩子的皮肤常反复出现“风疙瘩”。
5.孩子有偏食表现,并好吃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如泥土、纸张、布头等。
6.孩子吃得多且好饥饿,爱吃零食,吃得多也总胖不起来。
如果家长发现小儿有上述异常表现时,就应怀疑孩子肚里有虫,去医院检查粪便内有无虫卵即可确诊、若有虫卵就应该进行驱虫治疗了。
别看蛔虫小危害真不小
蛔虫的成虫多寄生在人体的肠道内,其虫卵通过大便排出。食物或手被虫卵污染后,即可经口感染面恿蛔虫症。虫卵在肠道内发育成成虫,便会引起孩子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如腹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轻度腹泻或便秘等等。其中腹部疼痛的程度多不太严重,常为阵发性的脐周或脐稍上方部位隐痛,可反复发作,但持续时间不定。有时在饥饿状态下,孩子腹痛可较为明显。此外,部分患有肠道蛔虫症的孩子,可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如精神萎靡或兴奋不安、头痛、易怒、睡眠不佳、磨牙、易惊等等。这是由于虫体的代谢产物或崩解物被吸收至血液中所造成的。严重的肠道蛔虫症患儿还可继发营养不良、贫血、发育迟缓以及智力发育欠佳等情况。
此外,蛔虫有游走钻孔的习性。当肠道内蛔虫过多或在孩子发生高热、消化不良、以及驱虫不当等情况时,可使蛔虫产生骚动,从而可引起蛔虫性肠梗阻、胆道蛔虫症、蛔虫性阑尾炎、腹膜炎以及蛔虫性肝脓肿等严重情况。蛔虫从孩子的鼻中钻出的情况亦并非少见;对特异性过敏体质的孩子来说,如患有蛔虫症,则可反复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颜面浮肿等全身过敏症状。
诊断蛔虫症的最可靠依据,是孩子有吐虫或排虫史。如孩子常有不定时的轻微脐周腹痛,伴有消瘦、食欲欠佳;或有喜欢吃土块、炉渣等不良习惯,则应高度怀疑蛔虫症。粪便中如能查到虫卵,则蛔虫症的诊断可确立,但未发现虫卵亦不能排除本病。因为如体内仅有雄虫或不成熟的雌虫,粪便中均可没有虫卵。另外、须注意的是,民间认为蛔虫病患儿在面部可见白斑(通俗称虫斑)、指甲有白色小点及巩膜处有蓝色或紫褐色小点等等,经科学调查和研究,证明这些并非是蛔虫症所特有的表现,所以不可引以为诊断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