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运动时间 运动前要注意的问题
糖尿病运动时间 运动前要注意的问题
在运动开始前应该做一些必要的检查,包括血糖,血脂,眼底,心电图等,根据病情制定出适宜的运动方案。
在运动前先做15分钟左右的热身运动,这样可以使肌肉先活动起来,避免肌肉拉伤,或者先慢走10分钟左右,再逐渐加快步伐,一直达到心率达到要求的频率。
热身运动的同时要注意在锻炼中的反应,如心率,呼吸,感觉症状,不要采取大强度,短时间的运动方法,因为激烈运动可使脂肪分解,导致酮体增加,特别是在体内胰岛素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可诱发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运动时间 运动频率一周五次为宜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每周可以运动五次,以增加热量消耗并减重,要遵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对身体徐克的,尤其是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应该坚持每天运动1次。
糖尿病人运动要听从于服药时间
一般来说,服用降糖药的患者可以在餐后一小时左右开始活动,因为运动能够降低血糖,饭后一小时降糖药物的“威力”也已经开始减弱,从而避免了降糖作用的叠加,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几率。而一些在四肢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如果注射后马上就运动,会加快胰岛素的吸收量,很容易发生低血糖。对于没有吃降糖药物,病情较轻的糖尿病患者,必须要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调整血糖,可以选择空腹运动,运动时间自然也可以随意些。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人不要参加较大运动量的活动。因为,运动量过大或短时间内剧烈运动,会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儿茶酚胺等对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分泌增多,引起血糖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不仅不能降低血糖,反而对控制糖尿病有害。
当然,糖尿病人的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最佳,如跑步、游泳、打球、爬山、跳舞等,而老年人以及有严重慢性并发症,如心、肾功能衰竭、严重视网膜病变、下肢大血管病变、重度高血压的病人,可以选择散步等方式。
糖尿病运动疗法
1、散步:适合各类糖尿病患者。散步不但可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过度负担,利于病情的控制,还能预防骨质疏松。散步时应穿轻便的服装和运动鞋(要穿袜子),直视前方,肩膀不晃动,背挺直,收紧小腹,手臂大幅度摆动,步伐要尽可能大,步行时间为30-45分钟以上。
2、慢跑:能促进新陈代谢,消耗大量血糖,减少脂肪存积,预防血脂异常、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并发症,对糖尿病患者有益,但需要征得医生的同意。注意,不宜在饭后立即慢跑,也不宜慢跑后立即进食,最佳时间为每天上午9~10点和下午4~5点,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3、踢键子:能调节全身血液流量,加速血脂、血糖的代谢,从而降低血糖。注意,踢键子前要做15分钟左右的热身运动,可以从每次5~10分钟开始,一两个月后再增加到20~30分钟。其中,踢毽子20~30分钟降糖效果最佳。
4、水中走:穿好泳衣,下入盛有温水的水池行走。注意,刚开始水中走时,时间以30分钟为宜,水量可以没过腹部,以后逐渐增加水量到胸部。要大步伐、膝盖抬高,手在水中挥动,这样有助于抵抗水流的阻力。等适应后,时间可以延长到60分钟。
糖尿病饭后运动多久 糖尿病患者饭后运动多长时间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时间要固定,每次应该锻炼30到60分钟,每周4到6次,如果是以降低血糖代谢为目的,每周运动不得少于三次。如果是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减肥,运动频率可以增加至5次以上。
糖尿病运动治疗的原则 控制每次运动时间
一般来讲,糖尿病运动时间不可过长,一是体力不支,而是易发生低血糖。可以根据运动量和身体状况每次锻炼时间控制在0.5-1小时内,并应选择在晚餐后半小时至1小时进行,这正是血糖较高的时候,此时锻炼有助于消耗糖分,而且锻炼完就睡觉,有利于睡眠,可以防止肥胖。
糖尿病人运动注意事项 注意运动时间
糖尿病患者运动的时间也要控制好,一般说来餐后1小时左右进行运动为宜。Ⅱ型糖尿病人糖代谢紊乱是以餐后血糖明显升高为主要特点,餐后进行运动能够起到很好的降低血糖,缓解病情的作用。
糖尿病运动时间的要点有哪些
很多人都认为,既然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有很大的帮助,那么运动的时间就r该越长越好。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所有的运动都应该有个度。就算运动的强不是很大,但是如果持续的时间太长,累计起来的运动强度也会很大。比如行本来是一种运动强度不大的运动,但是如果你步行的距离过远,或者持续时间过长,同样会感到很疲倦。这就不是对身体的锻炼,而是对身体的伤害所以在运动的时间上,一定要注意不能过长,在人稍微有点喘气时就应该停止。